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的泛光照明

建筑物的泛光照明

一、建筑物的泛光照明(论文文献综述)

杨春宇[1](2004)在《建筑物立面泛光照明亮度值确定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建筑物立面泛光照明是城市夜景照明的主要形式,也是夜景照明最大的耗能和产生光污染的方面。目前国内尚无夜景照明的国家标准,这使得建筑物泛光照明亮度控制没有科学的依据。国外多以照度为标准,国内不少学者以此为依据进行泛光照明计算,更多的照明公司则是凭感觉和经验进行建筑物立面泛光照明工程。近些年,国内各城市相继投入巨资开展城市夜景照明工程,这虽然改变了城市夜间形象,吸引了旅游观光,促进了消费和经济发展,但巨大的耗能与国内电能的严重不足造成矛盾。科学合理地确定建筑物泛光照明亮度值,达到既满足城市夜景照明审美需要,又节约能源这一目标,已成为摆在照明科技工作者面前急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夜景照明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国内诸多城市的夜景照明,特别是建筑物泛光照明实际现状作了调研,国内外不少研究均提到夜景照明的照度、亮度标准问题。国内外推荐的亮度标准值非常笼统,实际应用有一定难度,推荐以照度值为标准占主流,但这又和建筑物泛光照明必须考虑被照材料的性质、照射方向、材料反射系数、光泽度、照射距离、光源光色、人的视看方向、人的主观感觉等诸多问题不一致。传统的以照度为标准与实际视看情况差距太大,因此,夜景照明特别是建筑物泛光照明以亮度为标准是正确的,确定恰当的亮度值是达到城市审美需要又节约能源目标的关键。本文以大量实验测量得出了现代建筑饰面材料不同方向亮度值,经过计算确定了一一对应的亮度修正系数,研究了混合反射饰面材料的光反射规律并建立了泛光照明亮度计算模型,弥补了CIE推荐的均匀漫反射计算公式的不足。夜景照明属于中间视觉范畴,论文对中间视觉光谱光视效率函数进行了研究。建议了理论计算表达式,经过验证,绝对误差在-0.074~0.084范围内,证明了本文建议的中间视觉光谱光视效率函数表达式计算结果有很好的精度。建立了中间视觉光谱光视效能最大值的数学模型,可以非常方便地算出中间视觉的光谱光视效能最大值,能直接应用于计算之中。为夜景照明亮度与人视觉关系确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将中间视觉理论研究成果在夜景泛光照明中应用,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还对泛光照明中颜色匹配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证明并建议了暖色调建筑物饰面材料可用暖色、白色光源。冷色调建筑物饰面材料宜用白色光源。提出了在夜景泛光照明中运用视亮度及等效亮度的理论。人对亮度感受即对<WP=7>视亮度影响要受目标亮度大小、背景亮度大小和视场(视角)大小等因素影响。视亮度的主要问题在于目标物亮度、背景亮度问题,利用视亮度可正确预测人的视觉效果。研究表明,色光刺激用直接视亮度匹配法获得的等效亮度Leq评价比用亮度L评价更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对泛光照明而言,还应计算出建筑物颜色的等效亮度和亮度比值Leq∕L,这样才使泛光照明亮度更符合实际视看效果,达到节能要求。从视知觉及认知心理理论研究出发,建立了泛光照明亮度主观性因素评价系统。评价泛光照明亮度除客观量指标外,主观量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主观因素因心理原因显得非常复杂。论文对主观因素从知觉认知心理上将主观因素细化。在心理学研究成果基础上,将其归纳作为主观量的组成因子,分项作为主观评价内容,并应用于评价调查中,从理论上建立了主观因素的评价系统。 将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泛光照明亮度设计中,将非定量的主观评价各项心理因子问卷调查统计数值与测量的物理指标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样本,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特殊模糊运算方式进行计算,得到需要的参数作为设计依据,有很好的实用性。

林晓星[2](2014)在《建筑物外立面泛光照明光污染防治》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进程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审美要求日益提高,不仅关注建筑节能、室内空气指数、室外公共场所的绿地面积,还要求城市的夜景也绚丽多彩。建筑物外立面泛光照明是城市夜景照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各地夜景美化有了很大的改观,黑暗的区域越来也少,多彩的范围越来越多。但是,无节制的夜景建设中,光污染成为市民新的投诉点,高光的广告牌、炫耀的高倍投射灯,密集的光柱投向夜幕,天文观测可见度降低了,市民生活受到干扰了。如何提高夜景照明的文明程度,符合人们的身心健康及城市发展需求,己经成为当今政府部门和城市居民共同关注的热点。论文首先阐述了国内外城市夜景照明光污染现状和社会要求控制光污染的紧迫性。选择城市夜景照明中的建筑物外立面泛光照明光污染防治为研究对象,通过国内城市夜景建设现状调查和文献资料收集,指出建筑物外立面泛光照明光污染对社会生活的危害问题。论文回顾了世界各国城市夜景照明中光污染研究的发展和评价标准,并对比分析了我国国内某些城市夜景照明实施标准的情况。其次,论文从四个维度深入分析造成建筑物外立面泛光照明光污染的原因。从照度感觉角度提出建筑物外立面泛光照明过亮问题、玻璃幕墙对泛光照明的二次反射是造成城市夜景光污染的首要因素;从光污染危害方面列举了对身体的危害、对交通安全的危害、对动植物的危害和对天文观测的危害;夜景照明还存在色调失调的不足,给人以心理上的不适应;第四点是法律空白的问题,在相关法律的缺失上,谈到两点,第一点是由于法律的缺失,治理没有具体的机关负责,第二是光污染存在的纠纷无法得到明确的处理。最后,论文提出对建筑物外立面泛光照明光污染防治的策略。研究认为可以通过改善观念、合理设计、尽快立法、完善监控防治光污染。改善观念的具体做法可以是借用媒体公益广告、重点访谈光污染投放业主、赠送科普读物等方法促成。合理设计包括泛光照明的技术处理,本文以具体案例展示了合理设计是可以预防泛光污染的。在尽快立法上,建议各地方政府实行地方法规、建议修改环境保护法,使其具备光污染的治理效力。建议尽快制定光污染专项法律,有效抑制光污染的无节制膨胀现象。在完善监管方面,认为必须做好城市夜景泛光照明规划,在专项法律未出台之前,也要加强监管,可以借用现有的法律帮助监管,在实施有效管制时,必须依照事实为根据,要按照通用标准取证裁判。立足现在,循序渐进,才是治理建筑物外立面泛光照明光污染的根本出路。

刘汉成[3](2016)在《基于城市设计角度的珠江新城核心区夜景照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照明技术的发展,人类夜间活动逐渐增加,城市的夜景照明越来越成为城市空间建设的重点。与此同时,城市夜景照明不能满足功能要求、城市夜间空间质量跟不上人的活动需求等城市的夜景照明问题也同样存在,如何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去评价城市夜景以及通过城市设计控制的方法去引导城市夜景照明建设值得我们深思。本次论文研究主要通过案例研究和理论研究总结出评价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对珠江新城核心区的夜景进行评价研究,最后得出珠江新城核心区夜景的评价结论和城市夜景的普适性结论。本文首先说明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并对夜景照明的相关概念和设计方法进行综述,为后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一、二章)。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进行了两方面的研究:一、国内外优秀夜景照明案例研究。通过对香港、上海和新加坡这三个城市滨水区的夜景进行案例研究,总结他们的共同点,然后再与珠江新城滨江夜景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形成珠江新城滨水区夜景的初步评价(第三章)。二、城市设计理论在城市夜景中的应用研究。先是通过将城市空间形态的控制理论与建筑物夜景照明的设计进行结合,引申出城市夜景的建筑界面控制与评价的方法。再是将城市认知地图的调研方法进行分析,得出城市夜间认知地图的调研方法,并针对珠江新城核心区的夜景进行问卷设计(第四章)。在案例研究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开始从城市设计角度对珠江新城核心区夜景进行评价研究,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从珠江新城核心区夜景界面控制的角度。主要通过空间的围合比例来判断不同观赏点建筑物的重点照明部位,最后综合不同观赏点形成夜景的不同展示界面,进而对不同夜景展示界面进行分析(第五章)。二、从珠江新城核心区夜间认知地图调研的角度。先是通过使用者的主观评价来对珠江新城核心区夜景做出评价,再是通过使用者的夜景认知强度分布特征来分析珠江新城核心区夜景的优点和不足(第六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次论文提出了两方面结论,一是关于珠江新城核心区夜景的评价结论,二是关于城市夜景的普适性结论。希望可以通过我的研究为城市夜景照明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第七章)。

刘宁[4](2015)在《基于动态夜空背景的建筑泛光照明亮度控制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城市夜景照明已经成为塑造城市夜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夜景照明技术迅速发展,已经从解决亮起来问题的阶段转化为改善美观程度的阶段。同时,LED产品及相关技术也有了大幅度提高,其智能化调光控制技术也已日臻成熟,并在城市夜景照明中广泛使用。当前,城市夜景照明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保持夜景景观的美观,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二是节能降耗,减少光污染和碳排放。目前,城市建筑夜景照明通常采用固定亮度的模式,再经过不同照明模式即开关不同组别灯具进行调光,实现不同时间段的节能控制,而在同一模式下建筑立面具有固定亮度。但是以天空为主的建筑背景夜间亮度一般随时间、季节、所处区域及城市方向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建筑立面亮度从视觉美感和节能角度都不应该采用固定的亮度水平。本文的研究目标是根据夜景天空环境亮度变化,对构筑物景观照明亮度水平进行智能调节控制。本文选取典型的建筑环境,以晴天为例,通过亮度测试,寻找不同天空亮度水平下建筑立面亮度最佳范围。首先通过实测,确定晴天条件下,天空由亮到暗的亮度分布情况及亮度数据,测量建筑立面亮度的组成比例,建立天空及周边环境背景亮度变化的数值模型;其次,通过计算机建立建筑立面亮度无级变化的建筑模型,并与不同的天空及周边环境背景模型进行组合;第三,通过问卷调查,对不同组合的场景进行视觉亮度满意度调查,通过语义差别法得出最佳亮度配比范围。本文得到最佳亮度配比范围可作为建筑立面照明调光控制的依据,通过LED智能调光控制技术实现建筑立面亮度的无级变化,在获得最佳视觉亮度效果的同时,能够降低照明能耗、减少光污染和碳排放,从而推动绿色照明的发展。

李奇峰,俞丽华,杨公侠,章海骢[5](2005)在《上海市区环境亮度及建筑物泛光照明亮度调查》文中研究说明对上海市区夜间环境亮度分布进行了一次调查,共计测量了11处环境亮度和16幢泛光照明大楼的立面亮度.这11处环境可分成商业区、行政区、休闲区和居住区等四类,并列举了室外照明过高的影响.16幢泛光照明建筑的立面亮度和主观评价也列表给出.为了便于对建筑的泛光照明效果的评价进行量化比较,提出了一则经验公式,可试作量化评价的工具,并结合上海市夜景环境亮度的具体测量结果,给出了建筑物泛光照明亮度的推荐值,以供讨论.

杨春宇,张青文,何荥,陈仲林[6](2005)在《国内外城市夜间景观照明研究动态》文中提出文章对国内外有关城市景观照明理论方面的研究作了介绍,归纳了有关照度、亮度光污染、功率限制等标准、规范主要观点,阐明了加强城市景观照明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黄玉华[7](1997)在《建筑物泛光照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阐述建筑物泛光照明代替单调的防水防尘节日彩灯的传统做法,对体现建筑物的雄姿、立面艺术内涵更具有魅力。提出建筑物泛光照明设计所应注意的诸方面因素——照明光源选择、照明器设置、照度值选取及计算方法等。

刘欢昱子[8](2007)在《园林景观照明初探》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景观照明已经逐步成为城市规划和设计的组成部分,快速发展的夜景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夜景建设发展中倍受关注的问题。同时,混乱无序的照明设置也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光污染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风景园林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不仅是展现和宣传城市文化、民俗、风貌的窗口,也是人们夜间室外活动空间构架主要部分,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人们夜间的公共休闲生活质量,对其照明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综合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方式展开。通过对照明文化的溯源,对建筑本质及深层次文化根源进行剖析,挖掘照明的文化符号,以横观和纵观相结合的方式立体地把握对象,通过借鉴城市规划和照明工程的理论内容、原则及方法,构建论文的理论基础——园林景观照明。首先,从定性的角度,对园林景观空间特色和照明需求进行分析,得出园林景观照明设计的四条原则:(一)生态性原则;(二)追求健康、舒适的“以人为本”原则;(三)维护地域特征的原则;(四)强调绿色照明的节能安全原则。以上设计原则和相关要求是对园林景观照明总体规划、风格和照明手法的定性限制,具体的照明技术指标的选择和技术措施的制定都以此为依据。其次,照明设计对于园林景观而言,不只是以达到仪表测量或公式计算得到的正确亮度、照度水平的方式进行灯具的布置和选择,而应当将注意力集中在通过空间内各种元素共同作用,整合园林建筑物、道路、广场和植物群落来改善夜间环境,塑造园林意象。最后,充分结合现实案例,通过“亮”、“景”、“意”三个层面对园林景观照明进行设计,深入学习和了解各照明要素对园林景观照明的质量影响,对比国际各协会和地区的标准、规范,掌握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技术指标和色彩表现,争取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求能够深刻、详细、客观的阐述实际问题,并对园林景观照明的构成元素进行重点探讨和研究。

贾铁[9](2020)在《楼阁式古塔夜景照明视觉评价体系》文中认为由于照明技术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大众在夜间的活动范围及活动时间不断扩大,对于夜景照明的需求也在提高。自2000年开始,国内很多地区都在尽力改善城市夜景照明环境,近几年随着夜游经济的迅速崛起,城市夜景照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重要性也逐步体现,然而现阶段对于城市中重要建筑景观节点—古塔建筑的夜景照明设计还不够成熟,研究还不够深入,照明效果不能达到大众的预期以及时代的发展要求,所以本文做了大量的实验,获取大量数据并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数据分析方法,来对整个评价体系进行构建、支撑和完善。本研究为2019年河北省在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资助项目(省级纵向科研项目,项目编号:CXZZSS2019079),旨在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楼阁式古塔夜景照明视觉评价体系。首先,本文通过调研文献、实地测量、软件模拟等手段,首先对古塔建筑的夜景照明现状进行考察,对夜景照明效果的关键评价要素进行初步考察,对现阶段常用评价体系的应用方法进行总结;其中,重点对楼阁式古塔照明表现方式进行分类整理并通过专家咨询、视觉评价等手段对其进行简单地视觉舒适性或合理性分析。其次,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城市中古塔周边区域夜间光环境,选定简单且极具代表性的楼阁式古塔主体,合理参照规范推荐比例并结合实际对主体与背景亮度凸显要求、主体各结构间亮度比例舒适性要求进行模拟视觉评价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合理亮度凸显比例分析方程式及亮度比例影响分析结果。然后,基于城市中古塔周边区域夜间光环境,选定简单且极具代表性的楼阁式古塔主体,合理参照相关色温研究及实际优秀设计案例推荐,并结合以上亮度凸显研究,对楼阁式古塔色温表现需求进行模拟视觉评价实验,并对评价数据进行C-SVM向量机评价模型搭建,最终分析得出古塔主体对色温条件的合理表现需求。之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提出基于楼阁式古塔建筑特性表现要求、夜景视觉亮度舒适度感受、夜景视觉色温适宜性感受、灯光实现要求4部分为主要评价准则并结合建筑保护共5大部分的楼阁式古塔夜景照明视觉评价体系。最后,运用上文中所得到的楼阁式古塔夜景照明视觉评价体系进行实地问卷,将所得数据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搭建拟合模型,观察拟合结果的残差数值并对比最终结果与最初评价真实值,观察是否符合模型设定的误差值,以最终验证此评价体系科学可用。本文共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模拟分析法、“SD”法以及线性回归分析、C-向量机算法、结构方程模型、BP人工神经网络等统计学方法对古塔建筑的照明表现方式优化需求、夜间表现亮度凸显需求、灯光颜色优化需求进行了分析,加强了古塔建筑的夜景照明建设,优化了古塔照明效果,既可以重塑城市夜间形象,增加城市夜晚活力,又可以让古塔在“保鲜”的基础上“活”起来,在另一个维度发挥古塔的作用,展现中国古建筑文化和佛教文化的魅力,补全楼阁式古塔类建筑夜景照明方面的相关研究,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楼阁式古塔夜景照明视觉评价体系,从而达到优化楼阁式古塔类建筑夜景照明效果的作用。

谢结弟[10](2017)在《建筑物泛光照明招标图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从灯具参数、灯具配电、控制方案等方面介绍了泛光照明招标图设计中涉及的内容,结合具体实际项目,分析了建筑物泛光照明招标图设计,从项目定位及泛光照明要实现的功能着手,对照明方案进一步论证,以选择合理的泛光照明方案,从而确定泛光照明招标图所包含的内容。

二、建筑物的泛光照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筑物的泛光照明(论文提纲范文)

(1)建筑物立面泛光照明亮度值确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城市夜景照明研究动态
        1.2.1 国外关于城市夜景照明及泛光照明标准的研究
        1.2.2 国内有关城市夜景照明的研究
    1.3 国内外有关中间视觉的研究动态
        1.3.1 国外有关中间视觉方面的研究
        1.3.2 国内有关中间视觉方面的研究
    1.4 有关混合反射的研究
    1.5 国内外关于城市夜景泛光照明方面有待解决的问题讨论
        1.5.1 国外有关夜景照明标准方面有待解决的问题讨论
        1.5.2 国内在研究夜景泛光照明方面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讨论
    1.6 本课题研究重点、方法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6.1 本课题研究工作重点及拟进行的途径、方法
        1.6.2 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6.3 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实用价值
2 混合反射材料表面亮度实验研究
    2.1 混合反射材料表面亮度测量
        2.1.1 测量方法和测量装置
        2.1.2 表面亮度测量结果
    2.2 混合反射材料表面光泽度测量实验
    2.3 混合反射材料表面光反射比(反射系数)测量实验
    2.4 混合反射材料表面亮度测量误差分析
        2.4.1 减少可遇见误差
        2.4.2 系统误差
        2.4.3 偶然误差
        2.4.4 不确定度和置信度
    2.5 表面亮度、光泽度、反射系数之间关系的讨论
    2.6 本章小结
3 建筑物立面泛光照明亮度理论研究
    3.1 泛光照明计算理论研究
    3.2 混合反射理论研究
        3.2.1 概述
        3.2.2 混合反射规律探讨
    3.3 泛光照明表面亮度理论模型研究
        3.3.1 泛光照明亮度理论模型的讨论
        3.3.2 泛光照明亮度计算模型的建立
        3.3.3 泛光照明亮度计算式归纳
    3.4 本章小结
4 视知觉及认知心理理论与泛光照明亮度主观评价系统研究
    4.1 视知觉及认知心理理论与夜景照明
        4.1.1 视觉生理与光
        4.1.2 视知觉及认知心理理论与夜景照明
        4.1.3 明度视觉及视觉适应理论
    4.2 泛光照明亮度主观量评价分项归纳研究
    4.3 建筑物立面泛光照明亮度主观量因素评价研究
        4.3.1 建筑物泛光照明亮度评价调查与分析
        4.3.2 用知觉认知心理理论对建筑物立面泛光照明亮度的评价调查
        4.3.3 对笼统的主观评价与分项细化的主观评价结果的分析研究
    4.4 视亮度及等效亮度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4.4.1 视亮度理论研究
        4.4.2 视亮度在夜景照明中的应用
        4.4.3 等效亮度理论研究及在夜景照明中的应用
    4.5 中间视觉的理论分析及应用研究
        4.5.1 中间视觉的理论分析及模型建立
        4.5.2 中间视觉理论在夜景照明中的应用
    4.6 本章小结
5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及其在泛光照明亮度设计中应用方法的研究
    5.1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5.1.1 关于人工神经网络
        5.1.2 人工神经网络的性质能力和特点
    5.2 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型及算法
    5.3 人工神经网络在建筑物立面泛光照明亮度设计中应用方法的研究
        5.3.1 人工神经网络在建筑物立面泛光照明亮度设计中的结构设计
        5.3.2 BP算法的学习样本
        5.3.3 程序设计及计算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表
附录2: 附图
附录3: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参加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2)建筑物外立面泛光照明光污染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对光污染的研究及控制
        1.2.1 相关研究现状
        1.2.2 相关控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资料法
        1.3.2 案例研究法
    1.4 技术线路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泛光照明
        2.1.1 泛光照明的定义
        2.1.2 外立面泛光照明方式
    2.2 光污染
        2.2.1 光污染的定义
        2.2.2 光污染的分类
        2.2.3 中间视觉
    2.3 光污染评价标准
        2.3.1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标准
        2.3.2 欧盟对光污染的评价标准
        2.3.3 日本对建筑物光污染的研究及控制
        2.3.4 我国对建筑物光污染的评价标准
第3章 建筑物外立面泛光照明光污染问题
    3.1 建筑物外立面泛光照明照度过大
        3.1.1 建筑物外立面泛光照明过亮
        3.1.2 玻璃幕墙对泛光照明的二次反射
    3.2 泛光照光污染危害多
        3.2.1 对身体健康的伤害
        3.2.2 对交通安全的干扰
        3.2.3 对动植物的影响
        3.2.4 对天文观测的危害
    3.3 泛光照明色彩搭配失调
    3.4 建筑外立面泛光照明光污染法律空白
        3.4.1 责任监管部门不明确
        3.4.2 光污染无法可依投诉却难
第4章 建筑物外立面泛光照明光污染防治
    4.1 科普市民光污染危害常识
        4.1.1 推出媒体类公益广告
        4.1.2 开展污染源投放者访谈
        4.1.3 赠送科普知识读物
    4.2 某商会大厦建筑物外立面泛光照明光污染的预防和技术控制
        4.2.1 工程概况
        4.2.2 技术处理
        4.2.3 大厦泛光照明效果
        4.2.4 建筑物外立面泛光照明光污染预防技术体会
    4.3 光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急需制定
        4.3.1 提倡各地制定光污染标准
        4.3.2 修改环境保护法
        4.3.3 尽快制定光污染防治法
    4.4 加强泛光照明监管机制
        4.4.1 城市夜景观宏观规划
        4.4.2 借用现有法律治理光污染
        4.4.3 加大光污染的执法取证力度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基于城市设计角度的珠江新城核心区夜景照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简介
        1.3.1 传统的研究方法
        1.3.2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夜景照明理论研究综述
    2.1 基本理论综述
        2.1.1 基本照明概念介绍
        2.1.2 不同设计师在夜景照明设计中的工作范畴
        2.1.3 城市日景观与夜景观的区别
    2.2 照明设计方法综述
        2.2.1 建筑照明方式综述
        2.2.2 景观照明方式综述
        2.2.3 夜景照明规划综述
        2.2.4 夜景照明可控性
    2.3 综述总结
第三章 国内外夜景照明案例与珠江新城滨江夜景的对比研究
    3.1 国内夜景照明规划实践
        3.1.0 广州夜景照明规划实践
        3.1.1 香港维多利亚港夜景
        3.1.2 上海黄浦江夜景
    3.2 国外夜景照明案例——新加坡南岸滨海湾 (Marina Bay)夜景
    3.3 国内外夜景照明规划实践总结
        3.3.1 国内外优秀夜景案例优点总结
        3.3.2 国内外优秀夜景案例与广州珠江新城夜景的对比
    3.4 案例分析结论总结
第四章 城市设计理论在夜景照明中的研究与深化
    4.1 城市设计的控制要素
        4.1.1 街道夜景观构成要素
        4.1.2 城市夜景的城市设计控制要素
        4.1.3 沿街建筑立面的处理
        4.1.4 空间的围合度与街道的宽高比
        4.1.5 街道的宽高比在建筑照明中的应用
    4.2 城市意向理论在夜间城市空间调研中的应用
        4.2.1 城市意象概述
        4.2.2 城市意象在实际形成中要考虑的条件
        4.2.3 城市认知地图的获得方法
        4.2.4 夜间城市认知地图的获得方法
        4.2.5 问卷的设计
        4.2.6 夜间城市认知地图与城市夜景质量的关系
        4.2.7 如何判别珠江新城核心区夜景观是否满足功能性需求
    4.3 小结
第五章 从城市设计角度评价珠江新城核心区夜景照明
    5.1 研究区简介
        5.1.1 研究区区位
        5.1.2 研究区划定依据
        5.1.3 研究区简介
    5.2 珠江新城核心区夜景照明规划方案总结
        5.2.1 珠江新城核心区建设历程
        5.2.2 夜景照明规划设计方案与实施概况
    5.3 珠江新城核心区现状夜景照明方式总结
        5.3.1 超高层建筑照明
        5.3.2 公共建筑照明
        5.3.3 空中连廊照明
        5.3.4 广场照明
        5.3.5 步行道路照明
        5.3.6 步行交通节点照明
        5.3.7 植物照明
    5.4 夜景重点照明部位及展示界面分析
        5.4.1 市民广场的建筑物夜间感知分析
        5.4.2 浮岛湖的建筑物夜间感知分析
        5.4.3 花的海洋的建筑物夜间感知分析
        5.4.4 双塔广场的建筑物夜间感知分析
        5.4.5 文化坛的建筑物夜间感知分析
        5.4.6 海心沙的建筑物夜间感知分析
        5.4.7 花城广场内部夜景展示界面的分析
        5.4.8 珠江新城核心区建筑照明对城市夜景天际线的塑造
    5.5 城市夜景的控制要素在城市设计控制中的落实
        5.5.1 城市夜景照明规划在我国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中的地位
        5.5.2 夜景照明规划与城市设计控制控制的结合
    5.6 结论总结
第六章 从夜间认知地图的角度评价珠江新城核心区夜景照明
    6.1 关于珠江新城核心区夜间认知地图的调研
        6.1.1 对珠江新城核心区夜间认知地图调研的依据
        6.1.2 调查对象
        6.1.3 问卷的发放方式
        6.1.4 问卷的分类
    6.2 受访者的基本情况
    6.3 受访者对于珠江新城核心区夜景的主观评价
    6.4 问卷填写者访谈结果分析
        6.4.1 建筑物的照明
        6.4.2 交通节点的可辨识度
    6.5 珠江新城核心区城市空间夜间认知情况分布
        6.5.1 建筑物区域夜景认知强度的分布
        6.5.2 广场区域夜景认知强度的分布
        6.5.3 主要交通节点夜景认知强度的分布
        6.5.4 珠江新城核心区夜间城市空间的认知强度的整体分布
        6.5.5 夜景认知结论总结
    6.6 不同使用人群的珠江新城核心区夜景认知分布特点
        6.6.1 不同性别的使用者的珠江新城核心区夜景认知分布特点
        6.6.2 不同时段使用者的珠江新城核心区夜景认知分布特点
        6.6.3 不同使用频率使用者的珠江新城核心区夜景认知分布特点
    6.7 结论总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1.1 对珠江新城核心区夜景的评价
        7.1.2 城市夜景的普适性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7.2.1 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7.2.2 研究的不足
    7.3 未来展望
        7.3.1 夜景照明方式结合使用者活动的研究
        7.3.2 大数据研究方法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花城广场夜景评价调研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基于动态夜空背景的建筑泛光照明亮度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夜景照明盲目亮化
        1.1.2 资源短缺和能源浪费
        1.1.3 光污染严重
    1.2 国内外建筑泛光照明亮度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建筑泛光照明研究相关理论基础
    2.1 夜间视觉理论
        2.1.1 明视觉与暗视觉
        2.1.2 明适应与暗适应
        2.1.3 亮度与视觉亮度
        2.1.4 中间视觉与夜景照明
    2.2 图像测量照明亮度理论
        2.2.1 图像测量亮度原理
        2.2.2 图像的灰度值
        2.2.3 图像灰度与亮度的关系
    2.3 LED调光技术
        2.3.1 照明智能控制系统发展概况
        2.3.2 LED照明智能控制及光控调光技术
        2.3.3 LED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筑立面泛光照明亮度测试
    3.1 城市夜景照明亮度调查
        3.1.1 上海
        3.1.2 重庆
        3.1.3 天津
        3.1.4 建筑立面泛光照明亮度前期调研总结
    3.2 建筑立面泛光照明测试概况
        3.2.1 所选测试场地的介绍
        3.2.2 测试仪器介绍
        3.2.3 测试条件和内容
    3.3 测量结果分析
        3.3.1 2015 年6月 2 日测量结果
        3.3.2 2015 年6月 8 日测量结果
        3.3.3 2015 年6月 30 日测量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建筑立面泛光照明主观评价测试
    4.0 实验目的与内容
    4.1 场景模拟
        4.1.1 模拟软件介绍
        4.1.2 模拟内容
        4.1.3 模拟步骤
        4.1.4 模拟结果
    4.2 主观评价实验
        4.2.1 评价方法
        4.2.2 评价实验过程
        4.2.3 实验数据处理
    4.3 实验结果统计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建筑立面泛光照明最佳亮度范围的确定
    5.1 模拟图片灰度的提取
        5.1.1 图像处理
        5.1.2 图像处理操作步骤
        5.1.3 数据的统计
    5.2 图像灰度与亮度的转化
    5.3 确定亮度范围和控制曲线
    5.4 节能效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6.1 结语
        6.1.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6.1.2 主要研究成果
        6.1.3 研究意义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5)上海市区环境亮度及建筑物泛光照明亮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环境亮度
    1.1 测量区域的选取
    1.2 测量的方法
    1.3 结果与分析
        1.3.1 对居民的影响
        1.3.2 对行人的影响
        1.3.3 对交通系统的影响
        1.3.4 对天文观测的影响
        1.3.5 对动植物的影响
2 建筑物泛光照明亮度
    2.1 被测建筑物
    2.2 测量方法与结果
        2.2.1 建筑物亮度
        2.2.2 背景亮度
    2.3 主观评价
    2.4 亮度等级
3 建筑物泛光照明视亮度指数
4 BLR的应用

(6)国内外城市夜间景观照明研究动态(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关于城市夜景及泛光照明标准的研究
    1.1 国际照明委员会 (CIE) :对“亮度水平”与“照度水平和反射系数”作出了推荐值
        (1) 推荐的亮度水平:
        (2) 照度水平及计算公式:
    1.2 北美照明工程协会 (IESNA) 有关的论述及推荐值
        (1) 推荐的照度值及照明观点:
        (2) 亮度和视亮度:
        (3) 亮度比:
        (4) 美国建筑物能量标准 (ASHRAE90.1—1999) .9.照明:
    1.3 英国有关泛光照明的研究
    1.4 荷兰有关夜景照明的讨论及推荐值
    1.5 日本关于建筑物或纪念碑的照明
2 国内有关城市景观照明的研究
    2.1 天津的《天津市城市夜景照明技术规范》及有关研究
    2.2 北京的《绿色照明工程技术规程》
    2.3 重庆市市政管理行业标准
    2.4 上海市有关城市照明的研究、讨论
3 结语

(8)园林景观照明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范围、目的及重点
2. 园林景观照明的定义和历史
    2.1 园林景观照明的界定
    2.2 照明文化溯源
        2.2.1 光源的发展与照明文化
        2.2.2 光和建筑的关系
        2.2.3 小结
3. 园林景观照明现状和研究动态
    3.1 园林景观照明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3.2 照明的发展动态
        3.2.1 国际照明研究动向
        3.2.2 中国照明研究动向
4. 园林景观照明设计要求、原则和营造
    4.1 园林景观照明设计要求
        4.1.1 符合城市夜景总体规划的要求
        4.1.2 地域性的要求
        4.1.3 其他因素的考虑
    4.2 园林景观照明设计原则
        4.2.1 自然生态原则
        4.2.2 以人为本的原则
        4.2.3 维护地域特征的原则
        4.2.4 安全节能原则
    4.3 园林景观照明的营造
        4.3.1 “亮”——使用功能和安全
        4.3.2 “景”——景观符号的表达和营造环境
        4.3.3 “意”——意境的塑造和体验
5. 园林照明设计指标和标准
    5.1 照明设计的技术指标
        5.1.1 光的计量
        5.1.1.1 光通量
        5.1.1.2 照度
        5.1.1.3 亮度
        5.1.2 光的方向
        5.1.3 光的分布
        5.1.4 其他因素
    5.2 照明设计的色彩表现
        5.2.1 色彩
        5.2.2 色温
        5.2.3 视觉对光色的适应性
    5.3 照明设计非量化指标
        5.3.1 视觉的理解
        5.3.2 心理学分析
    5.4 照明设计标准对比
        5.4.1 各照明协会的标准研究和对比
        5.4.2 各城市的标准和相关规定
6. 照明方式和光源、灯具的选择
    6.1 照明光源和灯具
        6.1.1 照明光源
        6.1.1.1 光源的发光原理
        6.1.1.2 光源的特征
        6.1.1.3 光源选择
        6.1.2 照明灯具
        6.1.2.1 灯具的机能和性能
        6.1.2.2 灯具的选择
        6.1.3 对设计的影响
    6.2 常用照明方式及夜景效果
        6.2.1 泛光照明
        6.2.2 轮廓照明
        6.2.3 内透光照明
        6.2.4 探照式照明
7. 园林构成元素的照明设计
    7.1 园林(建)构筑物的照明设计
        7.1.1 照明对象、目的分析
        7.1.2 照明技术、方式及实例
        7.1.2.1 照明技术指标的选择
        7.1.2.2 照明方式和光色的选择
        7.1.2.3 实例分析
    7.2 雕塑小品、广告和指示的照明设计
        7.2.1 照明对象、目的分析
        7.2.2 照明方式和实例
    7.3 水景的照明设计
        7.3.1 照明对象、目的分析
        7.3.2 照明方式和实例
    7.4 交通空间的照明设计
        7.4.1 照明对象、目的分析
        7.4.2 照明技术指标选择和实例
    7.5 广场、空地的照明设计
        7.5.1 照明对象、目的分析
        7.5.2 照明方式和实例
    7.6 植物的照明设计
        7.6.1 照明对象、目的分析
        7.6.2 实例分析
8.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介绍
致谢

(9)楼阁式古塔夜景照明视觉评价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1.1 城市夜景照明的发展
        1.1.2 古塔建筑地位及传承要求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古塔建筑照明研究综述
        1.2.2 国内古塔建筑照明研究综述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4 研究框架、方法和意义
        1.4.1 论文研究框架
        1.4.2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1.4.3 论文研究主要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楼阁式古塔建筑夜景照明现状、评价体系应用方法及照明表现需求
    2.1 楼阁式古塔建筑文化及形制特点
        2.1.1 楼阁式古塔起源
        2.1.2 楼阁式古塔的建筑地位及文化特征
        2.1.3 楼阁式古塔建筑结构特征
        2.1.4 楼阁式古塔建筑分布现状及空间演变
    2.2 楼阁式古塔建筑夜景照明特征及夜景照明现状
        2.2.1 楼阁式古塔建筑周边夜景照明特征
        2.2.2 典型楼阁式古塔建筑照明现状
        2.2.3 照明现状小结
    2.3 楼阁式古塔夜景照明表现需求
        2.3.1 楼阁式古塔建筑造型艺术及文化内涵
        2.3.2 楼阁式古塔建筑现实意义和主要用途
        2.3.3 楼阁式古塔夜景照明表现需求
    2.4 楼阁式古塔评价体系应用方法
        2.4.1 现阶段常用评价体系应用方法
        2.4.2 楼阁式古塔视觉评价体系主要三部分实验应用方法
        2.4.3 楼阁式古塔夜景照明视觉评价体系构建、评价要素拟合分析及验证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楼阁式古塔照明表现方式合理性分析
    3.1 楼阁式古塔照明表现方式总体分类
    3.2 整体单一照明表现方式
        3.2.1 整体泛光照明表现方式
        3.2.2 整体勾边照明表现方式
    3.3 各结构照明表现方式
        3.3.1 塔刹结构照明方式
        3.3.2 屋檐结构照明方式
        3.3.3 墙面结构照明方式
        3.3.4 檐底结构照明方式
        3.3.5 柱子结构照明方式
        3.3.6 围栏结构照明方式
        3.3.7 须弥座结构照明方式
    3.4 楼阁式古塔各照明表现方式合理性整理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楼阁式古塔夜景照明亮度比例适宜性评价研究
    4.1 楼阁式古塔基本建筑结构特征分析
    4.2 楼阁式古塔亮度比例适宜性实验
        4.2.1 实验场景的选择与标定
        4.2.2 实验评价方法
        4.2.3 评价实验流程
    4.3 主观评价实验数据处理
        4.3.1 信度分析
        4.3.2 实验数据处理
        4.3.3 实验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楼阁式古塔建筑夜景照明色温表现视觉舒适性评价研究
    5.1 楼阁式古塔建筑夜景照明色温设计表现现状
    5.2 色温表现模拟视觉舒适度评价实验
        5.2.1 实验场景的选择与标定
        5.2.2 实验评价方法
        5.2.3 评价实验流程
    5.3 C-SVM向量机色温表现视觉评价模型搭建
        5.3.1 数据前处理
        5.3.2 基于C-SVM的色温视觉评价模型搭建
        5.3.3 模型结果
    5.4 结论
第6章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楼阁式古塔建筑夜景照明视觉评价体系
    6.1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6.1.1 结构方程模型的变量
        6.1.2 结构方程模型的优点
        6.1.3 结构方程模型的两个基本模型
    6.2 评价体系模型构建
        6.2.1 变量设定及路径假设
        6.2.2 变量设定及路径假设
        6.2.3 主观评价试验
        6.2.4 数据可信度分析
        6.2.5 模型的搭建及拟合评价
        6.2.6 模型修正
    6.3 结论
第7章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楼阁式古塔夜景照明视觉评价体系验证分析
    7.1 BP人工神经网络简介
        7.1.1 BP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和步骤
        7.1.2 网络结构参数的设定
        7.1.3 神经网络构建
    7.2 楼阁式古塔夜景照明视觉评价体系的应用验证
        7.2.1 数据收集
        7.2.2 数据处理
        7.2.3 数据训练
    7.3 结论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附录A
        楼阁式古塔夜景照明结构亮度比例视觉评价实验评价用表
        楼阁式古塔夜景照明结构亮度比例视觉评价实验数据
    附录B
        楼阁式古塔夜景照明色温视觉适宜性实验评价用表
        楼阁式古塔夜景照明色温视觉适宜性评价初次实验部分数据(109 组)
        楼阁式古塔夜景照明色温视觉适宜性评价回访实验部分数据(42组)
        楼阁式古塔夜景照明色温视觉适宜性评价实验数据Python编程流程
    附录C
        结构方程模型古塔问卷
        关于楼阁式古塔建筑夜景照明效果视觉评价要素的调查问卷数据
    附录D
        人工神经网络古塔问卷
        楼阁式古塔夜景照明视觉评价体系人工神经网络体系验证数据(标准化后)
        楼阁式古塔建筑夜景照明视觉评价体系BP人工神经网络编程文件

(10)建筑物泛光照明招标图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泛光照明概念
2 泛光照明招标图存在的意义
3 泛光照明招标图设计中涉及的内容
    3.1 灯具参数确定
    3.2 灯具配电
    3.3 控制方案
    3.4 注意事项
4 实际项目
    4.1 项目概况
    4.2 业主要求
        4.2.1 方案1
        4.2.2 方案2
5 结语

四、建筑物的泛光照明(论文参考文献)

  • [1]建筑物立面泛光照明亮度值确定方法研究[D]. 杨春宇. 重庆大学, 2004(01)
  • [2]建筑物外立面泛光照明光污染防治[D]. 林晓星. 华侨大学, 2014(03)
  • [3]基于城市设计角度的珠江新城核心区夜景照明评价研究[D]. 刘汉成.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2)
  • [4]基于动态夜空背景的建筑泛光照明亮度控制方法研究[D]. 刘宁. 河北工业大学, 2015(04)
  • [5]上海市区环境亮度及建筑物泛光照明亮度调查[J]. 李奇峰,俞丽华,杨公侠,章海骢.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5)
  • [6]国内外城市夜间景观照明研究动态[J]. 杨春宇,张青文,何荥,陈仲林. 灯与照明, 2005(02)
  • [7]建筑物泛光照明设计[J]. 黄玉华. 建筑电气, 1997(04)
  • [8]园林景观照明初探[D]. 刘欢昱子. 北京林业大学, 2007(03)
  • [9]楼阁式古塔夜景照明视觉评价体系[D]. 贾铁.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8)
  • [10]建筑物泛光照明招标图设计[J]. 谢结弟. 现代建筑电气, 2017(11)

标签:;  ;  ;  ;  ;  

建筑物的泛光照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