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数据库管理的网络辅助教学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高全胜[1](2021)在《应急演练辅助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国家不断地发展,社会不断地进步,突发事件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各类应急处置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国家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视,应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也在积极推进。在国家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能力方面,急需培养更多具有应急管理知识和能力的高才。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中,应急演练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传统的应急演练存在成本高、难以掌控全局、评估难等问题,这就需要一套应急演练辅助教学系统来解决此问题。因此,高校迫切需要建设应急演练辅助教学系统,该系统具备自定义应急演练、自定义评价指标、记录应急演练执行情况、多窗口观看应急演练直播、实时交互指挥和应急演练事后评价等功能,可以有效地为应急管理教学实践提供支撑。本文通过对应急演练辅助教学系统进行系统需求分析,确定了系统的功能需求,将系统划分为应急演练直播模块、应急演练录播模块、应急演练交互模块、应急演练配置模块、应急演练评价模块和用户管理模块等六个模块。然后对系统的整体流程进行分析,介绍用户角色和系统之间的协作关系。随后是可行性分析,从市场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对系统进行分析,确保了系统的可行性。接下来根据系统的性能需求明确了系统的技术选型和框架搭建,然后对系统进行总体设计。最后,在上述基础上,并分模块对系统功能需求进行设计与实现,最终完成系统的开发和测试。在开发技术方面,该系统采用了B/S架构模式。Web前端使用简单易用的Vue框架,服务器端使用Java语言结合Spring Boot框架进行编程实现,手机端使用Uni-app框架。流媒体服务器采用Nginx结合RTMP模块进行实现,具有简单易用、高性能、支持高并发等特点。本系统界面简洁大方,经过一系列的测试表明系统功能完善,运行平稳,支持多用户并发推流直播,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应对灾害的处置能力,为应急演练教学方面提供支持。
刘奕[2](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曾小松[3](2020)在《考研培训对分课堂系统设计与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人才队伍及其知识水平的不断提升,研究生学历已经成为年轻人走向社会的“敲门砖”。近几年我国考研报考人数逐渐增加,2018年考研人数238万,相比2017年增加了37万人。然而我国考研通过率仅为30%,考研难度非常的大。考研培训是为了能够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进行高效辅导,这对于考研学生能够考上理想的学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考研培训主要采用两种教学形式,一是面授教学,二是网络教学,二者各有其优越性和不足之处。面授可以让师生面对面交流,使学生能够及时解决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具有培训的个体针对性,但是对学生学习时间、空间的要求较高;网络辅导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选择需要获取的知识,具有学习的灵活性,但是网络学习缺乏监督,也缺乏及时指导的针对性。近几年,“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迅速兴起,成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后的又一次教学模式创新。“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创立的一种课堂教学规划方法,将课堂划分为讲授、作业、讨论三个模块,充分对教学活动时间进行规划和设计,培养学生主动思维、自主沟通、合作学习的能力。为此本文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思想设计考研培训对分课堂系统,本系统将JavaEE技术、数据库技术及视频服务器技术等应用与系统是中,并基于B/S架构进行系统开发,实现考研培训网络化教学与管理。在进行系统设计前,深入的对当前考研培训教学模式进行深入调研,发现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网络教学模式分化的现象,并且普遍存在学生掌握知识不扎实的问题。为此,论文在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结合考研培训的特点提出搭建考研培训对分课堂系统。按照考研培训机构教学需求、考研学习需求对系统功能和性能进行详细分析,根据需求进行考研培训对分课堂系统的设计,绘制系统功能的时序图、制作类图、设计数据库等,并基于设计进行系统的开发,制作操作界面并给出功能核心编码,进行系统测试和应用评价,保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和性能的稳定性。通过应用评价证明了本文设计并实现的考研培训对分课堂系统在考研培训活动中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便于考研培训机构进行科学的教学和管理。
刘婷婷[4](2019)在《面向教师教学信誉度量化的智能感知与识别方法研究》文中指出课堂教学管理系统逐步向纵深方向发展,对教师的评价,不再是以学生考试成绩为结果的传统评价体系。依托于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对教师素养进行过程性评价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现有的课堂教学智能管理系统研究,大多聚焦于课堂学生学习行为的分析,未见针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智能识别分析研究。在教学场景中,高信誉度的教师对学生产生更为明显的影响力,可促进学生的认知理解力,情感学习等。同时,教师信誉度也是衡量教师基本素养的重要构成之一。因此,对教师信誉度的智能量化,可以为教师及教学管理者提供反思与评价的可视化信息,促进教师综合能力提升对整个教学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对于教师信誉度的评价,主要以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该方式往往消耗大量时间及人力,效率较低,同时使用李克特七点量表准确性受较大的主观判断影响,且不能给教师及时信息反馈,时效性差,不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行为策略。前人对于课堂教学管理系统的研究一般采用视觉传感器设备获取行为数据,但在课堂教学场景下,通过课堂录播视频对教师教学行为识别还面临着其特有的技术难题,如:光照变化、运动模糊、背景复杂、视频图像分辨率低、遮挡、教师头部姿态多变导致表情难以识别等诸多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性分析中,管理系统对于课堂教学行为识别的性能要求极高,尤其对于智慧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行为识别精度和稳定性研究成为关注焦点。本文主要研究目标是从课堂教学视频图像序列中准确识别出表情和手势,并开发出基于教师表情和手势识别的教师信誉度评价管理系统,本论文为解决教育大数据时代下的教师教学过程性评价提供客观数据支撑,率先开展了基于课堂教学录播视频的教师面部表情识别与手势识别研究,并研发了基于教师行为感知量化的教师信誉度评价系统。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1)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超拉普拉斯先验约束的课堂录播视频图像质量提高方法。本文对大量的自然环境下高分辨率课堂教学图像进行了图像梯度特征统计,发现了高清视频图像满足超拉普拉斯先验的拖尾分布。提出了使用幂函数‖·‖0.6对该视频数据进行拟合,并应用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录播视频的质量提高。本文在仿真和实测教学场景下分别验证本方法,实验表明,本文方法比现有的先进算法具有更好的图像质量提高效果,促进了智慧课堂环境下的教师信誉度量化与分析,为后续教师表情识别、手势识别做好铺垫。(2)本文提出一种融入图像生成的教师面部表情识别方法,是一种基于端到端学习的表情识别方法。结合人脸68个特征关键点的人脸表情生成模型,提出了一个三方一致性损失函数,生成任意表情和姿态的教师人脸图像,进行训练集图像数据扩增,有助于提高表情识别率。所提模型在多个标准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同时,在表情识别网络中融入了深度可分离卷积网络代替传统2D卷积层,以全局平均池化层代替全连接层,配以Softmax进行分类任务,减少网络参数,提高运行速度,达到实时检测的目的。最后在多个公共人脸表情数据集上进行了 7类表情分类任务,本文提出的算法得到平均80%左右的识别准确率。(3)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手势行为识别方法。构建了一种自动识别教师手势类别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融入SCF算法,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准确识别出人体骨架。在教师被前排学生遮挡情况下,也具有较好识别效果。在此基础上,对教师的手势姿态通过监督学习的方式进行识别,从而判断抬手姿态,并同时进行了白板检测,若教师的手部位于白板内侧,则识别为注意力引导手势;若在白板外侧,则为话语辅助手势,识别准确率高达83%以上。(4)本文构建了教师信誉度量化评价模型,并进行了有效验证,开发了基于表情识别和手势识别的教师信誉度评价管理系统。融合了教师目光范围模块、云平台交互模块,从非言语行为角度对教师信誉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通过与专家打分、学生打分、教师自评的实验结果做对比分析,验证了该系统和方法能够客观有效地对课堂上教师信誉度进行智能量化和分析。
彭余蕙[5](2019)在《庐山地理野外实习辅助平台设计》文中提出地理学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野外实习在学生专业素质锻炼和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地理教育的深入发展,传统野外实习方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资源利用率不高、教学模式单一、交流共享不便、考核机制不完善、安全保障不足和实习时间压缩等严重影响了实习效果,迫切需要新的手段和方法来改善这一现状。在教育改善方面,国家主张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和可持续发展。国内外高校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主要集中在构建野外实习数据信息平台、实习模式创新以及考核方式完善等方面。综合来看,野外实习过程中学生兴趣不浓、自主探究时间不足、沟通交流机制不畅等问题依然存在。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构建一个庐山地理野外实习辅助平台出发,利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LBS空间定位服务等,进行了地理野外实习辅助平台探索设计,并开展了以下工作:1、从国内外野外实习特点出发调研庐山野外实习现状及问题,分析师生教学现状,讨论庐山野外实习辅助平台的需求和可行性,最后完成了总体设计。2、对平台设计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包括服务于平台快速开发的SOA体系架构,保障平台系统的稳定运行;以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和多源数据集成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共同服务于虚拟野外实习场景构建;引入LBS空间位置服务技术辅助定位、导航以及安全管理;设计了富媒体资料的组织和管理办法,基于点位置数据和窗体功能实现多种实习资料的集中展现;最后基于野外实习辅助平台,引入了野外实习考核评价模型,实现野外实习综合评价。3、结合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的不同阶段的需求,综合设计了庐山野外实习web系统、野外辅助移动app和综合管理后台系统。探讨了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基本流程,包括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对平台开发环境进行了简单说明,并在合理设计数据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实习资源管理、模拟实习、专题实习、实习记录、信息采集、交流讨论、安全监控等功能;最后以月照松林植物群落调查为例,进行了教学案例设计。本文基于在大量文献调研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平台设计,在平台架构和功能设计上参考主流开发技术,基本能满足野外实习需求。但由于时间所限,未能完成平台开发与实践,平台设计合理性还需进一步检验和完善,相信通过平台的开发和使用,将能为庐山野外实习的师生带来更多的帮助。
兰国帅[6](2016)在《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国际教育技术已进入深入发展与全面反思阶段。一方面说明教育技术发展进入了较为成熟阶段,但另一方面说明教育技术的学科给养、学科结构、学科渗透等已变得更加复杂与多元,研究者与实践者对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的整体状况把握也许并不明晰。所以,探究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状况,捕捉其整体发展轨迹和大致走向,预测其前沿知识演变趋势等,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澄清这些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状况进行全方位扫描与盘点,以期理清脉络,寻找启示。本研究以科学引文数据库(WOS)为研究样本信息源,选取1960-2015年发表在SSCI、SCI-EXPANDED和A&HCI数据库收录的教育技术文献信息为研究样本,基于引文与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视角,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内容分析、引文空间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围绕一个学科领域发展的学科给养、学科结构、学科渗透等有机联系的三个方面为研究主线,展开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状况探究,力求用可视化方法绘制系统的教育技术发展状况知识图谱,勾勒明晰的教育技术发展演化的网络图景,力图建构与探究:(1)教育技术“学科给养”发展知识图谱;(2)教育技术“学科结构”发展知识图谱;(3)教育技术“学科渗透”发展知识图谱。以期探究五十五年来国际教育技术国家(地区)分布及其演进发展特征、学术研究机构分布及其演进发展特征、基金项目资助分布及其演进发展特征、高产学者及其学术群体派系及其演进趋势,探测教育技术学科结构划分及其演化、主要学科分支结构及其演进特征、研究主题及其演进脉络、研究前沿热点及其发展演化趋势及新生长点,透视学科类别分布及其渗透现象脉络与演进、学科学术期刊分布及其渗透现象脉络与信息流动特征、学科主干理论及其关键路径经典文献、学科高影响力权威学者及其群体派系与演化特征等。分析发现:(1)教育技术早期研究集中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21世纪后逐渐向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等发展中国家(地区)延伸与拓展。国家(地区)合作网络可划分为十二个合作凝聚子群体,未来将呈现多元化合作态势。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在教育技术研究过程中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高产机构与低产机构的“贫富”差距拉大。学术机构合作网络可划分为七十个合作凝聚子群体,且聚焦主题各异。代表性高产学者发挥着“领头羊”作用,其学术成就和科研队伍对教育技术研究贡献量巨大。其合作网络密度较小,合作网络聚集度不高,具有明显小世界效应特征,同时具有显着核心—边缘结构。合作网络可划分为多个合作凝聚子群体,内部派系复杂,规模较小,学者信息分享和科研合作机会差别较大。教育技术项目资金投入与产出呈现正相关关系。(2)国际教育技术已形成逐步走向成熟的十大学科分支,但其内部结构变化极其复杂,学科分支呈现“掘进式”与“发散式”进化特征,国内教育技术学科结构与国际差异较大。国际教育技术历年研究主题、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变化受技术进步影响较大。研究主题经历了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的起步探究、初步应用、转型升级、创新实践、创新整合和创新提升等六大阶段转换。研究热点集中于学习环境与资源类、策略与方法类、理论研究类、实践研究类和媒体技术类等五类主题内容。研究前沿聚焦于交互式与分布式学习环境设计、在线教育、认知工具设计、复杂性学习任务行为分析、技术接受模型、学习路径分析、专门知识反转效应、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教学/学习策略、智慧学习环境开发等新生长点。研究方法呈现由单一范式向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和多元综合研究范式转型特征。(3)国际教育技术已形成一个相对较为成熟的学科研究领域,其知识生产模式已进入以“内生式”与“学科交叉研究”为主的发展阶段。其知识流量主要来自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七大源头。其学术期刊发展经历了“繁荣时期”、“黄金时期”、“学科交融期”和“鼎盛时期”等六个阶段。形成了以《计算机与教育》为中心的多个权威期刊凝聚子群。国际教育技术领域涌现了罗伯特·米尔斯·加涅、理查德·梅耶、戴维·乔纳森等五十位高影响力权威学者。其共被引网络密度较大;网络聚集度高,具有显着小世界效应特征;存在核心—边缘结构,西蒙·派珀特、理查德·梅耶、戴维·乔纳森、罗伯特·米尔斯·加涅、蔡今中等居于核心位置;具有明显社群结构,演化形成了三十四个权威学者群体合作派系,规模和大小不一;合着关系影响派系形成。演化形成了以《学习的条件》、《教学设计原理》、《多媒体学习》、《学习环境理论基础:从理论到实践》等学科经典文献为关键路径的学习条件理论、首要教学原理、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框架模型等四十种主干理论及其框架模型与方法,为学科分化与衍生提供了“内在动力”。基于上述发现,本研究从研究方法与范式转型、研究对象与目标定位、学科性质选择与研究层面贯通、外部环境支撑与学科结构检测、国家(地区)学术机构合作、专业学术期刊打造和本土化理论体系建构等七个层面,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及其学科建设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周国平[7](2016)在《基于J2EE的教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传统教学模式由于受到政策性和地域性因素影响,教育产业化、规模化很难得到实现,因此很多机构和院校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的开发。伴随着网上教学开设课程规模的不断增加,传统的三层构架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现在需求多变的教学管理系统,Java EE构建通过接口使得各种应用可以轻松的耦合在一起,使得系统开发变得简单便捷。本文以西安工程学院为研究对象,使用Java EE构建实现网上教学管理系统。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1)分析西安工程学院的需要,对申报表管理、课程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效果管理等用户基本需求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系统的需求对安全性需求和应用性需求等非功能性需求进行分析。(2)按照J2EE构架对的教学管理系统设计,对系统功能模块进行设计,对其中的教师子系统中的试题库建库、组卷、辅助教学、课程学习评价给出详细的设计方法。对于试题库使用界面以及试题库建库,通过课程知识点形式进行表达,使教师在辅助教学的作业布置以及抽题组卷方面的工作都变得更加便捷和具有针对性。组卷方法既适用于学生进行在线自主测试、辅助教学的在线作业布置课程,又适用于考试的抽题组卷,可以大大的降低自动组卷的失败率。目前对客观题的自动阅卷可以做到既准确又方便,而对主观题的自动阅卷则表现出准确度较低,且难度较大的现象,在设计组卷算法时,本系统运用了把主观题转化为客观题的设计原理,在将填空题转化为客观选择题上进行尝试,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阅卷老师的工作量。(3)在Java EE平台上进行系统实现,分别对教师子系统的试题库建库、主持课程考试、主持辅助教学,学生子系统的课程考试、课程学习、管理子系统、用户管理、考务管理进行实现,给出详细的设计方法、流程和运行界面。
蒋佳冀[8](2015)在《体育教学网络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双边教学活动,过程中体现了非常显着的实践性,讲课过程中教师要同时进行讲解与示范,通过形象化的授课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具有更高、更全面的素质,适应将来更加先进的体育训练与教学、教学培养与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等内容。本文构建的体育网络教学系统,是以校园网、互联网等硬件为基础的,并将网络的效能彻底发挥出来,在真正意义上广泛地推广与使用网络教学这种新型教学方式,这是现阶段业界需要重视与解决的问题。此次课题的主要目标为借助校园网与互联网等各种类型的网络他,将一个辅助性的体育教学系统建立起来,并以此平台为基础,老师可以将体育教学的具体活动内容公布,同时传播各种体育信息、资讯及新闻等,在平台上与学生开展互动,监控、测试及采集与学生体质有关的各项参数,使学生培养出良好健康的锻炼习惯;借助该系统,学生可以按照自身实际体质情况选择与自身条件相符合的体育课程,并且自主设计与制定锻炼计划,使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更加健康。同时,老师能够在此平台上发布自己每堂课的具体讲授内容,从而使学生准备地更加充分。学生也可利用此平台进行选课,使选课更加有目的性,防止选择的课程和自己不太适合,这就能更加有效地改善学生的身体及体育素质;体育老师的讲授效率也能得到改善,老师组织体育活动就会更加方便,从而使此平台发挥辅助教学的功能。下面列出了本论文的重点研究内容:①确定体育教学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功能特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较为详细的需求分析,确定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要体现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并行,并适当侧重于实践的特征。②研究实现所需功能的具体技术方案。确定系统采用开放性、跨平台性好的B/S/D网络三层体系结构。在设计中,采用了数据建模思想,使用系统自顶向下分析法对模型进行建立。系统采用当前流行的ASP技术实现,数据库管理系统选用SQL Server2000。③进行系统总体设计与数据库设计。按照体育教学具备的独特性质及功能,在整体上设计了系统的结构,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确定了下来,同时设计了比较细致的数据库。并对部分功能模块的开发和实现过程进行了介绍。
赵忠帅[9](2015)在《《算法设计与分析》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受到时间和空间等学习条件的限制,已难以满足现代高等教育的需求。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高校教育信息化程度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教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算法设计与分析》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程,根据《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特点,结合网络辅助教学系统技术开发手段,整合教学资源,构建《算法设计与分析》网络辅助教学系统,为学生提供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教学辅助平台。系统采用SSH(Struts+Spring+Hibemate)的J2EE框架,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进行分析与设计。系统重点解决的是算法演示功能,为帮助学生理解算法的原理,以动画形式将晦涩难懂的重要算法原理直观地展示出来。学生根据算法的描述,通过观察算法的动画演示过程,能够快速地理解和掌握算法的原理。为此,通过相关技术的优劣分析,决定采用jQuery对实现算法演示的基本动画函数作规范定义,方便实现不同的算法的动画展示功能。通过该系统学生能够方便地浏览教学课件、关注算法研究动态、观察算法演示、知识自测等学习活动。算法的演示功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掌握算法的原理,解决了算法原理难以理解的问题;单元自测功能让学生了解自己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发现自己知识的薄弱环节。经系统测试,该系统达到设计的要求。
郭淑华[10](2015)在《基于SSH框架优化的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互联网为依托,融教、学、做、测及交流于一体的网络辅助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提供新思路,正以迅猛态势影响着目前的教育,因此基于现有网络,创建高效完整的网络辅助教学系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是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课题。本课题开发基础实践性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对提高教学质量发展信息化教学有着积极意义。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的内容和工作贡献如下:1、首先提出了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设计需求和功能需求,对系统功能做了划分;2、研究和分析当前SSH(Struts+Spring+Hibernate)轻量级框架技术,进行实践整合并分别从应用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进行框架各层的优化策略,以B/S架构设计为基础,进行系统框架构架,设计开发本系统;3、在软件工程思想的指导下,研究UML面向对象分析、设计方法,对系统进行建模;4、研究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组卷策略,实现人工卷和系统随机组卷;5、研究SQL Server 2008数据库技术,设计系统数据库;研究数据库安全技术,以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对系统进行测试,以检验系统,确保系统的可行性。本系统的主要特点在于,整合Struts、Spring和Hibernate三种框架技术,探讨SSH框架应用于实践中的实际情况问题,尝试可改进的框架优化策略,以期提出一个具有通用模式的J2EE架构,提高系统实现的效率,使软件设计结构灵活、重用性和扩展性好。
二、基于数据库管理的网络辅助教学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数据库管理的网络辅助教学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应急演练辅助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Web前端相关技术 |
2.2 服务器端相关技术 |
2.3 手机端相关技术 |
2.4 流媒体相关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2 系统流程分析 |
3.3 可行性分析 |
3.4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功能模块设计 |
4.2 数据库设计 |
4.3 界面设计 |
4.4 系统架构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功能实现 |
5.2 系统运行环境与系统部署 |
5.3 系统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3)考研培训对分课堂系统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网络课堂 |
2.2 教学辅助系统 |
2.3 对分课堂理论 |
2.4 Web开发技术 |
2.4.1 JavaEE系统 |
2.4.2 Flex技术 |
2.4.3 Red5视频服务器技术 |
2.4.4 数据库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需求分析 |
3.1 总体需求 |
3.2 功能性需求 |
3.2.1 用户管理功能需求 |
3.2.2 课程管理功能需求 |
3.2.3 视频管理功能需求 |
3.2.4 在线测试功能需求 |
3.2.5 在线讨论功能需求 |
3.3 非功能性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1.1 系统架构设计 |
4.1.2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2.1 用户管理功能模块设计 |
4.2.2 课程管理功能模块设计 |
4.2.3 视频管理功能模块设计 |
4.2.4 在线测试功能模块设计 |
4.2.5 在线讨论功能模块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实体关系 |
4.3.2 数据库表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用户管理功能实现 |
5.2 课程管理功能实现 |
5.3 视频管理功能实现 |
5.4 在线测试功能实现 |
5.5 在线讨论功能实现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用户管理功能测试 |
6.2 课程管理功能测试 |
6.3 视频管理功能测试 |
6.4 在线测试功能测试 |
6.5 在线讨论功能测试 |
6.6 系统性能测试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面向教师教学信誉度量化的智能感知与识别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教师教学信誉度量化的定义 |
1.1.2 教师教学信誉度量化的意义 |
1.1.3 教师教学信誉度量化的难点 |
1.2 研究内容 |
1.3 本文的创新点 |
1.4 本论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2.1 教师教学信誉度研究综述 |
2.1.1 教师信誉度与教师非话语行为 |
2.1.2 教师信誉度与信息技术使用 |
2.2 录播视频质量提高算法综述 |
2.2.1 正则化图像质量提高方法 |
2.2.2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质量提高方法 |
2.3 教师面部表情识别综述 |
2.3.1 表情特征提取 |
2.3.2 人脸表情分类方法 |
2.4 教学手势识别算法综述 |
2.4.1 用于课堂师生交互的手势识别方法 |
2.4.2 用于人机自然交互的手势识别方法 |
2.5 教学行为智能量化与融合综述 |
2.5.1 单模态的智能感知评价 |
2.5.2 教学行为量化多模态融合方法 |
2.6 教师教学信誉度管理系统综述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面向教学行为识别的课堂录播视频质量提高方法 |
3.1 课堂录播视频质量降低原因与特性分析 |
3.1.1 课堂录播视频降质机理与特点 |
3.1.2 降质机理模型建立 |
3.2 基于稀疏性正则化的录播视频序列图像质量提高数学模型 |
3.2.1 稀疏性先验知识挖掘与建模 |
3.2.2 融合自适应边缘提取的智慧课堂视频质量提高数学模型 |
3.2.3 模型优化与数值求解 |
3.2.4 正则化参数设定与优化细节 |
3.3 基于稀疏性正则化的录播视频质量提高实验 |
3.3.1 数据仿真与结果分析 |
3.3.2 无噪声情况下视频图像质量提高结果 |
3.3.3 含噪声情况下视频图像质量提高仿真实验 |
3.3.4 课堂教学真实视频图像质量提高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融入图像生成的教师面部表情识别方法 |
4.1 课堂环境下教师教学表情特征分析 |
4.2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多姿态连续教学面部表情库建立 |
4.2.1 PE-Gan网络结构 |
4.2.2 网络学习模型 |
4.3 基于卷积网络的教学表情识别方法 |
4.3.1 全卷积神经网络 |
4.3.2 残差模块 |
4.3.3 深度可分离卷积结构 |
4.3.4 Compact-Xception网络模型 |
4.4 实验与分析 |
4.4.1 模型训练 |
4.4.2 实验结果与量化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手势行为识别方法 |
5.1 智慧教室教师教学手势特征分析 |
5.2 基于局部亲和场的2D人体关键点检测网络EDUPOSE |
5.2.1 网络架构 |
5.2.2 实时检测与联合 |
5.2.3 生成用于人体肢体检测的置信图 |
5.2.4 局部亲和场关键点联结 |
5.2.5 基于SCF的多人身体区分与识别 |
5.3 教师教学手势行为检测 |
5.3.1 教师辅助话语手势检测 |
5.3.2 教师注意力引导手势检测 |
5.4 实验与分析 |
5.4.1 模型训练 |
5.4.2 结果与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智能行为识别的教师教学信誉度管理系统 |
6.1 教师信誉度智能感知与评价系统 |
6.1.1 教师信誉度评价体系 |
6.1.2 信誉度智能感知与评价系统 |
6.2 课堂录播视频预处理 |
6.3 教师课堂表情识别 |
6.3.1 教学表情分类 |
6.3.2 多头部姿态下的表情数据扩建 |
6.3.3 多头部姿态下的教师表情识别 |
6.4 教师课堂手势识别 |
6.4.1 教师课堂手势分类 |
6.4.2 教师课堂手势识别 |
6.5 教师信誉度多模块融合 |
6.5.1 教师信誉度各模块特征选择 |
6.5.2 教师信誉度测量与权重分配 |
6.6 真实教学场景系统应用 |
6.6.1 多维度教师信誉度识别 |
6.6.2 多维度教师信誉度量化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创新之处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
致谢 |
(5)庐山地理野外实习辅助平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论文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小结 |
1.3 论文研究路线 |
1.4 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章节安排 |
2 庐山地理野外实习现状与需求分析 |
2.1 庐山野外实习环境和特点 |
2.1.1 庐山野外实习自然环境 |
2.1.2 庐山野外实习人文环境 |
2.1.3 庐山野外实习面临的主要问题 |
2.2 教师庐山地理野外实习教学现状 |
2.2.1 教学优势 |
2.2.2 教学劣势 |
2.3 学生庐山地理野外实习学习现状 |
2.3.1 学习优势 |
2.3.2 学习劣势 |
2.4 庐山地理野外实习辅助平台需求分析 |
2.4.1 平台需求 |
2.4.2 可行性分析 |
3 庐山地理野外实习辅助平台总体设计 |
3.1 野外实习辅助平台目标 |
3.2 庐山地理野外实习辅助平台架构 |
3.3 系统开发流程 |
3.3.1 开发环境 |
3.3.2 硬件环境 |
3.3.3 技术路线 |
4 庐山地理野外实习辅助平台关键技术 |
4.1 面向服务体系架构构建系统应用 |
4.2 虚拟实习场景构建 |
4.2.1 基于DEM和多时相DOM数据构建基础三维场景 |
4.2.2 倾斜摄影、人工建模和点云等数据无缝集成 |
4.2.3 虚拟现实体验场景构建 |
4.3 基于LBS空间位置服务开展人员监控和安全保障 |
4.4 富媒体资料组织和管理 |
4.4.1 富媒体资料分类整理 |
4.4.2 以实习点和线路为线索进行数据组织 |
4.5 野外实习考核评价模型 |
4.5.1 指标体系构建 |
4.5.2 模型构建与评价 |
5 庐山地理野外实习辅助平台详细设计 |
5.1 数据集成与处理 |
5.1.1 基础地理背景场数据 |
5.1.2 三维场景数据 |
5.1.3 实习专题数据 |
5.1.4 实习路线数据 |
5.1.5 服务设施数据 |
5.1.6 用户信息数据 |
5.2 平台设计 |
5.2.1 数据库设计 |
5.2.2 Web系统设计 |
5.2.3 移动端设计 |
5.2.4 后台管理端设计 |
5.3 平台功能概述 |
5.3.1 虚拟实习 |
5.3.2 多种实习模式支持 |
6 典型实习专题教学示范 |
6.1 教案设计 |
6.2 月照松林植物群落调查过程 |
6.2.1 实习前知识准备 |
6.2.2 实习过程辅助 |
6.2.3 实习结束后成果整理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6)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一) 问题提出 |
(二) 研究意义 |
(三) 相关概念界说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
(一) 国际运用引文分析建构学科知识图谱的研究现状 |
(二) 国内运用引文分析建构学科知识图谱的研究现状 |
(三) 国内外运用引文分析建构学科知识图谱研究现状的评述 |
三、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内容 |
(三) 研究方法 |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框架 |
五、本研究的创新点 |
(一) 研究技术的创新 |
(二) 研究方法的创新 |
(三) 研究内容的创新 |
第二章 知识图谱方法及本研究数据来源 |
一、知识图谱的概念、类型及其发展历程透视 |
二、知识图谱绘制方法与常用构建软件 |
三、研究数据来源 |
第三章 教育技术“学科给养”发展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教育技术国家(地区)分布与演进发展分析 |
二、教育技术学术研究机构分布与演进发展分析 |
三、教育技术高产学者及其学术群体派系分析 |
四、教育技术基金项目资助分布与演进发展分析 |
五、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教育技术“学科结构”发展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教育技术学科结构分析 |
二、教育技术主要学科分支分析 |
三、教育技术研究主题与前沿热点发展演化分析 |
四、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教育技术“学科渗透”发展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教育技术学科共现分析 |
二、教育技术期刊共被引分析 |
三、教育技术文献共被引分析 |
四、教育技术学者共被引分析 |
五、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
一、本研究结论及主要贡献 |
二、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及其学科建设的启示与建议 |
三、本研究的局限 |
四、未来的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及奖励 |
(一) 发表的学术论文 |
(二) 主持的课题 |
(三) 获得荣誉与奖励 |
(四) 参加的学术会议 |
致谢与后记 |
(7)基于J2EE的教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网上教学现状及分析 |
1.3 论文的研究目标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2 相关技术分析 |
2.1 JAVA EE技术平台 |
2.2 MVC设计模式 |
2.3 SSH整合框架技术 |
2.3.1 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技术 |
2.3.2 Spring整合Hibernate |
2.3.3 Spring整合Struts |
2.3.4 Struts、Spring和 Hibernate三者整合 |
2.4 本章小结 |
3 系统需求分析 |
3.1 基本情况介绍 |
3.2 系统需求描述 |
3.2.1 教学管理的需求 |
3.2.2 职业培训的需求 |
3.2.3 自主学习的需求 |
3.3 功能性需求分析 |
3.3.1 申报表管理 |
3.3.2 课程管理 |
3.3.3 教学资源管理 |
3.3.4 教学效果管理 |
3.3.5 交流讨论管理 |
3.3.6 用户管理 |
3.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4.1 安全性需求 |
3.4.2 应用性需求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J2EE的教学管理系统设计 |
4.1 系统设计原则 |
4.2 系统构架设计 |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4 教师子系统设计 |
4.4.1 试题库建库设计 |
4.4.2 组卷设计 |
4.4.3 辅助教学设计 |
4.4.4 课程学习评价设计 |
4.5 数据库设计 |
4.5.1 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 |
4.5.2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5 教学管理系统实现 |
5.1 教学管理系统体系实现 |
5.1.1 表示层实现 |
5.1.2 逻辑层实现 |
5.1.3 数据层实现 |
5.2 教师子系统实现 |
5.2.1 试题库建库的实现 |
5.2.2 在线考试的实现 |
5.2.3 在线考试统计分析 |
5.3 学生子系统的实现 |
5.3.1 课程考试的实现 |
5.3.2 课程学习的实现 |
5.4 系统功能测试 |
5.5 系统性能测试 |
5.5.1 机器配置 |
5.5.2 测试方法 |
5.5.3 测试详细分析 |
5.5.4 测试结果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体育教学网络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1.2 体育教学网络辅助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网络体育教学发展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 |
2.1 系统模式选择 |
2.1.1 C/S模式 |
2.1.2 B/S模式 |
2.1.3 系统模式选择 |
2.2 数据库技术 |
2.3 ASP.NET技术 |
2.3.1 ASP.NET概述 |
2.3.2 ASP的内置对象 |
2.4 系统幵发环境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必要性分析 |
3.2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3 系统需求分析 |
3.3.1 用户需求分析 |
3.3.2 功能需求分析 |
3.3.3 性能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体育教学网络辅助系统的整体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1.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4.1.2 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
4.2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
4.3 系统运行环境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体育教学网络辅助系统的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数据访问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2 系统管理员主要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2.1 管理学生教师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2.2 管理课程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2.3 系统管理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3 教师应用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4 学生应用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5 体育教学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
5.5.1 体育教学资源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
5.5.2 体育考试模详细块设计与实现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算法设计与分析》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简介 |
2.1 J2EE |
2.2 ServIet |
2.3 JSP及XML |
2.4 MVC设计模式 |
2.4.1 MVC设计模式简介 |
2.4.2 MVC在Web应用程序中的应用 |
2.5 主流框架的简介 |
2.5.1 Struts框架简介 |
2.5.2 Spring框架简介 |
2.5.3 Hibernate框架简介 |
2.6 jQuery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分析 |
3.1 系统目标分析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3.2.1 算法演示 |
3.2.2 网络课件 |
3.2.3 单元自测 |
3.2.4 互动交流 |
3.2.5 系统后台管理 |
3.3 系统建模 |
3.3.1 系统用例模型 |
3.3.2 系统静态模型 |
3.3.3 系统动态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架构设计 |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2.1 网络课件模块的设计 |
4.2.2 单元自测模块的设计 |
4.2.3 互动交流模块的设计 |
4.2.4 系统后台管理模块的设计 |
4.2.5 算法演示模块的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设计原则 |
4.3.2 数据库的选用 |
4.3.3 数据库需求分析 |
4.3.4 数据库的实施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开发结构图 |
5.2 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实现 |
5.2.1 用户登录 |
5.2.2 算法演示 |
5.2.3 网络课件 |
5.2.4 教师作业管理 |
5.2.5 系统管理员发布新闻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基于SSH框架优化的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结构和方法 |
1.3.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的主要结构 |
1.3.3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章 使用技术概述 |
2.1 J2EE简介 |
2.2 MVC设计模式 |
2.2.1 MVC模式 |
2.2.2 MVC设计模式的优势 |
2.3 Spring、Struts、Hibernate框架技术 |
2.3.1 Struts框架 |
2.3.2 Spring框架 |
2.3.3 Hibernate框架 |
2.4 UML建模技术 |
2.4.1 UML概述 |
2.4.2 UML的内容 |
2.4.3 UML应用领域 |
2.4.4 UML建模工具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SSH框架整合设计及优化 |
3.1 SSH框架思想 |
3.2 SSH的工作流程 |
3.3 SSH框架的整合 |
3.3.1 Spring与Struts的整合 |
3.3.2 Spring与Hibernate的整合 |
3.4 SSH框架的设计及优化 |
3.4.1 基于Struts的表示层的设计及优化 |
3.4.2 基于Spring的业务逻辑层的设计及优化 |
3.4.3 基于Hibernate的数据持久层的设计及优化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SSH框架的系统总体分析与设计 |
4.1 系统需求分析 |
4.1.1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4.1.2 系统的性能需求分析 |
4.2 系统体系结构 |
4.3 系统框架结构 |
4.4 功能模块 |
4.4.1 教学功能模块 |
4.4.2 资源管理模块 |
4.4.3 测试评价模块 |
4.4.4 用户交流模块 |
4.4.5 系统管理模块 |
4.5 UML模型设计 |
4.5.1 用例图 |
4.5.2 活动图 |
4.5.3 时序图 |
4.6 类图及关系数据库模型设计 |
4.7 数据库设计 |
4.7.1 数据库技术的选择 |
4.7.2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
4.7.3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实现 |
5.1 教学功能模块功能实现 |
5.1.1 权限验证功能的实现 |
5.1.2 知识点自主学习功能的实现 |
5.1.3 课程资料学习功能的实现 |
5.1.4 学习工具箱功能的实现 |
5.2 资源管理模块功能实现 |
5.2.1 知识点教学内容管理功能的实现 |
5.2.2 课程资料管理功能的实现 |
5.3 考核评价模块功能实现 |
5.3.1 学生阶段考核功能的实现 |
5.3.2 教师阶段性考核管理功能的实现 |
5.3.3 学生自我测试功能的实现 |
5.3.4 在线测试管理功能的实现 |
5.4 用户交流模块及系统管理模块功能的实现 |
5.4.1 答疑室及BBS留言功能的实现 |
5.4.2 系统管理及使用记录管理功能的实现 |
5.5 系统测试 |
5.5.1 功能测试 |
5.5.2 性能测试 |
5.5.3 安全性测试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基于数据库管理的网络辅助教学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应急演练辅助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D]. 高全胜. 防灾科技学院, 2021(01)
- [2]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3]考研培训对分课堂系统设计与研究[D]. 曾小松.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4]面向教师教学信誉度量化的智能感知与识别方法研究[D]. 刘婷婷. 华中师范大学, 2019
- [5]庐山地理野外实习辅助平台设计[D]. 彭余蕙.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
- [6]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研究[D]. 兰国帅.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5)
- [7]基于J2EE的教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周国平.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8]体育教学网络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蒋佳冀.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7)
- [9]《算法设计与分析》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研究与实现[D]. 赵忠帅. 青岛大学, 2015(03)
- [10]基于SSH框架优化的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D]. 郭淑华. 浙江工业大学,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