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欧各国蜂窝移动电话数(论文文献综述)
徐泽洋[1](2021)在《拉美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及战略初探》文中研究指明
刘清,杨永春,蒋小荣,刘海洋[2](2021)在《手机全球贸易网络演化及供需匹配关系——基于复杂网络的社团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运用复杂网络的社团分析方法,探究1988—2018年(1G~4G时代)手机全球贸易的社团演变、社团间贸易匹配关系和比较优势、典型国家/地区供需关系问题。研究发现:(1)手机全球贸易历经4个阶段,形成欧非、亚洲、西太平洋3大社团,智能手机时代欧非社团手机品牌由盛转衰,但内部贸易紧密且一体化程度最高,亚洲与西太平洋社团占领全球出口市场份额,其中亚洲社团呈现幂律性与群簇性崛起。(2)亚洲与西太平洋社团出口竞争力较强且以产业内贸易为主,欧非社团较弱且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亚洲与西太平洋社团贸易互补性与结合度最高,属于对称性相互依赖。欧非社团进口单方面依赖亚洲、西太平洋社团,属于非对称性依赖。(3)亚洲社团以单核心社区为主,网络负配性与富人俱乐部特征明显。欧非社团以多核心社区为主,成员地位相差较小但区域集中性强。西太平洋社团社区类型多样且同配性与无序性特征明显。(4)手机需求大国的进口来源相对单一,各国/地区进口占有率较高,进口贸易非对称依赖与垄断性极强;手机供给大国/地区的出口对象多元化现象明显,各国/地区出口占有率较低。
卢永川[3](2020)在《基于5G光前传网的时延敏感性业务迁移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5G通信时代的开启,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数据传输速率得到了百倍提升,网络接入终端达到百亿级别,导致数据流量千倍的增长。同时,移动用户对于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时延的要求也在逐步增加。针对移动迁移终端,基于eNodeB部署方式数据中心网络模型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时延敏感性业务高速的网络需求。由此雾云混合网络架构愈发受到各界的关注,无线接入方面,采用弹性光网络(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融合的新型光前传网络结构也逐步得到更多的采纳。本论文围绕雾云混合网络架构下的时延敏感性业务迁移机制,资源分配等问题展开研究,主要的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分析了移动通信的发展情况和未来趋势,阐述了雾云混合计算架构以及云无线接入网(C-RAN:Cloud-Radio Access Network)与PON融合的光前传网络结构的关键技术,提出了超低时延场景下5G光前传网结构模型。2.当前网络环境中,点到点数据传输不能解决时延敏感性业务在边缘迁移过程的时延要求,针对该问题,提出了点到多点无缝迁移机制和相应的雾云混合网络架构,以消除传统迁移机制所带来的业务数据重传、重新处理所带来的时间损耗。3.为了有效降低时延,提出了基于PON的光前传网络架构下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根据业务属性的不同,将其分为不同优先级,来确保基站之间数据传输的超低时延。搭建了网络仿真平台,对所提出的机制和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基于5G光前传网的雾云混合计算框架下,点对多点无缝迁移机制能够有效地降低移动终端数据迁移过程之中的时延,增加用户吞吐量,进而提升系统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
许日红[4](2020)在《A公司运营商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通信产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速的产业之一,人类生活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对于社会来说已经成为了必需品,而通信企业为人与人之间信息快速传递,设备的信息承载,为全球网络互联互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伴随全球通信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通信设备商之间的网络部署和设施的差距逐步缩小,技术水平日趋接近,竞争进入白热化,而各运营商也不再只依赖于一家通信设备商,他们对通信设备企业的选择更加苛刻。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通信企业需要更加关注客户层面,只有最终抓住了客户,才能在竞争中和其他通信设备商之间拉开差距,获得竞争优势,而客户营销策略对于通信企业能否在这种大环境下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通信企业来说运营商客户营销策略研究非常有必要。本文以A公司运营商业务营销状况为主要研究对象,作为大型通信企业,A公司运营商业务当前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较大份额,如果要继续保持甚至进一步扩大市场地位,就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目前A公司主要注重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在客户界面的投入尚有不足,要想在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A公司需要在运营商业务营销战略方面做出优化,制定从以产品为核心到以客户为核心的营销策略。经调查发现,A公司运营商业务销售增长率在2016年至2018年从25%下降到了-3%,已经出现了快速下滑的趋势,如果这样的局面仍然得不到改善,这将不利于A公司的业务经营和目前的市场竞争优势。因此,改进A公司运营商业务营销策略,提升业务销售增长,势在必行。根据大量的文献整理以及材料分析发现越来越多的通信企业开始注意到从产品理念转移到客户理念的重要性,但是客户营销策略的制定必须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以及市场环境因地制宜,系统规划。本文以A公司为例,采用文献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市场调研法及理论研究法等,系统概述基于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策略,并提供理论依据和框架,同时对该公司营销战略的调整和运营商业务发展的重要性进行论述。通过对A公司运营商业务营销策略的调查和探究,发现客户层面投入不足是导致A公司运营商业务销售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具体包含客户需求把握不到位、客户购买成本偏高、客户购买不够便利以及客户沟通不足等。这种局面会给A公司运营商业务带来不良影响,如降低市场地位、降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企业抗风险能力及打击员工积极性。要改变当前现状,需要采用4Cs原理制定相应对策,第一,满足客户需求,即洞察客户需求变化和加强客户需求引导;第二,降低客户成本,即降低客户购买成本、提升专家讲解能力以及代理资质水平,让客户在相同成本情况下受益更多;第三,提高客户购买便利性,即简化内部审批机制、完善购买流程、优化购买渠道;第四,加强客户沟通,即加强关系营销、多样化媒体组合传播以及完善反馈机制等方法。通过以上优化策略来帮助A公司运营商业务解决销售增长率下降的问题,稳定A公司目前的市场地位,并为和A公司情况相似的通信企业提供借鉴。
谢爰珺[5](2020)在《“一带一路”信息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经过多年发展,“一带一路”已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国际合作平台,越来越多的“走出去”企业选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投资,迈出“走出去”步伐,其中信息服务业作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性先导产业,近几年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张。因此,本文研究目的在于,对我国信息服务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予以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被投资国进行预警并给予相应的风险防控建议,予以信息服务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相应的指导,从而保障投资质效。本文共有六章,首先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背景及意义,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予以综述。随后文章概述了目前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以及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情况,并结合现状归纳出当前信息服务业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结合上述信息服务业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信息服务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分为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文化风险和互联网资源风险四类,并对相关风险点进行详细阐述与分析。本文第四章建立了风险评估模型,利用定量分析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文化风险和互联网资源风险进行因子分析,然后基于四种风险的测算结果,利用熵权法测算对外直接投资的综合风险水平,并对作出风险预警。最后,依据前期分析得出的风险评估结果,阐述风险产生的原因并结合风险成因及表象提出防控风险措施和建议。基于上述研究,我国信息服务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着广泛的投资空间,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主要风险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文化风险以及行业资源和基础设施风险,而对上述风险进行有效的的评估与防控,才能保障企业投资安全。本文对我国信息服务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综合各项风险指标得出被投资国的综合风险并予以预警,同时针对风险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和建议,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参考。
Ivan Sarafanov[6](2020)在《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宏观经济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在互联网经济与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各国企业和消费者不可或缺的部分,大规模的数字化不仅引起经济理论和国民经济结构根本性的变革,但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各界对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贸易规则及新型合作机制探索的关注度。学术界认为,互联网交易和数据跨境自由流动是全球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阶段后,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和必要手段。随着互联网和新的技术持续快速发展,由跨境数据流动构成的数字产品贸易正在促进全球货物、服务、人员、资金和信息流动,以及改变各类企业的运营方式和商业模式。例如,当中小企业拥有接入互联网、计算机或智能手机等所需的基础设施和网络通信服务,它们可以接触到世界各地的客户,并随时参与全球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链体系。数字贸易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涵盖了互联网上消费品的销售和在线服务的供应,而且还包括使全球价值链得以实现的数据流、使智能制造得以实现的服务以及无数其他电子交易平台和应用程序。不过,当前数字产品贸易除了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因素,还被视为各种贸易壁垒和限制措施日益增多的领域之一。这些保护政策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宽容到严格的发展演变过程最终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系统的、严谨的数据管理制度。即数字贸易的出现使得传统贸易壁垒的作用大大降低,导致类似于金砖国家这样的大型新兴经济体为了保护国内市场而保持着很多新型“虚拟”贸易壁垒和数据限制性政策。在这种背景下,若金砖国家将继续提高数字产品贸易壁垒或提出更严格的数据限制性措施,这是否必然会增加数据密集型行业内的企业运营成本,进而导致整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降低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本文以金砖国家为例,从产业经济学角度衡量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的影响,建立一种科学的定量分析框架。首先,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文献和政策措施的梳理和总结,本文对金砖国家采用的新型和传统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具体保护政策和措施作了一个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发现其主要特点和问题,并建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资料库。此外,使用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建立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计算数字贸易限制和数据限制指数两种指标,衡量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保护程度。本文发现,根据数字贸易限制指数评估结果,金砖国家呈现“一高、三中、一低”贸易保护程度结构,其中中国采取的保护水平最高,同时巴西、俄罗斯和印度保护度属于中等以下水平,而南非的水平最低。根据数据限制指数评估结果,在金砖国家范围内中国、俄罗斯和印度数据保护程度最高并正在逐步提升,而南非与巴西维持相对较低的保护程度。其次,为了计算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本文建立多维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本文根据数字贸易限制和数据限制指数两个反映数字产品贸易保护程度的指标,构建数字贸易保护强度综合指数(DTPSI)作为模型的自变量。为了计算模型的因变量,本文使用GTAP 10数据库建立Levinson-Petrin非参数估计模型对金砖国家2004-2014年间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计。最终在面板数据回归结果基础上,模拟分析三种不同程度的贸易保护方案对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发现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如邮电和通信服务、金融和保险业和公共服务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而在性质上不属于数据密集度很高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也受到了负面影响。此外,由低级保护政策所带来的负效应缺乏弹性,因此不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很大的下滑压力,而中级和高级数字贸易保护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富有弹性,因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再次,本文采用GTAP 10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将全要素生产率估计值代入到模型当中,进一步分析限制跨境数据流动的数字贸易壁垒措施对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产生的影响。通过模拟结果发现,随着数字产品贸易保护强度水平的提升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由于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使用大量的数据本地化措施导致的损失更大一些。从各行业的产出规模来看,由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导致的数据自由流动限制使得所有国家数据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行业的生产规模萎缩,而数据密集度相对较低的行业产出水平受到影响最小。从进出口贸易规模来看,由于金砖国家采取的一半以上数字贸易壁垒政策使用于限制国内数据跨境出口(传输),因而使得数据密集型行业的出口贸易下降,而进口贸易上升。最后,为了克服由数字产品贸易壁垒政策对金砖国家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产值和进出口贸易产生的严重负面影响,本文尝试提出可操作性较强的两种合作框架和运行机制的实现方案。其中第一个是全面考虑发展中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发展需要,以WTO为主和TiSA协议为辅GATS“+”多边数字贸易合作框架实现途径。第二个则为了加强金砖国家之间数字贸易合作联系,包括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贸易运行机制及软环境合作领域“三位一体”的合作框架。本文认为,金砖国家之间须要加强内部协调,尽快开展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多边数字贸易合作,制定有效的监管办法,促进数字贸易发展并努力实现互联网领域消费者安全、数据隐私保护和国家安全等目标。
张丽群[7](2020)在《农业信息化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我国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农村信息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新途径,可以发挥其多元性、灵活性的特点,降低农业生产、交易活动中的各项成本,提高农民收入,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增长。本研究在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薄弱、乡村振兴战略倡导、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经济相关学说发展的大背景下展开研究。本研究首先基于2008至2017年数据从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网络技术普及三个方面来总结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然后总结了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之后以2008—2017年我国33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面板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资本投入及移动电话量等变量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较为显着,而计算机以及电视数量等变量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不明显。最后本研究从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强农业信息化政策支持4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期望通过农业信息化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1)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资金倾斜。(2)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3)高质量构建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4)提升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5)完善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相关政策。
王玲玲[8](2020)在《机器翻译错误类型与译后编辑方法研究 ——以《失衡:经济生活中价值的重新诠释》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双重背景下,翻译需求迅速增长,而翻译引擎也是不断更新换代,因其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特点而备受语言服务商的青睐。即便如此,机器翻译的实际翻译质量也还是难以与人工翻译相媲美,不足以达到客户的要求,而近年来兴起的译后编辑则有效弥补了机器翻译的不足。如今,许多语言服务商已经开始大规模采用机器翻译结合译后编辑(MTPE)的模式。本文是一篇机器翻译结合译后编辑的实践报告,源文本是一本名叫《失衡:经济生活中价值的重新诠释》(The Sense of Dissonance:Accounts of Worth in Economic Life)的社会学书籍。由于所选文本为信息型文本,用词严谨,逻辑清晰,术语较多且部分术语重复率较高,适合采用机器翻译结合译后编辑的方法进行翻译。因此,笔者选择了谷歌机器翻译引擎Google Translate预翻译所选文本,然后将其导入SDL Trados翻译软件中,在语境理论的指导下,对机器翻译的译文进行译后编辑和校对。基于本次翻译实践,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笔者从词法、句法及语篇三方面总结分析了机器翻译的错误类型,并基于语境理论的指导,从上述三方面给出了译后编辑的方法,辅以大量例句加以解释说明。文末笔者也提供了一些研究建议,希望本文能为研究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辑的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代宇婷[9](2019)在《“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一带一路”倡议取得重大进展的今天,各国政策沟通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网络日益完善,经贸合作迈向纵深,资金融通力度持续加大,人文交流及民间往来更加密切,各方已然形成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局面。其中,基础设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和重点方向,自“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以来,一系列包括交通、通信和能源等在内的基础设施跨国项目提上日程,如中欧班列、中老铁路、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中俄原油管道复线、中缅国际穿境光缆及东南亚-中东-西欧5号海底光缆等。基础设施作为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载体,不仅可以促进各国之间人员的流动,同时也加强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联系,促进各方的经济发展。近年来,世界经济的重心向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全球价值链、供应链及与之对应的物流体系和基础设施网络的布局也随之迅速调整。与此同时,国际贸易的运输方式也正在发生变化,从以单一的海洋运输为主,转向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机结合,一个复合型的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因此,将基础设施建设置于“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背景下展开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厘清基础设施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同时也为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的贸易畅通提供了理论指导,从而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化、促进共同繁荣。本文首先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发现现阶段有关基础设施的国际贸易效应研究大多集中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且研究港口设施的文献居多,考虑到通信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文献较为鲜见,或将基础设施作为一个整体,并未分析各类基础设施的差异化效应,因此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估“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一国的基础设施条件及其贸易效应。其次,本文对“一带一路”国家范围和基础设施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回顾了相关的国际贸易理论(包括交易成本理论、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据此分析了基础设施作用于出口贸易的路径,并提出研究假设。再次,本文对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贸易现状和“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现状进行了描述。通过对比分析发现,2001年以来,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贸易规模呈扩大的趋势,出口市场较为集中,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较为单一,运输方式呈现多样化,但仍以海运为主,空运方式所占比例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在与贸易相关的基础设施领域,“一带一路”国家总体交通基础设施运力和覆盖情况可观,通信基础设施用户数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远不及欧盟,许多国家油气资源丰富,但是由于设备、技术、管理和服务落后等诸多原因,能源开采、炼化和运输的效率极低,“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仍有待提升。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原有的引力模型进行扩展,参照世界银行对基础设施的定义,将基础设施细化到交通、通信、能源三个层面,既考虑“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综合水平在中国出口贸易中的影响,同时又基于不同类别的基础设施进行差异化分析,并且引入对外直接投资、是否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及金融环境等控制变量,并以“一带一路”71个国家2001-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交通、通信、能源三类基础设施整体水平的提升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其中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显着为正,而能源基础设施由于国家投入有限、建设周期长等原因,对于贸易的影响并未显现。最后,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多样化、着力建设通信基础设施、有计划地加强能源合作、促进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及引导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更新了“一带一路”国家的范围与时间区间,既考虑“一带一路”国家三类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又进一步探究了不同类型基础设施的差异化效应,并引入金融环境这一新的变量。但由于目前并没有十分完善的基础设施指标评价体系,本文只参考了已有文献选取部分衡量基础设施水平的变量做简单的计算,在评价基础设施水平的代表性和完善性上有一定的局限,对其测评因素可能会存在测度因素的遗漏。
苗晶良,王国强[10](2019)在《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文中指出移动通信技术成长道路呈现出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突破的渐进式创新特点,移动通信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人类离不开各式各样的信息交流,沟通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梦想。移动通信的诞生和发展,让人与人信息交流的方式从单一的面对面一步步发展成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和任何方式。随着无线
二、西欧各国蜂窝移动电话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欧各国蜂窝移动电话数(论文提纲范文)
(3)基于5G光前传网的时延敏感性业务迁移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无线通信的发展历程 |
1.2 未来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 |
1.3 5G光前传网的基本概念 |
1.4 论文架构和创新点 |
第二章 5G光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 |
2.1 光前传网 |
2.1.1 5G光前传网介绍与发展趋势 |
2.1.2 PON网络介绍和关键技术 |
2.2 5G网络切片 |
2.2.1 网络切片基础理论 |
2.2.2 网络切片的商业模式 |
2.3 边缘计算 |
2.3.1 边缘计算基本概念和背景 |
2.3.2 边缘计算的关键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超低时延场景下光前传网模型 |
3.1 超低时延场景下借鉴PON结构的光前传网模型 |
3.2 针对超低时延业务的光前传网系统MAC层协议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针对时延敏感性业务的点对多点迁移机制 |
4.1 雾云混合网络架构设计 |
4.2 点对多点无缝迁移数据传输机制 |
4.3 点对多点无缝迁移信号具体流程 |
4.4 超低时延场景下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 |
4.5 网络仿真与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5.2 论文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4)A公司运营商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2.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案例研究法 |
3.市场调研法 |
4.理论研究法 |
(五)研究内容 |
二、理论基础 |
(一)电信运营商相关理论 |
1.电信运营商定义 |
2.电信运营商市场理论 |
(二)营销理论概述 |
1.营销理论 |
2.营销理论的发展 |
3. 4Cs理论概述 |
三、行业发展现状和市场环境分析 |
(一)行业发展现状 |
(二)市场环境分析 |
1.宏观环境-PEST分析法 |
2.微观环境-波特五力模型 |
四、A公司运营商业务营销状况 |
(一)A公司运营商业务概述 |
(二)A公司运营商业务营销状况 |
(三)A公司运营商业务的客户细分情况 |
(四)A公司运营商业务营销战略 |
五、A公司运营商业务的营销问题及影响 |
(一)A公司运营商业务销售增长率下降问题 |
1.业务订货完成率降低 |
2.业务收入整体占比缩小 |
(二)A公司运营商业务销售增长率下降产生的不良影响 |
1.降低市场地位 |
2.降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
3.降低企业抗风险能力 |
4.打击员工积极性 |
六、A公司运营商业务营销问题的形成原因 |
(一)客户需求把握不到位 |
1.客户需求分析和理解不到位 |
2.潜在需求引导不足 |
(二)客户购买成本偏高 |
1.学习成本高 |
2.购买时间成本高 |
3.代理商资质整体水平偏低 |
(三)客户购买不便利 |
1.审批流程复杂 |
2.购买渠道通路设计复杂 |
(四)客户沟通不足 |
1.客户关系管理弱 |
2.媒介渠道和传播组合不合理 |
3.客户参与互动少 |
七、A公司运营商业务的营销策略 |
(一)满足客户需求 |
1.洞察客户需求 |
2.加强客户需求引导 |
(二)降低客户成本 |
1.降低客户购买成本 |
2.提升专家讲解能力 |
3.提升代理资质水平 |
(三)提高客户便利性 |
1.简化内部审批机制 |
2.优化购买渠道 |
(四)加强客户沟通 |
1.加强客户关系营销 |
2.多样化媒体组合传播 |
3.完善客户反馈机制 |
八、研究结论和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一带一路”信息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1.2.1 现实意义 |
1.1.2.2 理论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研究 |
1.2.2 信息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研究 |
1.2.3 “一带一路”信息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1.3.2 对外直接投资及其风险理论 |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6 研究创新点 |
1.7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信息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
2.1 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 |
2.2 我国信息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
2.2.1 对外贸易情况 |
2.2.2 对外直接投资情况 |
2.3 “一带一路”信息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一带一路”信息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现状 |
3.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风险现状 |
3.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风险现状 |
3.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文化风险现状 |
3.4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网资源风险现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一带一路”信息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评估 |
4.1 研究对象与模型 |
4.1.1 研究对象 |
4.1.2 模型方法 |
4.2 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数据处理 |
4.2.1 指标维度的筛选 |
4.2.2 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3 数据处理 |
4.3 “一带一路”信息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测算分析 |
4.3.1 政治风险 |
4.3.2 经济风险 |
4.3.3 社会文化风险 |
4.3.4 互联网资源风险 |
4.4 “一带一路”信息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预警 |
4.4.1 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
4.4.2 对外直接投资的综合风险 |
4.4.3 对外直接投资风险预警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一带一路”信息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防控 |
5.1 风险产生的原因 |
5.1.1 内部成因 |
5.1.2 外部成因 |
5.2 主要风险防控措施 |
5.2.1 政治风险防控 |
5.2.2 经济风险防控 |
5.2.3 社会文化风险防控 |
5.2.4 互联网资源风险防控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2009 -2018年各国反腐败能力平均值 |
附录2 2009 年-2018年各国政府效能平均值 |
附录3 2009 年-2018年各国国家法律效力平均值 |
附录4 2009 年-2018年各国政治连续性平均值 |
附录5 2009 年-2018年各国政治制度民主程度平均值 |
附录6 2009 年-2018年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平均值 |
附录7 2009 年-2018年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值 |
附录8 2009 年-2018年各国通货膨胀率(%)平均值 |
附录9 2009 年-2018年各国投资开放度平均值 |
附录10 2009 年-2018年各国贸易开放度平均值 |
附录11 2009 年-2018年各国经常账户差额平均值 |
附录12 2009 年-2018年各国内部冲突程度平均值 |
附录13 2009 年-2018年各国资本和人员流动限制平均值 |
附录14 2009 年-2018年各国劳动市场基本制度平均值 |
附录15 2009 年-2018年各国营商环境平均值 |
附录16 2009 年-2018年各国治安环境平均值 |
附录17 2009 -2018年各国互联网宽带速度平均值 |
附录18 2009 -2018年各国互联网用户比例(%)平均值 |
附录19 2009 -2018年各国固定宽带用户数(每100人)平均值 |
附录20 2009 -2018年各国安全的网络服务器(每百万人)平均值 |
附录21 2009 -2018年各国使用蜂窝技术的移动电话用户数(每100人)平均值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宏观经济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1.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1.3.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3.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际经济学贸易壁垒理论综述 |
2.1.1 国际贸易壁垒的概念界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利弊因素 |
2.1.2 国际贸易壁垒主要类型 |
2.2 数字贸易理论、发展情况及规则研究的文献综述 |
2.2.1 国内研究综述 |
2.2.2 国外研究综述 |
2.3 数字贸易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研究的文献综述 |
2.3.1 国内研究综述 |
2.3.2 国外研究综述 |
2.4 关于度量数字贸易壁垒的行业和经济效应研究的文献综述 |
2.5 国内外文献综述小结 |
第3章 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特征分析 |
3.1 金砖国家社会经济及对外贸易发展情况概述 |
3.1.1 金砖国家组织成立和发展历程、结构及主要经济合作领域 |
3.1.2 金砖国家成员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
3.1.3 金砖国家产业结构发展演变情况概述 |
3.1.4 金砖国家成员国内外贸易规模及其结构 |
3.2 金砖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网络通信服务发展水平概述 |
3.2.1 金砖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情况分析 |
3.2.2 金砖国家网络通信服务发展水平分析 |
3.2.3 金砖国家网络通信服务领域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分析 |
3.3 金砖国家云计算服务发展情况分析 |
3.3.1 云计算概念界定、基本功能、发展规模及其对数字贸易起到的作用 |
3.3.2 云计算服务主要类型、发展优势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
3.3.3 金砖国家云计算服务发展水平及市场规模分析 |
3.4 金砖国家数字内容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
3.4.1 金砖国家计算机和手机游戏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
3.4.2 金砖国家视频点播和音乐流媒体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
3.4.3 金砖国家数字出版电子图书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
3.5 金砖国家电子商务、数字支付和电子交易记录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
3.5.1 金砖国家电子商务与网络销售发展情况分析 |
3.5.2 金砖国家数字支付发展情况 |
3.5.3 金砖国家区块链技术与数字货币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领域主要壁垒和限制措施分析及其水平评估 |
4.1 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和限制措施含义、主要类型和特点分析 |
4.1.1 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和限制措施的含义 |
4.1.2 数字产品新型贸易壁垒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分析 |
4.2 新型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在金砖国家使用情况及其效果分析 |
4.2.1 数据保护与隐私政策概述及其适用范围 |
4.2.2 数据本地化概述及其使用范围 |
4.2.3 私人和公共网络安全措施概述及其使用范围 |
4.2.4 有关知识产权政策措施概述及其适用范围 |
4.3 传统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在金砖国家使用情况及其效果分析 |
4.3.1 市场准入措施概述及其使用范围 |
4.3.2 与投资相关措施概述及其适用范围 |
4.4 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与数据限制性政策保护程度评估 |
4.4.1 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发展情况及其保护水平分析 |
4.4.2 金砖国家数据限制发展情况及其保护水平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多维面板数据模型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 |
5.1 模型设定与研究方法介绍 |
5.1.1 模型设定 |
5.1.2 研究方法介绍 |
5.2 指标选择、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介绍 |
5.2.1 数据密集型行业识别方法与实现步骤 |
5.2.2 基于L-P非参数方法金砖国家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计算 |
5.2.3 建立金砖各国数字贸易保护强度指数(DTPSI)的方法与实现步骤 |
5.3 实证模型实现步骤及其结果 |
5.3.1 面板单位根检验 |
5.3.2 面板数据模型豪斯曼检验 |
5.3.3 基于多维面板数据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分析 |
5.4 低级、中级和高级数字产品贸易保护政策对15个行业TFP影响模拟分析 |
5.4.1 不同数字产品贸易保护方案对各行业TFP影响模拟方法与结果 |
5.4.2 数字产品贸易保护政策对数据密集型行业TFP影响模拟结果分析 |
5.4.3 模拟分析结果主要结论和本章主要发现 |
第6章 基于GTAP模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
6.1 GTAP10数据库和模型介绍 |
6.1.1 GTAP10模型的基本简介及其主要特点 |
6.1.2 GTAP模型使用于评估数字贸易壁垒影响的局限性 |
6.2 基于GTAP10模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宏观经济影响模拟分析 |
6.2.1 模拟方法介绍及其实现过程 |
6.2.2 不同数字贸易壁垒保护程度下实际GDP变化模拟结果分析 |
6.2.3 不同数字贸易壁垒保护程度对行业产出水平的影响模拟结果分析 |
6.2.4 不同数字贸易壁垒保护程度对行业进出口贸易水平的影响模拟结果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数字产品贸易壁垒上升背景下的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合作框架与运行机制构建 |
7.1 全球与金砖国家现有数字产品贸易合作框架分析 |
7.1.1 多边与诸边贸易协定层面 |
7.1.2 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层面 |
7.1.3 金砖国家现有关于数字产品贸易政策及合作框架协议 |
7.2 金砖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数字贸易合作的模式构建及其运行机制 |
7.2.1 合作模式一:WTO框架内的多边协议–数字贸易领域多边协议 |
7.2.2 合作模式二:WTO框架内的诸边协议,以信息技术协定框架为主 |
7.2.3 合作模式三:《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框架内的诸边协议 |
7.2.4 以WTO为主Ti SA协议为辅数字贸易合作框架实现途径 |
7.3 金砖国家之间数字贸易合作模式构建及其运行机制 |
7.3.1 建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合作框架的基础条件和技术路线 |
7.3.2 以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为主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合作模式 |
7.3.3 以BRICS支付系统为主金砖国家数字贸易运行机制的实现 |
7.3.4 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软环境建设合作领域及运行机制的实现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主要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附录A 金砖国家采用的数据本地化及跨境数据流动限制政策 |
附录B NAICS行业与GTAP行业分类之间的一致性表 |
附录C 论文购买数据库和软件使用许可证明 |
附录D 简字缩语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7)农业信息化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 技术路线 |
1.4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
1.4.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5.1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关系的研究 |
1.5.2 农业信息需求的研究 |
1.5.3 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与农业经济关系研究 |
1.5.4 农村信息化人力资本现状研究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作用机理 |
2.1 信息化和农业信息化内涵 |
2.1.1 信息化内涵 |
2.1.2 农业信息化内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2.2.2 农业经济开发增长与区位理论 |
2.2.3 舒尔茨农业经济增长理论 |
2.2.4 诱导发展农业增长理论 |
2.3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
2.3.1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
2.3.2 农村信息化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
2.3.3 网络应用与农业信息化普及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
第三章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
3.1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
3.2 人力资源方面 |
3.3 网络应用及农业信息技术普及方面 |
第四章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4.1 变量及数据来源 |
4.2 模型建立 |
4.3 实证分析 |
4.3.1 描述性统计 |
4.3.2 单位根检验 |
4.3.3 协整检验 |
4.4 结果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政策提议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2.1 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资金倾斜 |
5.2.2 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
5.2.3 高质量构建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 |
5.2.4 提升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 |
5.2.5 完善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相关政策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机器翻译错误类型与译后编辑方法研究 ——以《失衡:经济生活中价值的重新诠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摘要 |
ABSTRACT |
Part One Practice-based Research |
Chapter 1 Project Descrip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Project |
1.2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
1.3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
1.4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rce Text |
1.5 Project Objectives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
2.1 Introduction to Machine Translation |
2.2 Definition of Post-editing |
2.3 A General Review of Studies on Post-editing |
2.3.1 Domestic Studies on Post-editing |
2.3.2 Foreign Studies on Post-editing |
Chapter 3 Process Description |
3.1 Pre-translation Work |
3.1.1 File Processing |
3.1.2 Term Base |
3.1.3 Selection of MT Engine and CAT Tool |
3.2 PE Process |
3.3 Quality Control |
Chapter 4 Case Study of MT Errors |
4.1. Lexical Errors |
4.1.1 Under-translation |
4.1.2 Mistaken Form/Format |
4.1.3 Mistranslation of Terminology |
4.2 Syntactic Errors |
4.2.1 Improper Word Order |
4.2.2 Mistranslation of Phrases |
4.2.3 Mistranslation of Clauses |
4.2.4 Mistranslation of Passive Voice |
4.3 Discourse Errors |
4.3.1 Redundancy |
4.3.2 Inappropriate Collocation |
4.3.3 Confused Logic |
4.4 Summary |
Chapter 5 PE Methods |
5.1 Context Theory |
5.2 PE Methods at Lexical Level |
5.2.1 Replacement |
5.2.2 Supplementation |
5.2.3 Omission |
5.3 PE Methods at Syntactic Level |
5.3.1 Segmenting and Reorganizing Sentence Structure |
5.3.2 Adjusting Word Order |
5.4 PE Methods at Discourse Level |
5.4.1 Using Cohesive Means |
5.4.2 Rewriting |
Chapter 6 Conclusion |
6.1 Implications |
6.2 Limitations |
REFERENCES |
Part Two Translation Project |
Term Base |
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9)“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出口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基础设施对贸易的影响研究 |
1.2.2 “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研究 |
1.2.3 简要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2 相关理论基础与影响路径 |
2.1 基础概念的界定 |
2.1.1 “一带一路”国家的界定 |
2.1.2 基础设施的界定 |
2.2 国际贸易相关理论 |
2.2.1 交易成本理论 |
2.2.2 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 |
2.2.3 要素禀赋理论 |
2.3 基础设施对出口的影响路径及研究假设 |
2.3.1 交通基础设施 |
2.3.2 通信基础设施 |
2.3.3 能源基础设施 |
3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与基础设施现状 |
3.1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现状 |
3.1.1 总体格局 |
3.1.2 贸易规模 |
3.1.3 贸易对象 |
3.1.4 贸易结构 |
3.1.5 贸易方式 |
3.1.6 运输方式 |
3.2 “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现状 |
3.2.1 “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
3.2.2 “一带一路”国家与中国互联互通现状 |
3.2.3 “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环境 |
4 “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
4.1 模型设定及变量选取 |
4.1.1 模型设定 |
4.1.2 变量与数据说明 |
4.2 实证结果分析 |
4.2.1 基准结果 |
4.2.2 基于基础设施差异的分析 |
4.3 稳健性检验 |
4.3.1 基准回归的稳健性检验 |
4.3.2 基于基础设施差异模型的稳健性检验 |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2.1 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多样化 |
5.2.2 着力建设通信基础设施 |
5.2.3 有计划地加强能源合作 |
5.2.4 促进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 |
5.2.5 引导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论文提纲范文)
移动通信概念的诞生 |
●通信基本原理及特点 |
●无线通信理论的突破 |
●移动通信的诞生 |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
●技术的迭代升级 |
●标准的激烈竞争 |
●中国有了自己的话语权 |
手机的问世与发展 |
1973年 |
1983年 |
1993年 |
1996年 |
1999年 |
2000年 |
2001年 |
2005年 |
2007年 |
2009年 |
四、西欧各国蜂窝移动电话数(论文参考文献)
- [1]拉美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及战略初探[D]. 徐泽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1
- [2]手机全球贸易网络演化及供需匹配关系——基于复杂网络的社团分析[J]. 刘清,杨永春,蒋小荣,刘海洋. 经济地理, 2021(03)
- [3]基于5G光前传网的时延敏感性业务迁移机制研究[D]. 卢永川.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4]A公司运营商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许日红.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5]“一带一路”信息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研究[D]. 谢爰珺.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宏观经济影响研究[D]. Ivan Sarafanov.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5)
- [7]农业信息化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 张丽群. 山东理工大学, 2020(02)
- [8]机器翻译错误类型与译后编辑方法研究 ——以《失衡:经济生活中价值的重新诠释》为例[D]. 王玲玲. 浙江大学, 2020(08)
- [9]“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出口的影响[D]. 代宇婷. 东北财经大学, 2019(07)
- [10]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J]. 苗晶良,王国强. 张江科技评论,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