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心理气氛的调整

论课堂心理气氛的调整

一、谈课堂心理气氛的调节(论文文献综述)

厉爱民[1](2003)在《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师生心理因素探析》文中指出课堂心理气氛是指课堂里存在于师生之间的某些占优势的相对稳定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师生双方的心理因素是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关键和根本。本文重点对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师生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把握心理规律 ,合理调控师生心理 ,创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具体措施 ,即 :适度唤醒学生心理、控制适宜焦虑、激发教学中的“情”、“趣”因素、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管雯珺[2](2014)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交焦虑、班级心理气氛之间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学时期是学生生活中最丰富多彩的阶段,也是学生渐渐去适应社会,学会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的时期,很多人更喜欢称这段时期为“心理断奶期”。但这个时期,太多的诱惑和选择往往来得比成长更快,所以大学生也是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阶段,因此,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己成为国内外心理学者和教育学者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大学生与社会越来越频繁地接触,使得人际关系、社交焦虑等问题日渐突出。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与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精神状况有着一定的影响。和谐的班级心理气氛也或多或少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对于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十分直接影响。本此研究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研究工作,也对前人的研究结果做了比较分析,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相关问题。在上海某大学内随机抽取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约563名作为被试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其中约242名左右为新生。使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表、人际交往能力表、社交焦虑表、大学生班级心理氛围量表对被试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录入、处理及分析,试图分析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交焦虑、班级心理气氛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希望能从中找到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对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增加班级氛围、培养一般自我能效感等能力有所帮助。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本章节介绍了此次研究的课题背景、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实践意义。本次研究可以为高校的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一些方法和参考,帮助高校更好地制定研究方案来提高高校心理辅导的工作质量,应当有目标性的关于不同类型大学生做出对应的解决方法。能够量化确判定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强弱、人际交往能力的强弱、社会焦虑状况、班级心理气氛状态,进而改进低自我效能感、人际交往能力低下大学生。第二章:文献综述。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三、四章:提出问题与假设。介绍研究方法,这是本文的重点章节。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测试了大学生自我效能感量表、交往焦虑量表、社交能力诊断量表、大学生班级心理氛围评定量表测试结果。第五章: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焦虑、班级心理气氛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析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前测、后测的情况。第六、七章:研究结论。介绍研究不足与改进意见和研究展望。本次研究的结果如下:1.不同性别的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交焦虑、人际交往能力或是班级心理气氛方面并不存在显着差异。是否为独生子女在社交焦虑、人际交往能力、班级心理气氛和一般自我效能方面也不存在显着的差异。2.班级心理氛围与社交焦虑之间不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有显着的负相关关系,与人际交往能力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与班级心里气氛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社交焦虑与人际交往能力有显着的负相关关系;人际交往能力与班级心理气氛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3.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的大一前后对比发现没有存在显着的差异。而人际交往能力和班级心理气氛的大一前后对比发现在显着的差异,可以知道大一前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班级心理气氛都要显着高于大一后。

金瑜[3](2009)在《中学课堂心理气氛及其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课堂心理气氛作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心理变量,一直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不断凸显,课堂心理气氛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心理关系最为密切的变量,受到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事实上,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会导致学生不同的课堂情感体验,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进而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差异必然会影响到学习效率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有关课堂心理气氛已有研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对中学生的开放式问卷调查,建构了中学课堂心理气氛的结构要素,编制了中学课堂心理气氛的问卷,探讨了中学课堂心理气氛的类型与特点,分析了课堂心理气氛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编制的《中学课堂心理气氛问卷》由课堂人际关系(民主-专制、尊重-忽视、亲密-回避)、课堂行为调控(自主学习、教学引导)、课堂情绪体验(愉快-不愉快、激动平淡、紧张松弛)3个二阶因素和8个一阶因素构成;问卷的理论构想与实证模型基本吻合,信效度指标良好,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以作为测量中学课堂心理气氛状况的工具。(2)整体上,中学生课堂心理气氛的得分均小于临界值3分,表明目前中学课堂心理气氛并不积极,各维度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课堂人际关系>课堂行为调控>课堂情绪体验。这表明,中学生更容易知觉到课堂心理气氛中的人际关系,其次是课堂行为调控,最后是课堂情绪体验。具体来说,课堂人际关系维度中,中学生更容易知觉到民主-专制;课堂行为调控中更容易知觉到自主学习;课堂情绪体验中更容易知觉到愉快-不愉快。中学生在课堂心理气氛的尊重-忽视维度上存在显着的性别和年级之间的交互作用;在自主学习维度上存在显着的年级和学校类型之间的交互作用。(3)中学生对课堂心理气氛的知觉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男生得分明显高于女生,这表明男生对课堂心理气氛的知觉更敏感;在尊重-忽视、愉快-不愉快、紧张-松弛维度上性别差异显着,男生得分均高于女生,这表明男生对这些因素的知觉比女生更敏感。(4)初-高中生在课堂心理气氛总体、愉快与不愉快维度上存在显着差异,表明初中生对课堂心理气氛的总体知觉和愉快-不愉快维度的知觉优于高中生;城市和农村中学生在课堂心理气氛总体和尊重-忽视分维度上存在着显着差异,表明农村中学生对课堂心理气氛总体和尊重-忽视维度的知觉要优于城市中学生;城区和郊县学校中学生在激动-平淡、紧张-松弛维度上存在显着差异;重点和普通学校中学生在课堂心理气氛总体、亲密-回避、紧张-松弛、激动-平淡维度上存在显着差异。(5)对课堂心理气氛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以心理健康水平为因变量,以课堂心理气氛的三个维度为自变量,结果发现,在不同心理健康水平上,课堂心理气氛三维度均进入了回归方程;以高低症状两种心理健康水平为自变量,以课堂心理气氛的三个维度为因变量,在课堂人际关系和课堂情绪体验两个维度上,高低症状两种心理健康水平均进入回归方程,在课堂行为调控维度上,只有高症状组进入回归方程。(6)对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将中学课堂气氛分为A(健康的水平)、B(较健康的水平)、C(中等水平)、D(健康边缘水平)、E(亚健康水平)、F(不健康水平)六种类型。对六种类型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scl-90的9个因子在六种类型上均存在显着性差异。

韩绍先[4](1997)在《对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心理气氛又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要认识到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作用;弄清影响课堂教学气氛的相关心理因素;做好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调节和控制,以强化积极因素,抑制消极因素,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

寇业挺[5](2009)在《论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营造》文中研究表明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是影响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一个互动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人际交互影响的过程。而这种人际交互影响的过程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形成了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及价值。

肖万萍[6](2008)在《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及其教育作用》文中提出要上好一节课有很多因素决定的,其中课堂气氛是个很重要的因素。引导学生沉浸在智力高度紧张、情绪异常愉悦的氛围中,代表了师生双方感情的融洽、和睦与流畅。

李静[7](2019)在《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情绪调节研究》文中认为语文,强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注重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教师是语文学科的施教者,是语文教育行为的主体。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情绪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对教育教学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进而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是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积极的、稳定的课堂情绪。研究表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当教师的课堂情绪维持在积极、乐观的状态时,此时,课堂氛围良好,教师教学顺利,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教学效果较好;当教师的课堂情绪维持在消极、悲观的状态时,此时,课堂氛围紧张,教师教学受阻,学生学习兴趣低迷,课堂教学效果较差。由此,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情绪对教师、学生、课堂教学效果都有影响,那么研究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情绪的影响因素以及提出解决策略就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力求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情绪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为现实中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情绪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因此,本文内容包括:一方面从理论层面上,探讨课堂情绪的内涵、意义,以及课堂情绪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从实践层面上,利用自主编制的调查问卷进行实证研究,验证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情绪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改进策略。本文除绪论外,主体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情绪的内涵及意义。通过对已有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对相关核心概念(情绪、课堂情绪、情绪调节)进行解析,同时概括其意义。第二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情绪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该部分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以及笔者三年的教学工作经历,归纳总结出影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情绪的五个因素:课程内容、学生、教师、学校教育文化、社会支持。第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情绪的实证分析。本研究根据第一二部分的理论分析以及国内外已有的情绪测量的相关量表,自主编制了一套调查问卷。通过问卷,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情绪现状作出分析,并验证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情绪是否与第二部分总结出的五个影响因素相关。第四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情绪调节策略。该部分根据前几个部分的理论解析以及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情绪的实证调查结果,分别从教师层面、学校层面、社会层面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张霜[8](2007)在《课堂心理气氛对英语口语教学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课堂心理气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英语口语教学因为其显着的实践性特点,其课堂心理气氛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心理气氛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运用课堂活动充分调动课堂心理气氛,营造积极、活泼、宽松的英语口语课堂气氛成为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效果必然要关注的因素之一。

纪媛媛[9](2010)在《河南省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中课堂心理气氛的探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整理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河南省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中课堂心理气氛进行研究。通过对河南省民办高校体育课堂心理气氛进行相关阐述,总结出课堂心理气氛的特点、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课堂心理气氛在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意义,为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提供一些理论性建议,也为高校体育教学中课堂心理气氛的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方双虎[10](2003)在《论课堂心理气氛的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说明全面了解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 ,对于教师创设积极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堂心理气氛是由课堂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它主要受到教师、学生、课堂内的物环境等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二、谈课堂心理气氛的调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课堂心理气氛的调节(论文提纲范文)

(1)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师生心理因素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生心理因素——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根本因素
二、教师心理因素——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关键
    1、教师的态度
    2、教师的移情
    3、教师的期望
    4、教师的焦虑
三、把握心理规律, 合理调控师生心理, 创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
    1、适度唤醒学生学习心理
    2、控制适度焦虑
    3、激发教学中的“情”、“趣”因素
    4、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5、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2)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交焦虑、班级心理气氛之间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实践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创新之处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一般自我效能感
        1.5.2 人际交往能力
        1.5.3 社交焦虑
        1.5.4 班级心理气氛
2 文献综述
    2.1 一般自我效能感
    2.2 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交焦虑
        2.2.1 人际交往能力
        2.2.2 社交焦虑
        2.2.3 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
    2.4 班级心理气氛
    2.5 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 问题的提出与假设
    3.1 问题的提出
    3.2 研究假设
        3.2.1 研究依据
        3.2.2 研究假设
4 研究方法
    4.1 研究程序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方法
    4.4 研究工具
        4.4.1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4.4.2 人际交往能力诊断量表
        4.4.3 交往焦虑量表
        4.4.4 大学生班级心理氛围评定量表
        4.4.5 SPSS统计分析软件
5 研究分析
    5.1 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交焦虑、人际交往能力、班级心理气氛的人口统计学差异
        5.1.1 性别
        5.1.2 年级
        5.1.3 专业
        5.1.4 是否为独生子女
        5.1.5 是否担任班干部
    5.2 一般自我效能感、交往焦虑、社交能力、班级心理气氛两两关系
    5.3 多元回归分析
        5.3.1 一般自我效能感、班级心理气氛对人际交往能力影响的回归分析
        5.3.2 一般自我效能感、班级心理气氛对社交焦虑影响的回归分析
    5.4 大学一年级学生前测与后测结果对比分析
    5.5 分析小结
        5.5.1 小结
        5.5.2 结论分析
6 研究建议
7 研究的不足与改进
参考文献
附录1: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附录2:交往焦虑量表(IAS)
附录3:人际交往能力诊断量表(SADS)
附录4:大学生班级心理氛围评定量表
后记

(3)中学课堂心理气氛及其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提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课堂心理气氛的内涵及其要素
    2.2 课堂心理气氛的测量与评价
    2.3 课堂心理气氛的相关研究
    2.4 现有研究的问题分析
3.本研究构想
    3.1 概念界定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内容
    3.4 研究假设
    3.5 研究方法
    3.6 研究程序
4.研究一 中学生课堂心理气氛问卷的编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3 研究结果
    4.4 小结
5 研究二 中学课堂心理气氛的特点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3 研究结果
    5.4 小结
6 研究三 中学课堂心理气氛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方法
    6.3 研究结果
    6.4 小结
7 总讨论
    7.1 中学课堂心理气氛的测量与评价
    7.2 中学课堂气氛的特点及差异分析
    7.3 中学课堂心理气氛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7.4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8 总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论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营造(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堂心理气氛概述
    1. 课堂心理气氛理论
    2. 课堂心理气氛的特点
    3. 课堂心理气氛的类型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对策
    1. 学生角度
    2. 教师角度

(6)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及其教育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教师
    1.1 教师威信
    1.2 教师的领导方式
    1.3 课堂调控, 教师的课堂调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心理气氛
    1.4 教学
2 学生
    2.1 学习态度和动机
    2.2 认知方式
3 班级文化

(7)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情绪调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三) 文献综述
        1. 关于情绪内涵的研究
        2. 关于教师课堂情绪的研究
        3. 关于教师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
    (四) 研究设计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一、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情绪的内涵及意义
    (一) 情绪、课堂情绪
        1. 概念
        2. 分类
        3. 意义
    (二) 情绪调节
        1. 概念
        2. 类型
        3. 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情绪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一) 课程内容
    (二) 学生
    (三) 教师
        1. 教师的性格特征
        2.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3. 教师的情绪调节能力
    (四) 学校教育文化
        1. 学校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2. 课堂心理气氛
        3. 人际关系
    (五) 社会因素
        1. 社会待遇
        2. 社会期望
        3. 家长因素
三、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情绪的实证分析
    (一) 调查目的
    (二) 调查方法
        1. 工具
        2. 样本构成
    (三) 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四) 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
        1. 探索性因子分析
        2. 验证性因素分析
    (五) 调查问卷的相关分析
    (六) 调查问卷的回归分析
        1. 整体情绪回归分析
        2. 正情绪回归分析
        3. 负情绪回归分析
    (七) 调查问卷的差异性分析
        1. 性别与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情绪表现
        2. 婚姻状况与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情绪表现
        3. 教龄与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情绪表现
        4. 学历与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情绪表现
        5. 是否担任班主任与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情绪表现
        6. 任教年级与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情绪表现
        7. 任教班级个数与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情绪表现
        8. 是否兼任其他科目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情绪表现
        9. 每周课时与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情绪表现
        10. 是否兼任行政工作与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情绪表现
四、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情绪调节策略
    (一) 教师层面
        1. 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2. 学会树立正确的现代学生观
        3.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4. 强化教师课堂情绪调节的能力
        5. 控制消极情绪的产生,充分发掘积极情绪
    (二) 学校层面
        1. 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
        2. 帮助教师改进自身情绪调节能力
        3. 丰富教师校园业余生活
        4. 学校进行人性化管理
    (三) 社会层面
        1. 保障教师合法权利,提高教师福利待遇
        2. 社会期待合理化
        3. 家庭生活和谐化
        4. 加强家校合作,共建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河南省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中课堂心理气氛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1.2.2 访问调查法
        1.2.3 整理分析法
        1.2.4 逻辑分析法
2.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2.1 河南省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课堂心理气氛的特点
        2.1.1 积极型
        2.1.2 普通型
        2.1.3 消极型
        2.1.4 对抗型
    2.2 影响河南省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
        2.2.1 学生体育学习的心理动力
        2.2.2 学生认知-运动能力
        2.2.3 学生的心理状态
        2.2.4 体育教师的教授活动
    2.3 课堂心理气氛对河南省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效果的制约因素
        2.3.1 课堂心理气氛
        2.3.2 课堂心理气氛对教学过程的影响作用
    2.4 创设河南省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途径
        2.4.1 教师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2.4.2 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技巧
        2.4.3 师生关系和谐度和教学集体的凝聚力
        2.4.4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激发良好的学习动机
        2.4.5 创设多种具体的教学情境
        2.4.6 及时反馈, 积极鼓励
        2.4.7 善于化解课堂上的偶发事件
3. 结语

四、谈课堂心理气氛的调节(论文参考文献)

  • [1]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师生心理因素探析[J]. 厉爱民.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03)
  • [2]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交焦虑、班级心理气氛之间的关系研究[D]. 管雯珺.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9)
  • [3]中学课堂心理气氛及其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 金瑜. 西南大学, 2009(10)
  • [4]对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探讨[J]. 韩绍先.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4)
  • [5]论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营造[J]. 寇业挺. 中国电力教育, 2009(13)
  • [6]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及其教育作用[J]. 肖万萍.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17)
  • [7]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情绪调节研究[D]. 李静.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8]课堂心理气氛对英语口语教学效果的影响[J]. 张霜.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7(02)
  • [9]河南省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中课堂心理气氛的探究[J]. 纪媛媛. 科技信息, 2010(26)
  • [10]论课堂心理气氛的影响因素[J]. 方双虎.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04)

标签:;  ;  ;  ;  ;  

论课堂心理气氛的调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