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塑料薄膜的透气性与在粮食储藏技术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迟吉捷[1](2021)在《大米包装保鲜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大米储藏过程中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发生陈化、霉变、受潮、虫害等危害,该文从纸质、塑料、纳米等包装材料,以及普通包装、真空包装、气调包装等包装方式对大米保鲜效果的影响研究进行总结,并对大米保鲜包装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付慧坛,刘旭光,刘壬彦,刘若涵,张来林[2](2020)在《高分子粮膜在粮食储藏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分子粮膜在粮食储藏领域用于密封粮堆,形成局部气密空间以便进行药物熏蒸或气调杀虫,粮膜所用基体树脂的种类和性能不仅决定粮膜的使用寿命,也决定了所形成气密空间对气体和水蒸气的透过性能,从而影响熏蒸或气调的杀虫效果。与传统粮膜相比,综合性能优异、兼具杀虫功能的复合粮膜和功能型粮膜将是粮膜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王震[3](2020)在《面向石榴果粒气调保鲜的Cu3(BTC)2/PVC/PET气体调节膜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石榴果粒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通过气调保鲜方法延长其保鲜期,增加其附加值,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本文针对石榴果粒的呼吸代谢特点,建立了石榴在不同温度下的呼吸模型,确定了石榴果粒的气调保鲜参数;依据石榴果粒的气调保鲜条件,制备了Cu3(BTC)2/PVC共混气调膜,研究Cu3(BTC)2/PVC共混气调膜的透湿性、透气性、CO2/O2分离系数等气调特性;将Cu3(BTC)2/PVC膜与PET复合制备Cu3(BTC)2/PVC/PET复合膜,建立石榴果粒的气调包装保鲜体系,获得良好的气调保鲜效果。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石榴果粒呼吸模型的建立及气调包装设计。采用密闭系统法测定石榴果粒贮藏过程中包装环境内呼吸强度的变化,建立石榴果粒在不同温度下的呼吸模型,确定石榴果粒气调包装的各项参数。结果表明:石榴果粒的呼吸速率随贮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4℃贮藏条件下竞争型酶动力学模型方程相关系数最大,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在1.19%~5.45%之间,T检验结果显示实测值同预测值之间无显着性差异。由果蔬呼吸模型以及气体平衡方程式设计的石榴果粒气调包装的各项参数分别为:贮藏温度4℃、贮藏环境气体成分3%O2、10%CO2、87%N2、用20×10×3 cm3 PP包装盒,每个包装盒100 g石榴果粒、包装薄膜有效扩散面积为221.82 cm2、包装薄膜厚度76 um、包装薄膜对CO2和O2的渗透系数分别为:3.2811×10-14 m L·μm/(cm2·h·0.1MPa)、1.4702×10-14m L·μm/(cm2·h·0.1MPa)。(2)Cu3(BTC)2/PVC共混膜的制备及结构表征。采用水热法合成Cu3(BTC)2,以Cu3(BTC)2为改性剂对PVC进行物理共混改性,采用挥发溶剂法制备了Cu3(BTC)2/PVC共混膜,并研究Cu3(BTC)2对共混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水热法合成的Cu3(BTC)2改性剂表面光滑,形貌均一,晶体呈规整的正八面体,具有很高的结晶度,比表面积达到982.35 m2/g,对CO2的吸附量为56.15 cm3/g;采用挥发溶剂发制备的Cu3(BTC)2/PVC共混膜表面呈致密状态,且Cu3(BTC)2共混膜中能均匀分散。Cu3(BTC)2的加入降低了Cu3(BTC)2/PVC共混膜的结晶度,增加了共混膜的热稳定性。(3)Cu3(BTC)2/PVC共混膜气调特性的研究。Cu3(BTC)2增强了共混膜的亲水性,降低了共混膜吸水后的体积膨胀率;Cu3(BTC)2能明显改善共混膜的水蒸气透过系数,当Cu3(BTC)2添加量为0.5%时,共混膜的水蒸气透过系数达到6.0×10-14g.cm/(cm2·s·Pa)是纯PVC膜水蒸气透过系数的3倍有余;共混膜对CO2和O2的透过性能差异较大,随着Cu3(BTC)2添加量的增加,共混膜对CO2的渗透系数明显增加,对O2的渗透系数有略微增加,通过控制Cu3(BTC)2的添加量,可以得到具有不同气体选择系数的Cu3(BTC)2/PVC共混膜,选择性系数从1.38增加到3.70;(4)Cu3(BTC)2/PVC/PET气调复合膜保鲜石榴果粒的研究。以PET膜为基膜,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了Cu3(BTC)2/PVC/PET气调膜,建立了Cu3(BTC)2/PVC/PET气调保鲜石榴果粒的体系,研究不同包装膜条件下石榴果粒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同贮藏条件下,复合膜气调保鲜组的石榴果粒呈现出最佳的感官品质,在贮藏的第21天具有较好的感官,其次是PE膜组,在贮藏第16天出现微生物污染,对照组在贮藏第3天石榴果粒质量明显下降,失重率高达6%,外表皮开始皱缩,并逐渐失去光泽。实际所用气调复合膜的透气系数和理论设计的气调膜的透气系数存在微小差距,在包装环境内部形成了一个新的低O2(~3.5%、v/v)、高CO2(~13.5%、v/v)平衡气体浓度。在新平衡气体浓度下,石榴果粒的呼吸强度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0.40m L/(kg·h)),远低于PE膜组和对照组,略低于理论设计值0.44 m L/(kg·h))。复合膜能有效抑制石榴果粒贮藏过程中失重率的上升,总酚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以及花色苷含量的下降,贮藏第18天时,复合膜组的总酚含量、Vc含量以及花色苷含量分别为1209.61 ug/m L、66.88 ug/m L、70.97 mg/m L,比PE膜组分别高1.20%、14.60%、36.01%。与对照组和PE膜组相比,复合膜组石榴果粒的贮藏期分别延长12天和8天。
岳甜甜[4](2019)在《微纳孔膜用于水果保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纳米科技因其技术含量高、涉及范围广而引起各国的重视,它是当今世界最有前途的决定性技术。纳米材料因其独特优异的性能,与之对应的研究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静电纺丝最先由Formhals在1934年发现,此技术因其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可规模化快速获取等优点,成为制备纳米纤维材料的优良选择。静电纺丝纳米纤维也以特征的光泽和颜色,极高的孔隙度,极好的柔韧性、吸附性、过滤性、粘合性和保温性,在光电器件、生物医用材料、过滤及防护、催化、太阳能电池、航空器材等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本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主要包含静电纺丝在食品中的应用综述、静电纺丝膜以及核孔膜作为水果保鲜封装材料。首先以综述的形式介绍了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食品工业中有助于人们提升食品品质,加快效率,保障食品安全等的应用。其中目前最为广泛的应用主要在食品保鲜和封装、食品过滤、可食纳米纤维和食品检测等方面。食品级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利用资源丰富的新型材料制备纤维,不仅拓宽了静电纺丝的思路,有利于环保回收,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人们提高生活品质,同时也使得食品业更加安全可靠。另外介绍了静电纺丝是一种从羧甲基壳聚糖/聚氧化乙烯(CMCS/PEO)溶液中制备纳米纤维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静电纺CMCS/PEO纳米纤维膜在水果保鲜中的潜在应用并测试了纳米纤维膜的微观结构、抗菌性能、亲水性和透气性。作为对比,研究了商业保鲜膜和CMCS/PEO纳米纤维膜对草莓腐烂率和失重率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静电纺CMCS/PEO膜可以有效地防止草莓失水,并且由于其透气性和抗菌活性,对延长草莓的货架期具有显着的效果。另外,CMCS/PEO纳米纤维膜具有无毒、可食用等优点,可用于食品工业。最后,还研究了以核孔膜为原材料作为水果保鲜膜对草莓的保鲜作用,结果表明,核孔膜作为保鲜膜起到了调节储藏气氛、抗菌、保水等良好作用,可以发展为目前市场简单易得且安全的新型气调包装。
顾广东,朱昌保,徐浩,王懿,余骁洋[5](2018)在《纳米材料在食品储藏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纳米技术是当今最前沿和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主要列举了纳米光催化抗菌防虫材料、纳米气调保鲜材料、微胶囊喷涂材料和新型"智能"包装材料的应用,介绍了纳米技术在果蔬贮藏、粮食储藏、食品包装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和使用现状,展望了纳米材料在食品储藏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刘瑞丽[6](2017)在《地下储粮新仓型及其构造措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1998年以来,我国自中央到地方进行了较大调整,粮食仓房建设和粮食安全问题都得到了重视。现阶段国民对粮食的要求已经由“量”变为“质”,注重粮食的安全及口感等方面。低温储藏能最大限度的保持粮食的鲜度,而且15℃以下的低温能有效抑制虫霉和微生物对粮食品质的危害,这样就可以少用甚至不用药物熏蒸,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粮食的绿色健康,是绿色储藏中最具发展前景的一种储藏技术。由于低温储藏投资大、运行维护费用高,且一旦仓房的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防潮或仓内通风措施不完善,就会使粮食中的水分发生转移,甚至出现结露现象,导致低温储藏技术的推广普及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低温仓比较常用的有地上的平房仓和楼房仓;也有地下仓,如利用自然或人工山洞的山洞库,以及直埋式的地下仓。但是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还是使用以利用自然条件来达到低温储藏目的的地下仓为主。但是,现阶段我国最主要的仓型是平房仓,占全国总仓容的87.5%【1】。可见平房仓也有其不可取代的优点。基于上述原因,本文通过对我国现有地下仓和平方仓的调研发现:地下仓除了上述利用自然条件实现的低温之外,还具有隐蔽(具有战略意义)、节约土地资源等优势,但是现有地下仓受地质条件限制大,而且防水、防潮作为其首要问题,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地上式低温仓的优点主要是施工方便、造价低、仓储量大,但是占地面积大,不利于我国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是我国的最新国策。本文吸取已有低温仓的优点,从建筑设计、材料选择、构造做法等方面研究出一种地下储粮新仓型,仓体为矩形,采用双层仓壁,双层仓壁间形成的空腔,有利于保温隔热和防水防潮,并解决地下仓渗水、潮湿、结露问题。
张晓红[7](2017)在《微波保鲜大米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研究微波处理对大米品质和大米中储粮害虫的影响,并优化出最佳微波处理大米参数,同时研究了微波处理和气调保鲜联用的保鲜效果。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以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大米水分含量为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对新加工大米进行微波处理,研究不同微波处理参数对大米水分含量、食味值、脂肪酸值、表面霉菌总数、挥发性物质等品质以及内部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包装大米后,大米水分含量基本没有变化,微波功率<800 W,处理时间<120 s的微波参数可提高大米的食味值,随着微波的功率增大或微波处理时间的延长,脂肪酸值逐渐减小,微波处理大米可以达到理想的杀菌效果,处理后大米表面霉菌总数明显较少。微波功率和微波时间对大米脂肪酸值和表面霉菌数量均有极其显着的影响(p<0.01),大米水分含量对脂肪酸值和表面霉菌数量有显着的影响(p<0.05)。本试验所选用的微波条件对大米挥发性物质的影响较小。微波处理后大米横断面的胚乳细胞相邻淀粉粒之间出现融合,放射状轮廓变模糊,随着微波处理条件的加剧,复粒淀粉发生崩解,单个小淀粉颗粒增多。(2)采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微波处理大米的最佳微波参数,以大米食味值、脂肪酸值、表面霉菌数量、米饭质构、糊化特性等为考察指标,选用隶属度综合分析法对大米品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3因素对大米综合评分显着性影响的顺序依次为:微波时间>水分含量>微波功率。优化得出包装规格500 g/包大米的最佳微波保鲜参数为:大米水分含量15.5%,微波功率640 W,微波处理时间60s。把该参数进行重复性稳定验证试验,发现此工艺参数具有极高的重复性,微波大米的隶属度综合评分最高,为0.916。(3)使用微波分别处理含有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大米,发现同一微波处理时间,功率越大死亡率越高,同一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延长死亡率升高。同一微波处理条件下,不同虫态的害虫对微波敏感性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蛀食性害虫对微波的敏感性顺序为:蛹>成虫>幼虫>卵,粉食性储粮害虫对微波的敏感性顺序为:幼虫>成虫>蛹>卵。微波功率、处理时间以及两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储粮害虫各个虫态的死亡率均有极其显着的影响。对多种害虫不同虫态100%致死微波参数进行验证,发现640 W,60s和800 W,50 s两组参数条件均可使储粮害虫100%致死,且640 W,60s的微波条件下大米品质更优。(4)将微波处理与气调储藏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大米储藏保鲜,比较不同保鲜方式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大米随储藏时间的延长,食味值下降、水分含量下降、脂肪酸值上升、脂肪酶活力下降、色差变大、米饭硬度变大。大米品质总体呈现:微波处理+气调桶+除氧剂组合>微波处理+除氧剂组合>微波塑封组>气调桶+除氧剂组合>除氧剂塑封组>无处理塑封组。说明采用不同的保鲜方式组合储藏大米可以减缓大米品质降低的速率,比单一保鲜方式更利于大米品质的保持。将多个指标与大米的食味值进行回归分析,每种保鲜方式得到一个数学模型,经验证模型可靠,可应用于多指标值预测评价大米品质。
邓玉璞[8](2017)在《微孔气调包装理论的研究及其应用》文中提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越来越青睐于高品质的大米包装,为了更好的对大米进行保鲜,对包装材料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微孔膜凭借其优良的透气性、透湿防水性、透气速率可调性及加工成本低廉等优势,成为大米气调保鲜包装的新选择。本研究采用由延边激频塑化科技有限公司(JPNC)提供的PA/RCPP包装薄膜,以吉林东祺万昌有机稻花香大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微孔膜透气机理的研究与分析,为大米微孔包装选择合适的打孔参数。综合对比市场中现有的5公斤大米包装袋的相关性能,其中厚度一般控制在120~160μm之间,本研究使用的PA/RCPP薄膜厚度为120μm;从不同样品的力学性能分析,拉伸强度大于25Mpa的包装袋可满足5公斤大米的拉伸强度;从常见大米包装材料透气性方面分析,气调包装对包装材料透气性能要求较高,市场中常见的大米包装材料的透气比不能满足大米呼吸强度的要求。因此,需要通过打孔等表面微处理技术调节其透气比β(PcO2/PO2);通过对微孔膜气调包装透气机理的研究,以Fick气体扩散理论为基础,建立微孔膜内外气体交换数学模型,使用Matlab软件对一定时间包装袋内气体组分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行预测仿真,通过验证实验结果与预测曲线对比修正数学模型。根据不同的孔径与孔数,验证实验分为147μm/30个(Y1)、180μm/20个(Y2)、180μm/30个(Y3)、250μm/20个(Y4)四组。结果表明:有效孔长度为Lh=Lf1.1r时,四组包装内氧气浓度的理论值与实际测定值的偏差分别为8.23%、9.81%、9.64%、11.58%,二氧化碳浓度的理论值与实际测定值的偏差分别为5.54%、6.42%、8.22%、8.49%;选择静态密闭系统测试法测定大米在28℃、38℃、48℃贮存温度条件下的呼吸速率,选用Michaelis-Menten(米氏)方程表征大米呼吸速率,使用Origin 9.0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得出米氏方程中的参数;通过Visual Basic软件使用BASIC语言进行编程,对大米微孔包装中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优化设计,预测不同包装参数下的最适打孔面积;采取无孔的普通包装作为对比试验(Z0),分别使用打孔参数(孔径/孔数)为75μm/6个(Z1)、95μm/4个(Z2)、145μm/2个(Z3)的微孔包装袋包装大米,测定不同包装方式下的大米水分含量、脂肪酸值、还原糖量等质量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整个贮存过程中不同包装方式下的大米含水量分别增加3.16%、2.58%、1.78%、1.9%,脂肪酸值(mgKOH/100g干基)分别增加 15.16、14.56、12.59、15.94,还原糖量分别增加0.2%、0.24%、0.22%、0.3%。结果表明:由于普通包装内外气体交换速度慢,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包装袋内预置的气体比例,所以在贮存初期各质量指标变化稳定,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微孔包装能够更好地释放袋内多余的水分,更好地控制袋内气体比例,提高对大米的保鲜作用。本课题着重研究微孔膜透气机理,并通过验证实验关联微孔有效长度与实际长度之间的关系,结合对大米呼吸速率的测定及表征,建立了大米微孔气调包装内外气体交换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准确反映微孔包装内部气体的动态变化;通过Visual Basic软件使用BASIC语言进行编程,建立大米微孔包装设计程序,输入大米微孔包装的相关参数(大米质量、储运环境、包装材料表面积、厚度及透气率等),即可得到对应该包装参数下的大米微孔包装最适打孔面积及相应的打孔方案,通过与无孔普通包装下的大米质量指标的对比,微孔包装能够更好地释放袋内多余的水分,更好地控制袋内气体比例,从而提高对大米的保鲜效果。
令博[9](2016)在《开心果采后射频杀虫技术及综合利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开心果(Pistacia vera L.)与核桃、巴旦杏和榛子并称世界四大树坚果(tree nut)。其果仁富含油脂、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与植物化学成分,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与药理作用。近年来,我国开心果消费量逐年增加,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属特种珍贵坚果。然而,采后虫害侵染造成的储藏品质损失与精深加工不足形成的产品低端单一问题,已严重阻碍我国坚果产业的发展。如何控制采后开心果虫害,保证储藏品质,提高精深加工水平,丰富产品种类,是我国坚果加工业发展中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本课题以国内外开心果主要消费品种科曼为研究对象,利用射频加热技术进行采后开心果仓储害虫的杀灭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射频杀虫处理后的开心果样品进行综合加工利用研究。具体研究内容为:(1)利用终端开路同轴探头技术,测量了不同含水量与含盐量开心果仁的介电特性,计算特定频率下电磁波的穿透深度。(2)研究了开心果的射频杀虫单批次处理工艺,优化了射频加热的最佳极板间距、冷却方法与加热均匀性,明确了射频杀虫对开心果储藏稳定性的影响。(3)采用射频杀虫连续化处理方式,开展了射频加热均匀性、害虫死亡率、加热效率、处理量等工业放大研究。(4)用液压冷榨法获得未烘焙、传统烘焙、微波烘焙三种开心果油,针对上述开心果油进行了理化特性、香气成分与氧化稳定性研究。(5)以未烘焙与烘焙开心果仁经冷榨出油后的半脱脂粉为原料,用石油醚浸提获得全脱脂样品。测定并分析了半脱脂与全脱脂两种开心果粉的营养成分、功能特性、生物活性及微观结构。(6)用静态称重法测定了全脂、半脱脂、全脱脂三种开心果粉的解吸吸附平衡含水量,确定了最佳等温线模型,计算了样品的单层水含量与等量吸着热。主要结论如下:(1)开心果仁的介电特性随频率升高而减小,其中高含水量样品(>15%)在低频(<100 MHz)范围内,介电损耗的减小幅度更为显着。果仁损耗因子随含盐量增加而显着增大,但介电常数无显着改变。射频波段果仁损耗因子显着小于害虫,电磁波对开心果与害虫具有潜在的选择性加热效应。27 MHz射频杀虫时,开心果最大堆叠厚度可达24 cm,915 MHz微波杀虫时仅为4-6 cm,射频加热更适于进行大规模工业化杀虫处理。(2)利用27.12 MHz 6 kW中试规模射频加热系统对1.8 kg带壳与2.0 kg脱壳开心果进行杀虫单批次处理,分别仅需5.5和5.6 min即可使中心温度达到55°C。射频杀虫时,两种开心果辅以热风表面加热、往复运动、混合搅拌等措施可以改善加热均匀性。射频杀虫处理对开心果品质与储藏稳定性无显着影响。射频杀虫连续化处理中,射频加热的均匀性优于单批次杀虫处理的加热均匀性,可快速有效杀灭常见仓储害虫印度谷螟。当杀虫处理量为264.3 kg/h时,系统的平均加热效率为70%。(3)与未烘焙开心果仁冷榨油相比,适度烘焙处理,开心果油的过氧化值略有增加,叶绿素含量小幅降低,色泽相对变暗,总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显着增强。未烘焙开心果冷榨油在结晶过程中的热相变峰值温度分别为-47.15和-19.85°C,融化过程中分别为-13.11和3.11°C,烘焙处理后油脂的热相变温度、融化和结晶曲线未发生明显变化。烘焙能促使开心果冷榨油中吡嗪类物质的形成,其中2-乙基-5-甲基吡嗪,3-乙基-2,5-二甲基吡嗪和3,5-二乙基-2-甲基吡嗪等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对烘焙油样风味特征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开心果冷榨油对光氧化与自动氧化均有较强敏感性,采用不透光容器包装并添加0.01%(w/w)的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或0.02%的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或0.07%的迷迭香提取物(RME),在室温条件下储藏其良好品质可至少保持4个月。(4)全脱脂处理后,开心果粉的黄色与绿色值较全脂和半脱脂粉显着减小。烘焙与未烘焙开心果脱脂粉的宏量营养素含量无显着差异,但烘焙开心果脱脂粉的色泽整体偏暗、氨基酸含量有所降低。烘焙处理对开心果粉的功能特性无显着影响,但脱脂处理后其吸水/油力、乳化能力、乳化稳定性、起泡能力均显着高于全脂粉,其中全脱脂粉性能最高。烘焙开心果半脱脂粉的多酚和黄酮类含量最高,分别为792 mg GAE/100 g粉(d.b.)和280.30 mg RE/100 g粉(d.b.)。同时具有最强的抗氧化能力,DPPH·清除力和铁氰化钾还原力分别为78.12和130.51μmol Trolox/g粉(d.b.)。开心果脱脂粉中淀粉颗粒为表面光滑的椭圆球状,直径介于5-15μm。开心果半脱脂粉的蛋白质与淀粉颗粒集中分布于表面光滑的连续结构中,而在全脱脂粉中蛋白质与淀粉颗粒分散且表面呈多孔状。(5)按BET分类法,开心果全脂粉、半脱脂粉、全脱脂粉的解吸吸附等温线属第二类,曲线呈S形。根据IUPAC分类,三种开心果粉的解吸吸附滞后现象为H3型。相同温度与水活度下,全脱脂粉的解吸吸附平衡含水量最高、半脱脂粉次之、全脂粉最低。统计分析表明:Smith模型为全脂粉等温线数据的最佳模型,Halsey模型为半脱脂粉和全脱脂粉的最佳模型。15-35°C时开心果全脂、半脱脂、全脱脂粉的单分子层水含量分别为2.433-3.404,3.784-4.823和4.987-6.687 g/100 g(d.b.)。25°C平衡含水量2-40%(d.b.)范围内,开心果全脂、半脱脂、全脱脂粉的等量吸着热分别为74.67-44.76,99.44-44.75和133.28-44.80 kJ/mol。其中,在低含水量范围内,均表现为等量解吸热大于吸附热。
崔铭育[10](2015)在《不同气调条件对大米品质稳定性及食用品质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在储藏过程中常存在一定的品质变化,即新鲜程度随时间下降。使大米的食用价值和商用价值降低,对以大米为主要产品的企业造成损失。随着我国小家庭数量的增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传统麻袋编织袋等包装形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人们对高效、清洁、环保的小包装大米的市场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大米储藏保鲜的研究一直备受国内外食品科学工作者的重视。更加高效、实用、低成本的高品质大米包装技术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通过对小包装大米储藏品质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可以完善大米储藏存在的问题。本试验以查哈阳新鲜龙粳3号大米为实验材料,采取不同储藏处理方式,将大米在设定好的N2和CO2比例混合浓度、温度的密闭薄膜袋中每40d选取水分、脂肪酸、还原糖、直链淀粉等代表的理化指标,结合其蒸煮品质、质构特性、食味值等变化,选出对大米品质影响稳定的条件,由于所有气调包装的大米在其食用前均需要解除包装,因此本试验根据选出的稳定条件下的气调包装解封后研究其典型储藏品质和食用品质,旨在为高端米及新型食品包装技术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主要研究方案和成果如下:通过气调机把大米样品分别按百分之百的CO2和N2、及不同气调比例CO2:N2(1:4、1:1、4:1)分别储藏在5℃、10℃、15℃、20℃下观察其每隔40d测其各种指标,连续测到200d,研究分析其水分、脂肪酸、过氧化氢酶等代表的理化指标的变化,综合分析得到气调储藏CO2和N2的比例为1:1时对大米理化品质稳定性最好,温度5℃时对大米品质延缓劣变最好,但与10℃和15℃时差异不显着(p>0.05)均能延缓大米品质劣变,15℃性价比最高,在15℃气调比例为1:1时水分含量变化不显着(p>0.05)、脂肪酸增长104%(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4.9%(p<0.05)、还原糖增长68%(p<0.05)、直链淀粉增长1.7%(P<0.05)。研究在200d不同储藏条件下的大米会随着储藏时间延长,米饭的吸水率和膨胀率逐渐增加,米汤的pH和干物质逐渐减小,且会随着储藏温度的增高变化幅度趋势增大,通过质构仪测出的结果显示,米饭硬度、弹性随储藏时间延长呈现增长的趋势,咀嚼性和食味值均会下降,气体比例为1:1时温度越低对各项理化指标影响相对更稳定。食味值显着的指标分别为大米的吸水率、膨胀率、米汤干物质含量、米汤ph、硬度、弹性,表明这7个指标与大米的食味值关系密切,可用来评价大米的食用品质。在200d内不同储藏条件下的大米会随着储藏时间延长,米饭的吸水率和膨胀率逐渐增加,米汤的pH和干物质逐渐减小,且会随着储藏温度的增高变化幅度趋势增大,通过质构仪测出的结果显示,米饭硬度、弹性随储藏时间延长呈现增长的趋势,咀嚼性和食味值均会下降,气体比例为1:1时温度越低对各项理化指标影响相对更稳定。根据前两章实验选出温度为15℃时,气调比例为1:1时与真空条件以及自然储藏条件下的大米,拆除气调包装研究包装解封后每隔7d天测其理化指标脂肪酸和食用品质及感官评价,在储藏的35d中三种储藏的大米米饭食味均下降,与真空包装和自然包装相比,气调包装解封后食味评分均下降较快,在21d时大米的食用品质以无差异(p>0.05),结果提示,气调包装虽能较好的保持大米新鲜程度,延长大米保质期,但在解除气调包装后建议14d内食用,从而获得大米最佳食用品质及口感。
二、塑料薄膜的透气性与在粮食储藏技术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塑料薄膜的透气性与在粮食储藏技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大米包装保鲜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包装材料对大米保鲜的影响 |
1.1 纸袋及不同塑料包装材料 |
1.2 纳米包装 |
2 包装方式对大米保鲜的影响 |
2.1 普通包装 |
2.2 真空包装 |
2.3 气调包装 |
2.4 硅窗气调包装 |
2.5 其他包装 |
3 小结 |
(2)高分子粮膜在粮食储藏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市售粮膜种类 |
2 不同材质粮膜的性能 |
2.1 薄膜材料的强度 |
2.2 薄膜材料的阻隔性 |
2.2.1 气体阻隔性能 |
2.2.2 隔潮防水性 |
3 复合型粮膜和功能型粮膜 |
4 结论 |
(3)面向石榴果粒气调保鲜的Cu3(BTC)2/PVC/PET气体调节膜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鲜切果蔬保鲜技术及现状 |
1.2.1 化学保鲜技术 |
1.2.2 低温保鲜技术 |
1.2.3 热处理保鲜技术 |
1.2.4 气调包装保鲜技术 |
1.3 气调包装的设计 |
1.3.1 果蔬呼吸速率的计算方法 |
1.3.2 果蔬呼吸模型的研究现状 |
1.3.3 气调包装的理论设计 |
1.3.4 PVC气调膜的研究概况 |
1.4 CU_3(BTC)_2概述 |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石榴果粒的呼吸代谢及其模型的建立 |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2.1.1 实验材料与化学试剂 |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2.2 实验方法和步骤 |
2.2.1 石榴果粒贮藏 |
2.2.2 石榴果粒呼吸速率的测算 |
2.2.3 石榴果粒呼吸模型的表征 |
2.2.4 石榴果粒气调包装设计 |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石榴呼吸特性的研究 |
2.4.2 石榴果粒呼吸模型的表征与验证 |
2.4.3 气调膜参数的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CU_3(BTC)_2/PVC共混膜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
3.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3.1.1 实验材料与化学试剂 |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2.1 Cu_3(BTC)_2的合成 |
3.2.2 Cu_3(BTC)_2/PVC共混膜的制备 |
3.2.3 Cu_3(BTC)_2结构表征 |
3.2.4 Cu_3(BTC)_2/PVC共混膜结构表征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Cu_3(BTC)_2结构分析 |
3.3.2 Cu_3(BTC)_2/PVC共混膜结构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CU_3(BTC)_2/PVC共混膜气调特性的研究 |
4.1 实验试剂与设备 |
4.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4.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4.2 实验方法 |
4.2.1 亲水性测试 |
4.2.2 吸水率及溶胀性性测试 |
4.2.3 透湿性测试 |
4.2.4 透气性测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Cu_3(BTC)_2对共混膜外观的影响 |
4.3.2 Cu_3(BTC)_2对共混膜亲水性的影响 |
4.3.3 Cu_3(BTC)_2对共混膜吸水率及溶胀性的影响 |
4.3.4 Cu_3(BTC)_2对共混膜透湿性的影响 |
4.3.5 Cu_3(BTC)_2对共混膜透气性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CU_3(BTC)_2/PVC/PET复合膜保鲜石榴果粒的研究 |
5.1 前言 |
5.2 材料及设备 |
5.2.1 实验材料与化学试剂 |
5.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5.3 实验方法 |
5.3.1 石榴果粒的保鲜 |
5.3.2 感官评定 |
5.3.3 贮藏过程中包装环境内CO_2和O_2含量的测定 |
5.3.4 保鲜过程中鲜切石榴呼吸强度的计算 |
5.3.5 失重率的测定 |
5.3.6 相对电导率的测定 |
5.3.7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
5.3.8 PH值的测定 |
5.3.9 Vc含量的测定 |
5.3.10 总酚含量的测定 |
5.3.11 花色苷含量的测定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石榴果粒感官品质的变化 |
5.4.2 保鲜过程中包装环境内CO2和O2含量的变化 |
5.4.3 保鲜过程中石榴果粒呼吸强度的变化 |
5.4.4 石榴果粒失重率的变化 |
5.4.5 石榴果粒相对电导率的变化 |
5.4.6 石榴果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 |
5.4.7 石榴果粒PH值的变化 |
5.4.8 石榴果粒Vc含量的变化 |
5.4.9 石榴果粒总酚含量的变化 |
5.4.10 石榴果粒花色苷含量的变化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三、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4)微纳孔膜用于水果保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纳米材料和纳米纤维 |
1.2 静电纺丝技术简介 |
1.2.1 静电纺丝的发展历程 |
1.2.2 静电纺丝的原理和过程 |
1.2.3 静电纺丝影响因素 |
1.3 静电纺丝的应用 |
第二章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
2.1 引言 |
2.2 天然材料制备食品级静电纺丝纳米纤维 |
2.2.1 甲壳素和壳聚糖 |
2.2.2 蛋白质 |
2.2.3 纤维素 |
2.3 食品原料制备静电纺丝纳米纤维 |
2.4 食品的防腐与包装 |
2.5 食品过滤膜 |
2.6 食品检测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静电纺丝羧甲基壳聚糖用于水果保鲜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主要材料及试剂 |
3.2.2 纺丝溶液的制备 |
3.2.3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制备 |
3.2.4 保鲜实验过程 |
3.2.5 表征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纤维膜表面形貌 |
3.3.2 红外光谱 |
3.3.3 透气性测试 |
3.3.4 抗菌实验 |
3.3.5 失重率 |
3.3.6 草莓保鲜实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核孔膜在水果保鲜中的应用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主要材料及器材 |
4.2.2 核孔膜简介 |
4.2.3 PET简介 |
4.2.4 保鲜过程 |
4.2.6 表征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核孔膜表面形貌 |
4.3.2 透光性测试 |
4.3.3 透气性测试 |
4.3.4 失重率 |
4.3.5 草莓保鲜实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纳米材料在食品储藏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纳米材料在果蔬保鲜贮藏领域的应用 |
1.1 纳米光催化抗菌、保鲜材料 |
1.1.1 纳米银保鲜材料 |
1.1.2 纳米二氧化钛保鲜材料 |
1.1.3 纳米氧化锌保鲜材料 |
1.2 纳米气调保鲜材料 |
1.2.1 纳米分子筛保鲜材料 |
1.2.2 纳米Si Ox保鲜材料 |
2 纳米材料在粮食储藏领域的应用 |
2.1 纳米Ti O2光催化防虫、防霉材料 |
2.2 纳米气调保鲜材料 |
2.3 微胶囊喷涂材料 |
3 纳米技术在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 |
3.1 纳米增强型包装材料 |
3.2 纳米可降解包装材料 |
3.3 新型“智能”包装材料 |
4 纳米材料的性能对比及经济性分析 |
4.1 纳米材料的性能对比 |
4.2 常见保鲜材料的经济效益分析 |
5 小结与展望 |
(6)地下储粮新仓型及其构造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2 论文研究的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的内容 |
1.4.2 研究的方法 |
1.5 论文框架 |
2 粮食储藏和地下储粮仓型案例调研 |
2.1 粮食储藏的目标和要求 |
2.1.1 保持粮食的原有品质和新鲜度 |
2.1.2 减少储粮损失 |
2.1.3 降低储藏费用 ,提高经济效益 |
2.2 粮食储藏的技术要点和措施 |
2.2.1 小麦的储藏 |
2.2.2 大米的储藏 |
2.2.3 储粮方法 |
2.3 河南金地集团粮食物流园区地下模拟仓工程 |
2.3.1 工程概况 |
2.3.2 所处区域情况 |
2.3.3 工程地质情况 |
2.4 河南金地集团粮食物流园区低温节能地下生态储粮新型(生产性试验仓)项目 |
2.4.1 工程概况 |
2.4.2 仓型分析 |
3 地下储粮新仓型 |
3.1 概述 |
3.2 地下储粮的优点 |
3.2.1 有利于长期安全储粮 |
3.2.2 绿色储粮效果佳 |
3.2.3 可实现无功耗低温储粮 |
3.2.4 抗震性能好 |
3.2.5 适应粮食“四散”发展方向 |
3.3 现有地下储粮仓型存在的问题 |
3.3.1 形式单一,应用范围受限 |
3.3.2 仓型形状施工难度、造价较高 |
3.4 地下储粮新仓型 |
3.4.1 地上地下两层式 |
3.4.2 地下单层式 |
4 地下储粮新仓型防水、防潮措施 |
4.1 概述 |
4.2 水对地下仓的影响 |
4.2.1 地下水的类型 |
4.2.2 地下水对地下储粮仓型的影响 |
4.3 建筑防水材料种类及特性 |
4.3.1 建筑防水材料的种类 |
4.3.2 优选的防水材料组合 |
4.4 地下仓防水、防潮设计及构造措施 |
4.4.1 地下仓防水的类型 |
4.4.2 地下仓的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 |
4.4.3 地下储粮新仓型防水构造 |
5 地下储粮新仓型防结露措施 |
5.1 露点 |
5.2 地下仓结露原因 |
5.3 地下仓防结露构造措施 |
5.3.1 涂料防结露构造措施 |
5.3.2 烧结砖防结露构造措施 |
5.3.3 防结露其他措施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表索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微波保鲜大米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前言 |
1.2 大米储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
1.2.1 低温法 |
1.2.2 气调法 |
1.2.3 保鲜剂法 |
1.2.4 包装保鲜法 |
1.2.5 物理杀菌法 |
1.3 大米储藏期间品质的变化(食味品质、理化指标、微生物、微观结构) |
1.3.1 大米储藏期间食味品质的变化 |
1.3.2 大米储藏期间理化品质的变化 |
1.3.3 大米储藏期间微观结构的变化 |
1.3.4 大米储藏期间霉菌数量变化及其危害 |
1.4 微波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
1.5 立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微波处理对大米品质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试剂 |
2.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2 实验设计与方法 |
2.2.1 试验样品前处理 |
2.2.2 试验设计 |
2.2.3 微波处理后大米品质指标的测定 |
2.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不同微波参数对大米含水量的影响 |
2.3.2 不同微波参数对大米食味值的影响 |
2.3.3 不同微波参数对大米脂肪酸值的影响 |
2.3.4 不同微波参数对大米表面霉菌总数的影响 |
2.3.5 微波处理对大米微观结构的影响 |
2.3.6 微波处理后大米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微波保鲜大米的微波参数优化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试剂 |
3.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3.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3.2.1 试验样品前处理 |
3.2.2 试验设计与操作 |
3.2.3 微波大米品质指标的测定 |
3.2.4 微波保鲜参数稳定性试验 |
3.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不同微波条件处理后大米品质的隶属度及综合评分 |
3.3.2 不同微波参数对大米品质变化影响的方差分析及参数优化 |
3.3.3 微波大米品质综合评分优化最佳微波参数组合 |
3.3.4 最佳微波保鲜参数的稳定性验证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微波处理对大米中储粮害虫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材料 |
4.1.2 试验试剂 |
4.1.3 试验仪器与设备 |
4.2 试验设计与操作 |
4.2.1 不同虫态试验试虫的获取 |
4.2.2 微波处理含虫大米试验设计 |
4.2.3 微波处理含虫大米后大米品质的测定 |
4.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微波处理对米象各虫态的影响 |
4.3.2 微波处理对赤拟谷盗各虫态的影响 |
4.3.3 不同储粮害虫对微波辐照的敏感性大小 |
4.3.4 微波处理对多种害虫混合致死率的影响 |
4.3.5 微波处理含虫大米后大米品质变化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微波处理与气调储藏技术联合作用对大米保鲜效果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实验材料 |
5.1.2 试验试剂 |
5.1.3 试验仪器与设备 |
5.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5.2.1 试验大米的不同处理方式 |
5.2.2 储藏大米品质测定 |
5.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不同保鲜方式储藏对大米食味值的影响 |
5.3.2 不同保鲜方式储藏对大米水分含量的影响 |
5.3.3 不同保鲜方式储藏期对大米脂肪酸值的影响 |
5.3.4 不同保鲜方式储藏期对大米脂肪酶活力的影响 |
5.3.5 不同保鲜方式储藏期对大米表面色泽的影响 |
5.3.6 不同保鲜方式储藏对大米米饭硬度的影响 |
5.3.7 储藏过程中大米各品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
5.3.8 不同保鲜方式下各品质指标与大米食味值之间的数学模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微波处理对大米品质影响的结论 |
6.2 微波保鲜大米参数优化的结论 |
6.3 微波处理对大米中储粮害虫影响的结论 |
6.4 微波保鲜和气调储藏技术联合作用储藏大米的保鲜效果的结论 |
6.5 建议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8)微孔气调包装理论的研究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大米保鲜机理的研究 |
1.1.1 大米理化特性 |
1.1.2 大米储藏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
1.1.3 大米品质劣变 |
1.1.4 大米品质劣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
1.2 现阶段大米储藏的主要方式 |
1.2.1 低温储藏技术 |
1.2.2 化学储藏技术 |
1.2.3 真空包装技术 |
1.2.4 辐照保鲜技术 |
1.2.5 气调包装技术 |
1.3 国内外微孔气调包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1 微孔气调包装的理论研究 |
1.3.2 微孔膜气调包装的应用 |
1.3.3 发展趋势 |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 本课题主要工作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大米微观结构的检测 |
2.3.2 微孔包装中大米质量指标的检测 |
2.3.3 大米含水量的检测 |
2.3.4 大米脂肪酸值的检测 |
2.3.5 大米还原糖量的检测 |
2.3.6 大米总酸含量的检测 |
2.3.7 薄膜厚度的测定 |
2.3.8 薄膜透气性能的测定 |
2.3.9 薄膜力学性能的测定 |
2.3.10 大米呼吸速率的测定 |
2.3.11 包装袋内气体成分变化的测定 |
3 结果与讨论 |
3.1 现有大米包装袋的性能比较 |
3.2 不同储藏条件对大米品质的影响 |
3.2.1 不同储藏条件对大米质量指标的影响 |
3.2.2 不同储藏条件对大米外观的影响 |
3.2.3 不同储藏条件对大米胚乳显微结构的影响 |
3.3 微孔气调包装气体交换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其验证 |
3.3.1 微孔气调包装渗透机理的选择 |
3.3.2 微孔气调包装气体交换数学模型的建立 |
3.3.3 包装袋内气体变化规律预测仿真 |
3.3.4 微孔包装气体交换数学模型的实验验证 |
3.4 大米呼吸速率的测定与表征 |
3.4.1 不同储藏环境对大米呼吸速率的影响 |
3.4.2 呼吸速率数学模型的选择 |
3.4.3 大米呼吸速率模型表征 |
3.5 大米微孔气调保鲜优化设计 |
3.5.1 Visual Basic概述 |
3.5.2 大米微孔气调包装平衡方程的建立 |
3.5.3 大米微孔气调包装设计的主要内容 |
3.5.4 大米微孔气调保鲜优化设计程序 |
3.6 微孔包装对大米保鲜性能的影响 |
3.6.1 微孔包装对大米水分含量的影响 |
3.6.2 微孔包装对大米脂肪酸值的影响 |
3.6.3 微孔包装对大米还原糖量的影响 |
4 结论 |
4.1 结论 |
4.2 创新点 |
5 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攻读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情况 |
8 致谢 |
(9)开心果采后射频杀虫技术及综合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开心果概述 |
1.1.1 开心果的生物学特性 |
1.1.2 开心果的种植与贸易概况 |
1.1.3 开心果的营养价值 |
1.1.4 开心果的加工现状与前景 |
1.2 射频波加热技术概述 |
1.2.1 射频加热简介 |
1.2.2 介电特性 |
1.2.3 穿透深度与能量密度 |
1.2.4 介电加热技术的特点 |
1.2.5 射频加热系统简介 |
1.3 农产品采后杀虫技术的相关研究 |
1.3.1 传统杀虫技术 |
1.3.2 新型杀虫技术 |
1.4 坚果综合加工与储藏研究进展 |
1.4.1 坚果油脂 |
1.4.2 坚果脱脂粉 |
1.4.3 坚果产品的储藏 |
1.5 研究意义与内容 |
1.5.1 选题依据 |
1.5.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开心果果仁的介电特性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材料与试剂 |
2.2.2 仪器与设备 |
2.2.3 试验方法 |
2.2.4 数据处理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频率与果仁介电特性的关系 |
2.3.2 特定频率下果仁介电特性与水分和温度的关系 |
2.3.3 盐分对果仁介电特性的影响 |
2.3.4 特定频率下果仁与害虫介电损耗的对比 |
2.3.5 特定频率下电磁波在果仁中的穿透深度 |
2.4 小结 |
第三章 开心果采后射频杀虫处理与储藏稳定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材料与试剂 |
3.2.2 仪器与设备 |
3.2.3 试验方法 |
3.2.4 数据处理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射频杀虫的极板间距和加热速率 |
3.3.2 射频杀虫的升温曲线与冷却方法 |
3.3.3 射频杀虫的加热均匀性 |
3.3.4 射频杀虫后样品的品质与储藏稳定性 |
3.4 小结 |
第四章 开心果采后射频杀虫连续化处理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材料 |
4.2.2 仪器与设备 |
4.2.3 试验方法 |
4.2.4 数据处理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连续化处理的加热均匀性 |
4.3.2 连续化处理的害虫死亡率 |
4.3.3 连续化处理的加热效率与处理量 |
4.4 可行性分析 |
4.4.1 经济性 |
4.4.2 装备的可行性 |
4.4.3 政策法规的要求性 |
4.5 小结 |
第五章 开心果冷榨油的理化性质、香气成分及氧化稳定性研究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材料与试剂 |
5.2.2 仪器与设备 |
5.2.3 试验方法 |
5.2.4 数据处理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开心果冷榨油的理化特性 |
5.3.2 开心果冷榨油的香气成分 |
5.3.3 开心果冷榨油的氧化稳定性 |
5.4 小结 |
第六章 开心果脱脂粉的营养成分、功能特性与生物活性研究 |
6.1 引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材料与试剂 |
6.2.2 仪器与设备 |
6.2.3 试验方法 |
6.2.4 数据处理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脱脂粉的宏量营养素含量与色泽 |
6.3.2 脱脂粉的微量营养素组成与含量 |
6.3.3 脱脂粉的氨基酸组成与含量 |
6.3.4 脱脂粉的功能特性 |
6.3.5 脱脂粉的生物活性成分与抗氧化能力 |
6.3.6 脱脂粉的微观结构 |
6.4 小结 |
第七章 开心果脱脂粉的解吸吸附等温线研究 |
7.1 引言 |
7.2 材料与方法 |
7.2.1 材料与试剂 |
7.2.2 仪器与设备 |
7.2.3 试验方法 |
7.2.4 数据处理 |
7.3 结果与分析 |
7.3.1 脱脂粉的平衡含水量与等温线 |
7.3.2 脱脂粉解吸吸附等温线与滞后现象的对比 |
7.3.3 脱脂粉解吸吸附等温线的模型拟合 |
7.3.4 脱脂粉的单分子层水含量 |
7.3.5 脱脂粉的等量吸着热 |
7.4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主要试验设备和检测设备 |
符号表 |
缩略词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不同气调条件对大米品质稳定性及食用品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现阶段大米贮藏的主要方式 |
1.2.1 低温贮藏 |
1.2.2 干燥贮藏 |
1.2.3 化学贮藏 |
1.2.4 辐照贮藏 |
1.2.5 气调贮藏 |
1.3 大米储藏中的变化 |
1.3.1 大米的贮藏特性 |
1.3.2 大米主要组分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
1.4 气调贮藏在国内外的应用及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6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不同储藏条件对大米理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1.1 原料 |
2.1.2 仪器与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大米储藏前期处理 |
2.2.2 大米水分的测定 |
2.2.3 大米游离脂肪酸的测定 |
2.2.4 大米过氧化氢酶的测定 |
2.2.5 大米还原糖的测定 |
2.2.6 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
2.2.7 统计学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不同储藏条件下大米中水分含量的变化规律 |
2.3.2 不同储藏条件下大米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变化规律 |
2.3.3 不同储藏条件下大米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含量的变化规律 |
2.3.4 不同储藏条件下大米中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 |
2.3.5 不同储藏条件下大米中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化规律 |
2.4 小结 |
第三章 不同储藏条件对大米蒸煮特性与质构特性及食味品质变化的研究 |
3.1 材料与设备 |
3.1.1 主要实验材料 |
3.1.2 主要实验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2.1 大米的蒸煮品质 |
3.2.2 大米质构特性的测定方法 |
3.2.3 米饭食味品质的测定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不同储藏条件下大米的蒸煮品质测定结果 |
3.3.2 不同储藏条件下大米质构特征测定结果 |
3.3.3 不同储藏条件下大米蒸煮品质与大米质构品质的相关性 |
3.4 小结 |
第四章 气调解除后大米品质及食用品质的变化影响 |
4.1 材料与设备 |
4.1.1 主要实验材料 |
4.1.2 主要实验设备 |
4.2 实验方法 |
4.2.1 大米样品处理 |
4.2.2 大米脂肪酸的检测 |
4.2.3 大米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检测 |
4.2.4 大米还原糖的检测 |
4.2.5 大米食味值的测定 |
4.2.6 大米感官评定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不同储藏方式解封后对大米游离脂肪酸的变化 |
4.3.2 不同储藏方式解封后对大米食味值的变化影响 |
4.3.3 不同储藏方式解封后对大米感官评价的变化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塑料薄膜的透气性与在粮食储藏技术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大米包装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 迟吉捷. 园艺与种苗, 2021(05)
- [2]高分子粮膜在粮食储藏中的应用[J]. 付慧坛,刘旭光,刘壬彦,刘若涵,张来林. 粮食加工, 2020(06)
- [3]面向石榴果粒气调保鲜的Cu3(BTC)2/PVC/PET气体调节膜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王震.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3)
- [4]微纳孔膜用于水果保鲜[D]. 岳甜甜. 青岛大学, 2019(02)
- [5]纳米材料在食品储藏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J]. 顾广东,朱昌保,徐浩,王懿,余骁洋. 粮油食品科技, 2018(03)
- [6]地下储粮新仓型及其构造措施研究[D]. 刘瑞丽. 河南工业大学, 2017(02)
- [7]微波保鲜大米效果的研究[D]. 张晓红. 南京财经大学, 2017(03)
- [8]微孔气调包装理论的研究及其应用[D]. 邓玉璞. 天津科技大学, 2017(01)
- [9]开心果采后射频杀虫技术及综合利用研究[D]. 令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08)
- [10]不同气调条件对大米品质稳定性及食用品质影响的研究[D]. 崔铭育.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