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地理课教学的最佳学习情境(论文文献综述)
李姗鸿[1](2021)在《灾害视频在高中地理情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一为例》文中指出
张苗[2](2020)在《基于综合思维培养的高中地理情境教学运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事实证明,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能有效地推动地理教育的发展。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高中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普遍较低。就近年来颁布的一系列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关于地理教育教学的标准与要求中,都明确指出综合思维作为核心素养最重要品质及素养,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解决提高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问题迫在眉睫。情境教学主要在较优质的情境下进行,更多的关注学生自我的情感活动与外在客观事物的认知活动结合,极大可能的维持学生学习的激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具有优越性。在情境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课堂教学有助于对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能够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学生综合思维低下的问题。从国内外有关“情境教学”、“地理综合思维”等文献的梳理入手,结合当前我国地理教育教学的发展现状,就“情境教学”培养综合思维的过程进行了肯定,界定了相关概念。以情境教学和地理综合思维的相关关系为契合点,情境教育理论、现代学习理论、地理教学理论作为基础,制作了相关现状问卷。而后,采用纸质问卷调查法,以南昌市的部分高中的教师及学生,调查了他们对基于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的地理情境教学的态度、情境创设情况及实践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最终依据调查结果反馈出来的问题,总结出相应的创设原则及策略,再在此原则和策略为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地理情境教学案例创设、实践以及效果检验和反思,这整一过程中体现出地理情境教学在学生兴趣调动、思维训练与拓展、实践能力运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得出运用情境教学培养综合思维是新教学改革下应运而生的有效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综合思维素养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值得教师们推广和普及,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渠莎娜[3](2020)在《我国两版高中地理课标中选修课程的行为动词研究及实施策略》文中指出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017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并实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新课标的出现将逐渐替代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本文以课标的重要要素行为动词作为切入点,运用课标解读法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约翰·彼格斯SOLO分类理论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维度深入剖析2003版和2017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选修课程的行为动词特征和变化,并通过案例分析法分析选取的11个与高频行为动词相关的教学案例,了解高频行为动词的实施方式,提出高频行为动词教学实施策略,并应用教学实施策略设计片段式教学案例,为一线教师准确、科学的选择和实施行为动词提供参考。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一、两版高中地理课标中选修课程的行为动词在不同维度上存在差异且在能力培养上2017版比2003版更加系统和适应时代要求1.两版高中地理课标中选修课程的行为动词总量都为131个,其中2003版的高频行为动词有说出、了解、说明;2017版高频行为动词有说明、描述、解释、学会。2.在认知水平上,2017版对比2003版认知水平有所提高。2003版主要集中于理解和记忆/回忆,分别占总行为动词频数的50%和32%,2017版则主要集中于理解、记忆/回忆和应用,分别占总行为动词频数的63%、15%和12%。这主要是由于两版高中地理课标中同一选修课程内容要求的变化,即同一选修课程具体课标内容的增减变化。3.在SOLO层次上,2017版更加重视高层次学习能力和系统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2003版主要集中于单点结构和多点结构,分别占总行为动词频数的45%和51%,2017版则主要以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扩展结构为主,分别占总行为动词频数的47%、21%和14%。这是由于两版高中地理课标中课程目标的要求不同,2003版以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标,而2017版要求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立德树人,不仅要求知识技能的掌握,还要求思维和情感的培养。4.在行为动词对应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上,两版都以综合思维的培养为主,分别占总行为动词频数的79%和75%;2003版注重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占总行为动词频数的9%;而2017版注重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占总行为动词频数的15%。且相比2003版,2017版的培养方面更加系统全面均衡。这可能是由于两版高中地理课标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程度不同,2003版以三维目标为总目标,而2017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其总目标。二、2017版高中地理课标中选修课程高频行为动词教学实施的4条策略并应用策略设计6个教学案例1.提出了4条高频行为动词教学实施策略:了解、说出--简单展示或实验操作;说明、解释--运用已有知识到新情境将思维水平逐级深化;学会—运用并实施地理实践活动;分析—精选案例形成分析问题的思维逻辑。2.设计了6个高频行为动词片段式教学案例,在高三学生中实施了其中2个教学案例,对学生的作答进行学习质量评价,在评价中发现学生们的思维水平主要集中在单点结构和多点结构,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没有形成知识网。
刘如月[4](2020)在《高中地理主题教学的应用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普遍趋势及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使教师开始基于课程整合的视角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主题教学是以确定一个主题贯穿课堂始终,依托主题构建问题脉络,创设有效情境,设计主题活动整合课本内外相关知识,最终达到学生围绕主题形成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主题教学以其整合性、系统性成为课程整合的重要方式之一,大批一线教师己经开始在地理教学中使用“主题学习”“主题探究”“专题探究”等不同的主题教学形式来组织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因此,将主题教学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究。文章首先对主题教学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建构主义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地理教学论为基础,然后对“主题教学”“地理主题教学”进行概念界定,并总结出地理主题教学的四个特征,即地理性、整合性、发展性、实践性,作为后文研究的理论指导。在此基础上,文章以郑州市Y中学的高一、高二学生和该校七位高中地理教师以及“高中地理教师交流群”和“蓝月亮地理教师交流群”等部分一线地理教师为调查对象,对主题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调查,以调查数据为理论支撑,分析目前地理主题教学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教师对地理主题教学了解不够且应用较少;教师在地理主题教学中存在主题选择、内容整合、创设情境、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困难;广大教师认为主题教学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地理主题教学前景持积极态度。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地理主题教学的主题教学目标、主题教学内容、主题课堂实施、主题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地理主题教学的应用策略:主题是主题教学的核心,本研究首先探讨了地理主题如何确定,包含主题的选择和教学目标的确定两个方面的内容;主题内容的整合部分,分别探讨了主题内容的选择原则及如何整合教学内容两个方面的内容;主题教学组织实施过程包括建构问题结构、创设地理情境、主题设计活动三个方面,三者共同构成围绕主题展开的教学过程整体;在主题教学评价部分,主要探讨了地理主题教学应坚持主题的切合性、整合性、主体性原则,并给出几种主题教学评价方式作为参考。根据提出的地理主题教学应用策略,文章在对人教版必修2“商业区位因素”及必修3“地理信息技术”内容整合的基础上,选取“利用‘3S’进行商业区位选择”作为主题教学案例,以星巴克咖啡厅的选址设置情境,进行活动设计,给出地理主题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步骤。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丰富了主题教学理论,充实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并在文章第四部分创新性提出的主题选择策略、教学内容选择与整合策略、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策略,四个过程相互联结,力图厘清地理主题教学的操作步骤,为一线教师地理主题教学应用提供思路和参考。
张岳[5](2020)在《高中地理海洋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以日照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际海洋权益和海洋开发问题的日趋激烈,大力发展海洋教育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海洋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是我国发展海洋事业和教育事业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海洋教育尚未形成固定的课程体系,主要以渗透的方式依托于相关学科。地理学科以其综合性为海洋教育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知识基础,而地理学科海洋教育价值的发挥需要以一定的课程资源为基础。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直接关系到地理海洋教育实施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对高中地理海洋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研究。本文围绕地理海洋教育、地理课程资源等核心概念,在情境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利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日照市高中地理海洋教育课程资源的应用情况,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高中地理海洋教育的实施需要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但受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目前在相关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目的和范围上存在局限性。(2)高中地理海洋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以课程标准、地理教材、学生学习需要和教学条件为依据,遵循主体性与实践性、开放性与适度性、乡土性与全球性、地理性与主题性的原则,并按照一定流程进行。(3)高中地理海洋教育应注重对地理教材资源、数字化资源、实践性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借助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和课程资源多样化的利用方式辅助地理海洋知识点教学。开发利用海洋教育课程资源是顺应国际形势发展和我国国情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对地理教学提出的要求。相信随着海洋经济和地理教育的发展,高中地理海洋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会有更大的研究价值。
袁一荻[6](2020)在《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研究》文中认为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问题式教学在实施建议部分作为首个要点被提出,这充分说明了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运用问题式教学的重要意义。问题式教学的开展,为引导学生逐步融入地理课堂提供了更多学习机会,经过一系列教学问题的设计和解答,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逐渐养成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习惯,促进其逐步构建完备的知识储备体系,从而在地理课堂中感受到良好的学习活动体验与情感表达体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所以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不只着眼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培养与学习成绩的不断提升,还为培养其终生学习能力奠定坚实基础。本研究共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该部分在国际和国内地理教育趋势的背景下,采用文献法研究了国内外关于问题式教学的相关文献,对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制定出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是问题式教学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在问题式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对问题式教学的概念进行界定,提出理论支撑。第三部分为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高中学生和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实施问题式教学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回收,根据数据初步分析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情况。第四部分结合第三部分问卷调查情况,通过对当前高中地理课堂中实施问题式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问卷分析,归纳出当前高中地理课堂实际运用问题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第五部分为高中地理课堂开展问题式教学的实践。结合教学实践着重展示问题式教学应用于课堂的基本模式,为更好地开展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第六部分为文章结语。得出结论,反思不足,展望本研究的未来走向。本文的研究基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开展,有一定的实践性与探索性,期望通过本研究,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一些新思考与新行动,为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特别是地理问题式教学的改进,做出积极的贡献。
洪亨灿[7](2020)在《基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行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及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关注的焦点。其中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及能力的问题上,借助情境已被视为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现有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的方法也需要做出相应改进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初中地理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区域这个角度展开的,认识区域一直是初中地理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借助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本研究在整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情境教学现状,提出基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原则和策略,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依据区域认知能力和情境教学原则、策略设计教学,依据教学设计执行教学,基于前测、后测的对比、学生访谈、教师自我观察等方式,验证教学效果,最后通过反思总结改善,以此完善和优化基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理论。本文得出结论如下:(1)J学校地理教师情境教学总体水平一般。(2)基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应秉持目标性、主体性、生活性、问题导向和学科性的原则。(3)基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可行性并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4)基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策略应以情境教学的关键要素为基础。(5)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具有生活性和社会性的情境可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精细加工。(6)课堂互动角度上的策略可有效训练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并促成学习共同体的组建。(7)地理学科特点角度上的策略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工具和思维归纳地理事物分布的能力。本研究丰富了地理情境教学设计与实施理论,并为教师设计与实施基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张杰[8](2020)在《基于情境创设的高中地理差异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现代社会的多元发展,教育崇尚人的价值回归,追求人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而作为中等教育重要组成的高中教育,承担的正是为高等学府培养、输入多样化人才的任务,且当今学生之间的差异日趋明显,其能力基础、经验背景、教育环境等各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学生愈来愈个性化,传统“一刀切”“大一统”“同一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暴露出诸多弊端,造成学习权利不平等的同时,也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多元化人才的培养。而差异教学作为有效的素质教育模式之一,旨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而如何在现实课堂实施差异教学是当前亟待探索的领域。本研究对差异教学与情境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以情境独特的开放性、动态性、生成性等特点能很好地提供给每个学生与其个体差异特征相匹配的发展方式,促进学生对课堂合法的边缘参与为切入点,从而提出情境与高中地理差异教学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而研究最主要的是开展了教学实践探索,核心是通过情境创设这一途径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进行差异教学实践研究,内容包括对高中生的地理学习学习风格、地理学习兴趣与地理学习前准备水平进行较为科学的调查,精心进行情境创设,并在高中地理课堂中付诸实践。经过一学期的探索,本研究初具成效,笔者梳理出高中地理差异教学中情境创设一般通过实物、生活经验、图像、信息技术、语言、活动、问题、社会热点等途径,归纳出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差异、基于课程标准、紧扣知识关键属性、个性化高水平参与等基于情境创设的高中地理差异教学策略,并给出三种不同课型的教学案例。因情境作为承载地理知识的综合体与情感调节的手段,兼具知识传播与情感体验两大功能,多样化的情境为差异化的学生提供了选择性,而情感因素又作为激发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动力系统,共同助力于差异教学思想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落实。一学期结束,学生们的地理学习激情更加饱满,地理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更高效,说明基于情境创设的高中地理差异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焦孟娟[9](2020)在《基于问题导向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随着我国新产业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越来越显示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何实现时代需求与人才培养的同频共振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提升核心素养,2018年国家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根据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任务要求重新定义了高中地理学科的培养目标,将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作为高中阶段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是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革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融合、相统一,从而实现学生自主构建学科专业知识体系的目标,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而基于问题导向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可以解决核心素养培养中的浅层化问题,教师借助一定的问题带领学生超越表层的知识符号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本质化、逻辑化和系统化的知识,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及学科感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基于问题导向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问题导向教学和深度教学的研究现状;对基于问题导向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概述;针对基于问题导向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问题导向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一体六步”教学法;最后设计了教学案例,以对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问题导向和深度教学的内涵和特征等基本理论进行概述与分析,结合地理教学的特点,发现在地理学科进行深度教学是可行的,并且是具有地理特色的,同时深度挖掘了问题导向教学与深度教学的关系,问题导向是实现深度教学的重要手段。(2)运用问卷法调查了基于问题导向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学习现状和教师教学现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明确了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层面的问题:学生缺乏内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机械化、课堂参与度较低、问题意识薄弱、实践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较弱;教师并未将掌握的最新教育理念真正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教学手段单一、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问题创设难易度不好把控、课堂缺乏生生以及师生之间的对话;学校教学资源匮乏、设备不齐全等。根据问卷情况深度剖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为教学模式的提出垫定了基础。(3)基于问卷结果及问题原因分析,构建了基于问题导向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体六步”教学法,其中“一体”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统一、互为一体,“六步”指教学模式的六个具体操作阶段:一、准备阶段-创设情境,渗透问题;二、感知阶段-提出问题,划分小组;三、加工阶段-探索分析、解决问题;四、批判阶段-展示交流,内部反思;五、图式阶段-成果汇报,知识形成;六、迁移阶段-总结运用,新境实践。该教学法在提出时不仅关注了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充分考虑了高中地理课程知识的内在联系与逻辑结构。既凸显了基于问题导向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方法的优势,又能紧扣课程内容和目标,递进有序,环环相扣。同时提出了“一体六步”教学法的实施条件、实施要求及评价方法,为新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指导。(4)以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热力环流”为例,将基于问题导向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的“一体六步”教学法进行实践应用,为新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普及和有效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潘艳[10](2020)在《初中地理课堂导入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初中地理教学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历与体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地自主学习态度。课堂导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地理课堂导入的作用还体现在以下方面:集中学生注意,活跃课堂氛围,展现教学目标,衔接前后内容,启迪学生思维,加强师生感情等。但在实际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缺乏统一的导入有效性评价标准,教师在导入设计和实施时,主观性、随意性较大,甚至无课堂导入的现象时有发生,课堂导入逐渐成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本研究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初中地理课堂导入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整理,在有效教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地理课程与教学理论和先行组织者理论等重要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对初中地理课堂导入的概念做出了界定,总结了地理课堂导入的功能和原则,并结合案例对地理课堂导入的方法进行了分类与分析。本文采用课堂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初中地理课堂导入的实施现状与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出,现阶段初中地理课堂导入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课堂导入使用上,认识与实践不统一;导入方式选择上,学生喜爱方式与教师常用方式不统一;对导入作用认识上,教师认识不全面;导入方式上,实验操作类导入使用少;导入内容上,缺乏素材,内容不合理;导入技能上,教师自身技能不熟练;学习平台缺乏,教师自身提升意识不强;缺乏统一的课堂导入有效性评价标准等。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有效性提升策略:(1)课前设计策略:提升教师对课堂导入的认识;扩大素材来源,优化素材内容,形成导入素材库;优化导入方式,加强学生参与。(2)课堂实施策略:注重导入语言艺术性;强化课堂掌控能力;巧用信息化助力地理教育。(3)课后反思与评价策略:加强自评和他评的意识,反思中提升自己;统一评价标准,实现有据可依。最后,结合理论与教学现状,制定出初中地理课堂导入有效性评价标准:目的性明确;知识衔接紧密,过渡自然;集中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动机;启迪学生思维;时间恰当。并结合案例进行了有效性分析。
二、创设地理课教学的最佳学习情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设地理课教学的最佳学习情境(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综合思维培养的高中地理情境教学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综合思维研究的日趋深入 |
1.1.2 情境教学的广泛应用 |
1.1.3 情境教学作为培养综合思维的重要理念 |
1.2 研究意义 |
1.2.1 促进学生思维的改变使之全面发展 |
1.2.2 强化教师综合思维的教育意识推进学科的发展 |
1.2.3 推进情境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地理情境教学的研究 |
1.3.1.1 国外研究现状 |
1.3.1.2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地理综合思维的研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方案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4.4 技术路线 |
1.4.5 研究特色及创新点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情境 |
2.1.2 情境教学 |
2.1.3 地理综合思维 |
2.2 地理综合思维的特性及维度 |
2.2.1 特性 |
2.2.2 维度 |
2.3 地理综合思维与情境教学的关系 |
2.4 理论基础 |
2.4.1 情境教育理论 |
2.4.2 现代学习理论 |
2.4.3 地理教学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3 情境教学培养高中生综合思维的现状研究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对象 |
3.3 调查问卷的内容 |
3.3.1 教师问卷的内容 |
3.3.2 学生问卷的内容 |
3.4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3.4.1 教师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
3.4.2 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
3.5 当前培养存在的问题 |
3.5.1 情境素材的短缺,缺少有效载体 |
3.5.2 情境层级不平衡,缺少思维提升 |
3.5.3 情境案例的老旧,缺少进阶引导 |
3.5.4 情境的呈现方式,缺少有效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4 情境教学在培养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运用策略 |
4.1 教学情境创设原则 |
4.1.1 目的性原则 |
4.1.2 层次性原则 |
4.1.3 启发性原则 |
4.1.4 情感性原则 |
4.2 运用情境教学培养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策略 |
4.2.1 明确目标层次,创建可运用的情境目标 |
4.2.2 做生活的有心人,完善综合思维情境素材 |
4.2.3 根据综合思维的水平分级综合创设多种情境 |
4.2.4 运用情境教学构建核心素养下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平台 |
5 地理综合思维素养下的情境教学案例实践与分析 |
5.1 “农业的区位选择”情境教学案例 |
5.1.1 “农业的区位选择”情境教学案例实践课例 |
5.1.2 案例小结反思 |
5.2 “工业的区位选择”情境教学案例 |
5.2.1 “工业的区位选择”情境教学案例实践课例 |
5.2.2 案例小结反思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6.2.1 不足 |
6.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致谢 |
(3)我国两版高中地理课标中选修课程的行为动词研究及实施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1.国际背景 |
2.国内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1.文献数量的统计分析 |
2.文献主题的统计分析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研究方法 |
2.技术路线 |
(五)概念界定 |
1.地理课程标准 |
2.选修课程 |
3.行为动词 |
(六)理论基础 |
1.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 |
2.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3.约翰·彼格斯学习质量评价理论 |
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选修课程的概述 |
(一)2003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分析 |
(二)2017 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选修课程分析 |
(三)两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选修课程的变化分析 |
1.选修模块数量的变化分析 |
2.选修课程学分设置的变化分析 |
3.选修课程顺序及名称的变化分析 |
4.选修课程内容要求数目的变化分析 |
二、两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选修课程的行为动词特征分析 |
(一)2003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行为动词特征分析 |
1.行为动词的数量及认知水平分析 |
2.行为动词的SOLO分类层次分析 |
3.行为动词对应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
(二)2017 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选修课程的行为动词特征分析 |
1.行为动词的数量及认知水平分析 |
2.行为动词的SOLO分类层次分析 |
3.行为动词对应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
三、两版高中地理课标中选修课程的行为动词变化及原因分析 |
(一)两版高中地理课标中选修课程的行为动词变化分析 |
1.行为动词的数量变化分析 |
2.行为动词的认知水平变化分析 |
3.行为动词的SOLO层次变化分析 |
4.行为动词的分类变化分析 |
5.行为动词对应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变化分析 |
(二)两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选修课程行为动词发生变化的原因分析 |
1.两版高中地理课标中内容呈现的方式不同 |
2.两版高中地理课标中对课程目标的要求不同 |
3.同一选修课程内容要求的变化 |
4.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程度不同 |
四、高中地理课标中选修课程高频行为动词的教学实施策略 |
(一)与高频行为动词相关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
1.案例选择 |
2.案例分析 |
3.案例分析的启示 |
(二)高中地理选修课程高频行为动词教学实施策略 |
1.了解、说出--简单展示或实验操作 |
2.说明、解释--运用已有知识到新情境将思维水平逐级深化 |
3.学会--运用并实施地理实践活动 |
4.分析--精选案例形成分析问题的思维逻辑 |
(三)教学案例的设计--策略应用 |
1.教学案例设计的依据与原则 |
2.教学案例设计的内容选择 |
3.教学案例设计呈现 |
(四)教学案例的实施 |
1.“解释”教学案例的实施 |
2.“分析”教学案例的实施 |
3.教学案例实施的启示 |
(五)教学设计反思 |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1.两版高中地理课标中选修课程的行为动词在不同维度上存在差异且在能力培养上2017 版比2003 版更加系统和适应时代要求 |
2.2017 版高中地理课标中选修课程高频行为动词教学实施的4 条策略并应用策略设计6个教学案例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2003版高中地理课标中选修课程的行为动词分析表 |
附录2 2017版高中地理课标中选修课程的行为动词分析表 |
附录3 两版高中地理课标中选修课程的行为动词变化分析表 |
附录4 高频行为动词在两版高中地理课标中选修课程的分类及行为条件变化分析表 |
附录5 与高频行为动词相关的教学设计案例中教学目标的分析与优化表 |
附录6 与高频行为动词相关的教学设计案例中高频行为动词具体实施方式分析表 |
附录7 高频行为动词具体实施途径及规律总结分析表 |
致谢 |
(4)高中地理主题教学的应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主题教学概念界定 |
(一)主题教学的内涵 |
(二)地理主题教学的内涵 |
(三)地理主题教学的特征 |
二、主题教学的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系统科学理论 |
(三)地理教学论 |
第三章 高中地理主题教学应用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 |
(二)问卷与访谈的编制 |
(三)问卷调查收发与访谈情况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一)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
(二)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三)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
(四)调查结果总结 |
第四章 地理主题教学的应用策略 |
一、地理主题的确定 |
(一)主题的选择 |
(二)确定主题教学的目标 |
二、地理主题教学内容整合 |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
(二)教学内容的整合 |
三、地理主题教学实施过程 |
(一)组织教学过程 |
(二)组织教学过程的关系 |
四、注重地理主题教学评价 |
(一)制定地理主题教学评价标准 |
(二)落实地理主题教学评价方式 |
第五章 地理主题教学的应用案例 |
一、主题的确定 |
(一)主题的选择 |
(二)主题目标的确定 |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 |
三、主题教学过程的组织 |
(一)构建问题结构 |
(二)创设主题情境 |
(三)设计主题活动 |
四、主题教学评价反馈 |
五、案例展示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一、主要结论 |
二、创新之处 |
三、不足之处与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教师问卷 |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C 学生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高中地理海洋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以日照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第三章 高中地理海洋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调查分析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内容 |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四章 高中地理海洋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依据 |
一、课程标准要求 |
二、教材内容编排 |
三、学生学习需要 |
四、教学条件及资源 |
第五章 高中地理海洋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及流程 |
一、高中地理海洋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
二、高中地理海洋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流程 |
第六章 高中地理海洋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 |
一、重视地理教材在海洋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
二、利用数字化课程资源丰富海洋教育方式 |
三、开发实践性课程资源拓展海洋教育空间 |
四、发挥人力资源在海洋教育中的隐性功能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一、主要结论 |
二、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地理海洋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二 :日照市高中地理海洋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三 :人教版必修地理教材章节编排 |
致谢 |
(6)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国际地理教育的提倡 |
2.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
3.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
4.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念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1.海外问题式教学研究现状 |
2.国内问题式教学研究现状 |
3.研究进展评述 |
(四)研究思路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二、问题式教学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 |
1.问题 |
2.问题式教学 |
(二)理论基础 |
1.地理教学理论 |
2.建构主义理论 |
3.发现学习理论 |
三、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
(一)关于学生的调查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基本情况(问卷内容详见附录1) |
3.调查结论分析 |
4.小结 |
(二)关于教师的调查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基本情况(问卷内容详见附录2) |
3.调查结论分析 |
4.小结 |
四、高中地理课堂应用问题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
(一)高中地理课堂应用问题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
1.地理问题式教学——学生存在的问题 |
2.地理问题式教学——教师存在的问题 |
(二)高中地理课堂应用问题式教学的应对策略 |
1.地理问题式教学——学生应对的策略 |
2.地理问题式教学——教师应对的策略 |
五、高中地理课堂开展问题式教学的实践 |
(一)问题式教学实践计划 |
(二)问题式教学案例设计 |
1.课前准备 |
2.课中实施 |
3.课后问题分析 |
(三)问题式教学课堂观察 |
(四)问题式教学应用反思 |
六、总结和展望 |
(一)结论 |
(二)不足 |
(三)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2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调查问卷(教师卷) |
致谢 |
(7)基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 主要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区域地理教学理论 |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
2.4 认知学习理论 |
2.5 情境教学理论 |
2.6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三章 长春市J学校地理情境教学实施现状 |
3.1 观察视角的设计 |
3.2 初中地理情境教学课堂观察评价量表的设计 |
3.3 观察案例的选取与编码 |
3.4 课堂观察结果及其分析 |
第四章 基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的框架 |
4.1 基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的原则 |
4.2 基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的要求 |
4.3 地理情境教学的基本环节 |
4.4 基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的策略 |
4.5 基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的策略与地理情境教学基本环节的关系 |
第五章 基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实施 |
5.1 行动研究的对象与环境 |
5.2 行动研究的步骤 |
5.3 第一轮行动研究 |
5.4 第二轮行动研究 |
5.5 基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评价与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访谈提纲 |
附录B 第一轮后测试题 |
附录C 第二轮后测试题 |
(8)基于情境创设的高中地理差异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对差异教学的关注 |
二、对高中地理差异教学实践的探索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一、国内差异教学研究综述 |
二、国外差异教学研究综述 |
三、基于情境创设的高中地理差异教学研究综述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 |
一、差异教学 |
二、高中地理差异教学 |
三、情境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社会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二、迁移理论 |
三、情境认知理论 |
四、多元智能理论 |
五、掌握学习理论 |
第二章 基于情境创设的高中地理差异教学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一节 基于情境创设的高中地理差异教学必要性分析 |
一、地理教育改革的需要 |
二、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 |
三、学校教育目的的转变 |
四、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 |
第二节 基于情境创设的高中地理差异教学可行性分析 |
一、情境教学理论的成熟 |
二、情境自身独特的优势 |
三、传统社会的深刻转型 |
四、地理新课改的推进 |
五、现代化学校的支持 |
第三章 基于情境创设的高中地理差异教学策略 |
第一节 情境创设的途径 |
一、借助实物创设情境 |
二、利用生活经验创设情境 |
三、辅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
四、利用语言创设情境 |
五、图像展示创设情境 |
六、养成类活动 |
七、巧用问题创设情境 |
八、利用社会热点创设情境 |
第二节 基于情境创设的高中地理差异教学策略 |
一、以学生为主体 |
二、尊重学生差异 |
三、基于课程标准 |
四、紧扣知识关键属性 |
五、个性化高水平参与 |
第四章 基于情境创设的高中地理差异教学实践 |
第一节 高中生地理学习差异调查 |
一、地理学习风格调查 |
二、地理学习兴趣调查 |
三、地理学习前准备水平调查 |
第二节 基于情境创设的高中地理差异教学案例 |
一、以“教”为主的高中地理差异教学情境创设案例 |
二、以“学”为主的高中地理差异教学情境创设案例 |
三、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高中地理差异教学情境创设案例 |
第三节 基于情境创设的高中地理差异教学实践反思 |
一、教学结果分析 |
二、教学成功之处 |
三、教学注意事项 |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学习风格调查问卷 |
附录2 高中生地理学习兴趣调查问卷 |
附录3 高中生地理学习前准备水平调查问卷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基于问题导向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国际视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
二、政策指标: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
三、学科诉求: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一、问题导向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二、深度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对已有研究的思考 |
第四节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五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 |
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于问题导向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理论概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问题导向 |
二、深度教学 |
三、地理深度教学 |
第二节 问题导向与深度教学的关系 |
一、问题导向是开展深度教学的重要手段 |
二、深度教学是体现问题导向的重要价值取向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发现学习理论 |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三章 基于问题导向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现状调研 |
第一节 学生问卷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问卷的设计 |
四、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
五、总结 |
第二节 教师问卷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问卷的设计 |
四、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
五、总结 |
第三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原因分析 |
第四章 基于问题导向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模式构建 |
第一节 构建基础 |
一、理论支撑 |
二、构建原则 |
第二节 功能目标 |
一、知识维度 |
二、生命维度 |
第三节 操作程序 |
一、准备阶段-创设情境,渗透问题 |
二、感知阶段-提出问题,划分小组 |
三、加工阶段-探索分析,解决问题 |
四、批判阶段-展示交流,内部反思 |
五、图式阶段-成果汇报,知识形成 |
六、迁移阶段-总结运用,新境实践 |
第四节 实现条件及实施要求 |
一、实现条件 |
二、实施要求 |
第五节 效果评价 |
一、评价主体 |
二、评价内容 |
三、评价指标体系 |
第五章 基于问题导向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案例设计 |
第一节 案例展示 |
第二节 案例说明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附录 A |
附录 B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10)初中地理课堂导入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基本理念的发展 |
2.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革新 |
3.初中地理课堂导入实施的现实危机 |
4.初中地理课堂导入现实研究的不足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进展 |
1.国外研究进展 |
2.国内研究进展 |
(四)本文创新点 |
(五)研究方案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思路 |
二、地理课堂导入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一)地理课堂导入的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1.有效教学理论 |
2.系统科学理论 |
3.地理课程与教学理论 |
4.先行组织者理论 |
三、地理课堂导入的功能、原则与导入方法的划分 |
(一)地理课堂导入的功能 |
1.集中注意 |
2.激发兴趣 |
3.明确目的 |
4.联结知识 |
5.沟通情感 |
(二)地理课堂导入的原则 |
1.针对性 |
2.启发性 |
3.趣味性 |
4.效益性 |
(三)地理课堂导入的主要方法 |
1.演示观察类 |
2.创设情境类 |
3.实验操作类 |
四、初中地理课堂导入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
(一)基于课堂观察的调查分析 |
1.没有导入环节,开门见山 |
2.复习提问导入为主,方式单一 |
3.导入缺乏针对性,为导而导 |
4.导入缺乏启发性,效率低下 |
(二)基于调查问卷的调查分析 |
1.调查问卷的发放 |
2.调查问卷的设计 |
3.调查数据分析 |
(三)初中地理课堂导入的问题分析 |
1.课堂导入使用上,认识与实践不统一 |
2.导入方式选择上,学生喜爱方式与教师常用方式不统一 |
3.对导入作用认识上,教师认识不全面 |
4.导入方式上,实验操作类导入使用少 |
5.导入内容上,缺乏素材,内容不合理 |
6.导入技能上,教师自身技能不熟练 |
7.学习平台缺乏,教师自身提升意识不强 |
8.缺乏统一的课堂导入有效性评价标准 |
五、初中地理课堂导入有效性评价标准和案例展示 |
(一)初中地理课堂导入有效性 |
1.学生方面 |
2.教师方面 |
3.课堂方面 |
(二)初中地理课堂导入有效性评价标准 |
1.目的性明确 |
2.知识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
3.集中学生注意 |
4.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动机 |
5.启迪学生思维 |
6.时间恰当 |
(三)案例展示 |
(四)本章小结 |
六、初中地理课堂导入有效性提升策略 |
(一)课前导入设计策略 |
1.提升教师对课堂导入的认识 |
2.扩大素材来源,优化素材内容,形成导入素材库 |
3.优化导入方式,加强学生参与 |
(二)课堂导入实施策略 |
1.注重导入语言艺术性 |
2.强化课堂掌控能力 |
3.巧用信息化助力地理教育 |
(三)课后导入反思和评价策略 |
1.加强自评和他评的意识,反思中提升自己 |
2.统一评价标准,实现有据可依 |
七、结论与展望 |
(一)本文结论 |
(二)本文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关于初中地理课堂导入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2 :关于初中地理课堂导入的调查问卷(教师卷) |
致谢 |
四、创设地理课教学的最佳学习情境(论文参考文献)
- [1]灾害视频在高中地理情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一为例[D]. 李姗鸿. 南宁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综合思维培养的高中地理情境教学运用研究[D]. 张苗.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3]我国两版高中地理课标中选修课程的行为动词研究及实施策略[D]. 渠莎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4]高中地理主题教学的应用策略研究[D]. 刘如月. 河南大学, 2020(02)
- [5]高中地理海洋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以日照市为例[D]. 张岳.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6]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研究[D]. 袁一荻.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7]基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行动研究[D]. 洪亨灿. 延边大学, 2020(05)
- [8]基于情境创设的高中地理差异教学实践研究[D]. 张杰. 青海师范大学, 2020(06)
- [9]基于问题导向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研究[D]. 焦孟娟.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10]初中地理课堂导入有效性研究[D]. 潘艳.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