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化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素质(论文文献综述)
朱金花[1](2021)在《生活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现分析》文中认为本文主要阐述了生活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状,提出了教学内容生活化、组织生活教学活动、强化数学教材、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延伸教学范围、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等生活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张小梅[2](2021)在《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走进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不仅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受,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启迪了学生的心灵,很大程度上还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作为学生素质培养重要的一环,是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必须及时捕捉当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和创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学效果。本文立足于新课标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对具体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王丽萍[3](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应用研究》文中提出
居俸喜[4](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辉[5](2021)在《济宁市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美育开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美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审美判断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进而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珍爱生命”等与美育相关内容,这说明对学生进行美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生物学科是研究生命的科学,蕴含了丰富的美育元素,与人们生产生活联系密切,是美育开展的重要学科之一。首先,分析了研究背景、现状、高中生物学美育开展的可行性,并通过文献分析对有美育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界定了美育的概念和内涵,综述了国内外美育的研究进展。其次,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济宁市高中生物学教学美育开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对学科教学美育开展的重视程度不高,多数生物学教师对美育理论知识的掌握不足,对生物学教学中的美育资源利用不充分,在教学美育开展的途径比较单一,对教材中美育元素认识不足。学生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审美观,但对美的作用认识比较狭隘,学生审美水平有待提高,对生物美的认识和感知能力略有不足。再次,将生物学教材中的美育资源分为自然美、和谐美、人格美、科学美四类,并对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科书必修一、必修二的美育资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人教版生物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美育资源,有助于生物学教学的美育开展。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和教学实践,提出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美育开展的对策,包括学校、教师和生物学教学三个层面:学校方面应改进学生评价方式,建设“求真、求善、求真”的校园文化;教师方面应树立榜样作用,改变教学观念;教学层面分为课堂和课外两方面,课堂方面包括营造审美情境、开展小组合作、重视教学艺术,充分利用教学元素、创新教学设计,课外方面包括组织切实可行的课外实践活动。最后依据策略,进行了案例设计与实践研究,实践结果表明,论文提出的教学对策可有效促进生物学教学中美育的开展。通过以上研究得出,高中生物学美育开展是非常重要且势在必行的,高中生物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蕴含的丰富的美育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潘艳娜[6](2021)在《诱思探究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为例》文中提出高中思政课突出“立德树人”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要求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需求,以学生生活逻辑为主线,以学科知识为支撑,创设生活情境,加强生活体验,开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质疑、塑行、启智。为顺应新时代对高中思政课提出的新要求,培养选拔高素质人才,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热情,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教学实验法对诱思探究教学法进行了概述,分析了诱思探究教学法的基本内容、理论基础和教学流程。在仔细研读高中思政课人教版教材编写理念和编写逻辑的基础上,探讨诱思探究教学法的应用实施环节,以《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为例从明确目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自学;合作探究,讨论释疑;迁移反思,反馈训练四个流程研究诱思探究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并从活动设计、教学效果、学生活动、教学目标的达成等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同时对运用一年后的一个实验班和两个对照班学生的成绩进行对比,得出诱思探究教学法在提高课堂活跃度、提高学生成绩等方面成效显着。应用诱思探究教学法在深耕教师、教材、学生,高效实施诱思探究;巧设情意情境,搭建“诱教”与“思学”的桥梁;甄选不同材料,有意训练学生思维能力;针对学科知识,选择恰当教学方法方面等取得了一些可取经验,但也存在不足之处,这一方法对教师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处理好课堂中多元体验和反馈同化的关系,把握体验探究的深度难度,学生能力和教师观念也制约着诱思课堂的开展。针对这些不足,教师要努力提高个人素质,限时规范引导学生的体验活动,精研《新课标》,深研高考题,把握好体验探究的深度,转变观念,克服一言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素质能力。
郑云端[7](2021)在《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以扬州市H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体验教学就是以体验作为师生互动的方式,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学生在亲身经历与感知体验的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生成情感与建构意义。体验教学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方式,并且体验教学关注的是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探究、实践及操作过程,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然而,数学课本中的“图形与几何”知识都是具有抽象性的,是对生活经验的概括与总结,这就表明将体验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是能发挥积极作用的,既发展了小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又提高了小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数学课堂因为加入体验而变得更加精彩。目前关于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主要局限于教学实录与反思,因此本研究选取小学高年级的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寻找出扬州市H小学的教师将体验教学应用于“图形与几何”教学时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背后产生的原因,最后从全局的角度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策略。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教师与学生访谈和课堂观察这三种研究方法,围绕教师对体验教学内涵与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意义的理解、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体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体验教学方式的选用、体验教学效果的评价这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相关教学现状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师对体验教学价值的理解偏重于几何知识与空间观念的习得、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对学生学情与情感目标的重视不够、体验教学资源的开发缺少实际生活中“图形与几何”资源的利用、体验教学方式的选用缺少多样性与丰富性、体验教学效果的评价缺少带有激励性的情感评价。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数学教学的应试性使课堂活跃度不够、学时的限制使体验效果与预期有差异、少数学生参与体验活动缺乏主动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五点改进策略,分别是:教师要加强对体验教学理念的学习与研究;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注重以情促知;体验教学资源的运用要体现生活化与多样化;体验教学方式的选用要创设多种主体亲历的体验活动;体验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
欧素菊[8](2021)在《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三级课程制度的保障下,校本课程是学校依托自身的优势自主开发的课程,突破了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特点,增强了课程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校本课程的重要资源,将其以课程的形式纳入学校教育系统是缓解传承断代危机的有效途径。已有研究较为关注非遗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路径,而较少关注非遗教育结果质量的问题。非遗校本课程实施是回应非遗教育结果的关键,基于学校非遗校本课程实施的真实图景,分析课程实施的优秀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厘清非遗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成因,从而进一步探索提升非遗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这是本研究的根本出发点。非遗校本课程不仅要满足实现育人价值的需要,而且要满足实现文化价值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学校特色建设的需要。根据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非遗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应是交互的过程。交互是非遗课程与学生生活情境的交融,是教育主体间的交互。非遗以课程的形式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其实施目的是实现非遗课程的育人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由此,非遗校本课程应以人文精神的升华为价值导向,实现学生的文化自觉的培育、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以及审美生活意识的培育。基于对非遗校本课程的应然样态及其实施的应然样态和价值导向的理解,本研究采用工具性个案研究方法,通过“解剖麻雀”式的方法对非遗校本课程实施现状做了探析,以了解非遗校本课程实施的实然状态。以课程实施的时间线为导向,以课程实施的准备、过程和结果为调查的一级维度,以对象因素、主体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为二级维度,设置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具体访谈1位校长、1位副校长、12位教师、3位学生,回收学生问卷376份。另外,非参与式课堂观察4节,搜集教学文件以及采集环境观察材料若干。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发现学校非遗校本课程实施获得了优秀的经验,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学校通过邀请非遗专家,弥补师资力量之短板;建设校本教研团队,沉淀课程之牵引力;赋旧曲予新意,保障非遗生命力;建非遗校园文化,厚积课程之推动力等优秀的举措来推进非遗校本课程的实施。但学校的非遗校本课程实施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缺乏整体性,目标引领不足;课程内容多为物化呈现,少触及文化内里;课程组织过程传统,未体现非遗活态性;课程评价薄弱,未发挥其效力等。基于以上发现,借助陈晓端、张立昌《课程与教学通论》的课程实施影响理论为分析框架,发现由课程方案、课程材料组成的课程对象因素是非遗校本课程实施的客体条件,由校长、教师、学生、家长、非遗传承人或艺人组成的主体因素构成了非遗校本课程实施的核心力量,由硬环境和软环境组成的环境因素是非遗校本课程实施的基础条件,由地方教育当局管理和学校内部管理组成的管理因素是非遗校本课程实施的保障力量。基于以上分析,研究总结出三个方面的结论:(1)课程实施主体对非遗校本课程认同度高,然而其行为能力却与之不匹配;(2)软环境为非遗校本课程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然而硬环境限制非遗校本课程的实施;(3)课程的对象因素、主体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染化非遗校本课程实施效果。只有充分发挥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提高各因素的协调性,才能继续促进非遗校本课程实施已获得的优秀经验,改进其存在的不足。由此,研究提出五个方面的优化建议:(1)引进专家,保障课程建设的专业力量;(2)活化课程实施过程,培植民族文化心理场;(3)优化教育场域,缓解教育情境与非遗生境的疏离;(4)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突破教师经验茧房;(5)创新课程内容,激发非遗生命等.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研究问题,通过查找文献和翻阅课程理论,厘清非遗校本课程实施的意蕴,然后深入学校课程实施图景,探索其优秀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厘清影响因素,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非遗校本课程实施研究是为提高非遗教育结果质量,促进其价值的实现。这个过程实质上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下多元文化共生的教育,培养主体的文化自觉意识和审美生活意识,这也是贯穿本研究始终的价值取向。
程铄茗[9](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构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所要培育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并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的基本理念—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活动型课堂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阵地,它追求生活逻辑与学科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的有机结合,立足于学生的真实生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对实现课程目标、提升教学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使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关注活动型课堂构建的价值,提高构建活动型课堂的能力,从而更好的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亟需研究的重要话题,也是本篇文章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章主体部分由四部分组成,把引言部分排除在外,主体部分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的相关内容概述。首先是对活动、活动型课堂、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进行概念界定;其次从实践性、现实性、主体性、综合性四方面说明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的特点;最后分析了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构建的意义。第二部分是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在对现有研究梳理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分析由问卷调查、教师访谈、课堂观察等获得的现状调查结果发现,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在构建中表现出了活动设计缺乏导向性和时代性、实效性较弱、开展流于形式、活动评价没有起到激励效果等问题,这为活动型课堂的有效构建带来了障碍,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对于构建活动型课堂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欠缺,部分学生缺少参与活动型课堂的意识与能力,以及构建活动型课堂本身难度较大。第三部分是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有效构建的对策。针对现存的问题和原因,本文重点研究了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有效构建的对策:第一,增强教师构建活动型课堂的意识和实践自觉,从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加强活动型课堂的教学实践三方面进行阐述;第二,提高教师的活动设计能力,具体从活动目标、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情境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三,提高教学主体的组织参与能力,主要从教师要提高组织活动型课堂的能力,同时也要提高作为活动主体的学生参与活动型课堂的能力两方面进行阐述;第四,改进活动型课堂的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的完善上提出教师应该在把握学科核心素养引领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的基础上,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本研究以期能够对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一些参考。
许文敬[10](2021)在《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文中研究指明课堂提问作为师生互动的重要交流方式,对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具有重要意义,同样对于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随着课程改革形势的不断发展,课堂提问对教师在教学技能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一部分,作为高中政治学科课堂活动的核心部分,能否恰当正确地利用课堂中的提问来实现教学效果的高效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为了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创新、实践操作能力的发展,再结合高中政治课内容偏理论,概念较为抽象的特点,需要政治课教师对课堂提问加以更灵活的运用。高中政治是塑造学生思想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日后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即将步入教师职业的我们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在此背景下对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课堂提问的相关理论概述。首先对何为问题、何为课堂提问一一进行概述;其次结合高中政治课堂特点阐释课堂提问的原则:提问的明确性、提问的启发性、提问的切入性三方面原则;最后是从教师、学生两方面论述课堂提问的作用,主要包括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更重要的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升教学质量。第二部分: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等方式对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出目前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存在的现状以及原因;通过了解高中政治学科实践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现状,显现出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许多实践操作问题,还发现多数教师对课堂提问方式的随意性等问题;在实际教学课堂中,课堂提问出现目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对课堂提问缺乏正确的认知,传统课堂模式观念影响过多、对新的课程标准缺乏深度理解,学生课堂参与意识淡薄、自主探究能力弱。第三部分:对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提出优化对策。该部分是通过分析制约课堂提问的因素,分别从提问观念、提问方式、提问内容三方面并附高中政治学科相对应的教材内容加以说服力,发挥学生课堂提问主体地位,针对性地对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提出优化策略。一是透彻理解新课标要求、转变教师传统课堂模式的观念意识,基于学科特点、突出时代精神,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二是教师在实际组织教学里的提问技巧方式的优化,教师依据启发性原则、切入性原则、明确性原则对学生循循诱导,准确找到提问的时机切入问题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三是课堂提问的内容要结合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对学生进行提问,提问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便于学生对所讲内容更透彻的理解消化,同时增强教师对课堂操控能力,提高课堂提问的教学质量。高中政治课堂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堂,因此教师更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课堂提问加以重视,同时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创新具有推动作用。
二、活化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素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活化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素质(论文提纲范文)
(1)生活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生活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现状 |
二、生活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
(二)组织生活教学活动 |
(三)强化数学教材 |
(四)创设生活化数学情境 |
(五)延伸教学范围 |
(六)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
(七)加强学生思维训练 |
(八)注重多元化教学方式 |
(九)借助多媒体引入更多生活素材 |
三、结语 |
(2)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
(一)教学观念陈旧 |
(二)教学方法传统 |
(三)教学内容单一 |
(四)音乐课堂教学缺乏师生互动与交流 |
(五)课外实践活动成效低 |
二、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模式分析 |
(一)更新教学理念,转变学生学习态度 |
(二)立足音乐教学实情,构建音乐教学情境 |
(三)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
(四)互动教学,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
(五)加强音乐课程的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获得音乐直接经验 |
(六)拓展初中音乐学习途径,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 |
三、结语 |
(5)济宁市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美育开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三节 高中生物学教学美育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二节 中外美育的相关理论 |
第三节 美育的功能 |
第三章 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中美育资源分析 |
第一节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教材中蕴含的美育资源分析 |
第二节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二教材中蕴含的美育资源分析 |
第四章 济宁市生物学教学中美育开展的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
第二节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
第三节 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
第四节 调查结论 |
第五章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美育开展的对策研究 |
第一节 高中生物学美育开展的理论基础与实施原则 |
第二节 高中生物学美育开展的对策 |
第六章 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 |
第一节《细胞的增值》 |
第二节 《DNA的结构》 |
第三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与创新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中生物教学美育开展现状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二 高中生物教学美育开展现状调查问卷(教师版) |
附录三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6)诱思探究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对比分析法 |
3.教学实验法 |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一、诱思探究教学法的概述 |
(一)诱思探究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
1.诱思教学思想论——教学的职能观 |
2.三维教学目标论——教学价值观 |
3.探究教学过程论——教学的机制观 |
(二)诱思探究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三)诱思探究教学法的教学流程 |
1.明确目标,创设情境 |
2.提出问题,引导自学 |
3.合作探究,讨论解疑 |
4.迁移反思,反馈训练 |
二、诱思探究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编写理念和编写逻辑是应用诱思探究教学法的基本前提 |
1.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 |
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编写的逻辑 |
(二)诱思探究教学法在《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中的应用实施流程 |
1.明确目标,创设情境 |
2.提出问题,引导自学 |
3.合作探究,讨论释疑 |
4.迁移反思,反馈训练 |
(三)诱思探究教学法应用实施的评价 |
1.诱思探究教学法课堂实施效果的评价 |
2.应用诱思探究教学法的成绩测试对比分析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用诱思探究教学法的经验反思及建议 |
(一)可取经验 |
1.深耕教师、教材、学生,高效实施诱思探究 |
2.巧设情意情境,搭建“诱教”与“思学”的桥梁 |
3.甄选不同材料,有意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
4.针对学科知识,选择恰当教学方法 |
(二)不足之处 |
1.教师观念陈旧,能力亟待提高 |
2.多元体验和反馈同化存在矛盾 |
3.体验探究的深度把握不足 |
4.学生能力直接影响课堂探究 |
5.教学时间紧张,影响教师施教 |
(三)对今后实施诱思探究教学法的建议 |
1.努力提高教师个人素质 |
2.限时规范引导学生的体验活动 |
3.精研《新课标》,深研高考题,把握体验探究深度 |
4.教师要转变观念,克服一言堂 |
5.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素质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新时代的劳动者》课堂实录 |
致谢 |
(7)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以扬州市H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 体验教学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方式 |
(二) 在数学课堂中应用体验教学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
(三) 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需要体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 |
二、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 体验教学的相关研究 |
(二) 体验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相关研究 |
(三) 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相关研究 |
(四) 评价和启示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的理性思考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 体验教学 |
(二) 小学高年级 |
(三) 图形与几何 |
(四) “图形与几何”教学 |
二、体验教学思想的演进 |
(一) 国外体验教学思想的演进 |
(二) 国内体验教学思想的演进 |
三、体验教学的特点 |
(一) 亲历性 |
(二) 主体性 |
(三) 情境性 |
(四) 生命性 |
(五) 情感性 |
(六) 生活性 |
四、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
(一) 有利于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学会自主学习 |
(二) 有利于学生加速几何知识与已有经验之间的转换 |
(三) 有利于学生“图形与几何”学习情感的生成与升华 |
(四) 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
五、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 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 |
(二) 情境教学理论 |
第二章 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的现状调查——以扬州市H小学为例 |
一、调查设计 |
(一) 调查对象 |
(二) 调查方法 |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 教师对体验教学内涵与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意义的理解 |
(二) 教师对高年级“图形与几何”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 |
(三) 教师对高年级“图形与几何”体验教学资源的开发 |
(四) 教师对高年级“图形与几何”体验教学方式的选择与运用 |
(五) 教师对高年级“图形与几何”体验教学效果的评价 |
第三章 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
(一) 教师对体验教学价值的理解偏重于几何知识与空间观念的习得 |
(二) 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对学生学情与情感目标的重视不够 |
(三) 体验教学资源的开发缺少实际生活中“图形与几何”资源的利用 |
(四) 体验教学方式的选用缺少多样性与丰富性 |
(五) 体验教学效果的评价缺少带有激励性的情感评价 |
二、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 数学教学的应试性使课堂活跃度不够 |
(二) 学时的限制使体验效果与预期有差异 |
(三) 少数学生参与体验活动缺乏主动性 |
第四章 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的改进策略 |
一、教师要加强对体验教学理念的学习与研究 |
(一) 经常观摩名师讲课以探索体验教学艺术 |
(二) 自主参与培训活动以深度理解体验教学内涵 |
(三) 主动开展实践反思以提高体验教学能力 |
(四) 积极加入教学沙龙以形成体验学习共同体 |
二、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注重以情促知 |
(一) 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充分结合学情 |
(二) 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感发展水平 |
(三) 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阶段性 |
(四) 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达到情知合一 |
三、体验教学资源的运用要体现生活化与多样化 |
(一) 不断挖掘生活实际资源使学生感悟数学实用价值 |
(二) 勤于搜集媒体网络资源使学生感受几何知识魅力 |
(三) 巧妙运用学生的学习情感资源使课堂氛围开放和谐 |
(四) 善于捕捉生成信息资源使课堂朝着纵深方向发展 |
四、体验教学方式的选用要创设多种主体亲历的体验活动 |
(一) 创设丰富情境引导学生主体主动参与体验活动 |
(二) 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经历几何知识快速生成 |
(三)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激励学生共同解决几何问题 |
(四) 提供交流反思平台强化学生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 |
五、体验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 |
(一) 重视激励性评价以提升学生学习自信 |
(二) 通过互评充分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情感 |
(三) 注重自我评价以提高学生学习成就感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1.文化传承之必然:非遗校本课程是非遗传承的有效途径 |
2.校本课程实施之诉求:非遗校本课程实施的效果亟需优化 |
3.研究现状之需要:非遗校本课程的研究有待深入 |
(二)研究问题 |
(三)文献综述 |
1.非遗相关研究 |
2.非遗校本课程实施相关研究 |
3.述评与启示 |
(四)理论基础 |
1.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
2.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 |
3.多元文化教育理论 |
4.古德莱德课程层次理论 |
(五)核心概念 |
1.非遗 |
2.校本课程实施 |
(六)研究思路 |
(七)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八)研究创新点 |
一、非遗校本课程实施意蕴探源 |
(一)非遗校本课程的逻辑起点:非遗校本化 |
1.非遗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校本化 |
2.非遗校本课程的内容遴选在地化 |
(二)非遗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多元交互 |
1.课程实施是课程与学生生活情境交互的过程 |
2.课程实施是多元课程主体交互的过程 |
(三)非遗校本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人文精神升华 |
1.培育文化自觉意识 |
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3.培养审美生活意识 |
二、研究设计与过程 |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 |
(二)研究对象的说明 |
(三)资料搜集的过程与整理分析 |
(四)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
三、H小学非遗校本课程实施现状素描 |
(一)H小学非遗校本课程实施的概述 |
(二)课程实施准备的解读 |
1.课程实施主体的认同 |
2.课程实施师资的培育 |
3.校本课程教材的开发 |
4.课程实施环境的打造 |
(三)课程实施过程的展现 |
1.教师的教学策略 |
2.学生的学习态度 |
3.环境资源的利用 |
4.校本教材的开发 |
(四)课程实施案例的展示 |
(五)课程实施效果的呈现 |
1.课程实施效果述评 |
2.课程实施评价策略评析 |
四、H小学非遗校本课程实施现状分析 |
(一)非遗校本课程实施的优秀经验透视 |
1.邀请非遗专家,弥补师资力量之短板 |
2.建校本教研团队,沉淀课程之牵引力 |
3.赋旧曲予新意,保障非遗之生命力 |
4.建非遗校园文化,厚积课程之推进力 |
(二)非遗校本课程实施存在问题检视 |
1.课程设计缺乏整体性,目标引领不足 |
2.课程内容多为物化呈现,少触及文化内里 |
3.课程组织过程传统,未体现非遗活态性 |
4.课程评价薄弱,未发挥评价效力 |
五、非遗校本课程实施优秀经验与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对象因素是非遗校本课程实施的客体条件 |
1.课程方案是非遗校本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
2.课程材料是非遗校本课程实施的具体内容 |
(二)主体因素是非遗校本课程实施的核心力量 |
1.校长是非遗校本课程实施的领航者 |
2.教师是非遗校本课程实施的主导者 |
3.学生是非遗校本课程实施的主体者 |
4.家长是非遗校本课程实施的支持者 |
5.非遗传承人或艺人是非遗校本课程实施的促进者 |
(三)环境因素是非遗校本课程实施的基础条件 |
1.硬环境是非遗校本课程实施的硬基础 |
2.软环境是非遗校本课程实施的源驱力 |
(四)管理因素是非遗校本课程实施的保障力量 |
1.地方教育当局管理是非遗校本课程实施的护航力量 |
2.学校内部管理是非遗校本课程实施的推进力量 |
六、结论和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1.主体对非遗校本课程的认同度高 |
2.主体的行为能力与认同不匹配 |
3.软环境助力富足而硬环境支持不足 |
4.课程实施影响因素染化非遗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 |
(二)研究建议 |
1.引进专家,保障课程建设的专业力量 |
2.活化课程实施过程,培植民族文化心理场 |
3.优化教育场域,缓解教育情境与非遗生境的疏离 |
4.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突破教师经验茧房 |
5.创新课程内容,激发非遗生命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一)专着类 |
(二)期刊论文类 |
(三)硕博论文 |
(四)其他 |
附录1:非遗校本课程实施校长访谈提纲 |
附录2:非遗校本课程实施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非遗校本课程实施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4:非遗校本课程实施学生问卷 |
附录5:非遗校本课程课堂观察记录表 |
附录6:课外观察记录表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构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1.重点难点 |
2.创新点 |
一、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的相关内容概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活动 |
2.活动型课堂 |
3.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 |
(二)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的特点 |
1.实践性 |
2.现实性 |
3.主体性 |
4.综合性 |
(三)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构建的意义 |
1.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 |
2.有利于提升教学实效性 |
3.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
二、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
1.活动设计缺乏导向型和时代性 |
2.活动型课堂的实效性较弱 |
3.活动型课堂的开展流于形式 |
4.活动型课堂的评价没有起到激励效果 |
(二)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构建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1.部分教师缺少构建活动型课堂的意识 |
2.部分教师缺乏构建活动型课堂的素养 |
3.部分学生缺少参与活动型课堂的意识与能力 |
4.构建活动型课堂本身难度较大 |
三、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有效构建的对策 |
(一)增强教师构建活动型课堂的意识和实践自觉 |
1.更新理念,认识构建活动型课堂的意义 |
2.学习理论,夯实构建活动型课堂的基础 |
3.加强实践,锻炼实施活动型课堂的能力 |
(二)提高教师的活动设计能力 |
1.明确活动设计目的 |
2.精心选择活动形式 |
3.整合资源确定内容 |
4.创新活动情境设置 |
(三)提高教学主体的组织参与能力 |
1.提高教师组织活动型课堂的能力 |
2.提高学生参与活动型课堂的能力 |
(四)改进活动型课堂的教学评价 |
1.把握评价原则 |
2.多种评价方式并用 |
3.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10)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1.重点与难点 |
2.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一、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的内涵、原则及作用 |
(一)问题与课堂提问的内涵 |
1.问题的定义 |
2.课堂提问的定义 |
(二)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的原则 |
1.明确性原则 |
2.切入性原则 |
3.启发性原则 |
(三)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的作用 |
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
2.有利于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 |
3.有利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升教学质量 |
二、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一)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的现状调查 |
1.高中政治教师课堂提问的调查 |
2.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学生参与情况的调查 |
(二)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
1.课堂提问准备不充分 |
2.课堂提问方式固定化 |
3.课堂提问模式泛化 |
4.课堂提问学生参与度不高 |
(三)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存在问题的原因 |
1.传统课堂教学观念对课堂提问的制约 |
2.教师提问方式对课堂提问的制约 |
3.学生活跃度对课堂提问的制约 |
三、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的优化对策 |
(一)课堂提问观念的优化 |
1.转变传统模式,活跃课堂气氛 |
2.灵活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
3.基于学科特点,突出时代精神 |
(二)课堂提问方式的优化 |
1.循循诱导,启发式提问 |
2.由静到动,讨论式提问 |
3.由点到面,发散式提问 |
(三)课堂提问内容的优化 |
1.课堂提问基于核心素养,提高质量 |
2.课堂提问应具有层次性,突出重点 |
3.课堂提问贴近学生实际,赋予生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四、活化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素质(论文参考文献)
- [1]生活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现分析[J]. 朱金花.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33)
- [2]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的探讨[J]. 张小梅. 学周刊, 2021(31)
- [3]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应用研究[D]. 王丽萍. 鲁东大学, 2021
- [4]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D]. 居俸喜.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5]济宁市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美育开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D]. 李辉.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6]诱思探究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为例[D]. 潘艳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7]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以扬州市H小学为例[D]. 郑云端. 扬州大学, 2021(09)
- [8]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欧素菊. 广西师范大学, 2021
- [9]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构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程铄茗.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10]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D]. 许文敬.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