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调查

牛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调查

一、牛流行热流行特征的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岳瑞超[1](2014)在《牛流行热病例的综合诊断》文中研究指明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BEFV)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病,高热、流泪、流涕、呼吸急促,流涎并带有泡沫,后肢行走不灵活甚至卧地不起,大部分病牛经过2-3天的发热即可恢复,多呈良性经过。2013年8月中旬以后,山东在持续了夏季长时间的高温后,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可达13-15度,在鲁西北(黄河北岸)及鲁中地区的一些奶牛养殖场陆续出现高热、流涎、流泪,产奶量下降,许多牛场尤其是饲养管理不当或未进行及时治疗的奶牛场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给患病牛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疑似重症牛流行热爆发流行。本课题就某奶牛场疑似牛流行热典型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病理组织学观察、病原学检测、细胞接种、小鼠感染试验、犊牛回归试验及诊断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该发病奶牛场饲养奶牛400头,发病率超过50%,死亡率为11.25%,病程持续3周左右,死亡牛中妊娠牛和干奶期牛占90%以上,犊牛及青年牛死亡率较低,产奶量降低约为2/3,发病牛中,50%以上瘸腿,卧地不起,急性死亡病例从喘到死亡只有4小时。病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废绝,重症者停止反刍;病牛喜站不卧,步态强拘,四肢关节肿胀僵硬,不愿活动,强迫行走时,明显跛行;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高温持续3天左右;产奶量急剧下降甚至停止;病牛结膜充血,流泪,鼻孔开张,鼻黏膜潮红,呼吸困难,流涎。病情较重的病牛呼吸急促,张口伸舌,喘气如拉风匣,鼻流透明的粘稠分泌物,口流大量含泡沫的涎液。剖检病死牛见肺高度膨隆,被膜光滑、湿润,按压呈捻发音,有的发生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切面气肿,肺组织呈海绵状,有多量液体流出;病牛脾脏表面有刷状出血,心肌柔软,心外膜出血;全身淋巴结尤其是肺门淋巴结充血、出血、肿大。镜检可见肺泡高度扩张,形成肺泡性肺气肿;肺脏间质因气肿显着增宽,病牛出现肺间质水肿;肺浆膜表面覆盖一层纤维素性渗出物;肝细胞肿胀,出现明显的颗粒变性、水泡变性;心肌纤维颗粒变性。将感染病牛急性期抗凝血经颈静脉注射5头6月龄犊牛,全部感染发病,体温达到41℃持续3-5天,病症与自然发病的临床病例完全一致,符合牛流行热的基本特征。经RT-PCR方法检测证明为牛流行热病毒感染。将感染病牛的血液经处理后接种BHK-21细胞,产生明显的CPE。收集细胞液,提取病毒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发现与北京分离株JB76H的同源性高达99.4%,并未出现太大的变异,该病例死亡率较高可能与病毒变异无关。

杨金雨,李赞,王丹[2](2018)在《重新认识牛流行热及其疫苗》文中研究说明牛流行热对我国的养牛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但目前并未引起牧场的足够重视。本文着重分析了养殖生产中对牛流行热及其危害的认识误区,并对牛流行热疫苗作用及使用认识误区进行分析阐述,以期达到指导养牛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朱雁,王建辉,陈燕眉,李长彬,胡长文,黄绍华,李文良[3](2018)在《淮海经济区牛流行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疫苗免疫效果试验》文中认为牛流行热是由弹状病毒科的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是一种重要的虫媒病毒病,具有明显的发病季节性和流行周期性,可导致奶牛生产性能下降、产奶量减少及淘汰率升高,给养牛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以淮海经济区某县19832017年牛流行热发生情况为背景,并对其他县市的多个规模养殖场进行牛流行热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同时对牛流行热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了验证,找出该病在淮海经济区的流行规律,为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尹才,高闪电,马龙,王玉梅,张成莲,周海宁,李知新,王晓亮[4](2018)在《2017年宁夏地区牛流行热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解宁夏地区牛流行热的流行和分布情况,科学制定牛流行热防控措施,本研究于2017年5月和10月份在宁夏5个市22个县(市、区)63个场户采集牛血清共1 260份,使用间接ELISA方法进行牛流行热病毒抗体检测。试验结果显示,宁夏地区牛流行热病毒抗体阳性样品有65份,阳性率为5.16%,散养户阳性率显着高于规模场,肉牛抗体阳性率高于奶牛。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宁夏地区牛群中存在牛流行热病毒感染,但感染率较低。

李志[5](2015)在《牛流行热两种ELISA诊断技术的建立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牛流行热(bovine ephemeral fever,BEF)是由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引起的一种牛的非接触性的虫媒病毒性疾病,该病引起牛的高热、流产,役用牛跛行和瘫痪,奶牛的产奶量下降,对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BEFV编码有5种结构蛋白和其他未知功能的蛋白,其中G蛋白是主要的免疫原性蛋白,其表面存在4个抗原位点,G1为BEFV所特有,且G1抗原位点在BEFV中很保守。目前,国内外均没有商品化的诊断BEFV或其抗体的试剂盒。另外,在国内外检测牛流行热病毒或其抗体的方法,有RT-PCR、LAMP、实时荧光定量PCR、微量中和试验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几乎没有用于临床样品的筛查,这些检测方法需要昂贵的实验设备、试剂、耗材以及专业的技术人员,不适于野外样品的调查,无法广泛的应用于基层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对包含部分抗原表位的BEFV G1基因片段进行克隆表达、纯化,进行反应原性和特异性分析,最后以表达的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BEFV抗体间接ELISA诊断方法,并且成功开发了试剂盒,对中国部分地区2822份血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本研究也针对BEFV的免疫保护基因G基因的G1抗原表位,合成单克隆抗体,作为包被抗体(捕获抗体),以抗BEFV的高免血清(多克隆抗体)作为追踪抗体,建立了检测牛流行热病毒抗原的抗原捕获ELISA方法,并且对200份野外的全血样品对其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如下:1.以本实验室保存的BEFV(LYC11株)的G基因质粒为模板,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BEFV(LYC11株)全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得到包含G1基因的DNA片段,经测序验证后,用原核表达系统进行表达,经过反应原性和特异性分析,证明该重组蛋白具有很好的反应原性,只与抗BEFV的抗体进行反应。2.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BEF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且对该方法进行优化,开发了BEFV抗体检测间接ELISA试剂盒,使其可以稳定的应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3.以开发的试剂盒对我国26个省份的2822份血清进行了检测,BEFV抗体的阳性率为0%-81%,并且对血清学调查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讨论。4.针对根据GenBank登录的BEFV(LYC11株)G1基因序列合成了抗-G1抗原位点的单克隆抗体,并且对其反应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估,结果证明,该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和特异性,并对其效价进行评估。5.以合成的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分别为捕获抗体和追踪抗体,建立了检测BEFV抗原的抗原捕获ELISA方法,利用200份临床样品对该方法进行进一步评价,成功建立了检测BEFV抗原的AC-ELISA方法。

白艳丽[6](2017)在《牛流行热病毒诱导MDBK细胞和L929细胞凋亡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BEFV)引起的一种牛的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很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目前,对于BEFV的感染和致病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其致病机制的研究尚不清楚。许多动物病毒在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与动物疫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论文对BEFV感染诱导牛肾上皮细胞MDBK(Madin-Darby bovine kidney)细胞系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L929(NCTC clone 929)细胞系凋亡的能力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检测了BEFV感染对MDBK细胞和L929细胞生长的影响。进而探讨了这种抑制作用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为此,用倒置显微镜对BEFV感染的MDBK细胞和L929细胞的形态学进行了观察;用AO/EB凋亡染色试剂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并采用透射电镜进一步观察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流式细胞术计数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BEFV感染可以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MDBK细胞和L929细胞的生长。在光学显微镜可见BEFV感染后,这两种细胞的体积均变小,有相当数量的细胞变圆,甚至开始从底壁上脱落,在细胞死亡时,死亡的细胞也呈现细胞变小、变圆、形成由膜包裹着的凋亡小体等比较典型的凋亡形态学特征。AO/EB染色可见BEFV感染的MDBK细胞和L929细胞均发生凋亡,凋亡的细胞其核内物质着色较深,在核膜周围的分布较多,呈不均匀的亮绿色荧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形态的细胞增多,晚期凋亡细胞被AO和EB共同染成橘红色。在电镜下观察可见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向核膜周围聚集等。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BEFV感染诱导MDBK细胞和L929细胞的凋亡同样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邹莉萝,刘耳,梁开烈[7](2014)在《牛流行热流行病学调查、诊断及防制》文中研究表明牛流行热是由弹状病毒科的流行热病毒所引起的牛(乳牛、黄牛和水牛)的一种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突发高热,流泪、流涎、流鼻涕及呼吸困难,消化道和呼吸道呈严重的卡他性炎,四肢和关节疼痛引起的跛行等。该病传播迅速,且常为良性经过,轻症病牛23日即可恢复正常,故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其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并引起大幅度降奶;有些孕牛发生流产及部分病牛常因瘫痪而淘汰,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在我国及我市曾发生过多次大流行,对奶牛业危害极大。本文对建国以来,重庆牛流行热共发生过11次进行了调查;以1986年为例,对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分胸型、胃肠型、神经型);病理解剖;诊断与防制进行了综述。

金红[8](2000)在《牛流行热病毒外膜糖蛋白G基因在重组病毒中的表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牛流行热是由病毒引起牛和水牛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它广泛流行于非洲、亚洲和大洋洲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了解牛流行热病毒中国分离株(BEFV JB76H)主要免疫原性糖蛋白G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以及在重组痘苗病毒和杆状病毒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制备BEFV JB76H基因工程疫苗的可行性,进行了本研究。本研究首次以RT-PCR法扩增并克隆了BEFV JB76H主要免疫原性糖蛋白G基因,并进行了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分离株G蛋白基因与澳大利亚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为91%。说明我国分离株与澳大利亚分离株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地域的不同造成牛流行热病毒的变异。利用重组病毒技术,构建了中国分离株G蛋白基因重组痘苗病毒和杆状病毒。结果表明,G蛋白基因中存在的T5CT序列对痘苗病毒P7.5启动子具有终止信号的功能。这一序列的存在导致G蛋白基因几乎不能在天然痘苗病毒P7.5启动子的调控下,在重组痘苗病毒中得到完全表达。动物免疫实验结果表明,使用P7.5启动子的重组痘苗病毒,不能诱导动物产生具有保护效力的中和抗体。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构建了人工合成强启动子PE/L重组痘苗病毒转移载体,并首次在重组痘苗病毒中采用人工合成强启动子PE/L,成功表达了G蛋白基因。结果表明,在人工合成强启动子PE/L的调控下,由重组痘苗病毒表达的G蛋白基因不仅糖基化水平与天然G蛋白相近,而且表达效率大大提高。对兔子的免疫结果表明,该重组痘苗病毒表达的G蛋白诱导兔子产生中和抗体的速率和效价均高于传统油苗免疫,证明该重组痘苗病毒具有作为牛流行热病毒重组痘苗病毒的潜能。本实验首次成功构建了G蛋白重组杆状病毒。结果表明,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的G蛋白具有牛流行热病毒G蛋白的抗原特异性和免疫原性。另外,本研究探讨研究了牛流行热病毒、痘苗病毒和油苗免疫后对牛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类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这些因素的作用均能导致牛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细胞含量的升高。这一结果为研究牛流行热病毒免疫机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数据。

侯引绪,孙健,张凡健[9](2020)在《规模化饲养模式下奶牛流行热的综合防治》文中指出结合近年奶牛流行热临床防治实践,针对新饲养模式下奶牛流行热在流病学、临床症状、防治等方面的新特点进行分析探索。

姚龙涛,费三弟,吴建华,祝连兴[10](1994)在《牛流行热流行特征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牛流行热流行特征的调查姚龙涛,费三弟,吴建华,祝连兴(上海市奉贤县畜牧兽医站)牛流行热是一种在夏秋季节呈周期性流行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奶牛和黄牛,水牛极少发病。据记载[1],上海地区首次流行牛流行热为1938年8月,以后1949年7月、195...

二、牛流行热流行特征的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牛流行热流行特征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牛流行热病例的综合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病原学
        1.1.1 病毒形态学与理化特性
        1.1.2 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功能
        1.1.3 牛流行热病毒的分离培养
    1.2 宿主范围
        1.2.1 家养动物
        1.2.2 野生动物
        1.2.3 人类
    1.3 流行病学
        1.3.1 流行历史、分布
        1.3.2 贮存宿主和传播媒介
        1.3.3 易感动物
        1.3.4 流行特点
    1.4 发病机理
    1.5 临床特征及病理变化
        1.5.1 临床症状
        1.5.2 剖检及组织学观察
    1.6 诊断
        1.6.1 临床诊断
        1.6.2 实验室诊断
    1.7 与其他病毒的关系及免疫机制
    1.8 疫苗及免疫
    1.9 患病牛群的经济损失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地点
        2.1.2 试验牛群及病料收集
        2.1.3 主要仪器
        2.1.4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2.1.5 主要试剂及配制
    2.2 方法及步骤
        2.2.1 发病情况调查及症状观察
        2.2.2 病理剖检
        2.2.3 病理组织学检查
        2.2.4 病毒分离
        2.2.5 细胞培养半数感染量(TCID50)的测定
        2.2.6 犊牛接种
        2.2.7 PCR 鉴定
        2.2.8 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发病背景调查
    3.2 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
    3.3 病理组织学诊断
    3.4 小鼠感染试验
    3.5 BHK-21 细胞接种
    3.6 TCID50 的测定
    3.7 PCR 鉴定
    3.8 犊牛回归试验
        3.8.1 感染犊牛的临床表现
        3.8.2 感染犊牛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3.9 遗传进化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重新认识牛流行热及其疫苗(论文提纲范文)

1 对牛流行热的认识误区
    1.1 认为牛流行性热病毒的抵抗力低, 却忽略从牛群中清除的困难
    1.2 认为牛流行热病程短, 病牛2~3d可以耐过, 却忽略此病传播媒介的特殊性
    1.3 认为牛流行热病程短、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却忽略此病发生的季节性
    1.4 认为牛流行热死亡率低就是损失小, 却忽略牛流行热对青壮年牛危害最重
2 牛流行热造成的损失
    2.1 直接死亡
    2.2 因瘫痪被淘汰
    2.3 引起继发感染
    2.4 造成流产和死胎
    2.5 产乳损失
    2.6 治疗损失
    2.7 公牛和肉牛的损失
3 牛流行热疫苗应用
4 疫苗使用误区
    4.1 认为近些年未见牛流行热大流行, 不用免疫
    4.2 认为牛流行热的疫苗是灭活疫苗, 效果不可靠
    4.3 认为免疫疫苗有应激, 影响产奶量
    4.4 认为6月龄以下的犊牛不用免疫疫苗
    4.5 认为长江以北地区不用免疫牛流行热疫苗
    4.6 认为国产疫苗不如进口疫苗

(3)淮海经济区牛流行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疫苗免疫效果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调查区域
    1.2 流行情况
    1.3 流行特点分析
2 免疫效果试验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判定标准
    2.4 试验结果
3 讨论

(4)2017年宁夏地区牛流行热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1.2 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检测方法
    1.5 判断标准
    1.6 数据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检测情况
    2.2 空间分布
        2.2.1. 不同类型场点
        2.2.2. 不同地市
    2.3 种间分布
3 分析与讨论

(5)牛流行热两种ELISA诊断技术的建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1章 引言
    1.1 发病历史
    1.2 流行病学
    1.3 病原学
    1.4 临床症状
    1.5 致病机理
    1.6 诊断
    1.7 防控
    1.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牛流行热病毒糖蛋白的原核表达与抗原性分析
    2.1 材料
        2.1.1 主要仪器
        2.1.2 实验动物和阳性血清
        2.1.3 主要试剂
    2.2 方法
        2.2.1 目的基因引物的设计和合成
        2.2.2 目的基因的克隆和鉴定
        2.2.3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2.2.4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2.2.5 阳性血清制备
        2.2.6 目的蛋白的表达、纯化以及生物活性鉴定
        2.2.7 ELISA特异性试验
    2.3 结果
        2.3.1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
        2.3.2 目的蛋白的SDS-PAGE
        2.3.3 目的蛋白的抗原性鉴定
        2.3.4 ELISA特异性实验
    2.4 讨论
第3章 牛流行热病毒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3.1 材料
        3.1.1 主要仪器
        3.1.2 主要试剂
        3.1.3 抗原的制备
        3.1.4 血清的采集
    3.2 方法
        3.2.1 微量中和实验
        3.2.2 间接ELISA程序
        3.2.3 间接ELISA方法最佳反应条件的选择
        3.2.4 间接ELISA特异性、敏感性的测定
        3.2.5 间接ELISA Cut-Off值的确定
        3.2.6 交叉反应实验
        3.2.7 间接ELISA方法对临床样品的检测
    3.3 结果
        3.3.1 微量中和实验
        3.3.2 间接ELISA方法最佳反应条件的选择
    3.4 讨论
第4章 牛流行热病毒抗体检测间接ELISA试剂盒的研发
    4.1 材料
        4.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4.1.2 主要仪器
        4.1.3 试剂盒的组成
        4.1.4 试剂盒保存条件
        4.1.5 试剂盒使用注意事项
        4.1.6 试剂盒的使用说明
    4.2 方法
        4.2.1 试剂盒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检测
        4.2.2 试剂盒保存期及稳定性检测
        4.2.3 试剂盒批内(同一批次)和批间(不同批次)的稳定性检测
        4.2.4 试剂盒的的应用
    4.3 结果
        4.3.1 试剂盒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评价
        4.3.2 试剂盒保存期及稳定性评价
        4.3.3 试剂盒批内和批间的稳定性评价
        4.3.4 试剂盒的推广与应用
    4.4 讨论
第5章 牛流行病毒的血清学调查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第6章 抗原捕获ELISA方法的建立
    6.1 材料
        6.1.1 病毒和样品
        6.1.2 主要试剂
        6.1.3 主要仪器
    6.2 方法
        6.2.1 多克隆抗体(牛高免血清)的制备
        6.2.2 抗-G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6.2.3 AC-ELISA方法的建立
        6.2.4 AC-ELISA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的评价
        6.2.5 动物实验
        6.2.6 临床样品的调查
    6.3 结果
        6.3.1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6.3.2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6.3.3 AC-ELISA方法条件的优化
        6.3.4 AC-ELISA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的评价
        6.3.5 AC-ELISA方法对实验感染黄牛BEFV的检测
        6.3.6 临床样品的调查
    6.4 讨论
第7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6)牛流行热病毒诱导MDBK细胞和L929细胞凋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牛流行热病毒与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第1节 牛流行热病毒
        1.1 牛流行热的病原学
        1.2 牛流行热的流行病学
        1.3 牛流行热的病理变化
        1.4 牛流行热的诊断
        1.5 牛流行热的防控
    第2节 病毒感染与细胞凋亡
        2.1 细胞凋亡概述
        2.2 病毒感染与细胞凋亡
    第3节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BEFV感染诱导MDBK和L929细胞凋亡的研究
    第1节 材料
        1.1 毒株与细胞株
        1.2 试剂
    第2节 方法
        2.1 BEFV的繁殖
        2.2 细胞接种BEFV
        2.3 体外培养MDBK细胞增殖
        2.4 体外培养L929细胞增殖
        2.5 MTT法检测BEFV感染的MDBK细胞和L929细胞的存活率
        2.6 BEFV感染的MDBK细胞和L929细胞的光学显微镜观察
        2.7 BEFV感染的MDBK细胞和L929细胞的荧光显微镜观察
        2.8 BEFV感染的MDBK细胞和L929细胞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2.9 BEFV感染的MDBK细胞和L929细胞的流式细胞术检测
        2.10 数据分析
    第3节 结果
        3.1 BEFV感染对MDBK细胞生长的影响
        3.2 BEFV感染对L929细胞生长的影响
        3.3 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MDBK细胞形态学变化
        3.4 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L929细胞形态学变化
        3.5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DBK细胞形态变化
        3.6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L929细胞形态变化
        3.7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MDBK及L929细胞形态变化
        3.8 流式细胞术对MDBK细胞凋亡的检测
        3.9 流式细胞术对L929细胞凋亡的检测
    第4节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8)牛流行热病毒外膜糖蛋白G基因在重组病毒中的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 言
综 述
    1. 牛流行热病研究概况
    2. 外源基因在重组痘苗病毒中的表达及其在免疫中的应用与安全性
材料与方法
    1. 病毒和细胞
    2. 细菌和质粒载体
    3. BEFV JB76H的培养及病毒RNA的提取与纯化
    4. BEFV JB76H G蛋白基因的RT-PCR扩增
    5. BEFV JB76H G蛋白基因的克隆
    6. BEFV JB76H G蛋白基因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
    7. BEFV G蛋白基因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的测定与分析
    8. BEFV JB76H G蛋白基因重组痘苗病毒的构建
    9. 重组痘苗病毒中BEFV JB76H G蛋白的表达检测
    10. BEFV JB76H G蛋白基因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
    11. BEFV JB76H G蛋白基因重组杆状病毒中G蛋白的表达检测
    12. 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的BEFV JB76H G蛋白抗原性检测分析
    13. 重组病毒的兔体免疫实验
    14. 牛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类的分布研究
结果与分析
    1. EFV JB76H糖蛋白G基因RT-PCR扩增条件的建立
    2. BEFV JB76H G蛋白基因克隆载体的构建及重组质粒鉴定
    3. BEFV JB76H G蛋白基因痘苗病毒转移载体的构建
    4. BEFV JB76H G蛋白基因重组痘苗病毒的构建
    5. 免疫印迹法检测重组痘苗病毒中BEFV JB76H G蛋白基因的表达
    6. BEFV JB76H G蛋白基因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
    7. SDS-PAGE法检测重组杆状病毒中G蛋白的表达
    8. 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的BEFV JB76H G蛋白抗原性分析
    9. 重组病毒的兔体免疫实验结果
    10. 牛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类的分布研究
讨 论
    1. BEFV JB76H G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分析
    2. BEFV JB76H G蛋白基因在重组痘苗病毒中的表达研究
    3. BEFV JB76H G在杆状病毒中的表达
    4. 牛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类的分布研究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作者简历

(9)规模化饲养模式下奶牛流行热的综合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牛流行热的特点
    1.1 牛流行热病程短、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1.2 牛流行热死亡率不高,但死淘率高
    1.3 牛流行热会造成一定数量妊娠母牛流产和死胎
2 病原
3 流行病学
    3.1 传统流行病学
    3.2 流行病学新特点
4 临床症状特点
    4.1 传统的临床症状
        4.1.1 肺炎型
        4.1.2 神经型
        4.1.3 瘫痪型
        4.1.4 消化型
    4.2 临床症状新特点
5 病理变化
6 诊断
7 治疗
8 预防措施

四、牛流行热流行特征的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牛流行热病例的综合诊断[D]. 岳瑞超. 山东农业大学, 2014(12)
  • [2]重新认识牛流行热及其疫苗[J]. 杨金雨,李赞,王丹. 中国奶牛, 2018(05)
  • [3]淮海经济区牛流行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疫苗免疫效果试验[J]. 朱雁,王建辉,陈燕眉,李长彬,胡长文,黄绍华,李文良. 中国奶牛, 2018(04)
  • [4]2017年宁夏地区牛流行热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 尹才,高闪电,马龙,王玉梅,张成莲,周海宁,李知新,王晓亮. 中国奶牛, 2018(12)
  • [5]牛流行热两种ELISA诊断技术的建立与应用[D]. 李志. 新疆农业大学, 2015(06)
  • [6]牛流行热病毒诱导MDBK细胞和L929细胞凋亡的研究[D]. 白艳丽. 甘肃农业大学, 2017(12)
  • [7]牛流行热流行病学调查、诊断及防制[A]. 邹莉萝,刘耳,梁开烈. 重庆工程师论文集, 2014
  • [8]牛流行热病毒外膜糖蛋白G基因在重组病毒中的表达研究[D]. 金红. 东北农业大学, 2000(01)
  • [9]规模化饲养模式下奶牛流行热的综合防治[J]. 侯引绪,孙健,张凡健. 中国乳业, 2020(09)
  • [10]牛流行热流行特征的调查[J]. 姚龙涛,费三弟,吴建华,祝连兴. 中国畜禽传染病, 1994(01)

标签:;  ;  ;  ;  ;  

牛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