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范艳春[1](2021)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所有患者均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指标,利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及改良Mac Nab等评价工具对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通过上述指标的对比,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30~45min,平均37.42±4.25min;术中出血量5~10ml,平均6.4±1.35ml;住院费用1.3~1.8万元,平均1.53±0.14万元;住院时间为2~6天,平均3.3±0.90天;1例患者出现术后症状复发,再次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45例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根损伤或腰椎感染等并发症,上述指标均优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对比患者术前和术后VAS评分表明,术后1周2.48±0.99和术后3个月1.22±0.86评分均显着优于术前6.14±1.49,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JOA评分分析也表明,患者术后1周18.86±2.69和术后3个月评分24.20±1.54评分均较术前13.26±3.13显着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术后1年VAS评分和JOA评分与术后3个月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患者术后1周、3个月和1年JOA评分较术前改善率分别为71%、76.78%和81.19%。基于改良Mac Nab评价标准,患者手术效果优良率为93.3%。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陈辉煌[2](2021)在《显微镜下小通道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显微镜下小通道椎间盘切除术(小通道MS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8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行小通道MSLD手术和MED手术。小通道MSLD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20~85岁,平均45.44±14.41岁,手术节段:L3/4:3例,L4/5:23例,L5/S1:24例;MED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19~86岁,平均51.34±15.57岁,手术节段:L3/4:3例,L4/5:22例,L5/S1:10例。记录两组手术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腰腿痛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Macnab疗效评分及术后复发情况。统计方法:本研究中计量资料类的数据以((?)±s)表示。对于计数资料类的数据以%表示。统计学检验方法有独立及配对的t检验和X2检验。以P值<0.05表示资料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责任椎间隙、突出部位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通道MSLD组较MED组术中出血量少约37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通道MSLD组较MED组术后住院时间短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组内腰腿痛VAS评分、ODI功能评分术前与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5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组间比较,术后1周,小通道MSLD组的腰腿痛VAS评分、ODI功能评分比MED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Macnab疗效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通道MSLD组与MED组术后均有1例复发,均行二次手术,两组手术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通道MSLD手术与MED手术在治疗LDH上均取得较好的疗效,同时具有手术安全性。与MED手术相比,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在短期疗效方面具有优势。
陈洁文,王丽品,钟诗婷[3](2020)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切吸术后渐进式分阶段康复管理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术后渐进式分阶段康复管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切吸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9年5月收治于广东省阳江市中医医院并行髓核切吸术微创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者92例为观察样本,收治于单号病室者46例设为对照组,收治于双号病室者46例设为试验组,对照组于术后行常规式康复锻炼,试验组接受渐进式分阶段康复管理,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髓核切吸术微创治疗者干预后疼痛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显着低于对照组,康复优良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渐进式分阶段康复管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切吸患者实施术后康复干预,可显着改善其术后疼痛程度、提升康复效果。
马灿霞[4](2020)在《康复护理阶梯式推送模式在腰椎间盘微创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康复护理阶梯式推送模式在腰椎间盘微创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该院接受微创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管理,试验组接受康复护理阶梯式推送模式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术后1 w、1个月时疼痛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优良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康复护理阶梯式推送模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术后患者施加干预,可显着改善其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功能障碍程度,提高康复效果。
蒋中原[5](2020)在《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比较推拿结合火针、单纯推拿及单纯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验证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推拿组、火针组各30例。观察组干预措施为推拿结合火针疗法,推拿组干预措施为推拿疗法,火针组干预措施为火针疗法。隔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1)疼痛综合评定:简化Mc Gill量表;(2)腰部活动功能评定:使用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3)总疗效评定:使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三组临床受试者的临床治疗结果和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分析和比较。观察治疗前后简化Mc Gill量表各项评分、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并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探讨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三组临床受试者治疗前的性别、年龄、病程、简化Mc Gill量表各项评分以及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评分比较,两组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2)疼痛评定结果比较:三组治疗后的简化Mc Gill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是推拿结合火针在减轻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方面优于单纯推拿治疗及单纯火针治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腰部活动功能评定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后的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是推拿结合火针在改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活动功能障碍方面优于单纯推拿治疗及单纯火针治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总体疗效比较:三组治疗后,观察组30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推拿组的30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火针组的30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0.00%。结论:推拿和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明确效果,但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减轻患者疼痛症状以及改善腰部活动功能方面优于单纯推拿治疗或单纯火针治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霍杰钊,廖俊城,赵犀,邓文仕[6](2019)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脊柱微创新进展》文中认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xtreme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 ELLDH)的医治措施有很多,由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较严重,保守医治改善效果不明显,绝大多数患者需手术治疗。以往此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类型以开放性为主,随着微创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相关器械的不断研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我们主要从手术切口范围、椎体节段数量、是否为自然间隙方面,区分是否为腰椎微创手术。社会的人文心理也渐渐地接受微创理念,人们对微创技术的认可,更加推动了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的发展。脊柱微创治疗是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新趋势。
雷振[7](2019)在《三联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再发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三联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后再发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探讨术后复发腰部疼痛三联疗法干预治疗的可能机制,为传统中医保守方法治疗椎间孔镜术后再发腰痛提供新的可能。方法:系统回顾性分析***医院脊柱科室2016-2019年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且符合手术指征并征得患者同意下行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术后并追踪随访再发腰痛的患者20例,20例患者均需再次住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术后再发腰痛住院患者20例,住院后在相同一般处理下,对住院患者进行VAS、ODI、改良MacNab标准进行评价,得出数值绘制表格之后作为治疗前数据,入院后第一天即开始行三联疗法:治疗频率为每天一次,连续五天为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后休息两天。共治疗两个周期。治疗第1天、第7天、第14天以及3个月后每次治疗结束依次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l Analogue Scale VAS)、腰椎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 Dability Index ODI)以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得出数值并绘制成表格为治疗后数据,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分析治疗前后临床效果。结果:1、VAS评分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数据对比:三联疗法治疗干预后,治疗后较治疗前VAS评分除第1天外均呈下降趋势,分别比较治疗后第1天与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62,P>0.05),比较治疗后第7天与治疗前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5),比较治疗后第14天与治疗前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5),跟踪随访的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5)。说明三联疗法治疗对改善疼痛治疗具有明显作用。2、ODI评分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对比:三联疗法治疗干预后,治疗后较治疗前ODI评分除第1天外均呈下降趋势,分别比较治疗后第1天与治疗前ODI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83,P>0.05),比较治疗后第7天与治疗前OD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5),比较治疗后第14天与治疗前OD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5),跟踪随访的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OD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5)。说明三联疗法治疗具有明显恢复腰椎功能作用。3、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此次课题所选的20例患者经治疗后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效果,通过其询问病程、体格检查、患者主诉前后症状变化等综合分析优18例,良1例,可1例,差1例,整体优良率95%(19/20),治疗后有1例患者腰部疼痛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患者主动要求放弃手法继续治疗,经科室讨论以及患者同意后给予患者行传统开窗手术,症状完全缓解及彻底痊愈后出院。说明三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再发腰痛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通过三联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再发腰痛患者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显着的改善,但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再发腰痛的现状仍然存在,这就为传统中医保守疗法治疗提供了相应的临床支撑,很有必要值得临床推广。
刘芳宏[8](2019)在《“简式”经皮椎间孔内窥镜技术治疗中老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行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简式”经皮椎间孔内窥镜技术治疗中老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靠性及临床效果,评价运用“简式”技术治疗中老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术后临床疗效,及分析数据,为中老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指导从而使“简式”技术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手法抽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中老年(50岁-80岁)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简式”技术)和对照组(B组)(PLIF技术),每组30例。分析计算2组患者手术效果标准:术前准备、手术切口、术中神经骚扰、出血(术中)、手术用时、卧床时间、术后卧床并发症发生率、失眠发生率、头疼头晕发生率、住院时间、病程恢复时间及VAS评分。参照《腰椎疾患成绩判断标准》(日本整形外科学会制订)评价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和直腿抬高等典型症状改观情况。跟踪随访,根据临床症状改观程度及影像学结果评价2组患者治疗效果,统计2组患者术后不良发生例数(包括术后切口感染、感觉障碍、下肢瘫痪、间盘再突出、基础病情况、重要脏器情况),并通过患者生活质量SF-36各项指标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的差异。经SPSS软件统计分析其差异性并得出结论:运用t检验对该课题数据资料进行比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检验水准均为0.05,即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术前准备、手术切口、术中神经骚扰、出血(术中)、手术用时、卧床时间、术后卧床并发症发生率、失眠发生率、头疼头晕发生率、住院时间、病程恢复时间及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腰腿痛、肢体麻木、Lasegue试验等典型症状治疗后改观率均高于B组,术后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别经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简式”经皮椎间孔内窥镜技术治疗中老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靠性及临床效果优于PILF技术。
德布新,冷辉,吴景山[9](2018)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及现状》文中指出作为骨科常见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以来一直是骨外科医生关注的热点。伴随国内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日益增多,并向着年轻化转变,严重影响作息而对本病患者造成极大困扰,同时对此病的治疗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并且影像学检查与患者临床表现相符者可考虑行手术治疗。进行性或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如进行性下肢肌力减弱、马尾症状是急诊手术的标志。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生对疾病的更深层的认识以及患者对疾病的微创治疗渴望,脊柱微创手术以其独具的优势迅速的发展起来。
劳贵昌,苏允裕,林树体[10](2018)在《用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脊柱外科疾病。该病可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临床研究表明,80%9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经过休息、进行康复锻炼及药物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如腰部疼痛、下肢麻木、臀部疼痛等)均可得到明显改善,但仍有少数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方可痊愈。对该病患者进行开放式手术,对其造成的创伤较大,其术后恢复的时间较长。近年来,临床上用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在本文中,笔者主要论述用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数据与分析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3.1 手术方法 |
1.3.2 术后处理 |
1.3.3 术后疗效评估 |
1.3.3.1 腰椎JOA评分 |
1.3.3.2 VAS疼痛评分 |
1.3.3.3 改良MacNab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围术期情况 |
2.2 VAS评分比较 |
2.3 JOA评分比较 |
2.4 改良Mac Nab评价优良率 |
2.5 典型病例 |
3 讨论 |
3.1 腰椎间盘突症复发机制 |
3.2 目前治疗策略及优缺点 |
3.3 微创PELD治疗的优势 |
3.4 PELD的局限性或不足 |
3.5 本研究的局限性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2)显微镜下小通道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概况 |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
1.3 显微镜下小通道椎间盘切除术的应用 |
1.4 研究目的 |
2.资料与方法 |
2.1 实验对象 |
2.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2.3 手术过程 |
2.4 术后处理 |
2.5 临床疗效评价 |
2.6 统计方法 |
3.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3.2 手术情况比较 |
3.3 临床疗效比较 |
3.4 术后复发情况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切吸术后渐进式分阶段康复管理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第一阶段(术前): |
1.2.2 第二阶段(术后一周): |
1.2.3 第三阶段(术后二至五周): |
1.2.4 第四阶段(术后六周至三月): |
1.3 评价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髓核切吸术微创治疗者干预后疼痛评分比较 |
2.2 两组干预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康复优良率比较 |
3 讨论 |
(5)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1.1 概述 |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 |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 |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代干预方式 |
2.1 非手术治疗 |
2.2 手术治疗 |
3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3.1 中医学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名的论述 |
3.2 中医学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及民族医治疗概述 |
4.1 推拿疗法 |
4.2 火针疗法 |
4.3 针刺疗法 |
4.4 艾灸疗法 |
4.5 拔罐疗法 |
4.6 中药外治疗法 |
4.7 中医药综合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一般研究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1.1 治疗前受试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 |
3.1.2 三组治疗前简化McGill量表各项评分比较 |
3.1.3 三组治疗前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RDQ)评分及比较 |
3.2 三组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及比较 |
3.3 三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比较 |
3.4 三组治疗前后现有疼痛强度(PPI)及比较 |
3.5 三组治疗前后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RDQ)评分及比较 |
3.6 三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比较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中医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2 推拿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基础 |
3 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基础 |
4 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与优势 |
5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5.1 临床总疗效结果分析 |
5.2 疼痛缓解程度和腰部活动功能评估结果分析 |
6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McGill简化量表 |
附录二: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 |
缩略词表 |
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疗法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6)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脊柱微创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经皮经椎间孔入路髓核摘除术 |
2 椎旁椎间隙入路技术 |
3 侧入路内镜技术 |
4 缺点 |
5 优点 |
(7)三联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再发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临床资料 |
1.1 资料收集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
2 研究方法 |
2.1 三联疗法的选择性应用依据 |
2.2 治疗方法 |
2.2.1 术前相同一般处理 |
2.2.2 手术方法 |
2.2.3 术后处理要点 |
2.3 分组对比 |
2.3.1 治疗前组 |
2.3.2 治疗后组 |
2.4 三联疗法操作方法 |
2.5 评价指标 |
2.5.1 VAS评分 |
2.5.2 ODI评分 |
2.5.3 改良MacNab标准评价 |
2.6 统计学分析 |
3.结果 |
3.1 VAS评分的比较 |
3.2 ODI评分的比较 |
3.3 改良MacNab标准评价 |
3.4 不良事件及随访结果 |
4 讨论 |
4.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 |
4.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
4.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传统治疗 |
4.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西医微创治疗 |
4.5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 |
4.5.1 经皮椎间孔镜的优势 |
4.5.2 经皮椎间孔镜的不足 |
4.5.3 椎间孔镜术后再发腰痛的可能性分析 |
4.5.3.1 椎间孔镜术后再发腰痛的国内外现状 |
4.5.3.2 椎间孔镜术后再发腰痛的中医病机分析 |
4.5.3.3 椎间孔镜术后再发腰痛的现代医学病机分析 |
4.6 椎间孔镜术后再发腰痛的处理方案 |
4.6.1 中医治疗现状研究 |
4.6.2 西医治疗现状研究 |
4.7 三联疗法治疗椎间孔镜术后再发腰痛的研究机制 |
4.7.1 三联疗法的选择依据 |
4.7.2 三联疗法的应用要素 |
4.7.3 三联疗法的应用注意事项 |
4.8 研究结果的分析 |
4.8.1 VAS评分的分析 |
4.8.2 ODI评分的分析 |
4.8.3 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的分析 |
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8)“简式”经皮椎间孔内窥镜技术治疗中老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分型、诊疗技术发展探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及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2 经皮穿刺介入治疗技术 |
2.1 经皮穿刺化学溶解术 (chemonucleolysis, CNL) |
2.2 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术 |
3 内窥镜技术 |
3.1 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MED) |
4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技术现状 |
(10)用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经皮腰椎间盘化学溶核术 |
2 臭氧消融术 |
3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 |
4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 |
5 腹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 |
6 显微镜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 |
7 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 |
8 讨论 |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D]. 范艳春.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2]显微镜下小通道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陈辉煌.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3]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切吸术后渐进式分阶段康复管理效果分析[J]. 陈洁文,王丽品,钟诗婷. 黑龙江医学, 2020(08)
- [4]康复护理阶梯式推送模式在腰椎间盘微创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 马灿霞.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14)
- [5]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蒋中原.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脊柱微创新进展[J]. 霍杰钊,廖俊城,赵犀,邓文仕. 大众科技, 2019(10)
- [7]三联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再发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雷振.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简式”经皮椎间孔内窥镜技术治疗中老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行性分析[D]. 刘芳宏.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9]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及现状[J]. 德布新,冷辉,吴景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98)
- [10]用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J]. 劳贵昌,苏允裕,林树体. 当代医药论丛, 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