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长寿命节能民用照明灯

一种多功能长寿命节能民用照明灯

一、一种多功能长寿节能民用照明灯(论文文献综述)

梁虹[1](2021)在《寒冷地区绿色建筑运行性能的影响因素及能耗预测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我国正朝着碳达峰和碳中和努力,实现碳中和的前提需要实现碳达峰,积极开发新能源,在碳排放总量上实现30年为期目标,深化改革高碳能源为主的消费结构,促进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绿色建筑的推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建筑领域二氧化碳的排放。现在运行的绿色建筑中是否达到当初的设计要求,如何对其运行效果进行评价,这对绿色建筑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已经使用的绿色建筑的运行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介绍了选取的分析样本的绿色建筑概况。介绍了建筑的水、电、冷热量及天然气的消耗量的测试方法,建筑概况、空调系统、节水系统、设备控制及其他节能措施的调研方法以及能耗计算方法和ARIMA模型建立方法。选取建筑面积、营业时间、房屋所属模式、能源使用组合、竣工年代、空调制冷期及制热期为绿色建筑运行性能的影响因素,并阐述了各影响因素下不同建筑的分布概况。(2)针对绿色建筑的一次能源消耗量、水消耗量的比较,对其运行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次能源消耗量与建筑面积、使用能源组合、营业时间的相关性较高,与竣工年代的相关性较低;水消耗量与建筑面积、不同建筑用途的相关性较高,与竣工年代、房屋所属模式、营业时间相关性较低。在对节能节水系统概况的调研中,发现30栋绿色建筑都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控制项要求,有超过96%的绿色建筑推进了节能节水措施,且大部分建筑安装了节能节水装置。在对绿色建筑安装节能装置的分析中发现,建筑面积越大,安装节能装置数量越多,一次能源消耗量越少;在对绿色建筑安装节水装置的分析中发现,建筑面积的大小和安装节水装置的数量没有关系,安装节水装置的数量对水消耗量的影响较小。(3)建立了绿色建筑实际运行的能耗预测模型。从测试建筑中选取20栋绿色建筑对其运行阶段的用电负荷率数据随机排列,建立了五个ARIMA(p,d,q)预测模型,并对未来6个月的用电负荷率进行了单步预测。经Mat Lab反复验证得到五个模型均符合要求,模型参数分别为模型一(4,1,4)、模型二(4,0,3)、模型三(5,1,5)、模型四(4,1,5)、模型五(4,1,4)。最后引入RMSE、MAE、R2三个评价指标将预测结果与实际值进行精度评估分析,结果表明模型一、模型二所建立的模型误差小,预测效果较好,拟合度较高,且适用性更强。

贾子依[2](2020)在《滨州市颐寿苑老年公寓无障碍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文化不断地发展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老年人对于自身的健康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也愈加关注。虽然我国养老建筑发展迅猛,但是发展形式与种类的多样性产生了设计质量差以及需求方向把握不到位等问题。本文以滨州市颐寿苑老年公寓的设计为研究对象,探究如何通过无障碍设计使老年公寓不仅可以满足健康的自理型老人需求,也可以适应有护理需求的老人。笔者通过对无障碍设计理论、老年人心理生理等相关理论的分析研究,了解不同类型老年人在心理、生理、行为模式以及活动空间需求之间的差异,而后结合滨州市颐寿苑老年公寓设计的实态调研,针对性的对公寓各功能区提出无障碍设计要点。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以及丰富了相关领域研究的视角与思路,对老年公寓无障碍设计的研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现实意义。

张娜[3](2020)在《基于老年人行为的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老年人口中的失能失智高龄老人比例不断扩大,以照护失能失智老人为主的介护型养老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该类型的养老设施通常依托社区建设且为中小规模,多由存量建筑改造而成,因陋就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空间供给与老人需求不匹配、环境品质无法达到舒适性等多方面问题,而作为老人日常行为活动最为频繁的公共空间,其空间环境的优劣会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居住生活品质。本文以介护型养老设施的公共空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梳理设施中失能失智老人的身心特征及行为模式,选取西安市具有代表性的三家介护型养老设施进行深入调研,分别对设施内的公共空间现状、空间使用者的行为活动实态、空间物理环境实时数据进行详实记录,以老年人的典型行为为研究主线分别针对公共空间的功能品质及物理环境品质进行深入研究,对比分析出老年人对公共空间的共性需求以及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现状中的普遍性问题。针对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存在的空间划分不合理、流线交叉、家具设施配置不全等功能品质问题以及夏热冬冷、采光条件差、噪音干扰等物理环境问题,从规模、布局、环境等方面提出优化设计原则,并分别从功能配置、空间布局、家具组织、环境营造、部品优化等空间功能方面以及热舒适改善、采光优化、噪声控制等物理环境方面提出优化设计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改造优化设计验证,运用软件模拟证明策略有效性,希望可以对今后的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指导。

张雪[4](2020)在《基于室内舒适度的寒地既有居住建筑适老性改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老年人口比例正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现今,对于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和养老方式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为老年人营造适宜的养老环境是应对的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措施。我国对于适老化改造的研究起步较晚,尤其针对于寒冷地区的老式住宅的适老化改造问题更是凤毛麟角,寒地地区存在着大量建造于上世纪80-90年的居住建筑。由于室外温度低、建筑的保温性能差、房屋结构老旧、无障碍设施缺失等原因导致室内环境的舒适性不能满足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同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在这样的背景下,论文以现有住宅室内环境的舒适度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总结寒地地区既有住宅的适老化问题主要集中在公共空间缺乏无障碍设施;室内各功能面积分布不合理、流线混乱;冬季室内温度偏低等方面。通过对查阅老年住宅的相关书籍规范、调查老年人改造意愿和国内外相关案例等方式对室内的公共空间和居住提出了加装电梯、增加无障碍坡道、改善隔音采光环境、整合室内空间、适老化的家居布局等适用于寒地既有住区适老化的改造策略和实施方式。针对寒地室内温度偏低的问题,通过建立适用于老年人热环境评价的热舒适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外围护结构的改善措施,同时运用软件模拟不同类型外围护结构对老年人居住环境热舒适度提升效果,为同类型的改造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张淑红[5](2020)在《养老院室内环境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以莒县养老院为例》文中提出养老问题是一个关乎中国民生的重要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室内环境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功能上,还体现在情感上,这就要求室内设计需要体现情感化,同时也为室内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室内设计在中国发展的十几年间,其功能性已经得到实现,但设计师却忽视了室内情感化设计的问题,所以往往得不到使用者的好评,尤其是县级别养老院的室内设计,问题更加突出。老年人心理比较脆弱,情感化设计对他们尤其重要。因此,本文以莒县养老院室内情感化设计为切入点,重点研究养老院室内情感化设计的缺失并提出相应的改造设计,期望这项研究任务能够为县级养老院室内环境情感设计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一个参照系,并引起相关部门对养老院情感化设计的重视。本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证:首先,从情感化的基本概念、情感化的相关理论、老年人的情感需求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采用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的方法对老年人情感化需求进行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论文研究作铺垫;其次,介绍莒县养老院经营模式、莒县老龄人口分布及养老院室内环境现状,以便对莒县养老院做深入分析;再次,从老年人情感层次(次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反思层次)的三个方面对室内环境特征进行分析,以人机工程学、心理学作为理论指导,找出莒县养老院室内环境情感化设计的缺失所在;最后针对莒县养老院室内情感化的缺失,从物理环境、空间设计、陈设设计和设施设计四个方面对室内环境情感化提出可行性改造,为养老院室内环境情感化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郭晶莹[6](2019)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安置小区景观设计研究 ——以商丘高铁新城A-05地块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化已经成为实现我国现代化目标的重要选择,它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城市和乡村规划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随着城镇化高速发展,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城市的空间布局逐渐扩大,但是也呈现出千篇一律的城市样貌。2014年时,我国提出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是对旧城镇化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如今,我国大城市的城镇化已经进入稳步推进的阶段,中小城市仍然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征收土地、拆迁安置是实现城市新区建设的主要手段,安置小区作为一种特殊的居住区类型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水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城镇化使城市中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正在加速消失,2015年我国的城市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在2020年基本完成城市中棚户区改造的工作目标,以前的安置小区景观大多复制城市中商品小区,是商品住宅小区的低版本,缺失了这类小区独有的人文特色和生活气息。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借鉴大城市发展中安置小区景观设计和建设的优点,更多的关注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精神文化诉求,对商丘市安置小区的景观环境进行研究和设计,可以促进当地地域文化的延续,发挥景观的实用功能和自身的生态功能,为创建生态城市做一份贡献,使被安置的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加强了社会的稳定,有助于营造和谐社会的氛围。研究好本课题对于我国中小城市尤其是北方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建设的安置小区景观环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在我国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具有传统地域文化的村落和棚户区的消失换来的是居住条件较好的安置小区。安置小区的景观环境是人们进行日常交往活动的载体,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有助于居民尽快适应现代小区的生活方式。本文以商丘市高铁新城安置小区景观为研究对象,应用了文献研究法、调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践应用与思考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对相应的概念进行了说明。其次中通过将安置小区与城市中的商品小区进行比较和分析,总结安置小区景观的特色和作用,预测未来安置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然后对厦门和项目周边的一些案例进行分析,得到借鉴和启发。最后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安置小区中居民的人群特点、生活习惯、居民对景观环境的需求作为设计首要考虑的依据,同时在景观中加入当地历史文化元素、合理的布置邻里交流空间、引入“海绵城市”理念,严格按照政府的建设要求和投资成本,设计出以人为本、经济美观、易于维护又生态可持续的安置小区景观,来满足当地居民对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的向往,以期为今后当地的安置区景观设计提供一些新思路。

郭树艳[7](2019)在《HYW照明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工业品消费主体及其行为发生变化,融合线上虚拟经济和线下实体济的O2O模式在消费品领域发展迅速,工业品交易也逐渐迈入O2O时代。在市场规模巨大的特殊环境照明领域内,HYW照明公司却陷入了发展瓶颈,急需营销变革。本文研究目的是结合PEST、五力模型、SWOT分析法、营销组合、020等相关理论,通过对HYW照明公司的市场环境分析,为其拟定新的营销战略,并进行营销策略设计,明确实施保障措施,为其应对市场竞争、提升销售业绩提供建议和参考。首先从政治经济、法律法规、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四个方向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继而采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HYW照明公司的行业竞争环境,结合上述分析,运用SWOT分析企业自身的利弊和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威胁并得出结论:企业应继续,并调整定位。运用市场定位理论对企业的营销战略进行重新分析和定位,结合营销组合理论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这四个方面来对营销策略进行重新设计,并提出了营销策略变革所需要的文化保障、资源保障、组织管理保障和信息技术保障措施。营销策略的调整设计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的各个方面,不是一时一刻能完成的,它需要企业高度重视、科学规划、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并长期实施下去。相信HYW照明公司凭借先进的管理和强有力的资源保证,在优秀的企业文化支撑下,能够顺利完成营销策略调整,最终实现企业的业绩突破和持续发展。在关于互联网营销、O2O模式的文献中,有许多关于快速消费品的研究,但是对于工业品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模式研究较少。本文对HYW照明公司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结合企业自身的优劣势,重新进行定位,思考如何进行营销模式变革,突破市场瓶颈。本文关于HYW照明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探索了特殊环境照明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模式,也为其他工业品厂商面向组织市场的营销策略设计提供借鉴。

陈美秀[8](2019)在《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业传统的生产模式的弊端开始显现,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传统的建造方式直接导致了行业发展呈现“三高一低”的发展状态,找寻一种低污染、低消耗、高效率的建造模式成为建筑行业当下的诉求,行业转型势在必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由于九十年代技术能力不足而一度销声匿迹的装配式建筑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在国家的倡导下,各级政府积极配合,开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工业化转型。住宅作为与人民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是建筑行业中的重点发展对象,对其的探索与研究对整个行业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是基于装配式混凝土住宅来研究住宅空间的适应性,文章分别梳理了国内外住宅理论体系以及住宅空间适应性的发展历史。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填充体的功能空间、室内构件及一体化设计的相关技术等几个方面来研究住宅空间适应性设计的方法,最后分别对适应性住宅、装配式混凝土住宅与装配式混凝土适应性住宅的实际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了项目各自的特点,以及相关设计手法与原则的实践效果。研究表明:将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造体系的优势与适应性住宅的设计原则、手法进行整合,可以在同一住宅建筑中体现两者的优点。结合住宅所处的环境与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遵循适应性设计基本原则并合理利用工厂整体预制部品和先进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的空间适应性,满足住户实际使用的需求。

干申启[9](2019)在《工业化住宅建筑可维护更新的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筑工业化发展至今,发展重点已发生转移扩大,从预制装配化、设计标准化、部品化建造等基础建设性方面扩大至信息化管理、建筑长寿化及产业化发展等方面。由此,工业化住宅建筑的维护更新对于住宅产业化发展已越发凸显其重要意义,其不仅应成为工业化住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定会成为建筑业绿色发展理念的较高层面追求。论文简单介绍了国内外住宅建筑维护更新领域发展的一般概况,对西方早期工业化住宅的一些优秀更新案例进行了系统性研究。论文对我国居住区更新改造的“有机更新”理论进行了案例研究,对现阶段我国住宅类建筑包括早期采用工业化手法建造的板式住宅更新改造提出一些适应我国国情发展的理念性建议。论文通过对《百年住宅建筑设计与评价标准》的深入研究,首次提出工业化住宅产品可维护更新这一命题,还从推进城市化的客观需求、工业化住宅建筑可维护更新的产业优势、技术优势、生产优势等方面进行了工业化住宅维护更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通过论证研究,论文提出建立工业化住宅设计、制造、装配、维护更新全生命周期和性能保障的产业链框架理念。这正是本文在我国工业化住宅建设与绿色发展理念方面的前瞻性思维,必将对我国住宅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论文采用分析归纳方法对大量优秀SI住宅案例的可维护更新性质及其技术设计思路进行研究,归纳性提出现阶段我国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的设计方法。论文根据笔者所在工作室先后建造的三个实际案例,着重研究各自其构件的连接构造技术和集成化装配技术,案例项目分别采用自主研发的分层级表系统、协同设计与协同建造技术、构件法协同设计以及新型工法装备系统,对全部构件进行集成化管理,形成了功能性的构件组大构件单元,实现了可逆的构件连接和集成化装配。通过研究,建立了可逆的构件连接构造技术和针对既有建筑构件易维护更新的关键技术系统,为工业化住宅产品日后维护更新的产业化运作开拓了广阔的市场前景。论文将BIM技术应用于工业化住宅的维护更新领域,将协同设计、计算机编码技术及构件信息跟踪反馈技术统一于BIM信息化模型框架内,建立了一套可用于工业化住宅维护更新的信息化技术应用系统。目前以该技术应用系统为依托建立的监督管理平台现已初步投入使用,并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希望本论文的研究在我国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方面能够起到重要的技术引领与支撑作用。全文共160,000余字,图表共120余幅

刘扬[10](2019)在《设计导向的资源循环型住宅技术研究 ——技术框架、设计策略与评价标准》文中指出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消费型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我国资源与能源消耗总量依然持续快速增长,使其难以与变幻莫测的国际贸易形式和日益提升的国际责任担当相适应。建筑产业是仅次于装备制造业的资源能源消耗大户,其资源消耗量和一次能源消耗量分别占社会总消耗量的30%和27%(2015年统计)。这种取舍难分的尴尬境况使其很自然地成为我国资源循环问题的焦点。2000年,在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的大背景下,日本经济产业省联合14家建筑企业共同开发了“资源循环型住宅研究项目”,提出了资源循环型住宅的概念:以全寿命周期为视角,以实现住宅耐久性、可循环和低能耗为目的的住宅设计与评价体系。这为我国整合资源循环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我国建筑产业的资源循环相关技术由来已久,可大体概括为建国初期的“省材料”技术、六七十年代引入的“生态化”技术、八九十年代兴起的“装配式”技术和新世纪兴起的“长期适宜性”设计理念。尽管都与资源循环相关,但这些技术各有侧重、互有交融,并没有形成以设计为导向的统一的技术框架,使得具体研究呈现分散的状态,进而难以对具体设计提供兼容并蓄的指导和管理。当下的国内资源循环住宅研究,在继承了三原则及全寿命周期框架体系之外,也保留了其技术间缺乏衔接性的缺点。在具体研究层面,除缺乏对本土化的思考外,没有形成对各设计阶段的一般性约束,使得设计流程存在较大的盲目性,进而导致结果的偏差。此外,由于缺乏适宜性的技术体系和设计策略,相应法规的制定缺乏必要的依托,具体条文难免呈现出设计流程的缺失性、设计过程管制的忽视性和约束条款的失效性等特点。针对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本文拟以指导设计实践为目的,从理论与现实两方面出发,构建资源循环住宅的本土化技术框架。其中,理论层面从对住宅相关资源内涵与循环特点的辨析出发,构建资源循环的理论框架;现实层面从我国对各类资源的现实需求与研究现状出发,对照理论框架,形成本土化的技术框架。针对设计策略缺乏连贯性和约束性问题,本文以容积率、内外空间尺度与布局、设备网络组成、部件尺度与构造方式等核心设计要点为核心,依次形成对地块建设密度、形态空间尺度、设备组合方式和部件构造形式等设计阶段状态的优化,以循环理念提升住宅资源利用效率,进而组成完整的设计流程。针对评价标准缺乏指导性的问题,本文结合设计策略研究,以核心设计要点为评价对象,构建可以对过程和结果形成双重约束的评价标准。

二、一种多功能长寿节能民用照明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多功能长寿节能民用照明灯(论文提纲范文)

(1)寒冷地区绿色建筑运行性能的影响因素及能耗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绿色建筑运行性能的研究现状
        1.2.2 绿色建筑室内环境品质和评估体系的研究现状
        1.2.3 绿色建筑运行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1.3 建筑能耗预测研究现状
        1.3.1 物理模型
        1.3.2 数据驱动模型
        1.3.3 混合模型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绿色建筑运行性能的研究方法
    2.1 建筑分类方法
    2.2 测试及调研方法
        2.2.1 测试方法
        2.2.2 调研方法
    2.3 一次能源消耗量计算
    2.4 ARIMA模型建立的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绿色建筑运行性能的影响因素概况
    3.1 建筑面积
    3.2 营业时间
    3.3 房屋所属模式
    3.4 能源使用组合
    3.5 竣工年代
    3.6 空调制冷期及制热期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绿色建筑运行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4.1 一次能源消耗量的比较
        4.1.1 不同建筑面积的一次能源消耗量比较
        4.1.2 不同建筑用途的一次能源消耗量比较
        4.1.3 不同建筑物竣工年代的一次能源消耗量比较
        4.1.4 不同房屋所属模式的一次能源消耗量比较
        4.1.5 不同能源使用组合的一次能源消耗量比
        4.1.6 不同营业时间的一次能源消耗量比较
    4.2 水消耗量的比较
        4.2.1 不同建筑面积的水消耗量比较
        4.2.2 不同建筑用途的水消耗量比较
        4.2.3 不同建筑竣工年代的水消耗量比较
        4.2.4 不同房屋所属模式的水消耗量比较
        4.2.5 不同建筑营业时间的水消耗量比较
    4.3 绿色建筑的节能节水措施分析
        4.3.1 绿色建筑的节能节水系统概况
        4.3.2 安装节能节水装置数量对绿色建筑运行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绿色建筑用电负荷率时间序列预测
    5.1 建立绿色建筑用电负荷率ARIMA时间序列模型
        5.1.1 模型数据的预处理
        5.1.2 ARIMA模型的建立
        5.1.3 平稳性判断
        5.1.4 自相关和偏自相关分析
        5.1.5 白噪声检验
    5.2 绿色建筑用电负荷率时间序列ARIMA模型预测
    5.3 模型精度评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滨州市颐寿苑老年公寓无障碍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老年人对老年公寓设计要求的提高
        二、老年公寓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需求障碍”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范围及相关名词解释
        一、研究范围的界定
        二、相关名词解释
    第四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内的相关研究
        二、国内优秀案例展示
        三、国外的相关研究
        四、国外优秀案例展示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框架
    第六节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无障碍设计相关概述
    第一节 无障碍设计的理念与设计原则
        一、无障碍设计理念
        二、无障碍设计原则
    第二节 无障碍设计理论为老年公寓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第三章 老年人心理、生理需求及活动空间分析
    第一节 老年人年龄界定及护理需求分类
    第二节 老年人心理特征及需求分析
    第三节 老年人生理特征及需求分析
    第四节 活动方式与空间需求
    第五节 洗漱、如厕方式与空间需求
第四章 滨州市颐寿苑老年公寓概述
    第一节 调研案例原因
    第二节 滨州市颐寿苑老年公寓无障碍应用实态调研
        一、居室空间
        二、娱乐空间
        三、交往空间
        四、交通空间
第五章 滨州市颐寿苑老年公寓无障碍设计实践
    第一节 设计原则
    第二节 空间功能划分及配置需求
    第三节 居室空间设计
        一、居室总设计要点
        二、自理型老年人居室空间设计
        三、介助型老年人居室空间设计
        四、介护型老年人居室空间设计
    第四节 娱乐空间设计
        一、棋牌室设计
        二、阅览室设计
    第五节 交通空间设计
        一、楼梯设计
        二、走廊设计
    第六节 公寓公共卫生间设计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后续研究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滨州市颐寿苑老年公寓相关人员问卷调查
    表录
    图录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基于老年人行为的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趋势
        1.1.2 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养老策略
        1.1.3 我国养老设施现状问题
        1.1.4 养老设施公共空间优化重要性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介护型养老设施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3.2 国外介护型养老设施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老年人
        1.4.2 介护型养老设施
        1.4.3 公共空间
        1.4.4 空间环境品质
    1.5 研究对象
        1.5.1 研究地区的选取
        1.5.2 西安市典型介护型养老设施的遴选
    1.6 研究内容
        1.6.1 介护型养老设施相关基础研究
        1.6.2 典型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问题研究
        1.6.3 优化策略的提出与验证
    1.7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1.7.1 研究方法
        1.7.2 论文框架
2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品质优化相关基础性研究
    2.1 介护型养老设施内失能失智老人身心及行为特征
        2.1.1 生理特征
        2.1.2 心理特征
        2.1.3 行为类型以及尺度特征
    2.2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特征
        2.2.1 公共空间功能布局优选性
        2.2.2 公共空间使用功能复合性
        2.2.3 公共空间老年人群多样性
    2.3 养老设施公共空间相关标准与规范
        2.3.1 与公共空间功能品质相关的标准规范
        2.3.2 与公共空间物理环境品质相关的标准规范
    2.4 养老设施公共空间品质优化案例研究
        2.4.1 门厅优化——北京市某养老服务中心改造项目
        2.4.2 公共起居厅优化——北京市泰颐春养老中心
        2.4.3 多功能活动厅优化——北京市石景山某养老设施
        2.4.4 公共空间优化经验借鉴
    2.5 本章小结
3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使用现状实态调研
    3.1 实地调研内容与研究计划
        3.1.1 空间功能调研
        3.1.2 物理环境调研
        3.1.3 使用者主观评价调研
    3.2 九九照护认知症团体家屋(简称“九九家屋”)
        3.2.1 养老设施基本信息
        3.2.2 公共空间现状
        3.2.3 老年人典型活动行为
        3.2.4 老年人典型行为与公共空间功能品质关系
        3.2.5 老年人典型行为与公共空间物理环境品质关系
        3.2.6 使用者主观评价
    3.3 康源和意日间照料中心(简称“和意机构”)
        3.3.1 养老设施基本信息
        3.3.2 公共空间现状
        3.3.3 老年人典型活动行为
        3.3.4 老年人典型行为与公共空间功能品质关系
        3.3.5 老年人典型行为与公共空间物理环境品质关系
        3.3.6 使用者主观评价
    3.4 康隆西城长者屋(简称“西城长者屋”)
        3.4.1 养老设施基本信息
        3.4.2 公共空间现状
        3.4.3 老年人典型活动行为
        3.4.4 老年人典型行为与公共空间功能品质关系
        3.4.5 老年人典型行为与公共空间物理环境品质关系
        3.4.6 使用者主观评价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老年人行为的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现状问题分析
    4.1 使用人员基本信息及公共空间基本现状对比分析
        4.1.1 介护型养老设施基本信息对比
        4.1.2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基本信息对比
        4.1.3 老年人公共空间典型行为对比
    4.2 典型生活必需行为——就餐的空间环境需求及其现状问题分析
        4.2.1 老年人就餐行为特征
        4.2.2 老年人的就餐行为与空间功能品质的匹配关系
        4.2.3 老年人的就餐行为与物理环境品质的匹配关系
    4.3 典型休闲娱乐行为——看电视的空间环境需求及其现状问题分析
        4.3.1 老年人看电视行为特征
        4.3.2 老年人的看电视活动与空间功能品质的匹配关系
        4.3.3 老年人看电视活动与物理环境品质的匹配关系
    4.4 典型静养行为——静坐的空间环境需求及其现状问题分析
        4.4.1 老年人静坐行为特征
        4.4.2 老年人的静坐行为与空间功能品质的匹配关系
        4.4.3 老年人的静坐行为与物理环境品质的匹配关系
    4.5 基于老年人行为的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功能品质问题总结
        4.5.1 空间属性与行为活动错位
        4.5.2 空间的划分与界定不合理
        4.5.3 流线设计不合理
        4.5.4 家具布置形式不合理
        4.5.5 设施设备不齐全,适老化设计有待优化
        4.5.6 空间环境设计缺乏人文关怀
    4.6 基于老年人行为的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物理环境品质问题总结
        4.6.1 夏季室温过高,冬季室温过低
        4.6.2 室内自然通风条件较差
        4.6.3 自然采光条件差
        4.6.4 照明灯具照度不足,缺乏局部照明
        4.6.5 建筑构件隔音效果有待改善
        4.6.6 室内活动噪音相互干扰
    4.7 本章小结
5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优化策略与方法
    5.1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优化相关影响要素
        5.1.1 软质要素——空间使用人群特征
        5.1.2 弹性要素——老年人对公共空间环境品质的需求
        5.1.3 硬质要素——既有养老设施现状条件
    5.2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优化设计原则
        5.2.1 公共空间规模与设施整体规模相适应
        5.2.2 布局的合理性及效率最大化
        5.2.3 空间环境的适宜性及归属感
        5.2.4 空间环境的积极诱导性
    5.3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功能品质提升策略和方法
        5.3.1 优化功能配置,删繁补漏
        5.3.2 调整公共空间规模,合理进行空间划分
        5.3.3 优化功能布局,重组流线关系
        5.3.4 重组室内家具,改善空间尺度
        5.3.5 增强环境归属感,创造居家氛围
        5.3.6 完善标识系统,提高使用便利性
        5.3.7 应用适老化部品,提升居住品质
    5.4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物理环境品质提升策略和方法
        5.4.1 增强夏季室内隔热与散热
        5.4.2 优化冬季室温舒适性
        5.4.3 改善室内通风条件
        5.4.4 改善自然采光条件
        5.4.5 优化人工照明
        5.4.6 优化建筑构件及设备隔音效果
        5.4.7 优化公共空间内部设计
    5.5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品质优化案例实践研究
        5.5.1 优化对象基本现状
        5.5.2 公共空间优化设计方案
        5.5.3 公共空间功能品质的优化与改善
        5.5.4 公共空间物理环境品质的优化与模拟
        5.5.5 优化策略有效性验证
    5.6 本章小结
6 结语
    6.1 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6.1.1 介护型养老设施使用人群及公共空间现状
        6.1.2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现状问题
        6.1.3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功能品质优化策略与方法
        6.1.4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物理环境品质优化策略与方法
    6.2 论文局限性与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标准规范
    外文文献
图目录
表目录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附录一 :西安市养老机构基本信息统计表
    附录二 :基于老年人行为的养老机构室内公共空间使用状况调查
    附录三 :养老设施使用人群基本信息
    附录四 :养老设施交通流线组织状况
    附录五 :养老设施建筑部品部件及设备配置状况
    附录六 :九九家屋——24h各时段养老设施使用人员行为与空间落位
    附录七 :和意机构——24h各时段养老设施使用人员行为与空间落位
    附录八 :西城长者屋——24h各时段养老设施使用人员行为与空间落位
致谢

(4)基于室内舒适度的寒地既有居住建筑适老性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范围的限定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框架
2 寒地住宅适老化改造的理论基础
    2.1 寒地既有住宅发展概况
        2.1.1 寒地城市的气候特征
        2.1.2 寒地各年代住宅特征分析
    2.2 寒地老年人居住需求
        2.2.1 老年人各阶段的生理特征
        2.2.2 寒地地区老年人生活方式
        2.2.3 老年人对物理环境的需求
    2.3 寒地既有住宅实地调研
        2.3.1 调研对象
        2.3.2 调研方法与内容
    2.4 寒地地区既有住宅居住问题汇总
        2.4.1 公共空间问题汇总
        2.4.2 内部空间问题汇总
        2.4.3 室内物理环境问题汇总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舒适度的寒地既有住宅室内环境营造目标
    3.1 室内环境舒适度的影响因素
        3.1.1 热工环境舒适度
        3.1.2 声、光环境舒适度
        3.1.3 室内空间的舒适度
    3.2 热工环境的适老指标分析
        3.2.1 PMV热舒适度模型
        3.2.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寒地老年住宅热舒适度模型
        3.2.3 PMV老年人热环境可接受温度范围预测
    3.3 声、光环境的适老指标分析
        3.3.1 声环境的适老指标分析
        3.3.2 光环境的适老指标分析
    3.4 室内空间的营造目标
        3.4.1 室内居住空间的营造目标
        3.4.2 室内公共空间的营造目标
    3.5 结论
4 寒地地区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策略
    4.1 外围护结构的提升改善
        4.1.1 墙体的优化
        4.1.2 外窗的优化
        4.1.3 遮阳的改善优化
    4.2 交通空间的提升改善
        4.2.1 单元出入口的适老化改造
        4.2.2 门厅及楼梯间的热环境的优化
        4.2.3 楼梯间的适老化及采光优化
        4.2.4 加装电梯
    4.3 室内居住空间的提升改善
        4.3.1 户型布局的优化
        4.3.2 室内主要空间家居适老化布局
        4.3.3 室内光环境的改善
        4.3.4 室内隔音的改善
        4.3.5 室内安全设施
    4.4 室内物理环境改善情况模拟分析
        4.4.1 DesT软件简介
        4.4.2 典型住宅的模型建立及参数设定
        4.4.3 模拟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寒地老旧住区适老化改造案例分析
    5.1 住区概述
        5.1.1 小区概况
        5.1.2 业主的基本情况及改造意愿
    5.2 户型存在问题及改造策略建议
        5.2.1 室内热环境舒适度改善模拟预测
        5.2.2 交通空间的改造设计建议
        5.2.3 居住空间的改造设计建议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养老院室内环境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以莒县养老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的意义
    1.5 研究的框架
    1.6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情感化设计与老年人情感需求的研究
    2.1 情感化设计的内涵及理论
        2.1.1 情感化设计的内涵
        2.1.2 情感化设计的理论
    2.2 老年人情感需求
        2.2.1 老年人的类别
        2.2.2 情感的需求层次
        2.2.3 老年人生理方面的需求
        2.2.4 老年人心理方面的需求
    本章小结
第3章 莒县养老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莒县地理位置分析及经济发展现状
    3.2 莒县老年人口的现状调查
    3.3 莒县养老院运营的现状分析
        3.3.1 莒县养老院的分布调研
        3.3.2 公立养老院的运营现状
        3.3.3 私立养老院的运营现状
    3.4 养老院老人对室内环境情感化设计的需求
    3.5 莒县养老院室内环境设计存在的问题
        3.5.1 旧房使用功能的变更不规范
        3.5.2 设施的缺乏
        3.5.3 无障碍设计的缺失
        3.5.4 环境的脏乱
        3.5.5 专业护理人员的不足
        3.5.6 人际交往的缺失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老年人情感需求的莒县养老院室内环境分析
    4.1 基于老年人本能层面需求的室内环境分析
        4.1.1 形态
        4.1.2 材质
        4.1.3 色彩
        4.1.4 光线
    4.2 基于老年人行为层面需求的室内环境分析
        4.2.1 安全性
        4.2.2 功能性
        4.2.3 舒适性
        4.2.4 隐私性
    4.3 基于老年人反思层面需求的室内环境分析
        4.3.1 文化性
        4.3.2 个性化
    本章小结
第5章 莒县养老院室内环境情感化设计的可行性改造
    5.1 怡然自得的环境设计
        5.1.1 室内光环境设计
        5.1.2 室内热环境设计
        5.1.3 室内声环境设计
    5.2 情理并重的空间设计
        5.2.1 安全性设计
        5.2.2 实用性设计
        5.2.3 健康性设计
    5.3 抚慰灵魂的陈设设计
        5.3.1 色彩设计
        5.3.2 肌理设计
    5.4 自适其适的通用设计
        5.4.1 通行无障碍设计
        5.4.2 硬件设施设计
    本章小结
第6章 莒县陵阳养老院室内环境的情感化改造设计实践
    6.1 设计概况
    6.2 设计创意的产生
        6.2.1 设计构思
        6.2.2 设计原则
    6.3 陵阳养老院室内环境的情感化设计分析
        6.3.1 本能层面的情感化设计
        6.3.2 行为层面的情感化设计
        6.3.3 反思层面的情感化设计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6)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安置小区景观设计研究 ——以商丘高铁新城A-05地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整体背景
        1.1.2 局部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1.3.1 相关概念解析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3.3 国内相关研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2 安置小区景观理论分析
    2.1 安置小区与商品住宅小区的比较分析
        2.1.1 建设选址
        2.1.2 投资建设来源
        2.1.3 人群构成特点
        2.1.4 景观环境
        2.1.5 后期物业养护管理模式
    2.2 安置小区的景观特色
        2.2.1 植物
        2.2.2 道路与铺装
        2.2.3 景观小品
        2.2.4 水体
    2.3 安置小区中景观绿地的作用
        2.3.1 美化环境
        2.3.2 改善居住区小环境
        2.3.3 提供和划分活动场地
        2.3.4 生产作用
        2.3.5 展现地域文化
    2.4 安置小区景观环境目前出现的问题
    2.5 安置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2.5.1 景观空间的共享性
        2.5.2 生态可持续性
        2.5.3 地域文化性
3 安置区景观相关案例研究
    3.1 郑州航空港第五安置区
        3.1.1 项目概况
        3.1.2 设计分析
        3.1.3 借鉴分析
    3.2 郑州毛庄安置区
        3.2.1 项目概况
        3.2.2 设计分析
        3.2.3 借鉴分析
    3.3 厦门洋塘居住区
        3.3.1 项目概况
        3.3.2 设计分析
        3.3.3 借鉴分析
    3.4 商丘市当地安置小区案例调查分析
        3.4.1 康城花园
        3.4.2 西城花园
        3.4.3 宋都花园
4 商丘梁园区高铁新城A-05 地块景观设计
    4.1 项目背景
    4.2 区域概况
        4.2.1 区位关系
        4.2.2 基址分析
        4.2.3 地域文化分析
        4.2.4 植物资源分析
    4.3 高铁新城A05 安置小区的安置人群景观喜好调查分析
        4.3.1 调查人群的基本特征
        4.3.2 基于问卷调查和行为观察下的居民日常行为活动分析
        4.3.3 调查人群对未来安置小区景观的诉求分析
        4.3.4 高铁新城A05 安置小区的景观设计策略
    4.4 设计理念和原则
        4.4.1 设计理念
        4.4.2 设计原则
    4.5 总体景观设计
        4.5.1 文化设计灵感来源
        4.5.2 总体设计
        4.5.3 景观结构分析
        4.5.4 功能分区
        4.5.5 交通流线分析
    4.6 专项设计
        4.6.1 “海绵城市”设计
        4.6.2 景观小品设施设计
        4.6.3 植物种植设计
        4.6.4 景观照明系统设计
        4.6.5 经济技术指标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ABSTRACT
附录

(7)HYW照明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消费主体及其消费行为变化
        1.1.2 特殊环境照明市场规模巨大
        1.1.3 工业品营销模式的变革
        1.1.4 HYW照明公司面临发展瓶颈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SWOT分析方法
    2.2 STP市场定位理论
    2.3 营销组合理论
    2.4 O2O商业模式理论
3 HYW照明公司市场环境分析
    3.1 HYW照明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3.2 HYW照明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2.1 政治环境分析
        3.2.2 经济环境分析
        3.2.3 社会环境分析
        3.2.4 技术环境分析
    3.3 HYW照明竞争力分析
        3.3.1 供应商分析
        3.3.2 主要竞争者分析
        3.3.3 潜在进入者分析
        3.3.4 消费者及购买行为分析
        3.3.5 替代品分析
    3.4 HYW照明公司SWOT分析
        3.4.1 优势
        3.4.2 劣势
        3.4.3 机会
        3.4.4 威胁
        3.4.5 SWOT分析的结论
4 HYW照明的营销战略选择
    4.1 客户市场分类
    4.2 确定目标市场
    4.3 市场定位
5 HYW照明公司营销策略设计
    5.1 产品策略
        5.1.1 跟随技术进步健全产品系列
        5.1.2 产品研发标准化及个性化结合
        5.1.3 多种技术开发方式
        5.1.4 利用营销数据做好产品支持
    5.2 价格策略
        5.2.1 根据竞争态势适时调整定价策略
        5.2.2 对影响成本各因素进行控制
        5.2.3 组合定价法和适当让利
        5.2.4 大力推广服务产品
    5.3 渠道策略
        5.3.1 坚持线下直销网络
        5.3.2 大力发展线上渠道
        5.3.3 多种渠道并行发展
    5.4 促销策略
        5.4.1 坚持人员促销
        5.4.2 发展线上促销
        5.4.3 加强线下非人员促销
6 实施保障措施
    6.1 组织和管理保障
        6.1.1 持续推行TQM
        6.1.2 调整组织框架
    6.2 资源保障
        6.2.1 人力资源保障
        6.2.2 财务保障
    6.3 信息技术保障
        6.3.1 O2O模式软硬件保障
        6.3.2 进行信息化变革
    6.4 文化保障
        6.4.1 深化变革理念
        6.4.2 减少变革阻力
7 研究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
        1.1.2 中国装配式住宅面临的问题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第2章 装配式住宅的理论基础与体系探索
    2.1 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的基本概念
    2.2 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相对于传统住宅的优势
    2.3 住宅的理论体系
        2.3.1 SAR理论体系
        2.3.2 开放建筑OB理论体系
        2.3.3 日本KSI体系
    2.4 中国装配式住宅的理论体系的探索
        2.4.1 中国装配式住宅体系的探索
        2.4.2 CSI住宅理论体系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住宅适应性的理论基础
    3.1 住宅适应性的探索与发展
        3.1.1 国外住宅适应性的探索与发展
        3.1.2 国内住宅适应性的探索与发展
    3.2 住宅适应性设计的必要性
        3.2.1 家庭结构变化与住宅适应性
        3.2.2 居住方式变化与住宅适应性
        3.2.3 住宅产业转型与住宅适应性
    3.3 住宅适应性的设计原则
        3.3.1 中立、可变、多向联系和可增长
        3.3.2 与住宅不同阶段的特殊需求相结合
        3.3.3 简单实用为基本目标
        3.3.4 以人为本,居民参与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结构体系
    4.1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4.1.1 普通框架结构
        4.1.2 异形柱框架结构
        4.1.3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4.2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
        4.2.1 剪力墙结构
        4.2.2 短肢剪力墙结构
        4.2.3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4.3 装配式混凝土内浇外挂体系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住宅填充体适应性设计研究
    5.1 功能空间的适应性研究
        5.1.1 厨房的适应性研究
        5.1.2 卫生间的适应性研究
        5.1.3 厨卫整体设计研究
        5.1.4 阳台空间与空间适应性
    5.2 室内构件与适应性研究
        5.2.1 灵活墙体与空间适应性
        5.2.2 门(洞)与空间适应性
    5.3 一体化设计技术与适应性
        5.3.1 一体化设计的定义
        5.3.2 集成吊顶
        5.3.3 架空地板
        5.3.4 架空墙体
        5.3.5 整体收纳
        5.3.6 集成管线体系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案例分析
    6.1 北京雅世合金公寓
        6.1.1 支撑体结构分析
        6.1.2 填充体的适应性设计
    6.2 沈阳万科春河里
    6.3 长沙远大尖山印象公租房
    6.4 济南鲁能领秀城公园世家
        6.4.1 支撑体结构分析
        6.4.2 填充体的适应性设计
    6.5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课题及学术会议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研究项目
致谢

(9)工业化住宅建筑可维护更新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1 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2 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4 研究内容与目标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5 主要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7 研究的基础
    1.8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
第二章 住宅建筑维护更新的发展历程研究
    2.1 住宅建筑维护更新的有关概念
    2.2 战后西方国家的住宅建设及其维护更新
        2.2.1 战后的住宅建设及其维护更新发展历程
        2.2.2 当代住宅建筑维护更新案例分析
    2.3 当代我国住宅建设及其维护更新
        2.3.1 我国建国初期的住宅建设
        2.3.2 新时期我国住宅建设及其维护更新
        2.3.3 住宅类建筑维护更新的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的宏观策略研究
    3.1 我国建筑工业化与住宅产业化发展现状
        3.1.1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
        3.1.2 住宅产业化与百年住宅体系
    3.2 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的必要性
        3.2.1 我国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问题的提出
        3.2.2 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的必要性研究
        3.2.3 关于我国工业化住宅建设新型产业链的进一步研究
    3.3 工业化住宅维护更新的可行性
        3.3.1 我国进一步推进城市化的客观需求
        3.3.2 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的产业优势
        3.3.3 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的技术优势
        3.3.4 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的生产优势
    3.4 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的主要研究方向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I住宅案例及其可维护更新性质研究
    4.1 SI住宅体系的概念和特色
    4.2 国外部分SI住宅案例及其可维护更新研究
        4.2.1 荷兰工业化住宅体系及其可维护更新
        4.2.2 日本SI住宅体系及其可维护更新
    4.3 我国CSI住宅体系及其可维护更新研究
        4.3.1 CSI住宅体系及其发展历程
        4.3.2 CSI住宅体系的案例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I住宅可维护更新的技术设计研究
    5.1 SI住宅体系的分类
    5.2 SI住宅支撑体的可维护更新设计研究
        5.2.1 结构选型的基本形式
        5.2.2 结构施工方式
        5.2.3 SI住宅可维护更新的结构设计研究
        5.2.4 结构的连接设计研究
        5.2.5 支撑体的质量保证及其维护
    5.3 SI住宅填充体的可维护更新设计研究
        5.3.1 SI住宅填充体可维护更新的主要设计方法
        5.3.2 SI住宅填充体的模数协调
        5.3.3 SI住宅的标准化设计及其多样化拓展
        5.3.4 基于可维护更新的填充体部品定位
        5.3.5 基于可维护更新的填充体部品安装
    5.4 CSI住宅可维护更新案例研究——以东南大学正工作室项目为例
        5.4.1 “微排”未来屋
        5.4.2 “梦想居”未来屋
        5.4.3 “揽青斋”示范项目
    5.5 SI住宅的日常维护及其策略
        5.5.1 SI住宅的日常维护
        5.5.2 SI住宅可维护更新的政策性建议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的技术应用研究
    6.1 BIM技术简述
        6.1.1 BIM的基本概念
        6.1.2 BIM技术在工业化住宅用户参与过程中的应用
    6.2 协同设计在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中的应用
        6.2.1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6.2.2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应用内容和目标
        6.2.3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工具——BIM技术的系统架构
        6.2.4 协同设计在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中的应用
    6.3 计算机编码技术在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中的应用
        6.3.1 工业化建筑构件的分类系统
        6.3.2 工业化建筑构件库及参数体系架构
        6.3.3 构件编码规则与技术实现措施
        6.3.4 计算机编码技术在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中的应用
    6.4 构件信息跟踪反馈技术在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中的应用
        6.4.1 构件信息化技术
        6.4.2 RFID对象标识技术
    6.5 可用于工业化住宅维护更新的技术应用系统建立
        6.5.1 基于BIM的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技术应用系统
        6.5.2 信息监管平台的建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拓展与期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10)设计导向的资源循环型住宅技术研究 ——技术框架、设计策略与评价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碳减排的责任
        1.1.2 住宅领域的资源利用问题
        1.1.3 我国相关政策
    1.2 理论溯源
        1.2.1 废弃物交换
        1.2.2 工业生态学
        1.2.3 循环经济
        1.2.4 资源循环概念的产生
    1.3 国外理论综述
        1.3.1 欧美相关理论综述
        1.3.2 日本相关理论综述
    1.4 国内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
        1.4.1 源头与引入
        1.4.2 相关法规
        1.4.3 设计实践
        1.4.4 理论体系
    1.5 研究对象、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图
2. 资源循环住宅设计策略框架的生成
    2.1 语义辨析
        2.1.1 资源
        2.1.2 循环
        2.1.3 资源循环
        2.1.4 住宅
    2.2 循环层级与资源类型
    2.3 资源解析
        2.3.1 土地
        2.3.2 空间
        2.3.3 使用资源
        2.3.4 建筑材料
    2.4 理想模式
        2.4.1 土地循环的理想模式
        2.4.2 空间循环的理想模式
        2.4.3 使用资源循环的理想模式
        2.4.4 建筑材料循环的理想模式
    2.5 国内当下研究与缺欠
        2.5.1 我国城市居住用地容积率的管理现状与研究
        2.5.2 我国住宅空间循环与研究现状
        2.5.3 我国当下资源循环设备利用与研究现状
        2.5.4 我国建筑材料循环与研究现状
    2.6 技术框架的生成
        2.6.1 规划设计策略
        2.6.2 空间形态设计策略
        2.6.3 设备网络设计策略
        2.6.4 部件构造设计策略
    2.7 其他研究问题与篇幅安排
    本章小结
3 规划设计策略——最优容积率
    3.1 推算流程
    3.2 住宅需求量
        3.2.1 总人口
        3.2.2 城市人口峰值的推算
        3.2.3 理想家庭规模
        3.2.4 套均面积
        3.2.5 非居住因素
    3.3 居住用地可供给量
        3.3.1 耕地需求量
        3.3.2 其他类型用地
    3.4 平均容积率
        3.4.1 具体城市的建设用地
        3.4.2 具体城市的人口峰值
        3.4.3 未来居住用地比重与配套公建标准
    3.5 具体地块容积率
    本章小结
4. 空间与形态设计策略——开放式设计
    4.1 三维形态优化策略
        4.1.1 基本计算思路
        4.1.2 特定面积的体量优选
        4.1.3 面积变化中的体量优选
    4.2 内部空间开放策略
        4.2.1 空间弹性的提升
        4.2.2 增减协调
        4.2.3 低影响
    4.3 外形开放设计
        4.3.1 研究样本的选择
        4.3.2 住宅的形态分类方式
        4.3.3 基本类型举例
        4.3.4 多变支撑体的生成方法
    本章小结
5. 设备网络设计策略——资源循环网络的构建
    5.1 住宅内部资源循环框架的生成
        5.1.1 住宅内部的资源类型
        5.1.2 住宅内部资源循环基本框架
    5.2 资源的直接需求
        5.2.1 热的直接需求
        5.2.2 电的直接需求量(包含照明)
        5.2.3 水的直接需求量
        5.2.4 气(通风)的直接需求量
    5.3. 外部可再生资源的供给潜力
        5.3.1 太阳能辐射量
        5.3.2 降水
        5.3.3 风力发电
    5.4 各项资源的彼此转化与效率
        5.4.1 光——电转化
        5.4.2 光——热转化
        5.4.3 电采暖
        5.4.4 水源热泵
        5.4.5 空气热回收
    5.5 住宅内部资源平衡网络的生成
        5.5.1 太阳辐射转化的优先级
        5.5.2 太阳辐射的季节分配
        5.5.3 不同设备网络结构之间的效率比较
    5.6. 实体设计
        5.6.1 水的收集
        5.6.2 太阳能热电生产转化装置
        5.6.3 层间风压平衡阀
    本章小结
6. 部件与构造设计策略之一——预防性构造设计
    6.1 既有住宅调研对象的选择
        6.1.1 维修周期
        6.1.2 建筑类型
        6.1.3 调研小区的选择
    6.2 病状生成基本诱因
        6.2.1 水气滞留
        6.2.2 冷热变化
        6.2.3 风力作用
        6.2.4 内力作用
        6.2.5 传热系数
        6.2.6 形态因素
        6.2.7 人为因素
        6.2.8 住宅病状信息框架
    6.3 调研结果汇总
    6.4 病理判断与预防性设计
        6.4.1 外墙面部(饰面层、门窗角、落水管)
        6.4.2 阳台部(支撑、面板)
        6.4.3 底层防护部(泛水、散水、落水管口)
        6.4.4 公共交通空间(入户门、竖向管道、楼梯)
    本章小结
7. 部件与构造设计策略之二——基于居住行为的模数网格
    7.1 居住行为的采集和频率统计
    7.2 居住行为的筛选
    7.3 家庭居住行为集合的形成
        7.3.1 马斯洛需求定义的引申和行为分级
        7.3.2 依照家庭类型划分的居住行为集合
    7.4 居住行为的空间尺度(23种)
        7.4.1 生理需求类行为
        7.4.2 安全需求类行为
        7.4.3 社交需求行为
        7.4.4 尊重需求行为
        7.4.5 自我实现需求行为
    7.5 套型设计与模数网格的生成
    本章小结
8 部件与构造设计策略之三——易拆装设计
    8.1 易拆装联接的基本方式
        8.1.1 螺栓连接
        8.1.2 弹簧连接
        8.1.3 磁性连接
        8.1.4 卡扣连接
        8.1.5 绳扣连接
        8.1.6 胶粘连接
    8.2 设计流程及示例(以梁柱结合部为例)
        8.2.1 初步设计
        8.2.2 受力分析
        8.2.3 接合部安全系数、变形量分析及设计优化
    8.3 接合部设计列举
        8.3.1 基础内部部件之间的连接
        8.3.2. 基础部与上部支撑体的连接
        8.3.3 围护结构的安装与连接
        8.3.4 内填充体
    本章小结
9. 资源循环住宅评价指标体系
    9.1 当下相关标准的缺失
    9.2 资源循环住宅评价标准基本构成
        9.2.1 组成结构
        9.2.2 概念框架
        9.2.3 评价范畴
        9.2.4 指标体系
        9.2.5 权重系数
        9.2.6 分值设定与分级标准
    9.3 评分项及指标值
        9.3.1 规划(11分)
        9.3.2 空间形态(27分)
        9.3.3 设备网络(42分)
        9.3.4 部件构造(22分)
    9.4 实践案例评价
        9.4.1 北京雅士合金公寓(1星级)
        9.4.2 日本竹中工务社资源循环住宅设计提案(2星级)
        9.4.3 资源循环住宅的理想设计(3星级)
    本章小结
10. 结论与展望
    10.1 结论
    10.2 创新点
    10.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我国城市住宅节能率的变化
附录2 我国城市住宅节能率淘汰值的计算
附录3 我国各类建材可再生比重的说明
附录4 大连既有住区病状调研数据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一种多功能长寿节能民用照明灯(论文参考文献)

  • [1]寒冷地区绿色建筑运行性能的影响因素及能耗预测研究[D]. 梁虹.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2]滨州市颐寿苑老年公寓无障碍设计研究[D]. 贾子依.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1)
  • [3]基于老年人行为的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策略研究[D]. 张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4]基于室内舒适度的寒地既有居住建筑适老性改造研究[D]. 张雪.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2)
  • [5]养老院室内环境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以莒县养老院为例[D]. 张淑红.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6]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安置小区景观设计研究 ——以商丘高铁新城A-05地块为例[D]. 郭晶莹.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4)
  • [7]HYW照明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郭树艳. 山东大学, 2019(09)
  • [8]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D]. 陈美秀. 湖南大学, 2019(06)
  • [9]工业化住宅建筑可维护更新的技术研究[D]. 干申启. 东南大学, 2019(05)
  • [10]设计导向的资源循环型住宅技术研究 ——技术框架、设计策略与评价标准[D]. 刘扬.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一种多功能长寿命节能民用照明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