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函数迭代的注意事项

关于函数迭代的注意事项

一、函数迭代的一个注记(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杰[1](2012)在《基于遗传算法的点状要素注记配置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地图注记的自动配置是地图制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地图空间中将注记标注的合理、美观、整体平衡是相关研究者追求的目标。要满足前述目标,在地图注记配置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注记本身的大小、长度等因素,而且还要考虑地理空间中地物要素、注记、及其各自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等复杂因素,因此地图注记的配置问题也是典型的NP(非确定多项式)难度问题。本文以地图制图中点状要素注记自动配置为研究对象,应用遗传算法求解点状要素的注记自动配置,在分析注记标注问题和遗传相关因素的基础之上,设计基于遗传算法的注记配置模型,并进行实验检验。主要内容有:1.详细研究了注记标注中冲突压盖、位置优先级及位置关联性相关因素,分析每种因素对注记配置复杂度和注记结果的影响。2.详细研究了遗传算法的算法原理和结构及应用表达,分析算法模型中各相关因素的影响。3.设计出基于遗传算法的注记模型,并分析讨论模型中影响因素的评价方法和相关参数的取值策略。4.实验检验设计模型,分析实验结果检验模型中各参数的影响,给出总结和改进的方法。

董晓亮[2](2015)在《自适应共轭梯度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无约束优化问题广泛应用于经济计划、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国防与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因此构造大规模优化问题的计算方法,研究这些方法的理论性质及其实际数值表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存储量小和迭代简单的特点使共轭梯度法在求解大规模问题的算法中脱颖而出.在过去的20年中,充分下降条件和共轭性使得共轭梯度法在优化领域更为活跃.本文在总结己有非线性共轭梯度算法的基础上,从实用角度出发,设计出若干能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白适应共轭梯度法.主要具体工作如下:1.我们引入了两类白适应的共轭梯度法,该法在每步迭代可满足充分下降条件.与现有方法不同的是,本文提出新的共轭条件是动态调整的,它可视作HS共轭性和DL共轭性的继承与发展.在适当情况下,可证明该法对一般函数全局收敛.2.我们对六类基本共轭梯度法进行了修正,其中的搜索方向满足不依赖于任何搜索条件的充分下降条件.此外,我们提出了一个一般形式的共轭梯度法,对应的搜索方向总是充分下降方向.该方法无须Yuan提出的”步长要有正的下界”的假设条件,可以建立算法的全局收敛性.3.我们构造了一个非一致凸的二维函数,它可以说明这样一种可能性,即无论TTCG方法在极小化我们提出的函数时是否收敛,TTCG方法的收敛性分析中关于‘sTKyK>τ(τ>0是常数)”这一充分条件都不成立.主要原因在于在数量上,sTkyk是恢||2的高阶无穷小.此外,我们提出了一类具有一般形式的三项共轭梯度法,它的搜索方向同时满足白适应共轭条件和充分下降条件.4.原TTDES方法中的某些结果因为参数选取不当需要修正,我们在迭代矩阵条件数最小的意义下找至TTDES方法的最优参数.具体地,既然该迭代矩阵既非对称也不正则,在讨论条件数时,一种谨慎而合理的策略是采取奇异值分析而非特征值分析.5.我们通过不同搜索方向之间的仿射组合而得到新的Hestenes-Stiefel类型不Polak-Ribiere-Polyak类型的三项共轭梯度法.在迭代过程中,搜索方向满足充分下降条件,并能接近拟牛顿方向或满足共轭条件.算法在Wolfe搜索下收敛.6.数值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上述方法适于求解大型优化问题,从而是有效的.白适应的算法机制不仅有益于共轭梯度法的理论与计算,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展示出更有意义的重要性.

刘小利[3](2005)在《城市地形图注记自动配置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地图注记自动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实际上,如何利用计算机进行地图注记自动配置,提高地图生产效率,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GIS应用和发展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论文目的在于提高城市地形图自动注记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注记质量,降低人工干预和人工编辑的作业量,力求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促使地图注记自动配置研究成果实用化。 本文首先深入了解了当前国内外地图自动注记的研究动态,在详细阐述了地图注记配置的理论、方法、规则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重点讨论了在城市地形图中的占主要比例的点状要素、街道等线状要素以及面状居民地等面状要素的注记自动配置的推理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实现算法。由于当前很多生产单位的城市地图数据库中注记没有与目标关联,因此本文还研究了从图面注记到空间目标名称属性的自动转换方法。最后,以目前国内外流行的主导软件Arc/Info为二次开发平台,开发了城市地形图注记自动配置子系统。该系统的实现主要采用Arc/Info的开发语言AML。地图数据来源于城市地图数据库,数据的显示、存储和分析以Arc/Info为后台服务器。论文以广州市某区域的城市地形图注记自动配置为例,对系统进行了测试和应用。

康文华[4](2007)在《求解单参数特征值问题的二维Arnoldi投影算法》文中研究表明本篇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讨论了求解大规模稀疏矩阵单参数特征值问题的二维Arnoldi投影算法.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对求解大规模稀疏矩阵的特征值问题和广义特征值问题的Krylov子空间迭代法进行了回顾,并介绍了其中的核心部分Arnoldi过程。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三章详细介绍了新出现的所谓二维Arnoldi过程(Two-dimensional Arnoldi Process(TAP))的构造和基本算法,介绍了二维Krylov子空间和如何利用标准Arnoldi过程构造二维Arnoldi过程的详细算法,并给出了重正交化的二维Arnoldi过程和相应的数值实例。第四章详细给出了如何利用二维Arnoldi过程构造投影空间的一组标准正交基,并给出了用其求解单参数特征值问题(A+δB)x=λCx的二维Arnoldi投影算法(Two-dimensional Arnoldi Projection Method(TPM))。此外,还提出了基于上述算法的两种不同形式的显式重开始策略。随后,将此求解单参数特征值的新方法首次应用在系统无源性的检测和强制以及动力系统的分叉问题中出现的单参数特征值问题中,通过详尽的数值例子分析了该方法的一些性质,并与已知的Krylov子空间迭代方法进行了比较,给出了较好的结果。第六章给出了与求解大规模稀疏矩阵的特征值问题相关的关于Sherman-Morrison-Woodbury公式的一个注记。我们说明了在利用带位移的反迭代方法求解形如(A+UD-1VT)x=λx的特征值问题中,若利用Sherman-Morrison-Woodbury公式求解位移后近似奇异线性方程组,反迭代法仍然可以得到十分精确的近似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并且当A,U,V是稀疏矩阵时,所花费的时间少于LU分解求解近似奇异线性方程组的时间。

秦俊杰[5](2009)在《有限最大值凸函数UV-算法的一个注记》文中研究指明在非光滑最优化中,非光滑函数的二阶展开对于最优性条件的研究以及设计具有高阶收敛性的算法都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对非光滑函数的二阶性质与展开的理论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2000年,C. Lemare′chal, F. Oustry和C. Sagastiza′bal(2000)提出UV -分解理论[11],其主要思想是将空间Rn分解成两个正交的子空间U和V的直和,使函数在U上的一阶逼近是线性的,而其不光滑特征集中于V中,借助于一个中间函数, U-Lagrange函数,得到函数在切于U的某个光滑轨道上的二阶展式.这样,设计非光滑最优化的算法可以在此光滑轨道上考虑.本文针对一类有限最大值凸函数的UV -分解理论以及在UV -分解理论基础之上的UV -算法进行了论述.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是引言,主要介绍了UV -分解理论的研究背景.第二章研究的是一类有限最大值凸函数的UV -分解理论.在此,给出了两种不同的条件假设,在这两种条件假设下,分别引入了有限最大值凸函数的空间分解、U-Lanrange函数及其一阶、二阶展开性质.第三章在引入Moreau-Yosida正则化的概念的同时并提出了在算法中如何选取迭代信息的一种新方法,最后给出了有限最大值凸函数的UV -算法以及该算法的收敛性.

向华[6](2006)在《结构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方法与扰动分析》文中提出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讨论结构化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方法和扰动分析。第一,二章是关于迭代方法的。第一章讨论预条件技术,针对对流扩散问题和Oseen问题离散后系数矩阵所具有的特殊结构,用近似Kronecker积构造预条件子。从而改善系数矩阵的谱性质,加速迭代方法的收敛。第二章讨论非精确的Krylov子空间方法。当外迭代用Krylov子空间方法,内迭代可以用松弛策略,非精确地求解。重点分析了非精确的BiCGStab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松弛策略。讨论了Schur补方程,相关方程用非精确Krylov子空间方法求解时的收敛行为,还提出了与Monte Carlo方法结合的思想。第三至第五章是关于扰动分析的。第三章讨论鞍点问题的结构化向后误差和条件数,给出了鞍点问题结构化向后误差的一般表达式,并用结构化条件数分析了解的敏感性。第四章用矩阵导数作为工具推导Cauchy矩阵,Vandermonde矩阵等结构化矩阵的混合型和分量型条件数。在第五章我们考察了带Kronecker积的线性系统,得到了与经典结果类似的条件数,并讨论了其二层条件数。第六章给出了关于子空间距离和奇异值极大极小性质的一个注记。

谢庭藩,王兴华[7](1985)在《关于优选法的一些理论结果》文中认为 本文总结作者们各自发表的一些关于优选法的理论结果,谨以此纪念着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1 单峰函数类对 f:(0,1)→R,若存在 xf∈(0,1),使 f 在区间(0,xf〕中单调增加而在〔xf,1)中单调减小,则说 f 是一个单峰函数,其全体记作 F。对 f∈F,以及包含 f 所求极值点 xf 的

张志军[8](2011)在《基于规则引擎的地图注记自动配置方法研究》文中提出自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地图制图界对地图注记自动配置的研究从未间断过,这一古老的问题一直是相关领域的难点与热门研究议题。规则引擎的思想是将可变的业务规则从具体实现代码中独立抽象出来,形成独立的规则,加上对这些规则的管理与执行。就目前的制图规范和制图经验而言,地图注记配置规则只给出了一般性的要求,如易读、不压盖、无歧义等,具有模糊性、抽象性和随意性。然而在技术领域,情况正好相反,一种地图注记配置算法只能针对一组具体的配置规则,如“注记应配置在要素的内部主骨架线上”。这个矛盾导致了目前地图注记自动化配置难以顾及地物要素个体之间的差异。规则引擎的出现为调和这一矛盾提供了契机,本文以计算机技术中的知识表达与推理、搜索匹配等技术为突破口,为实现地图注记的自动化配置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研究成果对数字环境下地图制图综合也有一定的支持作用。地图注记配置过程是一种智能行为,在遵守制图规范的基础上,根据要标注的地物要素的实体特征和重要性级等确定地图注记的样式与布局。其中样式包括字体、字形、字号、字色、字型;布局包括字列、字顺、字向、字位、字隔。同时,地图注记的文字从形式上分为符号文字和拼写文字,这两种形式的注记配置方法有很大的差异,我国文字为符号文字,其自动化配置较欧美等使用的长条拼写文字难度更大。本文综合考虑地图注记配置算法的合理性、整体性、系统性等因素,突破传统的地图注记按地物要素的类型分类的束缚,综合考虑地物要素的地物要素的类型、属性语义和符号图形特征,提出了地图注记配置模式的概念。配置模式在考虑地物要素的类型、属性之外还兼顾了影响地图注记位置的符号图形变量,如地物要素符号图形的大小、方向,密度等。结合我国地图特征,提出了八种地图注记配置模式:点注记配置模式、线-点注记配置模式、平行线注记配置模式、缓冲线注记配置模式、主骨架线配置模式、中轴线配置模式、凸壳配置模式和散列式配置模式。各配置模式采用相应的配置方法计算地图注记的表达形式和候选位置。格式塔心理学是兼顾认知心理学与图形学的一个领域,主要研究图形组合方式对人类认知上产生的影响。基于格式塔原理,本文提出了影响地图注记位置的五个注记质量评价因子及其度量方法,构建了地图注记质量评价模型。地图注记配置规则从地图信息传输角度出发,兼顾地图整体效果与地图注记自身的功能,包含地图注记的配置条件、配置优先级、约束条件、配置方法、处理策略等。实现地图注记自动配置的第一步就是形式化的表达地图注记配置规则,即建立注记配置规则库。本文将知识表达和推理技术与地图注记配置实际情况相结合,详细探讨了地图注记配置规则体系,研究了地图注记配置知识库的结构、建立和维护方法,实现了数字环境下注记配置规则的形式化表示。注记配置知识库包括注记事实库、配置规则库、冲突规则库、处理规则库和配置参数库。规则引擎诞生的目的在于解决复杂的业务规则解析问题,它通过规则文件来存储业务逻辑,而通过对规则文件的解析来处理业务,从而达到了业务逻辑与处理逻辑的分离。论文立足于这一功能特性,一方面研究服务于制图人员的地图注记配置知识的描述与形式化表达,通过规则语言将这些知识写入RuleML文件,进行解析;另一方面深入研究知识推理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改进的Rete算法实现地图注记配置模式和配置参数推理的方法。并提出基于规则引擎的地图注记自动配置框架。在地图注记优化方面,本文从制图实践经验出发,立足于研究顾及全要素的优化策略。在数字环境下对制图专家注记配置思维形式的模拟,提出了地图中所有注记应按对地图的拓扑领域划分来控制地图注记的优化,克服了传统按层优化配置的局限性。论文对上述的算法、推理进行了实验性验证。实验建立了1:5万和l:25万地形图地图注记配置知识库库,基于NxBRE实现了地图注记自动配置原型系统。

李圆满[9](2019)在《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分类器改进算法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科技的日益发达,人们在生活中对人工智能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需求。对于这些需求,人工神经网络特别是BP神经网络作为实现人工智能的工具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它可以建立某种简化模型并以此来模拟生物神经网络分析决策过程。其中分类问题作为人类学习过程中的基本手段,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于信息最基础的处理方式,它为各类决策提供了判断基础。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来解决分类问题一直是众多研究学者的研究课题。BP神经网络作为经典的前馈神经网络,是目前对于分类问题应用最多的神经网络。但BP神经网络作为传统神经网络算法,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它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权值训练过程中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误差收敛速度慢等,且对模糊信息进行分类时性能较弱。本文将以BP神经网络算法为基础,从性能优化和模糊信息处理两个方向研究BP神经网络模型对于分类问题的优化实现。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通过研究模拟退火算法与梯度下降算法对BP神经网络权值迭代的算法差异,提出了根据模拟退火算法中的Metropolis准则来调整BP神经网络的权值,使BP神经网络分类器模型能更快更精准地到达误差最小点。(2)实现了模糊理论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分类方法,该分类方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BP神经网络分类器处理模糊信息的能力。(3)在可视化开发平台上实现了基于模糊理论和模拟退火算法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分类器算法的系统设计,并在此系统中进行分类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经过在系统中对多个UCI实际数据集进行实验对比,发现改进后的神经网络分类效果与传统BP神经网络算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它不仅保障了模糊数据在利用神经网络模拟非线性问题时的分类精度和分类稳定性,同时也能让网络模型在训练学习时能更高效地收敛至误差极值点。

张林华[10](2006)在《基于混沌的密码技术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过去10多年里,现代密码学和网络通信的惊人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安全信息的传递。为了迎接这样的挑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加密技术。 混沌系统具有许多良好的性质,如对初始条件和控制参数的敏感性、周期点集的稠密性和拓扑传递性,和密码学中的混淆与扩散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基于混沌的密码技术在信息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 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应用混沌系统构造新型密码系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从1989年Matthews、Pecora和Carroll分别提出混沌密码学中的两种方案之后,混沌密码的研究进入了繁荣时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出现了不少充满希望的进展。然而,近期的研究表明,原来提出的被认为是实用性强和安全性高的混沌密码方案被分析,并被证实它们效率低、不安全和不可用。如何通过细致的分析设计混沌密码方案日渐成为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致力于混沌密码的设计和应用,主要研究结果及创新之处在于: 从多方面对混沌理论基础作了详细的阐述。首先回顾了混沌理论的研究历史。其次给出了混沌的定义,并介绍了混沌研究所需的判据与准则。然后将分散在全文中的各种混沌模型集中地加以介绍。最后阐述了混沌理论和混沌密码学的关系并概括了混沌编码的基本方法。 对基于混沌的密码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以1998年到2004年E.(?)lvarez,M.S.Baptista和GJakmoski提出的三类混沌密码方案和以后的许多改进方案为例,说明了如何通过反复的密码分析及改进来促进混沌对称密码方案的设计。 分层次阐述将混沌加密技术应用到数字图像信息处理中的应用实例。首先利用混沌密码学的成果,研究了加密技术结合神经网络和小波如何应用到数字水印。然后提出混沌加密技术如何应用到具有较高安全性要求的图像加密,并且设计出具有较好密码学特性的加密方案。 混沌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研究是一个比较活跃的领域并且已经取得大量的成果。混沌系统的电路实现以及通信的客观需要,使之与应用结合非常紧密。本文给出了一种典型的可用于安全通信的滞同步加密方案,计算机仿真显示了方案的有效性,最后提出了三种用于同步通信安全分析的方法。 介绍了目前已广泛使用的公钥密码体制和算法。在分析已经提出的一些基于混沌理论的密码算法的复杂性及安全性的基础上,给出了L.Kacarev提出的两种算法之间的理论联系,并把它们和传统的公钥算法进行比较研究。然后对B.Ruanjan提出的公钥密码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探讨了高精度算法和方案的具体实

二、函数迭代的一个注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函数迭代的一个注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遗传算法的点状要素注记配置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地图注记配置的研究现状
        1.2.1 理论与成果
        1.2.2 现状分析
    1.3 论文内容及组织
        1.3.1 研究内容及目的
        1.3.2 论文组织
第二章 地图注记的基本知识
    2.1 地图注记功能与分类
        2.1.1 地图注记的功能
        2.1.2 地图注记的分类
    2.2 地图注记的要素
    2.3 地图注记配置
        2.3.1 注记配置规则
        2.3.2 注记质量评价准则
    2.4 小结
第三章 遗传算法概述
    3.1 生物进化的启示
    3.2 遗传算法的原理结构与理论基础
        3.2.1 遗传算法中的基本概念
        3.2.2 遗传操作
        3.2.3 遗传算法的原理和基本结构
        3.2.4 遗传算法的理论基础
    3.3 算法的特点分析
        3.3.1 算法的主要特征
        3.3.2 算法的优越性
    3.4 遗传操作的改进
        3.4.1 交叉算子的改进
        3.4.2 变异算子的改进
    3.5 遗传算法解决注记配置问题的适用性
    3.6 小结
第四章 点状要素注记的配置分析
    4.1 注记配置质量评价模型
        4.1.1 质量评价函数及其构成
        4.1.2 注记配置的压盖、冲突评价
        4.1.3 注记配置的优先级评价
        4.1.4 注记配置的关联性评价
        4.1.5 注记配置的总质量评价
    4.2 注记配置过程分析
        4.2.1 点注记候选位置的产生
        4.2.2 点注记候选位置的评价
        4.2.3 点注记候选位置的选择
    4.3 小结
第五章 基于 GA 的点状要素注记配置模型设计
    5.1 注记位置与染色体编码
        5.1.1 注记候选位置与初始种群产生
        5.1.2 注记位置的染色体编码表达
    5.2 适应度计算与位置评价
        5.2.1 压盖冲突检测
        5.2.2 优先级检测
        5.2.3 关联性检测
        5.2.4 适应度计算
    5.3 位置选择
    5.4 点要素注记的参数控制
        5.4.1 注记要素的表达
        5.4.2 点要素的表达
        5.4.3 注记位置计算
    5.5 遗传操作的参数控制
        5.5.1 遗传算子
        5.5.2 种群规模
        5.5.3 终止条件
    5.6 注记配置改进
        5.6.1 基于局部搜索策略的改进
        5.6.2 基于并行性的注记配置效率改进
    5.7 小结
第六章 实验与总结展望
    6.1 实验说明
        6.1.1 实验环境配置和说明
        6.1.2 实验数据
    6.2 实验相关表达
        6.2.1 注记模型的表达
        6.2.2 遗传操作的表达
        6.2.3 评价函数中的权重系数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
        6.3.1 遗传计算说明
        6.3.2 种群规模设定
        6.3.3 不同复杂度注记配置
        6.3.4 终止条件对结果的影响
        6.3.5 注记结果
        6.3.6 注记配置改进评价
    6.4 总结与展望
        6.4.1 总结
        6.4.2 论文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自适应共轭梯度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线搜索条件
        1.2.1 线搜索方法
        1.2.2 下降方法的收敛性
    1.3 共轭梯度法的发展概况
        1.3.1 早期共轭梯度法的研究结果
        1.3.2 拟牛顿法及拟牛顿方程
        1.3.3 充分下降条件及三项共轭梯度法
        1.3.4 共轭梯度法和拟牛顿法之间的若干联系
    1.4 谱共轭梯度法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一类满足充分下降性和共轭性的自适应共轭梯度法
    2.1 引言
    2.2 动机与算法性质
    2.3 收敛性分析
    2.4 一类改进的DL方法
    2.5 数值实验
第三章 一类满足充分下降性和共轭性的自适应谱HS共轭梯度法
    3.1 引言
    3.2 算法及其性质
    3.3 收敛性分析
    3.4 数值实验
第四章 六类具有充分下降条件和全局收敛的共轭梯度法
    4.1 引言
    4.2 动机与算法性质
    4.3 DPRP方法的收敛性分析
    4.4 DPRP方法的推广
        4.4.1 关于第一类方法的推广工作
        4.4.2 关于第二类方法的推广工作
    4.5 数值实验
第五章 一类满足充分下降性和共轭性的自适应三项共轭梯度法
    5.1 TTCG方法的收敛性分析中的一个充分条件不成立的例子
        5.1.1 算法描述及动机
        5.1.2 一个反例:TTCG方法的收敛性性分析中参数存在性的质疑
    5.2 一个新的三项共轭梯度法
        5.2.1 收敛性分析
    5.3 数值实验
第六章 关于TTDES三项共轭梯度法中的一个注记
    6.1 TTDES三项共轭梯度法的一个最佳参数
    6.2 勘误:基于特征值对应的最佳参数的分析
    6.3 基于奇异值分解得到一个最佳参数
    6.4 数值实验
第七章 几类仿射组合的自调节三项共轭梯度法
    7.1 引言
    7.2 仿射组合下的HS三项共轭梯度法
        7.2.1 收敛性分析
    7.3 关于其它共轭条件的推广
        7.3.1 基于Zhang的共轭条件的推广
        7.3.2 基于Li和Fukushima共轭条件的推广
    7.4 仿射组合下的PRP三项共轭梯度法
        7.4.1 引言
        7.4.2 NPRP方法的收敛性分析
    7.5 数值实验
        7.5.1 关于HS方法的数值实验
        7.5.2 关于PRP方法的数值实验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城市地形图注记自动配置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2 注记自动配置的研究方向
        1.1.3 注记自动配置的应用领域
    1.2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组织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论文组织
第二章 地图注记理论基础
    2.1 地图注记的基本知识
    2.2 地图注记配置规则
    2.3 地图注记自动配置方法
    2.4 地图注记自动配置的优化理论
    2.5 地图注记自动配置的关键技术
第三章 地图要素注记自动配置的研究
    3.1 自动注记子系统数据预处理
    3.2 点状要素注记的自动配置
        3.2.1 点状要素注记的基本特征
        3.2.2 PFLP传统算法以及研究方向
        3.2.3 基于TS的点状要素注记自动配置
    3.3 线状要素注记的自动配置
        3.3.1 线状要素注记概述
        3.3.2 街道注记离散化定位的自动推理
    3.4 面状要素注记的自动配置
第四章 城市地形图注记自动配置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设计
        4.1.1 系统运行环境
        4.1.2 系统总体设计
        4.1.3 系统功能模块的组成
        4.1.4 系统特点
    4.2 系统功能的实现
    4.3 系统实践-以广州市某区域城市地形图为例
第五章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工作
致谢

(4)求解单参数特征值问题的二维Arnoldi投影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求解特征值问题的Krylov子空间方法
    §2.1 正交投影方法
    §2.2 斜投影方法
    §2.3 Krylov子空间与Arnoldi过程
        2.3.1 Krylov子空间
        2.3.2 Arnoldi过程
    §2.4 Arnoldi方法
        2.4.1 基本算法
        2.4.2 显式重开始
        2.4.3 收缩方法
        2.4.4 隐式重开始
        2.4.5 位移求逆策略
        2.4.6 Arnoldi方法的收敛性
    §2.5 求解非对称特征值问题的Lanczos方法
    §2.6 求解广义特征值问题的有理Krylov子空间方法
    §2.7 小结
第三章 二维Arnoldi过程
    §3.1 二维Arnoldi过程
        3.1.1 算法的构造
        3.1.2 数值实例
    §3.2 重正交化
        3.2.1 重正交化的必要性
        3.2.2 基本算法
        3.2.3 数值实例
    §3.3 小结
第四章 求解单参数特征值问题的二维Arnoldi投影算法
    §4.1 二维Arnoldi投影算法的构造
    §4.2 显式重开始的二维Arnoldi投影算法
    §4.3 应用一:无源性的检测和强制
        4.3.1 问题描述
        4.3.2 数值实例
    §4.4 应用二:动力系统中的分叉问题
        4.4.1 问题描述
        4.4.2 数值实例
    §4.5 小结
第五章 关于Sherman-Morrison-Woodbury公式的一个注记
    §5.1 引言
    §5.2 带位移的反迭代法计算A+UD~(-1)V~T的特征向量
        5.2.1 利用三角方程组的性质说明收敛性
        5.2.2 利用位移后近似奇异线性方程组的解说明收敛性
    §5.3 数值实例
    §5.4 小结
参考文献
发表或接受发表的论文
致谢

(5)有限最大值凸函数UV-算法的一个注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UV -分解理论的研究背景
    1.2 本文的研究工作
2 有限最大值凸函数的UV-理论
    2.1 基本概念
    2.2 一个特殊的例子
    2.3 一般的例子
3 有限最大值凸函数的UV- 算法
    3.1 基本概念和定理
    3.2 迭代信息选取
    3.3 Bundle-子程序
    3.4 UV-算法
    3.5 算法的收敛性
参考文献
致谢

(6)结构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方法与扰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预条件技术
    §1.1 对流扩散问题
        1.1.1 迎风格式和SUPG格式离散
        1.1.2 Kronecker积近似及预条件
    §1.2 鞍点问题
        1.2.1 Oseen方程的差分离散
        1.2.2 预条件子的构造
        1.2.3 求解非奇异与奇异方程组的对比
    §1.3 小结
第二章 非精确Krylov子空间方法
    §2.1 松弛策略
    §2.2 非精确BiCGStab
    §2.3 Schur补方程
    §2.4 Related方程
    §2.5 Monte Carlo方法
    §2.6 小结
第三章 鞍点问题
    §3.1 结构化向后误差
        3.1.1 最简单的情形
        3.1.2 三个引理
        3.1.3 η~((θ))((?),(?))的表达式及上下界
        3.1.4 η~((θ,λ,μ))((?),(?))的表达式及上下界
        3.1.5 结构化向后误差与非结构化向后误差的比较
        3.1.6 γ~((λ,μ)((?),(?))的表达式
        3.1.7 特殊情形的处理
        3.1.8 数值例子
    §3.2 非线性扰动界
    §3.3 结构化条件数
        3.3.1 整体条件数
        3.3.2 独立条件数和偏条件数
        3.3.3 解的敏感性分析
        3.3.4 例子
    §3.4 小结
第四章 结构化矩阵
    §4.1 经典结果
    §4.2 Cauchy矩阵
    §4.3 Vandermonde矩阵
    §4.4 Toeplitz和Hankel矩阵
    §4.5 循环矩阵
    §4.6 数值例子
    §4.7 小结
第五章 带Kronecker积的线性系统
    §5.1 方程(A(?)B)x=d的扰动理论
        5.1.1 范数型扰动理论
        5.1.2 分量型扰动理论
        5.1.3 到奇异的距离和最优p—范数条件数
    §5.2 二层条件数
    §5.3 数值例子
    §5.4 小结
第六章 关于子空间距离的一个注记
第七章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接受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基于规则引擎的地图注记自动配置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1.1 地图注记自动配置问题的提出与发展
        1.1.1 地图学科发展使得地图注记配置自动化走向必然
        1.1.2 GIS平台为地图注记配置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进展
        1.2.1 地图注记配置规则的研究进展
        1.2.2 地图注记配置顺序的研究进展
        1.2.3 地图注记配置过程的研究进展
        1.2.4 地图注记定位模型的研究进展
        1.2.5 地图注记位置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1.2.6 地图注记优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1.2.7 规则引擎的研究进展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目标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论文的主线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支持地图注记自动配置的相关模型
    2.1 地图注记
        2.1.1 地图注记的功能
        2.1.2 地图注记的分类
        2.1.3 地图注记的设计
    2.2 地图注记配置方法
        2.2.1 传统的地图注记方法
        2.2.2 数字环境下地图注记配置方法
        2.2.3 基于规则引擎的地图注记自动配置方法
    2.3 地图注记模型
        2.3.1 地图注记表达模型
        2.3.2 地图注记配置模型
        2.3.3 地图注记对象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格式塔原理的地图注记评价模型
    3.1 格式塔心理学概述
        3.1.1 背景介绍
        3.1.2 格式塔心理学简介
        3.1.3 格式塔视知觉组织原则
    3.2 地图注记配置的总体原则
    3.3 影响注记位置质量的因素
    3.4 单项评价指标的评价模型
    3.5 地图注记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图注记配置模式
    4.1 影响地图注记位置的要素符号图形变量
    4.2 注记配置模式
        4.2.1 点注记配置模式
        4.2.2 线-点注记配置模式
        4.2.3 平行线注记配置模式
        4.2.4 缓冲线注记配置模式
        4.2.5 中轴线注记配置模式
        4.2.6 主骨架线配置模式
        4.2.7 凸壳注记配置模式
        4.2.8 散列式注记配置模式
    4.3 地图注记配置模式选择
        4.3.1 基于要素类型特征的地图注记配置模式选择
        4.3.2 基于要素语义的地图注记配置模式选择
        4.3.3 基于符号图形特征的地图注记配置模式选择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图注记配置知识形式化表达及其推理技术
    5.1 知识的形式化表达
        5.1.1 知识的定义
        5.1.2 知识的特征
        5.1.3 知识表示
    5.2 基于RuleML的地图注记配置知识的表示
        5.2.1 RuleML概述
        5.2.2 地图注记配置知识
        5.2.3 基于RuleML的地图注记配置知识的表示
    5.3 知识推理技术
        5.3.1 知识推理方法与分类
        5.3.2 知识推理的控制策略
        5.3.3 基本的推理技术
        5.3.4 模式匹配
    5.4 Rete概述
        5.4.1 Rete算法简介
        5.4.2 Rete匹配网络及其建立
        5.4.3 Rete算法匹配过程
    5.5 一种改进的Rete推理算法
        5.5.1 Rete算法的不足之处
        5.5.2 Rete算法的改进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规则引擎的地图注记自动配置框架
    6.1 规则引擎
        6.1.1 规则引擎产生的背景
        6.1.2 规则引擎的概念
        6.1.3 规则引擎的应用与发展
    6.2 NxBRE概述
        6.2.1 NxBRE简介
        6.2.2 推理引擎Inference Engine
        6.2.3 NxBRE运行模式
    6.3 基于规则引擎的地图注记自动配置
        6.3.1 基于规则引擎的地图注记自动配置框架
        6.3.2 注记对象绑定
        6.3.3 地图注记配置模式推理
        6.3.4 地图注记配置参数的推理
        6.3.5 地图注记优化组合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原型系统实现与应用研究
    7.1 原型系统开发环境
    7.2 原型系统功能构架
    7.3 原型系统的实施路线
    7.4 原型系统模块实现
        7.4.1 注记知识库管理模块
        7.4.2 注记配置执行模块
        7.4.3 注记知识推理模块
        7.4.4 注记优化模块
        7.4.5 注记配置主模块
    7.5 地图注记自动配置实验与结果分析
        7.5.1 实验设计
        7.5.2 推理实验
        7.5.3 注记效果实验
    7.6 实验总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论文总结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9)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分类器改进算法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工作
第2章 人工神经网络
    2.1 人工神经网络基本知识
        2.1.1 人工神经元模型
        2.1.2 神经网络分类
    2.2 BP神经网络
        2.2.1 BP神经网络算法
        2.2.2 BP算法误差曲面分析
        2.2.3 BP神经网络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模糊理论基础
    3.1 模糊集合
        3.1.1 模糊集合的概念
        3.1.2 隶属度函数
        3.1.3 模糊集合的基本运算
    3.2 模糊关系
    3.3 模糊系统
        3.3.1 模糊逻辑和模糊推理
        3.3.2 模糊规则库
        3.3.3 模糊处理
    3.4 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理论的融合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模糊理论的SA-BP神经网络分类器设计
    4.1 模拟退火算法(SA算法)
        4.1.1 模拟退火算法原理
        4.1.2 SA算法实现
    4.2 SA-BP神经网络分类器总体设计
    4.3 SA-BP神经网络分类算法
    4.4 基于模糊理论的SA-BP分类器设计
        4.4.1 总体结构
        4.4.2 模糊层设计
        4.4.3 解模糊层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改进BP神经网络分类器系统实现与应用
    5.1 分类器系统实现
        5.1.1 数据预处理模块
        5.1.2 SA-BP神经网络计算模块
        5.1.3 可视化操作模块
    5.2 应用实例
        5.2.1 数据准备
        5.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10)基于混沌的密码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信息安全概述
    1.2 分组密码概述
        1.2.1 分组密码的工作模式
        1.2.2 分组密码的设计原则
        1.2.3 分组密码的结构类型
    1.3 安全性概念与密码分析方法
        1.3.1 安全性的概念和分类
        1.3.2 Kerckhoff假设与攻击类型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混沌理论和混沌密码基础
    2.1 混沌理论研究的历史回顾
    2.2 混沌的定义
    2.3 混沌研究的判据与准则
        2.3.1 Poincare截面法
        2.3.2 功率谱法
        2.3.3 Lyapunov指数
        2.3.4 分维数分析法
        2.3.5 Kolmogorov熵
    2.4 常用混沌模型及应用推广
        2.4.1 离散混沌系统模型
        2.4.2 连续混沌系统模型
        2.4.3 时滞混沌系统模型
    2.5 混沌理论与密码学的关系
    2.6 混沌序列的生成和优化
    2.7 本章小结
3 典型的混沌密码方案设计与分析
    3.1 E.Alvarez方案
        3.1.1 E.Alvarez方案的算法描述
        3.1.2 针对E.Alvarez方案的密码分析
        3.1.3 E.Alvarez方案的算法改进思路
    3.2 Baptista混沌密码
        3.2.1 算法描述
        3.2.2 Baptista算法的缺陷
        3.2.3 Baptista算法分析及改进
    3.3 G.Jakmoski混沌密码方案
        3.3.1 S盒的概念和设计标准
        3.3.2 G.Jakmoski方案的算法描述
        3.3.3 S盒的设计思路及改进
        3.3.4 方案安全性的理论分析方法
        3.3.2 S-盒候选方案设计新方法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混沌映射的数字水印技术和图像加密
    4.1 基于混沌映射的数字水印技术
        4.1.1 水印系统的框架和条件
        4.1.2 基于混沌理论和小波的水印方案
        4.1.3 基于混沌理论和神经网络的水印方案
    4.2 基于混沌映射的图像加密
        4.2.1 离散指数映射的性质
        4.2.2 图像置乱设计
        4.2.3 混沌加密设计
        4.2.4 加密方案仿真
        4.2.5 加密方案性能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混沌同步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
    5.1 混沌同步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概述
        5.1.1 混沌同步的目的和方法
        5.1.2 混沌同步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方法
    5.2 非线性滞同步观测器的构造
    5.3 混沌滞同步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实例
    5.4 混沌保密通信的安全性分析
        5.4.1 自适应参数估计
        5.4.2 频谱分析
        5.4.3 误差函数攻击(EFA)
    5.5 本章小结
6 混沌公钥密码技术
    6.1 公钥密码概述
        6.1.1 RSA算法
        6.1.2 ElGamal算法
        6.1.3 ECC算法
        6.1.4 基于混沌理论的公钥密码系统
    6.2 Chebyshev多项式的基本性质及推广
    6.3 基于切比雪夫映射的公钥密码算法
        6.3.1 算法的描述
        6.3.2 算法的安全性
    6.4 基于环面自同构的混沌公钥密码系统
        6.4.1 环面的定义
        6.4.2 环面自同构
        6.4.3 算法的描述
        6.4.4 算法的证明
        6.4.5 抗攻击分析
        6.4.6 实验方法和结果
        6.4.7 递归数列和 LUC系统
    6.5 基于多混沌系统的公钥加密新技术
        6.5.1 多混沌系统
        6.5.2 基于多系统的公钥密码方案描述
        6.5.3 改进的实例
        6.5.4 性能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四、函数迭代的一个注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遗传算法的点状要素注记配置设计与实现[D]. 王志杰.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1)
  • [2]自适应共轭梯度法的研究[D]. 董晓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5(02)
  • [3]城市地形图注记自动配置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小利. 武汉大学, 2005(05)
  • [4]求解单参数特征值问题的二维Arnoldi投影算法[D]. 康文华. 复旦大学, 2007(06)
  • [5]有限最大值凸函数UV-算法的一个注记[D]. 秦俊杰. 辽宁师范大学, 2009(S2)
  • [6]结构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方法与扰动分析[D]. 向华. 复旦大学, 2006(02)
  • [7]关于优选法的一些理论结果[J]. 谢庭藩,王兴华. 优选与管理科学, 1985(03)
  • [8]基于规则引擎的地图注记自动配置方法研究[D]. 张志军. 武汉大学, 2011(05)
  • [9]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分类器改进算法研究与应用[D]. 李圆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10]基于混沌的密码技术应用研究[D]. 张林华. 重庆大学, 2006(02)

标签:;  ;  ;  ;  ;  

关于函数迭代的注意事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