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价格改革要点

1990年代价格改革要点

一、90年代价格改革的重点(论文文献综述)

郭强[1](2021)在《体制成本、改革成本和全面深化改革》文中研究表明判断一个体制需不需要改革的主要依据是体制运行成本,如果体制运行成本低就不用改革,反之就应该改革。如何改革体制,主要看体制改革成本,如果体制改革成本低,就应该马上改革;如果改革成本高,就要想办法分摊改革成本、"分期付款"。这就是"两个成本"改革方法论,中国改革的历史与现实都可从"两个成本"角度来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背后是体制不平衡不充分,而体制不平衡不充分背后是改革不平衡不充分,解决改革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方略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能够解决深水区体制成本和改革成本双双上升的难题。

张梦迪[2](2021)在《我国铁路货运定价优化方法与管理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在逐步完善,政府对价格的管制逐渐放松,铁路运输企业参与运输市场竞争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同时,我国产业结构正在加快调整,货物运输结构不断优化,“公转铁”政策也在向前推进。在当前政策形势及运输市场发展趋势的推动下,在充分利用好货运定价权限的同时,铁路运输企业对货运定价方法及策略的优化调整,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论文从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经济效益角度出发,关注我国铁路货运定价方法的优化改进,通过分析当前铁路货物运价体系架构及其优化方向,将复合两部定价方法引入铁路货运定价领域,提出基于货运作业过程和运输需求特点的铁路货运两阶段复合定价模型,从外部、内部两个角度研究执行该定价模型对其他部门、行业以及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影响,并据此提出动态调整的铁路货运价格管理策略。论文的研究结果不但为铁路货物运价的制定提供理论和方法参考,也为调整货物运输定价策略、优化铁路货运价格体系和管理方式、提升铁路运输企业货运经营收益提供策略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铁路货物运价体系的优化方向研究。围绕我国铁路货物运价管理体系、运价形成机制、计价形式、定价基础、差别定价结构等方面开展研究讨论,提出铁路企业货运价格改革的重点是改进货物运价定价方法,并从定价目标、计价形式、定价方法、差别定价等方面提出定价优化方向。(2)铁路货物运价计价形式和定价方法改进研究。在铁路运输企业收益最大化定价目标的前提下,对现行铁路货运定价进行计价形式和定价方法的改进,并基于铁路货物作业过程和运输需求差异,提出按照货物运输需求实行差别定价的铁路货运两阶段复合定价模型,最后使用福利分析法检验并证明了两阶段复合定价的合理性。两阶段复合定价能够满足当前铁路货物运价体系的优化需求,并对计价形式、定价方法、差别定价等起到改进效果,能够帮助减少社会福利损失、增强铁路运输企业市场竞争力以及实现对货主的公平。(3)铁路货运两阶段复合定价模式下,价格水平的变动影响研究。利用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考察铁路货运价格调整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及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效应;利用向量自回归思想,考察市场竞争环境下铁路货运价格与公路货运价格间的联动关系。经检验,由定价方法改变而带来铁路货运价格水平的变动,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效应较广,但总体影响程度较低;对公路货运价格会产生持续、小强度的反向冲击影响。(4)铁路货运两阶段复合定价模式下,铁路货运计价形式研究。对货物运输需求进行分析,使用需求函数和需求弹性检验了不同货物品类运输需求的差异性,研究设计铁路货物运价计价步骤和分品类运价率表设计方案,提出能够动态调整的铁路货物运价管理策略。本论文主要创新点包括:(1)设计并构建了可应用于铁路货物运价计价过程的两阶段复合定价模型,是复合两部定价理论在铁路货运定价领域的应用扩展。(2)实证检验了铁路货运价格变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为铁路货运价格调整及实施浮动价格策略提供新依据,进一步深化对铁路货运价格影响效应的研究。(3)解析并验证了铁路货运价格与公路货运价格水平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为铁路货运定价策略的发展革新提供研究参考。(4)分析并探讨了货运计价形式和定价方法变革对铁路企业价格管理方式的影响,提出突破既有运价号限制、按货物品名大类进行精细计价的两阶段复合定价方案,为铁路运输企业市场化定价提供了新途径。图18幅,表24个,参考文献125篇。

张司锋[3](2020)在《灌区农业用水价格改革问题研究 ——以南阳引丹灌区孟楼试点为例》文中认为现行灌区农业用水价格制度已成为制约灌区农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用水价格市场化改革滞后,导致灌区管理收支不平衡、水资源浪费严重。2017年,南阳引丹灌区以孟楼镇为试点,开始尝试推行农业用水价格改革。改革中陆续在试点安装了量水设备,确立了初始水权,核定了农业用水价格,实行了水票制来进行供水并对节水进行了补贴,历时三年初步完成了水价改革。在改革中,遇到了各参与方的执行难如行政方参与方节奏异步、用水户利益纠纷、农协发挥作用难、资金不足及技术落后等问题,分析出了孟楼镇试点改革中沟通机制不健全、高峰用水困难及缴费压力大、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及资金来源不足的影响因素,结合了发达国家美国、日本、以色列的水价收费政策措施、资金来源机制、灌溉技术开发经验,对灌区全面水价改革提出了建立科学协作机制,差异化收取水费,引入技术人才及设备,多元化水价收入来源、进行生态农业生产、规范土地流转等建议来解决上述改革中问题,最后对试点水价改革的过程进行了总结,并对灌区全面推行水价改革进行展望,为其他地区进行灌区水价改革提供了参考案例。

萧冬连[4](2020)在《1988—1991年:治理整顿与改革开放——兼谈改革与调整的关系》文中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市场化转轨遇到一个共同的风险,就是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造成经济不稳定。中国改革也一度遇到同样的问题,通货膨胀一直伴随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不同的是,中国适时进行经济调整控制住了风险。1988年至1991年的治理整顿消除了不稳定因素,当然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治理整顿对改革的影响也是双重的,一方面引发了对市场化改革的质疑,另一方面造成了有利于改革特别是价格并轨的宽松经济环境。联系到1988—1991年的经济调整,可以看出,调整与改革并非二元对立。保持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动态平衡,适时的调整是必不可少的。

华生,张宇,汲铮[5](2020)在《中国独特的价格双轨制改革道路的成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回看历史的透视》文中研究指明所谓双轨或双轨制价格一般是指经济中同一种产品存在着计划价格和市场价格。迄今人们一般认为双轨制价格开始于1984年9月莫干山会议后的改革尝试。其实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历了建立计划经济即计划价格比重的不断扩大、市场价格范围不断缩小,后来又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在历史上本来就长期存在程度不同的双轨制价格形态。改革开放初期,价格市场化的产品品种和比重从边缘迅速扩大,从1981年开始,国家就积极采用20世纪60年代初尝试过的超计划定额高价的方式来调控经济和推动改革,因而在1984年莫干山会议时双轨多轨价格已成燎原之势。正是由于计划内双轨多轨制价格内生的后续扩张冲击,推动国家采纳了用因势利导、"放调结合"的方式推进价格改革的建议,使中国正式走上了独特的价格双轨制改革道路。但其中历经艰辛和反复,最后在1990年初清理整顿及中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后,意外地不用闯关就顺利过关。时至今日,在生产要素和若干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价格上,双轨价格还继续存在。回望70年历史,可以让我们对双轨制价格形成的历史和演变、对中国独辟蹊径的价格改革道路,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和评价。

秦中春,宁夏[6](2020)在《加入WTO以来中国棉花产业的发展态势与政策优化》文中研究说明加入WTO以来,中国棉花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纺织品生产大国、出口大国和棉花生产大国、进口大国。中国对棉花产业政策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取得了显着成效,积累了重要经验。推动棉花产业健康发展,应建构由棉花市场机制、补贴机制和调控机制"三支柱"组成的良好稳定的政策框架。在深化改革的重点上,应围绕提升效率、促进公平和绿色高质量发展,分类深化改革,有序解决突出问题。在深化改革的操作上,应完善政策操作机制,加强领导组织协调管理。在当前改革的政策措施上,应坚持和完善棉花市场经营制度,完善和创新新型棉花目标价格保险与棉区绿色发展补贴制度,健全和完善国家棉花种植、贸易及储备等管控制度,并将新疆棉花产业政策优化经验向内地棉花主产区推广,推进全国棉花产业政策协调统一。

成瑞雪[7](2020)在《论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文中指出民族药医院制剂是民族药成药的主体部分,是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的主要支撑,也是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保障,医院制剂及其调剂市场的存在满足了少数民族患者的用药需求。调剂市场的发展,对延长民族药产业价值链、对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建设、对建立全国统一的药品市场,均有重要意义。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调剂了民族医医院之间制剂的余缺,保障了少数民族群众对民族药安全、充分、公平和有效的使用,有利于缓解少数民族患者的“看病难、看病贵”。本文运用系统抽象法,注重矛盾分析,结合田野调查材料全面考察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重要作用、市场结构、市场监管和市场发展趋势,为调剂市场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民族药医院制剂是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主体涉及少数民族群众、民族医医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由调出方、调入方医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及调剂价格等构成。拟调剂制剂具有商品化率低、可替代性弱、地域性强的特点。医院之间调剂制剂的程序、规则、范围都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制剂价格也由物价管理部门制定,由此形成了发育程度不同的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调剂市场进行了严格控制,从医院制剂注册、再注册和备案到管理制剂进入市场的数量、品种,再通过实施制剂调剂使用办法,管控着制剂市场的运行。药监部门对调剂程序的严格管控,缩减了制剂调剂规模、导致制剂市场调入调出不平衡、制剂调剂价格无法反映制剂供求关系、延长了制剂在调剂市场流通的时间、减少了医院利润,导致各民族医院内部出现大量的协定方剂以满足患者临床所需、增加民族医特色疗法提高医院收入,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在监管下具有显着的地方性和封闭性。从调剂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它最终会走向衰落,但还需要条件,这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按药监部门对调剂市场的过严控制,阻碍了市场发展,加剧了少数民族患者用药的矛盾,医院为保障患者用药与维持运营只能购入国准字成药和使用协定方剂。但根据少数民族患者收入水平,医保目录中所纳入的民族药品可报销的范围和比例来看,过快取缔调剂市场不可行,医院制剂“简、便、廉、效”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因此,应扩大制剂配制和调剂市场规模,定期将部分医院制剂申报为国准字成药,降低协定方剂申报为医院制剂的难度,在逐步发展中提高少数民族患者收入水平和民族药医保报销比例,为促进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最终消亡创造条件。

丁声俊[8](2020)在《中国“商品市场之治”的时代成就及其本源解读——中国制度优势在“商品市场之治”中的创新实践》文中指出本文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为引领,论述了充分发挥我国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的优势,客观概括了我国商品市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谱写的辉煌篇章,本文阐述了中国"商品市场之治"的"八大标志"及其本源。在此基础上,论文强调指出,提高商品市场治理能力依然任重道远,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发扬我国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的巨大优势,采取"六大行动",进一步提升商品市场现代化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冯兴丽[9](2020)在《2014-2018年贵州省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卫生资源配置状况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2014-2018年贵州省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卫生资源配置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制定贵州省“十四五”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和合理建议。方法:以贵州省卫健委医改监测的185家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性分析了解贵州省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和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计算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公立医院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进行评价。结果:(1)2014-2018年间,贵州省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卫生人力资源总量平稳上升,2018年卫生人员120607人,卫生技术人员104566人,占比为86.70%,医护比为1:1.60。每千人口注册护士为1.58人,每千人口执业医师为1.03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为2.97人。(2)2014-2018年卫生床位和卫生设备总量呈上升趋势,实际床位由77464张增加到101748张,2018年卫生设备总数为86840台,10万元以下卫生设备数量最多,占比76%。(3)2014-2018年总收入和总支出情况均呈逐年增长趋势,2018年医疗收入为412.22亿元,是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85.34%,其次是财政补助收入,占比11.36%,医疗支出占比81.03%,管理支出占比15.83%;2018年总收支结余为18.73亿元,医院未出现负债运行;药占比为22.50%,2014-2018年呈逐年下降趋势;门诊收入结构中药品收入和检查执业(助理)医师收入占比逐年降低,治疗收入占比逐年上升,住院收入结构中药品收入占比降低,治疗收入和卫生材料收入占比逐年增加。(4)2018年总诊疗人次为5110.31万人次,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每日人均负担诊疗人次分别为1.64人、4.25人、3.70人,门诊人数为4288.16万人次,急诊人数为690.76万人次。2014-2018年床位使用率和平均住院日呈逐年降低趋势,2018年床位使用率为90.69%,平均住院日为8.07天,符合国家规定标准,2014-2018年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的每日人均负担床位数缓慢减少,每日人均负担床位数分别为卫生技术人员1.13张、执业(助理)医师2.93张、注册护士1.83张。(5)2014-2018年贵州省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基尼系数的变化呈缓慢下降趋势,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较好,总体处于相对公平状态;卫生资源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在0.20-0.25之间,按地理分布的基尼系数在0.08-0.30之间,按人口分布的公平性优于按地理分布;泰尔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基尼系数基本一致,2018年总泰尔指数在0.0165-0.0281之间,区域间差异是影响贵州省公立医院卫生资源配置的主要因素。结论:2014-2018年贵州省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的各类卫生资源总量逐年增加,政府财政补助投入不足,医护配置比例不合理。药占比下降,药品价格改革政策效果初步显现,卫生利用效率得到提高。贵州省各地区之间卫生资源的配置差距较大,更多的卫生资源集中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呈逐年提高趋势,从总体上看,卫生配置按人口分布优于地理分布,区域间差异是影响卫生资源配置的主要因素。

夏锋[10](2020)在《广东省取消药品加成及医疗价格配套政策实施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7年7月,广东省各地市公立医院全面取消了药品加成,并主要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对医院进行补偿。改革至今,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在广东省已经执行两年多时间,改革效果逐步呈现,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机制日益成熟。在此背景下,本文立足实际改革情况,从全省以及案例地级市A市两个层面上分析研究广东省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和配套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的实施效果,重点探讨取消药品加成下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补偿情况、医院收入结构的变化、患者负担情况的变化和不同地区或者不同类型公立医院综合绩效情况。最后,针对现行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存在的问题,对政府和医院分别提出合理建议。研究过程中,本文全程穿插运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研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分析法、泰尔指数、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相关问题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从全省来看,取消药品加成后,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平均补偿率为85.21%,总体补偿情况良好,但是仍有部分医院出现亏损;患者负担上,政策控费效果不明显,患者负担依然逐年加重;医院收入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其中药占比下降,主要技术性劳务收入占比提升;绩效上,地区差异性会影响政策绩效,不同地区的同类型公立医院政策的综合绩效呈现明显差异,同时不同类型公立医院受同一政策的影响也会不同,改革绩效不同。(2)A市公立医院平均价格补偿率为83.24%,价格补偿效果基本符合预期;改革后公立医院技术性劳务收入均有明显提高,根据医院实际情况不同上升约5%-7%,进一步突出了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从绩效看,总体上中医医院绩效最优,其次为妇幼保健院,最后为综合性医院;从患者费用看,改革后市公立医院住院患者次均费用平均下降600元。(3)对A市县公立医院研究发现,当地公立医院价格呈现补偿到位但经营持续亏损的状态;当地医院缺乏成本管理意识,医院内部对于不必要的耗材、人力的支出缺乏管控;缺乏技术性劳务项目的开展,缺少高、精、尖或知名的特色专科项目;医院内部收入结构不合理。因此,对于现有问题,建议政府在制定下一步政策时应继续加强患者费用上的控制;结构性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时,可以分医院类型制定不同的调价政策;对经济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相似的城市执行相同的价格政策,形成区域医疗服务项目定价机制;同时,需要尽快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动态调价机制。对于亏损严重的公立医院,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应鼓励其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

二、90年代价格改革的重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90年代价格改革的重点(论文提纲范文)

(1)体制成本、改革成本和全面深化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两个成本”改革方法论
    (一)体制成本
    (二)改革成本
    (三)“两个成本”改革方法论要义
二、中国改革的“两个成本”分析
    (一)分领域改革与农村改革
    (二)渐进式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
    (三)“摸着石头过河”与行政体制改革
三、从“两个成本”看全面深化改革
    (一)体制不平衡不充分
    (二)改革不平衡不充分
四、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内涵
    (一)全面改革的新时代内涵
    (二)深化改革的新时代内涵

(2)我国铁路货运定价优化方法与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对象和范围界定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范围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政府规制经济理论
        2.1.2 非线性定价
        2.1.3 两部定价
    2.2 文献综述
        2.2.1 我国铁路货物运价改革研究
        2.2.2 铁路货运定价策略应用研究
3 我国铁路货物运价管理研究
    3.1 我国铁路货物运价体系
        3.1.1 我国铁路经营管理现状
        3.1.2 铁路货物运费管理权限现状
        3.1.3 我国铁路货物运费基本组成
    3.2 我国铁路货物运价形成机制及计价形式
        3.2.1 铁路货物运价形成机制的演变过程
        3.2.2 铁路货物运输计价形式发展历程分析
    3.3 铁路货运定价基础及差别定价结构研究
        3.3.1 现行铁路货运的定价基础
        3.3.2 铁路货运差别定价结构
    3.4 铁路货运定价优化方向研究
        3.4.1 明确铁路货运定价目标
        3.4.2 优化铁路货运计价形式
        3.4.3 改进铁路货运定价方法
        3.4.4 体现运输量的差别定价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作业过程和需求特点的铁路货运定价优化研究
    4.1 问题的提出
    4.2 铁路货物运价过渡优化方案:两阶段定价模型
        4.2.1 铁路货运计价形式优化研究
        4.2.2 自然垄断企业的定价方法比选
        4.2.3 铁路货运两阶段定价模型
    4.3 铁路货物运价最终优化方案:两阶段复合定价模型
        4.3.1 铁路货物运价两阶段复合定价模型设计
        4.3.2 基于货物品类的定价菜单方案
    4.4 铁路货运两阶段复合定价模式下的福利比较
        4.4.1 基本分析框架
        4.4.2 最优统一两部定价
        4.4.3 最优复合两部定价
        4.4.4 福利比较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铁路货运价格调整影响及联动关系研究
    5.1 问题的提出
    5.2 铁路货运价格调整的宏观影响研究
        5.2.1 基于投入产出的价格影响模型
        5.2.2 铁路货运价格波动影响效应研究
        5.2.3 铁路货运价格对价格的影响研究
    5.3 铁路货运价格与公路货运价格的联动关系研究
        5.3.1 向量自回归理论
        5.3.2 公路、铁路货运价格联动关系模型
        5.3.3 公路、铁路货运价格的联动关系影响研究
    5.4 铁路货运价格调整影响的研究小结
        5.4.1 宏观方面影响
        5.4.2 中观方面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铁路货运价格管理策略研究
    6.1 问题的提出
    6.2 铁路货物运输需求特征分析
        6.2.1 铁路货物运输需求的差异分析
        6.2.2 货物运输需求差异的实证检验
        6.2.3 铁路货物运输需求差异特征研究
    6.3 铁路货运分品类计价方案设计
        6.3.1 铁路货物运输需求划分方案
        6.3.2 铁路货物运价分品类计价方案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工作
    7.2 本文的研究结论
    7.3 主要创新贡献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铁路货运杂费收费项目标准表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灌区农业用水价格改革问题研究 ——以南阳引丹灌区孟楼试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背景与意义
        (一)背景
        (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理论基础
    五、概念界定
    六、创新与不足
        (一)本研究的创新成果
        (二)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一章 孟楼镇水价改革概况
    一、南阳引丹灌区及孟楼镇简介
        (一)灌区简介
        (二)孟楼镇简介
    二、孟楼镇试点水价改革的实施情况
        (一)水价改革的改革目标
        (二)孟楼镇试点水价改革的实施方案
        (三)孟楼镇试点水价改革措施介绍
        (四)孟楼镇试点水价改革节点
        (五)孟楼镇水价改革结果
第二章 孟楼试点水价改革问题
    一、各参与方的实施困难的问题
        (一)行政方的执行慢问题
        (二)利益相关方的执行难问题
    二、政策资金方面不足的问题
        (一)当地政策执行难的问题
        (二)公共财政匮乏问题
        (三)民间资本的融入难问题
    三、技术方面支持乏力的问题
        (一)灌溉技术不足的问题
        (二)平台建设困难的问题
第三章 孟楼试点水价改革问题分析
    一、各参与方的实施困难的问题分析
        (一)行政方的执行慢问题分析
        (二)利益相关方的执行难问题
    二、政策资金方面不足的问题分析
        (一)当地政策执行难的问题分析
        (二)公共财政匮乏问题的分析
        (三)民间资本的融入难问题分析
    三、技术方面支持乏力的问题分析
        (一)灌溉技术不足问题分析
        (二)平台建设困难问题分析
第四章 国外农业用水价格改革经验
    一、美国农业用水收费政策
    二、日本农业用水收费政策及灌溉技术
        (一)日本农业用水收费政策
        (二)水价改革后日本灌溉生产模式
    三、以色列农业用水收费政策及灌溉技术
        (一)以色列农业用水收费政策
        (二)水价改革后的以色列灌溉技术
第五章 灌区农业用水价格改革建议
    一、完善水价改革运营机制
        (一)建立健全行政部门工作协调机制
        (二)建立促进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机制
        (三)指导种粮大户优化生产机制
        (四)建立水务公司科学运转机制
    二、加快资金来源体系建设
        (一)争取财政扶持
        (二)鼓励民间资本加入
        (三)拓展业务,多元化资金来源
        (四)发展三农促水价改革
    三、解决技术问题建议
        (一)培养引进技术人才
        (二)进行灌溉、量水设备安装
        (三)考察调研,边改革边纠偏
    四、以“土地流转”促水务改革的建议
结论
    一、本文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鸣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4)1988—1991年:治理整顿与改革开放——兼谈改革与调整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治理整顿的成效与代价
二、改革在治理整顿期间突破
三、调整与改革并非二元对立

(5)中国独特的价格双轨制改革道路的成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回看历史的透视(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革开放前双轨价格的生成与演变
二、改革开放初期多轨价格的发展与探索
    (一)改革开放初期农村与城市的双轨制价格改革
    (二)学术界对价格改革的研究探讨
    (三)1984年中:改革大潮兴起,价格改革寻找突破方向
三、莫干山会议:适逢其时的临门一脚
四、双轨制道路的坎坷与价格闯关的失败
五、治理整顿与未想到的柳暗花明
六、价格双轨制的真正成因与后续挑战

(6)加入WTO以来中国棉花产业的发展态势与政策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入WTO以来中国棉花产业的发展态势
    (一)棉花需求数量增加,内需和外需都较大
    (二)棉花供给发生分化,受国际影响越来越大
    (三)棉花价格大起大落,目前处于历史低位
    (四)棉花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上下游不断调整重组
二、加入WTO以来中国棉花产业的政策分析
    (一)加入WTO以来中国棉花产业政策的调整情况
    (二)棉花产业政策的成效分析
    (三)棉花产业政策调整的经验教训分析
三、优化中国棉花产业政策需重点解决的问题和遵循的原则
    (一)优化棉花产业政策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1. 棉花产业政策环境发生改变,需要更加合理地提出问题
        2. 棉花产业政策目标有所调整,需要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3. 棉花产业政策内容有所完善,务必把问题解决得更好
        4. 棉花产业政策操作有所创新,要保证实现预定目标
    (二)优化中国棉花产业政策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1. 尊重客观规律,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
        2. 重视发展阶段变化,推进全国政策调整
        3. 重视遵循WTO要求,实行“蓝”“绿”组合
        4. 重视加强新技术应用,控制政策操作风险
四、完善和创新中国棉花产业政策的建议
    (一)优化中国棉花产业政策的方向、重点和难点
        1.实行有坚持和有完善相结合,建构由棉花市场机制、补贴机制和调控机制等“三支柱”组成的良好稳定的政策框架
        2.围绕提升效率、促进公平和绿色高质量发展,分类深化改革,有序解决突出问题
        3.完善政策操作机制,加强领导组织协调管理,提高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果
    (二)对完善和创新中国棉花产业政策的相关建议
        1. 坚持和完善棉花市场经营制度,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高效率主体做大做强
        2.完善和创新棉花及棉区支持补贴制度,探索建立新型棉花目标价格保险制度与棉区绿色发展支持补贴制度
        3.健全和完善国家棉花种植、贸易及储备等管控制度,促进棉花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
        4.推进全国棉花产业政策协调统一,将新疆棉花产业政策优化经验向内地棉花主产区进行推广

(7)论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政府控制的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
    二、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研究的新领域
    三、系统抽象法在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中的运用
第一章 民族药医院制剂市场调剂的重要性
    第一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及其地位
        一、民族药成药的主体部分是医院制剂
        二、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品种
        三、民族药医院制剂在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中的主体地位
    第二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是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体系的支撑
        一、医院制剂在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体系中占重要地位
        二、医院制剂在各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中发挥的作用
        三、医院制剂在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中的用药范围
    第三节 医院制剂的市场调剂是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的保障
        一、民族医医院的结构及其分布
        二、民族医医院调剂使用制剂的原因
        三、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调剂制剂所占比重
    第四节 医院制剂的市场调剂是少数民族患者用药的重要保障
        一、少数民族患者大多愿意接受民族医治疗
        二、民族地区常发病、多发病民族药有独特疗效
        三、少数民族患者使用民族药医院制剂药费低
    第五节 医院制剂调剂有利于民族医医院的发展
        一、能增加制剂调出医院的收入
        二、有利于提高民族药医院制剂的生产质量和水平
        三、制剂调剂有利于民族医医院特色的形成
第二章 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结构
    第一节 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调出方和调入方
        一、调出方(卖方)
        二、调入方(买方)
        三、调入方和调出方买卖制剂的特点
    第二节 调入方与调出方的调剂协议与批准
        一、买卖双方协议的达成
        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
        三、制剂调剂是一个有严格监管的市场
    第三节 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价格
        一、制剂的调剂价格由物价部门制定执行
        二、医院制剂调剂价格的评价
        三、民族药品市场内部价格变化对调剂市场产生的影响
    第四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一、调剂市场主要涉及藏、蒙、维吾尔族药医院制剂
        二、五藏区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三、八蒙区蒙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四、维傣彝苗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第三章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控制
    第一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的注册与再注册
        一、对民族药医院制剂注册的要求
        二、有效期与再注册
        三、高昂的注册与再注册成本阻碍民族药医院制剂发展
        四、注册困难限制了市场调剂制剂的品种与结构
    第二节 对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控制
        一、对每一笔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的批准
        二、调剂市场监管阻碍市场正常运行
        三、大量院内协定方剂产生和民族医特色疗法产生
        四、制剂调剂市场行政控制地方性和封闭性突出
    第三节 从注册制到备案制的转变缩小了制剂调剂市场规模
        一、备案制的出台及其主要内容
        二、备案制必将导致调剂市场规模缩减
第四章 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发展的趋势
    第一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消亡的条件
        一、中药医院制剂所走过的道路
        二、民族药国药品种数量必须增加
        三、医疗保险和少数民族收入水平提高
    第二节 现阶段必须扩大民族药医院制剂配制和调剂市场
        一、民族药国药品种数量有限
        二、市场是民族医医院之间调剂制剂余缺的唯一途径
        三、扩大制剂配制和调剂市场满足少数民族患者用药需求
    第三节 为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消亡创造条件
        一、定期将部分民族药医院制剂申报为国准字成药
        二、降低医院协定方剂申报为医院制剂的难度
        三、逐步增加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中的国药比重
        四、提高民族药医保报销比例和少数民族收入水平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中国“商品市场之治”的时代成就及其本源解读——中国制度优势在“商品市场之治”中的创新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探索:发扬中国制度优势,稳步推进商品市场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
    (一)认准国情,着眼实际,实施市场“再造”工程
        1. 产品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生态性强。
        2. 市场分布广阔,规模超大,地位重要。
        3. 消费市场短板,需要补足,两端发力。
        4. 功能趋综合化,方式多样,交易简便。
        5. 融合国际市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二)步步为营,不断推进我国商品市场制度改革和创新
二、创新:浓墨重彩擘画中国“商品市场之治”的辉煌时代篇章
三、未来:充分发挥“中国之制”的优势,进一步提升中国“商品市场之治”的水平
    (一)我国“商品市场之治”本质上就是“制度之治”
    (二)我国“商品市场之治”在关键上就是“法律之治”
        1. 国家根本大法提供了根本保障作用。
        2. 建立健全了市场主体的立法。
        3. 制定了市场监管和市场秩序的法律制度。
        4. 制定和完善了宏观调控的法律制度。
        5. 制定和完善了劳动及社会保障的法律制度。
四、余论:中国“商品市场之治”依然是实施中的重大工程
    (一)实施建立健全战略支撑体系的行动
    (二)实施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体系的行动
    (三)实施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的行动
    (四)实施建立健全质量提升体系的行动
    (五)实施建立健全监管执法体系的行动

(9)2014-2018年贵州省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卫生资源配置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卫生资源配置研究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广东省取消药品加成及医疗价格配套政策实施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文献研究
        1.3.2 国外模式研究
        1.3.3 小结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广东省取消药品加成后配套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分析
    2.1 改革前后医疗服务项目定价情况
    2.2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情况
        2.2.1 项目调整情况
        2.2.2 价格调整情况
    2.3 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差异情况
        2.3.1 总体差异情况
        2.3.2 地区差异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广东省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3.1 分析指标与对象
    3.2 报表设计与基本情况
    3.3 全省补偿率分析
        3.3.1 补偿率现状
        3.3.2 不同类型公立医院补偿率分析
        3.3.3 补偿率差异分析
    3.4 全省医院收入结构分析
    3.5 全省患者费用负担情况分析
        3.5.1 门诊患者费用变化情况
        3.5.2 住院患者费用变化情况
    3.6 小结
第四章 广东省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综合绩效分析
    4.1 各地区不同项目价格调整幅度
    4.2 各指标分析
    4.3 主成分分析
        4.3.1 主成分选择
        4.3.2 综合绩效排名
    4.4 研究结果
        4.4.1 价格调整幅度受地域经济水平差异性影响
        4.4.2 地区差异性会影响政策的实施绩效
        4.4.3 政策改革提升医务人员劳务价值,但整体控费效果不佳
        4.4.4 不同类型医院政策实施效果存在差异,综合性医院优于中医院
    4.5 小结
第五章 广东省A市政策实施效果和综合绩效分析---案例分析
    5.1 A市综合绩效分析
        5.1.1 主成分分析
        5.1.2 绩效差异分析
    5.2 A市实施效果具体分析
        5.2.1 药品费用减收及医疗服务价格补偿情况分析
        5.2.2 技术性劳务收入占比情况
        5.2.3 检查检验收入、占比及增长率情况
        5.2.4 患者负担情况
    5.3 A市县级公立医院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5.3.1 县公立医院补偿情况分析
        5.3.2 医院经营情况分析
        5.3.3 研究结论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省政策实施效果研究结论
        6.1.2 A市政策实施效果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需制定强有力的控费政策
        6.2.2 对不同类型不同等级医院分别制定相适应的政策
        6.2.3 进一步结构性调整价格,为技术性医疗项目腾出空间。
        6.2.4 建立区域医疗服务项目定价机制
        6.2.5 亏损严重的医院应开展的举措
        6.2.6 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动态调价机制
    6.3 创新点与不足
    6.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统计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90年代价格改革的重点(论文参考文献)

  • [1]体制成本、改革成本和全面深化改革[J]. 郭强.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1(04)
  • [2]我国铁路货运定价优化方法与管理策略研究[D]. 张梦迪.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3]灌区农业用水价格改革问题研究 ——以南阳引丹灌区孟楼试点为例[D]. 张司锋. 河南大学, 2020(06)
  • [4]1988—1991年:治理整顿与改革开放——兼谈改革与调整的关系[J]. 萧冬连. 北京党史, 2020(06)
  • [5]中国独特的价格双轨制改革道路的成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回看历史的透视[J]. 华生,张宇,汲铮.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20(04)
  • [6]加入WTO以来中国棉花产业的发展态势与政策优化[J]. 秦中春,宁夏. 改革, 2020(09)
  • [7]论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D]. 成瑞雪.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8]中国“商品市场之治”的时代成就及其本源解读——中国制度优势在“商品市场之治”中的创新实践[J]. 丁声俊.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20(01)
  • [9]2014-2018年贵州省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卫生资源配置状况分析[D]. 冯兴丽. 贵州医科大学, 2020(04)
  • [10]广东省取消药品加成及医疗价格配套政策实施效果研究[D]. 夏锋. 广东药科大学, 2020(01)

标签:;  ;  ;  

1990年代价格改革要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