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药铁包金治疗慢性气管炎有效成分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滕红丽[1](2011)在《壮药铁包金的资源与品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铁包金为广西壮族地区常用的一味重要的民族药(壮药名:Gaeunourwz勾耨叻),始载于《岭南采药录》,并为《广西中药材标准(1990)》所收载。该标准收载的铁包金为鼠李科勾儿茶属植物老鼠耳(细叶勾儿茶)Berchemia lineata(L.)DC.的干燥根。老鼠耳(细叶勾儿茶)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区,在越南、印度、锡金、日本等国家也有分布;生长于低海拔的山野、路旁、坡地或开旷地上。其性味淡、涩,平,具有散瘀,止血,止痛,镇咳,消滞(壮医:除湿毒,祛风毒,清热毒,调气道谷道,通龙路火路)等多种功效,用于多种肿瘤、炎症、黄疸型肝炎、肺结核咯血、颈淋巴结肿大、咳嗽、消化道出血、风湿痹痛、痛风、头痛、腹痛、糖尿病、心脏病、精神分裂、妇女经痛、风火牙痛、睾丸肿痛、荨麻疹、痔疮、痈疮、疔疮、跌打损伤等病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烫火伤、毒蛇咬伤等。文献报道及我们的前期研究工作表明,铁包金用于复方中治疗肿瘤和多种炎症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是广西正在研制的抗肿瘤新药“壮药复方铁草胶囊[2006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I06A17)]”、“壮药排毒胶囊”[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机构制剂项目(桂L100001)]及“复方红豆杉胶囊”[2000年广西民族药制剂(2000ML-3号)]的主要药物组分之一。随着对铁包金的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的深入,铁包金的药用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系统查阅了国内外铁包金的植物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产业开发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我们发现涉及到铁包金资源与质量的基础研究很少,对其资源和商品品种以及主要活性成分尚不了解,其市售商品混乱,目前尚无对铁包金药材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以及根据质量对铁包金商品品种进行有效选择的方法以保证疗效。因此,本论文对铁包金的资源、品种、生药性状和显微鉴别、薄层鉴别、含量测定、指纹图谱、抗肿瘤作用及其活性部位的成分、铁包金在相关制剂中的提取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期为该民族药物的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广西壮族地区、西南地区药材市场的铁包金药材和产地原植物的系统调查,发现广西壮族地区临床常用的铁包金药材并非只是细叶勾儿茶的根,实际包括细叶勾儿茶(老鼠耳)Berchemia lineata(L.)DC.多叶勾儿茶Berchemia polyphylla Wall.ex Laws.var.polyphylla.光枝勾儿茶Berchemia polyphylla var.leioclada (Hand.-Mazz.)Hand.-Mazz.以及多花勾儿茶Berchemia floribunda(Wall.)Brongn.等多种植物的茎藤或根。这些植物的茎藤或根实际上在西南各地区同等作为铁包金药材入药。其中,细叶勾儿茶资源较少,而光枝勾儿茶、多叶勾儿茶以及多花勾儿茶是市场上铁包金的主流品种。这为铁包金药材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通过采集原植物标本,观察和描述了铁包金的根、茎、叶的性状和组织结构特征,摄制了各种显微鉴别特征图。研究发现,铁包金根、茎、叶的性状,根、茎横切面结构,叶的粉末和叶缘的显微特征明显,可作为该类药材鉴别的依据,并能把不同来源的铁包金药材品种区别开,从而建立了铁包金的生药鉴别方法。根据本属植物普遍含有有效成分黄酮类成分尤其是槲皮素的特点,对广西产铁包金药材进行了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与分析,并对主要采自广西武鸣县甘圩镇的10批铁包金药材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其槲皮素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为迪马ODS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5:1)A:0.1%磷酸溶液B(梯度:0-30min,20-6 0%A);流速0.85mL/min;检测波长36 0nm,柱温30℃。槲皮素在0.69μg-4.83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n=7),平均回收率为99.8%(RSD:1.27%,n=6)。建立了铁包金药材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从而为更好地控制铁包金药材质量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参照相关文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首次对铁包金药材进行了指纹图谱研究,初步建立了铁包金2个种[细叶勾儿茶Berchemia lineata(L.)DC.,光枝勾儿茶Berchemia polyphylla var. leioclada(Hand.-Mazz.) Hand.-Mazz.]多个样品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其中细叶勾儿茶以芦丁为参照峰,建立了乙酸乙酯提取部分15个特征峰的标准指纹图谱(确定了各个峰的相应丰度);光枝勾儿茶以槲皮素为参照峰,建立了乙酸乙酯提取部分18个特征峰的标准指纹图谱(确定了各个峰的相应丰度)。为铁包金药用植物的深入研究及其应用提供指纹信息,并为铁包金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对铁包金(细叶勾儿茶)提取物的体内抗肿瘤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以S180肉瘤、小鼠肝癌H22腹水瘤作为实验瘤株,观察铁包金提取物对s180肉瘤、H22腹水瘤抑瘤率;对s180肉瘤、H22腹水瘤进行肿瘤生存期试验。结果,铁包金提取物明显抑制S180肉瘤和H22腹水瘤小鼠体内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其不同剂量对S180肉瘤抑瘤率分别为62.8%、55.8%和53.5%;对H22腹水瘤抑瘤率分别为70.4%、64.2%和38.3%;铁包金提取物能显著提高S180肉瘤和H22腹水瘤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其不同剂量生命延长率分别达到46.0%、35.5%、42.3%和33.7%、40.7%、38.7%。铁包金提取物抑瘤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关系,而肿瘤生存期试验结果与剂量关系不明显。铁包金提取物体内试验表明能延缓荷瘤小鼠的瘤体生长,明显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还能改善荷瘤小鼠免疫机能作用。本文还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制剂中铁包金的质量。以干膏收率及铁包金中的主要成分槲皮素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对以铁包金(细叶勾儿茶)为主药的壮药排毒胶囊剂的乙醇提取工艺进行正交试验研究,考察乙醇的浓度、乙醇的用量、乙醇回流时间、回流次数等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该制剂中铁包金的最佳工艺。同时,为了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铁包金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铁包金所含的槲皮素进行了含量测定,建立了壮药排毒胶囊的质量标准,用于壮药排毒胶囊的质量控制。上述研究以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刊物发表论文6篇,EI收录1篇,列入2011年第三批中药材广西地方标准项目1项。该项研究成果为铁包金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撑,从而为我国铁包金这一民族药物的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四室、六室[2](1973)在《草药铁包金治疗慢性气管炎有效成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草药铁包金为鼠李科勾儿茶属植物,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鉴定为光背勾儿茶(Berchemia polyphylla Wall.var.Leioclada Hand.—Mazz.)。湖南省邵阳地区人民医院在大搞防治慢性气管炎的群众运动中,发现铁包金有较好的止咳、祛痰作用,也有一定的平喘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药化药理的研究,现分述如下:
陈小龙[3](2011)在《铁包金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铁包金为铁包金植物及其药材的统称。因植物铁包金的根栓毛呈褐色如铁,木质部颜色黄似金,故名铁包金。生于低海拔的山野、矮林、路旁、坡地及丘陵里。铁包金为鼠李科属矮小或藤状灌木。其嫩核为黄绿色,密被短的柔毛。药材铁包金为鼠李科植物铁包金及同属植物光枝勾儿茶的根或茎藤。夏末秋初,孕蕾前割取其嫩茎叶,除去杂质,切碎,鲜用或晒干。秋后采其根,鲜用或切片晒干入药。具有消肿解毒,祛风除湿,止血镇痛等药效,出自《岭南采药录》。目前,关于铁包金抗肿瘤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好铁包金,我们对铁包金所含物质进行了初步测定,对S180小鼠模型进行了体内抗肿瘤试验。本文通过对铁包金总黄酮提取方法的摸索,采取一个经济快速,且黄酮含量较高的提取方法。通过运用LIBS技术,检测出铁包金中所含有的金属元素,并摸索建立运用LIBS评价中药药性的手段。通过铁包金抗肿瘤实验的研究,确定铁包金的抗肿瘤效果,并对其抗肿瘤的机制作出一定的研究。
荆英珊,谢国勇,顾卫卫,石璐,秦民坚[4](2017)在《铁包金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铁包金在广西壮族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一味常用的民族药,调查显示铁包金的来源包括四种勾儿茶属植物,其主要化学成分有黄酮类、醌类、二聚体、苯丙素类、萜类、苷类以及有机酸类等,具有镇痛消炎、抗肿瘤、保肝等生物活性。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概述铁包金几种原植物的外观鉴别、化学成分以及生物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和扩大铁包金应用价值提供参考。
吉林省怀德县南崴子公社卫生院,湖南省邵阳地区防治气管炎协作组,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5](1975)在《铁包金及其有效成分治疗慢性气管炎212例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湖南邵阳地区防治气管炎协作组与吉林省怀德县南崴子公社卫生院对草药铁包金(Berchemia polyphylla Wall.var.leioclada Hand.-Mazz.)及其有效成份芦丁、三合单体(芦丁、β-谷甾醇及槲皮素)在北方对慢性气管炎的疗效进行了验证,共观察了212例患者,铁包金糖浆、芦丁片及三合单体片的显效率分别为89.7%、80.0%及92.3%,有效率分别为97.2%、98.0%及100%。三者对止咳、祛痰及平喘均有较好的作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植化室[6](1979)在《我国三十年来中草药研究概况》文中提出 我国中草药资源非常丰富,约有五千余种,常用的亦有近千种。中医应用中草药防病治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我国民族的繁荣昌盛,保障人民的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遗产,推动全国中草药群众运动的深入发展,促进中西医药的结合,为创立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更好地为广大劳动人民防病治病服
王莹[7](2014)在《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整理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现代中医内科学把感冒、咳嗽、肺痿、肺痈、哮证、喘证、肺胀、肺痨等八个病证归类入肺系疾病,而在上述肺系疾病中,又以咳嗽临床最为常见。咳嗽病证发作的年龄也不常限是儿童、年轻人或是老年人,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对生活环境的污染,有关肺系咳嗽病证的发病率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咳嗽病证亦常伴随其他疾病一起发作,妨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的品质,严重者可发展为肺系的其他疾病如喘证、哮证、肺痿、肺胀等器质性疾病,更甚至危及生命。咳嗽病证作为临床常见的症状,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西医的急性咳嗽,包括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鼻窦炎、肺炎、过敏性鼻炎等,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等。西医的亚急性咳嗽,多为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包括支气管炎、鼻窦炎、哮喘等。西医的慢性咳嗽,一类为初查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部感染、肺结核、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或唯一症状者,即通常所说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为:咳嗽变异型哮喘、鼻后滴流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这些原因占了呼吸内科门诊慢性咳嗽比例70%左右。其它病因较少见,但涉及面广,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内膜结核、变应性咳嗽、心理性咳嗽、药物性咳嗽等。由于肺系咳嗽病证在临床的出现频率很高,病因病机也复杂多样,所以历代医家及当代临床医师都对该病予以了很高的重视。岭南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多雨,其特定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生活习俗和人群体质等因素,对该地区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岭南历代医家对肺系咳嗽病证的论述很多,其中有不少具有真知灼见者。在岭南历代医书中也有关于肺系咳嗽病证治疗的记载,积累了大量的方药、组合规律及临床经验,对肺系咳嗽病证的治疗留下了的丰富内容,值得我们研究效法与发扬光大。肺系咳嗽病证的诊治不仅为古代医家所重视,亦是近代医家及科研者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岭南医家对肺系咳嗽病证的论著内容丰富,然而,针对岭南历代医家的临床及学术经验方面,其内容资料和思想的整理厥如。因此,亟需要有一个切入点提纲挈领的进行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的归类、分析及研究。岭南中医药历史悠久,岭南地区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逐渐发展出其独特的岭南中医理论和临床的效验。历代岭南医家诊治咳嗽病证积累丰富经验,本论文尝试从历代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的论述中,作分门别类之整理和系统性研究。按照年代顺序从晋、宋、元、明、清、近代各岭南医家对咳嗽病证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现代则以广东省名老中医诊治咳嗽学术经验为主线,按照咳嗽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分类、理法方药及临床治疗医案进行整理,从中寻找岭南医家对咳嗽病证辨证论治规律与特点,期待能对当今临床与科研提供借鉴和参考。因此,以咳嗽临床病证作为研究岭南中医学术史的切入点,从病因病机,证候分类、方药治法、临证医案等方面进行探讨,将岭南医学中论治肺系咳嗽病证的重要论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对岭南医家关于肺系咳嗽病证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探讨,整理岭南医家对在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成就,发掘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特色。系统研究岭南中医药学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发展过程,使前贤宝贵的学术经验更清晰地呈现在今人及后学者面前,对今后岭南中医学术研究开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与理论评述方法完成学位论文。文献研究法:包括文献的查找,资料的收集、鉴别、整理、汇编等。理论评述法:在占有原创资料基础上,采用归类分析、传统阐释、临证解读、相关对比等方式,对岭南医家诊治咳嗽病证学术经验进行评述,探讨岭南医家诊治咳嗽病证学术内涵及及临床价值。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库CNKI(2001年1月~2012年12月),中医有关咳嗽的论文共计有4152篇。文献检索及综述的结果,仍未见有专门从文献整理、理论升华的角度,系统地探讨肺系咳嗽病症的学术源流和思想,以及各医家的学术论著。笔者寻找到咳嗽病证学术前沿空白点,即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有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专门研究。论文研究方法包括资料收集汇编整理、学术理论分析评述凝练两部分。1.资料收集汇编整理。发掘收集历代岭南中医古籍文献,充分占有第一手资料。包括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宋代刘防《幼幼新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年出版;元代释继洪《岭南卫生方》,中医古籍出版社2012年出版;明代玉华子《程斋医抄密本》,2002年国家图书馆分馆编,国家图书馆藏稀见古代医籍钞(稿)本丛编第十三册;清代何克谏撰《生草药性备要》,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年出版;刘渊《医学纂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陈复正《幼幼集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出版;何梦瑶辑《医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年出版;潘名熊撰《评琴书屋医略》及《叶案括要》,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程康圃《儿科秘要》,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年出版;陈珍阁《医纲总枢》,1892年醉经楼藏板;民国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年出版;卢朋著《四圣心源提要》,民国21年9月(1932年)出版;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广东人民出版社1958出版;黄恩荣《洄溪医案唐人法》,1933年黄干南药行出版;卢觉愚《觉庐医案新解附医话录存》,香港雅露毕印务公司1938年出版;胡真《山草药指南》,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年出版。现代以广东省名老中医诊治咳嗽学术经验为主线,广东省名老中医是指1962年出席广东省卫生厅召开“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座谈会”的广东省各地名老中医共72人,197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刘赤选等67人“广东省名老中医”荣誉称号者,他们公开在刊物著述发表有关咳嗽病证诊治学术经验,选择其中对咳嗽具有系统论述及鲜明见解的名老中医,将其诊治咳嗽病证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进行汇编。2.学术理论分析评述与凝练。已收集的原创岭南诊治咳嗽文献资料非常宝贵与不容易,论文采用纵向研究即按照历史年代沿革之先后,从晋代开始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历代岭南医家著作中对有关对肺系咳嗽病证的相关文献著作进行分析与评述,包括肺系咳嗽病证的各种理论论述、病因病机、症候特点、证治特点、用药特点等进行分析与理论凝练,从内科方药乃至儿科等相关论述内容中,溯其源流,审其变迁,归类整理发掘,整理汇编各岭南医家在其论著中对肺系咳嗽病证的论治与相关理论、方药等,提取与肺系咳嗽、咳喘、喘咳、咳逆相关的医论医案,将每个医家论治肺系咳嗽病证的相关内容特点,依咳嗽病证治之相关内容,分门别类提纲挈领地归内内容,列出相关研究的纲目顺序,从纵向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在附录部分采取横向研究方法,按照现代中医内科学体例,分为咳嗽病的定义、咳嗽病的病因病机、咳嗽病的治疗原则、咳嗽病的辨证论治(包括外感咳嗽、内伤咳嗽、杂病咳嗽、小儿咳嗽)、咳嗽病的预后转归、咳嗽病证医案举隅、当代岭南治咳制剂进行分类整理与资料汇编。并展示本文涉及的古代文献的书影。有基于此,本文主要采用研究方法有:①文献调研,包括文献的查找,资料的收集、鉴别、整理、汇编等,将其录入电脑,以Word、Excel、图片等形式保存,形成整个研究工作的基础研究素材;②理论评述及资料分析,采用归类分析、归纳演绎、传统阐释、相关对比等方法,对原创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凝练学术观点,以《中华医史杂志》、《中医文献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行业标杆发表论著为行文体例,按照其行文规范的要求,对岭南咳嗽病证学术源流进行研究,最终形成学位论文。结果1.晋唐宋元时期岭南医家论治咳嗽病证文献收集与整理。论文从学术发展纵向的研究角度,对自晋代起及至清代,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研究分时段进行探讨。晋唐宋元时期岭南医家论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文献评述,该段时期岭南医著较少,重点整理了葛洪《肘后备急方》、刘昉《幼幼新书》、释继洪《岭南卫生方》。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出诊治的急救方和食疗方,在诊治咳嗽病证,针对各症候证型的治疗中,方药特点是方小药物少,药物制剂多元化,如汤剂、丸剂、散剂等;服药方法不拘一格,尽服、频服等;治疗方法多元,有服药、灸法、吐法、渍法,外治法熏法,食疗兼补等;论述中不乏对药量服用详细说明。宋代刘昉《幼幼新书》论述儿科有关肺系咳嗽病证,包括咳逆、喘咳上气、咳嗽作呀呷声、咳嗽声不出、惊膈嗽、伤风嗽、痰嗽、寒嗽、热嗽、久嗽等诸症,对小儿肺系咳嗽病证的内容汇编,从诊断、辨证、治疗、方药、用药规范、护理、预后等无不论及,且药物制剂及服用方法详备,除常用的丸、散、膏、丹外,亦有针法,灸法及外治法。本书收集的小儿肺系咳嗽病证和代医学文献的内容,症候之多也是史无前例的,其辨证论治内容,全面地反映了古代儿科肺系咳嗽病证各家学说和学术争鸣。元代释继洪《岭南卫生方》论述南方热带传染病瘴疟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和方药特点,体现了岭南医学的特色。瘴疾咳嗽兼证,释继洪分别应用苏子降气汤、六和汤、参苏饮三方治疗。释继洪主张因地因时制宜,注意甘温扶正,调理阴阳升降,《岭南卫生方》中“无痰不作疟”的思想,贯穿整个治疗过程,该书重视气候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特别重视岭南气候炎热等因素导致人体阳气常泄、引起以上热下寒为特点的病理变化,在防治时主张保护阳气和脾胃,重用温法而慎用清法,对目前临床仍有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2.明清两代岭南医家诊治咳病证理法方药收集整理与评述。明清时期岭南医家论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文献资料逐渐增多,重点对明代盛端明《程斋医抄密本》、何克谏《生草药性备要》、刘渊《医学纂要》、陈复正《幼幼集成》、何梦瑶《医碥》、潘兰坪《叶案括要》、《评琴书屋医略》及陈珍阁《医纲总枢》、程康圃《儿科秘要》进行研究。明代《程斋医抄密本》仍然未脱离辑录方药的范畴,但其中亦收录了较为经典的理论论述,较之岭南前代的单存辑方有所进步。强调外感咳嗽之“湿邪”,认为“湿有自外入者,有自内得者,阴雨湿地,皆从外入,治宜汗散,久则踪通渗泄之”,内伤咳嗽当效法遵从李杲,内伤脾胃。清代刘渊《医学纂要》在定义和病机上提出理论并做了证治分类,总结咳嗽病辨证论治、各临证特点及咳嗽的症候,并列出有关肺系咳嗽病证的肺痈咳喘等相关病证,系统总结咳嗽病证各个症候特点和证治要点。肺为五脏华盖,主一身皮毛,喜清凉而恶风冷,爱滋润而嫌燥热。脾湿动而为痰也,有痰有声,曰咳嗽,因伤肺气而动于脾湿也。其要有二:一曰外感,二曰内伤。因此,在肺系咳嗽病证的立法和治疗中,内伤宜审阴阳注重温补脾肾,外感宜分寒热为其诊治大法。清代陈复正《幼幼集成》分析小儿咳嗽和成人咳嗽的病因、病机、治疗和预后,论治咳嗽病证的主要证型有:伤寒、肺热、肺虚、肺阴虚、痰嗽、食积、木火刑金等,在病因病机方面则强调小儿咳嗽病因无非“寒热”二证,对于咳嗽病证的治疗主要方法有:清肺、降逆、润肺、补虚等。陈氏汇集儿科诸家之说,研究其肺系咳嗽病证的诊治病案可知,陈氏著书之理论是参以已见编撰而成,无论在儿科理论,还是在诊断治疗方面,都有独到的发挥。在治疗方面,更是独具卓见、补偏救弊之功。除了理论方面提供的临床指导外,在临床实际操作方面,给予更多的启发和理论依据。清代何梦瑶《医碥》以外感、内伤为总纲,认为咳嗽皆以肺为主,外感邪从皮毛入,内伤则脏腑之火,上干于肺。何梦瑶认为:火刑肺金,燥痒不能忍因咳。咳因瘁,痒因火燥,是咳必有火,然有虚实之分。何氏论治肺系咳嗽病证中,对五脏生克学说、阴阳水火理论、八纲辨证要点、治则治法等基本理论都有独到的见解,对先前诸医家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之医理叙述详明,并掺以个人见解。尤其是,由于久居两广,何氏对岭南多种温热病的证治匠心独运,依据岭南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临床辨证论治,全面体现何氏“因地制宜”的临证理论。清代程康圃《儿科秘要》提出儿科“八证六字说”。八症者何?一风热,二急惊风,三慢惊风,四慢脾风,五脾虚,六疳积,七燥火,八咳嗽是也。六字者何?平肝泻心补脾。咳嗽为儿科八证之一,程氏曰:凡咳嗽,总因内先有痰,更与肝风盛、生心火,心火相克肺金,而成咳嗽。治宜平肝、泻心,兼理肺虚,兼理脾以生肺气,要在心、肝、脾、肺四经,风、火、痰而作用。重视小儿咳嗽的指纹辨证,对小儿百日咳提出病因由“乳痰积结,肝肺燥热,肝肺火郁,薰蒸气管而成”,治以“清肺化痰”为法的学术观点。清代何克谏《生草药性备要》继承了清代以前岭南地区药物学发展的成就,所著《生草药性备要》,第一次系统地整理了岭南民间使用草药治病的经验,对后世医学家颇有影响。何氏从食疗调理、制剂要求、草药生长环境及形态、泡制功效的差别及药物不同部位的功效主治等方面全面汇集整理,直到今天,岭南医家在诊治肺系咳嗽病证时,在岭南地区临床中,这些药物常常被使用,且取得很好的疗效,如七叶一枝花、枇杷叶、桑树皮、五爪龙、万年青等。清代潘名熊《评琴书屋医略》、《叶案括要》,囊括了肺系咳嗽病证的理论思想及理法方药。其中包括肺系咳嗽病证的各种兼夹症候,以及各类痰嗽证的理法方药。潘氏在整理前辈的方药同时,发挥自已的临证经验及对药物及其剂量的认识。在辨证论治中强调脉诊的重要性,在对肺系咳嗽病证的全面论述中,潘氏把脉诊、药物使用和对《内经》天人合一的理论实践,极致地运用发挥在临床的辨证论治上,为后世学者研究相关肺系咳嗽病证的理论和临床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陈珍阁《医纲总枢》具有早期中西汇通特点,将咳嗽喘证病位定在“小息管”,认为“咳嗽为病,息管受病也。”接受西医解剖学的认识,突破传统中医定位在“肺”的藩篱,分别定位在小息管、肺内卫筋、息管等,体现了他对解剖学知识的熟悉,从中西医汇通角度论述喘、哮、咳、嗽等症,丰富了岭南医学论治肺系咳嗽病证的理论体系。清代岭南医家论治肺系咳嗽病证最显著的特点是对中原不同中医流派学术观点的传承,如《医学纂要》传承了张景岳温补学派的观点,《医碥》引进了王肯堂的学术理念,《叶案括要》及《评琴书屋医略》更是全面继承叶天士的理论学说。不同学术流派的理论、观点在岭南的传播与争鸣,促进了岭南医学治疗肺系咳嗽病证的进步。此外,清代岭南医家在辨治岭南咳嗽也开始出现原创性的系统理论总结。《生草药性备要》第一次系统地整理了岭南民间使用草药治疗肺系咳嗽病证的经验;《儿科秘要》在治疗肺系咳嗽病证上运用“平肝泻心补脾”进行系统论述。由此看来,明清时期是岭南医家论治肺系咳嗽病证学术发展中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时期。3.民国时期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文献资料研究与评述。收录了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卢朋著《四圣心源提要》、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黄干南《洄溪医案唐人法》、卢觉愚《觉庐医案新解》、胡真《山草药指南》等。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是民国时期注释《金匮要略》的巨著,对仲景学说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理论的阐述极其详尽。陈伯坛注解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有关条文,反映他咳嗽病证学术观点:本条注重在肺咳,心肺位居上焦,异在心恶热而肺恶寒,因心肺交换寒热之故,于是不为寒咳为热咳。论治咳逆(咳嗽)上气,陈伯坛解释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二证使用指征。卢朋著《四圣心源提要》传承了黄元御的学术理论。其论咳嗽,认为乃肺胃气逆所成:咳嗽者,肺胃之所病也。胃气上逆,肺无降路,雾气湮塞,故痰涎淫生,呼吸壅咳,则咳嗽发作。其多作于秋冬者,风寒外闭,里气愈郁故也。而胃之所以不降,全缘阳明之阳虚。造成肺胃气逆的病因有肺寒、燥热、土湿,卢朋著治疗肺胃逆升咳嗽推崇姜苓五味细辛汤。黄干南《洄溪医案唐人法》,其对徐灵胎《洄溪医案》的注解,传承了徐灵胎的学术观点。当然黄干南对咳喘证诊治也接受近代西医知识:西医以肺中小气管痰结塞,忽然收缩,气不通行,膈肉向上挺住,翕而不张,气倡不得出,因之咳喘,此体肌物理之变化。治法祛痰开喘,衣必格、或乍波兰的,为发表类中最要药。近始发明麻黄精,明中土麻黄发表定喘之效力(桔梗素治咳亦新近发明)。卢朋著《四圣心源提要》与黄干南《洄溪医案唐人法》这两部书使岭南医学中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继承了更多不同的学术流派。但与清代又有所不同,表现在中西医汇通观点的崛起。如黄干南《洄溪医案唐人法》在传承了徐灵胎的学术观点的同时,结合西医观点论述了其对喘证的认识。卢觉愚《觉庐医案新解》、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更是在中西医汇通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理论达到较高水准。如以咳嗽为主病名嬗变为支气管炎、肺炎型流行性感冒等。黄省三对流行性感冒即使热退后咳嗽仍不止者,用“黄氏贝母紫菀汤方”,卢觉愚对麻黄医治喘息作用及其有效成分的分析,反映这一时期中西汇通诊治咳嗽学术特点。胡真《山草药指南》对岭南草药治疗咳嗽者专门集中论述,有“咳嗽药”专篇,篇中罗列岭南治疗咳嗽的草药共33味,篇中所提到的咳嗽有热咳、内伤咳嗽、小儿乳咳、痰火咳嗽、风寒咳嗽、哮喘咳嗽、风痰咳嗽、血热咳嗽、寒痰咳嗽等,说明已能从病因、病机辨治咳嗽。其中,治痰火咳嗽的药物最多,有7味药,既然岭南治咳草药中治痰火咳嗽者最多,也反映岭南咳嗽以痰火证居多。对岭南草药治疗咳嗽者专门集中论述,在本草学上也超越前代岭南本草专著。该时期岭南医学在诊治肺系咳嗽病证方面已渐趋成熟。4.现代广东省名老中医诊治咳嗽病证学术经验整理。收录了钟耀奎、陶葆荪、沈炎南、刘仕昌、文子源、黎炳南、何炎燊、邓铁涛、岑鹤龄、董岳琳、甄梦初、关汝耀、罗元恺等岭南当地名医。他们是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岭南临床实践相结合,解决现代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他们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展示出融古今中医学术理论为一炉的水平,并有系统的南药使用经验,针对岭南咳嗽病证的岭南特点做出了阐述与发挥。呈现出岭南医学学术特点与理论特质。本章还收录岭南百年老店潘高寿出品的治疗咳嗽病证的中成药,以此作为岭南诊治咳嗽病证在临床实践上成就的一种展示。岭南医家的理论思想及临床经验,均并注重着中医的基础理论和秉承着临床的经验。每个时期,岭南医家在中医文化深厚的理论指导下,将肺系咳嗽病证的方药和地域人群个体体质,匠心独运地以其特有的文化和思想,精妙应用在临床上,使岭南中医独特的方药理论和思想集中地体现,每个时期,不论是外感或是内伤咳嗽,不论是成人咳嗽或是小儿咳嗽,岭南医家在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实践与理论创新上,都发挥着特有的临证特点。5.附录分二部分。附录一为岭南医家诊治咳嗽病证文献资料分类整理,将已经收集古代近代岭南医家有关咳嗽病证有关论述文献资料,按照现代《中医内科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年)方式,分类整理为咳嗽定义、咳嗽病因病机、咳嗽与肺痈、肺痨、肺胀、哮喘的鉴别、咳嗽病的辨证论治(外感咳嗽、内伤咳嗽、杂病咳嗽、小儿咳嗽各证)、咳嗽病的预后转归和治验医案等,方便读者对原著查阅。“治验医案”选录明代至民国时期岭南医家治疗咳嗽医案十则,张继科、陈复正、黎庇留、潘名熊、蒋希曾、黄晖史、孙言言、陈任枚、陈渔洲、陈应期各一案,有些医家在上文中未有论述,但其治疗咳嗽的医案展示出其独到的学术见解,故采录之以补阙。如:张继科重视脉诊,引经据典,对所诊嗽喘证论理极详;从蒋希曾与陈应期的医案可见其对咳嗽、肺痿、肺痈、痨证的鉴别。附录二收录文中涉及的古籍书影16张,依次是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之三·治卒上气咳嗽方第二十三》、刘防《幼幼新书·卷第十六·咳嗽诸疾·咳嗽第一》、盛端明《程斋医抄密本·第六:三因门·咳嗽》、刘渊《医学纂要·利集·咳嗽病因》书影、陈复正《幼幼集成·卷之三·咳嗽证治》书影、《医碥·卷之二·咳嗽》书影、《叶案括要·卷二·咳嗽》书影、潘名熊《评琴书屋医略·卷三·咳嗽》书影、程康圃《儿科秘要·论咳嗽症治第八则》书影、陈珍阁《医纲总枢·卷三·咳症》书影、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肺痿肺痈咳逆上气脉证并治第七》书影、卢朋著《四圣心源提要·咳嗽》书影、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黄氏贝母紫菀汤方》书影、黄干南《洄溪医案唐人法·痰喘亡阴》书影、卢觉愚《觉庐医案新解·肺病与麻黄》书影、胡真《山草药指南·咳嗽药》书影。各书具体版本信息见正文。以图片的形式增强对岭南医学的直观认识,也以此保留珍贵的文献材料。结论1.本论文以朝代为主轴,从晋、宋、元、明、清、近代这一轴线,对岭南主要医家及其论著观点进行剖析,总结前辈们的成就成果,并分析前辈们的医学思想。重点阐述从晋代开始,经历宋、元、明、清、近代各历史时期岭南医家临证思想及其对肺系咳嗽病证的论述。大致而言,肺系咳嗽病证,最早见于《内经》,并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等理论观点,为后世医家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基础。汉代张仲景对肺系咳嗽病证痰饮、喘咳等证理法方药的阐述为后世临床提供理论和方药研究。至晋唐中医药学全面发展的阶段时间,岭南医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成为第一部岭南医家的著作,为后世临床开启岭南特色中医的第一页,从此之后,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岭南医家对肺系咳嗽病证的研究,不论是从思想理论的发挥和临证方药的思路,或是从成人咳嗽到小儿咳嗽的专述中,其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临床经验无论从时间的跨度,或是从临床的创新,或是从证治分型的立新,中医典籍理论之整体思想、天人合一、五行生克、因地制宜等理论体系完美地贯穿其临床思想的发展,并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论指导。2.民国之前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论述多散见于各医家之内科病证论述中,搜集这些医著,并摘取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部份,仔细研读找出重点,分门别类地把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相关医论医案的诊治,和临床遣方用药的特点归纳总结。透过研究这些医著及医案,把岭南医家临证的特点内容小结纲要,冀望能对未来岭南人群肺系咳嗽病证的临床诊治,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及更充份的理论基础。3.现代广东省名老中医诊治咳嗽病证学术经验非常宝贵,他们把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岭南临床实践相结合,是解决现代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他们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展示出融古今中医学术理论为一炉的水平,并有系统的南药使用经验,针对岭南咳嗽病证的岭南特点做出了阐述与发挥。中医临床工作者,通过阅读名老中医宝贵的医著及医案可以开阔视野,激发思路,间接地获取宝贵的经验,正所谓“踩着巨人的肩膀”上,激发思想,开拓视野,灵活思路,以求触类旁通。本论文汇编的岭南中医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医著及医案,充实了历代医家对肺系咳嗽病证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的论述,涉及领域广阔,摘录内容丰富,若能对岭南中医独到的经验加以探索和学习,无疑在临床上将会提高我们的诊治水平和医疗技能。4.本论文在岭南医家针对肺系咳嗽病病证的理论总结和临床研究整理中,无论外感咳嗽,或是内伤咳嗽,自始自终地贯穿中医的整体理论,因此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相互转化,“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理论思想,更加彰显出“五脏相关学说”的理论思想的价值体现,此理论源自临床并指导实践。整理民国前岭南医家论述肺系咳嗽病证的思想内容和理法方药,是由古医藉的资料中,逐一摘取医藉原文,尊守原文的思想理论,把肺系咳嗽病证相关内容,归类铺排,上述研究以前虽有学者进行,但不够系统,多无文献出处等标引。因此,论文第一个创新点,是发掘考证了民国以前历代岭南医家对肺系咳嗽病证论述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历史时期分段整理与评述,这一工作为过去从所未有;论文还对现代部分广东省名老中医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学术经验,从病因病机、证治方药、临证特点、医案医话、验方制剂等方面进行系统整理研究集成,这是论文第二个创新点。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也积累资料,岭南医家诊治咳嗽病证文献资料不易寻找,故在论文附录部分,从横向的角度,把资料分门别类,按照现代中医内科学体例分为咳嗽病的定义、咳嗽病的病因病机、咳嗽病的治疗原则、咳嗽病的辨证论治、咳嗽病的预后转归、当代岭南治咳制剂,进行分类整理附录于后供读者参考,以期能为中医临床和教学科研提供使用资料,实现资源共享。本研究也有诸多不足之处。岭南医学文献的收集困难仍然会有漏失,文献的缺失对于岭南诊治咳嗽病证的岭南特色的凝练也构成影响。在本文的后续研究中,将继续收集、积累岭南论治咳嗽病证的一手文献,希冀能从中进一步凝练岭南医学诊治咳嗽病证的理论创见。从文献研究的角度整理岭南历代医家诊治各病证的学术源流,以探讨岭南医学有别与中原医学的学术创见与特点,是凝练岭南医学特色的可行方法之一。相信该领域的研究在以后的时间里会有所进展。
湖南省邵阳地区防治慢性气管炎协作组[8](1974)在《铁包金有效成分治疗慢性气管炎231例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教导,我们在防治慢性气管炎工作中,经三年的广泛临床验证,证实了草药铁包金有较好的止咳、祛痰作用,也有一定的平喘作用。在此基础上,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进行了药化药理的研究,从铁包金中提取三种有效成分——芦丁、β-谷甾醇、槲皮素。于1973年12月20日至1974年1月10日进行了临床近期疗效观察,现将观察结果分述如下:
章志虔[9](2015)在《台湾青草药的研究概要及其在妇科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台湾本土的青草药部分是随大陆先民进入台湾,在本地种植和使用;部分是原产于台湾的独特品种。经过长期的使用,形成属于台湾独俱一格的中草药用药特色,这些“台湾经验”极有临床价值。本研究的目的是系统研究台湾青草药的种类和功效,搜集、保存及传承一些珍贵的经验,并建立正确青草药使用观念,希望为台湾中医临床寻找更多实用、经济、有效的中医药源。方法:1.文献研究:本研究全面收集台湾历年出版的青草药专书、相关论文等文献、加以研究及整理。2.田野调查:搜集目前青草铺仍在贩卖的青草药,与文献图谱进行对照,确定其植物名、药名以及药用部分;主要采用访谈法。通过访谈青草药店家、草药师和中医师,应用青草药治病的患者等,收集草药验方,尤其是妇科疾病的常用青草药和配方,了解其适应病症和效果,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结果:1.台湾青草药文献:现存的台湾草药文献有50多种,包括《原色台湾药用植物图鉴》6册,《常见的台湾青草药》4册,《台湾青草茶植物图鉴》,《台湾原住民药用植物汇编》,《台湾西北海岸药用植物资源之调查研究》和《台湾东北海岸药用植物资源之调查研究》,20多个县市的药用植物资源之调查研究,以及《台湾青草药店现状之调查研究》等。2.台湾常用青草药调查:台湾各地现存204个青草药店。店售的常用青草药共计279种,基本是本地采集而来。其中,台湾特有的药用植物39种。如高氏柴胡、金线莲、牛樟芝、长柄千层塔(金不换)、台湾黄连等。有64种台湾草药可以鲜药绞汁直接饮用。有40种草药目前已有科学中药(浓缩免煎颗粒)。研究发现,部分草药有同名异物的情况,即2-3种不同的植物有同一药名,容易引起混淆。青草药有鲜品和干品。晒(烘)干的主要目的有三:贮藏、运输方便,汤液较香郁。但是有些青草药鲜品比干品药效显著,尤其是清热化湿类、清热消炎类及解表类,是值得临床用药时注意及考虑的。因青草药并未炮制,所以其偏性更甚于传统中药之熟药。善用之,则对沉屙之疾可见奇效,但若有差池,可能造成更大伤害,毕竟「是药三分毒J。3.青草药的应用情况:基本的用药原则是根据中医理论。在民间使用的纯青草药方中,因为受限于药源,通常不太讲究配伍之「君、臣、佐、使」,以汤剂、药膳为主。即以青草茶、凉茶、煲汤等方式,特点是口感较好、不伤肠胃。有些青草药以半酒水煎煮,药效比较显著,尤其是止痛的青草药。4.台湾青草药治疗妇科疾病的方药:对于月经失调、崩漏、闭经、经间期出血、痛经、月经前后诸证、绝经前后诸证、带下病、妊娠恶阻、产后腹痛、产后身痛、妇科肿瘤,均有以台湾青草药为主的单味或复方,或以青草药配合中药使用。结论:1.台湾现存地方青草药文献50余种。市售青草药种类有279种,基本是本地采集而来。其中,台湾特有的药用植物39种。如高氏柴胡、金线莲、牛樟芝、长柄千层塔(金不换)、台湾黄连等。2.青草药在台湾的应用主要以汤剂、药膳为主。即以青草茶、凉茶、煲汤等方式,亦有新鲜绞汁使用。在妇科方面,主要用于调经、止带、产后调养和癥瘕的辅助治疗。3.台湾青草药部分存在同名异物的情况,容易导致误用。另外,对于青草药的毒副作用已引起注意,但研究尚不深入。应该对青草药进行系统的资源调查,编制台湾草药本草,规范其使用适应症和禁忌症,提高疗效与安全性。
李忠[10](1976)在《黄酮类药物的药理与临床》文中认为 黄酮类化合物普遍存在于从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中,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能调节血管通渗性,防上毛细血管变脆、出血;增强肾上腺素的作用;雌性激素样的作用;防止X射线紫外线等辐射的损伤以及抑菌、抗病毒作用等等,在临床上治疗多种疾病。
二、草药铁包金治疗慢性气管炎有效成分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草药铁包金治疗慢性气管炎有效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壮药铁包金的资源与品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铁包金的本草记载和品种概况 |
2 铁包金的品质和药材鉴定概况 |
3 铁包金的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
4 铁包金的药理研究概况 |
5 铁包金的临床应用概况 |
6 铁包金的产品研发概况 |
7 铁包金的研究前景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铁包金的资源品种调查研究 |
1 铁包金原植物的鉴别 |
2 铁包金各种原植物的分布和功效记载 |
3 铁包金药材商品的收集和鉴定 |
4 其它勾儿茶属植物及区别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铁包金的生药鉴定研究 |
1 材料与仪器 |
2 药材性状 |
3 显微鉴别 |
4 细叶勾儿茶与多叶勾儿茶、光枝勾儿茶的区别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铁包金药材中槲皮素的薄层鉴别与含量测定 |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铁包金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
第一节 细叶勾儿茶HPLC指纹图谱研究 |
1 材料与仪器 |
2 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第二节 光枝勾儿茶HPLC指纹图谱研究 |
1 材料与仪器 |
2 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铁包金提取物体内抗肿瘤作用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铁包金在制剂中的提取工艺和质量控制研究 |
第一节 铁包金在制剂中的提取工艺研究 |
1 材料 |
2 最佳提取工艺研究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铁包金在制剂中的质量控制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与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3)铁包金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铁包金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
1.2.1 铁包金的简介 |
1.2.2 铁包金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
1.3 铁包金药理研究现状 |
1.3.1 抗炎镇痛作用 |
1.3.2 抗肝损伤作用 |
1.3.3 临床应用 |
1.4 LIBS 技术应用简介 |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铁包金药材提取方法摸索及黄酮含量测定 |
2.1 概述 |
2.2 实验材料 |
2.2.1 实验仪器 |
2.2.2 药材 |
2.3 实验方法 |
2.3.1 乙醇提取总黄酮 |
2.3.2 用AB-8 大孔树脂富集总黄酮 |
2.3.3 分部位提取总黄酮 |
2.3.4 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
2.4 实验结果 |
2.4.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4.2 各样品的总黄酮含量 |
2.5 讨论 |
第3章 运用LIBS 技术检测样品的成分 |
3.1 概述 |
3.2 实验材料 |
3.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3.2.1.1 仪器、试剂 |
3.2.2 药材及药材处理 |
3.3 实验方法 |
3.4 实验结果 |
3.4.1 全谱图的分析 |
3.4.2 220-30011m 的谱图分析 |
3.4.3 300-40011m 谱图分析 |
3.4.4 400-85011m 谱图分析 |
3.5 讨论 |
第4章 铁包金总黄酮抗肿瘤效果的研究 |
4.1 概述 |
4.2 实验材料 |
4.2.1 实验动物、仪器及试剂 |
4.2.1.1 动物 |
4.2.1.2 仪器、试剂 |
4.2.2 药材及药材处理 |
4.3 实验方法 |
4.3.1 铁包金对S180 实体瘤的抑制作用 |
4.3.2 铁包金对S180 小鼠体内SOD 和MDA 水平的影响 |
4.3.3 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 |
4.3.4 MTT 法筛选敏感株细胞 |
4.3.5 统计学处理 |
4.4 实验结果 |
4.4.1 铁包金对S180 实体瘤的抑制作用 |
4.4.2 铁包金对S180 小鼠体内SOD 和MDA 水平的影响 |
4.4.3 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结果 |
4.4.4 MTT 法筛选敏感株细胞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铁包金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铁包金原植物的鉴别 |
2铁包金的化学成分 |
2.1 黄酮及其苷类 |
2.2 酚类化合物 |
2.3 醌类及其苷类 |
2.4 萜类化合物 |
2.5 苯丙素类及其苷类 |
2.6 其他化合物 |
3铁包金的药理活性 |
3.1 抗炎及镇痛 |
3.2 抗肿瘤 |
3.3 保肝作用 |
3.4 抗氧化作用 |
3.5 治疗急、慢性气管炎 |
4小结 |
(7)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岭南概念的界定 |
3. 研究现状 |
3.1 咳嗽的病名源流 |
3.2 《黄帝内经》论咳嗽病的病因病机 |
3.3 《伤寒论》《金匮要略》论治肺系咳嗽病证 |
第一章 晋唐宋元时期岭南医家论治咳嗽病证文献收集 |
1.1 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上气咳嗽方第二十三 |
1.1.1 按病位辨证,外感分寒热,内伤分虚实 |
1.1.2 按病程分治,新感重祛邪,久病重调补 |
1.1.3 与《金匮要略》关系密切 |
1.1.4 小结 |
1.2 刘昉《幼幼新书》卷第十六咳嗽诸疾 |
1.2.1 按症状命名辨治咳嗽 |
1.2.2 按病因命名辨治咳嗽 |
1.2.3 《刘氏家传方》论治咳嗽 |
1.2.4 小结 |
1.3 释继洪《岭南卫生方》瘴疾咳嗽兼证治疗药方 |
1.3.1 瘴气所感途径由口鼻而入 |
1.3.2 瘴疾咳嗽兼证治疗 |
第二章 明清两代岭南医家诊治咳病证理法方药文献整理 |
2.1 盛端明《程斋医抄密本》三因门咳嗽专篇 |
2.1.1 论外感咳嗽病因有六 |
2.1.2 劳嗽一证也属咳嗽范畴,但与咳嗽略异 |
2.1.3 按五脏辨证论治咳嗽配以方药 |
2.1.4 诊治咳嗽注重对痰湿处理 |
2.2 何克谏《生草药性备要》治疗咳嗽草药 |
2.3 刘渊《医学纂要》论治外感、内伤咳嗽喘证 |
2.3.1 论成人咳嗽 |
2.3.2 论成人喘证 |
2.3.3 论小儿咳嗽 |
2.3.4 论小儿喘证 |
2.3.5 小结 |
2.4 陈复正《幼幼集成》论小儿咳嗽 |
2.5 何梦瑶《医碥》论咳嗽强调火热致病 |
2.5.1 强调火热致病 |
2.5.2 论喘哮 |
2.5.3 小结 |
2.6 潘名熊《叶案括要》、《评琴书屋医略》 |
2.6.1 《评琴书屋医略》论咳嗽 |
2.6.2 《叶案括要》论咳嗽 |
2.6.3 小结 |
2.7 程康圃《儿科秘要》八症六字说论治咳嗽 |
2.8 陈珍阁《医纲总枢》诊治咳喘主张中西汇通 |
2.8.1 论喘证 |
2.8.2 论哮证 |
2.8.3 论咳症 |
2.8.4 论嗽症 |
2.8.5 小结 |
第三章 民国时期岭南医家诊治咳嗽病证论述与验方 |
3.1 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对肺痿肺痈咳逆上气病脉证治注解 |
3.1.1 论肺痿 |
3.1.2 论咳逆(咳嗽) |
3.1.3 论上气 |
3.2 卢朋著《四圣心源提要》:咳嗽者,肺胃之所病也 |
3.3 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论治流感并呼吸道感染咳嗽 |
3.4 黄恩荣《洄溪医案唐人法》 |
3.5 卢觉愚《觉庐医案新解》 |
3.6 胡真《山草药指南》咳嗽药专篇 |
第四章 现代广东省名老中医诊治咳嗽病证学术经验 |
4.1 钟耀奎 |
4.1.1 喘嗽论述 |
4.1.2 咳喘顺丸 |
4.1.3 钟耀奎治验医案 |
4.2 陶葆荪 |
4.2.1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认识 |
4.2.2 慢性支气管炎咳嗽验方 |
4.3 沈炎南 |
4.3.1 止咳汤治验医案 |
4.3.2 肺痨病咳嗽诊治 |
4.4 刘仕昌 |
4.4.1 咳嗽病诊治 |
4.4.2 肺炎咳嗽诊治 |
4.5 文子源 |
4.5.1 善治小儿咳喘,治法灵活多样 |
4.5.2 疏肺理脾蠲痰诊治慢性咳嗽 |
4.5.3 文子源治咳嗽方系列 |
4.6 黎炳南 |
4.6.1 百日咳及小儿咳嗽诊治医案 |
4.6.2 组制专方,善治哮喘顽症 |
4.7 何炎燊 |
4.7.1 阴虚外感咳嗽诊治 |
4.7.2 灵活应用前人方药诊治咳嗽 |
4.7.3 马脾风咳逆气喘急症救治案 |
4.8 邓铁涛 |
4.8.1 鉴别外感咳嗽与杂病咳嗽 |
4.8.2 咳嗽病位与名称 |
4.8.3 咳嗽诊治医案及验方 |
4.8.4 研制“活肺通片” |
4.9 岑鹤龄、董岳琳、甄梦初、关汝耀、罗元恺等 |
4.9.1 岑鹤龄治慢性咳嗽 |
4.9.2 董岳琳诊治咳嗽医案及验方 |
4.9.3 甄梦初铁破汤治疗肺病 |
4.9.4 关汝耀外感咳嗽治验医案 |
4.9.5 罗元恺肺肾咳嗽方 |
4.10 治咳百年潘高寿 |
4.11 广州地区部分医院治疗咳嗽院内制剂举隅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详细摘要 |
(9)台湾青草药的研究概要及其在妇科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台湾青草药史 |
一、原住民时期 |
二、清领时期 |
三、日治时代 |
第二节 台湾药用植物的相关研究 |
第三节 台湾的青草药店现状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二章 台湾青草药研究的目标与方法 |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动机 |
第二节 研究范围与方法 |
一、研究范围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章 台湾常用药用植物的种类及使用概述 |
第一节 解表类 |
第二节 清热利湿类 |
第三节 解毒消炎类 |
第四节 祛风湿类 |
第五节 活血止血类 |
第六节 润肺化痰止咳类 |
第七节 行气止痛类 |
第八节 镇静催眠类 |
第九节 利水通淋类 |
第十节 滋养补益类 |
第十一节 散瘀化结类 |
第十二节 清肝明目类 |
第十三节 拔毒止痒类 |
第十四节 外伤类 |
第十五节 台湾特殊本草介绍 |
一、高式柴胡 |
二、金线莲 |
三、牛樟芝 |
四、长柄千层塔(金不换) |
五、台湾黄连 |
六、灵芝 |
七、小结 |
第四章 台湾青草药在妇科领域的运用 |
第一节 台湾青草药治疗妇科病的方药 |
一、月经病 |
二、带下病 |
三、妊娠病 |
四、产后病 |
五、妇科杂病 |
第二节 讨论 |
一、月经病 |
二、带下病 |
三、妊娠病 |
四、产后病 |
五、妇科杂病 |
第三节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草药铁包金治疗慢性气管炎有效成分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壮药铁包金的资源与品质研究[D]. 滕红丽.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1(04)
- [2]草药铁包金治疗慢性气管炎有效成分的研究[J]. 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四室、六室. 中草药通讯, 1973(06)
- [3]铁包金抗肿瘤作用的研究[D]. 陈小龙. 中南民族大学, 2011(07)
- [4]铁包金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荆英珊,谢国勇,顾卫卫,石璐,秦民坚.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7(01)
- [5]铁包金及其有效成分治疗慢性气管炎212例临床疗效观察[J]. 吉林省怀德县南崴子公社卫生院,湖南省邵阳地区防治气管炎协作组,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 中草药通讯, 1975(01)
- [6]我国三十年来中草药研究概况[J].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植化室. 药学学报, 1979(12)
- [7]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整理研究[D]. 王莹.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8]铁包金有效成分治疗慢性气管炎231例临床疗效观察[J]. 湖南省邵阳地区防治慢性气管炎协作组. 中草药通讯, 1974(01)
- [9]台湾青草药的研究概要及其在妇科的应用[D]. 章志虔.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12)
- [10]黄酮类药物的药理与临床[J]. 李忠.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19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