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印度远距离教育的中坚——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的办学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丹[1](2019)在《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办学模式发展路径研究 ——以JZ广播电视大学办学模式为例》文中提出电大,即国家开放大学(即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是我国目前开放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迅速展开,我国远程教育的规模不断的扩大。与此同时,伴随着新时期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广播电视大学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推广价值。但是,必须清醒的正视我国电大目前办学活动和未来发展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与困境。在影响电大发展的因素中,其办学模式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领域。探索我国电大办学模式的影响因素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发现办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对于把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建设成为独特、开放、有活力的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JZ广播电视大学为研究对象,对JZ电大现有的办学模式进行实证研究。主要包括七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阐述研究的背景、意义与目的,确定研究思路与方法,构建研究框架。第二部分:从开放教育、办学模式、电大办学模式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收集与整理,并进行文献述评。第三部分:对本文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并构建理论框架。第四部分:对我国电大办学模式的历史、现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以JZ电大作为研究案例,采用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对JZ电大进行实证调查研究,探索JZ电大目前具体的办学模式,分析总结JZ电大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JZ电大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方面存在不足,教育资源短缺,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第六部分:分析我国电大办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借鉴国内外先进开放教育的办学模式。第七部分:针对我国电大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我国电大未来发展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电大存在着办学理念落后、办学定位不清晰不合理、教育资源缺乏、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有:我国电大办学模式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特点;受传统办学定位影响;教学资源短缺;管理机制和机构设置存在问题;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因此,本研究提出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应该改变传统定位、改善传统办学体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共同发展、发展联合培养的办学模式、完善办学管理机构设置、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开放大学等改进建议。
张晓梅,钟志贤[2](2013)在《开放大学的组织结构比较分析——以英、印、澳、美四国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十年来,在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理念的引领和信息技术的强力推动下,国内外远程开放大学的建设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为了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了"办好开放大学"的建设目标。随着国家开放大学建设进入实施阶段,作为顶层设计范畴的组织结构问题成为开放大学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本文以英国、印度、澳大利亚、美国四国具有典型性的开放大学作为分析对象,比较上述四国开放大学的发展现状、组织和运行结构、优势特色等,分析其异同,揭示其启示,以期为我国开放大学的组织结构体系构建提供有益的参考。
龚志武[3](2007)在《远程开放大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和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的推进,在各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大背景下,远程开放大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使命。以英国开放大学为代表的远程开放大学已经有30多年的历程,其产生和发展既具有历史继承性,又深深地植根于各自所处的社会之中,与各国当时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密切相关。远程开放大学该走向何处,能走向何处,需要从历史的、辨证的、发展的和比较的角度考察远程开放大学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从其自身发展的轨迹中探寻未来的走向和趋势。本研究运用历史研究、SWOT态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较研究、个案研究等方法对远程开放大学的源起、发展和变革进行了研究分析,探索远程开放大学自身的演进逻辑和发展规律,创造性地提出远程开放大学的产生和发展存在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的动态关联性。远程开放大学只有在其本国高等教育规模接近大众化程度时才具有产生的基础;远程开放大学的发展将随着其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演进而不断改变其结构形态。首次提出远程开放大学的四种发展形态,一是原发型,二是渐变型,三是积累型,四是突变型。远程开放大学已经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原发型的远程开放大学发展成为高度自治的大学,并成为远程开放大学的主流;渐变型的远程开放大学面临结构转型,可能并入传统高校体制或双重模式院校;积累型的远程开放大学将由中央集权逐步分解为联邦制的自治远程开放大学。本研究运用趋势外推法分析远程开放大学今后十年的发展趋势,得出远程开放大学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逼近适度规模办学。远程开放大学只有做到质量上可比,效益上明显占优才有可能生存,在质量和效益上双赢,并保持平衡的状态下才能持续发展。为了保证远程开放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应努力保持适度规模的稳定,尽可能延长抛物线顶端的平衡态势。一旦突破适度规模,质量、规模、效益的平衡就会被打破,远程开放大学将失去其竞争优势。趋势外推法验证了发展形态的理论推断,为今后的预测提供实证的数据和发展方向指导。本研究以远程开放大学的演进和发展为参考系,归纳出远程开放大学演变和发展趋势,并透过亚洲的视角,对不同时期创办的亚洲各远程开放大学的比较研究,演绎并验证了国际远程开放大学发展的普适规律与亚洲发展的特殊性。揭示出在地域分布的横断面上,亚洲已经成为远程开放大学的主要汇集地,并出现持续壮大的势头;在历史发展的纵向切面上,在不同时期创办的亚洲各远程开放大学不同程度地经历了高等教育精英化、大众化乃至向普及化迈进的发展阶段,亚洲远程开放大学的发展成为国际远程开放大学发展的晴雨表。旨在透过亚洲的视角探索一条远程开放大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推演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必将走上自治的远程开放大学的发展道路,为规划和设计符合中国特色的远程开放大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照。
王晓楠[4](2012)在《亚洲开放大学模式研究——基于国际比较视角》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政府提出"办好开放大学"的发展规划,为广播电视大学的转型和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成为远程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远程开放教育作为实现终身教育的主要教育模式之一。亚洲典型的7所开放大学,在创立背景、办学理念、办学规模及层次、经费来源、教职员工组成、教学传递模式、系统组织架构等方面各有特色,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为构建中国特色开放大学提供办学自主权、发展多元化、系统架构等方面的经验借鉴。
张梦敏[5](2017)在《尼赫鲁至拉吉夫·甘地执政时期印度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尼赫鲁至拉吉夫·甘地执政时期的印度高等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借鉴了殖民地时期的印度高等教育,同时又根据国家的发展需求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对印度高等教育进行了改革。尼赫鲁执政后把发展高等教育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国际合作来发展高等教育,高等院校的数量和入学人数都得以快速增加。其中最为亮眼的莫过于印度理工学院的建立,其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印度高等教育在这一时期的发展虽然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尼赫鲁执政时期高等教育深受资金短缺的困扰,经费不足大大制约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其次,这一时期印度高等教育的的盲目扩张造成其质量下降,高校质量参差不齐,所开设课程与社会的需求有些许的不一致,导致高等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英迪拉·甘地执政时期,印度经历了几个五年改革后,经济有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英迪拉·甘地还大力推行农业革命,绿色革命等措施,促进人才、科技与实际发展的紧密结合,促进了印度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但是社会环境依旧特别紧张,宗教矛盾严重,各教派冲突不止,社会动荡不安。这对于发展高等教育有着不利的影响。但是英迪拉·甘地在解决社会问题上并没有推出有效的改革措施,这种严峻的情况迟迟得不到改善。英迪拉·甘地执政时期同样也十分重视发展高等教育,1968年《国家教育政策》是印度独立以来第一个有关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对印度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性意义,此外,又提出大学自治,给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去发展建设。这一时期印度高等教育狂热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同时教育的公平性得以提高。但是仍旧摆脱不掉高等教育资金短缺,以及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拉吉夫·甘地是有名的计算机总理,在他执政期间,大力推广计算机的应用与发展,加速办公环境的计算机化。同时积极发展软件业和高科技产业。当然,这些措施的推行无一不与发展高等教育有关,科技与国家的发展,科技与人才的培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拉吉夫·甘地发展高等教育的力度并不亚于他的前任领导人。1986年《国家教育政策》的颁布进一步促进印度高等教育的发展,开放大学的建立为使更多人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印度国家的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充分等原因,人才外流现象十分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也是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总而言之,尼赫鲁至拉吉夫·甘地执政这一时期,印度高等教育是处于上升发展时期,但是这一发展始终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
陈丽,万芳怡,李江,刘汉民,李丹仪[6](2015)在《世界开放大学考察及广东开放大学办学理念与组织架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办好开放大学是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战略,国际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组织架构以及办学成功要素,为新时期我国开放大学的办学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我国开放大学总体架构设计,应着力于确定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办学定位,采用开放灵活的办学模式和认证制度,努力达到高质量的学术水平,开发与办学模式相适应的优质学习材料,为学习者提供全面的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积极推动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开展广泛的社会合作。
王启勇[7](2014)在《国外开放大学学习中心建设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研究和探讨国外开放大学学习中心的建设,必须了解各国各地区网络学习课程和数字化学习资源,探索其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了解其师资管理、教学管理的特点。探索开放大学学习中心的建设发展理论,有利于各国社会成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发展。
王晓楠[8](2012)在《亚洲地区开放大学之比较》文中研究说明亚洲各国开放大学成功的借鉴英国开放大学办学经验,并立足本国的国情和文化创建本国的开放大学。亚洲典型的7所开放大学,在创立时间、立法保障、办学理念、办学规模及层次、经费支持、生师比、教学传递的模式、系统组织架构8个方面各具特色。深入分析与比较亚洲七国(地区)开放大学,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季海菊[9](2011)在《开放大学:应对学习型社会需求的高等教育平台》文中提出开放大学起源于国外,经过50多年的运行与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在我国,创办开放大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同时也是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因此,研究和借鉴国外开放大学的办学经验,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际现状出发,重点建设省级区域开放大学,对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应对学习型社会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庞利[10](2013)在《国外开放大学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文中研究指明2012年,经教育部研究批准,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上海广播电视大学、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分别更名为上海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我国开始迈上探索建设中国特色开放大学新的征程。如何以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建设开放大学,成为全新课题。英国、日本、印度、韩国等国家在开放大学建设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试图从分析国外主要的开放大学模式入手,探讨国外开放大学对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的几点启示。
二、印度远距离教育的中坚——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的办学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印度远距离教育的中坚——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的办学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办学模式发展路径研究 ——以JZ广播电视大学办学模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图 |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一、有关开放教育的相关研究 |
(一)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二、有关办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
(一)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三、有关电大办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
(一)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3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 广播电视大学 |
(二) 办学模式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一) 终身教育理论 |
(二) 核心竞争力理论 |
(三) 信息化教学理论 |
第4章 我国电大办学模式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分析 |
一、我国电大的历史发展 |
(一) 萌芽期(1951-1978) |
(二) 发展期(1979-1995) |
(三) 繁荣期(1996-2011) |
(四) 改革期(2012-至今) |
二、我国电大目前主要的办学模式 |
(一) 独立办学 |
(二) 合作办学 |
(三) 依托办学 |
三、影响我国电大办学模式的因素分析 |
(一) 办学定位的影响 |
(二) 电大内部系统的影响 |
(三) 生源市场的变化 |
(四) 师资力量 |
第5章 JZ电大办学模式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一、研究设计 |
(一) 访谈目的 |
(二) 访谈对象 |
(三) 访谈方法 |
(四) 预访谈 |
(五) 正式访谈 |
二、JZ电大办学模式现状访谈调查分析 |
(一) JZ电大的办学宗旨 |
(二) JZ电大的学校管理体制 |
(三) JZ电大的专业与课程设置 |
(四) JZ电大的教学模式 |
(五) JZ电大的学习支持设施系统 |
(六) JZ电大的教学评估体系 |
(七) JZ电大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
(八) JZ电大的师资力量 |
三、JZ电大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
(一) 办学理念与发展目标问题 |
(二) 办学定位问题 |
(三) 教学资源存在问题 |
(四) 师资力量薄弱 |
第6章 我国电大办学模式存在问题的成因和经验借鉴 |
一、我国电大办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历史原因分析 |
(二) 办学定位问题 |
(三) 教学资源短缺 |
(四) 管理机制和机构设置方面问题 |
(五) 办学经费来源方面问题 |
二、国内外先进开放教育办学模式分析借鉴 |
(一) 英国开放大学 |
(二) 韩国开放大学 |
(三) 印度开放大学 |
(四) 日本放送大学 |
(五) 台湾空中大学 |
(六) 香港公开大学 |
(七) 北京开放大学 |
第7章 我国电大办学模式未来发展的建议 |
一、改变传统办学定位,让开放大学更加开放 |
二、改善传统办学体系,让办学系统更加深入 |
三、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共同发展 |
四、发展联合培养的办学模式,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
五、完善电大办学管理机构设置 |
六、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开放大学 |
参考文献 |
附录1 JZ电大办学模式访谈提纲(教师版) |
附录2 JZ电大办学模式访谈提纲(学生版) |
致谢 |
(2)开放大学的组织结构比较分析——以英、印、澳、美四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组织结构分析 |
(一) 英国开放大学 |
1. 发展现状 |
2. 组织和运行结构 |
3. 特点分析 |
(二) 印度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 |
1. 发展现状 |
2. 组织和运行结构 |
3. 特点分析 |
(三) 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远程与e-学习中心 |
1. 发展现状 |
2. 一体化双重院校办学模式 |
3. 组织和运行结构 |
4. 特点分析 |
(四) 美国凤凰城大学 |
1. 发展现状 |
2. 凤凰城网络大学 |
3. 组织结构与特点分析 |
三、比较分析 |
(一) 相同点 |
1. 前提保障:以法律条文或国家章程形式保障开放大学自身发展逻辑 |
2. 部门规划:以管理绩效为原则, 按工作性质划分部门并最终确定组织结构体系 |
3. 协调配合:学术教学与行政管理体系分离, 上行下效, 各司其职 |
4. 支持服务:学习支持服务部门专司其职, 提升远程学习服务质量 |
5. 开拓市场:立足国内外远程教育开放市场, 开拓校外合作办学项目, 专设海外学习中心促进国际合作 |
(二) 差异点 |
1. 权利结构分布不一, 各具特色 |
2. 工作重心各异, 部门结构设置各有偏重 |
(三) 启示 |
1. 章程定位:保障开放大学高等学校基本属性, 明确开放大学性质、地位和功能等 |
2. 权利结构:集权与分权结合, 教学与科研并重, 实现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权利结构转型 |
3. 资源整合:汇聚优质的学习资源、提供体贴的支持服务、运行高效的办学网络、开展鲜活的科学研究 |
4. 支持服务:完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保证支持服务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
5. 管理绩效:借鉴企业化运营理念, 转变传统管理模式中结构繁杂、冗员过多的弊病 |
6. 合作联盟:对内发展大学、行业、企业联盟, 对外立足国际远程教育市场 |
四、结语 |
(3)远程开放大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研究内容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术语界定与辨析 |
第五节 结构布局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文献研究综述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远程开放大学演变因素的调查研究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步骤 |
第二节 调查结果及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远程开放大学演变的历史进程 |
第一节 远程开放大学的史前期 |
第二节 远程开放大学的初创期 |
第三节 远程开放大学的发展期 |
第四节 远程开放大学的转型期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远程开放大学演变的动力机制 |
第一节 远程开放大学建制的背景 |
第二节 远程开放大学建制的外部动力机制 |
第三节 远程开放大学发展的内部动力机制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远程开放大学的发展趋势 |
第一节 远程开放大学发展趋势的模型建构 |
第二节 远程开放大学的多样化发展态势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亚洲远程开放大学演变的比较研究 |
第一节 亚洲远程开放大学的历史分期 |
第二节 亚洲远程开放大学的发展模式 |
第三节 亚洲远程开放大学的发展趋势 |
第四节 亚洲远程开放大学个案的比较研究:中国和印度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中国远程开放大学的发展之路 |
第一节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的演进历程 |
第二节 中国远程开放大学的发展展望 |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二节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三节 今后的研究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亚洲开放大学模式研究——基于国际比较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研究对象 |
三、亚洲7所开放大学比较研究 |
(一) 创立背景和立法保障比较 |
(二) 亚洲7所开放大学办学理念比较 |
(1) 提高国民素质 |
(2) 实现社会公正 |
(3)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
(4) 创建高水准远程开放大学 |
(5) 发展人力资本 |
(三) 亚洲7所开放大学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比较 |
(四) 亚洲7所开放大学政府资助比较研究 |
(五) 亚洲7所开放大学教职员工组成比较 |
(六) 亚洲7所开放大学媒体运用和教学手段比较 |
(七) 亚洲7所开放大学系统组织架构比较研究 |
四、构建中国特色开放大学的思考 |
1.落实办学自主权, 建立立法保障 |
2.明确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 |
3.发展多元化的经费来源 |
4.构建灵活弹性的师资队伍 |
5.完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
6.构建开放大学的系统架构 |
(5)尼赫鲁至拉吉夫·甘地执政时期印度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意义 |
1.学术价值 |
2.现实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 |
一、尼赫鲁执政时期对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探索 |
(一)殖民地时期高等教育的概况 |
(二)高等教育在尼赫鲁执政时期发展的社会背景 |
1.政治背景 |
2.经济背景 |
3.社会文化背景 |
(三)尼赫鲁执政时期所制定的有关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 |
1.尼赫鲁发展高等教育的理念 |
2.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具体政策 |
(四)尼赫鲁执政期间高等教育的成就以及问题 |
1.尼赫鲁执政期间高等教育的成就 |
2.尼赫鲁执政期间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
二、英迪拉·甘地执政时期高等教育的改革 |
(一)英迪拉·甘地执政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 |
1.经济背景 |
2.种姓和教派冲突的增加对印度高等教育的影响 |
(二)英迪拉·甘地时期发展高等教育的举措 |
1.科塔里教育委员会的建立 |
2.1968年《国家教育政策》的颁布 |
3.大学自治的提出 |
(三)高等教育在英迪拉·甘地时期的成就与问题 |
三、拉吉夫·甘地执政时期高等教育政策的完善 |
(一)拉吉夫·甘地发展高等教育的背景 |
1.政治背景 |
2.经济背景 |
(二)拉吉夫·甘地发展高等教育的相关措施 |
1.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的建立 |
2.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的建立 |
3.高校教师的资格考试与专业发展 |
4.颁布印度1986年《国家教育政策》 |
(三)拉吉夫·甘地时期高等教育的成就与问题 |
1.高等教育在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 |
2.高等教育在这一时期存在的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6)世界开放大学考察及广东开放大学办学理念与组织架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世界开放大学的理念、愿景和使命 |
二、世界开放大学的组织架构 |
( 一)英国开放大学 |
(二)印度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 |
(三)美国凤凰城大学 |
1. 垂直管理、权责明确的组织结构保证大学运行的速度和效率 |
2. 企业化运作模式,以市场需求、企业盈利为导向设置专业及课程 |
3. 通过专业管理的方式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
三、开放大学的成功要素 |
1. 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办学定位 |
2. 开放灵活的办学模式和认证制度 |
3. 高质量的学术水平 |
4. 适合办学模式的优质学习材料 |
5. 全面的个性化学生支持服务 |
6. 积极推动新技术在教育教学当中的应用 |
7. 广泛的社会合作 |
四、广东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总体架构设计 |
(一)发展愿景和使命 |
(二)办学理念 |
(三)总体架构 |
五、总结 |
(7)国外开放大学学习中心建设的特点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各国开放大学学习中心建设的简况 |
1.1 英国开放大学 |
1.2 美国远程教育 |
1.3 韩国国立开放大学 |
1.4 印度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 |
1.5 日本放送大学 |
1.6 香港特区公开大学 |
2 国外开放大学学习中心建设的现状分析 |
2.1 制作高标准、高质量的媒体资源 |
2.2 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 |
2.3 良好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 |
2.4 重视学生的平时作业和考试 |
2.5 加强开放大学兼职教师监督和管理 |
3 国外开放大学学习中心建设的发展趋势 |
3.1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各国开放教育所产生的差异也不尽相同 |
3.2 各国教学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先进程度不同 |
3.3 不断深入探索开放大学学习中心的建设发展理论 |
3.4 不断提高开放大学学习中心的管理水平 |
3.5 完善开放大学立法制度,保障开放大学学习中心依法依规发展 |
(8)亚洲地区开放大学之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一、亚洲地区开放大学案例的选取 |
二、亚洲7所开放大学比较研究 |
(一) 创办时间和立法保障 |
(二) 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 |
(三) 生师比 |
(四) 政府资助 |
(五) 教学传递模式 |
(六) 系统组织架构 |
1. 复制英国开放大学中心控制模式 |
2. 分权控制模式 |
3. 联邦制模式 |
(七) 愿景和使命 |
三、构建中国特色开放大学的思考 |
1.明确开放大学定位 |
2.争取立法保障、落实办学自主权 |
3.拓展多元化的经费来源 |
4.优化办学结构 |
5.构建开放大学系统组织架构 |
(9)开放大学:应对学习型社会需求的高等教育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外开放大学的发展现状与经验借鉴 |
(一) 国外开放大学的发展现状 |
1.办学模式趋向稳定 |
2.办学体制较为完善 |
3.管理体制呈现多元化 |
4.办学理念和培养对象清晰明确 |
5.技术支持科学发达 |
(二) 国外开放大学的经验借鉴 |
1.坚持办学体制的主体性, 是开放大学运行与发展的支撑点 |
2.坚持培养目标的超越性, 是开放大学运行与发展的生长点 |
3.坚持教学模式的拓展性, 是开放大学运行与发展的着力点 |
4.坚持加强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是开放大学运行与发展的关键点 |
5.坚持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的立法, 是开放大学运行与发展的保障点 |
二、中国省级区域开放大学的构建思路与运行模式 |
(一) 构建思路 |
(二) 运行模式 |
三、构建中国省级区域开放大学的政策选择 |
(一) 进一步确立现代教育观, 加强省级区域开放大学的管理能力构建 |
(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造就素质优良的开放教育工作队伍 |
(三) 坚持严格的质量标准, 建立合理的专业与课程体系 |
(四) 多层次发展远程教育, 提供完善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 |
(五) 加强系统建设, 提升整体办学实力 |
(10)国外开放大学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外开放大学的发展状况 |
(一) 英国开放大学 |
(二) 日本放送大学 |
(三) 印度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 |
(四) 韩国开放大学 |
二、国外开放大学建设的特点 |
(一) 开放的教育理念 |
(二) 优质的课程资源 |
(三) 灵活的办学模式 |
(四) 全面的质量保障 |
(五) 严格的法律保证 |
三、国外开放大学建设的启示 |
(一) 进一步扩大合作与交流 |
(二) 优化课程教学资源 |
(三) 健全开放大学质量保障体系 |
(四) 实施灵活的教学运行机制 |
(五) 制定开放大学的相关法制章程 |
四、印度远距离教育的中坚——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的办学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办学模式发展路径研究 ——以JZ广播电视大学办学模式为例[D]. 王晓丹.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2]开放大学的组织结构比较分析——以英、印、澳、美四国为例[J]. 张晓梅,钟志贤. 电化教育研究, 2013(01)
- [3]远程开放大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研究[D]. 龚志武. 华南师范大学, 2007(03)
- [4]亚洲开放大学模式研究——基于国际比较视角[J]. 王晓楠. 天津电大学报, 2012(02)
- [5]尼赫鲁至拉吉夫·甘地执政时期印度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D]. 张梦敏. 贵州师范大学, 2017(02)
- [6]世界开放大学考察及广东开放大学办学理念与组织架构研究[J]. 陈丽,万芳怡,李江,刘汉民,李丹仪.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5(01)
- [7]国外开放大学学习中心建设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 王启勇.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03)
- [8]亚洲地区开放大学之比较[J]. 王晓楠.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3)
- [9]开放大学:应对学习型社会需求的高等教育平台[J]. 季海菊. 南京社会科学, 2011(03)
- [10]国外开放大学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 庞利.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