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对中青年干部培养教育的“六个必须”(论文文献综述)
金你[1](2010)在《陈云的执政党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文中提出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的成功正是因为不断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持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在新形势下,国内外各种矛盾给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同时带来了机遇。中国共产党必须直视自身的问题,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但认真总结以往的执政经验是必备的前提,因为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获得进一步的胜利。建国以来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很多都论述过执政党建设问题,其中作为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成员的陈云是其中之一,他在执政党建设问题上有过大量的论述,提出过许多真知灼见,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理论。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党的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也是对我们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的总结、运用与发展。本文主要研究陈云对推进党建工程所作出的奠基性贡献,这对于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所通过的《决定》,和推进执政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曾毅[2](2020)在《新中国甘孜藏族自治州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回顾和现实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孜州)是藏族传统上康区的核心区域。它成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专区级少数民族自治州。解放初,甘孜州仅有各类干部690余名,其中少数民族干部80余名。截止2019年,全州共有各类干部62300余名,其中少数民族干部38800余名,藏族干部35800余名,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全州地区生产总值388亿元,是1950年的1142.5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831元、12808元,分别是1950年的137.7倍和145.5倍;全州18个贫困县(市)、136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22.2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70年的巨大成就充分说明,党的民族理论和干部政策在甘孜州得到了较好地贯彻运用,其干部队伍建设有值得总结的经验,对民族自治州而言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范例。以往专门研究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较多,近年来越来越多地把民族地区干部队伍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体现了党的德才兼备和五湖四海干部政策优良传统。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无论是少数民族干部还是汉族干部,都是党和国家的干部,都要以党和国家事业为重,以造福各族人民为念。由于资料获取受限和信息滞后等原因,目前对甘孜州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研究范围和领域呈现碎片化特征,局限于某一时期、某个具体问题,研究的系统性、整体性不足。尽管如此,前人的研究仍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为基础,以中国特色民族理论政策和干部政策为指导,把甘孜州干部队伍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从理性认识甘孜州的基本特点切入,对甘孜州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特点进行分析,重点是其自然环境对干部队伍建设的制约性,以及“治藏必先安康”在“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战略思想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和把握甘孜州干部队伍建设的外部环境。在此基础上,回顾甘孜州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梳理总结解放初期、民主改革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及改革开放时期等阶段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和阶段性特征、历史经验和教训。在新时期市场经济和社会利益多元化的环境下,甘孜州干部队伍建设面临挑战,存在着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等问题。同时,党中央先后召开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每次会议都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要求,甘孜州干部队伍建设又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通过对甘孜州干部队伍的现状调查,从干部队伍结构、履职和职业发展两个重要维度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在民族结构、籍贯结构、政治面貌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较为均衡,但在学历结构、专业学科结构、行政辖区分布结构、行政职级结构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平衡问题,这些问题是干部队伍诸多结构因素中与发展稳定工作密切相关的因素,集中反映出当前干部队伍培养难、留不住引进难以及基层能力薄弱的问题。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加强干部队伍精神品质和纪律作风修养,继承弘扬“老甘孜精神”,持续加大正风反腐力度,同时对当前较为突出的培养难、留不住引进难、适应基层工作需要的“双语”干部严重缺乏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毛江滔[3](2019)在《基层税务部门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以Y县税务局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重点研究国地税合并后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干部老龄化、思想不稳定、“四合”不理想、活力稍显不足、素质良莠不齐和监督执纪不严等问题。本文通过采取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等一些研究方法,对目前国地税合并后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正确引导干部思想、提升干部素质、激发干部活力和强化监督管理等五个方面意见建议以达到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本文分五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部分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及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文章第二部分主要对论文中涉及到的国、地税机构合并和基层这两个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了本论文在研究国、地税机构合并后干部队伍建设问题方面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国地税合并后基层干部队伍面临的现状以及国地税合并以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些探索。第四部分则重点分析国地税合并后基层税务部门队伍建设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国、地税机构合并后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面临问题的具体措施。
何湾湾[4](2017)在《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密切党群关系研究》文中提出密切党群关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成功的关键因素。人民群众是党执政的力量之源,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密切党群关系,如推动作风建设的改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成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显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纵深发展。但是,当前我国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国内,我们党也要承担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对密切党群关系的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党群之间存在思想认识隔阂、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基本定位缺失、党群关系之间的利益矛盾问题凸显、密切党群关系长效机制尚未构建,这些矛盾症结阻碍了党群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处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下,我们党要积极应对时代的新变化,提高管党治党的能力,提升执政水平,不断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具体来说,我们党应该坚定信念,牢固树立人民立场;实现功能定位,构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突出重点,围绕利益问题密切党群关系;完善机制,构建党群良性互动长效机制。
许铁夯[5](2010)在《十六大以来党建理论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对于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这一问题,我党一直在进行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实现了多次重大的理论创新。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对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党的十六大召开后,以胡锦涛同志为领导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分析了党的建设面临的具体问题,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党的建设的科学理论,在前几代领导人党建理论探索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党的自身经验和国际经验,大胆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创新,确立党建新目标、谋划党建新布局,在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学习型政党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迈进和突破。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党建理论创新的依据、党建理论创新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之后,提出几点粗浅的思考,认为,党建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实践的需要是推进党建理论创新的动力,党建理论创新是指导实践的先导;党建理论创新必须结合党的历史经验和国际经验。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前言,论述了本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分析了目前学术届的研究现状,简述了本论文的结构。第二部分党建理论创新及其依据分析,首先从党建理论创新的概念、特征入手,论述了与党建理论创新相关的概念届定,接着分析了十六大以来党建理论创新的依据。第三部分系统总结了十六大以来党建理论创新的四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1、确立党建新目标、谋划党建新布局;2、提出并论证了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3、开辟了反腐倡廉建设的党建新领域;4、切实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第四部分在上述总结归纳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十六大以来党建理论创新给我们的三点启示:一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二是实践的需要是推进党建理论创新的动力,党建理论创新是指导实践的先导;三是党建理论创新必须结合党的历史经验和国际经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需要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更需要理论创新,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中国的历史发展己经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只要理论有了新视野,我们的发展才会有新思路。
李俊敏[6](2009)在《选拔、培养、爱护、管理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文中研究指明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保证。具体到组织部门,就是要按照"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广辟途径培养干部,满腔热情爱护干部,严格要求管理干部"的要求,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做好干部的选拔、培养、爱护和管理工作。
武涛[7](2018)在《扬帆起航再出发 奋力谱写财政改革发展新篇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主动作为,攻坚克难,财政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2017年是山西发展经历重大转折、奋力开创新局面的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财政系统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加力实施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全力支持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倾力保障脱贫攻坚和民生改善,财政改革发展取得了新突破新进展。一是预算执行好于预期。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67亿元,同比增长20%,增收310亿元,一举扭转了过去
刘国胤[8](2021)在《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研究》文中提出长征精神是中国工农红军在伟大长征中铸就的精神旗帜,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谱系的标杆,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朽篇章。长征胜利后的80多年里,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弘扬优秀革命传统的重要代表,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奋斗在“新长征”路上。特别改革开放之后,长征精神的弘扬上升到国家维度,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刻总结和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新时代,置身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奋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征程上,更需要这一伟大革命精神的激励感召。当然,在长征精神的弘扬过程中,也面临着历史虚无主义解构、享乐文化冲击、网络负面信息影响等挑战,还需在把握时代脉搏和矛盾问题中弘扬精神、坚定传承。本文按照“生成条件-内涵本质-所处境遇-目标内容-实现路径”的研究思路。首先,从长征精神的生成入手,在深挖历史真相的同时,概括凝练长征精神的内涵和本质,而后,将研究指向锁定在新时代的宏大背景和境遇之下,认真分析弘扬长征精神面临的“两个大局”和现实矛盾,并探究了弘扬长征精神的目标和内容,最后,紧密结合当前的现实客观条件,与时俱进地探索弘扬长征精神的新方案、新方法、新路径,使长征精神的弘扬问题研究既有理论基石,又立足时代潮头,为推动长征精神弘扬发展提供借鉴参考。第一部分论述了长征精神生成的条件和基础。首先,提出长征精神以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精神及长征实践为源流,分析了红船精神、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对长征精神的影响,又站在实践角度论述了万里长征是长征精神生成的实践基础,探讨了遵义会议及其精神在长征精神生成中的重要作用。而后,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论述了长征精神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关于革命精神的论述为基础。最后,又挖掘了伟大长征精神生成的文化根基,从高尚的爱国情怀、自强不息的坚毅品格、求真务实的处世态度和民为邦本的亲民思想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长征精神的孕育滋养。第二部分阐释了长征精神的发展演进和内涵本质。以时间脉络为主线,认真回眸梳理了长征精神的演进发展,在此基础上,重点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关于长征精神内涵的论述为指导,系统总结了学界关于长征精神内涵的丰富解读,分理想信念、英雄气概、务实作风、团结精神、群众路线等五个方面总结了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而后,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为依据,创造性地探析了长征精神的本质,提出了长征精神是反映红军长征实践的一种社会意识,也是具有长征特点的意识、宗旨和心理状态的统一,更是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向前、逆境取胜的精神标识。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的时代境遇。主要分三个层面对时代境遇进行了分析,首先,着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世界多极化、大国关系深刻调整,以及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现实背景下,需要我们通过坚定理想信念、保持独立自主、坚定党的领导来弘扬长征精神。其次,着眼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任务,需要进行伟大斗争、需要树立核心意识、需要实事求是精神、需要广泛精诚团结来弘扬长征精神。最后,针对当前历史虚无主义解构长征史实,享乐主义价值观冲击长征记忆,网络负面信息消解革命传统等问题,论述了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的必要性。第四部分论述了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的目标和内容。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需要清晰的目标和具体内容,让人们在弘扬中把握方向、明确内容、找准落点。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的目标就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为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供动力支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最后,分为了真理而斗争、坚定“四个自信”、以人民为中心、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坚持党的领导和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奋斗等六个方面,总结了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的主要内容。第五部分探究了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的路径。主要聚焦四个维度对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进行了研析:一是弘扬长征精神需要深化理论研究,这包括探究长征精神的原生形态,探究长征精神与“族谱”精神的关联性,创新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二是弘扬长征精神需要强化教育引导,既要突出党员干部这个教育重点,也要强化以长征史和长征精神为内容的学习教育,同时,还要发挥好学校教育这个主渠道作用。三是弘扬长征精神需要推进舆论传播,持续开展长征英雄事迹的宣播、加强相关题材文艺影视作品创作、加大网络媒体宣传力度、推动长征精神的国际传播。四是弘扬长征精神需要落实好相关实践活动,深入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模拟长征情景开展体验式实践锻炼等。
李俊敏[9](2009)在《抓好“选拔、培养、爱护、管理”四个环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文中研究说明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保证。具体到组织部门,就是要按照“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广辟途径培养干部,满腔热情爱护干部,严格要求管理干部”的?
鲁石[10](2001)在《关于如何加强党校教学针对性的探讨》文中认为
二、加强对中青年干部培养教育的“六个必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对中青年干部培养教育的“六个必须”(论文提纲范文)
(1)陈云的执政党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选题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2 陈云的执政党建设思想概述 |
2.1 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2.2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沿革 |
2.3 陈云的执政党建设思想 |
2.3.1 研究陈云执政党建设思想的意义 |
2.3.2 陈云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内容 |
2.3.2.1 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
2.3.2.2 要坚持走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 |
2.3.2.3 陈云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 |
2.3.2.4 陈云关于完善党内民主的思想 |
2.3.2.5 陈云对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探索 |
2.3.3 陈云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 |
3 陈云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当代价值 |
3.1 新时期执政党建设新亮点 |
3.1.1 总结执政党建设经验 |
3.1.2 新形势下执政党建设的主要任务 |
3.2 陈云的执政党建设思想对新时期党建的启示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2)新中国甘孜藏族自治州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回顾和现实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理性认识甘孜州的基本特点 |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两重性特点 |
一、自然环境的有利因素 |
二、自然环境的制约性因素 |
第二节 社会历史特点 |
一、政治历史沿革与民族人口结构 |
二、民族历史文化独特 |
三、“治藏必先安康”在“治边稳藏”战略中的地位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甘孜州建立至改革开放前干部队伍建设历史回顾 |
第一节 新生政权初期的干部队伍建设 |
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培养造就第一代干部 |
二、民主改革为干部队伍建设增添新鲜血液 |
三、这一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总结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干部队伍建设 |
一、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培养使用各民族干部 |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左”的环境影响导致干部队伍建设滞后 |
三、这一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曲折前进的特点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时期甘孜州干部队伍建设历程及特点 |
第一节 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迎来机遇与挑战 |
一、新时期发展与稳定为甘孜州工作定位 |
二、中央对涉藏地区实行差别化区域治理迎来干部队伍建设机遇 |
三、市场经济环境和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对干部队伍的挑战 |
第二节 新时期甘孜州干部队伍建设的阶段性特点 |
一、恢复党的干部政策确立“四化”标准 |
二、结合民族地区特点提升干部专业能力 |
三、反对分裂维护稳定成为干部政治能力建设重要内容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甘孜州干部队伍建设现状调查 |
第一节 干部队伍结构分析 |
一、干部队伍结构情况 |
二、干部队伍双向流动情况 |
三、干部队伍结构特点分析 |
第二节 干部队伍履职与职业发展状况 |
一、干部队伍履职和职业发展调查 |
二、干部队伍履职和职业发展评价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甘孜州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加强干部队伍精神品质和纪律作风修养 |
一、干部队伍精神品质方面 |
二、干部队伍纪律作风方面 |
第二节 着力解决制约干部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 |
一、干部队伍建设中培养难的主要表现和对策 |
二、干部队伍留不住引进难的主要原因和对策 |
三、适应基层工作需要的“双语”干部问题和对策 |
本章小结 |
结语 |
附录:清代选派官员和教师进藏办法及优惠待遇摘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层税务部门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以Y县税务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论文不足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国地税机构合并概念 |
2.2 基层税务部门的概念 |
2.3 税务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 |
2.3.1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2.3.2 激励理论 |
3 国地税合并后Y县税务系统干部队伍现状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做法 |
3.1 国地税合并后Y县税务系统干部队伍现状 |
3.1.1 组织机构分布 |
3.1.2 人员结构分布 |
3.2 Y县税务局国地税合并后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做法 |
3.2.1 加强党的领导 |
3.2.2 统一干部思想 |
3.2.3 促进干部融合 |
3.2.4 优化干部创业环境 |
4 Y县税务局国地税合并后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干部问卷调查情况 |
4.1.1 调查范围及样本分布 |
4.1.2 调查内容 |
4.1.3 调查情况 |
4.2 Y县税务局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
4.2.1 干部老龄化 |
4.2.2 思想不稳定 |
4.2.3 “四合”不理想 |
4.2.4 活力稍显不足 |
4.2.5 素质良莠不齐 |
4.2.6 监督执纪不严 |
4.3 原因分析 |
4.3.1 现有体制的制约 |
4.3.2 干部队伍建设理念落后 |
4.3.3 国地税文化的差异 |
4.3.4 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 |
5 Y县税务局国地税合并后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 |
5.1 优化干部结构 |
5.1.1 科学规划 |
5.1.2 合理分配 |
5.1.3 严格调出 |
5.2 正确引导干部思想 |
5.2.1 做好干部思想政治工作 |
5.2.2 促进融合团结 |
5.3 激发干部活力 |
5.3.1 探索完善干部激励机制 |
5.3.2 积极营造干事创业氛围 |
5.3.3 加强基层建设 |
5.3.4 完善干部资源使用机制 |
5.4 提升干部素质 |
5.4.1 加强干部能力素质 |
5.4.2 完善交流轮岗制度 |
5.4.3 加大人才培育力度 |
5.5 强化监督管理 |
5.5.1 完善干部管理监督机制 |
5.5.2 加强日常管理监督 |
5.5.3 着力改进工作作风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密切党群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二)研究现状与综述 |
1.全面从严治党问题研究 |
2.党群关系问题观点综述 |
(三)基本思路与方法 |
(四)重难点与创新、不足之处 |
一、党群关系的理论基础与发展历程 |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群关系的理论 |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群关系的论述 |
2.列宁对党群关系的理论贡献 |
3.中国共产党对党群关系的理论创新 |
(二)中国共产党对党群关系认知的演进 |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党群关系的认知 |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党群关系的认知 |
3.改革开放新时期对党群关系的认知 |
(三)中国共产党密切党群关系的基本经验 |
1.密切党群关系要坚持深化群众认识 |
2.密切党群关系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
3.密切党群关系要注重维护群众利益 |
二、全面从严治党对密切党群关系提出的新要求 |
(一)“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 |
1.“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 |
2.“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内涵 |
(二)全面从严治党对密切党群关系提出的新要求 |
1.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以党群关系改善为基石 |
2.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强化人民对执政党的政治认同 |
3.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改进密切党群关系的方式 |
三、当前密切党群关系的实践、问题与原因背景分析 |
(一)十八大以来密切党群关系的实践 |
1.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 |
2.持续深入推进作风建设 |
3.重点解决利益问题 |
4.注重构建长效机制 |
(二)当前密切党群关系面临的问题 |
1.党群之间存在思想认识隔阂 |
2.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基本定位缺失 |
3.党群关系之间的利益矛盾问题凸显 |
4.密切党群关系长效机制尚未构建 |
(三)原因背景分析 |
1.执政背景的变化 |
2.历史方位的变化 |
3.党群情况的变化 |
四、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的路径探析 |
(一)坚定信念:牢固树立人民立场 |
1.在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
2.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
3.坚持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
(二)功能定位:构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
1.深化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
2.提升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的能力水平 |
3.优化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的方式方法 |
(三)突出重点:围绕利益问题密切党群关系 |
1.树立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 |
2.着力整治腐败取信于民 |
3.畅通党群利益协调机制 |
(四)完善机制:构建党群良性互动长效机制 |
1.构建党员干部主动联系群众激励机制 |
2.畅通群众联系党员干部的多种通道 |
3.健全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机制 |
五、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5)十六大以来党建理论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分析 |
1.3 论文结构 |
2. 党建理论创新及其依据分析 |
2.1 创新与党建理论创新 |
2.1.1 创新的概念 |
2.1.2 党建理论创新的特征 |
2.2 十六大以来党建理论创新的依据 |
2.2.1 国外执政党的兴衰成败为党建理论创新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
2.2.2 十六大以来党肩负的历史重任对党建理论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
2.2.3 十六大以来党自身建设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 |
3. 十六大以来党建理论创新的主要内容 |
3.1 确立党建新目标、谋划党建新布局 |
3.1.1 确立执政党建设的新目标 |
3.1.2 谋划执政党建设的新布局 |
3.2 创造性提出并深入论证了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 |
3.2.1 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立足点 |
3.2.2 要形成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
3.2.3 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性建设 |
3.3 开辟了反腐倡廉建设的党建新领域 |
3.3.1 反腐倡廉建设是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
3.3.2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
3.3.3 提出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 |
3.4 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
3.4.1 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 |
3.4.2 寻求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有效学习形式 |
3.4.3 探索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有效机制 |
4. 十六大以来党建理论创新的几点启示 |
4.1 党建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
4.1.1 党建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为指导 |
4.1.2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党建中的新问题 |
4.1.3 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理论 |
4.2 实践的需要是推进党建理论创新的动力,党建理论创新是指导实践的先导 |
4.2.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是推进党建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
4.2.2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具有先导作用 |
4.2.3 必须坚持面向实际,着眼于解决重大现实问题来推进党建理论创新 |
4.3 党建理论创新必须结合党的历史经验和国际经验 |
4.3.1 党建理论创新是对我党建党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提升 |
4.3.2 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吸收外国治国理政的有益做法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后记 |
(7)扬帆起航再出发 奋力谱写财政改革发展新篇章(论文提纲范文)
一、主动作为, 攻坚克难, 财政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
二、举旗定向, 凝心聚力, 肩负起新时代财政改革发展新使命 |
(一) 必须在学习实践中增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想行动自觉 |
(二) 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全面加强党对财政工作的领导 |
(三) 必须在财政工作中推进“供改”“综改”相结合的高质量发展 |
(四) 必须在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
(五) 必须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
(六) 必须在攻坚克难中打造能力素质过硬的财政干部队伍 |
三、乘势而上, 苦干实干, 扎实做好2018年各项财政工作 |
(一) 围绕落实积极财政政策,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 |
(二) 围绕创新驱动加大投入, 促进转型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
(三) 围绕支持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脱贫攻坚和三农发展 |
(四) 围绕改善民生补齐短板, 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
(五) 围绕财政改革先行先试, 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
(六) 围绕绩效管理提升水平, 健全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机制 |
(8)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1.1 选题目的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史论结合法 |
1.3.3 调查研究法 |
1.4 本文创新之处 |
第2章 长征精神生成的条件和基础 |
2.1 长征精神生成的条件 |
2.1.1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精神是长征精神生发的精神源泉 |
2.1.2 万里长征是长征精神孕育的实践根基 |
2.1.3 遵义会议是长征精神生发的重要节点 |
2.2 长征精神以马克思主义革命精神为理论基础 |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革命精神的论述 |
2.2.2 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关于革命精神的论述 |
2.3 长征精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 |
2.3.1 坚定高尚的爱国情怀 |
2.3.2 自强不息的坚毅品格 |
2.3.3 求真务实的处世态度 |
2.3.4 民为邦本的亲民思想 |
第3章 长征精神的发展演进、主要内涵和本质 |
3.1 长征精神的发展演进 |
3.1.1 《随军西行见闻录》对长征精神的最早概述 |
3.1.2 毛泽东对长征精神的关键阐释 |
3.1.3 新长征激励下长征精神的升华 |
3.1.4 新时代长征精神的新寓意 |
3.2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 |
3.2.1 坚定执着、矢志不移的理想信念 |
3.2.2 攻坚克难、直面生死的英雄气概 |
3.2.3 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务实作风 |
3.2.4 顾全大局、互助友爱的团结精神 |
3.2.5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群众路线 |
3.3 长征精神的本质 |
3.3.1 长征精神是反映红军长征实践的一种社会意识 |
3.3.2 长征精神是具有长征特点的意识、宗旨和心理状态的统一 |
3.3.3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向前、逆境取胜的精神标识 |
第4章 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的时代境遇 |
4.1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启示我们要弘扬长征精神 |
4.1.1 世界多极化趋势下更要坚定理想信念 |
4.1.2 大国关系深刻调整更要保持独立自主 |
4.1.3 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更要坚定党的领导 |
4.2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需要弘扬长征精神 |
4.2.1 实现目标需要进行伟大斗争 |
4.2.2 实现目标需要树立核心意识 |
4.2.3 实现目标需要实事求是精神 |
4.2.4 实现目标需要广泛精诚团结 |
4.3 消除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需要弘扬长征精神 |
4.3.1 防范历史虚无主义解构长征历史 |
4.3.2 反对享乐主义价值观冲淡长征记忆 |
4.3.3 抵制网络负面信息消解革命传统 |
第5章 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的目标和内容 |
5.1 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的目标 |
5.1.1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 |
5.1.2 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供不竭动力 |
5.1.3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时代新人 |
5.2 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的内容 |
5.2.1 永远为了真理和理想而斗争 |
5.2.2 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5.2.3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
5.2.4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
5.2.5 培育“四有”军人、锻造“四铁”部队 |
5.2.6 为实现战略目标而不懈奋斗 |
第6章 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的路径 |
6.1 深化长征精神的理论研究 |
6.1.1 探究长征精神的原生形态 |
6.1.2 探究长征精神与“族谱”内精神的关联性 |
6.1.3 创新发展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
6.2 强化长征精神的教育引导 |
6.2.1 突出党员干部这个教育重点 |
6.2.2 强化长征史和长征精神的内容教育 |
6.2.3 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 |
6.3 推进长征精神的舆论传播 |
6.3.1 持续开展长征英雄事迹宣传报道 |
6.3.2 加强长征题材文艺影视作品创作 |
6.3.3 加大网络媒体弘扬长征精神力度 |
6.3.4 推动长征精神的国际传播 |
6.4 落实弘扬长征精神的实践活动 |
6.4.1 深入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 |
6.4.2 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
6.4.3 模拟长征情景开展体验式实践锻炼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10)关于如何加强党校教学针对性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加强党校教学针对性的内涵 |
1、做到六个“必须” |
2、突出一个“着力点” |
二、关于实现党校教学针对性的途径和方法 |
1、抓住五个环节 |
2、具备三个条件 |
3、做好六项工作 |
四、加强对中青年干部培养教育的“六个必须”(论文参考文献)
- [1]陈云的执政党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 金你. 南京理工大学, 2010(08)
- [2]新中国甘孜藏族自治州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回顾和现实问题研究[D]. 曾毅. 西南民族大学, 2020
- [3]基层税务部门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以Y县税务局为例[D]. 毛江滔.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4)
- [4]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密切党群关系研究[D]. 何湾湾.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2017(04)
- [5]十六大以来党建理论创新研究[D]. 许铁夯. 新疆师范大学, 2010(02)
- [6]选拔、培养、爱护、管理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J]. 李俊敏. 先锋队, 2009(23)
- [7]扬帆起航再出发 奋力谱写财政改革发展新篇章[J]. 武涛. 山西财税, 2018(01)
- [8]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研究[D]. 刘国胤. 辽宁大学, 2021
- [9]抓好“选拔、培养、爱护、管理”四个环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N]. 李俊敏. 大同日报, 2009
- [10]关于如何加强党校教学针对性的探讨[J]. 鲁石. 党政论坛, 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