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军队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军队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对军队院校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黄玉莹,徐光顺,姚芳,石秀秀[1](2021)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混合式教学》文中研究表明为提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时代感和实效性,首先分析了该课程的教学现状,然后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方法,最后给出了课程教学效果与反思.教学实践表明效果较好,可为其他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石万里[2](2021)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洪俊,白爽,牛治永[3](2021)在《“情电部门训练”课程实战化教学设计》文中指出针对舰艇情电指挥专业情电部门训练组织课程的实战化教学改革要求,从实战化教学的基本内涵、实战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实施设计等几个方面,探讨了部门训练课程实战化教学内容体系构成和实战化教学实施方法步骤等,对于提高情电指挥专业部门训练课程实战化教学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邓永军[4](2021)在《军队教育信息化建设探寻》文中认为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都非常显着。在军事领域中,信息化也被认为是现代军事变革的核心。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都纷纷大力推动军队信息化建设,从而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对于军队的信息化建设来说,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基础。尽管近年来在军队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显着的成就,但是信息化发展是持续的,所以,继续探寻军队教育信息化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肖铁军,王营,任红强,孙万军,李健,刘辉[5](2020)在《刍议卫生士官教练员现状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卫生士官教练员在军队医学院校和训练机构中承担卫生专业科目训练任务,是军队医学院校教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训练机构开展卫生专业实践教学训练的重要力量。卫生士官教练员队伍建设直接影响卫生专业科目培训效果,关系到受训者能否有效获取相应任职岗位能力。该文分析了卫生士官教练员选拔任用机制不健全、成长路径规划不合理、参与理论研究不深入、教学训练骨干保留难等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选拔任用机制、强化岗位任职培训、拓宽提高素质渠道、完善配套制度机制、开展联合教学训练、鼓励参与训练研究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卫生士官教练员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胡军涛,陈兰花,代思师[6](2020)在《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对军队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文中研究指明针对疫情期间军队院校在线教学的有益尝试,分析了在线教学的优势,查找了在线教学暴露出的教员信息化教学能力、学员自学能力、教学条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能力、建设平台资源等方面对军队院校开展教学改革提出了对策建议.

曾环[7](2020)在《关于军校音乐通识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思考——以国防科技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军校音乐通识课程是军校通识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针对非音乐专业学员所开设的音乐类课程,它对学员的日常学习与生活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提高军校学员的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全国推进"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基于多年的军校音乐通识教育实践,本文梳理了军校音乐通识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与现状,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举措。

邢军杰[8](2020)在《“微时代”军校教员“微素养”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QQ、微博、微信、微视频为代表的微媒介融入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微媒介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标志着“微时代”的到来。在“微时代”,信息传播同以往相比,呈现出内容碎片化、速度即时化、媒介多样化、方式数字化等特点,对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及情感交流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军校教员,如何适应“微时代”提出的挑战,是一个时代课题。论文从“微时代”出发,围绕“微素养”培育这条主线,提出了军校教员应该具有的“微素养”内涵,并界定了“微”政治素养、“微”认知素养、“微”批判素养、“微”操作素养、“微”道德素养、“微”安全素养的内涵。从这六个方面对当前军校教员“微素养”现状进行分析,“微”政治素养状况:政治过硬,品质优良;“微”认知素养状况:理论薄弱,认知初级;“微”批判素养状况:态度谨慎,缺乏担当;“微”操作素养状况:使用频繁,驾驭乏力;“微”道德素养状况:遵规守矩,言行有度;“微”安全素养状况:常识有余,能力不足。面对存在的问题,如何精准施策培育军校教员的“微素养”,在研究方法上,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根据论文写作的需要,笔者设计了“微时代”军校教员“微素养”状况调查问卷和“微时代”军校教员“微素养”培育访谈提纲,对空军空降兵学院、陆军特种作战学院、海军指挥学院220名教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对问卷调查和访谈材料的整理、归纳和分析,得出结论,现状呈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集中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院校领导管理层面,二是教员主观努力层面。具体呈现是:一是军队网络管理教条化,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开发;二是院校培育形式简单化,重开设讲座、轻实践应用;三是教员理论基础薄弱化,重基本技能,轻发展培养;四是教学实践运用滞后化,重生活应用,轻教学创新。基于这样的现状,笔者从一名军校教员的视角,结合院校实际,对军校教员“微素养”培育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策:一是强化军校教员“微素养”意识,从院校、教员、学员的角度来促进教员“微素养”意识培育;二是拓宽军校教员“微素养”培育途径,依托院校教学资源、教员自主学习、军事职业大学共育;三是健全军校教员“微素养”培育机制,完善组织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保密机制等;四是优化军校教员“微素养”培育环境,统筹整合资源,完善规章制度,营造网络文化。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努力,全面提升军校教员“微素养”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信息化的军校教员队伍。笔者希望通过对军校教员“微素养”的培育研究,为当前军校认清培育教员“微素养”的重要性,帮助发现在“微素养”培育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原因,以及如何有效培育军校教员“微素养”提供理论支撑。希望论文也能对部队在加强官兵自身能力素质建设方面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参考。

高骥[9](2020)在《W市地方大学生应征入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方大学生应征入伍是顺应世界趋势的一种表现,是贯彻兵役法规的具体体现,是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本研究将特别是W市大学生应征入伍现状以基层兵役工作人员的视角加以重新审视,有利于兵役机关深入理解大学生应征入伍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此来提高大学生应征入伍的积极性,有利于征集高素质兵员,使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应征入伍。本文主要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调查大学生应征入伍发展历程、现状等情况,并以W市现状为例,分析现行大学生征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吸取国外征集高素质兵员经验,研究出我国当前大学生征兵工作对策。在增强兵役法规的可行性、科学性和强制性的基础上,着眼调动大学生参军热情,有效提升国防教育形式效果升级,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备前瞻性的激励机制,以信息化手段掌握大学生预征对象信息,加强宣传针对性和有效性,采取一年两季征兵,阳光化依法征兵、廉洁征兵,严格精准化程序按需征集大学生对岗入伍。做好大学生士兵应征入伍,征集更多的高素质大学生兵员到部队中发展,改善部队兵员结构,提升我军信息化、现代化战斗力,并确保大学生在军队有发展空间,退伍有保障制度,为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搭建舞台,让他们入伍安心、服役暖心、退伍放心。

王玺[10](2020)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之后思想政治理论课规范建设的几十年来,针对其教学主体、内容、方法等维度的微观化、具体化的研究已经成果颇丰,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者对教学本质以及活动开展进行规律性、学理性的认知与把握。但是,伴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社会空间的拓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交往关系的复杂化和多元化趋势,仅仅是微观层面的研究已不足以满足教学的要求以及应对学科的发展,需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更为整体化、社会化的宏观把握。若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整体性和社会性的研究,空间要素的纳入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上都是十分必要的。在新时代从空间化的视角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要把握的空间样态必然更加多元化、多维化,传统空间与新型空间形态的研究都应为题中之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空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与挑战性,但也凸显出其客观性和必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研究是当前一个全新的命题,需要汲取中西方相关空间思想资源的基础上,借鉴哲学、社会学、教育学、文化学、历史学、地理学、生态学、传播学等诸学科领域有益的理念与观点,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自身特有的研究体系和空间框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观的树立提供学理支撑。本论文主要从思政课教学空间的本质与特征、结构与功能、演进历史、现实境遇和优化拓展几方面来进行相关探索与研究,全文除绪论外,主体内容共分为六个部分来进行阐述:首先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进行总结梳理。马克思主义的空间理论除了包含基本的自然时空观念之外,对于社会空间的发展及演变,以及空间差异的出现、正义的维护等方面都展示了独有的空间思维与智慧。中国社会的空间思想包括观象授时、立杆测影、律管候气、山川崇拜和敬天文化等对于空间认知,同时将空间思想应用于城邑空间、聚落空间等的布局与规划当中,当代则是以习近平“八个统一”规律性总结为空间构建的指导思想。西方世界对于空间也有不同的认知,囊括了哲学、数学、物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美学等学科领域,以列斐伏尔、哈维、苏贾、福柯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在空间建构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框架及理论观点。其次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本质的阐释与基本特征的描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进行基本含义的阐释以及内涵的解析是本研究进行的根本前提,随后将思政课教学空间与教学空间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等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深刻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内涵与外延,接着对其基本特征的形成与分析是对其概念的进一步明晰与掌握。再次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结构要素、类型划分以及功能赋值的探讨。首先分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囊括了主体、内容、方法、载体四大要素,在此基础上按照三类不同的标准进行了思政课教学空间类别的划分,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别以及相互交往关系来进行相应的空间功能赋值。随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历史演进、需求动力、基本机制予以分析与总结。通过梳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演进历史可以发现,前后经历了空间初步形成、深化调整、规范建设以及发展提高四个阶段,对于四大需求动力的分析以及四种基本机制的探索,总结与提取出能够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现实境遇作针对性的分析与研究。对全国部分不同层次的高校进行相关问卷调查,调查范围涉及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六大子系统,分别为课堂与学科子空间、现实与虚拟子空间、制度与非制度子空间,解读其优势和分析其困境的基础上,为下一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优化拓展提供现实参考基础。最后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优化与拓展。系统围绕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空间、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空间、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实空间、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空间、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度空间以及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制度空间六个领域展开,全方位优化拓展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作为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这个全新命题的探索与研究,本文创新式地进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概念的界定,在此基础上提出全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研究框架,旨在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视域,激发其在新时代的创新力与生命力。

二、对军队院校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军队院校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混合式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 体系概论课教学现状分析
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
    2.1 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2.2 教学实施流程
        2.2.1 课前导学
        2.2.2 课中组织
        2.2.3 课后提升
        2.2.4 教学评价
3 教学效果与反思
4 结束语

(3)“情电部门训练”课程实战化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实战化教学的基本要求
    1.1 教学理念对接实战化要求
    1.2 教学内容对接部队需求
    1.3 教学实施对接实战背景
2 实战化教学内容设计
    2.1 内容体系设计
    2.2 个人训练立足基础能力生成
    2.3 整体训练瞄准部门组训能力提升
    2.4 实战化训练对接演习研练背景
3 实战化教学实施设计
    3.1 设计原则与思路
    3.2 训练组织重点讲
    3.3 训练计划实际做
    3.4 重难点问题一起研
    3.5 案例想定牵引实战
4 结束语

(4)军队教育信息化建设探寻(论文提纲范文)

一、信息化与军队教育信息化
    (一)信息化
    (二)教育信息化
    (三)军队教育信息化
二、军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条件
三、当前军队教育信息化中的不足
    (一)官兵的信息化能力相对不足
    (二)信息道德与信息法规不够健全
    (三)局域网的信息化资源不足
四、强化军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更新教育观念
    (二)加强顶层设计
    (三)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四)强化信息化资源建设
五、小结

(5)刍议卫生士官教练员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现 状
    1.1 选拔任用机制不健全
    1.2 成长路径规划不合理
    1.3 参与理论研究不深入
    1.4 教学训练骨干保留难
2 对 策
    2.1 不断提高思想认识
    2.2 完善选拔任用机制
    2.3 强化岗位任职培训
    2.4 拓宽提高素质渠道
    2.5 完善配套制度机制
    2.6 开展联合教学训练
    2.7 鼓励参与训练研究

(6)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对军队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重新审视在线教学
2 在线教学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3 在线教学对军队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4 结束语

(7)关于军校音乐通识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思考——以国防科技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军校音乐通识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一)以美育德,更好地促进学员全面发展
    (二)以改促教,提升军校音乐通识课程教学水平
    (三)激发学员创新思维,为建设一流院校做出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军校音乐通识课程实施现状
    (一)选课目的不明确,音乐通识课程不受重视
    (二)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课程有效性不明显
    (三)思想性不强,授课内容缺乏理论深度
三、军校音乐通识课程深度融合思政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优化教学内容,夯实课程之基
    (二)以学生为主体,有效推进教学改革
    (三)提升音乐教员思政意识与能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8)“微时代”军校教员“微素养”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研究缘由
        1.社会发展进入“微时代”
        2.军队建设适应“微时代”
        3.军校教员必备“微素养”
    (二)研究意义
        1.有利于丰富军队媒介素养理论
        2.有利于发展院校媒介素养教育
        3.有利于提高军校教员教学能力
    (三)研究综述
        1.关于军校教员素养的内容研究
        2.关于军校教员素养的培育研究
        3.关于军校教员素养时代性研究
        4.关于军校教员“微素养”研究
    (四)概念界定
        1.“微时代”
        2.“微素养”
        3.军校教员
        4.军校教员素养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二、“微时代”军校教员“微素养”培育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二)媒介素养理论
    (三)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四)军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理论
三、“微时代”军校教员“微素养”内涵分析
    (一)“微”政治素养
        1.坚定的政治立场
        2.良好的政治品质
        3.严明的政治纪律
    (二)“微”认知素养
        1.了解“微时代”
        2.熟知微媒介知识
        3.发展微群体思维
    (三)“微”批判素养
        1.敏锐的信息辨别能力
        2.有效的传播正义能力
        3.自觉的教学反思能力
    (四)“微”操作素养
        1.学会基本操作
        2.服务军事训练
        3.遵守相关规定
    (五)“微”道德素养
        1.正确的道德意识
        2.规范的社会道德
        3.自觉的遵守法规
    (六)“微”安全素养
        1.正确的信息观念
        2.良好的保密意识
        3.规范的上网行为
四、“微时代”军校教员“微素养”现状呈现
    (一)“微”政治素养状况
        1.政治立场状况
        2.政治品质状况
        3.政治纪律状况
    (二)“微”认知素养状况
        1.理性认知状况
        2.感性认知状况
    (三)“微”批判素养状况
        1.质疑能力状况
        2.比较能力状况
        3.反思能力状况
    (四)“微”操作素养状况
        1.获取信息状况
        2.使用媒介状况
        3.遵章守纪状况
    (五)“微”道德素养状况
        1.行为认知状况
        2.行为习惯状况
        3.遵守法规状况
    (六)“微”安全素养状况
        1.安全意识状况
        2.安全常识状况
        3.安全能力状况
五、“微时代”军校教员“微素养”培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军队网络管理教条化
        1.建设大于使用
        2.形式大于内容
        3.延伸使用不够
        4.原因分析
    (二)院校培育形式简单化
        1.象征性开设相关讲座
        2.院校实践育素养不够
        3.领导的喜好影响培育
        4.原因分析
    (三)教员理论基础薄弱化
        1.年龄偏大是客观原因
        2.意识淡薄是根本原因
        3.轻视理论是主要原因
        4.原因分析
    (四)教学实践运用滞后化
        1.网络理念有偏差
        2.创新发展有差距
        3.原因分析
六、“微时代”军校教员“微素养”培育的对策
    (一)强化军校教员“微素养”培育意识
        1.院校要创造条件
        2.教员要转变观念
        3.学员用需求倒逼
    (二)拓宽军校教员“微素养”培育途径
        1.依托院校教学资源培育
        2.依靠教员自主学习提高
        3.发挥军事职业大学作用
    (三)健全军校教员“微素养”培育机制
        1.完善组织机制
        2.建立激励机制
        3.出台评价机制
        4.制定保密机制
    (四)优化军校教员“微素养”培育环境
        1.科学筹划整合资源
        2.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3.营造网络文化氛围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W市地方大学生应征入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地方大学生应征入伍概述
    2.1 地方大学生入伍定义
    2.2 地方大学生入伍发展历程
        2.2.1 暂缓征集阶段(2000 年之前)
        2.2.2 试点征集阶段(2001-2004 年)
        2.2.3 逐渐展开阶段(2005-2015 年)
        2.2.4 重点征集阶段(2016 年至今)
    2.3 地方大学生应征入伍意义
        2.3.1 地方大学生入伍是贯彻兵役法规的具体体现
        2.3.2 地方大学生入伍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2.3.3 地方大学生入伍是顺应世界趋势的一种表现
        2.3.4 地方大学生入伍是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的客观需要
3 W市地方大学生应征入伍现状
    3.1 W市基本情况简介
    3.2 W市地方大学生应征入伍基本情况
        3.2.1 W市网上应征报名情况
        3.2.2 W市入伍大学生情况
        3.2.3 W市大学生入伍动机调查
    3.3 近年W市地方大学生应征入伍做法及成效
        3.3.1 优惠政策陆续出台,军营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3.3.2 征集主体逐步转变,兵员素质结构进一步改善
    3.4 W市地方大学生应征入伍存在的问题
        3.4.1 参军顾虑较多,入伍积极性难提升
        3.4.2 内容形式略陈旧,征兵宣传难奏效
        3.4.3 兵役意识淡薄,拒服兵役现象难禁止
        3.4.4 人岗未匹配影响留队发展,政策激励难持续
4 W市地方大学生应征入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大学生缺乏相应国防观念,忧患意识淡薄
    4.2 征兵宣传缺乏感召力,强效合力未形成
    4.3 现行兵役法规制度缺乏刚性约束,兵役执法不严
    4.4 优抚安置政策缺乏长效吸引,激励措施易滞后
    4.5 征集模式缺乏精准,程序有待完善
5 优化W市地方大学生应征入伍对策建议
    5.1 借鉴吸收军事强国经验
        5.1.1 各国征集高素质人才入伍经验概况一览
        5.1.2 借鉴和启示
    5.2 深入开展国防宣传、教育
        5.2.1 以强化国防意识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提高教育重视度
        5.2.2 以针对性、有效性创新宣传形式,提升入伍感召力
    5.3 科学完善征兵运行机制
        5.3.1 着眼平时征兵准备,常态化征兵工作开展机制
        5.3.2 着眼强化法律依据,规范化修改完善兵役法规
        5.3.3 着眼兵员主体变化,精准化转变征集方式机制
        5.3.4 着眼提高兵役意识,严细化兵役执法惩处机制
        5.3.5 着眼保证兵员质量,阳光化征集标准程序制度
    5.4 全面营造良好成长与发展环境
    5.5 多措并举解决退伍就业发展问题
        5.5.1 前瞻性制定优抚政策
        5.5.2 市场化定向对口就业培训
6 展望、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2.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总体框架
    1.4 本文的主要难点与创新
        1.4.1 主要的难点及解决办法
        1.4.2 论文可能的特色与创新
第二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
    2.1 马克思主义的空间理论
        2.1.1 马克思主义时空观
        2.1.2 空间发展
        2.1.3 空间变迁
        2.1.4 空间差异
        2.1.5 空间正义
        2.1.6 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新发展
    2.2 中国社会的空间思想
        2.2.1 始于敬天文化的空间认知
        2.2.2 城邑聚落布局的空间规划
    2.3 西方世界的空间理念
        2.3.1 多学科的空间观念
        2.3.2 代表性的空间理论
第三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本质与特征
    3.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本质阐释
        3.1.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基本含义
        3.1.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内涵解析
        3.1.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相关概念辨析
    3.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基本特征
        3.2.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共生性
        3.2.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实践性
        3.2.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系统性
        3.2.4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技术性
第四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结构、类别与功能
    4.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结构要素
        4.1.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主体要素
        4.1.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内容要素
        4.1.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方法要素
        4.1.4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载体要素
    4.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类型划分
        4.2.1 按照教学服务的空间功能划分
        4.2.2 按照教学主体的空间参与方式划分
        4.2.3 按照教学系统的空间运行特征划分
    4.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功能赋值
        4.3.1 融合多种学科空间
        4.3.2 联通社会育人空间
        4.3.3 打造全面发展空间
第五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历史演进、需求动力与基本机制
    5.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演进历程
        5.1.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初步形成
        5.1.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深化调整
        5.1.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规范建设
        5.1.4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发展提高
    5.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需求动力
        5.2.1 思想政治理论课受教育者主体需求
        5.2.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者主体需求
        5.2.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需求
        5.2.4 思想政治理论课技术介入需求
    5.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基本机制
        5.3.1 主体导向机制
        5.3.2 内容挖掘机制
        5.3.3 方法改革机制
        5.3.4 载体拓展机制
第六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现实境遇
    6.1 相关问卷调查
    6.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优势解读
        6.2.1 课堂空间主体化
        6.2.2 学科空间规范化
        6.2.3 现实空间多样化
        6.2.4 虚拟空间技术化
        6.2.5 制度空间协同化
        6.2.6 非制度空间开放化
    6.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困境分析
        6.3.1 理论支撑仍需强化
        6.3.2 实践模式尚待创新
        6.3.3 空间资源亟需整合
第七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优化拓展
    7.1 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空间
        7.1.1 协调运行教学要素
        7.1.2 优化教学拓扑结构
    7.2 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空间
        7.2.1 促进学科规范建设
        7.2.2 延展学科发展路径
    7.3 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实空间
        7.3.1 调整实践教学思路
        7.3.2 提升教学实践效度
    7.4 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空间
        7.4.1 把脉虚拟空间样态
        7.4.2 融合虚拟空间要素
    7.5 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度空间
        7.5.1 实现制度合理配比
        7.5.2 增强制度空间效力
    7.6 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制度空间
        7.6.1 维护空间生态平衡
        7.6.2 提供空间发展保障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四、对军队院校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混合式教学[J]. 黄玉莹,徐光顺,姚芳,石秀秀. 空军预警学院学报, 2021(06)
  • [2]习近平强军思想研究[D]. 石万里. 吉首大学, 2021
  • [3]“情电部门训练”课程实战化教学设计[J]. 洪俊,白爽,牛治永. 科教导刊, 2021(12)
  • [4]军队教育信息化建设探寻[J]. 邓永军. 现代职业教育, 2021(15)
  • [5]刍议卫生士官教练员现状与对策[J]. 肖铁军,王营,任红强,孙万军,李健,刘辉. 人民军医, 2020(07)
  • [6]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对军队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J]. 胡军涛,陈兰花,代思师. 空军预警学院学报, 2020(03)
  • [7]关于军校音乐通识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思考——以国防科技大学为例[J]. 曾环.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20(02)
  • [8]“微时代”军校教员“微素养”培育研究[D]. 邢军杰.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9]W市地方大学生应征入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高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09)
  • [10]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研究[D]. 王玺.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标签:;  ;  

关于推进军队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