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写作训练误区刍议(论文文献综述)
马磊[1](2020)在《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修辞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恰当的言语形式来表达思想内容的活动。修辞素养是影响言语交际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基础教育阶段,修辞教学是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修辞教学面临严重困境,课程标准对修辞教学要求的“局限性”、教科书中修辞教学内容编排的“随机性”、教学实施中修辞教学安排的“偶然性”、学业评价中修辞素养评价的“片面性”,以及语文教师修辞素养和修辞教学素养的匮缺,反映出修辞教学的多重危机。修辞教学的现实困境与修辞教学的重要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从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现实需要出发,有必要对中国现代修辞教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以得到历史的启示,改进修辞教学的内容和策略,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通过搜集、整理、考证中国现代修辞教学的史料,诸如修辞研究的论着论文、修辞学史的论着论文、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文件、有代表性的语文教科书和辅助性教材、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的相关着述等,梳理修辞教学思想和实践演变的历史事实,兼顾语文教育的历史演进和修辞研究的历史演进,并结合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可将中国现代修辞教学的发展史划分五个阶段,即:萌发期(1904-1929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现代修辞学的草创和现代语文课程的独立开始萌发;勃兴期(1929-1949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现代修辞学科的初步建立和语文课程的稳步发展而勃兴;成熟期(1949-1977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现代汉语修辞学的正式建立和语文课程的命名而趋于成熟;繁荣期(1977-1997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修辞学研究的兴盛和语文课程的科学化热潮而走向繁荣;重生期(1997-2020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修辞学研究的跨学科拓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知识观的变革,开启新生。中国现代修辞教学的成绩是一代又一代修辞学者和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奋斗的结果,而这条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经历了不少曲折坎坷。在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的不同阶段里,修辞教学探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分别完成了不同的历史使命:在萌发期,语文课程的独立设置为修辞教学提供了课程基础;在勃兴期,修辞学科的初步建立为修辞教学提供了学科基础;在成熟期,双基教学的讨论明确了修辞教学的基本方法;在繁荣期,能力本位的确立理清了修辞教学的价值追求;在重生期,语境观念的凸显强化了修辞教学的情境性。现代以来,特定的社会环境为开展修辞教学提供了外部条件,修辞学科的独立和发展为修辞教学提供了学科基础,语文课程的独立和发展为修辞教学提供了课程基础,这三个方面构成了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的主要动因。修辞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和修辞教学策略的现代化均有了历史性突破,但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仍任重道远。现代以来的修辞教学内容在学科来源、呈现方式、价值追求上有了重要发展,但修辞教学内容系统建构仍不充分。现代修辞教学内容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第一,在学科来源上,吸收了现代修辞研究的成果并随着修辞研究的发展而更新,但并不总是即时和全面地将修辞的学科内容转化为语文的课程内容。第二,在呈现方式上,课程文件和教科书中既有显性的修辞知识内容,也有寓于言语作品积累和言语实践活动中的隐性教学内容;显性的修辞知识,既有系统化的呈现方式,也有零散的呈现方式。第三,在价值追求上,不仅重视修辞静态知识的传授,更重视修辞知识在具体的言语情境中的动态运用,在表述上经历了“技能”“能力”“素养”的演进。推进修辞教学内容现代化,就要综合吸收现代各种语言学理论的研究成果,汲取历史上修辞教学内容系统建设的经验,并积极引入修辞学研究的新成果,特别是引入关于修辞动态过程研究的成果,积极重建修辞教学内容系统。语言研究越来越注重语言之外因素的制约作用,对于语境的分析不断深化,因此应把修辞的基本原则作为修辞教学的基础内容;结构主义语言学尽管受到了挑战,但仍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因此仍应把不同语言层级的具体修辞手段作为修辞教学的主体内容;语言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学习要关注言语活动承载的文化因素,因此应把修辞的情感态度作为修辞教学的高层内容。修辞教学内容系统的建设还要划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教学层次,设计三个阶段的修辞学业质量标准,为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现代修辞教学策略在情境性、实践性、程序性三方面作了积极追求,但教学策略的探讨仍不充分。现代修辞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一是情境性,历来强调修辞要适应语言环境的基本要求,这一思想随着修辞研究的发展和语文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演进。二是实践性,历来重视语文课程的实践品质,将修辞教学置于言语实践的过程中,主要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开展修辞教学。三是程序性,历来重视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对教学的程序系统作过积极的探索,但教学程序系统没有较为稳定地得以传承和发展。推进修辞教学策略现代化,就要科学认识修辞学习的路径。依据“习得”与“学得”的语言学习理论,结合基础教育阶段母语学习的现实基础,可以对“习得”和“学得”作进一步的划分,形成“自然习得”“引导习得”“情境学得”“系统学得”四个层次。在语文课程中,修辞学习存在着自然习得、引导习得、情境学得、系统学得四个路径,四个路径的理性程度递进提高。对具体修辞教学方法的探讨,应该在上述修辞学习四个路径的框架下进行,才能使教学方法的探讨走出经验主义的范式,建构教学方法的科学系统。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应该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指引,基于上述对现代修辞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认识,在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语文教科书的编写、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语文学业评价的开展诸方面,作出相应变革。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要大力培育语文教师的修辞素养和修辞教学素养。一方面,要改进语文教师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更新充实修辞学相关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育语文教师的修辞理论素养和修辞实践素养;另一方面,要变革语文教师教育的课程实施方式,通过“答辩式说课”“追问式评课”等途径,提升修辞教学的实践反思能力,培育语文教师的修辞教学素养。要努力培养面向未来修辞教学需要的、能继续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的语文教师。对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的专门研究才刚刚起步。在后续的研究中,要将修辞学与教育学更加密切地结合起来,争取建立起较成熟的汉语修辞教学理论,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修辞教学现代化。
顾红伟[2](2020)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以小说教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许多新的阅读教学方法也应运而生,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新兴的阅读教学方式,其特点在于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会阅读。围绕议题所开展的多文本阅读学习既有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和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小说是受中学生喜爱的文学体裁之一,小说阅读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但传统的小说教学存在内容固化且形式单一的问题。随着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使用,如何引用群文阅读教学方式来提高统编版教材的使用效度成为了当下很多教师所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为研究对象,并在结合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对初中小说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价值和具体实施策略展开探究。绪论部分主要在于说明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正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对群文阅读教学的概念、特征和理论依据进行阐释;第二章阐述了初中小说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准备,在论述初中小说群文阅读教学价值的基础上对结合统编版教材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小说的文体特征、小说的叙事特点、学生的学情特点和课程标准的培养要求是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第三章主要从教师的教学组织策略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两个层面对初中小说群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展开论述,并提出教师的自我评价与反思以及对学生的多元评价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第四章呈现了分别面向初中三个年级学生的小说群文阅读教学实践课例,在阐释案例的设计思路和分析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对实践中的收获与问题进行了反思,并从教师的角度提出了基于解决问题的改进策略,以期能够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群文阅读教学理论的发展有所帮助。
张芳[3](2019)在《部编本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文中认为在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教学形式,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并在语文教育界引发很多人的思考、研究和实践。群文阅读与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相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如: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其的阅读面,提升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中华民族的文明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要了解这些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需要我们透过古人留下的文字去感悟他们的智慧、情怀和精神,以此汲取民族的文化智慧。文言文就是引领我们通往那个世界的一扇大门。初中学生由小学步入中学,文言文学习对于他们是一个既陌生又艰难的任务,加之大多数老师长期固化的教学方式:“言”与“文”的分化,重“言”轻“文”;对语言语法知识讲解过多;对应试的狭隘追逐等等。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和兴趣,方法也不得要领,更谈不上对其中文化和精神的感悟和品味。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材料基本囿于教材给的篇目,很少有主动积极的课外文言文拓展。这些都无法让学生真正触摸到先贤的智慧,感悟我们本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因此,本论文将群文阅读的理论研究与全国刚统一使用的部编本初中文言文教学相结合,对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进行理论思考和教学实践,希望对这一板块的教学改进做一些尝试和努力。本论文主要分为绪论和正文两大部分内容。绪论主要从问题的缘起、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这几方面来阐述。正文部分共包含三章内容:第一章对群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包括其理论基础和理论概述,理论概述包括其概念、特点、过程和方法;第二章论述了部编本初中文言文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和可行性;在前两章对相关理论论述的基础之上,第三章对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进行一些教学实践,并对设计的教案和实践效果进行评析。最后是结语部分,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对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进行总结和反思。
王田园[4](2019)在《初中语文随文练笔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听说读写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写”的主要形式——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据半壁江山,然而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众多一线教师也在长期探索高效、实用的写作教学途径。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读写结合”的形式日益受到关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各自为营,写作教学以单元写作为主,忽视了阅读教学中写作资源的开发,导致写作教学落入了“闭门觅句”再简单批改的低效循环。随文练笔以读写结合理论为基础,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挖掘、利用阅读文本进行小篇幅的练笔训练。学生在充分理解阅读文本的前提下,将自己的所学所得向写作中迁移,或借鉴其写作方法进行模仿式练笔;或在阅读文本的空白处进行想象式练笔等,这些途径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论文以初中随文练笔为研究对象。首先,明确了随文练笔的概念和理论基础,梳理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随文练笔的基本形式,并分析了随文练笔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其次,从实践角度出发,深入初中进行实地调查、课堂观察,总结出当前随文练笔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随文练笔教学缺乏系统性、阅读与练笔割裂、学生练笔素材匮乏等。最后,基于调查结果所反映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的实施策略。即,从课标解读、加强指导、多元评改等方面建立科学的随文练笔体系;教师合理高效使用教材,组合教材,巧设练笔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练笔习惯,立足生活,激发其练笔兴趣,贯通读写,拓展学生阅读的宽度、挖掘阅读深度,积累丰富的练笔素材,从而让学生乐写会写,增强练笔能力,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陈新园[5](2019)在《群文阅读在初中记叙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面对当前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的现状,众多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努力探寻出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模式——群文阅读教学法,它促进师生高效地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随着研究的深入,群文阅读理论日趋完善。它主张在一定时间内,围绕特定议题、多个文本,进行阅读建构,最终达成共识。当前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走入一个怪圈,师生将更多的精力投注于课内选文的精读训练,脱离与生活的联系。而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指向课内外多重理解,更符合“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的观点。在此,笔者将采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深入研究初中记叙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首先,从相关理念入手,阐述记叙文教学和群文阅读结合的合理性。接下来从实践出发,分析当前的实践误区以及基本要求。虽然群文阅读存在很多不足,但是通过合理地确定议题、选取文本、开展教学,一定能使初中记叙文教学课堂得到不断地优化。
刘腾腾[6](2016)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资源的研究与使用》文中提出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写作资源极为丰富,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合理运用。基于此,笔者系统研究了教材中的写作资源,主要分为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绪论首先阐述了使用教材写作资源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接着总结了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对论文中出现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全面论述了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资源的分布情况,主要包括写作专题系统、阅读系统中的写作资源以及安排在语文实践活动、口语交际、专题里的写作训练。第三部分重点梳理了当前教材写作资源存在的问题,即写作专题系统不甚合理,阅读系统中的写作资源编排较为随意,其他写作资源也相对杂乱,并分析了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第四部分为促进教材写作资源的合理使用,笔者提出以下建议:改进写作专题系统,落实读写结合的理念,整合其他写作资源。总之,尽可能完善现有教材,全面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张锦艳[7](2014)在《朱自清作文教学思想与初中作文教学改革研究》文中提出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初中作文教学作为中学作文教学的起始阶段,关系到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的提高,关系到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然而,当前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一些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性质、目的的认识不够清晰,作文教学的重点不够突出,作文教学的方法欠科学,初中作文教学必须进行改革。着名语文教育家朱自清先生以自身丰富的写作实践和学者的敏锐感,对作文教学进行了深刻的阐释。他将作文教学的性质界定为实用性、文化性和表达性;明确指出作文教学的目的重在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作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文字应用能力、抒发真情实感的能力等;作文教学的策略重在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坚持读写结合、树立假想的读者意识等。朱自清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重视实用性和时效性,切中写作教学的实际,对当前的作文教学改革实践具有启发意义。本论文正文部分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朱自清作文教学思想解读。本章首先系统阐释朱自清作文教学思想形成的基础,然后从作文教学的性质、目的、重点、策略四个方面对朱自清作文教学思想的具体内容进行梳理。第二章,初中作文教学改革的现实背景。本章从“新课标”的作文教学理念、初中生的写作心理两个维度展开阐述,明确初中写作教学的目标及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并结合访谈调查的形式指出当前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误区,论述当前初中作文教学必须进行深刻改革的必要性及可能性。第三章,朱自清作文教学思想对初中作文教学改革的启示。本章联系当前初中作文教学实际,以朱自清作文教学思想为指导,分别从理解作文教学的性质、明确作文教学的目的、突出作文教学的重点、优化作文教学的策略四个方面系统论述初中作文教学的改革实践,试图探索出一条初中作文教学改革实践的科学道路。
谢萌萌[8](2019)在《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近年来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考察也越来越为关注。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致使课堂氛围较为沉重,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的效果也并不显着。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学习工具,能够图文并茂的呈现学生的思考方式,将文章的主要知识点组织的更加系统化、简洁化。学生在动手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能够协调左右脑同时进行工作,从而使思维得到有效的发散,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本研究从思维导图的结构特征入手,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应用于初中语文各类体裁的文章教学中,旨在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本研究根据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常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将思维导图与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以思维导图的结构特征为切入点,将思维导图划分为线性归纳型、放射发散型和平面整体型三种不同的结构类型,分别应用于各种文体的阅读文章中。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进一步阐述思维导图在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并得出相关的结论和思考。研究结果表明,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切实的可行性以及良好的课堂效果,能够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沉闷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主动性。然而,思维导图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还存在着种种局限性和使用误区,进而引发了相关的思考和建议,以期能使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得到更好的应用。本研究希望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演示,阐明思维导图教学的操作流程和具体应用,力求能真正付诸于教学实践,改善现有课堂教学的弊端,能为其他致力于在教学中尝试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师提供参考。
李婵[9](2020)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口语表达能力作为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顺应课标的要求,也是语文这门特殊学科的需要和时代的迫切需求。在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整体提高,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来论述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说明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的研究缘起、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是本论文的主干内容。首先,交代了书面语和口语的联系和区别,界定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的涵义,并阐述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培养原则以及必要性。其次,通过对当前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总结出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虽然具有基本的与人沟通能力,但是表达被动;学生表达用语苍白且无条理;教师训练过程中忽视口语与思维的关系;缺乏对学生课外口语训练的指导;训练形式化。继而对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并概括为以下几点,即:学生自身性格因素、思想上的误区、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善以及社会大环境的限制等。最后,本文针对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策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通过激活语欲让学生敢于表达;第二,完善培养形式,通过营造课堂氛围、丰富课外活动、引导说写结合,让学生乐于表达;第三,通过积累语言材料让学生的口语表达丰富起来;第四,通过思维训练让学生的口语表达有逻辑;第五,通过制定评价体系让学生表达更有效。第三部分是结语。在对全文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再次肯定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意义,同时期望本研究能够为解决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存在的实际问题提供一些借鉴。
张莹[10](2014)在《初中作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化社会的特征是信息发展快、信息量大、信息技术发达,因此,现代人必须要善于从纷繁芜杂的信息中搜集、筛选、传播信息,并且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为写作提供便利条件,写作已经演变成为时代的需要。写作,可以说是现代社会人必需具备的生活与工作基本技能,除此之外,初中学生提高写作能力也是为了参加中考的需要,写作是中考语文学科重要地考核内容。尽管如此,我们可以从近几年来初中学生中考的作文成绩与日常作文训练的结果看出,现如今的初中学生写作水平低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为了更加真实地、全面地了解现如今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真实情况,笔者设计出两种问卷并且在辽宁省本溪市实验中学进行了“初中学生作文情况的调查”。本篇论文就是以笔者的调查问卷统计出来的数据为基础的。笔者对这些真实数据进行了认真细致地分析研究。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出,现如今初中学生作文的主要瓶颈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初中学生对于写作文根本提不起兴趣,写作文完全是为了敷衍语文教师、应付考试;初中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缺乏写作材料积累,导致动笔时语言枯燥、内容空洞;初中学生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初中时期对于我们来说,可以看作是写作能力形成与提高的关键阶段。因此,众多一线语文教师在初中作文教学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初中学生的写作技能是不好的,同时说也明了初中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质量也很差。初中作文教学仍然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到初中语文教师的中学作文教学的效果。笔者在本次调查的结果中发现,在初中作文教学方面,存在的误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相当多的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没有明确地计划性,导致作文教学开展得随意无序;教学中读写分离,各自为阵;不少一线语文教师在开展初中作文教学中过程中,根本不注重初中学生的自主写作;不少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习作进行批改的时候,常常仅限于形式并未取得实效,在对学生习作进行讲评的时候,采取的讲评方式也过于简单重复。针对中学生作文的主要瓶颈与中学作文教学方面存在的种种误区,笔者结合中学作文教学实践,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对策:必须关注学生的写作兴趣;关注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关注作文与阅读的关系;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日常作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使作文教学具有计划性;初中语文教师要在开展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逐渐改良自己的讲评的方式方法,使讲评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功用。本篇论文能够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初中作文教学时提供借鉴,笔者希望,本篇论文能够为提高初中作文教学质量略尽一份薄力。
二、初中写作训练误区刍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初中写作训练误区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缘由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五、研究的创新追求 |
第一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渊源 |
第一节 古代修辞教学的背景 |
一、古代修辞研究的发展 |
二、古代语文教育的发展 |
第二节 古代修辞教学的内容 |
一、修辞教学内容的初步体现 |
二、修辞教学内容的分化凸显 |
三、修辞教学内容的充实丰富 |
四、修辞教学内容的近代转型 |
第三节 古代修辞教学的策略 |
一、将“修辞立其诚”作为教学基本要求 |
二、将修辞教学融入言语实践的过程 |
三、力求“盈科而进”探索程序系统 |
第二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萌发 |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萌发的背景 |
一、现代修辞学的草创 |
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与语文课程的正式独立 |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初步探索 |
一、语文独立设科背景下对“言语形式”的重视 |
二、国文课程中“文法要略”教学内容的登场 |
三、国语课程中“修辞学大意”教学内容的明确提出 |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初步寻求 |
一、以“贵明通”作为修辞教学的基本要求 |
二、重视“于练及言语与文章之际”开展修辞教学 |
三、对特设教学时间和单独编写教材的追求 |
第三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勃兴 |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勃兴的背景 |
一、现代修辞学科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
二、教育战线的坚守与国文国语课程的稳步建设 |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基本成型 |
一、修辞教学内容的自立门户 |
二、修辞教学内容的系统建构 |
三、修辞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改良 |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全面探究 |
一、确立“适应题旨情境”的修辞教学要求 |
二、强调修辞要“随选文”依次教授 |
三、追求修辞教学“有系统的概念” |
第四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成熟 |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成熟的背景 |
一、现代汉语修辞学的正式建立 |
二、教育事业的新纪元和语文教育的新开拓 |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继续充实 |
一、“语文”课程中白话修辞教学地位的提升 |
二、汉语文学分科试验与汉语修辞教学系统的建设 |
三、“工具说”的确立与修辞“双基”教学的探讨 |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持续推进 |
一、“文道统一”教学观的确立和“语境”思想的提出 |
二、从强调“相机教学”到重视“基本训练” |
三、基于语文课程内容整体的修辞教学程序系统建设 |
第五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繁荣 |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繁荣的背景 |
一、修辞学研究的全面兴盛 |
二、教育事业的拨乱反正与语文课程的科学化追求 |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回归与丰富 |
一、修辞知识的回归与“精要好懂有用”知识观的提出 |
二、能力本位的确立与修辞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建设 |
三、能力训练的强化与篇章修辞教学的突显 |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改进与提升 |
一、“得体”原则的确立和“语体中心论”的提出 |
二、对修辞“训练”的重视与“习得”观念的引入 |
三、从知识教学程序系统到能力训练程序系统的建设 |
第六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重生 |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重生的背景 |
一、跨学科背景下修辞学研究的演进 |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与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突出 |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淡化与调整 |
一、“语感”的讨论与修辞教学内容的淡化 |
二、课程内容的泛化与修辞教学的失落 |
三、语言本位的重新确立与修辞教学内容的重构 |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转向与变革 |
一、修辞教学对“语言运用情境”的关注 |
二、从“感悟”到“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 |
三、修辞教学系统的解构与重构 |
第七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反思与前瞻 |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的反思 |
一、现代修辞教学的发展特征 |
二、现代修辞教学的发展动因 |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系统的建设 |
一、修辞教学内容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二、修辞教学内容系统建设的构想 |
三、修辞学业质量标准建设初探 |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探讨 |
一、“引导习得”的策略 |
二、指导“情境学得”的策略 |
三、指导“系统学得”的策略 |
第四节 语文教师修辞素养与修辞教学素养的培育 |
一、语文教师修辞素养的培育 |
二、语文教师修辞教学素养的培育 |
结语 |
一、研究的基本结论 |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史大事年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后记 |
(2)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以小说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
一、关于群文阅读的理论研究 |
二、关于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研究 |
三、对群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 |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群文阅读教学概述 |
第一节 群文阅读教学的概念 |
一、群文阅读的缘起及特点 |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特征 |
第二节 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读者反应理论 |
三、全语言理论 |
第三节 群文阅读教学与其它阅读教学法的关系 |
一、群文阅读教学与单篇阅读教学 |
二、群文阅读教学与整本书阅读教学 |
三、群文阅读教学与主题教学 |
四、群文阅读教学与大单元教学 |
五、群文阅读教学与专题教学 |
第二章 初中小说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准备 |
第一节 明确开展初中小说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
一、有利于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阅读需要 |
二、有利于丰富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 |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
四、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
第二节 明确结合教材开展小说群文阅读教学的可行性 |
一、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整体编排特点分析 |
二、教材中小说课文的分布情况及类型特点分析 |
三、教材中“名着导读”部分对小说作品的选编情况分析 |
第三节 明确初中小说群文阅读教学的内容 |
一、依据小说文体特征确定教学内容 |
二、依据小说叙事特点确定教学内容 |
三、依据学生学情特点确定教学内容 |
四、结合课程标准的培养要求确定教学内容 |
第三章 初中小说群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
第一节 议题的筛选与确定 |
一、议题的确定依据 |
二、议题的主要类型 |
第二节 文本的选择与组元 |
一、文本的选择依据 |
二、文本的选择方式 |
三、文本的组元类型 |
第三节 集体建构与师生共识的达成 |
一、基于提高课堂容量的教学组织 |
二、基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自主阅读与合作学习 |
三、基于凝聚师生共识的合作探究 |
第四节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评价 |
一、教师的自我评价与反思 |
二、对学生的多元评价 |
第四章 初中小说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
第一节 聚焦整合课外教学资源的实践课例 |
第二节 聚焦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的实践课例 |
第三节 聚焦整合课内教学资源的实践课例 |
第四节 初中小说群文阅读教学课例分析 |
一、教学议题的设计与文本的组元 |
二、课型结构的选择与问题的设定 |
三、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共识的凝聚 |
第五节 对初中小说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的反思 |
一、师生在教学实践中的收获 |
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
三、基于解决问题的改进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3)部编本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意义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群文阅读的理论研究 |
二、群文阅读的实践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群文阅读的相关理论阐述 |
第一节 群文阅读的理论基础 |
一、文本互织理论 |
二、建构——统整模式 |
三、读者回应理论和阅读交易理论 |
第二节 群文阅读的理论概述 |
一、群文阅读的概念 |
二、群文阅读的特点 |
三、群文阅读的过程与方法 |
第二章 部编本初中文言文实施群文阅读的价值及可行性 |
第一节 部编本初中文言文实施群文阅读的价值 |
一、有利于与文言文单篇阅读教学形成互补 |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素养 |
第二节 部编本初中文言文实施群文阅读的可行性 |
一、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编特点 |
二、文言文实施群文阅读可行性例说 |
第三章 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及评析 |
第一节 课例一:《陋室铭》群文阅读教学实践 |
一、《陋室铭》单篇阅读教学课例 |
二、《陋室铭》群文阅读教学课例 |
第二节 课例二:《诫子书》群文阅读教学实践 |
一、《诫子书》单篇阅读教学课例 |
二、《诫子书》群文阅读教学课例 |
第三节 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评析 |
一、单篇阅读教学与群文阅读教学效果评析 |
二、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评析 |
三、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注意事项和不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专着 |
二、国家标准 |
三、期刊 |
四、学位论文 |
附录 |
一、《陋室铭》群文阅读教学选文 |
二、《诫子书》群文阅读教学选文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4)初中语文随文练笔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初中语文随文练笔教学概述 |
第一节 随文练笔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随文练笔的概念 |
二、随文练笔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二节 初中语文随文练笔的基本形式 |
一、模仿式练笔 |
二、改写式练笔 |
三、想象式练笔 |
四、探究式练笔 |
第三节 随文练笔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一、随文练笔教学的必要性 |
二、随文练笔教学的可行性 |
第二章 初中语文随文练笔教学现状 |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编制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二节 初中语文随文练笔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 |
一、教师随文练笔教学的现状 |
二、学生随文练笔训练的现状 |
第三节 初中语文随文练笔现状调查的问题与分析 |
一、存在的问题 |
二、原因分析 |
第三章 初中语文随文练笔的教学策略 |
第一节 随文练笔教学体系的确立 |
一、解读课标,制定练笔目标 |
二、根据学情,加强练笔指导 |
三、多元评改,优化练笔评价 |
第二节 随文练笔与教材的结合 |
一、依托文本,实用教材练笔 |
二、组合教材,巧设练笔内容 |
第三节 随文练笔习惯的养成 |
一、立足生活,提高练笔兴趣 |
二、贯通读写,丰富练笔素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初中语文随文练笔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版) |
附录B 初中语文随文练笔教学现状调查(学生版) |
致谢 |
(5)群文阅读在初中记叙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一章 初中记叙文群文阅读教学概述 |
第一节 初中记叙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相关概念 |
一、群文阅读的概念 |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概念 |
三、相关概念的比较 |
四、初中记叙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概念 |
第二节 初中记叙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文本召唤理论 |
三、学习共同体理论 |
四、文体教学观 |
第三节 初中记叙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 |
一、教学文本多样,教学目标集中 |
二、强调集体建构,注重学生对记叙文读写知识的运用 |
三、强调达成共识,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组织、指导教学的能力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初中记叙文群文阅读教学的误区及基本要求 |
第一节 初中记叙文群文阅读教学的误区分析 |
一、将群文阅读教学看成随意阅读教学 |
二、所选议题不具备多元性 |
三、割断多元与共识的联系 |
第二节 初中记叙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
一、议题应体现记叙文文体特点 |
二、教学过程应是更开放的全员参与 |
三、拓展应用应有助于记叙文读写能力的高效提升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初中记叙文群文阅读教学的途径 |
第一节 根据实情确定议题 |
一、根据教材助读系统选定议题 |
二、基于学情确定议题 |
三、议题体现记叙文文本特点 |
第二节 立足教材组合群文 |
一、群文应具有趋同性 |
二、群文应具有可比性 |
第三节 整合群文内容进行教学互动 |
一、课前准备,精选内容 |
二、设计导语,布置议题 |
三、平等互动,自主阅读 |
四、交流分享,适时指导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6)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资源的研究与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使用教材写作资源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
二、 研究现状 |
三、 相关概念阐述 |
第一章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资源的分布情况 |
第一节 写作专题系统 |
一、 写作指导 |
二、 修改文章专题 |
三、 应用文写作 |
第二节 阅读系统的写作资源 |
一、 选文的课后写作题 |
二、 诵读欣赏的写作拓展点 |
三、 名着阅读独特的写作价值 |
第三节 其他写作资源 |
一、 语文实践活动的写作训练 |
二、 口语交际提供写作基础 |
三、 专题中的写作练习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资源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写作专题系统不合理 |
一、 写作指导序列不明显 |
二、 作文修改方式单一,修改专题间隔时间过长 |
三、 应用文写作地位低且内容脱离学生生活 |
第二节 阅读系统的写作资源较为随意 |
一、 课后写作题与选文结合不紧密 |
二、 诵读欣赏人文主题组元给写作教学带来不便 |
三、 名着阅读“写作·活动”要求笼统宽泛 |
第三节 其他写作资源杂乱无章 |
一、 语文实践活动多而乱,劳力又劳神 |
二、 口语交际系统与写作系统各自为政 |
三、 专题呈现的写作材料缺乏统整性安排 |
第四节 原因分析 |
一、 写作知识僵化淡化 |
二、 课标中的写作知识不够具体 |
三、 教材编者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资源的合理使用 |
第一节 完善写作专题系统 |
一、 构建科学合理的写作序列 |
二、 重视学生互改、教师修改,调整文章修改专题 |
三、 增加应用文写作练习,增强其趣味性与实用性 |
第二节 落实读写结合的理念 |
一、 课后题坚持“以写促读”的原则 |
二、 对诵读欣赏进行能力组元 |
三、 加强对名着阅读“写作·活动”的指导 |
第三节 整合其他写作资源 |
一、 精简语文实践活动 |
二、 口语交际与写作系统相互融合 |
三、 根据写作任务呈现专题作文素材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统计 |
附录 |
后记 |
(7)朱自清作文教学思想与初中作文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设想 |
第一章 朱自清作文教学思想解读 |
第一节 朱自清作文教学思想形成的基础 |
一、朱自清的语文教育思想 |
二、同时AI写作作教学思想的影响 |
三、朱自清在工作实践中的认识 |
第二节 朱自清作文教学思想的具体内容 |
一、作文教学的性质 |
二、作文教学的目的 |
三、作文教学的重点 |
四、作文教学的策略 |
第二章 初中作文教学改革的现实背景 |
第一节 “新课标”对初中作文教学的要求与建议 |
一、初中作文的目标与要求 |
二、初中作文教学的建议 |
三、初中写作评价的建议 |
第二节 初中生的写作心理 |
一、“开放期”的写作心理 |
二、“闭锁期”的写作心理 |
第三节 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误区 |
一、作文教学的性质不清楚 |
二、作文教学的目的不明确 |
三、作文教学的重点不突出 |
四、作文教学的策略不科学 |
第三章 朱自清作文教学思想对初中作文教学改革的启示 |
第一节 理解作文教学的性质 |
一、作文教学讲求实用性 |
二、作文教学注重文化的积淀 |
三、作文教学重视书面表达 |
第二节 明确作文教学的目的 |
一、掌握生活技能的需要 |
二、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 |
第三节 突出作文教学的重点 |
一、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
二、注重文字能力的提高 |
三、注重应用文体的训练 |
四、注重真情实感的抒发 |
五、注重学生的自由写作 |
第四节 优化作文教学的策略 |
一、关注生活,贴近实际 |
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
三、目标恰当,培养兴趣 |
四、心有读者,激发热情 |
五、巧妙批改,调动情绪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一、选题的缘由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对象、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思维导图相关理论概述 |
第一节 思维导图相关概念 |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界定 |
二、思维导图与概念图辨析 |
三、思维导图与教学板书辨析 |
第二节 思维导图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脑科学理论 |
二、图式理论 |
三、知识可视化理论 |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节 思维导图的基本特性和功能 |
一、思维导图的基本特性 |
二、思维导图的功能 |
第四节 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
一、手工绘制思维导图 |
二、软件绘制思维导图 |
三、思维导图绘制注意事项 |
第二章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体现及可行性分析 |
第一节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
一、学生方面的价值体现 |
二、教师方面的价值体现 |
三、课堂方面的价值体现 |
第二节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一、教学需求 |
二、教学条件 |
三、教学操作 |
第三章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
第一节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流程 |
一、前期分析 |
二、教学应用 |
三、总结评价 |
第二节 不同类型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
一、线性归纳型思维导图的应用 |
二、放射发散型思维导图的应用 |
三、平面整体型思维导图的应用 |
第三节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
一、线性归纳型思维导图的应用案例 |
二、放射发散型思维导图的应用案例 |
三、平面整体型思维导图的应用案例 |
第四章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中的相关思考 |
第一节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的局限性 |
一、思维导图绘制时间长,比较繁琐 |
二、思维导图的自主多样性不利于教学评价 |
三、思维导图可视化特征易导致思维的惯性 |
四、思维导图难以描述和呈现感性的认识 |
第二节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的误区 |
一、过于夸大思维导图的使用功能 |
二、盲目延伸思维导图的应用范围 |
三、思维导图类型的应用模式化 |
第三节 克服思维导图不利条件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
一、教师加强学习,促进专业成长 |
二、引导学生学习,加强技巧掌握 |
三、利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论文结构图 |
附录二 :陈盈达思维导图评分量表 |
附录三 :孙易新思维导图评分量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
第一节 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表达能力 |
一、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的联系与区别 |
二、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的涵义 |
第二节 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可行性与原则 |
一、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可行性 |
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原则 |
第三节 培养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必要性 |
一、培养初中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顺应课标的要求 |
二、培养初中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教材的重要内容 |
三、培养初中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第二章 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现状与成因分析 |
第一节 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
一、学生表达的主动性不强 |
二、学生表达苍白、条理不清 |
三、忽略口语训练与思维的关系 |
四、缺乏课外口语训练的指导 |
五、训练方式形式化、单一化 |
第二节 口语表达能力培养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学生自身性格因素 |
二、思想上的误区 |
三、知识结构不完善 |
四、社会环境的限制 |
第三章 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策略 |
第一节 激活表达欲望,使学生敢于表达 |
一、端正态度,帮助学生了解口语表达的重要性 |
二、创设语境,唤醒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
三、克服心理障碍,树立敢说的自信心 |
四、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感召学生 |
第二节 完善培养形式,使学生乐于表达 |
一、营造课堂氛围 |
二、丰富课外活动 |
三、引导说写结合 |
第三节 重视语言积累,使学生表达丰富 |
一、语言文字积累 |
二、社会信息积累 |
三、表达技巧积累 |
第四节 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表达有条理 |
一、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 |
二、多种形式的思维训练 |
第五节 制定评价体系,使学生表达有效 |
一、口语表达能力评价的原则 |
二、口语表达能力评价的方式 |
三、口语表达能力评价的标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B 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调查问卷(学生卷) |
致谢 |
(10)初中作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三、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中学作文现状及问题分析 |
一、 初中学生作文现状 |
二、 初中学生作文的瓶颈 |
第二章 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
一、 中学作文教学现状 |
二、 中学作文教学的误区 |
第三章 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对策和措施 |
一、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
二、 写作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
三、 作文与阅读紧密结合 |
四、 注重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 |
五、 重视写作能力训练的计划性 |
六、 提高作文讲评有效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四、初中写作训练误区刍议(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研究[D]. 马磊. 扬州大学, 2020(01)
- [2]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以小说教学为例[D]. 顾红伟.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部编本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 张芳.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4]初中语文随文练笔教学研究[D]. 王田园. 河南大学, 2019(01)
- [5]群文阅读在初中记叙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陈新园. 苏州大学, 2019(04)
- [6]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资源的研究与使用[D]. 刘腾腾. 苏州大学, 2016(01)
- [7]朱自清作文教学思想与初中作文教学改革研究[D]. 张锦艳. 扬州大学, 2014(01)
- [8]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谢萌萌. 青海师范大学, 2019(02)
- [9]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研究[D]. 李婵. 河南大学, 2020(02)
- [10]初中作文教学研究[D]. 张莹. 沈阳师范大学, 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