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水疱病与猪瘟联合疫苗研究报告

猪水疱病与猪瘟联合疫苗研究报告

一、猪水泡病、猪瘟二联苗研究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重庆市猪水泡病科研协作组,绵阳地区猪水泡病科研协作组,南充地区猪水泡病科研协作组[1](1977)在《猪水泡病、猪瘟二联苗研究报告》文中指出 猪传染性水泡病、猪瘟均为病毒性急性传染病,是国家规划要求防制的重点和消灭对象。采用猪水泡病鼠化弱毒疫苗(以下简称猪水泡病鼠化苗)和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以下简称 瘟兔化苗)预防免疫亦经科学实验和防疫实践证明是安全、有效的防制措施。我省推广猪水泡病鼠化苗以来对防制猪水泡病起了显着作用,但又出现与其他猪病的预防注射(如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争时间、争人力、争物力的矛盾,广大贫下中农,基层兽医迫切要求改

冯霞[2](2005)在《猪瘟和猪水泡病基因标记疫苗的研究》文中认为猪瘟和猪水泡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入A类传染病名录,世界各国对这两种疫病均采取了严加防制及消灭措施,二者也是国际贸易中必查必检的对象。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主要手段。由于传统疫苗在生产中的生物安全隐患和感染与免疫动物难以鉴别等缺陷,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免疫学理论,研制新型安全、多联、可鉴别疫苗已成必然之势。基因疫苗以其自身的诸多优点和巨大的应用潜能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通过RT-PCR、套式PCR和亚克隆技术构建了猪水泡病基因疫苗、猪水泡病和猪瘟二联基因疫苗和几种猪瘟基因疫苗,研究其免疫效果,为最终研制成功猪瘟和猪水泡病基因疫苗作技术探索。 1)构建了几种猪瘟基因疫苗:包括E2基因单表达重组质粒pcDNA Es1-11、E2基因双抗原表达质粒pBudCE Es1-11/Es2-22、E2基因与报告基因lacZ共表达质粒pBudCE lacZ/Es2-22、E2基因与猪IFN-γ基因共表达质粒pBudCE Es1-11/IFN-γ、以及E2基因与猪IL-18基因共表达质粒pBudCE Es1-11/IL-18,将以上真核表达质粒分别转染BHK-21细胞,用原位染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RT-PCR技术证实它们均可表达外源基因。 2)用这几种猪瘟基因疫苗免疫兔,以阻断ELISA和MTT法监测试验兔抗体水平和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并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单表达质粒pcDNA Es1-11免疫组中有3/4兔产生E2抗体,攻毒后,4/4完全保护。双抗原表达质粒pBudCE Es1-11/Es2-22免疫组有1/4兔产生抗体,攻毒后,1/4完全保护,1/4部分保护,2/4不保护。pBudCE Es1-11/IL-18利pBudCE Es1-11/IFN-γ免疫组,都未检测到猪瘟抗体(4/4),攻毒后,1/4部分保护,3/4不保护。pBudCE lacZ/Es2-22免疫组(3只)也没出现猪瘟抗体,攻毒后,3/3部分保护。而空载体pcDNA3.1和pBudCE4.1对照组,4/4血清阴性,攻毒后,全部发病。与对照组相比,各免疫组的淋巴细胞均有一定程度的增殖。 3)构建了猪水泡病和猪瘟二联基因疫苗pBudCE E2/P1-11,用它转染BHK-21细胞,以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ELISA分别检测到猪水泡病和猪瘟抗原的表达。将其免疫兔,可检测到免疫组兔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但用阻断ELISA未检测到血消CSFV特异性抗体,用猪瘟活疫苗(Ⅱ)攻击,实验兔有1/4完全保护。用乳鼠中和试验检测,发现所有兔血清SVDV中和抗体均低于1∶4。 4)构建了猪水泡病基因疫苗pcDNA P1,将其转染的BHK-21细胞经荧光染色,可见许多特异性荧光细胞。用其单独(B组)免疫或与pcDNA IFN-γ共同(C组)免疫猪三次,检测免疫前、后猪血清中SVDV特异性抗体的变化,发现免疫后B组和C组各有两只猪产生低水平的抗体,并在攻毒后迅速升高;并对免疫前和攻毒前的猪血清用乳鼠中和试验检测SVDV特异性抗体,结果只有pcDNA P1与pcDNA IFN-γ共同免疫组中有两只猪产生低水平的中和抗体(1∶4),其余猪的中和抗体均小于1∶4。第三次免疫3月后,用猪水泡病香港乳鼠组织毒5mL(2mL蹄叉和3mL颈部肌肉)分两个滴度(104 LD50/0.1mL和105 LD50/0.1mL)攻击,结果pcDNA P1单独免疫组(B组)有1/4获得完全保护(为104/0.1mL攻击),pcDNA P1与pcDNA IFN-γ共同免疫组(C组)中有1/4获得部分保护(为105/0.1mL攻击),A和D两个对照组全部发病。

李树春[3](1977)在《猪传染性水泡病国内科研动态》文中指出 猪传染性水泡病(简称猪水泡病),于1965年春在我国个别地方已有发现。因其临床症状与猪口蹄疫颇为相似,曾一度称之为“猪疑似口蹄疫”。经有关单位多方面的试验证明,本病与口蹄疫、猪水泡疹、水泡性口炎不同。1972年9月农林、外贸、商业、交通四部在北京召开的猪病防治座谈会上定名为猪传染性水泡病。

江文斌[4](2013)在《鹰潭市畜牧业发展与主要动物疫病风险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央对“三农”的逐步的重视,特别是近些年,中央的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鹰潭市畜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规模得到了扩大,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也逐年的提高,为农民增加收入贡献了力量。本文从鹰潭市畜牧业经济、主要畜禽产品产量、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禽养殖方式、产业化经营水平和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七个方面概括了鹰潭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同时阐述了鹰潭市畜牧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主的畜牧业发展规划。风险分析作为预防消极事态发生的一种工具,在社会事务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对风险因素评估中,利用专家学者的意见,结合现代概率论及数理统计方法,对减少社会经济损失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动物疫病防控中引入风险分析的概念,为预防动物疫病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动物疫病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 of AnimalDisease)作为畜牧兽医主管部门防范动物疫病区域性发生、发展及流行,甚至大规模爆发的预防性管理的一种工具,在区域内动物疫病日常管理过程中,起到预报警示的作用,可以为区域内畜牧业的稳步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保障畜产品安全以及人们的公共卫生安全。特别是近些年,动物疫病的严重性及复杂性日益明显,病毒性疫病成为动物疫病防控的主要难题,继发的细菌性疫病给防控工作雪上加霜,养殖场为了预防需要,抗生素滥用引发了公共卫生安全,畜牧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困境,因此,动物疫病风险分析成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及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工具。动物疫病风险分析包括动物疫病风险因素的确定、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与风险交流四个环节,风险评估作为动物疫病风险分析的基础,其方法有三种:动物疫病风险定性评估,动物疫病风险定量评估,动物疫病风险定性和定量评估。通过对风险因素(病原微生物稳定性,温度、光照、辐射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以往或者周边疫情,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能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是否到位,日常消毒制度和畜产品流通监督)进行风险评估指标评价,建立了适合当地的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模型,以便能对动物疫病进行综合评定风险水平。本文选择了对七种主要或者重大动物疫病进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接近以往的动物疫病流行态势,这对保障鹰潭市畜牧业有着积极的作用。

段卫同[5](2021)在《PCV2-VLP与SVV二联灭活疫苗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评价猪圆环病毒2型(PCV2)病毒样颗粒(VLP)和塞内卡病毒(SVV)二联灭活疫苗免疫效果,本研究将PCV2-VLP疫苗与SVV全病毒灭活疫苗混合制备成二联灭活疫苗。通过透射电镜对PCV2-VLP的完整性进行鉴定。结果显示,PCV2-VLP颗粒完整,大小均一,直径为17nm~20 nm。表明PCV2-VLP完整性良好,可以用于后续研究。将PCV2-VLP与SVV二联灭活疫苗、PCV2-VLP疫苗和SVV全病毒灭活疫苗分别以603和卡波姆作为佐剂两次免疫小鼠,并设立对照组。首次免疫后每周采血,通过ELISA检测PCV2特异性抗体产生及IL-4和IFN-γ的分泌,通过中和试验检测小鼠针对PCV2和SVV中和抗体。结果显示,相比卡波姆佐剂,PCV2-VLP与SVV二联灭活疫苗、PCV2-VLP疫苗和SVV全病毒灭活疫苗配合603佐剂免疫均能诱导小鼠产生较好的特异性抗体及中和抗体,但无显着差异。在相同佐剂下,该二联疫苗免疫小鼠产生的PCV2抗体与PCV2-VLP单苗组相当,产生的SVV中和抗体则高于单苗组,但无显着差异。PCV2-VLP与SVV二联灭活疫苗免疫组与PCV2-VLP单苗免疫组免疫小鼠产生的PCV2的IL-4以及IFN-γ细胞因子含量相当。表明使用603佐剂与卡波姆佐剂免疫效果相当;PCV2-VLP与SVV二联灭活疫苗可以产生针对PCV2和SVV的高水平中和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将PCV2-VLP疫苗与SVV全病毒灭活疫苗等体积混合,加入ISA201佐剂乳化制备成PCV2-VLP与SVV二联灭活疫苗,并以PCV2-VLP疫苗和SVV全病毒灭活疫苗单独免疫作为对照,进行仔猪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该二联疫苗免疫效果与单独使用PCV2单苗免疫效果相当,针对PCV2的攻毒保护率均为80%,针对SVV攻毒,该二联疫苗免疫组及SVV单苗免疫组仔猪均无任何不良临床症状,保护率均为100%。此外,分别在该二联疫苗、PCV2单苗和SVV单苗免疫仔猪后不同时间采血,检测血清中PCV2特异性抗体和SVV中和抗体,结果显示该二联疫苗免疫与单独使用PCV2疫苗或SVV疫苗免疫后PCV2特异性抗体和SVV中和抗体相当。以上结果表明PCV2-VLP与SVV二联灭活疫苗免疫效果与单独使用PCV2疫苗或SVV疫苗免疫效果相当,均能有效的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对于临床防控PCV2及SVV的感染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杨儒爱[6](2018)在《猪瘟、伪狂犬和猪口蹄疫不同方法免疫效果对比研究》文中认为口蹄疫(FMD),猪瘟(CSF)和伪狂犬病(PR)是猪的三种重大疾病,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发展。目前,防控这三种疾病主要采取免疫接种的方法。为了保证疫苗的使用效果,大部分猪场采用三种疫苗单独多次注射的免疫程序,这样会增加基层防疫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给猪群增加了一定的免疫压力,更容易出现应激反应,因此三种疫苗能否能同步联合注射,是整个养猪行业及众多研究者关注的技术问题。为提高养殖场的生产效率,检测三种疫苗联合免疫仔猪后的免疫抗体效价并观察副反应情况,本研究选择某规模化猪场28日龄左右的仔猪180头,分为五个组,即A组(35d首次注射猪瘟弱毒疫苗;45d注射猪口蹄疫灭活疫苗(O型);55d注射猪伪狂犬基因缺失疫苗)、B组(45d不同部位同时注射猪瘟弱毒疫苗和猪口蹄疫灭活疫苗(O型);55d注射猪伪狂犬基因缺失疫苗)、C组(35d注射猪瘟弱毒疫苗;55d不同部位同时注射猪口蹄疫灭活疫苗(O型)和猪伪狂犬基因缺失疫苗)、D组(45d不同部位同时注射猪瘟弱毒疫苗和猪伪狂犬基因缺失疫苗;55d注射猪口蹄疫灭活疫苗(O型))、E组(45d不同部位同时注射猪瘟弱毒疫苗、猪伪狂犬基因缺失疫苗和猪口蹄疫灭活疫苗(O型)),30d后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二次免疫。在首免后30 d,二免后30、60、90天分别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CSF、FMD和PRV抗体,研究结果如下:1.B组-在监测周期内口蹄疫和猪瘟抗体水平略低于单独免疫的A组,但高于其它两组。说明口蹄疫和猪瘟两种疫苗联合免疫不影响其两种疫苗的免疫效果。2.C、D两组-伪狂犬抗体滴度能达到较高水平,而猪瘟和口蹄疫抗体水平要低于其他各组。说明猪瘟和伪狂犬、口蹄疫和狂犬疫苗联合免疫不是理想的选择。3.E组-在首免后30 d到二免后60d三种抗体水平三种疫苗单独免疫的A组差异不是很明显,但二免90d后三种抗体水平下降明显。结果说明若育肥猪养殖周期短,三种疫苗同时分点联合免疫可以针对性应用。4.D、E组免疫仔猪的副反应率高于其它组,并有猪只出现死亡;A、B、C组中出现了体温升高、食欲下降、皮肤发红等副反应,但过一段时间自行消失。结果说明猪瘟和伪狂犬、猪瘟和伪狂犬、口蹄疫和狂犬疫苗联合免疫可引起免疫仔猪较为严重的副反应。

陈瑞国[7](2004)在《长大(LY)母猪繁殖力研究》文中指出长大(LY)母猪是指长白公猪与约克母猪杂交生产的母猪,长大母猪与杜洛克公猪杂交生产的商品猪称为杜长大(DLY)杂交猪,因其肉质好、生产性能佳、杂交组合简单,目前世界上养猪发达国家如丹麦以及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如珠江三角洲等地都普遍采用这种模式。乐山市从1997年开始推广杜长大(DLY)杂交配套技术,促进了乐山养猪业的发展。但在生产实践中,长大母猪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是一大难题,它直接影响着杜长大(DLY)杂交猪的推广。为解决这一难题,本文对长大母猪的繁殖力进行了研究,并与长白、约克母猪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了比较,以期为饲养长大母猪找到科学依据。经对长大母猪在农村饲养的调查和长大母猪、长白母猪、约克母猪在猪场相同条件下进行试验,发现长大母猪在农村散养引起繁殖障碍的高于适度规模场的母猪,其主要原因是营养不全、疫病防制差、圈舍修建不合理和先进养猪设备的利用少等;长大母猪在规模养殖场的繁殖力显着高于农户散养;在试验猪场长失母猪的繁殖力优于长白、约克母猪,表现了较强的杂交优势;在试验猪场,长大母猪的繁殖力显着高于农户散养和一般规模养殖场,由此可以得出,长大母猪的饲养应走适度规模和工厂化养殖之路。最后,本文结合试验和生产实际,提出了在农村大量饲养长大母猪应采取的方式和技术措施:一是开展适度规模养殖;二是要搞好长大母猪的饲养管理;三是要搞好长大母猪的疫病防制;四是要搞好猪场建设;五是要搞好环境控制。

王时雨[8](2019)在《生猪养殖农户疫病防控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生猪疫病的风险逐步加大。近年来小规模农户仍占相当的比重,完善养殖农户疫病防控行为,对我国生猪养殖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农户生猪养殖现状及生猪疫病及疫病防控的现状,基于调研数据,对生猪养殖农户基本特征、饲养管理情况、对生猪疫病风险的认知情况、疫病发生情况、政策执行等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然后分析了重点对免疫、兽药使用、消毒及清洁和隔离四种疫病防控行为的现状,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了四种防控行为的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大多数养殖户年龄较大,受教育年限较少,养殖时间较短,养殖模式以自繁自育为主,80%以上的养殖场户没有专门的兽医。养殖农户对生猪疫病的认知较为薄弱,对于生猪发病的处理7.5%的养殖农户自己处理,64%的养殖农户找专门技术人员处理,28.5%的养殖农户两种处理方式都有。养殖农户对生猪的引种检疫重视程度较高,对于每头生猪的固定资产投入差别较大。2.免疫行为整体情况较好,有88.4%的养殖农户制定免疫计划、由兽医或专门技术人员制定的占49.7%;大多数养殖农户购买兽药时没有处方,平均使用6种兽药,兽药费用为66.24元/头,治疗性兽药费用高于保健性兽药费用;养殖农户对消毒及清洁的重视度较高,平均每天1-2次占77.7%;多数养殖农户猪场内隔离较完善,猪场外的隔离情况较差。3.免疫行为的影响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的由大到小依次是固定资产投入(0.231),生猪收入(-0.194),饲料使用情况(0.181)等;兽药使用的影响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是否雇有专业兽医(-0.177),近10年来当地发生重大疫情的次数(0.154),场长的养殖年限(-0.142)等;与消毒及清洁呈正相关关系的是固定资产投入、政策执行情况等,呈负相关关系的有出栏量、疫病认知情况等;养殖场选址情况、出栏量、文化程度等所有影响因素与隔离均呈正相关关系。最后,提出加大疫病防控的宣传、制定适用的生猪安全养殖的规范和标准、建立当地疫病防控的信息服务平台等政策建议。

浦华[9](2007)在《动物疫病防控的经济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动物卫生经济学是最近在欧美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可以为政府制定动物疾病防控方案和财政支持政策措施提供经济学支持,其分析结果已逐步成为各国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结合国外动物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发展历程,通过动物疾病防控经济学研究,可以为我国政府优化动物疾病防控措施,制定畜牧业扶持政策等提供经济学支持,也为我国兽医管理尽快与国际接轨奠定基础。从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一直比较严峻。特别是2004年以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相继暴发,给我国动物防疫体系再次敲响了警钟。为了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流行,保护畜牧业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我国的动物防疫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为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提供良好的组织体系保障。但由于动物防疫体系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在短时间内还难以解决,我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还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存在。重大动物疫病对畜牧业危害非常严重。以2004年暴发的禽流感疫情为例,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家禽上下游产业遭受严重冲击,损失严重;家禽产品出口严重受阻;部分农民畜牧业和打工收入受到损失;对公众生活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家禽产品消费减少。论文运用社会总福利理论,测算出禽流感疫情给我国的社会总福利带来的损失为120.90亿元。通过分析在禽流感暴发和传播各影响因素,我们发现免疫水平是影响禽流感防控效果的首要因素,以推广标准化饲养小区为重要形式的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在有效控制疫病传播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饲料质量水平与家禽机体的免疫抗病力密切相关;疫情暴发后,迅速采取措施,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屏障,及时构建人工屏障,也会在禽流感防控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在重大动物疫病暴发时,国外发达国建或地区多采取仅扑杀感染动物及疑似动物的政策,而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则多采用扑杀加强制疫苗免疫相结合的防控政策。通过对我国不同家禽饲养规模化程度地区感染禽流感的家禽数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疫苗免疫覆盖率和高风险持续时间对禽流感防控效果具有明显的影响。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在增强重大动物疫病控制能力、促进畜产品出口贸易、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无疫区建设的直接收益现值为48.31亿元(折现率按10%计算),成本收益率为7.95,可以拉动物流业、冷藏业和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32.56亿元间接收益。发达国建或地区为了减缓动物疫病对本国畜牧业的冲击,通常会采用一系列财政支持政策,也给我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投入不断增加。通过成本收益分析,2004~2008年实施的我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建设期各年的财政投资的成本收益率为8.54~14.78,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口蹄疫强制免疫和扑杀政策(2002年~2011年)的累计净现值为16.80亿元。本文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进行动物卫生经济学研究,提高政府决策支撑能力;完善动物防疫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能力;推行健康养殖,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强基础免疫工作,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加大对无疫区建设投入,建设畜产品出口基地:借鉴先进畜牧业国家经验,健全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政策。

王薇[10](2015)在《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畜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畜牧养殖数量最大的国家,畜牧业也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动物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复杂。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关系国家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农村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2012年5月2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发布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指导全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综合性规划,是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进入了规划引领、科学防治的新阶段。本论文在此背景下,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出发,依据《规划》的基本理念,研究影响我国动物疫情政府防控能力的基本要素,对于我国制定合理的防控政策、创新防控组织体系建设、防控技术推广以及促进、社会防控资源整合有着很强的迫切性和现实性。本文在公共管理学、危机管理学、农业推广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下,综合运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风险理论、脆弱性分析、动物卫生经济学理论以及系统管理理论对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规划》提出的四个能力建设的基本保障,提出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的四大基础要素:法制规范、组织体制、科技支撑和条件保障。分章对此四大基本要素在我国建设的基本概况、存在的基本问题、问题引发的原因、国外的基本经验及做法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和做法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提升我国政府提高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能力。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文献探讨和实证昀方法对动物疫情防控能力建设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与结论。首先,改变观念,建立系统化的动物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其中需要改变观念,从动物卫生安全的高度看待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立法;健全动物防疫组织立法,防止动物疫情防控立法碎片化;树立动物疫情风险意识,健全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机制。其次,突破限制,建立开放型的动物疫情防控体制框架。需要从专业性出发设立常规性指挥机构;以任务为中心建立复合式组织结构;以政府为中心的多元主体参与共治。再次,创新科技,构建有机性的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需要做到接轨国际标准,加强科技支撑基础条件建设;抓住核心技术,做好科技支撑沟通平台建设;注重社会需求,完善科技支撑能力评价机制;重视技术应用,科学研究与防控实践相结合。最后重视投入,建立稳定性的动物疫情防控条件保障。需要在条件保障上重心前移,加大和稳定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建立多元化的动物疫病防控资金分摊机制;对动物疫病防控重点领域进行合理分派;合理安排重大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和物资储备。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及通过案例的实地调查和大量的统计数据来进行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可能在两方面具有创新:一是基本研究思路的创新性。文章突破单纯的从畜牧兽医学的角度来探讨动物疫情防控问题,而是从人类社会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社会的管理行为如何削弱或消减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发生的风险。二是计量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本项目采用回归分析对现阶段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的基本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找出目前影响防控能力的关键性要素,对我国短期内的防控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猪水泡病、猪瘟二联苗研究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猪水泡病、猪瘟二联苗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猪瘟和猪水泡病基因标记疫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序言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1.1 猪瘟、猪瘟病毒和猪瘟弱毒疫苗
        1.1.2 猪水泡病和猪水泡病病毒
        1.1.3 基因标记疫苗
        1.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猪瘟疫苗研究进展
        1.2.2 猪水泡病疫苗研究概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猪瘟基因标记疫苗的构建及体外表达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菌种、载体和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1.3 细胞和种毒
        2.1.4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1.5 目的片段的获得
        2.1.6 重组质粒的构建、克隆及鉴定
        2.1.7 转染质粒的提取
        2.1.8 转染
        2.1.9 各基因体外表达的检测
    2.2 结果
        2.2.1 目的片段
        2.2.2 表达质粒的鉴定
        2.2.3 转染质粒浓度
        2.2.4 各基因的体外表达
    2.3 讨论
第三章 猪瘟基因标记疫苗对兔的免疫保护试验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质粒、疫苗与实验动物
        3.1.2 主要试剂
        3.1.3 免疫用质粒的制备
        3.1.4 各猪瘟基因疫苗对家兔的免疫
        3.1.5 阻断ELISA检测CSFV特异性抗体
        3.1.6 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3.1.7 病毒攻击保护试验
    3.2 结果
        3.2.1 兔血清CSFV特异性抗体的动态变化
        3.2.2 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3.2.3 攻毒试验
    3.3 讨论
第四章 猪瘟与猪水泡病二联基因疫苗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菌种、载体和主要试剂
        4.1.2 细胞、种毒、质粒、疫苗和实验动物
        4.1.3 猪瘟病毒E2基因与猪水泡病病毒P1区基因双表达质粒的构建
        4.1.4 转染质粒的提取、转染和体外表达
        4.1.5 免疫用质粒的制备
        4.1.6 双表达基因疫苗对家兔的免疫
        4.1.7 阻断ELISA检测CSFV特异性抗体
        4.1.8 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和猪瘟活疫苗(Ⅱ)攻毒保护实验
        4.1.9 乳鼠中和试验
    4.2 结果
        4.2.1 猪瘟病毒E2基因与猪水泡病病毒P1区基因双表达质粒的鉴定
        4.2.2 转染质粒浓度
        4.2.3 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猪水泡病抗原的表达
        4.2.4 猪瘟E2蛋白的表达
        4.2.5 双表达质粒免疫家兔的CSFV特异性抗体的动态变化
        4.2.6 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4.2.7 乳鼠中和试验
        4.2.8 猪瘟活疫苗(Ⅱ)攻毒保护试验
    4.3 讨论
第五章 猪水泡病基因标记疫苗的研究
    5.1 材料和方法
        5.1.1 材料
        5.1.2 引物的设计和合成
        5.1.3 猪水泡病基因疫苗的构建及体外表达
        5.1.4 猪水泡病基因疫苗的猪体试验
    5.2 结果
        5.2.1 目的片段的获得和猪水泡病P1基因重组质粒的鉴定
        5.2.2 转染质粒浓度
        5.2.3 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猪水泡病抗原的表达
        5.2.4 间接ELISA检测SVDV特异性抗体
        5.2.5 乳鼠中和试验检测猪血清SVDV中和抗体
        5.2.6 攻毒保护试验
    5.3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第七章 猪水泡病及猪水泡病病毒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7.1 猪水泡病
        7.1.1 疾病的发现、命名与流行情况
        7.1.2 病原学
        7.1.3 流行病学
        7.1.4 临床症状和组织嗜性
        7.1.5 诊断
    7.2 猪水泡病病毒
        7.2.1 SVDV基因组结构
        7.2.2 SVDV编码的蛋白及功能
        7.2.3 SVDV的衣壳结构和抗原特性
        7.2.4 SVDV受体及其侵入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4)鹰潭市畜牧业发展与主要动物疫病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风险分析
    1.2 国内外将风险分析应用于畜牧业的现状
        1.2.1 国外将风险分析应用于畜牧业的现状
        1.2.2 国内将风险分析应用于畜牧业的现状
2 鹰潭市畜牧业发展概况
    2.1 鹰潭市 2012 年经济运行情况
    2.2 鹰潭市畜牧业发展现状
        2.2.1 畜牧业经济
        2.2.2 主要畜产品产量
        2.2.3 畜产品质量安全
        2.2.4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
        2.2.5 畜禽养殖方式
        2.2.6 产业化经营水平
        2.2.7 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2.3 鹰潭市畜牧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鹰潭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
        2.4.1 现代畜牧业发展思路
        2.4.2 鹰潭市“十一五”时期畜牧业发展成效
        2.4.3 目标任务
        2.4.4 主要工作措施
3 鹰潭市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
    3.1 动物疫病风险分析的内容
    3.2 动物疫病风险评估的方法
        3.2.1 动物疫病定性风险评估
        3.2.2 动物疫病定量风险评估
        3.2.3 动物疫病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风险评估
    3.3 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意义评价
    3.4 确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
        3.4.1 科学性和客观性原则
        3.4.2 重要性原则
        3.4.3 可操作性原则
        3.4.4 相对稳定原则
        3.4.5 相对独立原则
        3.4.6 易于评价原则
        3.4.7 专家论证与实践验证相结合
    3.5 风险评估指标
        3.5.1 动物疫病风险发生的概率(Y)
        3.5.2 目标要素层(X)
    3.6 指标评判标准
    3.7 综合指标函数表达式
4 鹰潭市主要动物疫病及其风险评估
    4.1 鹰潭市动物疫病风险分析
        4.1.1 潜在致病因子
        4.1.2 风险因素的确定
        4.1.3 动物疫病风险评估
    4.2 口蹄疫及其风险评估
        4.2.1 口蹄疫
        4.2.2 口蹄疫的风险评估
    4.3 猪瘟及其风险评估
        4.3.1 猪瘟
        4.3.2 猪瘟的风险评估
    4.4 高致病性禽流感及其风险分析
        4.4.1 高致病性禽流感
        4.4.2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风险评估
    4.5 非洲猪瘟及其风险分析
        4.5.1 非洲猪瘟
        4.5.2 非洲猪瘟的风险评估
    4.6 新城疫及其风险分析
        4.6.1 新城疫
        4.6.2 新城疫的风险评估
    4.7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及其风险评估
        4.7.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4.7.2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风险评估
    4.8 猪流行性腹泻及其风险评估
        4.8.1 猪流行性腹泻
        4.8.2 猪流行性腹泻的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5)PCV2-VLP与SVV二联灭活疫苗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猪圆环病毒2 型研究进展
        1.1.1 概述
        1.1.2 PCV2 的主要免疫原
    1.2 病毒样颗粒研究进展
        1.2.1 概述
        1.2.2 病毒样颗粒的形成及免疫原性
        1.2.3 病毒样颗粒的表达系统
        1.2.4 病毒样颗粒疫苗的发展
        1.2.5 病毒样颗粒应用前景
    1.3 塞内卡病毒研究进展
        1.3.1 概述
        1.3.2 分子生物学特征
        1.3.3 流行病学
        1.3.4 防控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二联疫苗免疫原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病毒、疫苗、细胞与实验动物
        2.1.2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2.1.3 二联疫苗制备
        2.1.4 PCV2-VLP 透射电镜观察
    2.2 小鼠免疫试验
    2.3 血清抗体检测
        2.3.1 小鼠圆环病毒2 型ELISA抗体检测
        2.3.2 小鼠圆环病毒2 型中和抗体检测
        2.3.3 小鼠SVV中和抗体(SN)检测
    2.4 血清细胞因子检测
        2.4.1 免疫小鼠血清中PCV2 IL-4和IFN-γ的水平
    2.5 结果
        2.5.1 PCV2-VLP透射电镜鉴定结果
        2.5.2 免疫小鼠PCV2 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
        2.5.3 免疫小鼠PCV2 中和抗体检测结果
        2.5.4 免疫小鼠SVV中和抗体检测结果
        2.5.5 免疫小鼠PCV2 细胞因子检测结果
    2.6 分析与讨论
    2.7 小结
第三章 二联疫苗免疫效力试验
    3.1 实验材料
        3.1.1 病毒、疫苗与实验动物
        3.1.2 主要试剂
        3.1.3 免疫接种实验
    3.2 血清抗体检测
        3.2.1 血清PCV2 抗体ELISA的检测
        3.2.2 血清SVV中和抗体检测
        3.2.3 PCR检测血清中PCV2 病毒
        3.2.4 免疫组织化学
    3.3 免疫效力评价
        3.3.1 PCV2 免疫效力评价
        3.3.2 SVV免疫效力评价
    3.4 结果
        3.4.1 PCV2 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
        3.4.2 SVV中和抗体检测结果
        3.4.3 PCV2 攻毒保护效力
        3.4.4 SVV攻毒保护效力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猪瘟、伪狂犬和猪口蹄疫不同方法免疫效果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主要缩略词英汉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猪瘟
        1.1 猪瘟病毒研究进展
        1.1.1 猪瘟病毒概述
        1.1.2 病原学
        1.1.3 猪瘟流行病学
        1.1.3.1 病症非典型化散发流行
        1.1.3.2 混合感染多发
        1.1.3.3 免疫效果不佳
        1.1.4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1.4.2 慢性型
        1.1.4.3 迟发型
        1.1.4.1 急性型
        1.1.5 猪瘟诊断与防控
        1.2 猪瘟免疫
        1.2.1 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
        1.2.2 猪瘟的一般免疫程序
        1.2.3 猪瘟免疫效果的研究
    2.猪口蹄疫
        2.1 口蹄疫概述
        2.2 病原特征
        2.3 流行特点
        2.4 临床症状
        2.5 诊断
        2.6 防控措施
        2.6.1 传统疫苗
        2.6.2 新型疫苗
        2.7 猪口蹄疫的免疫
        2.7.1 猪口蹄疫疫苗研究进展
        2.7.2 猪口蹄疫一般免疫程序
        2.7.3 影响猪口蹄疫免疫效果因素的研究
    3.伪狂犬病
        3.1 猪伪狂犬病简介
        3.2 病原学
        3.3 流行病学
        3.4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3.5 检测方法
        3.5.1 病原学诊断
        3.5.2 血清学诊断
        3.6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情况
        3.7 疫苗研究进展
        3.8 猪伪狂犬一般免疫程序
第二章 猪瘟、伪狂犬及猪口蹄疫同一日龄仔猪母源抗体水平监测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猪
        1.1.2 诊断试剂
        1.1.3 仪器与设备
        1.2 方法
    2.结果
        2.1 28 日龄仔猪母源抗体检测情况
        2.2 不同规模场三种疫病母源抗体合格率比较分析
    3.讨论
第三章 猪瘟、伪狂犬及猪口蹄疫不同组合免疫抗体水平监测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试验分组与免疫
        1.2.2 样品采集
        1.2.3 样品检测及结果判定
        1.2.4 数据分析
    2.结果
        2.1 试验各组抗体检测
        2.2 试验各组免疫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
    3.讨论
        3.1 猪瘟、猪口蹄疫、猪伪狂犬不同步单独免疫注射
        3.2 猪瘟和猪口蹄疫同时分点注射
        3.3 猪口蹄疫和伪狂犬疫苗同时分点免疫
        3.4 猪瘟和伪狂犬疫苗同时分点免疫
        3.5 猪瘟、猪口蹄疫、猪伪狂犬同步分点免疫注射
第四章 猪瘟、伪狂犬及猪口蹄疫不同组合免疫副反应监测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疫苗
        1.2 试验动物
        1.3 副反应观察试验分组
        1.4 引起动物免疫副反应的确认
    2.结果
    3.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长大(LY)母猪繁殖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独创性声明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现代国际养猪趋势
    1.2 中国当代养猪生产情况
        1.2.1 中国养猪业的现状
        1.2.2 中国养猪业存在的问题
    1.3 乐山市当前养猪生产情况
        1.3.1 发展现状
        1.3.2 存在问题
    1.4 猪肉市场的需求变化
        1.4.1 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
        1.4.2 国内市场的需求变化
    1.5 乐山养猪业未来发展方向
    1.6 乐山优质肉猪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7 试验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方法
    2.2 试验设计与分组
        2.2.1 分组
        2.2.2 试验设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农户饲养长大母猪产仔及仔猪生长发育情况
    3.2 适度规模场饲养长大母猪产仔及仔猪生长发育情况
    3.3 试验猪场母猪产仔及仔猪生长发育情况
    3.4 母猪配种及发情情况
    3.5 DLY仔猪黄白痢、腹泻发生情况
    3.6 试验猪场仔猪黄白痢、腹泻发生情况
4 讨论
    4.1 长大母猪不同的饲养场地表现不同的生产性能
    4.2 长大母猪的生产性能高于长白、约克母猪
    4.3 本交可获得较高的情期受胎率
    4.4 长白、约克母猪产仔力分析
    4.5 本研究得出,要彻底解决长大母猪的发情配种和获得较佳的生产性能,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4.5.1 开展适度规模与集中成片养殖
        4.5.2 搞好长大母猪的科学饲养管理
        4.5.3 作好长大母猪的发情鉴定与配种
        4.5.4 搞好仔猪的饲养管理
        4.5.5 搞好猪场的建设
        4.5.6 搞好猪场的环境控制
        4.5.7 猪场的兽医卫生
5 小节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件1: 猪场的建设
附件2: 猪场的环境控制
附件3: 猪场的兽医卫生

(8)生猪养殖农户疫病防控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理论基础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
    1.6 论文的创新点
2 我国农户养殖生猪的现状
    2.1 我国生猪生产现状
    2.2 农户养殖在生猪业中的地位
    2.3 农户养殖的生猪饲养管理现状
    2.4 农户养殖生猪的防疫治疗费用情况
3 我国生猪疫病及疫病防控的现状
    3.1 主要生猪疫病类型及流行种类
    3.2 动物疫病防控相关政策
    3.3 生猪疫病发生情况
    3.4 养殖农户生猪疫病防控的现状
4 生猪养殖农户疫病防控行为分析
    4.1 调研方案及数据说明
    4.2 调研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3 疫病防控行为现状分析
    4.4 小结
5 生猪养殖农户疫病防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5.1 生猪疫病防控行为影响因素
    5.2 疫苗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5.3 兽药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5.4 消毒及清洁影响因素分析
    5.5 隔离影响因素分析
    5.6 小结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动物疫病防控的经济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动物疫病已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1.2 动物疫病严重影响了我国畜产品的出口
        1.1.3 动物疫情暴发的风险不断加大
        1.1.4 动物疫病对公共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动物疫病经济损失评估
        1.2.2 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经济学分析
        1.2.3 动物疫病流行的风险分析和预警预测
    1.3 研究目标
        1.3.1 研究的创新点
        1.3.2 研究的难点
    1.4 研究方法
        1.4.1 多准则决策方法
        1.4.2 成本收益分析
        1.4.3 双差异比较法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动物疫病经济学分析理论和发展趋势
    2.1 动物卫生经济学的发展现状
        2.1.1 动物卫生经济学的发展
        2.1.2 动物卫生经济学在疫病防控决策的运用
        2.1.3 动物卫生经济学分析中的目标选择
    2.2 动物经济学主要研究方法及运用
        2.2.1 成本收益分析
        2.2.2 决策支持系统
        2.2.3 总剩余理论
    2.3 动物疫病防控经济学分析的的发展趋势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及防疫体系现状分析
    3.1 我国主要动物疫病流行情况
        3.1.1 我国的主要动物疫病
        3.1.2 我国动物疫病发生情况
    3.2 我国动物防疫体系现状
        3.2.1 动物防疫体系相关法律法规
        3.2.2 动物防疫管理体系
        3.2.3 动物防疫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物疫病暴发的经济社会影响分析
    4.1 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4.1.1 对经济的影响
        4.1.2 对社会的影响
    4.2 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成本分析
        4.2.1 禽流感防治技术措施成本构成
        4.2.2 疫点的防治成本分析
    4.3 动物疫病对社会总福利的影响
        4.3.1 理论研究
        4.3.2 实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动物疫病暴发和传播影响因素分析—以禽流感为例
    5.1 动物疫病传播影响因素分析
        5.1.1 疫苗免疫
        5.1.2 饲料质量
        5.1.3 饲养管理
        5.1.4 传播媒介
        5.1.5 自然状况
        5.1.6 流行病学分析
    5.2 影响禽流感暴发和传播因素的重要性排序
        5.2.1 指标选择
        5.2.2 分析
        5.2.3 结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动物疫病防控策略选择
    6.1 国内外实施的动物疫病防控策略
        6.1.1 以扑杀为主的防治策略
        6.1.2 以扑杀与疫苗免疫相结合的防治策略
        6.1.3 我国采用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策略
    6.2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措施经济优化
        6.2.1 决策方案与方法
        6.2.2 结果与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经济学评估
    7.1 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背景
        7.1.1 我国建设无疫区的基本情况
        7.1.2 我国建设无疫区的财政投入情况
        7.1.3 无疫区建设的主要成就
    7.2 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经济学评估
        7.2.1 评估方法
        7.2.2 评估指标分析
        7.2.3 评估结果
    7.3 无疫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政策
    8.1 发达国家或地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财政支持政策
        8.1.1 财政补偿政策
        8.1.2 财政援助政策
        8.1.3 主要借鉴
    8.2 我国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财政支持政策
        8.2.1 财政支持现状
        8.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8.3 动物防疫财政支持的经济学分析
        8.3.1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经济学分析
        8.3.2 口蹄疫防控财政支持的经济学分析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10)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危机防控能力研究
        1.2.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研究
        1.2.3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研究
        1.2.4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1.3 研究问题与内容
    1.4 本文研究框架与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公共危机
        2.1.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
        2.1.3 危机防控能力
        2.1.4 能力建设及其基础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2.2.2 风险管理与脆弱性研究
        2.2.3 动物卫生经济学
        2.2.4 系统管理理论
第3章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能力建设基础及其形成
    3.1 能力基础之一:法制体系建设情况
    3.2 能力基础之二:管理体制建设情况
    3.3 能力基础之三:科技研发支持情况
    3.4 能力基础之四:条件保障建设情况
    3.5 综合能力形成:应急响应实施情况
第4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法制体系建设
    4.1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法制体系建设
        4.1.1 我国动物卫生法律体系建设概况
        4.1.2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法规建设情况
    4.2 我国动物疫情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4.2.1 立法文本及内容自身存在的问题
        4.2.2 法律文本与实践工作存在脱节
        4.2.3 应急法律体系的操作性存在欠缺
    4.3 其他国家动物疫情防疫法律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4.3.1 美国:1+N系统化动物卫生法律体系
        4.3.2 澳大利亚:风险监控为主的动物疫情防控立法
        4.3.3 加拿大:体系健全覆盖面广的疫情防控立法
        4.3.4 欧盟:规范化、人性化的动物卫生立法体系
    4.4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立法的改进方向
        4.4.1 健全动物防疫组织立法,防止立法碎片零散
        4.4.2 树立动物疫情风险意识,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4.4.3 改变动物疫病防控观念,做好系统规范立法
第5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管理体制建设
    5.1 构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理论基础
        5.1.1 应急管理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5.1.2 公共危机组织结构的特点
    5.2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现状
    5.3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的问题及原因
        5.3.1 动物疫情常态应急机构尚未建立
        5.3.2 危机管理指挥联动系统尚且缺乏
        5.3.3 官方组织缺乏与社会力量的整合
        5.3.4 重大动物疫情区域合作机制缺乏
    5.4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管理体系的改进
        5.4.1 专业性、常规性指挥机构的设立
        5.4.2 以任务为中心建立复式组织结构
        5.4.3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相协调
第6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6.1 动物疫病公共危机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现状
        6.1.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科研机构发展现状
        6.1.2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成果研发情况
        6.1.3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成果运用情况
    6.2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问题
        6.2.1 防控科技人力资本待遇较低、队伍不稳
        6.2.2 防控技术研究投资不足、应用水平偏低
        6.2.3 防控科研项目立项及管理处于无序状态
        6.2.4 科技成果鉴定评价机制忽视了实践需求
        6.2.5 科研成果推广缓慢,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6.3 制约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分析
        6.3.1 缺乏与时俱进的科学劳动价值评价机制
        6.3.2 缺乏全面、完整、连续的经费资助机制
        6.3.3 缺乏国家层面统一的科技管理服务平台
        6.3.4 缺乏科技需求方主导的制度化评价机制
        6.3.5 缺乏与社会转型相适应的成果转化机制
    6.4 我国动物疫情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途径
        6.4.1 优化薪酬结构,尊重科技人才价值
        6.4.2 改善投资机制,加强基础条件建设
        6.4.3 抓住核心技术,做好管理平台建设
        6.4.4 注重社会需求,完善鉴定评价机制
        6.4.5 重视技术应用,科研与防控相结合
第7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条件保障建设
    7.1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政策概述
        7.1.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政策的历史演变
        7.1.2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条件保障基本理念的形成
    7.2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存在的问题
        7.2.1 财政支持总量尚显不足
        7.2.2 财政支出结构不够合理
        7.2.3 财政支持的持续性不够
    7.3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7.3.1 财政投入理念存在差距
        7.3.2 财政分摊机制并未健全
        7.3.3 财政支出方式过于单一
    7.4 美国和澳大利亚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的基本经验
        7.4.1 财政支持总量充足力度较大
        7.4.2 财政支出结构动态均衡变化
        7.4.3 多元主体共同平衡分摊费用
        7.4.4 疫病消灭计划占据较大比重
    7.5 改进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条件保障的建议
        7.5.1 加大和稳定动物疫病危机防控财政支持
        7.5.2 建立多元化动物疫病防控资金分摊机制
        7.5.3 对动物疫病防控重点领域进行合理分派
        7.5.4 合理安排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和物资储备
第8章 政府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的应急响应
    8.1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应急响应的理论框架
    8.2 Matlab回归分析理论模型
    8.3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的实证研究
    8.4 提升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的应急响应的路径选择
第9章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改变观念,建立系统化的动物疫情防控法律体系
    9.2 突破限制,建立开放型的动物疫情防控体制框架
    9.3 创新科技,构建有机性的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
    9.4 重视投入,建立稳定性的动物疫情防控条件保障
第10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10.1 防控能力建设基础的综合性研究
    10.2 防控能力基础条件的精细化研究
    10.3 防控能力建设效果的全面性评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四、猪水泡病、猪瘟二联苗研究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猪水泡病、猪瘟二联苗研究报告[J]. 重庆市猪水泡病科研协作组,绵阳地区猪水泡病科研协作组,南充地区猪水泡病科研协作组. 兽医科技资料, 1977(S1)
  • [2]猪瘟和猪水泡病基因标记疫苗的研究[D]. 冯霞.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5(10)
  • [3]猪传染性水泡病国内科研动态[J]. 李树春. 兽医科技资料, 1977(S1)
  • [4]鹰潭市畜牧业发展与主要动物疫病风险分析[D]. 江文斌. 江西农业大学, 2013(02)
  • [5]PCV2-VLP与SVV二联灭活疫苗初步研究[D]. 段卫同.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6]猪瘟、伪狂犬和猪口蹄疫不同方法免疫效果对比研究[D]. 杨儒爱. 甘肃农业大学, 2018(11)
  • [7]长大(LY)母猪繁殖力研究[D]. 陈瑞国. 四川农业大学, 2004(03)
  • [8]生猪养殖农户疫病防控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 王时雨. 北京农学院, 2019(08)
  • [9]动物疫病防控的经济学分析[D]. 浦华.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05)
  • [10]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D]. 王薇.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8)

标签:;  ;  ;  ;  ;  

猪水疱病与猪瘟联合疫苗研究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