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锡磷青铜中微量锌的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内蒙第二机械制造厂中试室[1](1968)在《锡磷青铜中微量锌的测定》文中认为 锡磷青铜中微量锌的测定,部颁标准提供的是极谱法,其最大的缺点是只能测定镍、锌合量,不能满足要求。文献提出铝及其合金中锌的测定方法,给了很大启示,在其基础上补充了一些条件试验,这样,基本上解决了锡磷青铜中微量锌的快速测定,所得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钟德华[2](2003)在《提高锡磷青铜(QSn6.5-0.1)带材横向弯曲性能研究》文中提出卧式连铸高精冷轧方法生产锡磷青铜在我国起步较晚,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纵横向弯曲性能的差别过大,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锡磷青铜带材的横向弯曲性能这一重要的质量指标对其最终制品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如何提高其横向弯曲性能是本文论证的中心。本文对锡磷青铜铸造与加工中的重要工艺参数进行了确定,对于提高锡磷青铜横向弯曲性能作用非常显著,在原材料、熔炼、铸造、加工、四个方面进行了较大的工艺改进,通过合金中硫含量的控制,熔体中气体含量的控制以及铸造工艺的选择和加工工艺的选择,形成了一套最佳的生产工艺。实验证明,此生产工艺不仅提高了锡磷青铜带材的横向弯曲性能,而且使锡磷青铜的加工成品率上升了10%,充分说明此工艺对减少铸造内部缺陷,提高加工成品质量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分析了各参数之间的相互联系,论述了生产中的重要控制点,并最终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完整生产工艺。
陈嬿娉,章新亮,姚文俐[3](2017)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阳极磷铜中磷含量的方法》文中指出采用盐酸和双氧水溶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快速测定阳极磷铜中的微量磷.设置和优化操作参数,成功地避免和消除14N16OH、15N16O等分子离子对磷测定的干扰,极好地满足测定要求.按照试验方法测定实验室样品中的磷,实验精密度(RSD)为1.54%3.67%,加标回收率在95%105%之间,同时用标准物质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建立一种方便、快速、准确的测定阳极磷铜中微量磷的新方法.
回春华[4](2008)在《4137H低合金钢和锡磷青铜的晶粒细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产品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晶粒细化是提高产品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在生产中获得晶粒细小、性能优良的产品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针对目前工业生产中4137H低合金钢和锡磷青铜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分别采用稀土处理和施加交变电磁场的方法对这两种合金的铸造组织及性能进行改善,并综合分析了各自的晶粒细化机理。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图像分析仪及温度记录仪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稀土加入量对4137H钢纯净度、过冷度、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方法分析讨论了稀土夹杂物的形成及上浮去除过程;分析讨论了4137H低合金钢的晶粒细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稀土后,4137H合金钢内夹杂物数量明显减少,纯净度提高,过冷度增大,晶粒组织得到细化。当稀土加入量为1%时,净化效果最为明显,过冷度增大到26K,常温抗拉强度、布氏硬度分别提高了14%和32%。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在锡磷青铜QSn6.5-0.1板带的水平连铸过程中施加交流电磁场对铸坯质量影响。未施加电磁场时,铸坯的晶粒组织主要为粗大的柱状晶;施加电磁场后,铸坯的晶粒明显细化,主要为细小的等轴晶组织,而且元素的偏析明显减轻,组织成分更加均匀,铸坯的抗拉强度提高、伸长率增加,铸坯的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此外,在连铸过程中施加18A、50Hz的交变电磁场可以使浇注温度降低20-30℃,并使石墨模具的使用寿命从168小时增加到336小时。
上海材料研究所[5](1973)在《锡青铜快速分析方法》文中认为 本方法适用于各类锡青铜及锡磷青铜中主要合金元素和杂质元素分析。各类锡青铜及锡磷青铜的牌号及化学成份见附表。一、铜的测定方法与《黄铜快速分析方法》中所述相同(详见本刊1972年第1期第24页)。二、铅及锌的测定锡青铜中铅及锌的含量相差不大,因此可以用络合滴定法在同一份试样溶液中作铅、锌的连续测定。
王晓玲,张萍,陈燕[6](2012)在《甲基橙褪色光度法测定铜合金中锡》文中提出在盐酸介质中,锡(Ⅱ)能使甲基橙还原褪色,且褪色的程度和锡的量有关,据此建立了测定锡?的光度分析方法。实验表明,在最大吸收波长514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18×104L·mol-1·cm-1,相关系数为0.999 4,锡(Ⅱ)的量在20~100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方法的检出限为0.8μg/mL。方法用于锡磷青铜、磷青铜合金中锡的测定,测定值与认定值相符,其相对标准偏差在1.3%~2.1%,回收率为97%~104%。
梁树权,曾云鹗,陈永兆,董万堂[7](1980)在《三十年来我国化学分析的成就》文中指出 前言在谈本题之前,有必要给化学分析一词指定范围——究竟它包含多少内容。有人将化学分析和经典分析等同起来,则未免过于窄狭,如以分析方法所采用的原理来分,则主要采用化学原理而设计的分析方法属于化学分析,采用物理原理的属于仪器分析。这样的划分可能获得化学工作者的同意。因此,化学分析应包括试样分解(溶解和熔融)、分离、化学鉴定和测定。至于取样、统计学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准确度,精确度,数据处理,研究工
王静[8](2008)在《ICP-AES测定铜合金中磷的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是铜产品消费大国,由于铜合金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加工性能,铜合金材料被广泛应用在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如冶金、电子、交通运输等。因此,实现对铜合金的快速、准确分析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检测技术具有精密度好、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及多元素同时测定等优点,在元素分析领域被广泛应用。本实验将离子交换分离法与ICP-AES检测方法结合,进行铜合金中微(痕)量磷的分析测定。由于铜对磷存在严重的光谱干扰,所以在基体铜存在的情况下,ICP-AES测定微(痕)量磷不能进行,必须首先进行铜磷的分离。实验采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铜磷,确定了交换分离的最佳条件:选用25 mL交换柱,当上柱溶液中铜的质量为800.0mg,上柱溶液体积为20mL,上柱溶液酸度≤0.5%,溶液流速为1.0 mL/min,淋洗液体积为30mL。用ICP-AES法测定磷,根据谱线强度大、信背比高的原则确定了磷的最佳分析波长为213.617 nm。用干扰系数法校正铜对磷的光谱干扰,当铜的浓度为0.50-50.00mg/L,cCu/Cp≤20时,磷的测定误差≤5.0%。确定了背景校正方式为右校正,上机溶液适宜的酸度为5%。对铜合金中常见的12种元素对磷测定的干扰进行了研究,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共存元素不干扰磷的测定。应用阳离子交换分离-ICP-AES测定铜合金标准样品中微(痕)量磷,测定结果为0.0030~0.024%,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4.7%,相对误差为2.5~9.1%,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好。
方国桢,方梅,林维明[9](1997)在《滴定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这是本刊定期评述中“滴定分析”的第3篇。内容含目视滴定、物理化学滴定、示波滴定、非水滴定等,覆盖1994.9~1997.6在国内发表的文献353篇。
傅志伟[10](1995)在《锡青铜中微量铝的测定》文中提出在乳化剂OP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下,用CAS作为显色剂光度法测定锡青铜中的微量铝,适宜的酸度范围在pH5.5~6.5,Cu用Na2S2O7掩蔽,存在于锡青铜中的其它共存金属离子不影响铝的测定。本法可测定锡青铜中1×10-3%以上的铝。
二、锡磷青铜中微量锌的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锡磷青铜中微量锌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2)提高锡磷青铜(QSn6.5-0.1)带材横向弯曲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国外卧式连铸铜卷坯高精轧制生产工艺 |
1.2 国内卧式连铸铜卷坯高精轧制生产工艺 |
1.3 锡磷青铜生产中的技术难点和存在问题 |
第二章 实验材料、设备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原材料的优选 |
2.3.2 熔炼工艺的优化 |
2.3.3 锡磷青铜铸造工艺的优化 |
2.3.3.1 铸造温度的选择 |
2.3.3.2 铸造速度的选择 |
2.3.3.3 冷却强度的选择 |
2.3.3.4 拉铸参数的选择 |
2.3.3.5 成份偏析的防止 |
2.3.4 锡磷青铜带材生产工艺的优化 |
2.3.5 横向弯曲性能的测试方法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1 合金中硫(S)含量的控制 |
3.2 熔体中气体含量的控制 |
3.3 铸造工艺的选择 |
3.4 成份偏析的防止 |
3.5 加工工艺的控制 |
3.6 弯曲性能测试结果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阳极磷铜中磷含量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实验步骤 |
2 结果与讨论 |
2.1 仪器工作参数的选择 |
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3 基体效应的消除及检出限 |
2.4 精密度 |
2.5 标准样品测定 |
2.6 回收率 |
3 结论 |
(4)4137H低合金钢和锡磷青铜的晶粒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4137H低合金钢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2 锡磷青铜合金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晶粒细化方法 |
1.2.1 化学法 |
1.2.2 动力学法 |
1.2.3 热控法 |
1.3 稀土在钢中的作用 |
1.3.1 稀土的净化作用 |
1.3.2 稀土的变质作用 |
1.3.3 稀土的微合金化作用 |
1.4 电磁场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
1.4.1 电磁搅拌技术 |
1.4.2 电磁约束成型技术 |
1.4.3 复合电磁场的应用 |
1.5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
2 4137H低合金钢晶粒细化实验 |
2.1 实验工艺与方案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设计 |
2.1.3 实验设备 |
2.1.4 实验步骤 |
2.2 实验结果 |
2.2.1 4137H低合金钢的净化 |
2.2.2 4137H低合金钢的过冷度 |
2.3 4137H低合金钢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 |
2.3.1 4137H低合金钢的微观组织 |
2.3.2 4137H低合金钢的力学性能 |
2.4 小结 |
3 水平连铸锡磷青铜的晶粒细化研究 |
3.1 实验装置与原理 |
3.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的结果分析 |
3.3.1 电磁场对铸坯断口形貌的影响 |
3.3.2 电磁场对铸坯凝固组织的影响 |
3.3.3 电磁场对铸坯宏观偏析的影响 |
3.3.4 电磁场对铸坯缩松的影响 |
3.3.5 电磁场对均匀退火时间和石墨模具使用寿命的影响 |
3.3.6 电磁场对铸坯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
3.3.7 电磁场对浇注温度的影响 |
3.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6)甲基橙褪色光度法测定铜合金中锡(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吸收光谱 |
2.2 盐酸浓度的影响 |
2.3 甲基橙溶液用量 |
2.4 表面活性剂 |
2.5 反应温度和时间 |
2.6 校准曲线及检出限 |
2.7 共存离子的干扰 |
3 样品分析 |
(8)ICP-AES测定铜合金中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铜合金材料概述 |
1.1.1 铜合金材料及应用 |
1.1.2 铜合金的分析方法 |
1.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
1.2.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特性 |
1.2.2 痕量元素的分离富集方法 |
1.3 铜合金中磷的分析 |
1.3.1 磷的分析方法 |
1.3.2 铜合金中磷的分析 |
1.4 本论文的目的和内容 |
第2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2.1.1 实验药品 |
2.1.2 仪器及主要工作参数 |
2.2 实验方法 |
2.2.1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2.2 铜合金样品溶解 |
2.2.3 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铜和磷 |
2.2.4 光谱测定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3.1 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铜和磷 |
3.1.1 树脂交换容量的测定 |
3.1.2 磷的流出曲线 |
3.1.3 上柱溶液流速的选择 |
3.1.4 分离温度的选择 |
3.1.5 Cu~(2+)上柱浓度的选择 |
3.1.6 进样酸度的选择 |
3.1.7 静态离子交换分离 |
3.1.8 树脂的使用寿命 |
3.1.9 树脂的再生 |
3.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磷 |
3.2.1 分析波长的选择 |
3.2.2 光谱干扰校正 |
3.2.3 背景校正的选择 |
3.2.4 酸效应 |
3.2.5 共存元素的干扰 |
3.3 铜合金样品的分析 |
3.3.1 溶样酸的选择 |
3.3.2 标准溶液稳定性 |
3.3.3 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 |
3.3.4 测定结果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锡磷青铜中微量锌的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锡磷青铜中微量锌的测定[J]. 内蒙第二机械制造厂中试室. 理化检验通讯, 1968(06)
- [2]提高锡磷青铜(QSn6.5-0.1)带材横向弯曲性能研究[D]. 钟德华. 北京工业大学, 2003(03)
- [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阳极磷铜中磷含量的方法[J]. 陈嬿娉,章新亮,姚文俐.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7(02)
- [4]4137H低合金钢和锡磷青铜的晶粒细化研究[D]. 回春华. 大连理工大学, 2008(02)
- [5]锡青铜快速分析方法[J]. 上海材料研究所. 理化检验通讯(化学分册), 1973(01)
- [6]甲基橙褪色光度法测定铜合金中锡[J]. 王晓玲,张萍,陈燕. 冶金分析, 2012(12)
- [7]三十年来我国化学分析的成就[J]. 梁树权,曾云鹗,陈永兆,董万堂. 分析化学, 1980(01)
- [8]ICP-AES测定铜合金中磷的研究[D]. 王静. 东北大学, 2008(03)
- [9]滴定分析[J]. 方国桢,方梅,林维明. 分析试验室, 1997(06)
- [10]锡青铜中微量铝的测定[J]. 傅志伟. 上海有色金属, 199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