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参与意识,提高参与能力

培养参与意识,提高参与能力

一、培养参与意识 提高参与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吴芳[1](2019)在《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研究》文中指出2016年9月13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上,首次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自此,“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学及相关专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2018年1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思想政治学科应当培育高中生具备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学科品质与能力。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对于提高高中生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对祖国兴旺、社会进步以及高中生自身成长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调查了解,作为即将步入成年人行列的高中生,他们具备的公共参与知识目前还不够深厚,无法很好地将在校园中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公共事务对接起来。其次,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他们参与积极性不足,有些甚至表现出与自身完全无关的态度。另外,在具体参与公共事务的过程中,部分高中生表现出情绪化、无序、随意等问题,由此可见高中生的公共参与能力还有待提高,公共参与实践还有待规范、落实。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基于社会调研和前人的经验成果,认真思考、分析造成该现状的原因,提出从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两大层面去培育高中生的公共参与素养,具体来说,课堂教学层面,从教师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平台、教学评价五个方面着手,社会实践方面从实践的具体形式、实践的资源以及借鉴美国服务学习的经验等方面出发,通过这些具体的途径使高中生能够不断丰富自身的公共参与知识、树立强烈的公共参与意识、提升公共参与能力,更有效地投入到公共参与实践中,提高公共参与素养,成为一名新时代的高素质的社会公民。

王全凤[2](2020)在《小组工作介入青少年社区参与能力提升的服务研究 ——以Y市X青少年社会工作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社区是青少年除家庭和学校之外接触最多的地方,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场所。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友爱关怀的社区环境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区治理体系是社区正在探索和突破的重要内容,青少年作为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之一,进行社区参与不仅能够促进青少年及其家庭对社区事务的关心、很好地进行社区治理参与,也为青少年的发展塑造一个有益的社区文化环境。同时,青少年的社区参与对提高青少年社会交往能力,培养青少年社区归属感、社会责任感,构建良好的朋辈群体支持网络等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青少年群体的年龄特征及当前我国社区发展现状,青少年虽然有较强的参与社区活动的意愿,但在实际的社区参与中存在着参与率低、参与层次低、被动参与为主等现实问题。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常用的工作方法,具有针对小组成员共同需求,促进成员共同成长的功能,在青少年社区参与能力提升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它的基本工作程序是:小组活动初始,社会工作者就要引导小组成员一起制定共同的目标与规则,再按照小组活动的设计一步步地实施推进,利用小组动力促进小组成员社会功能转变与强化。本文在了解X项目青少年社区参与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工作的方法介入青少年社区参与能力提升,并对该小组进行了参与式行动研究。对小组活动的介入过程和内容不断进行反思和评估,发现该社区青少年社区活动参与的意识及频次、参与内容和层次、参与技能、参与过程中的角色转变等方面得到了普遍性的提高。笔者总结了小组工作在介入该社区青少年社区参与能力提升中的经验及不足,并对小组工作介入青少年社区参与提出普遍性参考建议,为小组工作开展相关实务提供借鉴。

徐远琼[3](2019)在《云南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参与能力培育研究》文中认为社会参与能力是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重要能力。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青年的社会参与能力最终要落脚于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国梦”的实践之中。由此可看出,社会参与能力的培育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代表,是集青春活力、智慧和创造于一身的代表,对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培育进行研究,这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国家的未来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习俗等方面差异较大,且参与社会能力的强弱情况也大不相同。云南高校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的培育进行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社会参与意识,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提高其社会参与的能力,从而促进民族地区的繁荣与进步。笔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结合云南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参与的内涵、基本特征和具体内容,认真分析新时代条件下云南高校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的实际情况,在把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参与的时代境遇、正确认识社会参与能力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地位基础上,对当前云南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参与能力不足的原因,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就,对云南高校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的方法和策略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参与的主体性,为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参与能力创造更多的条件,并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的长效机制,从而力求为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参与能力提供有益的探索与借鉴,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为共同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的培育工作而不断努力。

陈芳杰[4](2020)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变,突出了公民在社会公共事务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肩负着祖国复兴的时代重任,这就决定着高中生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具备参与公共事务的品质和能力,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基于此,教育部推出的2017年版的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对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要求,旨在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公德意识和参与能力,培养学生成为有爱国情怀、有实干担当的新时代青年。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相关理论概述。首先,对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基本内涵进行界定。其次,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核心内容进行阐述,主要包括公共参与意识、公共参与知识、公共参与能力及公共参与品性。最后,阐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现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形式,了解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现状。基于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明确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笔者主要从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学生主体意识有待增强以及学习方式有待改进、学校对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关注不够三个方面阐述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三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改进建议。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立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从教师、学生、学校三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身公共参与素养培育能力,主要从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提升自身公共参与素质四个方面阐述。其次,对于学生来说,增强在公共参与中的主体性意识,改进学习方式。最后,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要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提供实践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以此为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提供有力的外部条件。

代芸芸[5](2019)在《地区发展模式下农转居社区居民参与能力提升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农转居社区逐渐成为城市边缘的常见社区。由于农转居社区自身的特点,社区居民参与的困境逐渐暴露,社区居民参与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限制社区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也开始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论文首先对地区发展模式、农转居社区和社区参与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梳理和分析总结,进而针对一个农转居社区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进行分析和探讨,积极反思社会工作方法在农转居社区居民参与能力提升中的应用,并得出最终的研究结论。具体而言,笔者通过访谈社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居民,了解到社区居民的需求和社区的问题,由此设计了项目实施计划,并总结了社会工作者在其中的角色。逐步地进行社区骨干发动、社区议事会宣传、社区活动开展。积极反思地区发展模式对社区居民参与能力提升的意义,其中对居民参与能力提升的实践过程反思正是本次研究的意义。论文认为,在地区发展模式的指导下,以居民的需求和社区问题为导向开展社区集体行动,通过社区活动,增加社区居民参与集体活动的频率,帮助他们了解社区参与的知识;进而促进居民社区参与的兴趣和意识,培训居民参与技能;最终,达到提升居民的参与能力,助力社区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通过研究发现,在农转居社区以地区发展模式为指导,将居民的参与能力提升与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区联系起来,能为社区发展注入强劲的力量。

刘秋文[6](2020)在《村民社区参与能力提升的社会工作研究 ——以贵州Z县A村减贫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青壮年外出务工,对村庄公共事务态度冷漠,而老人、妇女参与意愿不高;其次,我国农村基层组织普遍存在行政化的趋势,组织村民自主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的能力较弱;同时农村村民的社区参与在参与的内容、形式、复杂性等方面也迥然不同于城市居民的社区参与。基于以上村民社区参与的社会背景,本文在农村减贫项目背景下研究社会工作促进村民社区参与能力提升的过程和路径。本文以贵州Z县A村减贫项目为例,主要采取参与式观察法研究社会工作推动村民社区参与能力提升的实务经验。A村村民社区参与现状主要存在着参与主体缺失、参与内容单一和参与方式单向性的问题。经过需求分析,针对提高村民社区参与意识、丰富村民社区参与知识和拓展村民社区参与渠道不畅通的需求,社会工作者通过增强村庄的认同意识、构建参与机制提高村民社区参与意识、丰富村民社区参与知识和拓展村民社区参与渠道这四个方面提升村民社区参与能力,并评估社工服务方案实施效果。通过展现社会工作提升村民社区参与能力的具体实践活动,突出了社会工作理念、方法的优势,呈现了一条切合A村村民社区参与需求、符合A村发展现实的发展道路,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村民社区参与能力提升路径的可能性,也间接性地丰富了我国农村社会工作及减贫工作的实践探索经验。同时本文也反思了本研究在服务方案、服务效果、服务技巧与方法上的问题,讨论了本研究基础的特殊性和参与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最后,对社会工作提升村民社区参与能力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发展展望。

涂流云[7](2019)在《社会资本对少数民族村寨居民旅游扶贫参与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我国社会进步的关键问题,少数民族地区作为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问题突出,贫困程度深、治理难度大。与此同时,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成为破解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难题的重要突破口。社区居民参与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个主要影响因子,是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在精准扶贫基本路径的指引下,本文聚焦少数民族社区——民族村寨这个微观单元中研究旅游扶贫的社区参与情况。社会资本作为发展中“缺失的链条”引入到贫困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社会资本能够对行为意识产生影响,并促成集体行动,因此社会资本与社区参与研究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性。本文从社会资本的理论视角,对少数民族社区的旅游参与进行研究,构建了社会资本的各个维度(社会网络、信任、规范)对旅游扶贫参与程度的影响,并引入了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这两个中介变量,通过对位于不同旅游发展生命周期的案例地对比,探究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扶贫的参与情况以及社会资本对其产生作用。通过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以及回归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社会资本是影响旅游扶贫参与程度的重要因素,社会网络可以对旅游扶贫参与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而社区信任和社区规范则需要通过参与能力、参与意识等中介变量对旅游扶贫参与程度产生间接影响;(2)参与能力对参与程度的影响大于参与意识对旅游扶贫参与程度的影响,参与能力低下成为限制居民参与旅游业的关键因素;(3)旅游开发和扶贫开发给封闭的少数民族村寨带来了新型的社会资本,这些社会资本又作用于旅游参与,形成良性循环;(4)传统的社会资本有时会催生许多不公平的现象,从而降低信任感,影响参与能力建设的积极性。综上,社会资本参与旅游扶贫的提升与优化可从以下方面展开:(1)培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资本,尤其是“跨越型”社会资本;(2)构建精准扶贫长效机制,提高村寨居民的公民意识和自主扶贫意识,加强旅游参与能力的建设和培训;(3)建立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旅游扶贫机制,形成各个主体之间相互合作、相互监督、共同参与的局面;(4)加强民族村寨核心区域对边缘区域的带动作用。

夏蓓蕾[8](2020)在《增能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儿童参与社区环境微治理研究 ——以X社区“城市治理·你我童行”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自《儿童权利公约》发布以来,儿童参与作为儿童发展的重要议题,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关注。各国工作者致力于延伸儿童的参与内容、拓展儿童的参与渠道、营造儿童的参与氛围,以促进儿童的真正参与。儿童作为社区的重要群体之一,其进行社区参与不仅有利于自身发展,也有利于社区民主发展。然而,在当前的社区参与体系中,儿童被排除在以成人为主流的社区参与群体之外,造成儿童对社区参与的概念不清晰、社区参与意识不足、参与能力发展不充分等问题,不利于儿童的个人成长和社区建设发展。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社区环境微治理为切入点,立足于社会工作专业实践,通过参与X机构的儿童社区环境微治理项目,为成都市金牛区S街道X社区的儿童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以改变儿童的社区参与现状。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儿童的社区参与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儿童参与社区环境微治理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和介入成效,为儿童社会工作者促进儿童社区参与提供实务工作思路。以X社区为案例的研究发现,儿童在社区环境治理方面通常存在个人参与能力不足、人际支持网络薄弱、社区参与机会有限等困境,有提升个人参与能力等方面的需求。经过实务探索与研究后发现,基于地区发展模式重塑社区治理学堂、培育社区儿童骨干、组建社区“童”议会、制定“童”议会公约、实施社区环境微治理行动,在经济基础较好的城市社区能有效提升儿童参与社区事务的意识与能力;这些经验对于其他类似社区的儿童参与社区环境微治理或者其他社区公共事务以增能赋权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康瑞瑞[9](2020)在《思想政治课程中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公共参与素养作为其中之一,是思想政治课程培育高中生的重要任务。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塑造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重要时期,公共参与素养是高中生进入高校和社会之前必备的素养,思想政治课程肩负着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重担。所谓思想政治课程中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是指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借助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对培育对象进行公共参与意识、知识、能力进行培育的过程,它主要包括公共参与意识、公共参与知识和公共参与能力的内容,表现出综合性、实践性、系统性的特性。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得知,当前思想政治课程中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存在着下列问题:部分高中政治教师对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认知错位,表现为重知识轻能力、重形式轻实效、重考分轻素养;思想政治课程中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内容偏离实际,表现为偏离教学目标的实际、偏离教育对象的实际、偏离社会生活的实际;思想政治课程中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形式较为单一,表现为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活动形式较为单一;部分高中生对思想政治课程中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参与不够,表现为课堂学习参与不够、课外实践参与不够。就其原因而言,主要是: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社会氛围和依托渠道不佳,表现为公众的公共参与素养整体水平不高、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渠道供给较少;中学对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支持不足,表现为部分中学整合与开发资源不够、部分中学的保障条件供给不足、部分中学的评价体系不合理;家长在培育子女公共参与素养中作用发挥不够,表现为部分家长的公共参与素养参与度不高、部分家长不重视子女的公共参与素养培育;部分高中生缺乏公共参与意识和素养培育方法,表现为部分高中生缺乏强烈的公共参与意识、公共参与素养的自我培育方法不当。为了提高其培育效果,提出以下对策:优化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社会氛围和条件,包括着力提高公众公共参与的整体素养、拓宽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渠道;中学主导构建关于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体系,包括树立依托思想政治课程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意识、统筹提升高中政治教师的公共参与素养培育能力、革新思想政治课程中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评价体系;引导家长参与自身和子女公共参与素养培育活动,包括加强家校联系引导家长提高公共参与素养、督促家长关注子女的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积极引导高中生强化公共参与意识和优化素养培育方法,包括重点培育高中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引导高中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

韦思雨[10](2019)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的培养研究》文中提出公共参与是公民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政治权利的体现。广泛的公共参与可以彰显人民主体地位,有效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推动公共政策更加民主、科学,促进社会生活更为稳定、和谐。作为国家新兴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不仅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以应对未来挑战,还需具备公共参与的意识和能力,理解身为社会公民所应承担的责任,因而加强高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培养成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研究公共参与意识理论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采用调查分析法对当前高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培养现状进行探究,分析培养中主要存在问题及原因,从而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意识提出建议。除导论外,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公共参与意识的内涵及培养意义。首先,对公共参与、公共参与意识的内涵进行界定,指出两者各自具有的根本特征。其次,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公共参与意识培养的内容进行阐述,主要涵盖了公共参与认知、公共参与情感、公共参与意向三部分内容。最后,对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的重要意义进行简单阐述。第二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公共参与意识培养的现状透析。依据公共参与意识培养的内容以及教学过程涉及的要素设计问卷,对思政课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的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就当前培养效果而言,学生公共参与意识整体良好,但深入探究学生公共参与的实际状况,则发现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缺乏对公共参与的理解、公共参与教育内容有所缺失、教学方法形式化、参与意识评价不够科学等。根据调查中存在的情况,结合相应理论,从教育背景、校园环境、教师素养以及家庭、社会的氛围等多方面阐述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三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公共参与意识培养的改进策略。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的措施。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要转变“唯分数”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学校要转变威权型管理的教育理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其次,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做到:涉及范围广、与学生生活贴近、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再次,优化课堂教学方法,重点阐述案例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意识上的运用;另外,完善基于公共参与素养的教学评价,尽可能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法多样化;最后,充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从人力资源、活动资源两类教学资源出发,一方面,要充分鼓励教师、家长在学生公共参与意识培养上发挥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校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公共参与体验感。

二、培养参与意识 提高参与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培养参与意识 提高参与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可行性分析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相关基本理论简述
    第一节 公共参与素养的基本内涵
        一、公共参与
        二、公共参与素养
    第二节 公共参与的主要内容及基本形式
        一、公共参与的主要内容
        二、公共参与的基本形式
    第三节 高中生公共参与的主要特征
        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统一
        二、公共参与领域空间开放
        三、公共参与内容广泛多元
第二章 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基本依据
    第一节 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相关原理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四、学科核心素养理论
        五、现代教育学相关理论
        六、公共参与理论
    第二节 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现实依据
        一、高中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
        四、思想政治课程性质的要求
第三章 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 对思想政治学科建设的推动作用
        一、有利于合理更新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内容
        二、有利于推进改革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方法
        三、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实效性
    第二节 对高中生生活成长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增强高中生公共参与的主体意识
        二、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
        三、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学科其他核心素养
    第三节 对当代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
        二、有利于推动实现社会公共利益
        三、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四章 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一、问卷设计
        二、问卷实施
        三、问卷统计
    第二节 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生公共参与知识浅薄
        二、高中生公共参与意识淡薄
        三、高中生公共参与能力不强
        四、高中生公共参与实践匮乏
    第三节 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功利性教育意识的影响
        二、社会实践教育极度缺乏
        三、教师公共参与素养欠缺
        四、课堂教学生活化不够
第五章 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策略
    第一节 在课堂教学中培育高中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一、更新教育理念:树立“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二、丰富教学内容:融入跨学科内容
        三、改进教学方式: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
        四、构建教学平台:创建学生公共参与平台
        五、完善评价机制: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第二节 丰富高中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
        一、社会调查
        二、参观访问
        三、科创实践
        四、志愿者行动
    第三节 社团管理强化高中生自治
        一、共建社团管理规章制度
        二、共创社团科学评价机制
        三、促进学生参与共青团活动
    第四节 开展基于公共参与的研究性学习
        一、紧扣公共参与要义,选择确定课题
        二、基于公共参与理念,成立课题小组
    第五节 强化高中生服务学习的意识
        一、拓展高中生社区服务的范围
        二、建设高中生服务学习激励保障机制
        三、深化高中生对服务学习理念的认知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小组工作介入青少年社区参与能力提升的服务研究 ——以Y市X青少年社会工作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
        (二) 国外研究
        (三) 文献评述
    三、核心概念
        (一) 社区参与
        (二) 参与能力
        (三) 小组工作
    四、理论基础
        (一) 参与式发展理论
        (二) 社会学习理论
        (三) 赋权理论
    五、研究设计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青少年社区参与的基本情况与原因分析
    一、社区及X项目基本概况
    二、X项目点青少年社区参与现状分析
        (一) X项目点青少年社区参与现状及需求
        (二) X社区青少年社区参与特点
    三、青少年社区参与现状的原因
        (一)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二) 社区居委会工作视野的局限
        (三) 受父母的观念的影响
        (四) 青少年自身观念与能力基础的影响
第三章 小组工作在X项目青少年社区参与中的应用
    一、小组方案设计
        (一) 设计理念
        (二) 小组准备
        (三) 小组目标
        (四) 小组工作评估方案
        (五) 小组方案设计纲要
    二、小组工作计划及开展
        (一) 小组活动初期
        (二) 小组活动中期
        (三) 小组活动后期
        (四) 小组活动结束期
    三、小组活动评估
        (一) 过程评估
        (二) 成效评估
第四章 小组工作介入青少年社区参与能力提升的建议
    一、以创新小组活动的方式增加青少年社区参与的机会与实践
    二、根据青少年的特点与参与能力基础进行方案设计
        (一) 小组活动方案需根据青少年特点进行充分的操作化
        (二) 小组活动的设计应当兼具趣味性和学习性
    三、建构良好的支持系统
    四、妥善解决小组活动中的问题
总结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云南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参与能力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重难点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的相关概述
    一、社会参与能力和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参与能力
        (一)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的基本特征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的具体内容
    二、提高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它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成才发展的重要目标
        (二)它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三)它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四)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要求
第二章 云南高校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参与能力培育的调查样本分析
    二、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参与能力培育内容的现状分析
        (一)参加校园活动的情况
        (二)参加家庭生活的情况
        (三)参加社会事务的情况
        (四)参加社会交往的情况
        (五)参加社会职业的情况
        (六)参加生态保护的情况
    三、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参与能力培育态度的现状分析
        (一)关于社会参与能力培育态度的总体认识情况
        (二)关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最先考虑因素的情况
    四、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参与能力培育途径的现状分析
        (一)关于社会参与能力培育途径的选择情况
        (二)关于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方式的情况
        (三)关于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情况
第三章 云南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参与能力不足的表现与原因分析
    一、云南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参与能力不足的表现
        (一)认知方面
        (二)情感方面
        (三)意志方面
        (四)信念方面
        (五)行为方面
    二、云南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参与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民族文化因素
        (二)宗教信仰因素
        (三)学校教育因素
        (四)家庭熏陶因素
        (五)社会发展因素
        (六)个体差异因素
第四章 提高云南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的策略
    一、国家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的正确认识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
        (二)树立正确的社会参与意识
        (三)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四)形成社会参与的共识
    二、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的教育和引导
        (一)转变学校管理方式,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参与的主动性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培植社会参与型的校园文化
        (四)规范校园网络建设,打造富含社会参与内容的网络平台
    三、学校、家庭和社会加强实践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营造形式多样的社会参与氛围
        (二)拓展透明有效的社会参与渠道
        (三)建设设施齐全的社会参与实践基地
        (四)积极推进社会服务组织的相关建设
    四、少数民族大学生发挥主体性,提高自我的社会参与能力
        (一)明确自我的社会角色及任务
        (二)提高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与创新性
        (三)主动学习社会参与的方法与技能
        (四)积极投入社会志愿服务活动
    五、社会各方面形成合力,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的长效机制
        (一)形成常规的社会参与活动制度
        (二)完善社会参与的多渠道服务体系
        (三)健全社会参与的综合管理机制
        (四)制定社会参与的全方位评价标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样式
附录B 访谈的提纲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四)创新之处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基本内涵
        1.公共参与
        2.公共参与素养
        3.高中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核心内容
        1.公共参与意识
        2.公共参与知识
        3.公共参与能力
        4.公共参与品性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既定要求
        2.有利于高中生个人的社会化发展
        3.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现状分析
    (一)培育现状调查
        1.问卷调查
        2.访谈调查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取得的成效
        1.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公共参与意识
        2.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公共参与知识
        3.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公共参与能力
        4.学生体现了较好的公共参与品性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1.公共参与素养培育中教学目标的设置流于形式
        2.公共参与素养培育中教学内容的挖掘不深入
        3.公共参与素养培育中教学方法单一
        4.公共参与素养培育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2.学生主体意识有待增强,学习方式有待改进
        3.学校对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关注不够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改进建议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师自身公共参与素养培育能力
        1.更新教学理念,增强培育意识
        2.丰富教学内容,挖掘公共参与培育资源
        3.优化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参与体验
        4.积极践行公共参与,发挥身教作用
    (二)增强学生公共参与主体意识,改进学生学习方式
        1.增强学生公共参与的主体性意识
        2.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完善评价机制,学校提供有利的公共参与条件
        1.建立促进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
        2.营造浓厚的公共参与校园氛围
        3.创设学生公共参与的实践平台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公共参与的实践途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致谢

(5)地区发展模式下农转居社区居民参与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述评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农转居社区
        1.4.2 居民参与能力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理论基础
        1.6.1 增能理论
        1.6.2 地区发展模式
第2章 农转居社区居民参与能力的问题界定及服务设计
    2.1 成都市N社区居民参与现状
        2.1.1 成都市N社区的基本情况
        2.1.2 成都市N社区居民参与能力现状
    2.2 农转居社区居民参与能力问题及原因分析
        2.2.1 农转居社区居民参与能力问题
        2.2.2 农转居社区居民参与能力不足的原因
    2.3 服务设计
        2.3.1 农转居社区居民的需求
        2.3.2 服务目标
    2.4 社会工作介入计划
        2.4.1 服务模式的选择
        2.4.2 地区发展模式下农转居社区居民参与能力提升的介入计划
        2.4.3 社会工作者在介入中的角色分析
第3章 地区发展模式下农转居社区居民参与能力提升实践研究
    3.1 居民参与能力的提升的资源准备
        3.1.1 社区骨干带动居民参与
        3.1.2 社区可利用资源支持居民参与
        3.1.3 社区自组织引领居民参与
    3.2 居民参与能力提升的行动过程
        3.2.1 鼓励居民学习参与知识
        3.2.2 楼长选举提升居民参与意识
        3.2.3 参与技能培训增强居民参与能力
    3.3 居民参与能力提升中的成果巩固
        3.3.1 卫生与安全大赛促进居民参与
        3.3.2 领袖能力培训巩固居民参与成果
第4章 地区发展模式下农转居社区居民参与能力提升服务的评估
    4.1 过程评估
        4.1.1 资源准备阶段的过程评估
        4.1.2 行动阶段的过程评估
        4.1.3 巩固阶段的过程评估
    4.2 成效评估
        4.2.1 居民参与能力服务效果评估
        4.2.2 居民对参与能力提升服务的满意度评估
        4.2.3 社会工作者自评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与研究的展望
        5.2.1 讨论
        5.2.2 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6)村民社区参与能力提升的社会工作研究 ——以贵州Z县A村减贫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依据
        1.4.1 理论依据
        1.4.2 现实依据
    1.5 概念界定
    1.6 文献综述
        1.6.1 国内研究概述
        1.6.2 国外研究概述
        1.6.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7 研究思路和方法
        1.7.1 研究思路
        1.7.2 研究方法
    1.8 创新点
第二章 A村及项目概况
    2.1 村庄概况
    2.2 项目概况
        2.2.1 社工机构概况
        2.2.2 项目概况
第三章 需求分析与服务计划
    3.1 需求分析
        3.1.1 问题诊断
        3.1.2 需求分析
    3.2 服务目标
    3.3 服务资源分析
    3.4 服务策略
    3.5 服务方案
第四章 村民社区参与能力提升的实务过程
    4.1 进入村庄:建立信任关系
        4.1.1 保护环境卫生志愿者活动
        4.1.2 儿童社区服务
    4.2 激活文化因子,增强认同意识
        4.2.1 编写村志
        4.2.2 民族文化进校园
        4.2.3 民族文化进村庄
    4.3 构建参与机制,提高参与意识
        4.3.1 成立合作社,构建参与平台
        4.3.2 创新参与机制,提高参与意识
    4.4 丰富参与知识
        4.4.1 知识培训
        4.4.2 经验交流活动
    4.5 拓展参与渠道
        4.5.1 培育妇女刺绣小组
        4.5.2 培育老年人文化协会
    4.6 评估
        4.6.1 过程评估
        4.6.2 成效评估
第五章 反思与讨论
    5.1 反思
        5.1.1 对服务方案内容的反思
        5.1.2 对服务成效的反思
        5.1.3 对社工角色和专业方法的反思
    5.2 讨论
        5.2.1 服务方案实施基础的独特性
        5.2.2 参与能力的可持续性
    5.3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社会资本对少数民族村寨居民旅游扶贫参与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1.1.2 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1.1.3 社会资本乡村扶贫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目标与思路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田野调查法
        1.4.3 问卷调查法
        1.4.4 计量统计方法
    1.5 主要创新之处
        1.5.1 纵深研究视角
        1.5.2 延伸政策路径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研究
    2.1 社会资本相关研究综述
        2.1.1 社会资本的概念
        2.1.2 社会资本的分类
        2.1.3 少数民族的社会资本
        2.1.4 社会资本与扶贫
    2.2 旅游扶贫相关研究综述
        2.2.1 旅游的减贫效应
        2.2.2 社区旅游扶贫参与
    2.3 文献述评
    2.4 理论基础
        2.4.1 差序格局理论
        2.4.2 参与式扶贫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1.1 社会资本对旅游扶贫参与程度的影响
        3.1.2 参与能力的中介作用
        3.1.3 参与意识的中介作用
    3.2 理论模型构建
    3.3 变量操作化定义与测量
        3.3.1 社会资本的操作化
        3.3.2 参与能力的操作化
        3.3.3 参与意识的操作化
        3.3.4 参与程度的操作化
    3.4 理论假设的操作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案例地选择与旅游扶贫参与情况
    4.1 案例地选取
    4.2 案例地概况
        4.2.0 Z村概况
        4.2.1 T村概况
        4.2.2 X村概况
        4.2.3 H村概况
    4.3 案例地旅游扶贫参与情况
        4.3.1 村寨居民参与旅游扶贫现状
        4.3.2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参与中存在的问题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样本调查与假设检验
    5.1 样本描述性统计
        5.1.1 样本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5.1.2 样本数据正态分布检验
    5.2 信度效度检验
        5.2.1 信度检验
        5.2.2 效度检验
    5.3 社会资本、参与能力、参与意识与参与程度的关系
        5.3.1 相关分析
        5.3.2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5.4 回归分析
        5.4.1 参与能力、参与意识的中介效应检验
    5.5 单因素方差分析
        5.5.1 变量总体情况分析
    5.6 检验结果与讨论
        5.6.1 实证研究的整体结果
        5.6.2 社会资本不同维度对旅游扶贫参与程度的直接影响
        5.6.3 旅游参与能力、参与意识与旅游扶贫参与程度的关系
        5.6.4 参与能力中介作用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果讨论与启示
    6.1 主要研究结论
        6.1.1 社会资本对旅游扶贫参与的影响机制
        6.1.2 少数民族村寨社会资本的特征
        6.1.3 社会资本对暗里地村寨旅游扶贫参与的影响
    6.2 社会资本视角下民族村寨旅游参与的对策
        6.2.1 培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资本
        6.2.2 构建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6.2.3 建立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旅游扶贫机制
    6.3 针对案例地旅游扶贫发展的对策
        6.3.1 加强旅游资源的全空间扩展和全资源整合
        6.3.2 建设节事品牌共享型旅游经济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增能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儿童参与社区环境微治理研究 ——以X社区“城市治理·你我童行”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城市社区环境治理研究综述
        1.3.2 儿童社区参与研究综述
        1.3.3 研究评述
    1.4 核心概念与理论依据
        1.4.1 核心概念
        1.4.2 理论依据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1.6 创新之处
    1.7 研究伦理
2 X社区儿童参与社区环境治理的现状及需求
    2.1 X社区基本情况
    2.2 X社区儿童参与社区环境治理的现状
        2.2.1 个人参与能力不足
        2.2.2 人际支持网络薄弱
        2.2.3 社区参与机会有限
    2.3 X社区儿童参与社区环境治理的增能需求
        2.3.1 个人参与能力需求
        2.3.2 人际支持网络需求
        2.3.3 社区参与机会需求
3 社会工作介入儿童参与社区环境微治理实务研究
    3.1 项目背景
        3.1.1 社区环境微治理项目概述
        3.1.2 儿童参与社区环境微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2 社会工作介入计划
        3.2.1 介入理论
        3.2.2 介入目的与目标
        3.2.3 介入方案
    3.3 社会工作介入实务阶段
        3.3.1 实务前期:资源链接与人员招募
        3.3.2 实务中期:具体实务开展
        3.3.3 实务后期:总结评估与社工撤离
    3.4 个人增能:提升儿童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3.4.1 重塑社区治理学堂,提升儿童参与意识
        3.4.2 培育社区儿童骨干,增强儿童参与能力
    3.5 人际增能:加强儿童参与的社会支持网络
        3.5.1 组建社区“童”议会,加强儿童人际交流
        3.5.2 制定“童”议会公约,促进儿童人际互动
    3.6 社会参与增能:促进儿童参与社区环境微治理行动
        3.6.1 社工链接社区资源,搭建儿童参与平台
        3.6.2 以“童”议会为依托,保障儿童参与实践
4 社会工作介入儿童参与社区环境微治理的成效评估
    4.1 过程评估
        4.1.1 项目开展进度
        4.1.2 介入理论的得当性
        4.1.3 介入方法的适恰性
    4.2 结果评估
        4.2.1 项目目标
        4.2.2 服务对象增能
5 总结与反思
    5.1 研究发现
    5.2 反思
    5.3 研究不足
    5.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儿童参与社区环境治理调查问卷
附录B 访谈提纲
附录C 访谈人员信息表
附录D 童议会议事公约
附录E 增强权能量表
附录F 儿童参与社区环境治理增能测量量表
致谢

(9)思想政治课程中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的重难点
        (二)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思想政治课程中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理论阐释
    一、思想政治课程中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内涵
        (一)公共参与素养的内涵解析
        (二)思想政治课程中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内涵解析
        (三)思想政治课程中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内涵解析
    二、思想政治课程中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主要内容
        (一)公共参与意识培育
        (二)公共参与知识培育
        (三)公共参与能力培育
    三、思想政治课程中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特点
        (一)综合性
        (二)实践性
        (三)系统性
第二章 思想政治课程中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高中政治教师对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认知错位
        (一)重知识轻能力
        (二)重形式轻实效
        (三)重考分轻素养
    二、思想政治课程中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内容偏离实际
        (一)偏离教学目标的实际
        (二)偏离教育对象的实际
        (三)偏离社会生活的实际
    三、思想政治课程中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形式较为单一
        (一)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二)活动形式较为单一
    四、部分高中生对思想政治课程中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参与不够
        (一)课堂学习参与不够
        (二)课外实践参与不够
第三章 思想政治课程中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社会氛围和依托渠道不佳
        (一)公众的公共参与素养整体水平不高
        (二)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渠道供给较少
    二、中学对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支持不足
        (一)部分中学整合与开发资源不够
        (二)部分中学的保障条件供给不足
        (三)部分中学的评价体系不合理
    三、家长在培育子女公共参与素养中作用发挥不够
        (一)部分家长的公共参与素养及参与度不高
        (二)部分家长不重视子女的公共参与素养培育
    四、部分高中生缺乏公共参与意识和素养培育方法
        (一)部分高中生缺乏强烈的公共参与意识
        (二)部分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自我培育方法不当
第四章 加强思想政治课程中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对策
    一、优化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社会氛围和条件
        (一)着力提高公众公共参与的整体素养
        (二)拓宽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渠道
    二、中学主导构建关于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体系
        (一)树立依托思想政治课程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意识
        (二)统筹提升高中政治教师的公共参与素养培育能力
        (三)革新思想政治课程中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评价体系
    三、引导家长参与自身和子女公共参与素养培育活动
        (一)加强家校联系引导家长提高公共参与素养
        (二)督促家长关注子女的公共参与素养培育
    四、积极引导高中生强化公共参与意识和优化素养培育方法
        (一)重点培育高中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二)引导高中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思想政治课程中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现状调查
    附录2 :思想政治课程中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访谈提纲
致谢

(10)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 选题的背景
        2. 选题的意义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分析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
一、公共参与意识的内涵及培养意义
    (一) 公共参与意识的概念界定
        1. 公共参与
        2. 公共参与意识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公共参与意识培养的主要内容
        1. 公共参与认知
        2. 公共参与情感
        3. 公共参与意向
    (三)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的培养意义
        1. 有利于增进社会生活的稳定、和谐
        2. 有利于促进校园的民主建设
        3. 有利于激发高中生的公共参与行为
        4. 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社会参与能力
        5. 有利于推进高中生个人的社会化发展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公共参与意识培养的现状透析
    (一) 调查设计
    (二) 现状描述
        1. 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现状
        2. 培养重视度现状
        3. 教学内容讲授现状
        4. 教学方法使用现状
        5. 教学评价运用现状
        6. 教学环境现状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师对公共参与意识的培养缺乏深刻认识
        2. 高中政治课公共参与教育内容有所缺失
        3. 教学方法形式化,缺乏吸引力
        4. 学生公共参与意识评价不够科学
    (四)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应试教育导致重成绩轻能力
        2. 威权型校园管理导致学生缺少公共参与的氛围
        3. 政治教师自身公共参与素养的局限
        4. 家庭和社会的疏忽削弱公共参与意识培养的重视度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公共参与意识培养的改进策略
    (一) 转变唯分数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二)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三)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1. 运用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2. 开展活动教学,增强学生参与体验
    (四) 完善基于公共参与素养的教学评价
        1. 评价主体多元化
        2. 评价内容综合化
        3. 评价方法多样化
    (五) 充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
        1. 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2. 合理运用实践活动资源
    (六) 营造参与型的校园氛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致谢

四、培养参与意识 提高参与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研究[D]. 吴芳.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2]小组工作介入青少年社区参与能力提升的服务研究 ——以Y市X青少年社会工作项目为例[D]. 王全凤. 山东大学, 2020(11)
  • [3]云南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参与能力培育研究[D]. 徐远琼.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4]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研究[D]. 陈芳杰.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5]地区发展模式下农转居社区居民参与能力提升研究[D]. 代芸芸.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6]村民社区参与能力提升的社会工作研究 ——以贵州Z县A村减贫项目为例[D]. 刘秋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7]社会资本对少数民族村寨居民旅游扶贫参与的影响研究[D]. 涂流云.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8]增能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儿童参与社区环境微治理研究 ——以X社区“城市治理·你我童行”项目为例[D]. 夏蓓蕾. 西华大学, 2020(01)
  • [9]思想政治课程中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研究[D]. 康瑞瑞. 西南大学, 2020(01)
  • [10]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的培养研究[D]. 韦思雨.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培养参与意识,提高参与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