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盐水发酵饲料喂猪效果好(论文文献综述)
刘瑞生,吕永锋,张洪波[1](2012)在《有效微生物群及其在养猪业上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文中研究指明EM是英文effective microorganisms(有效微生物群)的缩写,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研制成功的一种多功能菌群。20多年来的试验研究与应用表明,有效微生物群EM在促进畜禽生长、提高抗病能力、清除粪尿恶臭、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显着作用,已经在世界
马敏[2](2016)在《添加三菌发酵秸秆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文中认为目前,我国畜牧业粮食短缺问题严重,草地农业系统不够完善,全面开发可利用饲料资源迫在眉睫。我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巨大,科学有效地利用秸秆资源加工饲料,不但能够节约粮食,还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更好地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但是秸秆直接作为饲料利用率低,适口性差,尤其在单胃动物中很难应用。本课题选用康氏木霉、白腐真菌和酵母菌三种微生物液体菌剂制成复合制剂,发酵玉米秸秆,通过对发酵饲料的感官评定和化学成分分析等方法筛选最优的发酵条件。发酵完成后,利用其替代猪基础日粮中的部分玉米进行饲养和屠宰试验,与商品酶制剂、商品菌制剂发酵秸秆饲料饲喂效果进行对比,进一步评定发酵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最后研究三菌发酵秸秆饲料对猪消化道发育的影响,并利用DGGE技术分析不同组猪肠道的微生态菌群,为此项秸秆处理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与科学依据。第一部分 三菌微贮秸秆饲料发酵试验及发酵工艺优化试验中对玉米秸秆发酵原理为利用康氏木霉和白腐真菌降解木质纤维素,酵母菌降解所得的有机物而增加发酵饲料中的微生物蛋白,从而提高秸秆饲料中可利用的营养成分含量。试验应用正交实验设计,通过对发酵饲料的感官评定和营养成分的测定,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为玉米秸秆:麸皮7:3,营养液60%,生理盐水140%,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康氏木霉、白腐真菌和酵母菌的最佳比例为2:2:1,接种量10%,发酵时间30d。发酵完成后,纤维素降解率达20%以上,粗蛋白提高了59.67%,而且秸秆饲料具有浓郁果香味,其品质极大提高。按照此条件大规模制作发酵饲料后进行验证,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第二部分 秸秆发酵饲料应用于生长肥育猪的效果评价本试验旨在证实三菌发酵秸秆饲料对于饲养育肥猪的应用效果,研究其替代猪基础日粮中的部分玉米对饲喂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血液指标和胴体品质等变化情况的观察,并与商品酶制剂、商品菌制剂发酵秸秆饲料以及不添加秸秆饲料的组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验证三菌发酵秸秆饲料的高效性。研究结果表明:(1)试验选用72头平均体重为30.79±0.98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按照公母比例一致的原则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期98天,分为生长期(55kg前)和育肥期(55kg-出栏)两个阶段。对照组(C组)饲喂全价日粮,试验Ⅰ、Ⅱ、Ⅲ组(T1、T2、T3)在生长期和育肥期饲料中分别饲喂用三菌复合制剂、商品酶制剂以及商品菌制剂发酵的秸秆饲料替代基础日粮中10%和15%的玉米的饲料。结果显示,秸秆发酵饲料替代部分玉米,对生长育肥猪的日增重、平均采食量影响不大(P>0.05),但就整个阶段来看,T1组料重比(2.82:1)显着小于T3组(P<0.05),略小于其他两组但差异未达到显着水平(P>0.05)。饲养结束后,按照公母各半、体况相似的原则每组选取2头试猪屠宰,测得4组间胴体重、屠宰率、瘦肉率、骨率、板油率、眼肌面积以及背膘厚等屠宰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从经济效益上看,T1组头均毛利最高,与对照组相比,T1、Tr2、T3组每头效益分别提高68.26元、43.60元、22.60元。(2)分别在生长期与育肥期结束前1周进行消化实验,结果表明,两期T1、T2、T3组干物质消化率均小于对照组,且T1最小,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但各组粗蛋白、粗脂肪以及粗纤维消化利用率差别不大(P>0.05);生长期3个试验组钙的消化率略低于对照组,在育肥期T1组对磷的消化率略高于对照组。消化试验结束时采血测定生理生化指标,两期各组间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以及血糖含量均无差异,T1组谷丙转氨酶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生长期,T3组谷草转氨酶含量显着高于其他3组(P<0.05),3个试验组的血磷和甘油三酯含量都高于对照组:在育肥期,T1组碱性磷酸酶含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尿素含量显着高于其他3组(P<0.05),T3组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粒细胞数都高于其他3组,而红细胞数和血小板数均以T2组最高。(3)在屠宰试验的同时,采集相同部位背最长肌,通过检测肌肉剪切力、TPA、滴水损失、pH、肉色(L*、a*、b*)以及肌肉中氨基酸与脂肪酸的含量等来比较不同组的肌肉品质。结果发现,T1组肌肉的剪切力、硬度、咀嚼性、胶黏性、内聚性以及滴水损失都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pH45mi、pH24h、熟肉率还有颜色(45min和24h)都差异不显着(P>0.05),再研究肌肉营养成分, T1组粗蛋白以及粗脂肪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除此以外,T1组亚油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和缬氨酸含量都是4组中最高的。第三部分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消化系统发育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屠宰试验的同时,称脾脏、胰脏和胃的重量,计算器官指数,并取样观察肠道黏膜形态,通过比较发现,三菌发酵秸秆饲料影响了消化道发育,较明显地增加了T1组的胰脏指数,同时胃指数也略有增加,相比较对照组,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以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有所增加,且在回肠尤为明显。最后采集盲肠中的食糜样品,利用DGGE技术及16S rDNA的克隆和测序,探讨不同发酵秸秆饲料对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采食秸秆发酵饲料可以抑制部分病原微生物,增加肠道有益菌的数量和种类,对于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意义重大。综合考虑试验中各项研究发现,三菌发酵秸秆饲料对猪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无不良影响,而且还能促进猪消化系统的发育,优化微生物区系,提高胴体品质,降低饲养成本。
韩正康,杨嘉实[3](1979)在《人工瘤胃发酵饲料喂猪的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说明 为了解决养猪饲料不足的问题,从六十年代开始,我国就依据瘤胃消化粗料的生理特点,试验摸索了用人工瘤胃法发酵粗饲料喂猪。到七十年代,人工瘤胃发酵粗饲料在生产中逐步得到应用,成为提高粗饲料营养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主要技术成果和经验摘要于下。 1.适于集体猪场应用的简易发酵生产流程,适于大型猪场采用的机械化、半机械化操作的大容量发酵装置和流程,已基
李小燕[4](2013)在《液体发酵饲料的研制及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文中认为本研究旨在探讨液体饲料发酵的最佳发酵工艺组合,并研究液体发酵饲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菌群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主要分两部分试验结果,其研究结果如下:试验一液体发酵饲料发酵最佳工艺参数的研究本试验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时间、温度、接种量等发酵参数对植物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单菌液体发酵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如下:植物乳酸菌液体发酵饲料的最佳组合条件为:厌氧发酵,发酵时间72h、温度37℃、接种量3%,在此条件下液体饲料中粗蛋白含量由发酵前18.20%/DM提高到19.49%/DM,粗纤维含量由发酵前2.77%/DM下降到2.25%/DM,乳酸含量达到53.78g/L/DM,生物量为98.79×106cfu/ml,抑菌率达到97.34%。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发酵饲料的最佳组合条件为:好氧发酵,发酵时间60h,温度30℃,接种量3%,在此条件下液体饲料中粗蛋白含量由发酵前18.20%/DM提高到19.37%/DM,粗纤维含量由发酵前2.77%/DM降低到2.17%/DM,乳酸含量达到18.43g/L/DM,生物量为130.87×106cfu/ml,抑菌率达到96.55%。酵母菌液体发酵饲料的最佳组合条件为:好氧发酵,发酵时间为60h温度30℃,接种量2%,在此条件下液体饲料中粗蛋白质由发酵前18.20%/DM提高到19.33%/DM,粗纤维含量由发酵前2.77%/DM降低到2.17%/DM,生物量达到92.65×106cfu/ml,抑菌率为87.66%。在试验一的基础上,采用先好氧发酵,后厌氧发酵的异步发酵工艺,其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好氧发酵时间为48h,温度为30℃,枯草芽孢杆菌接种量为3%,酵母菌接种量为2%;厌氧发酵时间为48h,发酵温度为37℃,植物乳酸菌接种量为3%。在此条件下,液体发酵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达到19.82%/DM,粗纤维含量降到2.09%/DM,乳酸含量为49.33g/L/DM,生物量158.87×106cfu/ml,抑菌率100%,pH值为4.41。试验二液体发酵饲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菌群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20头7.1kg左右的断奶“杜长大”健康仔猪,按完全随机组原则分为3个组,每个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对照组为2个组,分别饲喂固态颗粒饲料和固态粉料,试验组饲喂液体发酵饲料,试验预试期5天,正试期为30天。试验期结束时,每重复组随机选5头猪,收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内容物用于肠道微生物的测定。结果表明,与颗粒料组、粉料组相比,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8.03%、12.60%,差异均显着(P<0.05);料重比降低8.68%(P<0.05)、10.90%(P<0.05)差异均显着;腹泻率显着降低。断奶仔猪胃肠道内容物pH值有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乳酸菌菌群数量较颗粒料、粉料均有提高,大肠杆菌数均有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中除BUN降低外,其他血液指标均有提高:其中ALP差异显着(P<0.05),总蛋白、白蛋白、SOD、CAT、TG差异不显着(P>0.05)。
福建省三明地区真菌试验站[5](1976)在《稻草发酵饲料及其喂猪试验(摘要)》文中提出本期刊登福建省三明地区真菌试验站的"稻草发酵饲料及其喂猪试验(摘要)"一文,介绍了利用粗饲料(稻草)接种微生物发酵后喂猪的经验。我省粗饲料较多,如麦秸、燕麦草、洋芋藤、蚕豆秸等,经过发酵后喂猪,可以扩大养猪的饲料来源,提高饲用价值,节约精料。但是,福建省气候高温多湿,而我省冷凉干燥,在学习福建省的经验时,要根据我省的具体情况,创造适宜我省农村条件的发酵方法,促进养猪生产的发展。
吴先华[6](2014)在《发酵豆粕在断奶仔猪及生长育肥猪日粮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及形态的发酵豆粕、发酵豆粕与发酵菜粕及其互作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同时也对不同水平的蛋白、发酵豆粕及其互作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为合理配制猪饲料,提高蛋白饲料的利用率,提高养猪效益提供合理建议。试验一: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形态的发酵豆粕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应用。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设1个对照组,4个试验组。试验选用300头健康状况良好的杜长大17kg左右的断奶仔猪,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0头仔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添加5%、10%、15%的发酵豆粕以及10%风干发酵豆粕。其中,预饲期5天,正饲期28天。试验结果表明:①生长性能:10%发酵豆粕组日增重最高,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最低,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腹泻率最低,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此外,10%风干发酵豆粕组在日增重、料重比、腹泻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不及10%发酵豆粕组效果好(p>0.05)。②饲料消化率:10%、15%发酵豆粕组在CP的消化率上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并显着高于10%风干的发酵豆粕组(p<0.05)。③血清生理生化指标:10%、15%发酵豆粕组在TP、IgA、GH高于对照组,并达到显着水平(p<0.05),在GLO方面高于对照组,并到达极显着的水平(p<0.01),在COR、CHOL方面低于对照组,并达到显着水平(p<0.05)。另外,10%风干发酵豆粕组体现出来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却不如10%发酵豆粕组效果好,但均未达到显着水平(p>0.05)。④粪中有害菌群及pH:在大肠杆菌上,10%、15%发酵豆粕组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在沙门氏菌上,10%、15%发酵豆粕组显着低于对照组、10%风干发酵豆粕组(p<0.05);在pH值上,15%发酵豆粕组显着低于第1组(p<0.05)。⑤经济效益:10%发酵豆粕组最好,比对照组每头效益提高37.69元。结论:日粮中添加10%发酵豆粕在断奶仔猪生产应用效果是最佳的;在养猪生产中,湿的发酵豆粕的应用效果要优于风干发酵豆粕。试验二: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豆粕、发酵菜粕及其互作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采用2×3因子试验设计,其中发酵豆粕设0%和10%两个水平,发酵菜粕设三个处理水平,分别是0、2.5%、5%。试验选用360头健康状况良好的18kg左右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6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猪。其中,预饲期5天,正饲期26天。试验结果表明:①生长性能:10%发酵豆粕组在末重、日增重、采食量方面显着高于0%发酵豆粕组(p<0.05),在料重比方面显着低于0%发酵豆粕组(p<0.05);2.5%、5%发酵菜粕组的采食量显着高于0%发酵菜粕组(p<0.05);发酵豆粕、发酵菜粕在日增重上存在显着的交互效应(p<0.05),其中,10%发酵豆粕与2.5%发酵菜粕组合表现最优。②饲料消化率:10%发酵豆粕组在CP消化率上显着高于0%发酵豆粕组(p<0.05);不同水平的发酵菜粕组在能量、CP、EE的消化率上,随发酵菜粕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均未达到显着的水平(p>0.05)。③血清生理生化指标:10%发酵豆粕组在TP和GLO方面显着高于0%发酵豆粕组(p<0.05),在CHOL方面显着低于0%发酵豆粕组(p<0.05),COR水平极显着低于0%发酵豆粕组(p<0.01);5%发酵菜粕组在TP和GLO上显着高于0%、2.5%发酵菜粕组(p<0.05),在CHOL方面显着低于0%发酵菜粕组(p<0.05);发酵豆粕、发酵菜粕在COR上存在显着的交互效应。④粪中有害菌群及pH:10%发酵豆粕组在粪中大肠杆菌数量及粪的pH值方面显着低于0%发酵豆粕组(p<0.05);日粮添加发酵菜粕对粪中有害菌群及pH值影响均不显着(p>0.05)⑤经济效益:10%发酵豆粕组*2.5%发酵菜粕组合最好,比对照组每头效益提高26.9.4元。结论:日粮中添加10%发酵豆粕可有效提高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5%发酵菜粕可以改善断奶仔猪生理功能,提高经济效益;综合考虑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10%发酵豆粕与2.5%发酵菜粕的组合是最佳的。试验三: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蛋白、发酵豆粕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采用2×3因子设计,其中蛋白设17.81%和15.81%两个水平,发酵豆粕设三个处理水平,分别是0%、10%、15%。选择健康状况良好,体重为33kg左右杜长大生长育肥猪360头,随机分为6个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猪。其中,预饲期5天,正饲期27天。试验结果表明:①生长性能:高蛋白组的料重比显着低于低蛋白组(p<0.05),在末重、日增重方面,均优于低蛋白组(p>0.05);10%和15%发酵豆粕组的日增重显着高于0%发酵豆粕组(p<0.05),在料重比和腹泻率上,10%发酵豆粕组的数据表现最好;蛋白水平与发酵豆粕在生长育肥猪的日增重方面存在显着的交互效应;此外,降低日粮2%蛋白水平添加10%、15%发酵豆粕在日增重、采食量、料重比方面与基础日粮组差异不显着(p>0.05)。②饲料消化率:高蛋白组在饲料消化率方面的总体表现效果优于低蛋白组(p>0.05);10%、15%发酵豆粕组在CP消化率上极显着高于0%发酵豆粕组(p<0.01),在DM方面显着高于0%发酵豆粕组(p<0.05);蛋白水平与发酵豆粕在生长育肥猪饲料表观消化率中的CP的存在显着的交互效应;降低日粮2%蛋白水平添加10%、15%发酵豆粕在CP消化率方面显着高于高蛋白的基础日粮组(p<0.05),在饲料表观消化率其他各项指标上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③血清生理生化指标:高蛋白组在TP、GLO、CHOL、IgG、IgM显着高于低蛋白组(p<0.05);10%、15%发酵豆粕组TP、GLO、IgG、IgM水平显着高于0%发酵豆粕组(p<0.05),在BUN、CHOL、INS、COR方面显着低于0%发酵豆粕组(p<0.05),15%发酵豆粕组在T3上显着高于0%发酵豆粕组(p<0.05);降低日粮2%蛋白水平的10%、15%发酵豆粕组在CHOL上极显着低于基础日粮组(p<0.01),15%发酵豆粕组在BUN方面显着低于基础日粮组(p<0.05),在IgM显着高于基础日粮组(p<0.05)。④粪中有害菌群及pH:10%、15%发酵豆粕组在大肠杆菌上显着低于0%发酵豆粕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15%发酵豆粕组在pH上显着低于0%发酵豆粕组(p<0.05);降低日粮2%蛋白水平的15%发酵豆粕组在粪中大肠杆菌数量上显着低于基础日粮组(p<0.05)。⑤猪舍内氨气浓度:高蛋白组在第22d、27d的猪舍氨气浓度显着低于低蛋白组(p<0.05);10%、15%发酵豆粕组第8d时显着低于0%发酵豆粕组(p<0.05),在第15d、22d、27d极显着低于0%发酵豆粕组(p<0.01);降低日粮蛋白水平添加10%、15%发酵豆粕在第8d猪舍的氨气浓度显着低于基础日粮组(p<0.05),在15d、22d、27d时的氨气浓度极显着低于基础日粮组(p<0.01)。⑥粪中重金属含量:与0%发酵豆粕组相比,15%发酵豆粕组在粪中铜含量上显着降低(p<0.05),其他发酵豆粕组粪中铜含量方面有随发酵豆粕添加量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但未达到显着的水平(p>0.05);降低日粮蛋白水平添加10%、15%发酵豆粕组在粪中铜、锌含量上低于基础日粮组(p>0.05)。⑦经济效益:17.81%蛋白*10%发酵豆粕组合最好,比对照组每头效益提高15.07元。结论:17.81%蛋白水平在生长育肥猪日粮中的应用效果要优于15.81%蛋白;日粮添加发酵豆粕可有效提高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添加量达到10%即可,10%与15%发酵豆粕组在各方面差异均不显着,但结合经济效益考虑,10%发酵豆粕在生长育肥猪的应用效果最佳;此外,降低日粮2%蛋白水平,添加15%发酵豆粕在生长育肥猪生产中是可行的。
陕西省临潼县食品公司[7](1975)在《积极开展发酵饲料的应用和科学实验工作》文中提出 我们公司是一个主要经营生猪的商业单位,生猪饲养量平均存栏在600多头。1969年上半年以前,都是用纯粮喂猪,每头猪每日平均喂粮食3斤以上。当肘饲养场里有三多:“吃粮多、疾病多、贫下中农意见多”。广大职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从1969年6月以来,在各级领导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开始用发酵饲料喂猪,随着科学实验的不断深入,每头猪每日饲料粮
石显亮[8](2015)在《芦笋下脚料发酵饲料的研制及其对母猪饲喂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比较了经过四种发酵剂发酵后芦笋下脚料之间的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并研究了哺乳母猪补饲芦笋下脚料发酵饲料对母猪和哺乳仔猪相关指标的影响。将新鲜芦笋下脚料自然晾干至水分约60%后分别加入99发酵剂、农威秸秆纤维分解剂、武汉粗饲料发酵剂和混合发酵剂(以上三种按1:1:1混合发酵剂)进行发酵,然后在第7、14和21天取各自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其它发酵剂处理组相比,农威发酵剂处理组发酵饲料的色泽和气味最好。农威处理组第7、14和21天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低于其它处理组,第7天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着低于混合处理组(P<0.05);农威处理组第7、14和21天的木质素含量分别与混合处理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分别显着低于99和武汉处理组(P<0.05)。农威处理组第7、14和21天的乳酸、乙酸和丙酸含量分别高于其它处理组而丁酸含量和pH值则分别低于其它处理组,其中,农威处理组第7天的乳酸、乙酸和丙酸含量分别显着高于武汉处理组(P<0.05)。第7、14和21天四个处理组之间的粗蛋白和总黄酮含量分别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因此,在这四种发酵剂中,农威发酵剂最适合用于生产芦笋下脚料发酵饲料。将15头膘情、胎次、体况和预产期相近的妊娠母猪随机分配到Ⅰ、Ⅱ和Ⅲ处理组中,每组5头,分别从妊娠的第85天到产后21天补饲不同添加量的经农威发酵剂处理的芦芛下脚料发酵饲料,其中:Ⅰ、Ⅱ和Ⅲ组的芦芛下脚料发酵饲料的补饲量分别为每头每天0、0.25kg和0.5kg。结果表明:补饲芦芛下脚料发酵饲料能减少母猪便秘的发生,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母猪血液中的T-SOD、GH、INS、IgA、IgM含量,其中III组母猪断奶时血液中的T-SOD极显着高于I和II组(P<0.01),III组母猪分娩时血液中的GH、IgA和IgG分别显着高于I组(P<0.05);能不同程度地降低母猪血液中的MDA、IL-1β、IL-6、TNF-α含量,其中,III组母猪血液中的MDA和IL-6分别极显着(P<0.01)和显着(P<0.05)低于I组;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母猪奶水品质,其中,III组母猪初乳中的乳蛋白、GH、INS和IgG含量分别显着高于I组(P<0.05)、常乳中的T-SOD、IL-1β、IL-6、TNF-α含量显着高于I组(P<0.05);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哺乳仔猪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P>0.05)。
宋鹏[9](2005)在《微生物发酵生产肉猪菌体蛋白饲料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质量的重视,对肉、蛋、奶的需求日益增多,粮食和饲料生产面临严峻考验,饲料蛋白质资源匮乏。提高粮食向畜牧产品的转化效率和饲料的利用率,拓宽饲料资源,开发非常规饲料已迫在眉睫。同时农作物秸秆、农副产品加工后废料、畜禽粪便等废弃资源大部分被遗弃,不但浪费掉巨大的资源,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节约生产成本,本文以工农业废弃物啤酒渣、苹果渣、米糠和麸皮为发酵底物,进行微生物发酵,发酵后的新鲜发酵产品直接饲喂牲畜,省略饲料烘干、造粒等诸多环节。通过生物量观察试验、固体发酵试验和正交试验测试,确定了发酵适宜的菌种、培养基及工艺条件,并通过上海大龙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场喂养试验验证了新鲜发酵饲料对育成猪的增重效果。 结果表明,以白地霉、枯草芽孢杆菌和绿色木霉为发酵菌种,菌种配比为3∶2∶1,接种量2%。发酵培养基中最适无机氮源为尿素,其添加量为2%。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0℃,不要额外添加水,pH值自然,发酵时间48小时,发酵料层厚度30mm。新鲜发酵产品中有大量的酵母、霉菌和有益细菌,未发现有害菌。新鲜发酵产品的主要营养成分较原料有明显提高,粗蛋白含量提高165.69%,粗纤维降低31.75%。通过喂养试验,新鲜发酵生物蛋白饲料具有明显的增重效果,每头猪每月平均比对照组增重5~8公斤,经济效益显着。 本工艺不仅解决了工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为畜牧业提供了新型发酵蛋白饲料,同时省略了一系列加工运输环节,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工艺简单可行,易于操作。
李绶章,郝正里,谢景文,宋金昌,张家怡,崔立云[10](1982)在《“人工瘤胃”固体曲的制作与效果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引言应用“人工瘤胃”发酵粗饲料喂猪的研究工作正逐步深入,与此同时也提出许多需进一步研究改进的问题,特别是发酵中营养物质的损失,生产流程的简化等。例如:以往“人工瘤胃”的菌源,系通过体外繁殖加以保存,这需要一套繁杂的设备和操作技术,而且要求的环境条件远比其它发酵饲料的方法高,难以适应农村基层和个体养猪户的现状。如果能将采得的瘸胃液或瘤胃内容物经过适当的扩大,制成固体曲,使得部分
二、盐水发酵饲料喂猪效果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盐水发酵饲料喂猪效果好(论文提纲范文)
(1)有效微生物群及其在养猪业上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有效微生物群的组成及特点 |
1.1 光合细菌 |
1.2 乳酸菌 |
1.3 酵母菌 |
1.4 放线菌 |
2 有效微生物群的使用方法 |
3 有效微生物群在养猪业上的研究与应用概况 |
3.1 仔猪 |
3.2 生长肥育猪 |
3.3 母猪 |
3.4 减轻粪尿恶臭, 改善环境卫生 |
(2)添加三菌发酵秸秆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秸秆的开发与利用 |
1 秸秆的营养特点 |
2 秸秆饲料化的加工处理方式 |
3 研究秸秆微贮的意义 |
第二节 生物发酵秸秆饲料研究现状 |
1 研究现状 |
2 生物发酵秸秆用菌及其属性 |
3 发酵秸秆饲料饲用价值的评价 |
第三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
1 肠道微生物研究进展 |
2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
第二章 三菌微贮秸秆饲料发酵试验及发酵工艺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三菌发酵底物及条件优化 |
2.2 优化条件下实践发酵试验 |
3 讨论 |
3.1 三菌发酵底物及条件优化 |
3.2 优化条件下实践发酵试验 |
4 小结 |
第三章 秸秆发酵饲料应用于生长肥育猪的效果评价 |
第一节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饲料养分消化率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方法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2.2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屠宰性能的影响 |
2.3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经济效益的影响 |
3 讨论 |
3.1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屠宰性能的影响 |
3.3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经济效益的影响 |
4 结论 |
第二节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消化代谢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1.2 供试家畜 |
1.3 试验方法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消化代谢的影响 |
2.2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血液指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消化代谢的影响 |
3.2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血液指标的影响 |
4 结论 |
第三节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产品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肌肉品质的影响 |
2.2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肌肉TPA的影响 |
2.3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
2.4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肌肉脂肪酸的影响 |
2.5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肌肉氨基酸的影响 |
3 论论 |
3.1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肌肉品质的影响 |
3.2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肌肉TPA的影响 |
3.3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
3.4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肌肉脂肪酸的影响 |
3.5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肌肉氨基酸的影响 |
4 结论 |
第四章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消化系统发育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第一节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消化道发育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1.2 供试家畜 |
1.3 试验方法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消化器官指数的影响 |
2.2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盲肠内容物VFA的影响 |
2.3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消化道pH值的影响 |
2.4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小肠形态的影响 |
3 讨论 |
3.1 秸秆发酵饲料对猪生长育肥猪消化器官指数的影响 |
3.2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盲肠内容物VFA的影响 |
3.3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消化道pH值的影响 |
3.4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小肠形态的影响 |
4 结论 |
第二节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1.2 供试家畜 |
1.3 样品采集与分组 |
1.4 微生物群落DGGE分析步骤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细菌16S rDNA的PCR扩增 |
2.2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盲肠食糜总菌DGGE图谱的影响 |
2.3 主要电泳条带的序列测定 |
3 讨论 |
3.1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盲肠食糜总菌DGGE图谱的影响 |
3.2 秸秆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盲肠食糜优势菌群的影响 |
4 结论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2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液体发酵饲料的研制及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1 液体饲料 |
1.1 液体饲料的发展背景 |
1.2 液体饲料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
2 功能性液体饲料液体发酵饲料研究 |
2.1 概述 |
2.2 液体发酵饲料调制方法 |
3 液体发酵饲料的创新研究接种微生物发酵液体饲料 |
3.1 微生物液体发酵饲料的制作工艺 |
3.2 菌种选择 |
3.3 微生物液体发酵饲料的发酵控制 |
3.4 接种微生物液体发酵饲料的应用研究 |
3.5 尚需解决的学术问题及技术关键 |
3.6 前景展望 |
第一章 液体发酵饲料的研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原料 |
1.2 试验主要试剂 |
1.3 试验主要器材 |
1.4 种子培养基 |
1.5 溶液配制 |
2 试验方法 |
2.1 发酵种子液的制备 |
2.2 三种菌种在液体饲料中生长规律曲线的测定 |
2.3 植物乳酸菌液体发酵饲料发酵条件优化试验 |
2.4 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发酵饲料发酵条件优化试验 |
2.5 酵母菌液体发酵饲料发酵条件优化试验 |
2.6 多菌发酵液体饲料发酵条件优化试验 |
2.7 测定方法 |
2.8 试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菌种在液体饲料中的生长规律的研究 |
3.2 植物乳酸菌发酵对液体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
3.3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对液体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
3.4 酵母菌发酵对液体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
3.5 多菌液体发酵饲料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
4 讨论 |
4.1 发酵条件对液体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
4.2 植物乳酸菌发酵对液体发酵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
4.3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对液体发酵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
4.4 酵母菌发酵对液体发酵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
4.5 益生菌发酵对液体发酵饲料中杂菌率的影响 |
4.6 多菌发酵时,不同好氧厌氧发酵时间比例对多菌液体发酵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
4.7 多菌发酵时,不同发酵时间对多菌种液体发酵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
4.8 混菌发酵对液体饲料各指标的影响 |
5 小结 |
第二章 FLF 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菌群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液体发酵饲料的制备 |
1.2 动物与设计 |
2 试验方法 |
2.1 试验管理 |
2.2 样品采集及处理 |
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4 试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FLF 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 FLF 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
3.3 FLF 对断奶仔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4 讨论 |
4.1 FLF 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4.2 FLF 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和 pH 的影响 |
4.3 FLF 对断奶仔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发酵豆粕在断奶仔猪及生长育肥猪日粮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用术语缩写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 豆粕抗营养因子及消除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方法 |
1.1 豆粕抗营养因子 |
1.2 消除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方法 |
2 发酵豆粕的营养价值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2.1 发酵豆粕的营养价值 |
2.2 发酵豆粕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及研究 |
3 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本研究目的意义 |
第二章 不同水平、形态的发酵豆粕在断奶仔猪的日粮中的应用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及试验动物 |
1.3 试验日粮 |
1.4 饲养管理 |
1.5 试验指标测定与方法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水平、形态的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不同水平、形态的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饲料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2.3 不同水平、形态的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4 不同水平、形态的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血清酶活性及免疫性能的影响 |
2.5 不同水平、形态的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血清部分激素指标的影响 |
2.6 不同水平、形态的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粪中有害菌群及pH的影响 |
2.7 经济效益分析 |
3 讨论 |
3.1 不同水平、形态的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不同水平、形态的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3 不同水平、形态的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4 不同水平、形态的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血清酶活指标及免疫性能的影响 |
3.5 不同水平、形态的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血清激素的影响 |
3.6 不同水平、形态的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粪中有害菌群及pH的影响 |
3.7 不同水平、形态的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经济效益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三章 发酵豆粕、发酵菜粕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应用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及试验动物 |
1.3 试验日粮 |
1.4 饲养管理 |
1.5 试验指标测定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发酵豆粕、发酵菜粕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发酵豆粕、发酵菜粕对断奶仔猪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2.3 发酵豆粕、发酵菜粕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4 发酵豆粕、发酵菜粕水平对断奶仔猪酶活性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
2.5 发酵豆粕、发酵菜粕对断奶仔猪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 |
2.6 发酵豆粕、发酵菜粕对断奶仔猪粪中有害菌群及pH值的影响 |
2.7 经济效益分析 |
3 讨论 |
3.1 不同发酵豆粕、发酵菜粕水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不同发酵豆粕、发酵菜粕水平对断奶仔猪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3 不同发酵豆粕、发酵菜粕水平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4 不同发酵豆粕、发酵菜粕水平对断奶仔猪血清酶活性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
3.5 不同发酵豆粕、发酵菜粕水平对断奶仔猪血清激素的影响 |
3.6 不同发酵豆粕、发酵菜粕水平对断奶仔猪粪中有害菌群及pH值的影响 |
3.7 不同发酵豆粕、发酵菜粕水平对断奶仔猪经济效益的影响 |
4 小结 |
第四章 不同水平的蛋白、发酵豆粕在生长育肥猪日粮中的应用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及试验动物 |
1.3 试验日粮 |
1.4 饲养管理 |
1.5 试验指标测定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蛋白、发酵豆粕水平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不同蛋白、发酵豆粕水平对生长育肥猪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2.3 不同蛋白、发酵豆粕水平对生长育肥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4 不同蛋白、发酵豆粕水平对生长育肥猪酶活性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
2.5 不同蛋白、发酵豆粕水平对生长育肥猪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 |
2.6 不同蛋白、发酵豆粕水平对生长育肥猪粪中有害菌群及pH值的影响 |
2.7 不同蛋白、发酵豆粕水平对生长育肥猪舍内氨气浓度的影响 |
2.8 不同蛋白、发酵豆粕水平对生长育肥猪粪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
2.9 经济效益分析 |
3 讨论 |
3.1 不同蛋白、发酵豆粕水平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不同蛋白、发酵豆粕水平对生长育肥猪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3 不同蛋白、发酵豆粕水平对生长育肥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4 不同蛋白、发酵豆粕水平对生长育肥猪血清酶活性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
3.5 不同蛋白、发酵豆粕水平对生长育肥猪血清激素的影响 |
3.6 不同蛋白、发酵豆粕水平对生长育肥猪粪中有害菌群及pH值的影响 |
3.7 不同蛋白、发酵豆粕水平对生长育肥猪舍内氨气浓度的影响 |
3.8 不同蛋白、发酵豆粕水平对生长育肥猪粪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
3.9 不同蛋白、发酵豆粕水平对生长育肥猪经济效益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五章 论文总结 |
1 结论 |
2 创新之处 |
3 不足之处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8)芦笋下脚料发酵饲料的研制及其对母猪饲喂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芦笋的产业化生产及影响因素 |
1.0 芦笋 |
1.1 芦笋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
1.2 影响芦笋产业化生产的因素 |
1.2.1 芦笋产业的发展和现状 |
1.2.2 我国芦笋产业存在的问题 |
1.2.2.1 出口采用贴牌生产 |
1.2.2.2 芦笋消费宣传不到位 |
1.2.2.3 芦笋生产成本高,生产设备闲置长 |
1.2.2.4 芦笋行业应对风险能力低 |
1.2.2.5 我国芦笋下脚料处理方式污染环境 |
2 芦笋下脚料的处理与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2.1 芦笋下脚料的种类、成分组成及作用 |
2.2 芦芛副产物的利用现状 |
2.2.1 芦笋副产物利用现状 |
2.2.2 目前芦笋下脚料主要的几个用途 |
2.2.2.1 利用芦笋各种副产物提取活性成分 |
2.2.2.2 芦笋老茎秸秆部分饲喂动物 |
2.2.2.3 芦笋茎叶部分可以用作食品开发 |
2.2.2.4 大量的芦笋秸秆用于栽培食用菌 |
2.2.2.5 芦笋副产物用作能源 |
2.2.2.6 芦笋秸秆可以用作肥料 |
2.2.3 芦笋下脚料利用存在的问题 |
2.3 芦芛副产物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 |
3 芦笋秸秆在畜牧业中研究应用 |
4 微生物发酵技术及其在农作物副产物开发利用中的应用 |
4.1 微生物发酵及发酵方法 |
4.2 微生物发酵技术在处理农作物副产物中的应用 |
4.3 微生物发酵产品对畜禽生产的影响 |
5 芦芛副产物发酵产品饲养试验 |
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芦笋下脚料发酵饲料的研制试验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芦笋下脚料的预处理 |
1.2.2 发酵饲料的制作 |
1.3 试验样品采集 |
1.4 指标测定 |
1.4.1 芦笋下脚料发酵饲料的感官评定 |
1.4.2 纤维素、木质素 |
1.4.3 VFA(挥发性脂肪酸) |
1.4.4 乳酸 |
1.4.5 总黄酮 |
1.4.6 粗蛋白 |
1.4.7 p H值 |
1.5 数据整理与分析 |
2 试验结果 |
2.1 芦芛下脚料发酵饲料的感官评定 |
2.2 不同发酵剂对芦笋下脚料发酵饲料纤维素和木质素成分的影响 |
2.3 不同发酵剂对芦笋下脚料发酵饲料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
2.4 不同发酵剂对芦笋下脚料发酵饲料p H值、粗蛋白、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与分析 |
4 小结 |
试验二 芦笋下脚料发酵饲料饲喂效果试验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饲养管理 |
1.4 样品采集 |
1.4.1 母猪血样和仔猪血样 |
1.4.2 奶水的采集 |
1.4.3 试验记录 |
1.5 指标测定与方法 |
1.5.1 母猪粪便 |
1.5.2 母猪血液、奶水、仔猪血液中的免疫蛋白(Ig A、Ig G和Ig M) |
1.5.3 乳蛋白质、乳脂肪、乳糖和乳总固形物 |
1.5.4 母猪血液、奶水、仔猪血液中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激素(GH、INS) |
1.5.5 母猪血液、奶水、仔猪血液中抗氧化指标T-SOD、MDA |
1.5.6 仔猪生产性能 |
1.6 试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补饲芦笋下脚料发酵料对妊娠母猪产前粪便的影响 |
2.2 补饲芦笋下脚料发酵料对母猪血液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3 补饲芦笋下脚料发酵料对母猪血清激素含量(GH、INS)的影响 |
2.4 补饲芦笋下脚料发酵料对母猪血液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
2.5 补饲芦笋下脚料发酵料对母猪血清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的影响 |
2.6 补饲芦笋下脚料发酵料对母猪奶水常规指标的影响 |
2.7 补饲芦笋下脚料发酵料对母猪奶水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8 补饲芦笋下脚料发酵料对母猪奶水激素(GH、INS)含量的影响 |
2.9 补饲芦笋下脚料发酵料对母猪奶水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
2.10 补饲芦笋下脚料发酵料对母猪奶水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的影响 |
2.11 哺乳母猪补饲芦笋下脚料发酵料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2.12 哺乳母猪补饲芦笋下脚料发酵料对仔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2.13 哺乳母猪补饲芦笋下脚料发酵料对仔猪免疫力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母猪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芦笋下脚料发酵料对母猪粪便质量的影响 |
3.2 母猪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芦笋下脚料发酵料对母猪血液、奶水以及仔猪生化指标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三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微生物发酵生产肉猪菌体蛋白饲料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回顾 |
1.1 蛋白饲料市场现状 |
1.2 蛋白饲料的来源及现状 |
1.2.1 糟渣、废液类饲料 |
1.2.2 农作物秸秆、批壳 |
1.2.3 非常规植物饼粕类 |
1.2.4 动物性下脚料饲料 |
1.2.5 林业副产物 |
1.2.6 粪便再生饲料资源 |
1.2.7 矿物质饲料 |
1.3 微生物在蛋白饲料开发中的应用 |
1.3.1 用于饲料开发的微生物 |
1.3.2 微生物饲料的原料 |
1.3.3 微生物饲料制剂 |
1.4 单细胞蛋白饲料的开发利用 |
1.4.1 Scp的优点及其与蛋白质饲料的比较 |
1.4.2 Scp生产原料 |
1.4.3 Scp的生产菌种 |
1.4.4 Scp生产工艺 |
1.4.5 Scp的发展前景 |
第二章 发酵菌种、培养基及工艺条件的确定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菌种 |
2.1.2 发酵底物 |
2.1.3 培养基 |
2.1.4 培养方法 |
2.1.5 试验分析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发酵底物营养成分分析 |
2.2.2 菌种不同组合对产品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
2.2.3 混合菌种配比对产品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
2.2.4 无机氮源种类及添加量对产品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
2.2.5 接种量及培养时间对发酵产品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
2.2.6 含水量对发酵产品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
2.2.7 温度对发酵产品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
2.2.8 pH值对发酵产品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
2.2.9 料层厚度对发酵产品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
2.2.10 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试验 |
2.2.11 发酵产物微生物组成分析 |
2.2.12 发酵产物成分测定分析 |
2.3 结论 |
第三章 发酵蛋白饲料喂养育成猪的研究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3.1.2 试验对象与饲养 |
3.1.3 试验方法与饲养管理 |
3.1.4 观察指标 |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2.1 采食状况 |
3.2.2 生物发酵蛋白饲料对生长猪、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3 生物发酵蛋白饲料对猪胭体品质及内脏性状的影响 |
3.2.4 生物发酵蛋白饲料养猪的经济效益分析 |
3.3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盐水发酵饲料喂猪效果好(论文参考文献)
- [1]有效微生物群及其在养猪业上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 刘瑞生,吕永锋,张洪波. 养猪, 2012(01)
- [2]添加三菌发酵秸秆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D]. 马敏. 延边大学, 2016(02)
- [3]人工瘤胃发酵饲料喂猪的研究综述[J]. 韩正康,杨嘉实. 饲料研究, 1979(02)
- [4]液体发酵饲料的研制及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D]. 李小燕. 安徽农业大学, 2013(05)
- [5]稻草发酵饲料及其喂猪试验(摘要)[J]. 福建省三明地区真菌试验站. 畜牧兽医科技通讯, 1976(02)
- [6]发酵豆粕在断奶仔猪及生长育肥猪日粮中的应用研究[D]. 吴先华. 广西大学, 2014(01)
- [7]积极开展发酵饲料的应用和科学实验工作[J]. 陕西省临潼县食品公司. 微生物学通报, 1975(03)
- [8]芦笋下脚料发酵饲料的研制及其对母猪饲喂效果研究[D]. 石显亮. 江西农业大学, 2015(08)
- [9]微生物发酵生产肉猪菌体蛋白饲料的研究与应用[D]. 宋鹏. 西北大学, 2005(03)
- [10]“人工瘤胃”固体曲的制作与效果观察[J]. 李绶章,郝正里,谢景文,宋金昌,张家怡,崔立云. 甘肃农大学报, 19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