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NaF和NaF:Mg~(++)晶体色心光致电离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顾洪恩,戚蓝[1](1990)在《NaF和NaF:Mg++晶体色心光致电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用337nm、380nm和510nm脉冲激光照射着色NaF和NaF:Mg++晶体,皆能产生大量F2+心.在照射过的NaF:Mg++晶体中,观测到了F2+ 心向(F2+)*心的转型现象.
冯志萍,王存达,俞平,万良风[2](1995)在《NaF:OH-晶体色心及其在氮分子激光照射下的光谱特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NaF晶体和NaF:OH-晶体在电子束辐照前后及在氮分子激光作用下的红外和紫外光谱进行了研究。认为激光强度能否使OH-分解,决定着F2+心的再生或退电离。
王廷籍,张志三[3](1982)在《F2心光致电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LiF、NaF晶体中的F2心光致电离为F2+心作了初步研究。实验表明:有F、E2与F3+心的LiF晶体用汞灯、脉冲氙灯和直流碳电弧直接照射后,均可产生F2+心;有F、F2与F3+心的NaF晶体用脉冲氙灯和钨灯照射后,也可产生F2+心。并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讨论。本文还讨论了两步电离的效率问题,计算结果表明:提高两步电离效率的途径是寻找频率条件和功率密度都适当的光源和陷阱杂质,并给出了两步电离效率的表达式:η=k‘/(k‘+1/τ‘).
树人[4](1981)在《掺OH-和SH-碱金属卤化物中F2+和(F2+)A色心可调激光器运转》文中指出报道了稳定可调的掺OH和SH碱金属卤化物晶体的F2+和(F2+)A色心激光器。新的稳定技术改进以前所述的激光系统,产生新的F2+(KBr)激光(1.72~2微米),包括一个重要的波长间隙约2微米。在室温下延长储存时间之后,所有晶体易恢复激光运转。
顾洪恩,戚蓝[5](1991)在《光致电离增大NaF晶体F3+心浓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我们对NaF晶体色心光致电离作了初步研究,用激光照射着色NaF晶体,可产生大量F2+心。同时发现用氮分子激光照射着色LiF晶体,能增强F3+心浓度。经电子束辐照,可在NaF晶体中产生F3+心,但同时产生较多的F2心,对F3+心有关实验不利。本文用光致电离方法,可提高F3+心,同时大幅度减少F2心,达到提纯NaF晶体F3+心之目的。
郑杰[6](2003)在《增益波导与光子写入波导特性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研究了Er3+掺杂玻璃波导光放大、LiF薄膜波导的室温宽带光致发光以及光子写入波导的制备及其特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硅酸盐玻璃是Er离子掺杂的传统基质材料,我们用Ag+-Na+离子交换制备了3.5cm长、4μm宽的低损耗Er3+掺杂硅酸盐玻璃条型波导。用波长为980nm,250mW的半导体激光器泵浦该条型波导,在1536nm波长下得到的最大净增益是5dB:在1536nm附近3dB净增益谱带宽是14nm。 2.用Ag+-Na+离子交换制备了低传输损耗的Er3+掺杂磷酸盐玻璃平面波导,并研究该波导的发光特性。研究表明,离子交换过程对材料的发光没有影响。从离子交换平面波导的发光特性和稳定性上看,磷酸盐玻璃是目前实现激光放大的良好材料,但是条型波导的制备还有难度。 3.首次用热蒸发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多晶LiF薄膜平面波导,研究了由电子束照射产生的有源(F2和F3+色心)沟道的室温宽带光致发光特性。研究表明,室温下有源沟道具有较大的光增益和折射率增量,有望实现可见波段的可调谐有源光波导激光器件。 4.利用相位掩膜技术:1)在一般标准通信光纤和锗掺杂特种光纤上分别写入反射率分别为20%和99%的FBG。2)首次利用光纤拉力传感的反过程在3M单根光纤上成功地写入5个Bragg光栅列阵,每个光栅的Bragg波长间隔均为0.88nm。3)首次在锗掺杂平面玻璃和锗掺杂溶胶—凝胶玻璃波导上成功地写入了平面Bragg光栅,该光栅的周期均是535.5nm。 5.用聚焦的飞秒激光成功地在石英玻璃中写入了条型光波导,并首次在K9玻璃中写入了微反射镜。通过光谱分析,探讨了飞秒激光写入过程的物理机制。
宋翠英[7](2004)在《碱卤晶体和碱土卤化物晶体电注入及电注入机理》文中研究表明本工作首次对SrF2:Li+和NaCl:OH-晶体进行电注入着色,并成功地对NaCl、NaCl:K+和KBr晶体进行电注入着色。电注入在晶体中产生大量色心。对着色晶体进行系统光谱观测和分析,提出色心产生和转化机理,为晶体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为进行比较,对KCl和KBr晶体进行氙离子注入着色。经点阴极电注入,在SrF2:Li+晶体中产生大量F、M、M+等色心。电注入着色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晶体中适当的杂质含量、着色温度和电场强度。电注入仅经单步过程,便可获得以往采用其他方法着色并需经多步处理才能产生的多种类色心,更具实用性。电注入产生的色心在室温下是相当稳定的,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经点阴极电注入,在NaCl:OH-晶体中产生大量V、F、R、M、N和胶体等色心。经计算,在晶体中V色心激活能小于F色心激活能,说明在电注入时V色心比F色心更容易产生。据此,提出电注入产生的原型色心是V色心而非以往普遍认为的F色心,而所用独特阳极阵列能使以往认为无法电注入着色的掺负离子晶体得以成功电注入着色。着色晶体中F色心由V色心转化而来,而F聚集色心则来自于F色心聚集。借助测得的电流时间关系图,更进一步理解电注入着色机理。经点阳极电注入,有效地使NaCl:OH-晶体着色,并在晶体中产生大量V色心。借助算得的V色心激活能和测得的电流时间关系图,对经此种电注入着色晶体中色心形成提出机理解释。经点阴极电注入,在NaCl和NaCl:K+晶体中产生大量V、F、N和胶体等色心,在着色KBr晶体中产生大量ML、F、R、M、N、R’、M+和N+等色心。研究结果表明,通电时间越长、所加电压越高,晶体着色越深,且光照也起到调节形成色心种类的作用。借助测得的KBr晶体电流时间关系图,对此晶体电注入过程有更进一步理解。
秦芳[8](2007)在《掺氧氯化钠晶体电注入着色及色心产生与转化机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本室自制电注入装置,首次对掺氧氯化钠晶体成功电注入着色,在着色晶体中产生大量色心。对着色晶体进行系统光谱测量及分析,并对其中一些光谱进行合理解谱。对色心产生和转化进行解释。借助电流-时间曲线,对色心产生过程和机理作了进一步解释。根据验证实验结果,对本研究组提出的色心产生与转化机理作出进一步证实。经点阴极电注入,在着色掺氧氯化钠晶体中产生大量V2m、V、O2--Va+复合体、F、R1、R2和M心。由于负离子杂质会阻碍第二碱阴极的形成,所以用传统电注入方法不可能将掺氧氯化钠晶体经点阴极电注入着色。本工作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得益于独特阳极阵列和恰当注入温度及电压,使V心首先在阳极附近晶体中产生。通过吸收光子,V心转化为F心,F心再进一步聚集形成R1、R2和M心,所以V心是电注入过程中的原型色心。为进一步证实这一观点,对本室近期研究过的氯化钠晶体、掺氢氧根氯化钠晶体、掺钾氯化钠晶体、氯化钾晶体和溴化钾晶体及本文所研究掺氧氯化钠晶体进行石墨点阴极电注入。因测得着色晶体吸收谱均有F带出现,表明这些晶体均已被成功着色。在对掺氧氯化钠晶体进行电注入着色过程中观测电流变化,根据记录数据绘出电流-时间曲线,并解释曲线中各区域形成机理及其与色心产生的密切关系。经点阳极电注入,在着色掺氧氯化钠晶体中产生大量V和V2m心。给出电流-时间曲线,其中各电流区域形成机理与经点阴极电注入情况基本相同。
胡静[9](2009)在《高品质非线性光学晶体KTP的生长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磷酸钛氧钾(KTiOPO4; KTP)晶体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全固态激光器的倍频材料。目前KTP晶体生长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晶体生长的自助溶剂体系的溶液粘度大;晶体生长过程中极易出现自发结晶现象。本论文找到了更适合KTP晶体生长的助熔剂体系,采用液相合成法获得均匀KTP生长原料,研究了KTP晶体稳定生长的条件,以及晶体缺陷的形貌和产生原因,优化生长工艺减少了晶体生长的缺陷并提高了晶体的光学品质。主要工作如下:1.寻找得到新的K8-BaF2助熔剂体系,并且通过实验确定了适合KTP晶体生长的范围。改善了原K6体系晶体粘度较大的问题,加快了生长过程中的溶质传输,有效地避免了包裹体的产生;同时,BaF2的添加使溶液对KTP有更大的溶解度范围;有效降低了晶体生长温度;明显减小了高温溶液的挥发度;2.以K8-BaF2为助熔剂,采用顶部籽晶生长法并优化了KTP晶体的生长工艺。晶体生长基本参数为:竖直温度梯度为0.8-2.1℃/cm;晶体的转速30~60rpm;降温速率0.5~2℃/天;生长周期20~90天;生长结束后退火速率小于20℃/h。最终获得了a向厚度超过了20mm,光学均匀性达到Δn~1.5×10-6/cm的晶体,获得的KTP晶体的抗激光损伤阈值了7.3GW/cm2@1064nm,7.5ns。3.首次利用液相法合成KTP生长原料,克服了固相合成中TiO2不能反应完全的问题。通过控制反应条件获得了适合KTP晶体生长的初始原料。生长出的晶体品质优良,性能优于固相合成原料生长的KTP晶体,甚至高于水热法生长的KTP晶体。4.利用同步辐射白光X射线形貌术和化学腐蚀法,对比研究了助熔剂法和水热法生长的KTP晶体中的缺陷。实验结果清晰的揭示了KTP晶体中的生长扇形界,生长条纹和位错等缺陷。为高品质KTP晶体的生长工艺的完善提供了实验判据。
刘爽[10](2015)在《飞秒激光光刻波导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飞秒光刻波导技术是近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光波导写入技术,相对于离子交换、离子注入以及化学气相沉积等传统的波导制作技术,飞秒光刻波导技术具有简单、灵活、高效等特点,还具备制作三维光子器件的独特能力。飞秒光刻波导技术开辟了天文光子学这一崭新的领域,能够制作光子灯笼、三维滤光器、三维耦合器等光子芯片,在制作高密度的集成光子器件方面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了钛蓝宝石激光晶体中飞秒光刻波导的技术和性能,采用狭缝整形技术通过横向刻写方式,利用重复频率为1 k Hz,脉宽为120 fs的脉冲激光在钛蓝宝石晶体中分步刻写双线型光波导。详细地研究了飞秒脉冲激光在晶体中写入深度、刻写速度以及波导双线间距对波导导光情况的影响,最终得到了一组导光模式较优的双线波导(脉冲能量2μJ,写入深度175μm,刻写速度90μm/s,双线间距26μm)。由于在写入过程中伴随着纳米条纹的产生,波导具有偏振导光特性,采用散射法测得波导的传输损耗为1.82 d B/cm。利用有限差分法,根据波导的近场模式强度分布反推了波导的折射率分布图,得到其最大的折射率增量为1.9×10-4。2.利用重复频率为1 k Hz,脉冲宽度为120 fs的近红外飞秒脉冲激光,用狭缝整形技术通过横向刻写的方式,首次在掺Er3+氟碲酸盐玻璃中分别刻写了I类和压低圆包层波导。利用有限差分法,根据波导的近场模式强度分布分别反推了I类和压低圆包层波导的折射率分布图,其最大的折射率增加量分别为1×10-4和1.9×10-4。采用散射法测得I类光波导的传输损耗为1.04 d B/cm;通过测量插损得到压低圆包层波导的传输损耗小于1.88 d B/cm。实验中分别对比了两类波导导光区域和玻璃材料基质的荧光光谱图,发现激光作用前后玻璃的荧光特性保持良好。
二、NaF和NaF:Mg~(++)晶体色心光致电离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NaF和NaF:Mg~(++)晶体色心光致电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NaF和NaF:Mg++晶体色心光致电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实验和结果 |
1. 实验 |
2. 实验结果 |
三、分析与讨论 |
1.心再生的形成机理 |
2. NaF晶体心衰减过程 |
3. NaF:Mg++晶体中心的转型过程 |
四、结论 |
(6)增益波导与光子写入波导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1. 历史与现状 |
2. 课题的提出及论文内容 |
第一章 光放大器的发展及应用 |
§1.1 光放大器的类型与发展 |
§1.2 光放大器的种类和比较 |
§1.2.1 传输光纤光放大器 |
§1.2.2 半导体光放大器 |
§1.2.3 稀土掺杂光纤放大器 |
§1.3 光放大器的应用 |
§1.3.1 EDFA的应用 |
§1.3.2 DWDM系统中的光放大器 |
§1.4 稀土掺杂玻璃波导光放大器 |
§1.4.1 稀土掺杂玻璃波导光放大器的发展 |
§1.4.2 EDWA的结构和特点 |
§1.4.3 EDWA的制作方法 |
§1.4.4 光波导放大器参数 |
§1.4.5 发展趋势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光波导的参数测量与表征技术 |
§2.1 有效折射率的测量 |
§2.1.1 棱镜耦合方法 |
§2.1.2 光栅耦合方法 |
§2.2 模场分布测量 |
§2.3 折射率分布的确定 |
§2.3.1 WKB方法 |
§2.3.2 反-WKB方法 |
§2.3.3 模式近场方法 |
§2.4 透射光谱测量 |
§2.5 损耗测量 |
§2.5.1 棱镜耦合方法 |
§2.5.2 散射光测量法 |
§2.6 光栅辅助波导(Grating-Assisted Waveguide)的表征 |
§2.6.1 光栅周期的测量 |
§2.6.2 光栅效率测量 |
§2.7 掺稀土波导的表征 |
§2.7.1 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
§2.7.2 荧光寿命 |
§2.7.3 光放大测量 |
§2.8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掺Er玻璃波导光放大器 |
§3.1 光放大原理 |
§3.1.1 光放大 |
§3.1.2 光放大增益谱特性 |
§3.2 Er掺杂光波导放大器的效率 |
§3.2.1 稀土Er~(3+)离子三能级系统的光放大过程 |
§3.2.2 Er掺杂光波导放大器的淬灭过程 |
§3.2.3 Er的基质材料 |
§3.3 离子交换Er掺杂磷酸盐玻璃波导特性 |
§3.3.1 离子交换Er掺杂磷酸盐玻璃波导的制备与表征 |
§3.3.2 结果与讨论 |
§3.4 离子交换Er掺杂硅酸盐玻璃波导光放大特性 |
§3.4.1 硅酸盐玻璃波导的制备与表征 |
§3.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4.3 离子交换和退火:模拟和实验 |
§3.4.4 波导的放大特性 |
§3.4.5 结论 |
§3.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LiF薄膜的竟带光致发光和光波导特性 |
§4.1 色心可调谐激光器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
§4.2 室温激光有源色心的光学特性和热稳定性 |
§4.2.1 有源色心的能级跃迁 |
§4.2.2 光谱特性 |
§4.2.3 色心的稳定机理 |
§4.2.4 光子稳定性 |
§4.3 LiF晶体中F_2和F_3~+色心的光谱和激光特性 |
§4.3.1 LiF:F_2色心特性 |
§4.3.2 LiF:F_3~+色心特性 |
§4.4 LiF薄膜色心的宽带光致发光和光波导特性 |
§4.4.1 薄膜的制备和色心的产生 |
§4.4.2 LiF薄膜F_2和F_3~+色心的发光特性 |
§4.4.3 LiF薄膜有源色心沟道的光波导特性 |
§4.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UV写入导波光栅与飞秒写入光波导特性研究 |
§5.1 UV写入FBG和FBG列阵 |
§5.1.1 FBG的相位掩膜写入法 |
§5.1.2 FBG列阵的制备与测试 |
§5.2 UV写入锗掺杂溶胶—凝胶玻璃Bragg光栅的制备 |
§5.2.1 光栅制备 |
§5.2.2 测试与表征 |
§5.2.3 结论 |
§5.3 飞秒激光在玻璃材料中制备光波导和微反射镜 |
§5.3.1 飞秒激光写入过程 |
§5.3.2 实验结果和讨论 |
§5.3.3 结论 |
§5.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作者履历 |
(7)碱卤晶体和碱土卤化物晶体电注入及电注入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本文的工作 |
第二章 离子晶体色心结构、类型及检测 |
2.1 离子晶体色心的结构 |
2.2 离子晶体色心的类型 |
2.3 离子晶体色心的检测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晶体电注入着色 |
3.2 晶体氙离子注入着色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4.1 电注入着色 |
4.1.1 KBr 晶体 |
4.1.2 NaCl 晶体 |
4.1.3 SrF_2:Li~+晶体 |
4.2 氙离子注入着色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掺氧氯化钠晶体电注入着色及色心产生与转化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本文工作 |
第二章 晶体色心理论基础 |
2.1 晶体缺陷与色心形成 |
2.1.1 肖特基(Schottky)缺陷和夫伦克尔(Frenkel)缺陷 |
2.1.2 杂质缺陷 |
2.1.3 化学计量失配缺陷 |
2.1.4 位错 |
2.2 晶体能带论与色心形成和消失 |
2.3 碱卤晶体中各类色心 |
2.3.1 俘获电子型色心 |
2.3.2 俘获空穴型色心 |
2.3.3 杂质色心 |
2.4 色心晶体偏振吸收二色性 |
2.5 色心激光性能 |
2.5.1 F 心 |
2.5.2 受替位杂质碱金属离子MA+扰动F 心 |
2.5.2.1 F_A(II)心 |
2.5.2.2 F_A(Tl+)心 |
2.5.2.3 F_B(II)心 |
2.5.3 F 聚集型激光工作色心 |
2.5.3.1 F~+_2心及受扰F2+心 |
2.5.3.2 F~-_2心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引言 |
3.2 电注入着色装置 |
3.2.1 加热体 |
3.2.2 着色室 |
3.2.3 晶体载体 |
3.3 研究细节 |
3.3.1 钨点电极 |
3.3.2 石墨点阴极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4.1 钨点电极 |
4.1.1 钨点阴极 |
4.1.1.1 实验结果 |
4.1.1.2 讨论 |
4.1.2 钨点阳极 |
4.1.2.1 实验结果 |
4.1.2.2 讨论 |
4.2 石墨点阴极 |
4.2.1 实验结果 |
4.2.2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9)高品质非线性光学晶体KTP的生长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1 非线性光学简介 |
1.1.2 晶体的非线性光学现象 |
1.1.3 非线性光学晶体发展概况 |
1.2 KTP晶体的研究背景 |
1.2.1 前人对KTP晶体的研究 |
1.2.2 KTP晶体的结构 |
1.2.3 KTP晶体的非线性光学性质 |
1.3 KTP晶体的性能及应用 |
1.4 KTP晶体生长的存在的问题 |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KTP晶体的新助熔剂探索 |
2.1 概述 |
2.2 KTP晶体生长自助溶剂体系存在问题 |
2.3 研究思路 |
2.4 实验 |
2.4.1 助熔剂的选择 |
2.4.2 KTP晶体挥发速率的测定 |
2.4.3 KTP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测定 |
2.4.4 KTP晶体溶液粘度测定 |
2.5 结果与讨论 |
2.5.1 挥发速率曲线 |
2.5.2 溶解度曲线 |
2.5.3 粘度曲线 |
2.6 讨论 |
2.6.1 确定合适的晶体生长配比 |
2.6.2 新助熔剂体系K_8-BaF_2的优越性 |
2.7 本章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KTP晶体的生长研究 |
3.1 晶体生长理论 |
3.2 KTP晶体的生长机制 |
3.3 KTP晶体常用的生长方法简介 |
3.3.1 水热法生长KTP晶体 |
3.3.2 熔盐法生长KTP晶体 |
3.4 晶体生长 |
3.4.1 不同助溶剂生长KTP晶体的原料 |
3.4.1.1 固相合成KTP晶体生长原料 |
3.4.1.2 液相合成KTP晶体生长原料 |
3.4.2 研磨与高温预烧 |
3.4.3 晶转和降温程序的设定 |
3.4.4 生长结束与晶体退火 |
3.4.5 生长结果 |
3.4.6 晶体生长形态 |
3.5 XRD图谱 |
3.6 影响KTP晶体生长的因素 |
3.6.1 温场对KTP晶体生长的影响 |
3.6.2 籽晶对KTP晶体生长的影响 |
3.6.3 降温速度对KTP晶体生长的影响 |
3.7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KTP晶体的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KTP 晶体中的掺杂含量测定 |
4.3 KTP晶体的透过光谱 |
4.4 KTP 晶体的光学均匀性 |
4.5 KTP晶体的抗光损伤阈值测量 |
4.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KTP晶体的缺陷研究 |
5.1 引言 |
5.2 晶体缺陷 |
5.2.1 点缺陷 |
5.2.2 线缺陷 |
5.2.3 面缺陷和体缺陷 |
5.3 研究KTP晶体缺陷的手段 |
5.3.1 化学腐蚀法 |
5.3.1.1 晶体腐蚀原理 |
5.3.1.2 化学腐蚀法介绍 |
5.3.2 同步辐射白光X射线形貌术 |
5.4 实验结果和讨论 |
5.4.1 腐蚀形貌图分析 |
5.4.2 同步辐射白光形貌图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6.1 总结 |
6.2 今后工作展望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主要成果 |
致谢 |
(10)飞秒激光光刻波导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飞秒激光技术的发展史 |
1.3 飞秒激光刻写光波导的研究现状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飞秒激光刻写光波导的基本理论 |
2.1 自聚焦 |
2.2 自相位调制 |
2.3 自陡效应与白光产生 |
2.4 非线性光电离 |
2.4.1 多光子电离和隧道电离 |
2.4.2 雪崩电离 |
2.5 飞秒激光诱导折射率改变的物理机制 |
2.6 飞秒激光刻写光波导的几何方式 |
2.7 飞秒激光刻写光波导的类型 |
第三章 飞秒激光在钛蓝宝石晶体中写入光波导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介绍 |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3.3.1 写入深度对光刻波导导光情况的影响 |
3.3.2 刻写速度对光刻波导导光情况的影响 |
3.3.3 双线间距对光刻波导导光情况的影响 |
3.3.4 偏振导光 |
3.4 小结 |
第四章 飞秒激光在掺Er3+氟碲酸盐玻璃中写入光波导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介绍 |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3.1 飞秒脉冲激光写入I类波导 |
4.3.2 飞秒脉冲激光写入压低圆包层波导 |
4.3.3 飞秒脉冲激光对玻璃基质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的主要工作总结 |
5.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NaF和NaF:Mg~(++)晶体色心光致电离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NaF和NaF:Mg++晶体色心光致电离研究[J]. 顾洪恩,戚蓝. 光学学报, 1990(01)
- [2]NaF:OH-晶体色心及其在氮分子激光照射下的光谱特性[J]. 冯志萍,王存达,俞平,万良风. 光学学报, 1995(08)
- [3]F2心光致电离的研究[J]. 王廷籍,张志三. 光学学报, 1982(06)
- [4]掺OH-和SH-碱金属卤化物中F2+和(F2+)A色心可调激光器运转[J]. 树人. 激光与红外, 1981(12)
- [5]光致电离增大NaF晶体F3+心浓度[J]. 顾洪恩,戚蓝. 人工晶体学报, 1991(Z1)
- [6]增益波导与光子写入波导特性研究[D]. 郑杰.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03(02)
- [7]碱卤晶体和碱土卤化物晶体电注入及电注入机理[D]. 宋翠英. 天津大学, 2004(06)
- [8]掺氧氯化钠晶体电注入着色及色心产生与转化机理[D]. 秦芳. 天津大学, 2007(04)
- [9]高品质非线性光学晶体KTP的生长及性能研究[D]. 胡静.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2009(08)
- [10]飞秒激光光刻波导的实验研究[D]. 刘爽.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