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阿尔泰山区树木年轮与气候、冰川变化相互关系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张彦[1](2016)在《新疆阿尔泰山区全新世泥炭发育特征及区域环境演变》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气候变化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随着国际上一系列关于气候变化研究计划的开展,重建过去气候变化成为全球气候研究的主要内容。泥炭是由不同植被残体堆积而成,对气候与环境变化十分敏感,是记录过去气候变化的良好地质档案,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新疆地区是亚洲中部干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脆弱,是响应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我国阿尔泰山位于新疆北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结构与气候特征,使得山区泥炭资源丰富,是获取我国西北山区环境变化信息的理想地理场所。2014年8月,本人参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北疆泥炭调查组开展的阿尔泰山区泥炭资源调查工作,共调查主要泥炭地7处,钻取36个泥炭剖面。本论文选取由哈纳斯自然保护区管理,受人类干扰小,植被覆盖完整的铁力沙汗泥炭沼泽作为本研究采样点,钻取395 cm的连续泥炭沉积柱芯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剖面岩性、有机质(OM)和腐殖化度(HD)的变化特征,选取5个泥炭样品(3个泥炭全样样品,2个挑选的植物残体样品),通过AMS14C测年技术,获得5个年代数据,并建立泥炭剖面的年代学框架。对泥炭剖面容重、灰分、OM、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和泥炭HD(395个样品,1 cm或2 cm分辨率)等理化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全新世时期铁力沙汗泥炭发育特征。结合对泥炭剖面中TOC、HD、正构烷烃、孢粉的高分辨率多指标综合解译,重建阿尔泰山区全新世植被和气候变化。阿尔泰山区全新世泥炭发育特征及其记录的区域环境变化信息表明:早全新世时期(8.0 cal kyr BP前),研究区以荒漠植被为主,气候极度干旱。泥炭分解度大,矿化严重,属于富营养泥炭。早-中全新世时期(8.05.5 cal kyr BP),湿生草本植被出现,气候较早全新世时期干旱有所缓解。中全新世时期(5.54.0 cal kyr BP),以木本和荒漠草本植被为主,气候温暖干旱。早-中和中全新世两个时期,泥炭有机质含量和营养成分增加,分解度较大,属于富营养泥炭发育阶段。晚全新世时期(4.01.0 cal kyr BP),湿生草本和藓类大量输入,气候进入寒冷湿润阶段。4.03.5 cal kyr BP,藓类占绝对优势,泥炭有机质含量较高,营养成分较低,分解度较小,属于典型的贫营养泥炭发育阶段,泥炭累积速率较快。3.01.0 cal kyr BP,是苔草和藓类混合输入,属于中营养泥炭的发育阶段。近1.0 cal kyr BP,木本和荒漠植被大量输入,气候变得温暖干旱。泥炭营养成分高,属于富营养泥炭发育阶段。新疆阿尔泰山区与周边山区及新疆其他地区以及亚洲季风区的气候变化信息对比分析表明,全新世时期,新疆阿尔泰山区泥炭记录的气候变化特征与周边亚洲中部干旱区气候变化及水热组合特征大致相同,但与亚洲季风区气候变化呈“错相位”关系,说明全新世时期,新疆阿尔泰山区气候很难受到亚洲季风的影响。我国西北干旱区湿度变化与北大西洋海面温度变化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该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西风携带的北大西洋水汽。本研究泥炭记录的新疆阿尔泰山区湿度变化不完全与北大西洋海面温度一致,太阳辐射可能是引起阿尔泰山区温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山区湿度变化主要受温度变化引起水分蒸发的影响。此外,阿尔泰山山体和地质结构特征、海拔高度、山地小气候特征以及冰川积雪和融水等也是影响阿尔泰山区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康兴成[2](1983)在《阿尔泰山区树木年轮与气候、冰川变化相互关系的探讨》文中提出 阿尔泰山区是我国最北部的冰川分布区,人烟稀少,气象观测台站不多,记录年代只有一、二十年,最长也不超过30年。这对研究冰川与气候的关系造成了一定困难。但是,阿尔泰山区森林分布很广,甚至在一些冰碛上也生长有良好的树木,有利于借助树木年轮气候学弥补气象资料的短缺。
崔宇,张同文,袁玉江,喻树龙,尚华明,张瑞波[3](2014)在《新疆阿尔泰山森林上树线树轮宽度的气候响应》文中提出利用阿尔泰山南坡森林上树线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树芯样本,建立了4个采样点的树轮宽度年表。树轮标准化年表与气候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位于阿尔泰山中部的塔尔阿沙(TEA)年表与其东南端的巴腊朔克萨依(BLS)年表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R=0.411,P<0.01),4个树轮年表中高频变化的同步性要强于低频变化。阿尔泰山森林上树线树轮宽度年表的气候响应显示,位于阿尔泰山脉西北端的阿库里年表(AKL)树轮生长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为气温;位于中部的TEA年表和吐孜巴依(TZB)年表影响其树轮宽度的主要气候因子是降水,气温也有一定的影响;位于东南端的BLS年表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为降水。随着树轮采样点沿阿尔泰山体自西北至东南,气温变化对森林上树线树木年轮宽度生长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降水的作用则逐渐增强。
尚华明,魏文寿,袁玉江,喻树龙,张同文[4](2010)在《树木年轮记录的阿勒泰436a来6月温度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位于阿勒泰市阿尔泰山森林上限的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资料,建立了3个样点的树轮宽度年表,并将其与阿勒泰气象站的气象资料进行相关普查,结果表明树轮宽度与当年6月的温度显着正相关,该相关生理学意义明显。提取了3个采点宽度标准化年表的第一主成分,建立了第一主分量和当年6月平均温度的转换方程,方差解释量为41.5%,并通过了稳定性检验。在此基础上,重建了阿勒泰气象站436a来的6月平均温度序列,分析了温度序列的周期、突变等特征。
姜盛夏,袁玉江,秦莉,喻树龙,尚华明,陆明鑫,张同文[5](2017)在《阿尔泰山历史时期气候水文变化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分析总结在中国阿尔泰山区域已取得的树轮气候学和树轮水文学研究成果,选取了5条气温重建序列,3条降水重建序列和2条径流量重建序列,对各序列在全频域、低频域和高频域的相关系数、序列的阶段变化、极值年份、周期等特征展开了讨论和对比,并对阿尔泰山气候的年代际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目前在阿尔泰山开展的气温重建中,重建时段均在树木生长季内,5条气温重建序列显示在1690年代-1700年代、1730年代、1780年代-1790年代为偏冷时期,1710年代-1720年代、1800年代-1830年代、1940年代-1960年代及1990年代以来为偏暖时期。有3条序列指示1830年为暖年,1698年、1784年、1911年、1985-1986年为冷年。(2)3条降水重建序列显示,1830年代-1860年代经历了一段降水量相对平稳的时期,1870年代-1900年代为持续时间最长的干旱时期,1900年为干旱年。(3)2条径流量重建序列显示,1730年代和1810年代-1820年代为丰水期,1750年代和1870年代-1890年代为枯水期,降水量对哈巴河径流量有较大影响。(4)年代际气候变化分析显示,阿尔泰山在1830年代-1990年代以暖干为主,1990年代以后进入了暖湿时期。
孙宇,王丽丽[6](2013)在《全球落叶松属树轮气候学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落叶松属常分布于高纬高海拔地区,年际生长节律明显,在全球气候变化重建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对欧洲、北美、亚洲地区主要的落叶松属树种近年来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以地区为单位,梳理研究思路,概述研究重点及特色。全球落叶松属研究以对气温敏感性较高的轮宽为主,约占72%;其次是最大晚材密度,约占16%。其中,尤以欧洲落叶松和西伯利亚落叶松研究成果最多。在各地区中,欧洲的研究成果约占61%,倾向于大空间尺度多树种综合研究。北美研究常结合特殊的地形条件及生态事件进行,落叶松叶蜂虫害信息的提取是研究的重点。亚洲地区以西伯利亚落叶松为主,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出现大量的重建成果。中国落叶松属有10种1变种,但研究相对落后于其他地区,近年来才在一些树种上取得突破,并出现了树轮密度的研究成果,未来应重点转向空间"场"的研究和多树种综合研究。
牛军强,袁玉江,张同文,尚华明,张瑞波,喻树龙,陈峰,姜盛夏[7](2016)在《阿尔泰山区两种树轮宽度年表气候响应特征》文中研究说明阿尔泰山是树轮气候研究的理想区域,但此前关于阿尔泰山不同海拔高度西伯利亚落叶松和西伯利亚云杉树轮宽度气候响应差异的对比研究较少。本文利用阿尔泰山上树线西伯利亚落叶松以及森林中下部西伯利亚云杉和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宽度资料,在建立宽度年表的基础上,分析阿尔泰山南坡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树种对气候响应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上树线与森林中下部区域树轮宽度生长的气候限制因子不同,上树线落叶松树轮宽度生长的气候限制因子为6月平均温度,森林中下部云杉树轮生长的气候限制因子为年度(上年7月到当年6月)或春季(4—6月)降水量。2森林中下部云杉树轮宽度生长对降水的响应要优于落叶松。3上树线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宽度均与当年6月平均温度显着正相关(P<0.001),森林中下部西伯利亚落叶松的气候限制因子不明显。
崔宇[8](2014)在《阿勒泰地区树轮宽度年表对气候的响应及初夏温度重建》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针对2011-2012年采自我国阿尔泰山的13个西伯利亚落叶松采样点的树轮样本,研制出三种类型的树轮宽度年表。计算阿勒泰地区6个气象站的气象数据与13个标准化年表的相关发现,由3个采自森林上树线的标准化树轮宽度年表平均而成的区域年表与6个气象站平均的6月平均温度相关系数高达0.675(P<0.0000001)。使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温度的重建方程,重建出了359年(1653-2012年)初夏(6月)平均温度。经交叉检验表明该重建结果可信,并据此分析了。重建初夏平均温度序列变化特征。本文的研究得到如下几点结论:(1)对阿勒泰地区上树线树木年轮宽度生长,初夏平均温度是其最重要的气候限制因子。(2)阿尔泰山森林上树线树轮宽度年表的气候响应结果显示,位于阿尔泰山脉西北端的阿库里年表(AKL)树轮生长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为温度;位于阿尔泰山中部的塔尔阿沙年表(TEA)和吐孜巴依(TZB)年表影响其树轮宽度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是降水,温度也具有一定影响作用;位于阿尔泰山东南端的巴腊朔克萨依年表(BLS)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为降水。随着树轮采样点沿阿尔泰山体自西北至东南分布,温度变化对森林上树线树木年轮宽度生长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降水的作用则逐渐增强。(3)阿勒泰地区初夏平均温度重建序列共有7个偏暖阶段(1667-1681年、1714-1728年、1747-1779年、1787-1800年、1862-1887年、1935-1968年、2000-2012年)和6个偏冷阶段(1682-1713年、1729-1746年、1780-1786年、1801-1861年、1888-1934年、1969-1999年)。最长偏暖期为33年(1935-1968年),最长偏冷期长达46年(1888-1934年);最暖的偏暖期(1935-1968年)6月平均温度为20.65℃,比平均值高0.23℃。最冷的偏冷年代(1969-1999年)6月均温为20.19℃,比平均值低0.23℃。(4)过去359年初夏平均温度序列存在5个温暖年,占总年数的1%;54个偏暖年,占总年数的15%;252个正常年,占总年数的70%;37个偏冷年,占总年数的10%;以及11个寒冷年,占总年数的3%。6月平均温度的温度最高年出现在1830年(22.35℃),高于重建平均值1.93℃。温度最低年出现在1985年(17.87℃),低于重建平均值2.55℃。(5)359年的阿勒泰地区初夏平均温度经历了4次温度突变,1691年、1970年前后,由暖向冷突变,1857年、1970年,由冷向暖突变。(6)359年的阿勒泰地区初夏平均温度具有30.0a、26.6a的周期。
姜盛夏,袁玉江,魏文寿,尚华明,张同文,张瑞波,秦莉[9](2016)在《树轮记录的新疆阿尔泰山1579—2009年初夏温度变化》文中指出对新疆阿尔泰山中段森林上树线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与区域气候要素进行相关分析,发现6月平均气温与树木径向生长存在显着相关关系(r=0.658,P<0.001)。据此重建的该地区1579—2009年间初夏温度变化曲线(解释方差为43.2%)表明,在过去431年,该地区经历了8个偏冷阶段和8个偏暖阶段,且对整个阿尔泰山有较好的空间代表性。功率谱分析表明,重建温度序列存在2.3a、2.4a的显着周期和3.9a、71.5a、95.3a的较显着周期。
黄力平,高亚琪,李云,张同文,胡东宇,王蕾[10](2015)在《阿尔泰山中东部西伯利亚落叶松生长量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阿尔泰山中东部两个样点(AYS、SYK)的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树轮资料,采用新疆西伯利亚落叶松一元材积式获得1969-2011年材积生长量序列。利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生长量数据和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气温要素与生长量的关系及树木生长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50 a来,西伯利亚落叶松材积生长量表现出显着增加趋势,且与生长季气温有较好的相关性;与当年6月降水量呈负相关趋势,8月降水量呈正相关趋势;生长季平均气温在1920.9℃时,西伯利亚落叶松生长量最大;SYK样点西伯利亚落叶松生长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高,气温每升高1℃生长量增加0.936 mm3·棵-1;AYS样点西伯利亚落叶松生长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较低,气温每升高1℃生长量增加0.661 mm3·棵-1。
二、阿尔泰山区树木年轮与气候、冰川变化相互关系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阿尔泰山区树木年轮与气候、冰川变化相互关系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阿尔泰山区全新世泥炭发育特征及区域环境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
一、泥炭累积与泥炭沼泽发育 |
二、泥炭古环境代用指标的研究 |
三、泥炭记录的古环境研究进展 |
四、我国泥炭记录的古环境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一、研究内容 |
二、技术路线 |
三、创新点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样品采集 |
第一节 研究区自然环境概况 |
一、地形地貌特征 |
二、气候特征 |
三、水文特征 |
四、植被特征 |
五、泥炭地分布特征 |
第二节 研究样点选取及样品采集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一节 样品室内分析 |
一、泥炭基本理化性质参数分析 |
二、有机化合物正构烷烃的测定 |
三、孢粉的鉴定 |
第二节AMS ~(14)C年代序列的建立 |
一、AMS ~(14)C年代测定 |
二、泥炭剖面年代序列的建立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阿尔泰山区泥炭剖面特征及泥炭发育过程 |
第一节 阿尔泰山区泥炭剖面特征 |
一、泥炭剖面岩性特征及主要植物残体 |
二、泥炭容重和灰分变化特征 |
三、泥炭TOC、TN和TP的变化特征 |
四、泥炭分解度的变化特征 |
第二节 新疆阿尔泰山区全新世泥炭发育特征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阿尔泰山泥炭记录的全新世区域环境变化 |
第一节 泥炭剖面有机碳和腐殖化度记录的区域古环境变化 |
第二节 泥炭剖面正构烷烃记录的区域古环境变化 |
一、泥炭剖面正构烷烃分布的结果分析 |
二、正构烷烃记录的阿尔泰山区全新世环境变化 |
第三节 泥炭剖面孢粉记录的区域古环境变化 |
一、泥炭剖面孢粉组合特征和划分带结果分析 |
二、孢粉谱图的主成分(PCA)结果分析 |
三、泥炭孢粉记录的阿尔泰山区全新世植被和气候变化 |
第四节 阿尔泰山泥炭综合指标记录的全新世区域环境变化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新疆地区全新世环境变化区域对比及驱动因素分析 |
第一节 与阿尔泰山区湖泊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变化对比 |
第二节 与新疆地区湖泊记录的全新世环境信息对比 |
第三节 与季风区泥炭记录的全新世环境信息对比 |
第四节 阿尔泰山区全新世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本研究主要结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研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2)阿尔泰山区树木年轮与气候、冰川变化相互关系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树木年轮样本采集与分析 |
1. 样本采集与读数 |
2. 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 |
3. 生长量订正 |
4. 年轮指数序列的处理 |
二、阿尔泰地区冷暖期和干湿期变化 |
三、树木年轮气候与冰川变化的初步分析 |
(3)新疆阿尔泰山森林上树线树轮宽度的气候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
1.1 研究区概况 |
1.2 采样区概况 |
1.3 树轮资料 |
1.4 气象资料 |
2 年表研制 |
3 树轮年表的互相关系数 |
4 树木生长气候响应分析 |
5 结语 |
(4)树木年轮记录的阿勒泰436a来6月温度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 |
1.1 样本采集 |
1.2 实验分析 |
1.3 气象资料 |
2 分析和讨论 |
2.1 树轮径向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 |
2.2 气候序列重建和检验 |
2.3 重建温度序列特征 |
3 结论 |
(5)阿尔泰山历史时期气候水文变化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树轮记录的历史气候变化 |
1.1 气温变化 |
1.2 降水变化 |
2 树轮记录的径流量变化 |
3 阿尔泰山年代际气候分析 |
4 结论 |
(6)全球落叶松属树轮气候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欧洲地区研究进展 |
3 北美地区研究进展 |
4 亚洲地区研究进展 |
5 国内研究进展 |
5.1 20世纪晚期的初步研究 |
5.2 21世纪初期的快速发展 |
5.3 近年取得的突破 |
6 结语 |
(7)阿尔泰山区两种树轮宽度年表气候响应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区概况 |
1.2 气象资料 |
1.3 树轮资料及年表研制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标准化树轮宽度年表特征参数分析 |
2.1.1 平均敏感度 |
2.1.2 标准差 |
2.1.3 信噪比 |
2.1.4 一阶自相关系数 |
2.1.5 第一特征向量百分比 |
2.1.6 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 |
2.1.7 年表指数曲线及互相关系数 |
2.2 树轮宽度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2.2.1 相关函数分析 |
2.2.1.1 森林中下部云杉、落叶松相关函数分析 |
2.2.1.2 上树线落叶松相关函数分析 |
2.2.2 最佳相关时段分析 |
2.2.2.1 森林中下部云杉、落叶松最佳相关时段分析 |
2.2.2.2 上树线落叶松最佳相关时段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8)阿勒泰地区树轮宽度年表对气候的响应及初夏温度重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引言 |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1.1 国际研究动态 |
1.1.2 国内研究进展 |
1.1.3 新疆树木年轮研究进展 |
1.1.4 阿勒泰地区树木年轮研究进展 |
1.2 选题来源 |
1.3 立项依据 |
1.3.1 全球变化研究的需要 |
1.3.2 树木年轮在新疆气候变化研究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意义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树木年轮气候学研究方法 |
2.1 树木年轮学基本原理 |
2.1.1 均一性原理 |
2.1.2 限制因子定律 |
2.1.3 生态环境选择原理 |
2.1.4 交叉定年原理 |
2.1.5 复本原理 |
2.2 统计学方法的运用 |
2.2.1 树木年轮宽度对气候要素的响应 |
2.2.2 过去气候的重建及检验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
3.1 地理位置 |
3.2 地形地貌 |
3.3 水文状况 |
3.4 研究的树种 |
3.5 气候特征 |
3.5.1 温度 |
3.5.2 降水 |
3.6 气象资料 |
第四章 树木年轮年表研制与特征分析 |
4.1 树木年轮采样与年表研制过程 |
4.1.1 树木年轮样本的采集 |
4.1.2 样本预处理 |
4.1.3 树轮宽度的测量与交叉定年 |
4.1.4 树轮年表的研制 |
4.2 树轮宽度年表的特征分析 |
4.2.1 平均敏感度 |
4.2.2 自相关系数 |
4.2.3 信噪比 |
4.2.4 标准差 |
4.2.5 第一特征向量百分比 |
4.2.6 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 |
4.2.7 缺轮百分比 |
4.2.8 树间相关系数 |
4.2.9 互相关系数 |
4.3 树木生长气候响应分析 |
第五章 阿勒泰地区气候要素重建与检验 |
5.1 气候资料与树木年轮宽度年表相关分析及树木生理学意义 |
5.1.1 气候与树轮年表的相关分析及树木生理学意义 |
5.1.2 阿勒泰地区历史时期温度重建 |
5.2 温度重建 |
5.2.1 温度重建方程的稳定性检验 |
5.2.2 稳定性检验常用统计量 |
第六章 阿勒泰地区初夏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
6.1 温度变化阶段 |
6.1.1 冷暖变化阶段 |
6.1.2 与前期重建结果的比较 |
6.1.3 历史资料对照 |
6.2 温度变化频率和极值 |
6.3 周期 |
6.4 温度变化突变分析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树轮记录的新疆阿尔泰山1579—2009年初夏温度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区概况 |
1.2 样本采集及年表的建立 |
1.3 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年表特征 |
2.2 树轮径向生长与气候要素的关系 |
2.3 过去431年温度重建 |
2.4 空间代表性 |
3 讨论 |
4 结论 |
(10)阿尔泰山中东部西伯利亚落叶松生长量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1.1 研究区概况 |
1.2 样株选择及树木生长量测算 |
1.3 气候资料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及分析 |
2.1 西伯利亚落叶松生长量趋势 |
2.2 西伯利亚落叶松生长量与气温相关性 |
2.3 西伯利亚落叶松生长量与降水相关性 |
2.4 西伯利亚落叶松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3 树木生长—气候响应讨论 |
4 结论 |
四、阿尔泰山区树木年轮与气候、冰川变化相互关系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阿尔泰山区全新世泥炭发育特征及区域环境演变[D]. 张彦.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6(01)
- [2]阿尔泰山区树木年轮与气候、冰川变化相互关系的探讨[J]. 康兴成. 冰川冻土, 1983(04)
- [3]新疆阿尔泰山森林上树线树轮宽度的气候响应[J]. 崔宇,张同文,袁玉江,喻树龙,尚华明,张瑞波. 干旱区研究, 2014(04)
- [4]树木年轮记录的阿勒泰436a来6月温度变化[J]. 尚华明,魏文寿,袁玉江,喻树龙,张同文.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08)
- [5]阿尔泰山历史时期气候水文变化特征分析[J]. 姜盛夏,袁玉江,秦莉,喻树龙,尚华明,陆明鑫,张同文. 冰川冻土, 2017(03)
- [6]全球落叶松属树轮气候学研究进展[J]. 孙宇,王丽丽. 地理科学进展, 2013(12)
- [7]阿尔泰山区两种树轮宽度年表气候响应特征[J]. 牛军强,袁玉江,张同文,尚华明,张瑞波,喻树龙,陈峰,姜盛夏.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6(01)
- [8]阿勒泰地区树轮宽度年表对气候的响应及初夏温度重建[D]. 崔宇. 新疆大学, 2014(02)
- [9]树轮记录的新疆阿尔泰山1579—2009年初夏温度变化[J]. 姜盛夏,袁玉江,魏文寿,尚华明,张同文,张瑞波,秦莉. 中国沙漠, 2016(04)
- [10]阿尔泰山中东部西伯利亚落叶松生长量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J]. 黄力平,高亚琪,李云,张同文,胡东宇,王蕾. 干旱区地理, 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