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芪对猪冠状动脉螺旋条作用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程祚章,黄宇虹[1](2021)在《黄芪的量效关系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从黄芪单味药及复方的研究2方面入手探讨近年黄芪量效关系研究进展,指出中药的量效关系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系统,其中影响量效关系的因素很多,而中医药基础理论是中药量效关系的核心和关键,目前中药及复方量效关系的研究正处于发展阶段,完整系统的体系还有一定距离。
周盼盼[2](2020)在《瓜蒌参白汤治疗PCI术后心绞痛(痰瘀互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瓜蒌参白汤对PCI术后心绞痛(痰瘀互阻证)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心电图、中医证候、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影响,评价瓜蒌参白汤治疗PCI术后心绞痛(痰瘀互阻证)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其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患者(PCI术后心绞痛痰瘀互阻证),按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常规西医治疗+瓜蒌参白汤,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疗效、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中医证候积分、中医症候疗效的指标和安全性的指标。结果:(1)心绞痛疗效:两组PCI术后心绞痛(痰瘀互阻证)患者经治疗后心绞痛疗效(p<0.05)均有改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7%,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8%。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据心绞痛疗效结果的分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在经治疗后心绞痛都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心电图疗效:两组PCI术后心绞痛(痰瘀互阻证)患者经治疗后心电图疗效,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4%。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中医证候疗效:两组PCI术后心绞痛(痰瘀互阻证)患者经治疗后:中医症候(p<0.05),均有改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中医症候积分:两组组内胸痛、心悸、头重如裹、肢体困重、痰多、口黏腻、口唇紫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组内胸闷(p<0.05)有统计学意义。组间胸痛、胸闷、心悸、头重如裹、痰多、口黏腻、口唇紫暗(p<0.05)有统计学意义。(5)血脂三项:治疗组组内TC、TG、LDL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对照组组内TC、TG、LDL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TC、TG、LDL(p<0.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I术后心绞痛痰瘀互阻证患者中,瓜蒌参白汤+常规西医治疗可有效改善心绞痛症状、中医症候疗效,对PCI术后心绞痛(痰瘀互阻证)患者的胸痛、胸闷、心悸、头重如裹、痰多、口黏腻、口唇紫暗症状改善、降低TC、TG、LDL水平有明显优势,且安全性良好。
吴雅慧[3](2020)在《B-HA、黄芪、黄连对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及移走运动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炎症是人类许多重大疾病的基础性疾病,控制炎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是人体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炎症和免疫应答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引发人类炎症性疾病的重要炎症细胞。在炎症刺激下,中性粒细胞离开血液后,受到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可能延长中性粒细胞寿命的病原体产物等许多刺激物的刺激,使得中性粒细胞被激活。受到这种病原体刺激的中性粒细胞寿命延长,这可能有助于炎症的消退或向适应性免疫过渡,但会加剧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移走,继而加剧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导致组织“无辜细胞”受到伤害,从而加重炎症。生物活性透明质酸(Bioactive hyaluronic acid,B-HA)是一种非硫酸化糖胺聚糖,由重复的D-葡萄糖醛酸和N-乙酰葡糖胺双糖单位反复交替连接而成,已发现并证实B-HA是细菌内毒素的拮抗剂,通过与人体的TLR4受体和CD44受体相结合,来减少细胞的炎症因子分泌,从而治疗炎症,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为黄芪多糖,黄连(Rhizoma coptidis)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是小檗碱,研究表明这两种药物在肿瘤治疗、控制炎症、调节免疫、对抗感染等方面有良好作用,但其抗炎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本研究使用脂多糖(LPS)刺激人中性粒细胞,判断其对于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和移走运动的影响,刺激炎症产生;同时,选用B-HA、黄芪、黄连三种药物处理人中性粒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样品处理后中性粒细胞对荧光微球的吞噬情况,分析不同药物对于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吞噬率的差异,研究出不同药物对于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了琼脂糖微滴法,制备中性粒细胞琼脂糖混合液,形成胶滴,选用生物活性透明质酸(B-HA)、黄芪、黄连三种药物处理滴加至胶滴外,利用倒置显微镜判断胶滴内中性粒细胞迁移距离的变化,通过Image J软件测定胶滴外中性粒细胞的移走面积,研究出不同药物对于人中性粒细胞移走运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B-HA、黄芪、黄连单独或联合使用对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LPS能够明显促进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刺激炎症的产生;B-HA对于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轻微的促进作用;黄连对于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轻微的抑制作用;B-HA+黄连联合处理人中性粒细胞能够轻微促进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黄芪组、B-HA+黄芪组、B-HA+黄芪+黄连组均能促进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且B-HA、黄芪、黄连三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对于人中性粒胞的吞噬功能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2)B-HA、黄芪、黄连单独或联合使用对人中性粒细胞移走运动的影响胶滴内外相同血清含量时LPS能够明显促进人中性粒细胞的移走运动,使人中性粒细胞向胶滴外的移走聚集,从而刺激炎症的产生;B-HA对于人中性粒细胞移走运动都具有轻微的促进作用;黄连能够明显抑制人中性粒细胞的移走运动;B-HA+黄连联合处理人中性粒细胞能够轻微抑制人中性粒细胞的移走运动;黄芪组、B-HA+黄芪组、B-HA+黄芪+黄连组均能促进人中性粒细胞的移走运动,且B-HA、黄芪、黄连三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对于人中性粒细胞的移走运动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胶滴外血清含量高于胶滴内时LPS能够明显促进人中性粒细胞的移走运动,使人中性粒细胞向胶滴外的移走聚集,从而刺激炎症的产生;B-HA对于人中性粒细胞移走运动都具有轻微的促进作用;黄连能够明显抑制人中性粒细胞的移走运动;B-HA+黄连联合处理人中性粒细胞能够轻微抑制人中性粒细胞的移走运动;黄芪组、B-HA+黄芪组、B-HA+黄芪+黄连组均能促进人中性粒细胞的移走运动,且B-HA、黄芪、黄连三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对于人中性粒细胞的移走运动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周袁申[4](2020)在《基于调节ACE轴和ACE2轴探讨益气活血法改善心梗后心室重构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心肌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心梗后心肌纤维化是心梗后心室重构的关键。前期研究发现,益气活血中药通冠胶囊具有抑制心梗后心肌纤维化,改善心梗后心功能和左室重构的作用,但其机制尚未明确。新近研究发现心脏RAS系统的ACE-AngⅡ-AT1R轴促进而ACE2-Ang(1-7)-Mas轴抑制心梗后心肌纤维化;正由于心梗后RAS系统的ACE-AngⅡ-AT1R轴和ACE2-Ang(1-7)-Mas轴发生失衡,心脏发生纤维化和心室重构。因此,恢复RAS系统的平衡对改善心梗后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构意义重大。由此,我们设想通冠胶囊通过恢复ACE-AngⅡ-AT1R轴和ACE2-Ang(1-7)-Mas轴的平衡,进而抑制NOX2-ROS-Rock2信号通路,减少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的合成,最终抑制心梗后心室重构;为心梗后心室重构“气虚血瘀”理论提供依据;为心梗后心室重构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和药物作用新靶点。方法:采用SD大鼠建立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模型,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手术组、手术+通冠胶囊组、手术+通冠胶囊+A779组、手术+ACEI(卡托普利)组;运用小动物超声检测和评估大鼠心脏形态及功能变化;检测大鼠全心重/体重指数、羟脯氨酸含量了解心脏纤维化情况;HE染色观察心脏病理,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的程度;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检测胶原蛋白(collagen)的表达情况,评估大鼠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构情况。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或ELISA法检测各实验组血清和心脏组织中AngⅡ和Ang(1-7)的含量,免疫印迹检测ACE、AT1R、ACE2、Mas的含量,免疫组化检测ACE和ACE2的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检测NOX2、Rock2蛋白的表达;检测ROS(H202)的表达水平。体外细胞实验首先利用AngⅡ联合通路分子抑制剂干预细胞;观察AngⅡ是否通过激活NOX2-ROS-Rock2通路促进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Ang(1-7)能否抑制AngⅡ的上述作用;阐明NOX2-ROS-Rock2通路为RAS系统调节心肌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下游信号通路;免疫印迹检测ACE、AT1R、ACE2、Mas的含量,同时检测NOX2-ROS-Rock2信号通路各分子及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通冠胶囊能够使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心肌梗死面积减小,心脏心肌纤维化降低,使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都有较明显的改善。同时还能使心肌细胞凋亡减少,证实RAS系统参与了心肌梗死的途径,而通冠胶囊能够改善心肌细胞凋亡的情况。手术+通冠胶囊组能够有效降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后的collagen1蛋白表达量,说明了通冠胶囊与ACEI的作用相仿,能够使心肌纤维化的表达降低,同时还能使心肌梗死大鼠的血清和心肌细胞AngⅡ蛋白水平下调同时Ang(1-7)蛋白水平发生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冠胶囊能够产生双向调节的作用。在细胞水平上,通冠胶囊还能够有效降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后的NOX2、Rock2蛋白的表达量,还能使心肌细胞ROS(H202)含量降低。通过免疫印迹实验发现:AngⅡ+通冠胶囊组、AngⅡ+丹参酮ⅡA组的Collagenl蛋白表达量发生显着下调。同时与AngⅡ组相比,AngⅡ+DPI组、AngⅡ+NAC 组、AngⅡ+Y27632 会使 AT1R 的表达下调,AngⅡ+Ang(1-7)组以及AngⅡ+通冠胶囊组的AT1R蛋白表达量也会发生显着下调。这个情况进一步说明了当氧化应激通路被抑制后,AngⅡ有进一步加重心肌纤维化的情况,而通冠胶囊能够对ACE与ACE2轴进行双向调节,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及心室重构的进程。结论:通冠胶囊通过RAS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其中对ACE-AngⅡ-AT1R轴具有抑制作用和同时ACE2-Ang(1-7)-Mas轴具有促进作用。从而起到缓解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构的影响。针对该机制,本研究通过观察通冠胶囊在延缓或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探讨出益气活血中药通冠胶囊能够双向调节RAS信号通路,使氧化应激减缓,从而改善胶原蛋白的合成。这些发现为进一步深入探索通冠胶囊作为一种治疗心室重构的有效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对动脉系统疾病的影响是未来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王思颖,王世雷[5](2020)在《中医药防治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目前西医治疗幽门螺杆菌(Hp)主要以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为主,虽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但由于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患者个体差异、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治疗的不规范性,Hp的根除率有下降的趋势。如何提高Hp的根除率及降低复发率,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关乐[6](2019)在《益脉颗粒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生物信息技术、代谢组学高通量的测序技术、宏基因组技术等方法探究益脉颗粒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作用机制,并寻找相关肠道菌群和代谢产物的变化,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为益脉颗粒在临床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材料与方法:1益脉颗粒疗效机制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对益脉颗粒的全部药物的潜在调控的基因进行预测。应用TCMBATMAN数据库查询益脉颗粒的饮片名称,获得各个药物的主要成分;应用DRUGBANK查询药物主要成分的作用靶点,再经过uniprot进行映射,将其转至人类基因;应用Disgenet及TCD数据库;获得AS发病的相关基因,并将基因与益脉颗粒主要成分作用靶点进行交叉比对,推测益脉颗粒治疗AS的作用靶点;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背景网络,计算各个靶点的节点度,根据节点度对上述靶点进行排序,最终获得益脉颗粒作用于AS的潜在分子靶点,即根据益脉颗粒药物构成对药物内全部作用于AS的靶点基因进行韦恩图绘制确定重要的靶向基因。选取SPF级C57BL/6J小鼠,日龄56d,12只,作为正常组(ZC组),予普通饮食+生理盐水灌胃;选取SPF级ApoE-/-小鼠,日龄56d,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其中模型组予高脂高胆固醇饮食+生理盐水灌胃;益脉颗粒高剂量组(YF-G组)予高脂高胆固醇饮食+中药高剂量灌胃;益脉颗粒中剂量组(YF-Z组)予高脂高胆固醇饮食+中药中剂量灌胃;益脉颗粒低剂量组(YF-D组)予高脂高胆固醇饮食+中药低剂量灌胃;西药阳性药物对照组(XY组)12只予高脂高胆固醇饮食+阿托伐他汀。连续治疗12周。治疗后进行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脂、TNF-α、IL-6及血浆粘度和全血高、中、低切粘度、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同时选取心肌血管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选取小鼠的主动脉检测CES1,HMGCR,PPARD,PPARG等蛋白。2益脉颗粒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代谢组学研究:选取SPF级C57BL/6J小鼠,日龄28-56天,雄性,6只,作为正常组(ZC组),予普通饮食+生理盐水灌胃。选取SPF级ApoE-/-小鼠,日龄28-56天,雄性,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其中模型组(MX组)予高脂高胆固醇饮食+生理盐水灌胃,西药阳性药物对照组(XY组)予高脂高胆固醇饮食+阿托伐他汀组,中药提取物阳性组(HP组)予高脂高胆固醇饮食+槲皮素,益脉颗粒治疗组(YF组)予高脂高胆固醇饮食+中药高剂量灌胃,持续治疗12周。治疗后对各组小鼠粪便进行非靶向的代谢组学检测,以探索研究益脉颗粒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代谢组学变化,以及生物功能的改变情况。3利用16SrDNA分析益脉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肠道菌群影响研究:选取SPF级C57BL/6J小鼠,日龄28-56天,雄性,3只,作为正常组(ZC组),予普通饮食+生理盐水灌胃。选取SPF级ApoE-/-小鼠,日龄28-56天,雄性,1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模型组(MX组)予高脂高胆固醇饮食+生理盐水灌胃;西药阳性药物对照组(HP组)予高脂高胆固醇饮食+槲皮素;益脉颗粒治疗组(YF组)予高脂高胆固醇饮食+益脉颗粒组,持续治疗12周。治疗后将小鼠处死整理出小肠段样本后,进行总DNA提取,并进行PCR测序小鼠肠道菌群16SrDNA,以分析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物种的差异性,并将肠道菌群结果与代谢组学进行冗余分析,探寻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益脉颗粒作用机制研究:益脉颗粒所获得的潜在重叠基因靶点共计235个,同AS发病相关基因共计18个。根据益脉颗粒药物构成的各组全部重叠的基因靶点共计4个,分别为CES1,HMGCR,PPARD及PPARG。并进一步预测LXR-α、ABCA1基因,推测益脉颗粒可能通过PPAR-γ/LXR-α/ABCA1的信号通路起到治疗作用。益脉颗粒能够有效调节AS小鼠TG、TC、LDL-C、TNF-α、IL-6、血液黏度、血液聚集性等水平,益脉颗粒各组的血脂、TNF-α、IL-6、血液黏度、血液聚集性等水平接近正常水平,且随着益脉颗粒浓度的上升,与MX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XY组比较,疗效相当甚至更优。益脉颗粒除了可以有效下调CES1的表达,及上调HMGCR,PPARD,PPARG的表达外,亦可通过上调PPARG下游的LXR-α/ABCA1蛋白的表达,最终实现对AS的治疗作用,作用效果且同益脉颗粒的浓度呈正比(P<0.05)。YF-D、YF-Z组对CES1、PPARD、PPARG、LXR-α表达调节效果明显,与MX组比较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YF-G组对CES1,HMGCR,PPARD、PPARG、LXR-α、ABCA1蛋白表达调节效果明显,与MX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XY组、YF各组血管组织损伤得到修复,YF-D组、YF-Z组、YF-G组血管各部位粗细不均,管腔内未见斑块,细胞间有较少的炎性细胞浸润,YF-G组最少,伴有内膜增厚,但均较MX组薄,其中YF-G的内膜厚度较薄,YF-D组、YF-Z组肌层组织较高剂量组疏松,可见少量肌丝断裂。2益脉颗粒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代谢组学研究:鉴定出益脉颗粒能够改善AS小鼠过程中涉及的显着差异的代谢物有14种,其中已知的4-硝基肉桂酸乙酯、腐殖酸、乙酸异丁酯、1-睾酮四氢吡喃醚、多培沙明、维生素k、羊角拗醇、麦角新等8种代谢物经过治疗后显示被显着调节,正离子被下调,负离子被上调涉及的代谢通路主要包括氨基酸代谢、萜类化合物和聚酮化合物的代谢、异生素的生物降解和代谢、脂质代谢等。3利用16SrDNA分析益脉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肠道菌群影响研究:PCoA结果显示益脉颗粒能够调节AS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变化,其中与HP组比较在门水平上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为主,在种水平以紫单胞菌种和毛螺菌种为主,在属水平以紫单胞菌属和唇形菌属为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ZC、MX、HP组比较,YF厌氧弧菌、肠道巴恩斯氏菌、毛螺菌水平差异显着(P<0.05)。4肠道菌群与代谢产物的相关性分析Rda结果显示可以看出,螺旋体菌门对所有样本代谢物都产生正向作用,与拟杆菌门和变形杆菌门呈现负相关关系,而拟杆菌门与变形杆菌门对所有样本代谢物都产生负向作用,二者呈现正相关关系;螺旋体菌门与拟杆菌门数量变化对代谢物影响较为敏感,敏感代谢物依次为:有机杂环化合物、苯环型化合物、苯丙素和聚酮化合物、有机酸及其衍生物、脂类和脂质样分子和有机氧化合物。结论:1.益脉颗粒可以有效下调CES1的表达,上调HMGCR,PPARD,PPARG的表达,同时可通过上调PPARG下游的LXR-α/ABCA1蛋白的表达,有效调节AS小鼠血脂、血液黏度、炎症因子水平等,起到治疗AS的作用。2益脉颗粒能够改善AS小鼠过程中涉及的显着差异的代谢物有14种,其中已知的4-硝基肉桂酸乙酯、腐殖酸、乙酸异丁酯、1-睾酮四氢吡喃醚、多培沙明、维生素k、羊角拗醇、麦角新等8种代谢物经过治疗后显示被显着调节,正离子下调,负离子上调。益脉颗粒能够通过调节氨基酸代谢、萜类化合物和聚酮化合物的代谢、异生素的生物降解和代谢、脂质代谢等代谢途径,起到治疗AS的作用。3益脉颗粒能够通过改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紫单胞菌属、唇形菌属、厌氧弧菌、肠道巴恩斯氏菌、毛螺菌等,影响肠道菌群物种、结构、菌群多样性与代谢物情况,起到治疗AS的作用。同时肠道菌属(螺旋体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杆菌门)与潜在生物标志物(有机杂环化合物、苯环型化合物、苯丙素和聚酮化合物、有机酸及其衍生物、脂类和脂质样分子和有机氧化合物)具有强相关的互作关联性。
李慧娴[7](2019)在《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对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缺血后再灌注是一把“双刃剑”,在恢复血流挽救濒死心肌的同时,也导致心肌功能和结构进一步破坏,这种现象被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糖尿病是缺血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不仅加重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且使大多数干预措施对 MIRI的保护作用减弱甚至消失,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寻找减轻糖尿病MIRI的干预措施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右美托咪陡(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和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等作用,目前在临床麻醉和重症监护治疗中广泛应用。DEX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表现为降低心率(heart rate,HR)、稳定血流动力学。在DEX对MIRI保护作用的基础研究中,DEX通过激活信号转导通路发挥抗炎、抗凋亡的作用,从而缩小梗死面积。然而,DEX对糖尿病MIRI的作用及潜在机制的研究目前仍未广泛展开。研究发现,MIRI的发生涉及许多机制的共同参与,凋亡和氧化应激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和动物研究均已证实,再灌注损伤可启动或加速心肌细胞凋亡进程,导致心肌细胞数量减少和心功能不全。此外,糖尿病亦可引起心肌细胞凋亡增加。因此,细胞凋亡是糖尿病心肌病的一个重要原因。缺血/再灌注过程可加剧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过量的ROS不仅可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引起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核酸DNA损伤和细胞内蛋白质变性,而且还可作为细胞内信使,通过激活多种信号转导通路间接造成组织损伤。当心肌组织发生氧化应激时,Keap1-Nrf2/ARE信号转导通路被激活,Nrf2驱动抗氧化防御机制,调控多种靶基因表达,诱导内源性抗氧化酶产生,从而影响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在改善心脏重塑和心功能障碍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Keap1-Nrf2/ARE信号转导通路是糖尿病患者抵抗氧化应激心肌损伤的关键通路,而DEX对IRI的保护作用也与抗氧化应激密切相关,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可以减轻脑、肺和肾IRI。由此,我们推断糖尿病MIRI、Keap1-Nrf2/ARE信号转导通路和DEX干预的保护作用之间必然存在着密切联系,但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设计了这一实验,旨在明确DEX预处理对糖尿病MIRI的保护作用,并明确抗凋亡和抗氧化应激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这有利于进一步阐明DEX预处理的糖尿病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治疗糖尿病MIRI提供新的思路。本实验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本部分实验旨在为研究DEX对病理情况下MIRI的影响建立合适有效的糖尿病模型。将306只8周龄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N组,138只)和糖尿病组(D组,168只)。N组采用普通饲料喂养8周。D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50 mg/kg联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8周,在此过程中血糖水平持续大于16.65 mmol/L作为血糖升高标准。饲养过程中,连续8周观察体重和血糖水平,饲养结束后统计每组死亡率和糖尿病模型建立成功率。结果显示,N组和D组死亡率分别为2.2%和4.8%,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糖尿病模型的成功率为90%。在注射药物前和给药后2天时,N组和D组的体重比较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药后1周、2周、4周、6周和8周时,与N组相比,D组体重明显升高(P<0.05)。在注射药物前,N组和D组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药后2天、1周、2周、4周、6周和8周时,与N组相比,D组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5)。第二部分: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对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本部分实验是通过比较DEX预处理对正常和糖尿病MIRI的保护作用,旨在评价糖尿病对DEX预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将32只正常和32只糖尿病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8组(每组8只):正常空白对照组(S组)、正常IRI对照组(C组)、正常缺血预处理组(IPC组)、正常右美托咪啶预处理组(DEX组)、糖尿病空白对照组(DS组)、糖尿病IRI对照组(DC组)、糖尿病缺血预处理组(D+IPC组)和糖尿病右美托咪啶预处理组(D+DEX组)。在实验过程中,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和心律失常。再灌注结束时抽取血标本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MB,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I,cTnI)浓度。随后采用伊文思蓝和氯化三苯基四氮挫双重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Infarction size,IS)。结果显示,与正常大鼠相比,糖尿病大鼠对应DS组、DC组、D+IPC组和D+DEX组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5);各组体重、体温和HR、MAP、RPP的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IPC组缺血和再灌注期室性心律失常评分明显降低(P<0.05);在再灌注初期,与IPC组相比,DEX组室性心律失常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C组相比,IPC组和DEX组IS、血清CK-MB和cTnI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IPC组相比,DEX组血清CK-MB和cTnI浓度明显升高(P<0.05),但IS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与DC组相比,D+IPC组和D+DEX组血清CK-MB和cTnI浓度明显降低(P<0.05),但IS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与D+IPC组相比,D+DEX组血清CK-MB浓度明显升高(P<0.05),但血清cTnI浓度和IS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大鼠C组和DEX组相比,糖尿病大鼠对应DC组和D+DEX组血清CK-MB和cTnI浓度明显升高(P<0.05),但IS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大鼠IPC组相比,糖尿病大鼠对应D+IPC组IS、血清CK-MB和cTnI浓度明显升高(P<0.05)。第三部分: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对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本部分实验是通过比较DEX预处理对正常和糖尿病MIRI细胞凋亡的影响,旨在确定细胞凋亡是否参与DEX预处理对糖尿病MIRI的保护作用机制。将30只正常和30只糖尿病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正常空白对照组(S组)、正常IRI对照组(C组)、正常右美托咪啶预处理组(DEX组)、糖尿病空白对照组(DS组)、糖尿病IRI对照组(DC组)和糖尿病右美托咪啶预处理组(D+DEX组)。于再灌注120min时留取大鼠左心室缺血区心肌标本,应用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通过免疫蛋白印迹分析技术(Western-blot)检测心肌Bax和Bc1-2表达水平;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结果显示,与S组相比,C组和DEX组AI和心肌Bax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以及心肌Bc1-2表达水平和Bc1-2/Bax 比值明显降低(P<0.05);与C组相比,DEX组AI明显降低(P<0.05)以及心肌Bc1-2表达水平和Bc1-2/Bax 比值明显升高(P<0.05);与DS组相比,DC组AI和心肌Bax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以及心肌Bc1-2表达水平和Bc1-2/Bax 比值明显降低(P<0.05);与DC组相比,D+DEX组AI和心肌Bax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以及Bc1-2/Bax比值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大鼠S组相比,糖尿病大鼠对应DS组AI和心肌Bax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Bc1-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大鼠C组相比,糖尿病大鼠对应DC组AI和心肌Bax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Bc1-2/Bax比值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大鼠DEX组相比,糖尿病大鼠对应D+DEX组AI明显升高(P<0.05),但心肌Bax和Bc1-2表达水平和Bc1-2/Bax比值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DEX组心肌细胞略肿胀,结构损伤减轻,心肌细胞排列较整齐,线粒体形态正常,结构完整,损伤程度较C组减轻;D+DEX组心肌细胞肿胀,心肌细胞排列不规则,间质内炎细胞浸润,部分线粒体肿胀甚至破裂,损伤程度较DC组减轻。第四部分:Keap1-Nrf2/ARE信号转导通路在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对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本部分实验旨在探讨Keap1-Nrf2/ARE信号转导通路在糖尿病影响DEX预处理心肌保护中的作用和机制。将70只正常和70只糖尿病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14组(每组10只):正常空白对照组(S组)、正常IRI对照组(C组)、正常右美托咪啶预处理组(DEX组)、应用tBHQ的正常对照组(tBHQ组)、应用tBHQ的正常右美托咪啶预处理组(tBHQ+DEX组)、应用ATRA的正常对照组(ATRA组)、应用ATRA的正常右美托咪啶预处理组(ATRA+DEX组)、糖尿病空白对照组(DS组)、糖尿病IRI对照组(DC组)、糖尿病右美托咪啶预处理组(D+DEX组)、应用tBHQ的糖尿病对照组(D+tBHQ组)、应用tBHQ的糖尿病右美托咪啶预处理组(D+tBHQ+DEX组)、应用ATRA的糖尿病对照组(D+ATRA组)和应用ATRA的糖尿病右美托咪啶预处理组(D+ATRA+DEX组)。再灌注结束时抽取血标本检测血清CK-MB和cTnI浓度,随后检测IS。留取大鼠左心室缺血区心肌组织标本,Western-blot检测心肌Nrf2、HO-1和NOQ1表达水平,化学法检测缺血心肌组织氧化应激指标SOD、MDA 和 GSH-Px 水平。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DEX组、tBHQ组和tBHQ+DEX组IS、血清CK-MB和cTnI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DEX组相比,tBHQ+DEX组IS、血清CK-MB和cTnI浓度明显降低(P<0.05),ATRA+DEX组IS、血清CK-MB和cTnI浓度明显升高(P<0.05);和tBHQ组相比,tBHQ+DEX组IS、血清CK-MB和cTnI浓度明显降低(P<0.05);和ATRA组相比,ATRA+DEX组IS明显降低(P<0.05)以及血清CK-MB和cTnI浓度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与DC组相比,D+ATRA组IS、血清CK-MB和cTnI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D+DEX组相比,D+tBHQ+DEX 组 IS 和血清 CK-MB 浓度明显升高(P<0.05),D+ATRA+DEX组IS、血清CK-MB和cTnI浓度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与D+tBHQ组相比,D+tBHQ+DEX组IS、血清CK-MB和cTnI浓度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与 D+ATRA 组相比,D+ATRA+DEX 组 IS、血清 CK-MB 和 cTnI 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大鼠C组和DEX组相比,糖尿病大鼠对应DC组和D+DEX组IS、血清CK-MB和cTnI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相比,DEX组、tBHQ组和tBHQ+DEX组心肌Nrf2、HO-1和NOQ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ATRA和ATRA+DEX组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与 DEX 组相比,tBHQ 组和 tBHQ+DEX 组心肌 Nrf2、HO-1 和 NOQ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ATRA和ATRA+DEX组明显降低(P<0.05);与DC 组相比,D+DEX 组、D+tBHQ 组和 D+tBHQ+DEX 组心肌 Nrf2、HO-1 和 NOQ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D+ATRA和D+ATRA+DEX组心肌Nrf2和HO-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D+DEX组相比,D+tBHQ组和D+tBHQ+DEX组心肌Nrf2表达水平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以及心肌HO-1和NOQ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D+ATRA和D+ATRA+DEX组心肌Nrf2和HO-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大鼠C组和DEX组相比,糖尿病大鼠对应DC组和D+DEX组心肌Nrf2和HO-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以及心肌NOQ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C组相比,DEX组、tBHQ组和tBHQ+DEX组心肌GSH-Px水平明显升高(P<0.05)以及心肌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ATRA和ATRA+DEX组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与DEX组相比,tBHQ+DEX组心肌SOD和GSH-Px水平明显升高(P<0.05)以及心肌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DC组相比,D+DEX组、D+tBHQ组和D+tBHQ+DEX组心肌SOD和GSH-Px水平明显升高(P<0.05)以及心肌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D+DEX组相比,D+ATRA和D+ATRA+DEX组心肌GSH-Px水平明显降低(P<0.05)以及心肌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大鼠C组和DEX组相比,糖尿病大鼠对应DC和D+DEX组心肌GSH-Px水平明显降低(P<0.05)以及心肌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虽然IPC和DEX预处理对正常MIRI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但对糖尿病MIRI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弱。2.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糖尿病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强于正常心肌。3.DEX预处理可明显抑制缺血/再灌注后正常和糖尿病心肌细胞凋亡,并明显改善心肌细胞形态学,提示抑制细胞凋亡可能是DEX预处理发挥心肌保护的作用机制之一。但是糖尿病可明显减弱DEX预处理抑制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4.DEX预处理可通过激活Keap1-Nrf2/ARE信号转导通路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而对正常MIRI发挥保护作用,但对糖尿病MIRI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弱。5.DEX预处理对糖尿病MIRI保护作用减弱可能是归因于糖尿病心肌增强的细胞凋亡和Keap1-Nrf2/ARE信号转导通路紊乱。
崔加敏[8](2018)在《莫诺苷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莫诺苷(morroniside)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大鼠血管新生及心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促进血管新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体重260-280 g之间的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5个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莫诺苷低剂量组(45 mg/kg)、莫诺苷中剂量组(90 mg/kg)和莫诺苷高剂量组(180 mg/kg)。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造模后从第一天开始,采用灌胃方式每天定时给药,而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则给予等量的蒸馏水。连续给予药物7天、14天、28天后取材,采用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cence,IF)标记lectin/Ki67检测梗死周边区域新生内皮细胞,标记a-SMA检测梗死周边区域新生小动脉,标记lectin检测梗死周边区域血管密度;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缺血心肌上FGF-2、Ang-1的蛋白表达量以及VEGF下游Erk1/2增殖信号通路相关蛋白VEGFA及Src、PKC、Erk1/2的磷酸化水平;采用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Vevo2100)检测大鼠心功能。结果:(1)造模7天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梗死周边区域新生内皮细胞和新生小动脉明显增多;同时促血管生长因子FGF-2、Ang-1及其VEGF下游Erk1/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VEGFA、p-Src、p-PKC、p-Erk1/2表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给予莫诺苷45 mg/kg、90 mg/kg、180 mg/kg治疗后新生内皮细胞和新生小动脉显着增多,促血管生长因子FGF-2、Ang-1及其VEGF下游Erk1/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VEGFA、p-Src、p-PKC、p-Erk1/2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2)造模7天和14天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梗死周边区域血管密度显着减少;与模型组相比,给予莫诺苷治疗14天后梗死周边区域血管密度显着增加。(3)造模14天和28天后,超声心动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显着降低,心功能受损;与模型组相比,给予莫诺苷治疗后EF、FS值显着增加,左心室射血功能明显改善。结论:(1)莫诺苷可以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梗死周边区域血管新生,其改善大鼠心功能的作用可能与促进血管新生有关。(2)促血管生长因子FGF-2、Ang-1及其VEGF下游Erk1/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VEGFA、p-Src、p-PKC、p-Erk1/2很可能介导了莫诺苷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作用。
童晨光[9](2017)在《益气活血中药干预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神经介入技术和材料的发展,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同冠状动脉一样,脑动脉介入术后同样面临血管再狭窄的难题,其中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术后再狭窄率是所有颅内、外血管支架成形术中最高的。与中药干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相比,中药干预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报道少,缺乏高质量临床试验,对现有研究也缺少客观评价,因而中药干预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疗效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中药干预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疗效,并对现有文献的研究质量进行科学评估;同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疗效的影响,并观察血瘀证、气虚证计分的变化。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药干预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系统评价目的:评价中药干预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k)、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以及其他相关文献,按照预先设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资料,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应用风险评估工具进行研究质量的评价,应用GRADE评分进行证据级别的推荐。结果:共收集到中药干预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文献13篇,符合纳入标准并最终进入Meta分析的研究共4项,纳入患者30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有可能减少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OR=0.41,95%CI(0.21,0.79)],且无不良反应;在预防脑缺血事件复发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评价的结果显示出中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再狭窄发生可能有所减少,但纳入的研究都存在明显的方法学漏洞,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第二部分:益气活血中药干预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干预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方法,将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治疗成功后、并符合气虚证和血瘀证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性上,试验干预组同时给予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对照组则同时给予安慰剂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服药6个月后再狭窄发生情况及脑缺血事件复发情况,以及血瘀证、气虚证计分的变化。结果:随访6个月,有3例退出试验,试验干预组再狭窄发生率19.1%(9/47),对照组再狭窄发生率28.3%(13/46),试验干预组再狭窄发生少,但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试验干预组的脑缺血复发事件较对照组少,6.4%(3/47)vs13%(6/46),但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干预组的血瘀证计分和气虚证计分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再狭窄的发生与支架类型和术后6个月气虚证、血瘀证计分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再狭窄可能与血瘀证、气虚证有关,益气活血中药可以降低患者气虚证、血瘀证计分,改善患者气虚、血瘀的状态,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有减少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时再狭窄发生的趋势,气虚证和血瘀证可能是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之一,但仍需后期进行大样本试验验证。
贾文浩[10](2017)在《PCI术后应用益气凉血生肌方对中医症状及证候要素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CAD)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得到了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已成为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PCI术后再狭窄、无复流以及晚期血栓等问题降低了 CAD患者的获益。前期临床研究证实益气凉血生肌方具有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以及减少再狭窄的趋势。本研究旨在评价PCI术后应用益气凉血生肌方对证候要素及主要症状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目的:研究益气凉血生肌方对PCI术后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及主要症状的影响。方法:(1)纳入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东方医院心内科成功行PCI术的冠心病住院患者,共88例。经病人知情同意后,依照手术结束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42例,对照组46例。(2)两组患者均参照《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2)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从手术结束当天开始应用,包括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等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组在服用常规西药同时加服益气凉血生肌方配方颗粒,温水送服,早晚各一次,疗程2个月。(3)手术结束当日及术后2个月,记录并评价患者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及中医证侯要素,心绞痛症状积分、西雅图量心绞痛量表评分,检测C-反应蛋白(CRP)。(4)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至2017年3月,冠状动脉造影复查,以评价患者再狭窄事件以及冠状动脉搭桥(CABG)、严重心衰住院及心源性死亡发生的情况。(5)数据统计使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1)一般资料:共纳入88例患者,其中治疗组42例,对照组46例。两组在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疾病情况、治疗情况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前两组症状、体征积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胸痛、胸闷、气短、乏力、心悸、心烦、口苦、瘀血征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胸闷、气短、乏力积分改善显着优于对照组(P<05);症状、体征严重程度及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3)中医证候要素: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要素构成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治疗组在血淤、热蕴、痰浊、气虚证候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对照组在血瘀、热蕴、气虚证候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气虚、血瘀、热蕴证候改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4)心绞痛症状积分:治疗前两组心绞痛症状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心绞痛症状积分均较前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5)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治疗前两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上均较前有所改善,治疗组在积分改善程度上优于对照组(P<0.05)。(6)CRP水平:治疗前两组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CRP水平均有所回落,治疗组回落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1)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凉血生肌方可明显改善患者PCI术后胸闷、气短、乏力症状,改善气虚、血瘀、热蕴证候。(2)益气凉血生肌方可缓解CAD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3)益气凉血生肌方可降低患者PCI术后血清炎性介质水平,提示可减轻血管炎性反应。
二、黄芪对猪冠状动脉螺旋条作用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芪对猪冠状动脉螺旋条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黄芪的量效关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黄芪单味药的研究 |
1.1 实验研究 |
1.1.1 提升免疫作用 |
1.1.2改善心脑血管作用 |
1.1.3 保肝作用 |
1.1.4 代谢调节及其他作用 |
1.2 对黄芪单味药的实践经验总结 |
1.2.1 古代经验总结 |
1.2.2现代经验总结 |
1.2.3 现代临床研究 |
2 黄芪复方的研究 |
2.1 提升免疫作用 |
2.2 改善心脑血管作用 |
2.3保肾作用 |
2.4 代谢调节及其他作用 |
3 讨论 |
(2)瓜蒌参白汤治疗PCI术后心绞痛(痰瘀互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 |
2.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测指标 |
2.3 疗效评定 |
2.4 数据处理方式 |
3.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疗效指标 |
3.3 安全指标 |
4.讨论 |
4.1 现代医学对PCI术后心绞痛的研究 |
4.2 中国传统医学对PCI术后心绞痛的研究 |
4.3 瓜蒌参白汤的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5.结果分析 |
5.1 心绞痛疗效 |
5.2 心电图疗效 |
5.3 中医症候疗效 |
5.4 中医症候积分 |
5.5 血脂三项 |
5.6 安全性指标 |
6.问题及展望 |
7.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心绞痛积分表 |
附录B 中医证候量化表 |
附录C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B-HA、黄芪、黄连对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及移走运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透明质酸概述 |
1.2 黄芪、黄连概述 |
1.2.1 黄芪 |
1.2.2 黄连 |
1.3 中性粒细胞与炎症 |
1.3.1 中性粒细胞 |
1.3.2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与炎症的关系 |
1.3.3 中性粒细胞移走运动与炎症的关系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1.5 本课题的研究技术路线 |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仪器设备 |
2.2 主要试剂和耗材 |
2.3 主要溶液和试剂配制方法 |
2.4 实验方法 |
2.4.1 人中性粒细胞的提取 |
2.4.2 人中性粒细胞吞噬异物 |
2.4.3 流式细胞仪检测吞噬率 |
2.4.4 人中性粒细胞的移走运动 |
2.4.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分析 |
3.1 B-HA、黄芪、黄连对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影响的研究 |
3.1.1 LPS、B-HA对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
3.1.2 黄连、黄芪对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
3.1.3 B-HA与黄连联合作用对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
3.1.4 B-HA与黄芪联合作用对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
3.1.5 B-HA与黄连、黄芪联合作用对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
3.2 .胶滴内血清含量较低时人中性粒细胞移走运动的研究 |
3.2.1 LPS、B-HA对人中性粒细胞移走运动的影响 |
3.2.2 黄连、黄芪对人中性粒细胞迁移运动的影响 |
3.2.3 B-HA与黄连联合作用对人中性粒细胞迁移运动的影响 |
3.2.4 B-HA与黄芪联合作用对人中性粒细胞迁移运动的影响 |
3.2.5 B-HA与黄连、黄芪联合作用对人中性粒细胞迁移运动的影响 |
3.3 胶滴内外血清含量相同时人中性粒细胞移走运动的研究 |
3.3.1 LPS、B-HA对人中性粒细胞移走运动的影响 |
3.3.2 黄连、黄芪对人中性粒细胞迁移运动的影响 |
3.3.3 B-HA与黄连联合作用对人中性粒细胞迁移运动的影响 |
3.3.4 B-HA与黄芪联合作用对人中性粒细胞迁移运动的影响 |
3.3.5 B-HA与黄连、黄芪联合作用对人中性粒细胞迁移运动的影响 |
4 讨论 |
4.1 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对炎症的影响 |
4.2 人中性粒细胞移走运动对炎症的影响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基于调节ACE轴和ACE2轴探讨益气活血法改善心梗后心室重构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中西医诊疗进展 |
1. 急性心肌梗死的西医治疗进展 |
2.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
3.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研究进 展 |
3.1 心室重构的分期 |
3.2 基质金属蛋白酶和心室重构 |
3.3 心室重构过程中的RASS系统和转化生长因子β |
3.4 胶原纤维与心室重构 |
3.5 弹性纤维与心室重构 |
3.6 心肌成纤维细胞和心室重构 |
4. 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心力衰竭的中医探讨 |
4.1 病名溯源 |
4.2 病因病机分析 |
4.3 气虚血瘀是心室重构的基本病机 |
4.4 益气活血类中药在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
4.5 益气活血类中药在心室重构治疗中的机制研究 |
5. 基于RAAS系统调节探讨益气活血法改善心梗后心室重构的机制研究 |
5.1 研究的意义 |
5.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1. 研究内容 |
1.1 通冠胶囊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构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
1.2 通冠胶囊对AngⅡ刺激的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及机制 |
2. 研究目标及方向 |
2.1 研究目标 |
2.2 研究方向 |
3. 材料及方法 |
3.1 通冠胶囊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构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
3.2 探究通冠胶囊是否会影响AngⅡ刺激的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及作用机制 |
3.3 统计方法 |
4. 结果 |
4.1 通冠胶囊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构的影响 |
4.2 通冠胶囊对AngⅡ刺激的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及机制 |
5. 讨论 |
5.1 益气活血法与心梗后心室重构 |
5.2 益气活血中药通冠胶囊的中医理论指导与临床疗效 |
5.3 基于调节ACE轴和ACE2轴探讨益气活血中药通冠胶囊改善心梗后心室重构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5)中医药防治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对Hp感染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Hp感染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
3 中医治法的研究 |
4 复方中药抗Hp感染的研究 |
5 中西医结合抗Hp感染的研究 |
6 单味中药及有效成分抗Hp感染的研究 |
7 总结与展望 |
(6)益脉颗粒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益脉颗粒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机制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利用代谢组学分析益脉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代谢产物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利用 16Sr DNA分析益脉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肠道菌群影响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7)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对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摘要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实验研究内容 |
第一部分: 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
一、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 |
二、实验分组 |
三、实验检测项目 |
四、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
五、实验结果 |
六、结论 |
第二部分: 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对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
一、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制备 |
二、实验设计和分组 |
三、实验检测项目 |
四、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
五、实验结果 |
六、结论 |
第三部分: 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对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
一、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制备 |
二、实验设计和分组 |
三、实验检测项目 |
四、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
五、实验结果 |
六、结论 |
第四部分: Keap1-Nrf2/ARE信号转导通路在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对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
一、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制备 |
二、实验设计和分组 |
三、实验检测项目 |
四、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
五、实验结果 |
六、结论 |
讨论 |
一、关于研究背景和实验设计问题 |
二、第一部分实验结果分析 |
三、第二部分实验结果分析 |
四、第三部分实验结果分析 |
五、第四部分实验结果分析 |
六、本实验的结果和临床意义 |
七、本实验研究的不足 |
八、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英文缩略语集注 |
附录二: 论文图表 |
附录三: 文献综述图表 |
附录四: 本实验应用的主要仪器和设备 |
附录五: 本实验应用的主要试剂、试剂盒和耗材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莫诺苷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益气活血中药干预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综述一 中药干预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
1 基础实验研究 |
1.1 中药可抑制炎症反应 |
1.2 中药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 |
1.3 中药可抑制金属基质蛋白活性 |
1.4 中药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
2 临床研究 |
2.1 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可减少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
2.2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
2.3 中药可能通过抗炎和减轻血瘀证程度发挥预防再狭窄的作用 |
综述二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血管内治疗研究进展 |
1 概述 |
2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诊断与治疗 |
3 VAOS的血管内治疗 |
3.1 国外研究 |
3.2 国内研究 |
3.3 小结 |
4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血管内治疗的适应症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中药干预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系统评价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检索策略 |
1.2 文献纳入标准 |
1.3 文献排除标准 |
1.4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1.5 观察指标 |
1.6 文献的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 |
2.2 观察指标 |
2.3 中药减少再狭窄的机理研究 |
2.4 支架置入的血管分布 |
2.5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分析 |
2.6 GRAde评分 |
3 讨论 |
3.1 所纳入研究存在的方法学问题 |
3.2 所纳入研究存在的病例选择问题 |
3.3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 中药干预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回顾性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二 益气活血中药干预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随机及盲法 |
1.6 支架置入治疗 |
1.7 干预措施 |
1.8 观察方法 |
1.9 疗效观察 |
1.10 不良反应评价标准 |
1.11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患者一般情况的基线资料比较 |
2.2 所置入支架的基线资料比较 |
2.3 血瘀证、气虚证计分的基线资料比较 |
2.4 再狭窄发生情况比较 |
2.5 脑缺血事件复发情况比较 |
2.6 血瘀证、气虚证计分变化的比较 |
2.7 影响再狭窄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
2.8 安全性评价 |
3 讨论 |
3.1 研究课题的提出 |
3.2 文献研究的结果 |
3.3 采用益气活血中药进行研究的依据 |
3.4 采用头颈部CTA检查进行随访的依据 |
3.5 祖国医学对支架术后再狭窄的认识 |
3.6 益气活血中药脑心通胶囊的作用 |
3.7 益气活血中药对VAOS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
3.8 益气活血中药对VAOS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脑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 |
3.9 益气活血中药对VAOS支架置入术后血瘀证、气虚证计分的影响 |
3.10 VAOS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 |
结语 |
本研究创新之处 |
本研究不足之处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页 |
(10)PCI术后应用益气凉血生肌方对中医症状及证候要素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综述一 PCI术后再狭窄西医研究进展 |
1. 再狭窄的概念 |
2. 再狭窄的类型及诊断 |
3. 再狭窄的发生时间 |
4. 再狭窄的机制 |
5. 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
6. 再狭窄的防治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PCI术后的中医辨证论治研究 |
1. PCI术后的病因病机 |
2. PCI术后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病例控制标准 |
4. 研究方法 |
5. 疗效评价 |
6. 统计学处理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主要中医症状、体征积分 |
3. 主要中医症状、体征严重程度 |
4. 中医证候要素 |
5. 心绞痛症状积分 |
6.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 |
7. C-反应蛋白水平 |
8. 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比较 |
讨论 |
1. 益气凉血生肌方干预PCI术后预后的研究思路 |
2. 患者中医症状、体征、证候要素改善 |
3. 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改善 |
4. 患者CRP改善情况 |
5. 两组患者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比较 |
6. 小结 |
7.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黄芪对猪冠状动脉螺旋条作用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黄芪的量效关系研究进展[J]. 程祚章,黄宇虹. 西部中医药, 2021(03)
- [2]瓜蒌参白汤治疗PCI术后心绞痛(痰瘀互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周盼盼.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3]B-HA、黄芪、黄连对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及移走运动影响的研究[D]. 吴雅慧.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4]基于调节ACE轴和ACE2轴探讨益气活血法改善心梗后心室重构的机制研究[D]. 周袁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5]中医药防治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J]. 王思颖,王世雷. 中国民间疗法, 2020(01)
- [6]益脉颗粒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机制研究[D]. 关乐.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7]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对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 李慧娴.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8]莫诺苷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崔加敏. 遵义医学院, 2018(01)
- [9]益气活血中药干预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D]. 童晨光.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7(12)
- [10]PCI术后应用益气凉血生肌方对中医症状及证候要素影响的研究[D]. 贾文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