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我省煤运企业的发展创新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赵静[1](2014)在《决策删减—执行协商:中国山西煤炭产业政策过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制度转轨时期,中国公共政策过程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本文研究了本世纪以来,中国煤炭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指出“决策删减-执行协商”是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过程的特征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分析政策波动与跃迁的系统性框架。政策发生相反的变化,谓之波动;频繁发生重大改革,谓之跃迁。在比较分析了解释煤炭产业部门政策波动与跃迁的三个竞争性解释和现有政策过程理论之后,本文构建了“决策删减-执行协商”的分析框架,并进一步回答现实问题:为何煤炭产业在短短几年间出现了从“资源有偿使用”市场化改革到“企业兼并重组”国有化改革的大逆转?在实证方面,本文选取了中国煤炭产业发展中两次影响深远的政策——“资源有偿使用”和“企业兼并重组”——为关键个案,对其决策过程与执行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还分析了煤炭产业的发展历史、政策演变和制度安排。研究发现: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过程表现为政治压力下的决策删减与博弈中的协商执行频繁交错。政治压力导致了政治精英追求政治理性,将决策过程中的利弊权衡环节删减。作为对决策删减的补偿,政策执行过程则表现为反复、拖沓的讨价还价和利益协商。决策的目标方向与执行结果之间存在紧密的张力关系。此外,行政精英同时具有代理人与自利者的双重角色。既有利益格局界定了博弈策略,导致了不同的执行模式和执行绩效。频繁的政治精英更替打破了政策周期,迫使决策过程删减,政策执行中断。高频率、高程度自由裁量权的使用是政策波动与跃迁的催化剂,导致了决策产出的不确定和执行结果的多样化,进而引发了政策波动与跃迁。最后,本文分析了政策波动与跃迁对产业发展的损害,指出政策的稳定性是产业发展的必要保障,科学的政策决策和具有前瞻性的顶层设计是产业善治的必要途径。由此,研究指出中国公共政策过程的三条优化路径:减少政策决策中的政治压力,优化激励机制;拓宽知识与意见的输入渠道,增加专家与公众的参与;明晰行政自由裁量的使用边界,建立稳定的行政规则。
刘玉军[2](2009)在《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的市场化营销业务管理》文中指出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通过缔造学习组织实现可持续创新,通过流程再造对环境挑战进行迅速有效的应战,通过信息和知识含量的提高使企业象人一样充满灵性和智能,利用完善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工具,以及客户关系管理和射频卡等先进的管理工具,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采用业务流程再造为手段,为煤销集团业务流程再造提供了理论来源;分析流程再造理论在企业的适用性,提出了煤销集团业务流程再造的路径。随后,介绍了山西煤销集团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其流程再造的动因、业务流程现状等,结合理论提出了煤销集团业务流程再造的总体思路,并根据实际情况,为流程再造选择了渐进式的方法。企业信息化所有的一切,归根到底,就是提高企业生命力。全面了解流程再造相关理论基础;通过社会调查了解企业目前的流程现状,同时了解社会各界对现有流程的评价,征求相关意见建议;通过与企业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企业代表深度访谈等方式进一步了解企业流程再造的初衷和预期目标、流程再造中出现的问题,及进一步改进流程的设想等。改造后的企业业务流程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信息化水平,完善了业务管理流程,提高了客户满意度,使煤运公司的管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本报记者 崔新龙[3](2008)在《转型之重》文中认为5万员工,注册资本101亿元,总资产406亿元,中国最大的煤炭运销企业。这样一个规模的企业实现转型发展,艰难的“转身”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2007年,山西成为全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省份,3月底停止征收能源基金。这一年,担负能源基金征收任务的山西省煤炭运?
本报记者 巩国强 王佳丽[4](2008)在《创新维群:“突围”传统产业的经典样本》文中研究表明企业暂时的繁荣依靠的可能是运气,但企业长久的旺盛活力靠的是什么?当翻开介休市维群集团10年经历这本厚厚的“书”,我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什么? 海尔集团“掌舵人”张瑞敏曾经说过,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对于介休市维群集团而言,创新的理念更?
郑涛[5](2007)在《围绕山西煤运系统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 探究铁路煤炭物流配送的发展方向》文中提出1我省煤运系统构建现代煤炭大物流体系的实践与山西煤炭产业的发展和根本利益相一致,与山西经济的发展大局相一致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产业随之快速崛起,并在全球范围内迅
毛建峰[6](2007)在《山西煤运集团物流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物流管理、战略管理的角度并结合实践,应用管理科学和系统科学最新理论成果,选择山西煤运集团作为对象加以研究。运用战略管理的分析方法对山西煤运集团物流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结合管理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影响煤运集团战略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给出煤运集团的物流发展战略及实施措施,为改制中的山西煤运集团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深入研究山西省煤炭运销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得出一套有助于山西煤运集团实现其战略目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力求为其制定煤炭物流发展战略提供第一手资料,为企业提高其竞争优势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有效的实证,同时也可为各级政府进行物流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同类企业制定和实施物流发展战略提供一个范本。由于煤炭物流发展战略是一种新的发展战略,因此,全面提高认识和结合中国国情不断探讨实现煤炭物流战略的途径,对于山西煤运集团乃至中国煤炭物流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整个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论文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1.总结了煤炭物流理论和概述了山西省煤炭物流状况。2.对山西煤运集团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给出了定量评价,并对山西煤炭运输市场进行了分析。3.运用战略管理理论,通过对“山西省“十一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和山西煤炭物流发展思路的分析,结合山西煤运集团的实际,给出了山西煤运集团的战略定位,山西煤运集团物流战略的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
郝志远[7](2005)在《关于2004年山西省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2005年7月27日在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文中研究表明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2004年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请予审议。一、审计工作情况根据《审计法》和《山西省地方各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实施办法》的规定,省审计厅于今年3月中旬至6月下旬,对2004年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
武强[8](2005)在《牵市场之手加快转型 携联合优势实现共赢——关于加快构建山西公路煤炭大物流体系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煤炭工业的发展在全省经济发展的格局中举足轻重,随着煤炭市场的好转,煤炭产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更是有目共睹,但恰恰在这样的背景下,山西地方煤炭产业如何提高产业集中度,如何尽快实现真正意义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更为现实的"瓶颈"问题,如果不能尽早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煤炭产业的发展后劲将受到严重影响,山西整体利益无疑将受到极大损伤,"山西资源,外省财源"将是最为客观的注解。
马世华,何玉清[9](2004)在《不容回避的历史抉择——山西省煤炭运销总公司张根虎总经理畅谈建设大公司大集团发展战略》文中认为 迎泽湖畔的春天,柳树的枝头已绽放出鹅黄色的嫩芽。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处于恢复增长期的全球经济,对煤炭的需求大幅度增加。港口告急、企业限产、居民缺电……正在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样面临煤炭需求的考验。一些政府官员、经济专家、企业老总、新闻媒体都纷纷预测:在未来20年,中国煤炭总体趋紧的格局不会改变。群雄竞起、做大做强已成为煤炭发展的大趋势。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愉园”的山西煤
屈建龙,巩国强[10](2004)在《创新·整合·跨越》文中提出山西省煤炭运销总公司是全国第一个大型煤炭销售公司。在山西省每年调运出省的煤炭总量中,山西煤运总公司经营的约占二分之一,即1.4亿多吨,通过该系统公路公司运销的又占其中一半。可以这样说,山西煤炭不仅满足了山西省工业生产和生活用煤?
二、关于我省煤运企业的发展创新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我省煤运企业的发展创新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决策删减—执行协商:中国山西煤炭产业政策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与议题的选择 |
1.2 研究背景 |
1.2.1 速度走向规制,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
1.2.2 新的决策环境:行政问责制的兴起 |
1.3 研究概述:现实问题和意义 |
1.3.1 现实问题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数据来源 |
1.5 框架结构与内容简介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关键概念辨析 |
2.1.1 制度稳定与制度变迁 |
2.1.2 政策变迁与长期政策分析 |
2.1.3 政策过程,政策波动与跃迁 |
2.2 产业政策波动的三个竞争性解释 |
2.2.1 国家控制论视角 |
2.2.2 政治经济周期视角 |
2.2.3 官僚组织视角 |
2.2.4 竞争性解释的不足 |
2.3 传统政策过程视角 |
2.4 政策过程关键维度的再剖析 |
2.4.1 转换政策过程的思维方式:系统分析决策与执行 |
2.4.2 行动者的逻辑分析:政治精英与行政精英 |
2.4.3 规则与自由裁量:规范层面上的思考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决策删减-执行协商”的政策过程分析框架 |
3.1 概念界定与基本假设 |
3.1.1 政策情景 |
3.1.2 基本假设 |
3.2 决策删减-执行协商:新的解释框架 |
3.2.1 政策过程的阶段划分 |
3.2.2 “决策删减-执行协商”的框架 |
3.3 研究设计、案例选择 |
3.3.1 研究设计 |
3.3.2 案例选择 |
第4章 煤炭产业背景与产业特征 |
4.1 跌宕起伏的产业历史(1982-2012) |
4.1.1 产业初创阶段(1949-1979) |
4.1.2 开放与多样化阶段(1980-1991) |
4.1.3 自由化阶段(1992-1997) |
4.1.4 “关井压产”与“国煤下放”(1998-2001) |
4.1.5 现代产业制度的建立(2002-2012) |
4.1.6 小结 |
4.2 特殊的行业特征 |
4.2.1 行业特征之一:煤炭企业的长周期性 |
4.2.2 行业特征之二:产品的同质性和最低准入门槛 |
4.2.3 行业特征之三:高暴利下的监管失效 |
4.3 复杂的产权制度 |
4.3.1 国有煤矿的分级所有机制 |
4.3.2 矿务局、运输与进出口 |
4.3.3 二轻煤矿、乡镇与社队煤矿、民营煤矿 |
4.3.4 承包制、租赁制、分红制与股份制的过程 |
第5章 基于“资源有偿使用”和“企业兼并重组”的决策过程分析 |
5.1 资源有偿使用的政策过程 |
5.1.1 决策情景 |
5.1.2 政策孕育阶段 |
5.1.3 政策规划阶段 |
5.1.4 短暂的权衡性执行 |
5.1.5 小结 |
5.2 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过程 |
5.2.1 决策情景 |
5.2.2 政策孕育阶段 |
5.2.3 政策规划阶段 |
5.3 决策过程的对比分析与特征提炼 |
5.3.1 决策情景比较 |
5.3.2 政策决策过程比较 |
5.3.3 政策协商与动员的推动机制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利益协调的地方执行 |
6.1 政策执行的总体格局 |
6.1.1 政策执行的具体操作流程 |
6.1.2 总体执行绩效 |
6.1.3 不同类型的执行模式 |
6.2 执行中行政精英的权衡 |
6.2.1 地方执行的一般性策略 |
6.2.2 微观案例选择与情况介绍 |
6.2.3 迥异的政府角色 |
6.2.4 差异化的行动策略 |
6.2.5 案例小结 |
6.3 执行中的自由裁量 |
6.3.1 技术判断裁量 |
6.3.2 社会规划裁量 |
6.3.3 政治协调裁量 |
6.4 小结 |
第7章 政策波动与跃迁:基于“决策删减-执行协商”的解释 |
7.1 “决策删减-执行协商”的理论启示 |
7.1.1 高压下的决策删减 |
7.1.2 博弈中的协商执行 |
7.1.3 自由裁量与张力关系:政策波动与跃迁的形成 |
7.2 政策波动与跃迁的影响:后兼并重组时代 |
7.2.1 企业利润直线下滑,黄金十年逝去不返 |
7.2.2 产能过剩加剧,煤炭国企直面市场冲击 |
7.2.3 面对雾霾: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
7.3 稳定性与顶层设计:产业善治的制度保障 |
7.4 制度转轨中公共政策过程的优化路径 |
7.4.1 政治压力与激励机制的探讨 |
7.4.2 问题界定的阶段选择和专家知识的输入 |
7.4.3 自由裁量权的边界 |
第8章 结论 |
8.1 主要结论 |
8.2 理论创新与适用范围 |
8.2.1 理论创新与贡献 |
8.2.2 研究适用范围 |
8.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煤炭行业的若干概念 |
附录B 访谈提纲 |
附录C 中国煤炭产业深度访谈信息汇总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
(2)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的市场化营销业务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建设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意义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1.1.3 研究背景 |
1.2 现状及问题 |
1.3 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提出 |
2.2 业务流程再造主要思想 |
2.3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研究综述 |
2.3.1 BPR 理论研究 |
2.3.2 BPR 相关再造研究 |
2.3.3 BPR 方法研究 |
2.3.4 BPR 实施研究 |
2.3.5 BPR 评价指标研究 |
2.4 业务流程再造演进方向展望 |
2.4.1 业务流程高度集成 |
2.4.2 业务流程模块化 |
2.4.3 业务流程虚拟整合 |
2.4.4 业务流程联盟化 |
2.4.5 管理流程与业务流程的一体化集成 |
2.5 企业管理信息化与业务流程再造 |
2.6 信息化过程中流程再造的模式与方法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企业市场化营销战略下的业务流程再造 |
3.1 山西煤销集团市场化营销战略背景 |
3.2 中国煤炭市场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
3.3 改制重组的路径选择与运营模式 |
3.4 管理工具 |
3.5 管理工具内容 |
3.5.1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 |
3.5.2 业务流程再造(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 |
3.5.3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
3.6 现代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 |
3.6.1 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推动业务流程再造的前提条件 |
3.6.2 信息化过程中的流程再造的模式与方法 |
3.6.3 推进企业改进组织流程 |
3.6.4 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产生与发展的直接动力 |
3.6.5 采用先进的业务流程管理技术 |
3.6.6 信息部门在BPR 中的五大职责 |
3.6.7 改造策略如何实施 |
3.6.8 评估业务需求的变化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煤运公司市场化营销业务流程再造 |
4.1 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实施步骤 |
4.2 面向客户和供应商整合企业业务流程 |
4.3 整体流程最优制定 |
4.4 组织结构的调整与重组 |
4.5 企业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 |
4.6 业务流程重组的关键所在 |
4.7 业务流程再造的系统分析 |
4.7.1 业务流程与信息流程 |
4.7.2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对信息系统的影响 |
4.7.3 业务流程再造下信息系统的构建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实例分析 |
5.1 煤销集团的流程再造 |
5.1.1 以核心生产能力为中心重组业务流程 |
5.1.2 以顾客为起点再造整合企业业务流程 |
5.1.3 作好多方位的“配套再造” |
5.2 业务管理现状对比 |
5.2.1 收费模式的变革 |
5.2.2 功能定位对比 |
5.3 新旧业务管理系统对比 |
5.3.1 适应煤运全面经销业务和代收费业务的发展 |
5.3.2 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
5.3.3 信息交换方便 |
5.3.4 增加了射频卡的管理 |
5.3.5 具有车皮同步功能 |
5.4 功能对比 |
5.4.1 合同管理 |
5.4.2 票据管理 |
5.4.3 报表管理 |
5.4.4 系统管理 |
5.4.5 网站管理 |
5.5 再造后新业务流程的效果及评价 |
5.5.1 决策权下移和外移 |
5.5.2 减少了审核和监督 |
5.5.3 消除了繁琐的审批 |
5.5.4 打破了连续性的作业方式 |
5.5.5 提供给顾客快捷的服务 |
5.5.6 信息和知识共享 |
5.5.7 管理人员角色有较大转换 |
5.5.8 对员工的考核发生变化 |
5.5.9 对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评价 |
5.7 本章小结 |
总结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6)山西煤运集团物流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内容、框架与方法 |
第二章 山西煤炭物流发展综述 |
2.1 物流的产生与发展 |
2.2 物流的概念与类型 |
2.3 山西省物流业发展现状 |
2.4 山西省煤炭物流管理整合内容与指标 |
2.5 第三方煤炭物流对于山西煤炭物流业的利益分析 |
第三章 山西煤运集团的现状分析 |
3.1 山西煤运集团概况 |
3.2 山西煤运集团内部环境分析 |
3.2.1 山西煤运集团内部优势分析 |
3.2.2 山西煤运集团内部劣势分析 |
3.3 山西煤运集团的外部环境分析 |
3.3.1 山西煤运集团的PEST 分析 |
3.3.2 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3.4 山西煤运集团的SWOT 分析 |
3.5 山西煤运集团物流发展战略因素评价 |
第四章 山西省煤炭运销市场分析 |
4.1 山西煤炭消费市场分析 |
4.1.1 山西省煤炭消费市场分类 |
4.1.2 山西省煤炭需求分析 |
4.2 山西煤炭运输状况分析 |
4.2.1 山西省煤炭铁路运输分析 |
4.2.2 山西省煤炭公路运输分析 |
第五章 山西煤运集团物流发展战略 |
5.1 竞争战略理论 |
5.1.1 竞争与竞争战略的内涵 |
5.1.2 竞争战略模式的选择 |
5.2 企业一般竞争战略 |
5.2.1 企业竞争战略 |
5.2.2 不同阶段的主要竞争战略模式 |
5.2.3 影响企业竞争战略模式选择的行为因素 |
5.3 煤炭物流行业结构分析 |
5.4 山西煤运集团物流发展战略框架 |
5.4.1 山西物流业指导思想 |
5.4.2 山西煤运集团煤炭物流发展指导思想 |
5.4.3 山西煤运集团发展战略框架 |
第六章 山西煤运集团物流战略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 |
6.1 山西煤运集团战略实施的重点工作 |
6.2 山西煤运集团物流发展战略的实施 |
6.3 物流运行的保障措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和参与课题情况 |
致谢 |
四、关于我省煤运企业的发展创新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决策删减—执行协商:中国山西煤炭产业政策过程研究[D]. 赵静. 清华大学, 2014(10)
- [2]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的市场化营销业务管理[D]. 刘玉军. 天津大学, 2009(S2)
- [3]转型之重[N]. 本报记者 崔新龙. 山西日报, 2008
- [4]创新维群:“突围”传统产业的经典样本[N]. 本报记者 巩国强 王佳丽. 山西经济日报, 2008
- [5]围绕山西煤运系统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 探究铁路煤炭物流配送的发展方向[J]. 郑涛.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7(04)
- [6]山西煤运集团物流发展研究[D]. 毛建峰. 天津大学, 2007(04)
- [7]关于2004年山西省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2005年7月27日在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J]. 郝志远. 山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05(18)
- [8]牵市场之手加快转型 携联合优势实现共赢——关于加快构建山西公路煤炭大物流体系的思考[A]. 武强. 2004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 2005
- [9]不容回避的历史抉择——山西省煤炭运销总公司张根虎总经理畅谈建设大公司大集团发展战略[J]. 马世华,何玉清. 中国城市经济, 2004(06)
- [10]创新·整合·跨越[N]. 屈建龙,巩国强. 山西经济日报,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