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敏电阻在冻土测温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沈颖,刘继民,赵淑萍[1](2012)在《用于低温测量的SKLFSE-TS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长期稳定性论证》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用于低温测量的单点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及多点测温电缆的结构和使用特点.将2003年埋设在青藏高原冻土区某测温孔的一根测温电缆于2010年取出,在实验室重新进行温度标定试验.为了保证2003年和2010年标定时的条件完全相同,并将2010年标定时的温度点设置成与2003年标定时的完全一致.利用2003年的标定系数和2010年标定时得到的电阻值反算温度值、并与标定温度值对比,发现8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漂移均为正漂移,最大值为0.032℃,年漂移最大值为0.0046℃,低于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本身的测温精度值0.05℃,从而验证了SKLFSE-TS型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以及用其制作而成多点测温电缆的长期稳定性.
刘继民,沈颖,赵淑萍[2](2011)在《高精度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的技术改进及使用特点》文中提出详细介绍高精度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的制作和标定技术改进及使用特点.该温度传感器使用热敏电阻作为主要元件,利用其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显著变化的特点,直接将温度的变化转为电量的变化.改进后的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对引线及二次仪表的要求低、标定时间短、测温精度高、稳定可靠、使用范围广、重复性好、能够实现远距离测量等特点,传感器测温精度优于0.05℃.
刘争平[3](2016)在《热敏电阻在冻土地温测试中孔内静置时间研究》文中认为采用热敏电阻进行冻土地温测试时,其在测试孔内的静置时间长短关系到整个测试工作的安排和实施,也是勘察单位最关心的。本研究结合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地温测试的实测数据,对于热敏电阻的孔内静置时间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热敏电阻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符合负指数函数曲线,随时间推移温度变化幅度逐渐减小,静置3 h后处于热平衡状态。实测时,可根据不同的误差要求选择相应的静置时间,测试误差≥0.1℃,建议静置时间≥2 h;测试误差≥0.05℃,建议静置时间≥2.5 h;测试误差≥0.01℃,建议静置时间≥3 h。本研究为地温勘察的组织实施提供了多个方案选择,为设备采购、测试工序、勘察计划等方面提供了依据。
张金玉[4](2020)在《青藏铁路沿线不同深度冻土温度分布式监测系统设计》文中提出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对象之一,铁路建设是实现稳定发展的前提。随着川藏线海拔逐渐增大,青藏高原地区具备了形成和保存多年冻土的低温条件,冻土的水热物理特性使得在冻土区修筑的铁路必将面临冻胀和融沉两大危险,严重损坏轨道地基,造成严重后果。为了服务青藏高原铁路建设和维护保障需要,设计了不同深度冻土温度分布式监测系统,旨在铁路建设与运行时,监测沿线土壤温度,实现冻土变化预警,做好防护措施。本文基于冻土的水热物理特性,结合其温度变化趋势,分析了系统需满足的监测精度、最大深度等性能参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适用于低温环境下的热敏电阻的非线性特性,通过实验逐点测试传感器温阻值,分段拟合,得到热敏电阻的温阻关系曲线,用于温度信号的监测与处理。根据青藏铁路沿线土壤面积大小及施工难易程度,研究了多通道信号传输技术和复用通道信号传输技术,设计了分布式64通道冻土监测系统和单通道64点冻土监测系统,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多通道信号传输技术,在分布式64通道冻土温度监测系统采集端,建立了64通道传感器群采集模型。为了消除引线误差,降低电压转换电路设计的复杂性,引入四线制方法,巧妙地设计了64通道温度采集电路,将各路采集点的温度阻值转为电压值,通过地下64根信号电缆传输至地面系统中。2、在系统接收端,利用继电器模块和译码器,设计了选通电路,选择性接收64路温度电压信号,可节约单片机85%的通用接口,并提高处理速度。3、针对热敏电阻老化导致信号畸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温度校正方法,对短时间内同一传感器采集的3组温度值进行求差对比,分析了畸变信号的概率,去除畸变概率大的温度点,计算并输出处理后的温度值。64通道系统的优点在于信号串扰较小,精度较高,采集通道的耦合性较低,缺点在于布线繁杂,因此适用于布线容易的高精度监测环境。4、根据频分复用技术原理,建立了分布式单通道64点冻土温度监测系统温度采集模型,旨在提高信道利用率,降低布线难度。设置了各路调制信号的载波频率,设计了64路温度信号调制电路,在单通道中实现了64路信号传输。5、在单通道系统接收端,为了解决自动混频时,本地振荡信号发生频偏导致输出信号幅度失真问题,利用两个乘法器和一个带通滤波器,设计了二阶乘法混频电路,大大降低了中频信号的失真度,提高系统精度。单通道64点系统的优点在于信号传输线路较少,安装容易,易于维护,缺点在于信号间干扰较多,精度略低,因此适用于监测精度要求不高的大面积冻土区域。利用高低温实验室,模拟相似的冻土温度环境,分别对分布式64通道和单通道冻土温度监测系统进行了系统性能测试,并将两个系统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实验结果可得,单通道冻土温度监测系统最大误差为0.2℃,但稳定性较高,适用于大范围的初步监测,64通道冻土温度监测系统温度误差约为0.1℃,偶尔出现误差偏大的温度点,适用于小范围的精密监测,两个系统均能满足实际需求。
张金玉,行鸿彦,冯茂岩,张军[5](2019)在《青藏高原冻土温度64通道监测系统设计》文中指出为了服务青藏高原铁路建设需要,本文在分析青藏高原冻土水热物理特性基础上,研究了冻土测试专用热敏电阻的非线性特性,通过实验逐点测试传感器温度值并进行分段拟合,得到热敏电阻的阻温关系曲线。结合青藏高原恶劣自然环境,设计了一种适应于青藏高原不同深度冻土温度监测系统。引入四线制方法,巧妙地设计了64通道温度监测电路,实现了不同深度冻土温度监测功能。根据测试精度要求,提出一种温度校正方法,解决了热敏电阻测量不稳定,信号畸变等问题。经过系统性能分析与实验室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满足不同深度冻土温度监测精度要求,功耗较低,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何杰,郑启浦[6](1980)在《热敏电阻在冻土测温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热敏电阻是一种对温度变化极其敏感的半导体电阻元件,在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里,已被广泛用于测量温度、湿度、风速和流速等。热敏电阻的结构有直热式和旁热式、璃璃外壳和金属外壳,其形态有片状、杆状和珠状三种。 近几年来,我们在东北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地区,进行铁路工程冻土科研工作中,逐步推广采用热敏电阻测温。它与玻璃温度计相比,有如下优点:l.测温的适应性强,可
王成,蒋秋华,史天运,冯云梅[7](2008)在《青藏铁路冻土地温自动检测系统及其关键技术》文中认为针对青藏铁路格拉段的自然环境特点,研发基于热敏电阻的高精度地温自动检测系统。检测系统由数据采集设备、手持数据转储设备、无线数据传输设备和管理计算机4部分组成。检测系统采用恒流源电路和比值法测量电阻提高数据采集的精度,利用差动放大屏蔽导线电阻和多路开关导通内阻的影响,通过休眠状态的设计和电源管理实现系统的低功耗运行。该系统安装在青藏铁路沿线的10个冻土地温观测断面中,并于2006年8月开始运行,采集的数据量大、精确,实现了自动化检测。检测系统的核心采集模块通用性很好,可以方便地移植到其他应用领域。
赵巧绒[8](2013)在《冻土区斜坡温度监测系统设计》文中指出在原油输送过程中,管道经由多年冻土区,输油管道中原油温度会影响管道周围多年冻土区土壤的温度场,引起复杂的地质灾害问题,如冻胀、融沉、水土流失、边坡失稳等,对管道安全造成威胁,严重影响原油的运输。其中,不稳定斜坡是冻土区管道面临的最大威胁,极有可能造成斜坡底部管道发生屈曲褶皱变形。本课题通过对冻土区斜坡失稳机理、形成过程及斜坡监测技术的研究,研发了一套冻土区斜坡温度监测系统。通过对斜坡温度的实时监测,进行远程跟踪斜坡温度场情况,为研究冻土区的安全监测提供可靠数据支持。本温度监测系统在设计时,根据所测当地冻土区实际情况,从高精度、低功耗、数据无线传输三方面出发,将系统分为两大部分:上位机及下位机。系统设计时围绕低成本、模块化思想,其中下位机设计为本课题重点,它由四大模块组成:GSM模块、主控板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传感器及调理电路模块。根据系统需求,选择线性度、精度及稳定性较好的铂电阻PT100温度传感器作为测量元件,运用恒流源做为信号获取电路,通过调理电路对铂电阻的导线及非线性引起的误差进行补偿,增加其测量精度。在主控板模块及数据采集模块硬件选择时,遵循低成本、普遍性、高性能、低功耗原则。在各芯片连接电路设计时,遵循准确性、简化性、兼容性原则。PCB板设计时,重点考虑其电磁兼容性和散热性。软件设计方面,采用功能模块化,遵循可靠性、可扩展性、标准化及简单性原则。
刘德玉[9](2013)在《青海省木里煤田江仓矿区地质生态环境风险评价》文中认为木里煤田江仓矿区是青海省祁连山大型煤炭基地之一,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开采潜力巨大。同时,它也处于青藏高原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区内多分布着大片冻土和高寒草甸等湿地植被,自然生态环境原始,区域生态有其敏感和脆弱的特点,易遭破坏,难于恢复。江仓矿区目前由于存在煤炭开采无序、缺乏统一管理和规划、不注重环境保护等缺点,对当地脆弱的地质生态环境己造成了一些破坏。因此,开展矿区地质生态环境研究及评价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在资料搜集和对江仓矿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区的区域地质环境状况以及环境的脆弱性,通过采集水土样进行化学分析、开展冻土浅层地温测试、采用遥感技术研究植被覆盖度变化等科学手段综合分析了煤炭开采对矿区环境的影响。基于对以上内容的分析,本文从煤炭开采影响力和敏感脆弱的地质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矿区地质生态环境风险评价的定义及模型方法,该理论方法具有创新性。根据该理论选取了采矿活动、环境影响、区域地质环境、地质生态环境4个要素指标以及开采方式、开采强度等10个单指标,由此就构建了矿区地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咨询专家并借鉴相关矿区评价标准所得的结果,将每个评价指标按三个等级进行了评价划分和分级量化,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利用Map GIS技术对评价单元做了划分并借助空间分析功能以及属性库运算功能完成了矿区地质生态环境风险评价和分区。评价结果显示:江仓矿区地质生态环境高风险区共有7个,面积约415.35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8.26%。该区主要分布于采坑、侵蚀融区含水层与断层的复合部位以及排土场与断裂的复合部位;中风险区共有2个,面积约673.33hmz,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9.60%。该区主要分布于排土场、侵蚀融区含水层分布区以及生活建筑区;低风险区共有4个,面积约1186.26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2.14%。该区主要分布于未开采的三井田以及井工开采区。评价结果总体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对矿区以后的建设和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限于矿区地质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本文所构建的评级指标体系可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会引入更多的评价指标来构建更全面的风险评级指标体系,从而使评价结果能更准确。
范宇聪,邓云,程敏,梁津津[10](2020)在《八通道的温度同步测量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在分析恒温水槽的温度分布均匀度时,为了能够同步测量水槽中多个位置的温度,设计了八通道温度同步测量系统。该系统配合LORA无线模块与PC上位机软件可实现无线数据传输和实时温度曲线绘制,还可实现数据的存储、查询和分析。经实验测试,设计的八通道温度同步测量系统工作稳定,测量精度高于0.000 4℃,无线数据传输功能稳定可靠,满足了在复杂场合对多个位置的温度进行长时间同步测量的需求。此外,通过上位机软件还可满足在测量现场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的需求。
二、热敏电阻在冻土测温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热敏电阻在冻土测温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用于低温测量的SKLFSE-TS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长期稳定性论证(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测温电缆的特点 |
1.1 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的特点 |
1.2 测温电缆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
2 温度传感器的长期稳定性论证 |
2.1 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的使用 |
2.2 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的长期稳定性 |
2.3 现场使用温度传感器的注意事项 |
3 结论 |
(2)高精度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的技术改进及使用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的制作 |
1.1 材料选择 |
1.1.1 热敏电阻 |
1.1.2 导线 |
1.1.3 二次仪表 |
1.1.4 辅助材料 |
1.2 温度传感器制作 |
2 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的标定 |
2.1 标定设施 |
(1) 标准温度计. |
(2) 标准温度记录仪. |
(3) 温度检定槽. |
2.2 精度评价 |
2.3 标定温度点选择 |
2.4 标定电阻记录仪 |
2.5 标定步骤 |
3 数据处理 |
3.1 计算公式 |
3.2 改进方法的效果检验 |
3.3 技术指标 |
4 结论 |
(4)青藏铁路沿线不同深度冻土温度分布式监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分布式64点不同深度冻土温度监测分析 |
2.1 冻土的水热物理特性 |
2.2 温度传感器选择、测试与封装 |
2.3 不同深度的温度模拟信号有线传输 |
2.3.1 多通道信号传输技术 |
2.3.2 复用通道信号传输技术 |
2.4 多通道与单通道多点冻土温度监测系统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分布式64通道冻土温度监测系统设计 |
3.1 系统功能与技术指标 |
3.1.1 系统功能 |
3.1.2 技术指标 |
3.1.3 系统整体框架 |
3.2 硬件设计 |
3.2.1 64通道热敏电阻分布模型 |
3.2.2 四线制热敏电阻电压监测方法 |
3.2.3 64通道冻土温度信号切换电路 |
3.2.3.1 64通道控制方法 |
3.2.3.2 通道切换电路设计 |
3.2.4 电源设计 |
3.3 软件设计 |
3.3.1 64通道冻土监测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3.3.2 40路继电器开关控制电路程序设计 |
3.3.3 冻土温度数据校正方法及程序设计 |
3.3.3.1 冻土温度数据校正方法 |
3.3.3.2 温度数据校正方法程序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分布式单通道冻土温度监测系统设计 |
4.1 系统功能与技术指标 |
4.1.1 系统功能 |
4.1.2 技术指标 |
4.1.3 系统整体框架 |
4.2 硬件设计 |
4.2.1 单通道热敏电阻采集群模型 |
4.2.2 64路冻土温度电压调制电路 |
4.2.3 二阶乘法混频电路 |
4.2.3.1 465kHz本地振荡器 |
4.2.3.2 中心频率465kHz带通滤波器 |
4.3 软件设计 |
4.3.1 单通道冻土温度监测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4.3.2 程控滤波器滤波程序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64通道与单通道冻土温度监测系统测试 |
5.1 系统测试 |
5.1.1 系统测试平台 |
5.1.2 模拟冻土环境下系统性能测试 |
5.1.2.1 64通道冻土温度监测系统性能测试 |
5.1.2.2 单通道冻土温度监测系统性能测试 |
5.1.2.3 两个系统性能对比分析 |
5.1.2.4 与现有多通道温度采集器的性能对比 |
5.2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青藏高原冻土温度64通道监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热敏电阻温度测量原理 |
2 青藏高原冻土环境温度监测系统 |
3 热敏电阻非线性分析 |
4 64通道青藏高原温度监测电路设计 |
4.1 四线制方法 |
4.2 64通道电路设计 |
5 温度监测系统数据校正方法 |
6 系统性能 |
7 实验结果与分析 |
8 总结 |
(7)青藏铁路冻土地温自动检测系统及其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技术要求 |
1.1 可用性要求 |
1.2 测温元件要求 |
2 系统工作原理 |
3 系统功能描述 |
3.1 数据采集设备 |
3.2 手持数据转储设备 |
3.3 无线数据传输设备 |
3.4 管理计算机 |
4 关键技术的实现 |
4.1 信号采集模块设计[6-8] |
4.2 低功耗设计 |
4.3 电源管理 |
5 结 论 |
(8)冻土区斜坡温度监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 |
1.2 漠大管道沿线冻土环境分析 |
1.2.1 多年冻土特征分析 |
1.2.2 冻土区斜坡失稳机理分析 |
1.3 冻土区输油管道工程研究现状 |
1.4 冻土区斜坡稳定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本系统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二章 系统架构及测试元件选择 |
2.1 系统设计原则 |
2.2 系统总体结构 |
2.3 测温方法的分类及特点 |
2.4 常用测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
2.4.1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
2.4.2 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 |
2.4.3 热电阻温度传感器 |
2.5 铂热电阻温度传感器 |
2.6 本项目所选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技术性能指标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非线性的补偿方法及电路实现 |
3.1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测量误差分析 |
3.2 铂电阻非线性补偿方法 |
3.3 铂电阻补偿电路的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 |
4.1 系统元器件选用原则 |
4.2 系统各功能模块结构设计 |
4.2.1 主控板结构设计 |
4.2.2 数据采集模块结构设计 |
4.2.3. 数据远程通信系统设计 |
4.3 主控板电路设计 |
4.3.1 ATmega128L 晶振电路与电源电路 |
4.3.2 DS1302 外围电路 |
4.3.3 存储芯片 AT45db161 外围电路 |
4.3.4 电源管理模块 |
4.4 采集模块电路设计 |
4.4.1 STC89C52 外围电路 |
4.4.2 ADS8341 外围电路 |
4.5 主控板及采集模块的 PCB 板设计 |
4.6 GSM 模块 |
4.6.1 TC35I |
4.6.2 TC35I 与 ATmega128L 及 SIM 卡接口电路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
5.1 主控板与采集模块通信协议 |
5.2 主控板程序结构 |
5.3 采集模块程序结构 |
5.4 GSM 模块程序结构 |
5.5 上位机软件结构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冻土区斜坡温度监测系统实验 |
6.1 实验地点选择 |
6.2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的封装 |
6.2.1 保护管的选择 |
6.2.2 引线材料选择 |
6.2.3 温度传感器的封装 |
6.3 监测设备及传感器布设 |
6.3.1 监测设备布设 |
6.3.2 钻孔要求 |
6.3.3 斜坡温度监测系统的安装 |
6.4 监测系统数据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9)青海省木里煤田江仓矿区地质生态环境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 |
2.2 区内社会及经济状况 |
2.3 区域地质环境 |
2.4 矿区开发和建设概况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矿区地质生态环境脆弱性 |
3.1 冻土环境 |
3.2 高寒植被 |
3.3 融区含水层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煤炭开采对矿区环境的影响 |
4.1 土地占压和破坏 |
4.2 冻土层破坏 |
4.3 水体污染问题 |
4.4 土壤污染 |
4.5 植被破坏 |
4.6 矿渣堆积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矿区地质生态环境风险评价理论及方法 |
5.1 矿区地质生态环境风险评价定义 |
5.2 矿区地质生态环境风险评价模型 |
5.3 采用的风险评价方法 |
5.4 评价指标体系 |
5.5 指标分级量化 |
5.6 指标权重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矿区地质生态环境风险评价及分区评述 |
6.1 矿区地质生态环境风险评价 |
6.2 矿区地质生态环境风险评价分区评述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10)八通道的温度同步测量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2 系统硬件设计 |
2.1 中央控制单元 |
2.2 数据传输单元 |
2.3 数据存储单元 |
2.4 模数转换单元与测温原理 |
2.5 热敏电阻的封装方式 |
2.6 系统供电单元 |
3 系统软件设计 |
3.1 下位机软件设计 |
3.2 上位机软件设计 |
4 系统实验 |
4.1 热敏电阻温度系数定标 |
4.2 八通道温度同步测量 |
5 结束语 |
四、热敏电阻在冻土测温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用于低温测量的SKLFSE-TS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长期稳定性论证[J]. 沈颖,刘继民,赵淑萍. 冰川冻土, 2012(04)
- [2]高精度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的技术改进及使用特点[J]. 刘继民,沈颖,赵淑萍. 冰川冻土, 2011(04)
- [3]热敏电阻在冻土地温测试中孔内静置时间研究[A]. 刘争平. 青藏铁路运营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6
- [4]青藏铁路沿线不同深度冻土温度分布式监测系统设计[D]. 张金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0(02)
- [5]青藏高原冻土温度64通道监测系统设计[J]. 张金玉,行鸿彦,冯茂岩,张军. 传感技术学报, 2019(07)
- [6]热敏电阻在冻土测温中的应用[J]. 何杰,郑启浦. 冰川冻土, 1980(S1)
- [7]青藏铁路冻土地温自动检测系统及其关键技术[J]. 王成,蒋秋华,史天运,冯云梅. 中国铁道科学, 2008(03)
- [8]冻土区斜坡温度监测系统设计[D]. 赵巧绒. 长安大学, 2013(05)
- [9]青海省木里煤田江仓矿区地质生态环境风险评价[D]. 刘德玉.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3(11)
- [10]八通道的温度同步测量系统的设计[J]. 范宇聪,邓云,程敏,梁津津.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20(04)
标签:热敏电阻; 风险评价; pt100温度传感器; 数字温度传感器; 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