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科技前沿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批判右倾倒车的怪论

测绘科技前沿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批判右倾倒车的怪论

一、测绘科技战线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批右倾翻案风的奇谈怪论(论文文献综述)

吴俊[1](2016)在《施燕平《〈人民文学〉复刊和编辑日记》劄记(三)——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潮流中的文学动向(1975年冬-1976年冬)》文中指出毛泽东《词二首》的发表与反击右倾翻案风这一年的形势,用文学性的说法,是喜忧交织、悲欢参半的一年;而用政治语言说,就是形势一派大好,天下大乱,乱了敌人,是从大乱达到大治的一年。不管怎么说,国内的政治主旋律还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还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特别是在毛泽东的"打招呼会"指示(2)发出后,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就在全国渐次展开,成为当下政治的运动潮流。最后"四人帮"的倒台,既

胡化凯[2](2007)在《“文革”期间中国对于自然科学的批判》文中认为中国20世纪50年代和"文革"期间开展过一系列批判自然科学的活动.文章探讨了"文革"期间科学批判活动的社会背景,讨论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学科的主要批判内容,并对批判活动的起因、批判方法和特点作了初步分析.文章认为,"文革"所提出的政治批判任务和"四人帮"的故意操纵是这一时期开展科学批判活动的主要原因,所采用的批判方法主要是进行意识形态批判,这一时期参与批判活动的人员数量和类型以及所批判的学科领域之多都超过了20世纪50年代.

陈模[3](2002)在《胡耀邦与“三株大毒草”中的《汇报提纲》》文中研究指明1975年邓小平大搞整顿,选中胡耀邦领导科技战线整顿。胡耀邦到中国科学院深入群众,仗义执言,让被文革打成“臭老九”的知识分子“五子登科”,制订了振奋人心的《科技汇报提纲》。不料“批邓”之风骤起,胡耀邦再次被打倒,在押往基层批斗中险些丧命……

周全华[4](1997)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文中研究表明“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毛泽东认为是一场“政治大革命”,中共11届6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定性为一场内乱。“文革”中的“教育革命”是什么性质呢?决议没有讲。有人认为是教育的大破坏,有人认为是失败的教育改革。要弄清它的性质,先要弄清“文革”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实际做法又如何。方针与执行,有时一致,有时并不一致。如1957年提出的培养目标和1958年提出的教育为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两条方针几十年不变,但执行中的变化很大。所以研究者既要注意方针政策本身更应注重其实际执行,并从实际做法中归纳出这一时期实际执行的方针。而不为表面宣称的方针所惑。 “文革”中没有废弃1957—1958年教育方针,但是宣称这个由党的领袖提出的方针没有得到执行,各级领导执行的是一条刘少奇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于是从左的方面重新解释教育方针,从培养“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导出大学生“与工农兵划等号”。从“为政治服务”导出“专政工具”论。这样,“文革”期间的教育方针实际发生重大变化。 一般认为“教育革命”方针由三个文件构成,这就是五·七指示、七·二一指示和七·三0指示。其中以五·七指示为思想指导。五·七指示提出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教育革命”的对象,(后来张春桥提为“全面专政”的对象)。“革命”的方式是由工农兵对之“改造”“再教育”。虽说人人皆须改造,但不言而明:知识分子改造与工农的自我改造有性质上的区别。本世纪初,以资本主义新学堂取代封建读经应试教育,以现代教育取代旧式教育,是一场真正的教育革命,但这场革命却是渐进的,洋学堂与旧私塾并存,新派教员与老先生和平共处,并未将私塾和塾师作革命斗争对象。 五·七指示明确说所提不是“新鲜意见”,“多年以来……已经是这样做了,不过还没有普及”,现在是要将过去的经验、即农村军事共产主义条件下不正规教育经验,来匡正社会主义现代正规教育之“偏”。革命年代突出政治、突出阶级斗争、突出生产、突出实际应用是合理的,而以此指责社会主义时期教育“脱离政治、脱离生产、脱离工农、脱离实际”则是偏颇的。时代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城市领导乡村,重视科学文化教育、重视知识分子是必然的。斯大林适时地完成了这一转变,提出“技术决定一切”“(技术)干部决定一切”,纠正了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一些做法。中国由阶级斗争向和平建设的转变则较为艰难。这不能不影响到教育。“教育革命”实质是“革”现代教育的“命”,它从属于那条阻碍滞现代化进程的错误政治路线。 书稿以开首部分论述“教育革命”的缘起和真实含义,阐述它与“文化大革命”的关系,它以“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为指导,又有自己的分支理论。中间几章分述:“教育革命”随“文化大革命”而发动,是其最要组成部分;分析解剖“教育革命”建立的新体制,指出这是一个对知识文化和知识分子“全面专政”、分裂知识分子与其他劳动人民关系的体制;叙述

姚振军[5](1996)在《拨乱反正的历史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围绕拨乱反正的起因、过程、前提、关键以及拨乱反正的中心与保证等问题,对影响中国20世纪后期历史进程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和思考。 主要内容如下: 拨乱反正的出现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文化大革命”把中国推入绝境,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面临着严重地危机。“左”倾思潮在“文革”中达到顶点,并且长时间的笼罩在人民的心头。但人民并没有熄灭其历史主体的创造活力,面对着党和民族的危机,他们不断地表达出对历史选择的巨大影响力。人民在觉醒。人民对打倒“四人帮”的欢庆和对“两个凡是”的反感,同样都表明,中国要求拔乱反正。也必须拔乱反正。只有拨乱反正中国才有出路。 拨乱反正的起止时间,是从1976年10月到1982年9月,即从粉碎“四人帮”到党的十二大召开。本文第二章,以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对拨乱反正作了全景式的透视。 1975年邓小平的整顿作为拨乱反正的前奏,为拨乱反正的开始提供了思虑、理论、实践和组织等各方面的实践经验。 粉碎“四人帮”后人民强烈要求拔乱反正,实现历史转折,但在“两个凡是”的高压下,拨乱反正难以进行,这一时期的拨乱反正处于“小解决、大徘徊”阶段。 以邓小平、胡耀邦为首的党内有识之士首先倡导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长文似一记重炮,撕开了“两个凡是”的铁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引发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拨乱反正在思想和政治上的巨大突破,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实现了党的历史转折而彪垂史册,实现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党领导的全面拨乱反正的正式展开。自此以后,党掌握了拨乱反正的主动权,拨乱反正以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之势,迅速改变了中国政治、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状况,使整个神州大地面貌为之改观。 拨乱反正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能否正确评价是拨乱反正能否最后获得成功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于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

李丛中,熊桂芝[6](1992)在《云南当代文学大事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1966年 2月2~5日,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昆明市文化局、昆明市总工会、共青团昆明市委员会,为传达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创作经验,搞好业余创作,召开了昆明市工农群众业余文艺创作会议第三次会议。与会者一致认为:要写革命文,先做革命人。今后要树立全心全意为革命写作的明确目标,大写社会主义,大写英雄人物,努力塑造工农的英雄人物形象。 2月12日,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行关于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和《谢瑶环》的讨论会。云南省文联所属各协会、《边疆文艺》编辑部、云南省文化局戏剧研究室、昆明市文艺创作办公室、市级剧团的文艺工作者、部队文艺工作者、省民族历史研究

广东省革委会科教办公室批判组[7](1977)在《揭发批判“四人帮”利用科教阵地阴谋篡党夺权的滔天罪行》文中提出 长期以来,“四人帮”反党集团推行了一条祸国殃民、亡党亡国的极右路线,搞修正主义、搞分裂、搞阴谋诡计,他们丧心病狂地迫害毛主席,陷害周总理、反对华主席,企图打倒一大批中央和地方党政军负责同志,从而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改变党的无产阶级性质,改变党的基本路线,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我们同“四人帮”反党集团的

蒋雄[8](1976)在《两种自然科学史观的对立——学习《导言》和《科学历史摘要》》文中提出 自然科学领域决不是“世外桃园”。它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中激烈斗争的一个重要战场。在如何看待自然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如何正确评价自然科学发展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问题上,历来就有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截然对立的看法,“表现着现代社会中敌对阶级的倾问和思想体系。”(《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360页)伟大革命导师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导言》和扎记《科学历史摘要》中,从自然科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出发,不仅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替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历史必然性,而且阐明了有关自然科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学习《导言》和《科学历史摘要》,对于我们深入开展自然科学领域中的革命,批判和清除自然科学领域中唯心史观的恶劣影响,加强意识形态领域中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具有重大的意义。

宜兴陶瓷研究所、宜兴日用精陶厂三结合科研小组[9](1976)在《“精陶釉裂因素的研究”项目工作总结》文中研究指明 我国日用精陶生产,解放以来,在党中央、毛主席英明领导下,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指引下,有了较大的发展,生产工厂由解放时的一个扩大到七个,每年生产着大量的精陶产品,有力地为国内外市场服务,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

吴汝康,林圣龙[10](1976)在《围绕人类起源问题的几种资产阶级思潮——纪念《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写作一百周年》文中研究指明 伟大革命导师恩格斯写作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的光辉文献,到今年已是一百周年了。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从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的观点出发,指出了劳动在人类起源中的主导作用,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类的伟大理论,在人类起源问题上达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这是人类起源认识上的重大变革。它奠定了马列主义人类起源理论的基础,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指出了正确的方向,是我们今天与形形色色的围绕人类起源问题的各种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思潮进行斗争的无比锐利的武器,也是回击当前右倾翻案风的鼓吹者否定马克思主义对科学

二、测绘科技战线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批右倾翻案风的奇谈怪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测绘科技战线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批右倾翻案风的奇谈怪论(论文提纲范文)

(1)施燕平《〈人民文学〉复刊和编辑日记》劄记(三)——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潮流中的文学动向(1975年冬-1976年冬)(论文提纲范文)

毛泽东《词二首》的发表与反击右倾翻案风
难以为继的“文艺革命”成果
办学习班是个好办法
尾声

(2)“文革”期间中国对于自然科学的批判(论文提纲范文)

1 “文革”期间开展科学批判活动的社会背景
2 “文革”期间对于自然科学的批判
    2.1 物理学批判
    2.2化学批判
    2.3 生物学批判
    2.4 宇宙学批判
    2.5 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批判
3 “文革”期间科学批判的方法及特点
    3.1 科学批判的论证方法
    2.2 科学批判活动的特点

(4)“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前言
第一章 "教育革命"的由来与含义
    第一节 建国初期教育改革的回顾
    第二节 "教育革命"的再提出
        一、八届十中全会后全面开展"阶级斗争"
        二、毛泽东早年对传统教育的激烈批判
        三、毛泽东频频指责教育工作
        四、提出新的解决方法--"教育革命"
    第三节 "教育革命"的根据与内涵
        一、"教育革命"的理论根据
        二、"教育革命"理论从属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
        三、"教育革命"内涵--五七指示分析
第二章 "教育革命"全面展开
    第一节 "教育革命"的发动--"砸烂旧学校"
        一、停课闹革命
        二、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
        三、形形色色的教改方案
    第二节 向新体制过渡--"搞好斗批改"
        一、工宣队进驻学校
        二、"斗批改"总述
        三、清队整党
        四、精简下放
        五、大批判与改革教育体制
第三章 "教育革命"新体制确立
    第一节 三结合的新领导体制--所谓"无产阶级领导权"的解决
        一、叠床架屋突出"阶级斗争"的领导机构
        二、工宣队状况
        三、贫管会状况
        四、解决所谓"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的种种措施
        1、在批判改造中使用
        2、"掺砂"--三结合办法
        3、劳动改造、工教对换、取消教师
    第二节 开门办学的新教学体制--两个突出一个削弱
        一、"三结合"之称名实不符
        二、突出"阶级斗争主课"
        三、突出生产劳动课
        1、厂、社、校挂勾办"学工""学农"基地
        2、校办厂场
        3、临时任务劳动
        四、削弱"主学"文化课
        1、开门办学
        2、不考试、开卷考试、开门考试
        3、突出政治、突出实用的课程与教材
    第三节 平均主义的新学制
        一、单一结构的中等教育
        二、自发转向职业劳动教育的普通中学
        三、废除重点学校制度
        四、盲目求短的大中小学学制
        五、大学分散农村办学
        六、政治夜校模式的群众业余教育
第四章 "教育革命"的种种"新生事物"
    第一节 工农兵大学生
        一、概况
        二、文化学习状况
        三、生产劳动与专业实践
        四、政治活动与专业实践
        五、"上管改"状况
        六、质量评估
    第二节 "结合典型产品教学"与"结合战斗任务教学"
        一、"打破老三段,火烧三层楼"
        二、打破传统教学组织形式
        三、"边干边学"
        四、政治需要出"经验"
        五、文科"结合战斗任务教学"
    第三节 七·二一大学与五七学校
        一、七·二一大学概况
        二、七·二一大学学习状况
        三、五七学校
    第四节 "朝农经验"--向政训班与生产队看齐
        一、朝阳农学院概况
        二、对朝农的政治宣传
        三、集左之大成的经验
        1、办成政治大学
        2、办成农场
        3、"大学就是大家来学"
        4、"社来社去"与"划等号"
        5、"三上三下"
        6、"对着干"
    第五节 其他"新生事物"综述
        一、下放农村小学公办教师
        二、城市中小学下放工厂、街道办
        三、同济大学"五七公社"
        四、中学"结合典型产品与战斗任务教学"
第五章 围绕"教育革命"的斗争
    第一节 1972年调整与教育的复苏
        一、周恩来发动教育调整
        二、教育悄悄复苏
        1、文化考查旋风
        2、重整学校秩序
        3、抓文化学习
        4、调减生产劳动课
    第二节 从批陈批林到批林批孔的转折
        一、纠左与批右之争
        二、"反潮流"与"反复辟回潮"
        三、批孔与批儒评法
        四、批林批孔
    第三节 插手教育做政治文章的一系列事件
        一、张铁生答卷(1973.7.19.)
        二、考教授事件(1973.12)
        三、清华园三个月运动(1973.10)
        四、刘丽华谈话(1973.11.21.)
        五、黄帅来信和日记(1973.12.12.)
        六、马振抚中学事件(1974.1.25.)
        七、永乐中学事件(1974.3.)
        八、批判湘剧《园丁之歌》(1974.8.4.)
第六章 围绕"教育革命"的再次较量
    第一节 1975年再次整顿教育
        一、1975年的政治转机
        二、教育的整顿
    第二节 教育又成战场
        一、风云突变
        二、"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发动
        三、"反击"的两次升级
        四、教育界的"反击"
    第三节 "教育革命"的严重后果
第七章 "教育革命"的终结与教育拨乱反正
    第一节 推倒"两个估计"
    第二节 1977年恢复高考
        一、恢复高考决策经过
        二、12届考生同赴考堂盛况
        三、招生录取情况
        四、考后风波
    第三节 教育的整顿与复兴
        一、恢复招考研究生
        二、1978年大学招生高峰
        三、稳定与建设师资队伍
        1、平反冤假错案
        2、提高教师社会地位
        3、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四、建设与改革学校各项制度
        五、复兴高等教育
        1、收回被占校舍
        2、增加基本建设投资
        3、恢复与增设高校
        六、复办重点学校
        七、创办大学少年班
        八、整顿与发展各类成人教育
        九、清算左的教育思想
第八章 "教育革命"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第一节 关于农村军事共产主义条件下的不正规教育经验
    第二节 从狭隘经验主义到实用主义、蒙昧主义
        一、近世学风一变
        二、狭隘经验主义的抬头与盛行
        三、滑向实用主义与蒙昧主义
    第三节 关于文化平均主义
        一、解决现代教育问题的历史回顾
        1、革命时期的两种方案:改良与革命
        (1) 改良--普及平民教育的努力
        (2) 革命--争取劳动者受教育权的斗争
        2、革命后普及工农教育的努力
        3、普及教育的两种方案:承认差别发展经济与文化平均主义
        二、文化平均主义的源流与实践
        1、认为脑体分工不是社会进步,而是不公正
        2、幻想立即消灭脑体分工和脑体差别
        3、消灭差别、造就"全面发展新人"、超阶段过渡的实验
        4、用拉平的方法消灭脑体差别
        5、大学不培养知识分子
        6、取消考试竞争、文化学习大锅饭
结语
参考文献

(5)拨乱反正的历史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历史的呼唤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把中国推入绝境
    第二节 人民的希望与选择
    第三节 相悖于人民愿望的“两个凡是”
    第四节 历史的必然
第二章 拨乱反正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拨乱反正的前奏
    第二节 拨乱反正的起步
    第三节 拨乱反正的突破
    第四节 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
    第五节 拨乱反正的决定性成果
    第六节 拨乱反正的完成
第三章 拨乱反正的前提
    第一节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
    第二节 批判“两个凡是”,恢复党的思想路线
    第三节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第四章 拨乱反正的关键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邓小平的真知灼见
    第三节 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第四节 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完成
第五章 拨乱反正的中心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和曲折
    第三节 工作中心转移的圆满实现
结束语 拨乱反正的历史启示
附录 参考文献及书目

四、测绘科技战线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批右倾翻案风的奇谈怪论(论文参考文献)

  • [1]施燕平《〈人民文学〉复刊和编辑日记》劄记(三)——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潮流中的文学动向(1975年冬-1976年冬)[J]. 吴俊. 当代作家评论, 2016(03)
  • [2]“文革”期间中国对于自然科学的批判[J]. 胡化凯.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3)
  • [3]胡耀邦与“三株大毒草”中的《汇报提纲》[J]. 陈模. 红岩春秋, 2002(02)
  • [4]“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D]. 周全华. 中共中央党校, 1997(01)
  • [5]拨乱反正的历史思考[D]. 姚振军. 中共中央党校, 1996(01)
  • [6]云南当代文学大事记[J]. 李丛中,熊桂芝. 红河学院学报, 1992(03)
  • [7]揭发批判“四人帮”利用科教阵地阴谋篡党夺权的滔天罪行[J]. 广东省革委会科教办公室批判组. 新医学, 1977(01)
  • [8]两种自然科学史观的对立——学习《导言》和《科学历史摘要》[J]. 蒋雄. 广东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6(02)
  • [9]“精陶釉裂因素的研究”项目工作总结[J]. 宜兴陶瓷研究所、宜兴日用精陶厂三结合科研小组. 江苏陶瓷, 1976(Z1)
  • [10]围绕人类起源问题的几种资产阶级思潮——纪念《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写作一百周年[J]. 吴汝康,林圣龙.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6(03)

标签:;  ;  ;  ;  ;  

测绘科技前沿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批判右倾倒车的怪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