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离动物标本的方法

剥离动物标本的方法

一、兽类标本剥制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鲁金波,王玉忠,毛景东[1](2008)在《动物剥制标本制作技术的改进》文中研究说明动物生态标本制作过程中,关键的技术措施是如何保证所制的标本的形状正常,坚固耐用和无毒安全.本文从实际操作的经验出发,对哺乳动物和鸟类剥制标本制作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总结,并对其中的剥皮、皮张的防腐、填充物和头骨的固定等措施做了一些改进。

王静,张洪峰,封托,孔飞,吴晓民[2](2010)在《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馆藏标本现状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现有馆藏标本5万余份,是秦岭地区野生动物保护及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为加强标本管理,提高标本使用效率,我们在2008年4月至2009年6月对所内馆藏标本进行了系统分类整理,分析总结了馆藏标本的现实状况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标本数字化共享平台建设奠定了基础,并为今后科研院校在动物学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何锴,王文智,李权,罗培鹏,孙悦华,蒋学龙[3](2013)在《DNA条形码技术在小型兽类鉴定中的探索:以甘肃莲花山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为验证DNA条形码技术在小型兽类物种鉴定中的可行性,我们使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和DNA条形码技术对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的77号小型兽类标本进行鉴定。共鉴定出物种13种,分别属于3目7科。其中小纹背鼩鼱(Sorex bedfordiae)、藏鼩鼱(S.thibetanus)、甘肃鼹(Scapanulus oweni)、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斯氏鼢鼠(Eospalax smithi)、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等7种为莲花山首次报道。另外,采自海拔2,800m的黑线姬鼠是该物种全球海拔最高的分布记录。通过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形态鉴定需要研究者具有足够的分类学背景,基于DNA条形码的物种鉴定则限制于网络数据库中缺乏足够的序列信息导致成功率不高。因此我们认为现阶段形态鉴定依然是小型兽类鉴定的基石和主要手段,DNA条形码技术可以作为重要的补充手段,对形态鉴定的结果进行检验。最后本文认为DNA条形码鉴定前景非常乐观,但在现阶段的使用中应与经典分类紧密结合并尽可能保存凭证标本。

李永民,禤志冰,张坤,李东伟,王魏根[4](2020)在《生物标本制作技术改进与标本组合的创新设计》文中研究表明传统生物标本制作技术较为繁琐,标本造型比较单调,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感。基于大量生物标本制作实践及多年参加安徽省大学生生物标本制作大赛的经验,对生物标本的制作工艺如剥制标本填充技术、骨骼标本的透明化染色技术进行改进,并且对不同生物标本重新组合,对单型、生态型、对比型、辅助型组合标本的实例和功能进行阐述。

唐松元,谷祺,李立,朱开明,姜卫星,张锐,李继健[5](2014)在《东北虎剥制标本制作技术》文中认为东北虎是世界濒危珍稀物种之一,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东北虎标本的制作对于丰富馆藏和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科研、教学等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实际制作经验,对东北虎剥制标本制作过程进行总结,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对标本传统的制作技术进行改进,解决了传统标本制作的相关问题,以期为我国的标本制作技术、标本产业提供参考。

刘少英,靳伟,廖锐,孙治宇,曾涛,符建荣,刘洋,王新,李盼峰,唐明坤,谌利民,董立,韩明德,苟丹[6](2017)在《基于Cyt b基因和形态学的鼠兔属系统发育研究及鼠兔属1新亚属5新种描述》文中认为本研究扩增了169号鼠兔属样本的Cyt b基因序列,代表13个种11个亚种及5个未分类单元,下载了66条分类地位确定而完整的Cyt b基因序列,包括25种及9个亚种。构建了Bayesian系统发育树,计算了遗传距离,开展了物种界定分析;对13个种4亚种及5个未分类单元174号完整头骨和外形的20个形态学量度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T检验;对头骨和身体外部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鼠兔属包含5个亚属,分别是Ochotona,Conothoa,Pika,Lagotona和一新亚属;5个亚属间的遗传距离在12.8%-16.0%之间;高黎贡鼠兔(Ochotona gaoligongensis)是灰颈鼠兔(O.forresti)的亚种;喜马拉雅鼠兔(O.himalayana)是灰鼠兔(O.roylei)的亚种;木里鼠兔(O.muliensis)是川西鼠兔(O.gloveri)的亚种;宁夏鼠兔(O.argentata)应为蒙古鼠兔(O.pallasi)的亚种;西伯利亚鼠兔(O.turuchanensis)为高山鼠兔(O.alpina)的同物异名。藏鼠兔循化亚种(O.thibetana xunhuaensis)应提升为种:循化鼠兔(O.xunhuaensis);东北鼠兔长白山亚种(O.hyperborea coreana)应该提升为种:长白山鼠兔(O.coreana);藏鼠兔峨眉亚种(O.thibetana sacraria)应提升为种:峨眉鼠兔(O.sacraria);藏鼠兔锡金亚种(O.thibetana sikimaria)应提升为种:锡金鼠兔(O.sikimaria)。通过分子系统学和形态学研究,发现了鼠兔属1新亚属和5个新种。新亚属命名为异耳鼠兔亚属(Alienauroa subgen.n.),属模为黄龙鼠兔(O.huanglongensis sp.n.),成员包括黄龙鼠兔新种、峨眉鼠兔、循化鼠兔,以及在龙门山和大巴山发现的2个新种,共计5个种。新亚属的鉴定特征是:耳上前缘内侧有一个密被短毛的异耳屏(Congenial tragus);头骨扁平,颅面平直;眼小,眼眶长和眼眶宽均小于其他亚属;被毛粗长而无光泽;腹毛多为灰白色。5个新种分别发现于四川黄龙自然保护区、四川北部龙门山、四川北部大巴山、四川西部邛崃山、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朗县。我们分别将其命名为黄龙鼠兔(Ochotona huanglongensis sp.n.)、扁颅鼠兔(Ochotona flatcalvariam sp.n.)、大巴山鼠兔(Ochotona dabashanensis sp.n.)、雅鲁藏布鼠兔(Ochotona yarlungensis sp.n.)和邛崃鼠兔(Ochotona qionglaiensis sp.n.)。黄龙鼠兔的鉴定特征是:门齿孔前段平行;脑颅扁平,颅高为颅全长的33.5%;耳大,平均20 mm以上(不含耳基部的管),异耳屏三角形,但顶端圆形;毛长而粗糙,无光泽,背部毛长约20 mm;腹面毛色以灰白为主;前后足背面灰白色,腹面黑灰色,指(趾)垫大,橘黄色,露出毛外,爪黄白色半透明。扁颅鼠兔的鉴定特征是:脑颅异常扁平,颅高约11 mm,颅高仅为颅全长的31%;眼眶很小,平均6.7 mm×5.6 mm;个体小,体长140 mm以下;体毛长而粗糙无光泽,背部毛长22 mm;耳小,平均17 mm左右,异耳屏阔圆型,相对较小;背毛沙黄色,腹毛黄白。大巴山鼠兔的鉴定特征是:异耳屏镰刀状;耳相对较小,均在17 mm以下,和峨眉鼠兔、扁颅鼠兔差不多,比该亚属循化鼠兔和黄龙鼠兔小。颅高相对较大,颅面更隆突,颅高平均12.45 mm,眼眶相对较大,平均8.52 mm×7.13 mm。雅鲁藏布鼠兔的鉴定特征是:与黑唇鼠兔(O.curzoniae)和努布拉克鼠兔拉萨亚种(O.nubrica lhasaensis)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唇缘有很窄的深灰色圈,深灰色圈外侧为灰白色;前后足底部毛浓密,趾端毛多而长,趾垫和爪隐于毛中;个体中等,体长150 mm左右,比黑唇鼠兔和努布拉克鼠兔拉萨亚种小得多;颅面较隆突,但与黑唇鼠兔相比,颅面相对平直;被毛黑褐色。邛崃鼠兔的鉴定特征是:大小及头骨和藏鼠兔很相似,但该种和藏鼠兔的显着不同是眶间宽狭窄,平均4.05(3.64-4.19)mm,而藏鼠兔眶间宽一般超过4.2 mm,平均为4.45 mm;该种毛色为沙色带黄色调,毛粗长;藏鼠兔为黑褐色调,毛相对较短;邛崃鼠兔前后足背面为显着的草黄色,而藏鼠兔前后足背面黄白色。

罗茂春[7](1994)在《剥制标本制作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文中研究表明不少初学者在动物剥制标本的制作过程中,常因对某些细节问题没有足够注意以致影响标本的直观效果。通过多次指导学生剥制鱼类、蛇类、鸟类和兽类标本,作者认为应特别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罗文寿[8](2008)在《大型兽类姿态标本模型制作方法》文中指出大型兽类标本的剥制是脊椎动物剥制标本中制作难度较大的一类,而模型的制作,又是其制作过程中最难掌握好的一步。通过描述一头幼亚洲象姿态标本的制作过程,重点介绍了现代大型兽类姿态标本模型的一种简便制作方法,供国内标本制作参考。

邢亚琳,彭建军,胡慧建,于冬梅,张礼标,遇宝成[9](2013)在《穿山甲标本和甲片的DNA提取及PCR扩增》文中认为为验证经处理后的穿山甲(Manis spp.)标本和甲片是否可以用于种间分子鉴定标记的开发及个体识别工作,本文在样品的预处理、消化、提取后纯化等方面对传统提取方法进行了改进,分别从穿山甲剥制标本、干皮标本及甲片中提取总DNA;然后用Cyt b基因扩增通用引物、12S rRNA基因全序列扩增引物、RAPD引物及微卫星引物进行了PCR扩增,并对部分扩增结果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除剥制标本的脚底皮张组织外,其他样品基本都可以提取出DNA。以此为模板的PCR扩增中,2种线粒体基因引物扩增出明显目的条带,RAPD引物扩增出种间特异条带,测序结果可用于种间特异性引物及SCAR引物的开发;微卫星引物在甲片样品中扩增稳定,可用于个体识别工作。

万惠,王雪,郭文涛,何建,柏吉祥,李胜,周奎章,米宝玉,陈洪舰[10](2018)在《青海省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媒介标本档案建立与管理》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为更好地利用青海省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媒介标本档案,为今后鼠疫防治和鼠疫流行的预测预警提供方便、快捷、科学而准确的档案资料。方法采集的兽类一般制作成简剥制标本,一部分制作成生态造型标本;采集的蚤、螨、吸虱均制作成玻片封片标本。所有标本均登记采集信息,建立标本档案后保存。结果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共保存青海省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相关标本30 420件,包括兽类标本6目26科45属110种,蚤类标本6科43属174种,蜱类标本12种,吸虱类标本16科18属68种,螨类标本12科35属123种。结论通过收集、制作、保存大量鼠疫疫源地内与鼠疫流行相关的宿主媒介标本,为开展鼠疫疫源地调查、研究和动物鼠疫监测基础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兽类标本剥制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兽类标本剥制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动物剥制标本制作技术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 剥皮
    1.1 剥制标本剥制过程中的注意点
    1.2 皮张的防腐处理
2 填充
3 骨的固定
4 整形

(3)DNA条形码技术在小型兽类鉴定中的探索:以甘肃莲花山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域概况
2 方法
    2.1 标本采集与制作
    2.2 形态学鉴定
    2.3 实验材料和方法
    2.4 序列分析、系统树构建与分子鉴定
    2.5 形态与分子鉴定相互验证及最终鉴定结果
3 结果
    3.1 标本采集
    3.2 测序结果和进化树
    3.3 物种鉴定结果
4 讨论
    4.1 形态与分子鉴定
    4.2 莲花山小型兽类组成
    4.3 中国哺乳动物DNA条形码计划:问题与展望

(4)生物标本制作技术改进与标本组合的创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剥制标本填充技术改进
    1.1 聚氨酯填充技术
    1.2 聚苯乙烯泡沫塑形技术
2 骨骼标本的透明化染色技术
3 组合标本的整体设计
    3.1 单型组合
        3.1.1 昆虫或羽毛组合
        3.1.2 植物叶片、叶脉或果实、种子组合
        3.1.3 微生物标本组合
    3.2 生态型组合
        3.2.1 动、植物标本组合
        3.2.2 添加声光模拟系统
    3.3 对比型组合
        3.3.1 动物内部器官对比
        3.3.2 动物骨骼对比
    3.4 辅助型组合
        3.4.1 添加绘画技术
        3.4.2 添加三维立体技术
4 结语

(5)东北虎剥制标本制作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死体保存及处理
2 死体测量
    2.1 剥皮前应测量的部位
    2.2 剥皮后应测量的部位
3 剥皮
    3.1 皮肤切口的选择
    3.2 躯干和四肢剥皮
    3.3 头部剥皮
    3.4 尾部剥皮
4 皮张去脂
5 头骨、牙齿、舌头的倒模制作
6 模体制作材料选择及装皮
    6.1 支撑假体制作
        6.1.1 支撑假体钢筋骨架制作
        6.1.2 支撑钢筋骨架的躯干泡沫假体安装
        6.1.3 支撑钢筋骨架的腿部四肢泡沫假体安装
        6.1.4 支撑钢筋骨架的头部泡沫假体安装
    6.2 装皮
        6.2.1 头部的装皮
        6.2.2 胸部装皮
        6.2.3 四肢的装皮
        6.2.4 尾部的装皮
        6.2.5 皮肤切口的缝合
7 眼球安装及唇部和口腔、舌头整形套色
    7.1 眼球安装
    7.2 唇部和口腔、舌头的整形套色
8 整体整形套色与皮毛粘贴
    8.1 整体整形套色
    8.2 皮毛的粘贴
9 底座制作与安装
    9.1 底座制作
    9.2 底座安装
1 0 小结

(6)基于Cyt b基因和形态学的鼠兔属系统发育研究及鼠兔属1新亚属5新种描述(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方法
    1.1分子系统学研究
        1.1.1分子系统学研究样本
        1.1.2 DNA序列收集与排序
        1.1.3系统发育分析
        1.1.4遗传距离
        1.1.5物种界定
    1.2形态学研究
        1.2.1研究样本
        1.2.2标本测量
    1.3统计分析
2结果
    2.1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
        2.1.1系统发育重建结果
        2.1.2遗传距离
        2.1.3物种界定分析
    2.2形态学研究结果
        2.2.1形态特征
        2.2.2主成分分析
        2.2.3判别分析
3结果
    异耳鼠兔亚属(Alienauroa subgen.n.Liu,Jin,Liao,Sun)
    黄龙鼠兔(Ochotona huanglongensis sp.n.Liu,Jin,Liao,Sun)
    扁颅鼠兔(Ochotona flatcalvariam sp.n.Liu,Jin,Liao,Sun,Liu)
    大巴山鼠兔(Ochotona dabashanensis sp.n.Liu,Jin,Liao,Sun,Fu)
    雅鲁藏布鼠兔(Ochotona yarlungensis sp.n.Liu,Jin,Liao,Sun)
    邛崃鼠兔(Ochotona qionglaiensis sp.n.Liu,Jin,Liao,Sun)
4比较
5讨论
附录形态学研究查看和测量标本Appendix The specimens examined morphologically in this study

(7)剥制标本制作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准备要充分
二、剥皮去肉要耐心有序地进行
三、严格把握防腐固定关
四、装填整姿力求自然逼真
附:驱虫防腐剂的配制
    方法1:
    方法2:

(8)大型兽类姿态标本模型制作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准备工作
    1.1 需要掌握的技能
    1.2 材料准备
2 标本制作 (Roger, 1998)
    2.1 观察和照相
    2.2 测量尺寸、描绘尸体轮廓图
    2.3 皮张处理
    2.4 确定标本的姿态
    2.5 按确定的姿势绘动物骨骼平面解剖图 (Charles, 1947; Ellenberger et al., 1956)
    2.6 在骨骼平面图上画模型支架线
    2.7 在骨骼平面图上画身体浅层肌肉解剖结构 (Charles, 1947; Ellenberger et al., 1956)
    2.8 画出身体和四肢基本轮廓线
    2.9 制作头部模型 (图4)
    2.10 按照图纸制作身体支架
    2.11 制作身体和四肢轮廓的铁架
    2.12 上石膏外形
    2.13 上皮和整形

(9)穿山甲标本和甲片的DNA提取及PCR扩增(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2方法
        1.2.1 DNA提取
        1.2.1.1皮肤组织DNA提取
        1.2.1.2甲片组织DNA提取
        1.2.1.3肌肉组织DNA提取
        1.2.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1.2.3引物设计
        1.2.4 PCR扩增及测序
2结果
    2.1 DNA提取结果
    2.2 PCR扩增结果
3讨论

(10)青海省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媒介标本档案建立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采集和制作
    1.2 现场标本信息记录
    1.3 标本档案的建立
        1.3.1 兽类标本档案的建立
        1.3.2 媒介标本档案的建立
        1.3.3 标本档案登记信息
2 结果
3 讨论

四、兽类标本剥制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动物剥制标本制作技术的改进[J]. 鲁金波,王玉忠,毛景东.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8(02)
  • [2]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馆藏标本现状及分析[J]. 王静,张洪峰,封托,孔飞,吴晓民. 野生动物, 2010(03)
  • [3]DNA条形码技术在小型兽类鉴定中的探索:以甘肃莲花山为例[J]. 何锴,王文智,李权,罗培鹏,孙悦华,蒋学龙. 生物多样性, 2013(02)
  • [4]生物标本制作技术改进与标本组合的创新设计[J]. 李永民,禤志冰,张坤,李东伟,王魏根. 武夷学院学报, 2020(09)
  • [5]东北虎剥制标本制作技术[J]. 唐松元,谷祺,李立,朱开明,姜卫星,张锐,李继健. 湖南林业科技, 2014(05)
  • [6]基于Cyt b基因和形态学的鼠兔属系统发育研究及鼠兔属1新亚属5新种描述[J]. 刘少英,靳伟,廖锐,孙治宇,曾涛,符建荣,刘洋,王新,李盼峰,唐明坤,谌利民,董立,韩明德,苟丹. 兽类学报, 2017(01)
  • [7]剥制标本制作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 罗茂春. 龙岩师专学报, 1994(03)
  • [8]大型兽类姿态标本模型制作方法[J]. 罗文寿. 四川动物, 2008(04)
  • [9]穿山甲标本和甲片的DNA提取及PCR扩增[J]. 邢亚琳,彭建军,胡慧建,于冬梅,张礼标,遇宝成. 动物学杂志, 2013(01)
  • [10]青海省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媒介标本档案建立与管理[J]. 万惠,王雪,郭文涛,何建,柏吉祥,李胜,周奎章,米宝玉,陈洪舰.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05)

标签:;  

剥离动物标本的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