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开胸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老年开胸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一、高龄开胸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余红梅[1](2021)在《肺癌术后前期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肺癌术后前三天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肺癌术后前期发生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为防治肺癌术后前期发生的低蛋白血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整理336例行肺癌手术患者的相关资料,时间位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均为云南省肿瘤医院胸外二科患者。对患者术前、术后连续前三天的血液生化检查结果及可能导致肺癌术后发生低蛋白血症的因素进行分类和记录,以其行肺癌术后前三天采血所测得的血清白蛋白(ALB)平均值为分组依据,分为正常组:ALB≥40g/L(31例)和病例组:ALB<40g/L(305例)。查阅相关指南及文献,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情况,总结了与肺癌术后前期发生低蛋白血症可能有关的因素,并挑选了 16个相关因素纳入本次研究。所采用的统计学软件是SPSS 25.0,将所有资料分类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及相关性分析,所有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比得出肺癌术后前三天血清白蛋白的变化情况,总结分析所有结果得出肺癌术后前期发生低蛋白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有336例在我院胸外二科行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男性199例(59.23%),女性137例(40.77%),年龄27-82岁,中位年龄为56.00岁,手术后发生低蛋白血症(ALB<40g/L)有305人(占90.77%)。经手术治疗后,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均显着下降,从(46.79±3.10)g/L到(34.01±3.08)g/L。1、经重复资料的方差分析:术后前三天白蛋白的比较:主体内效应有统计学差异(F=470.432,P<0.001),可以认为不同时间点血清白蛋白不同,主体间效应也有统计学差异(F=143.242,P<0.001),可以认为<40g/L组和≥40g/L组血清白蛋白有差异。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经x2检验:<40g/L组和≥40g/L组除性别、手术方式、发热情况、是否清扫相关淋巴结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40g/L组和≥40g/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是年龄、术中总输胶体液量/体重、术前白蛋白水平和术中总输液量/体重,其余无统计学差异;经两样本秩和检验:<40g/L组和≥40g/L组术中输晶体液量/体重、术中总出血量、术后引流总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术前白蛋白、术中总输液量/体重、年龄、术中输胶体液量/体重与肺癌术后前期低蛋白血症的发生均具有相关性(P<0.05),肺癌术后前期发生低蛋白血症和最高体温无相关性(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术后前期低蛋白血症的发生和术后引流总量、术中输晶体液量/体重、术中总出血量具有相关性(P<0.05),且都呈负相关。4、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发热情况、术后引流总量、术中输液体总量/体重、手术方式、术前白蛋白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术后蛋白逐渐降低,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术后第二天;肺癌术后前期发生低蛋白血症的保护因素是男性和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独立危险因素是术后引流总量、术中总输液体量/体重、手术方式和发热情况。临床上应重点从这几个方面来预测及防治肺癌术后前三天低蛋白血症的发生,对降低肺癌术后前期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雷凯[2](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近期预后影响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食管癌患者对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及近期预后影响的分析,为合并不同严重程度COPD的食管癌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科行食管癌根治术的163例患者,男124例、女39例,平均年龄63.8(40~82)岁,根据术前是否合并COPD,分为COPD组(n=87)和非COPD组(n=76),收集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及2年生存情况。结果:COPD组患者术后出现心肺部并发症(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和心律失常)和吻合口瘘发生率均较非COPD组高(P均<0.05);Spearman生存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OPD严重程度与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呈正相关性(r=0.437,P<0.001);其中合并重度COPD的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着高于非COPD者以及轻、中度COPD者(P均<0.05);COPD组食管癌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低于非COPD组(56.1%vs.78.5%,P=0.001),且COPD严重程度与食管癌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成反比。结论:合并COPD显着增加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利于患者预后,且COPD严重程度与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及2年生存率存在相关性。

王慧[3](2020)在《食管癌病人围手术期免疫营养支持现状与临床结局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食管癌围手术期病人免疫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现状,探索食管癌围手术期免疫营养支持对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为进一步构建以证据为基础的食管癌病人围手术期免疫营养支持方案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便利抽样选取某省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食管癌围手术期接受免疫营养支持的180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2002,NRS2002)、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Clavien-Dindo并发症评价系统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录入管理,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独立样本t检验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有序logistics回归分析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1.食管癌病人围手术期免疫营养支持现状及免疫营养支持时机、免疫营养支持途径、免疫营养成份的单因素分析免疫营养支持时机:纳入本研究176名病人均于术后应用免疫营养支持,其中术前及术后均应用免疫营养支持61例,占34.6%;仅术后应用免疫营养支持115例,占65.4%;免疫营养支持时机在社会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资料各方面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营养支持途径:本研究176名病人均应用肠外营养(PN)途径行免疫营养支持,其中57.4%的病人应用肠外营养(PN)联合口服营养补充(ONS),42.6%的病人应用肠外营养(PN)联合肠内管道喂养(TF);免疫营养支持途径在术前梗阻程度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业、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病变部位、手术术式、病理类型、体质指数(BMI)、营养风险(NRS)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营养支持成份:本研究176名病人所用免疫型营养制剂包括丙氨酰谷氨酰胺、复合辅酶、肠内营养混悬液(TPF)三种。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居多,共96例,占54.5%;其次为肠内营养混悬液(TPF),共38例,占21.6%;第三位为应用复合辅酶,共33例,占18.8%;联合应用病人较少,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肠外营养混悬液(TPF)5例,占2.8%,应用复合辅酶联合肠外营养混悬液(TPF)4例,占2.3%。免疫营养支持成份在月收入、术前梗阻程度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病变部位、手术术式、年龄、体质指数(BMI)、营养风险(NRS)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食管癌围手术期免疫营养支持病人术后住院时间多因素分析及免疫营养支持与术后住院时间的相关性分析食管癌围手术期免疫营养支持病人术后住院时间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术式、免疫营养支持时机为术后住院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回归模型R2=0.197,回归系数分别为1.775、-0.184,P<0.05),开胸手术、仅术后应用免疫营养支持为病人术后住院时间增加的危险因素。免疫营养支持与术后住院时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免疫营养支持时机(r=-0.296,P<0.001)与术后住院时间存在负相关、免疫营养支持途径(r=0.195,P=0.013)与术后住院时间存在正相关。围手术期应用免疫营养支持、肠外营养联合口服营养补充(PN+ONS)更有利于缩短病人术后住院时间。3.食管癌围手术期免疫营养支持病人总住院时间多因素分析及免疫营养支持与总住院时间的相关性分析食管癌围手术期免疫营养支持病人总住院时间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免疫营养支持时机、免疫营养支持途径为总住院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回归模型:R2=0.203,回归系数分别为1.318、-1.714、0.486,P<0.05),高龄、仅术后应用免疫营养支持、应用肠内管道喂养(TF)途径为病人总住院时间增加的危险因素。免疫营养支持与总住院时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免疫营养支持时机(r=-0.171,P=0.031)与总住院时间存在负相关、免疫营养支持途径(r=0.223,P=0.005)与总住院时间存在正相关。围手术期应用免疫营养支持、肠外营养联合口服营养补充(PN+ONS)更有利于缩短病人总住院时间。4.食管癌围手术期免疫营养支持病人术后并发症多因素分析及免疫营养支持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食管癌病人围手术期免疫营养支持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的有序logitics回归模型:R2=0.236,纳入模型中的年龄(OR=1.365,P<0.05)、受教育程度(OR=0.973,P<0.05)、营养风险(NRS)评分(OR=0.113,P<0.05)、免疫营养治疗途径(OR=1.662,P<0.05)与食管癌围手术期免疫营养支持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高龄、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术前即存在营养风险、应用肠内管道喂养(TF)为食管癌围手术期应用免疫营养支持病人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免疫营养支持与术后并发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免疫营养支持途径(r=0.132,P=0.022)与术后并发症存在正相关。肠外营养联合口服营养补充(PN+ONS)更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结论:1.食管癌围手术期病人免疫营养支持时机主要包括术后免疫营养支持和围手术期免疫营养支持,目前大部分食管癌手术病人仍仅于术后应用免疫营养支持;免疫营养支持途径主要为肠外营养联合口服营养补充(PN+ONS)及肠外营养联合肠内管道喂养(PN+TF),PN+ONS为目前食管癌围手术期病人免疫营养主要支持途径,术前梗阻程度影响免疫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免疫型营养制剂包括丙氨酰谷氨酰胺、复合辅酶、肠内营养混悬液(TPF)三种,且单一应用者比例高于联合应用者,术前梗阻程度、月收入影响制剂的选择。2.免疫营养支持时机、免疫营养支持途径影响食管癌手术病人临床结局。围手术期应用免疫营养支持较仅术后应用免疫营养支持更有利于缩短病人住院时间;肠外营养联合口服营养补充(PN+ONS)较肠外营养联合肠内管道喂养(PN+TF)更有利于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方寅,谢伟,沙正宏,许涛[4](2014)在《高龄开胸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处理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高龄开胸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28例在全麻下行开胸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8例出现术后并发症15例(53.57%),其中低血氧饱和度3例,肺炎肺不张7例,心律失常4例,吻合口瘘1例。患者术前年龄、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和脑梗死对术后并发症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高龄并非是胸部手术的禁忌证,术前需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术中麻醉需安全,尽量减少对心肺等重要脏器的干扰;术后需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赵志菲,王振华,谭晓骏,陶莎,谷金玲[5](2014)在《46例超高龄患者肺癌开胸术后呼吸道的护理》文中认为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开胸术后呼吸道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效果,从而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肺癌患者手术效果。方法回顾解放军海军总医院胸外科2010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46例8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资料,对制定的个体化围术期呼吸道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全面地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采取有计划、有目的个体化护理措施,降低了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全组肺叶切除26例,局部切除20例,术后发生呼吸道并发症7例,经及时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高龄患者因胸廓和肺的顺应性下降心肺功能低下,肺的生理储备能力低下,另外,开胸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容易出现呼吸道并发症。对8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采取个体化呼吸道护理措施,可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贾秉芳[6](2014)在《60例高龄开胸手术患者呼吸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报告60例高龄开胸手术患者呼吸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术前通过心理护理、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积极治疗合并症,改善心肺功能,使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防止并发症。结果本组4例患者术后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5例,发生消化道并发症2例,死亡1例,并发症发生率13.3%,治愈率98.3%。结论加强对高龄开胸患者呼吸系统围手术期护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促进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

杨秀彦[7](2011)在《高龄开胸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进一步探讨围手术期的呼吸道管理对预防高龄开胸患者术后呼吸道病发症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70岁以上高龄开胸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道管理,包括术前指导,深呼吸训练,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术后尽早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协助排痰,雾化吸入,适量真能剂应用,不能配合呼吸指导者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结果:本组患者呼吸道并发症明显减少,均顺利渡过手术恢复期。结论:做好高龄开胸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道管理,能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住院天数。术前心理护理,呼吸功能锻炼,术后有效呼吸道护理是保证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并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

宋义英,裴淑瑜,徐红梅,赵芝乔,程文曌[8](2011)在《高龄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及心理干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高龄开胸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和心理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100例择期开胸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接受研究者制定的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所在病区的一般心理护理,分别测定患者术前焦虑和术后血压、心率及术后身体恢复有关的各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前焦虑评分和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拔出引管时间、首次肠道排气时间也明显提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8.05,3.47,2.98,2.09;P<0.01)。结论高龄开胸手术患者术前接受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手术应激反应,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加速其康复。

朱娟芬[9](2011)在《胸外科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道管理》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胸外科高龄患者围手术期行呼吸道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胸外科高龄开胸手术患者45例为观察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并结合呼吸道护理管理,与既往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的胸外科高龄患者30例(对照组)进行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2.22%,显着低于对照组的20.00%。在观察组中,无一例出现肺不张,而对照组中有2例出现肺不张,发生率为6.67%,2组比较差异显着。在平均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为(22.73±1.82)d,对照组为(29.78±2.32)d,2组比较差异显着。结论对胸外科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可以明显减少肺部感染、肺不张等的发生率,并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可以减轻患者的负担,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余向洋[10](2021)在《构建预测接受全肺切除手术治疗肺癌患者围手术期死亡和远期生存的列线图》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和目的既往多项基于有限回顾性病例资料的观察性研究发现,接受全肺切除手术的肺癌患者会伴随较高的围手术期死亡;但围手术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和发生率变化尚未在大样本回顾性队列研究中进行过探索。此外,临床实践中依然缺少可用于预测全肺切除手术后围手术期死亡发生风险的列线图(Nomogram)。方法从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The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癌症登记数据库中,提取出共10,337例在1998年至2016年间接受了全肺切除手术治疗肺癌的患者资料。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用于比较发生和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两组间变量的统计学差异。上述与围手术期死亡具有显着统计学相关性(P<0.05)的变量均被纳入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以筛选出能够预测围手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随后,所有的独立危险因素用于构建列线图;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模型区分度和一致性的内部评价。此外,决策者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也被用来计算该预测模型的净获益(Net Benefit)。结果在1998年至2016年间,接受全肺切除手术肺癌患者的总体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0.3%,其中4.2%的围手术期死亡发生在手术后30日内。但是,围手术期死亡率自1998年(8.8%)到2016年(6.7%)间呈现显着的下降趋势(P=0.009)。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高龄患者(P<0.001),男性(P<0.001),右侧全肺切除手术(P<0.001),肺鳞状细胞癌(P=0.008),≥5枚阳性淋巴结(P=0.010),以及远处转移(M1,P<0.001)是发生围手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诱导放疗(P<0.001)却是围手术期死亡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本研究中整合上述所有独立的围手术期死亡预测变量而构建的列线图呈现出较好的区分能力和良好的预测一致性;其C统计量为0.68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curve,ROC)的曲线下面积(theareaunderthe ROC,AUC)为 0.682。另外,决策者曲线分析也证实本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小结如果术前的多学科诊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评估认为全肺切除不可避免,基于本简单化且高效的预测列线图帮助术者进行临床决策制定,能够实现围手术期死亡的最小化,而生存获益的最大化。背景和目的虽然全肺切除手术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技术,但手术直接相关死亡率高、预后差无疑影响了其临床应用。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使用一个大型的国家数据库来评估接受全肺切除手术治疗肺癌患者的预后。然后建立可量化的列线图来预测接受全肺切除手术肺癌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ancer-specifc survival,CS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方法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The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中提取了,在1998年至2016年间接受全肺切除手术治疗肺癌的9,276例患者资料。上述病例的各变量被纳入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生存回归模型以确定与肿瘤特异性生存和总生存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将上述独立的预测因子进行整合,形成列线图;并用C指数和校正曲线来评价列线图的预测效能。结果接受全肺切除手术治疗肺癌,且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患者的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55.5%和40.2%。在多变量分析中,肿瘤特异性生存和总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组织学亚型、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M分期、放疗状态和婚姻状况。随后,上述的所有独立危险因素均被纳入构建预测肿瘤特异性生存和总生存的列线图。本研究所构建的列线图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和良好的预测一致性,预测肿瘤特异性生存和总生存列线图的C指数分别为0.640和0.615。小结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和对列线图确定的高危患者的密切监护,全肺切除手术可为肺癌患者带来显着的远期生存获益。背景和目的既往接受全肺切除手术治疗肺癌后再发肺肿瘤(Second lung tumor,SLT)患者的治疗选择报道较少,且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治疗模式对全肺切除手术治疗肺癌后再发可切除肺肿瘤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从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The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中提取了,于1998-2016年间,既往接受过全肺切除手术并随后发生可切除的对侧肺肿瘤患者。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比较治疗相关死亡率。此外,该部分的研究还借助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以确定影响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ancer-specificsurvival,CS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共9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被纳入到本研究,该组人群的五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60.8%和53.7%;其中23例未行肺切除治疗,76例行肺切除治疗。未行肺切除治疗组和行肺切除治疗组间在治疗相关死亡率(0.0%比2.6%,P=0.432),五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58.3%比61.7%,P=0.633)和五年总生存率(55.3%比53.3%,P=0.635)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再发肺腺癌(P=0.001)和再发肺肿瘤直径较小(P<0.001)的患者更可能选择肺切除治疗方式。在针对接受肺切除治疗患者中的亚组分析显示,接受亚肺叶切除手术患者的肿瘤特异性生存(风险比[Hazardratio,HR):0.381,95%置信区间:0.176-0.827,P=0.030]和总生存(风险比:0.562,95%置信区间:0.287-1.100,P=0.051)均优于接受肺叶切除手术患者。小结亚肺叶切除或非手术切除治疗是既往接受全肺切除手术治疗肺癌后再发可切除肺肿瘤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合理治疗选择,治疗相关死亡率亦是可接受。

二、高龄开胸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龄开胸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肺癌术后前期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肺癌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发生原因及机制的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近期预后影响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 言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研究不足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食管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发表的学术论文

(3)食管癌病人围手术期免疫营养支持现状与临床结局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研究背景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研究目的与意义
    4.相关概念
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工具
    3.调查方法
    4.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
    5.伦理学原则
    6.质量控制
    7.技术路线
结果
    1.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2.研究对象的免疫营养支持及临床结局资料
    3 研究对象的免疫营养支持现状及临床结局的相关分析
讨论
    1 免疫营养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免疫营养支持与临床结局相关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食管癌病人围手术期免疫营养支持及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录2 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
    附录3 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系统分级
    附录4 知情同意书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4)高龄开胸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处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术前准备
    3.2 术中处理
    3.3 术后处理

(5)46例超高龄患者肺癌开胸术后呼吸道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2.1. 1 术前评估
        1.2.1. 2 心理护理
        1.2.1. 3 戒烟
        1.2.1. 4 咳痰训练
        1.2.1. 5 口腔护理
        1.2.1. 6 功能锻炼
        1.2.2 术后护理
        1.2.2. 1 呼吸指标的监测
        1.2.2. 2 呼吸道护理
        1.2.2. 3 口腔护理
        1.2.2. 4 疼痛护理
        1.2.2. 5 引流管的护理
2 结果
3 讨论

(6)60例高龄开胸手术患者呼吸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术式简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2.1.2 呼吸道的护理
        2.1.3 改善心肺功能
    2.2 术后呼吸系统的护理
    2.3 康复训练
    2.4 出院指导
3 结果
4 讨论

(10)构建预测接受全肺切除手术治疗肺癌患者围手术期死亡和远期生存的列线图(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构建预测接受全肺切除手术治疗肺癌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列线图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数据资源和队列选择
        伦理声明
        变量校正
        围手术期结果
        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
    结果
        基线特征
        围手术期死亡
        构建预测围手术期死亡的列线图
        全肺切除手术构成比的趋势变化和长期生存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构建预测接受全肺切除手术治疗肺癌患者远期生存的列线图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数据资源和队列选择
        伦理声明
        变量校正
        生存结果
        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
    结果
        基线特征
        生存分析
        构建预测远期生存的列线图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既往接受全肺切除手术治疗肺癌患者再发可手术肺癌的最佳治疗选择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病例选择
        变量校正和研究终点
        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
    结果
        患者特征
        影响治疗方式选择的因素
        生存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全肺切除手术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研究进展
    1.全肺切除手术的患者选择
    2.围手术期并发症
    3.围手术期死亡
    4.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手术
    5.小结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四、高龄开胸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肺癌术后前期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D]. 余红梅.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近期预后影响的临床分析[D]. 雷凯.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3]食管癌病人围手术期免疫营养支持现状与临床结局相关性分析[D]. 王慧.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4]高龄开胸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处理体会[J]. 方寅,谢伟,沙正宏,许涛.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10)
  • [5]46例超高龄患者肺癌开胸术后呼吸道的护理[J]. 赵志菲,王振华,谭晓骏,陶莎,谷金玲. 中华全科医学, 2014(09)
  • [6]60例高龄开胸手术患者呼吸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J]. 贾秉芳.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4(01)
  • [7]高龄开胸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J]. 杨秀彦.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S1)
  • [8]高龄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及心理干预研究[J]. 宋义英,裴淑瑜,徐红梅,赵芝乔,程文曌.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22)
  • [9]胸外科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道管理[J]. 朱娟芬.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16)
  • [10]构建预测接受全肺切除手术治疗肺癌患者围手术期死亡和远期生存的列线图[D]. 余向洋.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标签:;  ;  ;  ;  ;  

老年开胸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