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TU全球免费电话800(论文文献综述)
Ivan Sarafanov[1](2020)在《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宏观经济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在互联网经济与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各国企业和消费者不可或缺的部分,大规模的数字化不仅引起经济理论和国民经济结构根本性的变革,但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各界对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贸易规则及新型合作机制探索的关注度。学术界认为,互联网交易和数据跨境自由流动是全球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阶段后,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和必要手段。随着互联网和新的技术持续快速发展,由跨境数据流动构成的数字产品贸易正在促进全球货物、服务、人员、资金和信息流动,以及改变各类企业的运营方式和商业模式。例如,当中小企业拥有接入互联网、计算机或智能手机等所需的基础设施和网络通信服务,它们可以接触到世界各地的客户,并随时参与全球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链体系。数字贸易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涵盖了互联网上消费品的销售和在线服务的供应,而且还包括使全球价值链得以实现的数据流、使智能制造得以实现的服务以及无数其他电子交易平台和应用程序。不过,当前数字产品贸易除了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因素,还被视为各种贸易壁垒和限制措施日益增多的领域之一。这些保护政策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宽容到严格的发展演变过程最终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系统的、严谨的数据管理制度。即数字贸易的出现使得传统贸易壁垒的作用大大降低,导致类似于金砖国家这样的大型新兴经济体为了保护国内市场而保持着很多新型“虚拟”贸易壁垒和数据限制性政策。在这种背景下,若金砖国家将继续提高数字产品贸易壁垒或提出更严格的数据限制性措施,这是否必然会增加数据密集型行业内的企业运营成本,进而导致整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降低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本文以金砖国家为例,从产业经济学角度衡量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的影响,建立一种科学的定量分析框架。首先,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文献和政策措施的梳理和总结,本文对金砖国家采用的新型和传统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具体保护政策和措施作了一个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发现其主要特点和问题,并建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资料库。此外,使用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建立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计算数字贸易限制和数据限制指数两种指标,衡量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保护程度。本文发现,根据数字贸易限制指数评估结果,金砖国家呈现“一高、三中、一低”贸易保护程度结构,其中中国采取的保护水平最高,同时巴西、俄罗斯和印度保护度属于中等以下水平,而南非的水平最低。根据数据限制指数评估结果,在金砖国家范围内中国、俄罗斯和印度数据保护程度最高并正在逐步提升,而南非与巴西维持相对较低的保护程度。其次,为了计算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本文建立多维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本文根据数字贸易限制和数据限制指数两个反映数字产品贸易保护程度的指标,构建数字贸易保护强度综合指数(DTPSI)作为模型的自变量。为了计算模型的因变量,本文使用GTAP 10数据库建立Levinson-Petrin非参数估计模型对金砖国家2004-2014年间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计。最终在面板数据回归结果基础上,模拟分析三种不同程度的贸易保护方案对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发现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如邮电和通信服务、金融和保险业和公共服务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而在性质上不属于数据密集度很高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也受到了负面影响。此外,由低级保护政策所带来的负效应缺乏弹性,因此不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很大的下滑压力,而中级和高级数字贸易保护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富有弹性,因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再次,本文采用GTAP 10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将全要素生产率估计值代入到模型当中,进一步分析限制跨境数据流动的数字贸易壁垒措施对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产生的影响。通过模拟结果发现,随着数字产品贸易保护强度水平的提升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由于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使用大量的数据本地化措施导致的损失更大一些。从各行业的产出规模来看,由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导致的数据自由流动限制使得所有国家数据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行业的生产规模萎缩,而数据密集度相对较低的行业产出水平受到影响最小。从进出口贸易规模来看,由于金砖国家采取的一半以上数字贸易壁垒政策使用于限制国内数据跨境出口(传输),因而使得数据密集型行业的出口贸易下降,而进口贸易上升。最后,为了克服由数字产品贸易壁垒政策对金砖国家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产值和进出口贸易产生的严重负面影响,本文尝试提出可操作性较强的两种合作框架和运行机制的实现方案。其中第一个是全面考虑发展中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发展需要,以WTO为主和TiSA协议为辅GATS“+”多边数字贸易合作框架实现途径。第二个则为了加强金砖国家之间数字贸易合作联系,包括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贸易运行机制及软环境合作领域“三位一体”的合作框架。本文认为,金砖国家之间须要加强内部协调,尽快开展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多边数字贸易合作,制定有效的监管办法,促进数字贸易发展并努力实现互联网领域消费者安全、数据隐私保护和国家安全等目标。
乔纳森·齐特林,胡凌[2](2019)在《创生性的互联网》文中认为一、导言从1969年诞生的那一刻起,①互联网就被设计成以两种身份运行:它既是一种建立合乎逻辑的网络的方式,又是一种包含既有不同种类网络而又能使它们独立运行的方式。也即,它既是一整套建筑物,又是将这些建筑物黏合在一起的胶质。②互联网还被建造为只要得到恰当连接(interface),就可以向任何设备开放—这几乎没有技术含量,任何电脑或其他信息处理器都可以成为新
朱蓓[3](2018)在《TD-LTE核心网中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话音通信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宽带业务的发展,通过宽带提供先进的语音服务及多元化的沟通方式(QQ、微信、微博等),使得传统语音业务不断遭受冲击。LTE网络可以解决用户的无线数据业务需求,但无法同时提供语音业务,这也成为运营商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3GPP LTE语音解决方案VoLTE(Voice over 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上的语音),综合考虑实际B2G网络的平滑演进,通过对现有核心网新建或升级改造相关网元实现VoLTE方案。对比现有2/3G网络,VoLTE呼叫时延从5-8s降低到了1-3s;LTE的频谱效率可达到R99的3倍以上。VoLTE技术既能解决现网存在的语音业务种类单一、LTE频谱资源紧张等问题,又符合网络宽带化和IP化的演进路线,是TD-LTE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语音最终解决方案。
冶慧颖[4](2018)在《类型学视角的英语基本颜色词语义研究》文中提出人类语言符号系统中的颜色词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人类各民族在借助这一抽象概念表达色彩的同时,颜色词还被赋予了丰富的引申义、联想义和象征义等。人类对色彩光谱的划分和认知过程是渐进的、连续的,但也不排除有特殊历史事件以及外来文化传入所导致的基因突变,但总的来说,这一切都是有源可寻的。本研究将英语基本颜色词作为切入点,依据斯瓦迪士的《两百词表》,从中选出“黑”、“白”、“红”、“黄”、“绿”五个核心词概念进行语义研究。首先穷尽性地查找出这五个颜色词语义场的所有词汇及语义,并追寻其词源、颜色词衍生词和语义出现的年代,进而整理出每个颜色词的时间年表和语义年表。然后根据每个颜色概念下所有语义的凸显要素,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对其进行范畴的归类,并运用语义图模型的研究方法分别绘制出这五个颜色范畴所有语义的语义图,再从语义类型学的视角把英语基本颜色词概念下的所有语义与其他22种语言中相对应颜色概念的语义进行共时比较,对这五个基本颜色词语义场内所有语义的产生、演变及消亡过程进行描写与解释,试图比较出其共性和差异,进而探寻出这23种语言中基本颜色词语义演变的轨迹和演变机理,从而发现人类在颜色领域的认知共性。本研究共有八个章节。第一章,作者依次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颜色词研究现状、研究涉及的理论和依据、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第二至第六章是本研究的主体部分。分别研究了英语中“黑”、“白”、“红”、“黄”、“绿”这五个基本颜色词语义场的所有颜色词的词源、年表、本义与引申义,并用语义图的方法和其它二十二种语言中同一颜色范畴的语义进行共时比较。第七章是本研究的结论部分,主要归纳了这二十三种语言颜色词语义的共性、差异以及原由,并对颜色词语义的演变机理作出解释。第八章则是本研究创新与不足的评价与展望。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创新点:(1)本研究首次将英语中五个基本颜色词语义场的所有词汇和语义进行了穷尽性的搜索,并对其词源、衍生词和语义产生的年代进行了详尽查询和历时的研究,对语义的发展演变轨迹做出了清晰的描述、分析和归纳。(2)本研究首次从类型学的视角将英语基本颜色词概念下的所有语义和其它22种语言中相应颜色词概念的语义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比较和归纳。本研究所取样本涵盖的语系、语族之广、语义数量之多是前所未有的,样本的多寡直接影响语义演变规律的正确总结。(3)本研究首次采用语义图的方法对颜色词语义进行直观展示,清晰地刻画了颜色词语义演变的路径及方式。
苑占伟[5](2017)在《中国通信运营商战略转型研究》文中指出信息产业经过四次发展革命之后,传统通信运营商的网络运营、语音运营市场逐渐萎缩,处境艰难。中国通信运营商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或者积极转型,培育发展新动能;或者固守现有发展战略,逐渐被市场淘汰。本文在研究中国通信运营商战略转型背景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系统学相关理论及分析工具,研究中国通信运营商在战略转型面临的问题,论文以系统理论和战略转型相关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动态自适应理论,提出中国通信运营商动态自适应战略转型模型,并对其运行机理进行详细阐述。在中国通信运营商动态自适应战略转型模型理论基础上,借鉴华为公司转型成果,结合中国通信运营商自身的行业特点,对中国通信运营商战略转型进行顶层设计并对转型的实践进行系统论述。主要研究成果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系统学理论,结合中国通信运营商的特点,建立中国通信运营商系统模型,全面、系统、动态的将中国通信运营商作为整体进行分析,解决现有企业转型分析方法和机制中孤立、片面的问题。(2)以往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对企业在内外部环境确定的情况下进行的研究,但就目前看,通信运营商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并不是静止的,其战略转型实践也不应该是静止的。本文建立的中国通信运营商动态自适应战略转型模型主要研究在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条件下企业战略转型的问题和途径,研究如何选择模型输入量、如何获取内外环境数据、如何进行攻防识别监控、如何保证转型动作策略执行的效果,以实现中国通信运营商全面、动态、前瞻性的转型。对现有转型理论进行补充,界定和明确了中国通信运营商战略转型的实质和内涵,为中国通信运营商在转型机制、转型模式方面提供新的理论方法。(3)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例研究,使用中国通信运营商动态自适应战略转型模型,对中国通信运营商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确定转型的输入量,输出转型动作策略,论述转型监控手段,保证转型的效果,对本文理论成果在实践中如何检验进行了深入探讨。(4)在分析中国通信运营商动态自适应战略转型模型中的内外环境探测模型时,丰富PEST分析方法内涵,除分析国内环境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外,增加国际环境的分析维护,即PEST+分析方法。在传统五力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企业自适应能力”维度,更加全面地分析企业竞争环境和核心竞争力,即竞争六力模型分析。
孙颖[6](2016)在《GATS下国家互联网审查行为的挑战》文中指出互联网服务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几乎可以将所有的内容随时随地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科技的发展进步,使得个人和公司都成为潜在的跨国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接受者。网络在日益展现其强大魅力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潜在的威胁:一些黄色、暴力信息通过网络传播泛滥,影响未成年人的价值观;极端主义分子借助网络传播极端恐怖主义思想,通过网络组织、发动暴乱,威胁人们的人身安全;网络监管的漏洞,使得网民个人信息以及重要资料频频泄露;由于网络黑客的入侵,国家的安全与利益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这些事件的发生,使得人们不得不考虑网络的安全问题,甚至需要对网络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因而,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网络审查的行列中来,采用各种审查手段,屏蔽、过滤或是建立专门的机构对互联网进行监管。各国实施的互联网的审查之所以会影响到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缘于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渗透到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如今不仅像美国、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利用互联网进行服务贸易,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将互联网与国际服务贸易进行了有效整合。总体来看,国际服务贸易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已经成为趋势,而且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形式。在我们认可以及赞赏互联网为国际服务贸易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必须意识到互联网审查已愈来愈普遍,审查手段和标准日趋严格,这些措施不可避免地对国际服务贸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导致由互联网审查引起的国际服务贸易争端逐渐增多。在国际社会,《服务贸易总协定》(即GATS)作为规范国际服务贸易的多边贸易协议,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实现国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当成员国之间发生服务贸易冲突时,GATS往往成为裁判的依据,而且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广泛认可。成员国采取的互联网审查措施往往容易违反GATS的相关规则,比如市场准入原则、国民待遇原则和透明度原则等。而双方争论的焦点往往在于一国采取的网络审查措施是否违反GATS规则,这一点同样也是争端解决的关键。本文通过与国家互联网审查相关的国际服务贸易案例,分析互联网审查行为违反GATS规则Ⅲ,Ⅵ,ⅩⅥ, ⅩⅦ的具体情形。同时,简单探讨如何获得有效的法律救济。最后,文章落脚于中国目前互联网审查在国际服务贸易中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来源、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互联网审查;第三部分结合国际服务贸易中与互联网审查相关的典型案例,分析互联网审查违反GATS规则Ⅲ,Ⅳ,ⅩⅥ,ⅩⅦ的情形;第四部分针对第三部的冲突,提出具体的救济措施;第五部分论述当前中国互联网审查的相关法律文件、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林森[7](2015)在《易信“免费电话”社会化媒体传播方案》文中研究指明易信是中国电信与网易公司于2013年8月联合打造的移动即时通讯产品。凭借电信运营商的资源优势、网易的互联网运营经验,通过免费电话、高清语音、免费短信、免费贴图、多平台互通的开放策略迅速积累大量用户。随着易信“免费电话”的全面推出,目前用户量已突破1.5亿。移动IM市场上,微信以QQ为跳板抢占先机,陌陌定位陌生人社交成功上市,易信在与微信、陌陌区隔度不高的情况下,如何保有市场地位、维系老用户并不断吸纳新用户,成为不得不面临的问题。2014年下半年,易信“免费电话”功能上线,收获大量新用户,但也面临高昂的成本补贴、“免费”之外的产品期待不足、产品定位不明的严重考验。打电话的人越来越少,反其道而行推出“免费电话”,需要静待市场的验证。近年来,社会化媒体在国内外蓬勃兴起,国外有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国内有微博、微信等,凭借社区化、互动性、分享性,社会化媒体俨然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新媒体”。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社会化媒体,积极利用其成为展示和互动的平台,以此建立与用户的黏性关系。易信作为一款具有社交属性的即时通信工具,在Web2.0时代理应更好地利用社会化媒体。在新一轮的移动社交软件的争夺战中,无论“免费电话”能否成为新的争夺点,对易信来说都是一次机会;在诸如微博、微信等同样具有社交属性的竞品和类竞品中建立和经营自己的社交关系,也是一次考验。因此,本设计力图通过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传播和推广,提高易信“免费电话”功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谈谈对社会化媒体传播在业务层面上的思考。
张宏祥[8](2015)在《基于FreeSWITCH的呼叫中心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无疑是对信息的争夺,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企业价值的新标准。呼叫中心作为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平台之一,其作用日趋重要。然而传统的呼叫中心服务功能单一,且对人的依赖比较高,越来越不能满足高服务质量的需求。随着全IP网承载基于SIP协议通信的NGN框架建立和软交换技术的进步,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新型现代化呼叫中心便是未来呼叫中心的发展方向。基于FreeSWITCH软交换平台的呼叫中心不仅解决了板卡类型呼叫中心接入能力受限于硬件板卡的问题,同时还具备板卡类型呼叫中心系统结构简单、部署灵活、成本低等优势。本文详细介绍了开源软交换平台FreeSWITCH的系统架构和功能实现;深入分析了SIP协议规范,并通过抓起SIP通信包实验,研究SIP呼叫流程和通信性能;最后设计实现了一个以“通信工程系教学服务门户”为背景的具有语音交换、媒体处理、电话会议等功能的呼叫中心实验系统。呼叫中心主要包含通信工程系简介、教师介绍、本科教育咨询、查号以及电话会议等五个方面的功能需求,详细设计了各功能模块的流程和接口,基于IVR、ACD和Conference通用模块提供的API接口规范,“通信工程系简介”以及“教师介绍”模块实现了交互语音播放,“本科教育咨询”模块实现了来电排序及坐席调度,以人工的方式提供咨询服务;“查号功能”模块实现了自动转接到目的联系人,用户在不知道目的联系人联系方式的情况下也能与其取得联系,“电话会议”模块实现了呼叫保持与会议录音,方便会后整理资料,同时,还进行了模块级和系统级的代码测试和性能测试。基于FreeSWITCH的呼叫中心实验系统在实用性和扩展性方面还存在局限,有待后续工作进一步开发完善。
奥利维耶·杜波斯,凯瑟琳·马修,西沃恩·斯帕克斯·麦克纳马拉,宋爱玲[9](2014)在《新科技和新政策: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关于离散家庭问题工作方法的演变》文中认为人道行动领域远非一成不变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多年来不断发展,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形势。在过去几十年里,人道参与方、长期的复杂争端以及对人道行动产生深远影响的新科技迅速增多。ICRC不断迎接挑战,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该组织通过重建家庭联系和支持失踪者家人而对离散家庭提供支持的核心工作,使人们得以深入了解ICRC应对挑战的方式以及仍需做出改进的领域。
李占强[10](2014)在《中国制造业突破性技术创新机制案例研究》文中提出突破性技术创新是中国企业增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发展日益依赖的技术创新方式,对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具有战略意义。突破性技术创新是以一套完全不同的科学原理或工程原理为主要基础和主要驱动力,大幅度提升产品性能或创造全新产品,深刻影响现有市场、产业,或创造新市场、新产业,更好满足顾客需求的长期高风险技术商业化过程。而渐进性技术创新是在现有技术轨道内和技术范式下,通过累积性的持续技术改进实现技术创新,它是大多数企业采用和最常见的技术创新方式。与渐进性技术创新相比,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主要特性是:创新难度大、投入高、创新周期长、高收益、高风险、低成功率。绝大多数企业视突破性技术创新为畏途、避而远之,主要原因在于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到位,未能构建体现该规律本质的有效的突破性技术创新机制。因此,推动突破性技术创新成功商业化的有效机制就成为贯穿本研究的中心问题。本文系统研究了突破性技术创新理论及相关理论,以制造业的突破性技术创新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影响突破性技术创新成功的主要因素及突破性技术创新成功商业化的有效机制,通过多案例研究及跨案例比较研究验证、完善、发展理论,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研究主要发现是:一是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突破性技术、突破性营销、风险资本。突破性技术创新活动是企业系统、长期的整体协同活动,但上述三个因素更具战略性和决定性。突破性技术是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主要基础和根本动力,突破性营销主要解决技术创新价值的市场方向和市场实现问题,它常与突破性技术协同发展,风险资本是主要投资高风险高收益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二是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主要中介因素是突破性产品和商业模式。突破性产品是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直接成果,通过向顾客成功销售它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价值,从而获得创新成功。商业模式是高效率地发现、创造、传递和回收突破性技术创新价值的商业系统。突破性产品主要承载突破性技术创新中隐含的技术开发逻辑链,商业模式主要承载突破性技术创新中隐含的商业逻辑链。突破性产品是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物化中介,商业模式是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商业化中介。突破性产品和商业模式在突破性技术创新过程中通过突破性技术开发逻辑链与商业逻辑链的互动、协同、冲突等推进突破性技术创新机制形成,从而促进突破性技术创新发展。三是在突破性技术创新过程中,突破性技术、突破性营销和风险资本推进突破性技术创新发展,并通过突破性产品及其商业模式的中介作用影响创新绩效,在它们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商业化机制,该机制是推动突破性技术创新成功发展的有效机制。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是:一是构建了突破性技术创新机制的整合逻辑框架,认为在突破性技术创新中核心技术、支撑技术、互补技术共生发展,为深入研究和提高突破性技术创新商业化成功率提供了理论和行动指南。二是将商业模式解构为相互作用的内部价值创造系统模块、供应商价值创造系统模块、顾客价值创造系统模块、外部互补价值创造模块,商业模式是推动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重要中介机制之一。三是将突破性营销能力解构为领先用户开发能力、突破性价值传递能力和创新性市场开发能力,应重点发展此三种能力加速突破性营销能力成长。
二、ITU全球免费电话800(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TU全球免费电话800(论文提纲范文)
(1)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宏观经济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1.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1.3.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3.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际经济学贸易壁垒理论综述 |
2.1.1 国际贸易壁垒的概念界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利弊因素 |
2.1.2 国际贸易壁垒主要类型 |
2.2 数字贸易理论、发展情况及规则研究的文献综述 |
2.2.1 国内研究综述 |
2.2.2 国外研究综述 |
2.3 数字贸易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研究的文献综述 |
2.3.1 国内研究综述 |
2.3.2 国外研究综述 |
2.4 关于度量数字贸易壁垒的行业和经济效应研究的文献综述 |
2.5 国内外文献综述小结 |
第3章 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特征分析 |
3.1 金砖国家社会经济及对外贸易发展情况概述 |
3.1.1 金砖国家组织成立和发展历程、结构及主要经济合作领域 |
3.1.2 金砖国家成员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
3.1.3 金砖国家产业结构发展演变情况概述 |
3.1.4 金砖国家成员国内外贸易规模及其结构 |
3.2 金砖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网络通信服务发展水平概述 |
3.2.1 金砖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情况分析 |
3.2.2 金砖国家网络通信服务发展水平分析 |
3.2.3 金砖国家网络通信服务领域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分析 |
3.3 金砖国家云计算服务发展情况分析 |
3.3.1 云计算概念界定、基本功能、发展规模及其对数字贸易起到的作用 |
3.3.2 云计算服务主要类型、发展优势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
3.3.3 金砖国家云计算服务发展水平及市场规模分析 |
3.4 金砖国家数字内容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
3.4.1 金砖国家计算机和手机游戏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
3.4.2 金砖国家视频点播和音乐流媒体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
3.4.3 金砖国家数字出版电子图书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
3.5 金砖国家电子商务、数字支付和电子交易记录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
3.5.1 金砖国家电子商务与网络销售发展情况分析 |
3.5.2 金砖国家数字支付发展情况 |
3.5.3 金砖国家区块链技术与数字货币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领域主要壁垒和限制措施分析及其水平评估 |
4.1 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和限制措施含义、主要类型和特点分析 |
4.1.1 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和限制措施的含义 |
4.1.2 数字产品新型贸易壁垒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分析 |
4.2 新型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在金砖国家使用情况及其效果分析 |
4.2.1 数据保护与隐私政策概述及其适用范围 |
4.2.2 数据本地化概述及其使用范围 |
4.2.3 私人和公共网络安全措施概述及其使用范围 |
4.2.4 有关知识产权政策措施概述及其适用范围 |
4.3 传统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在金砖国家使用情况及其效果分析 |
4.3.1 市场准入措施概述及其使用范围 |
4.3.2 与投资相关措施概述及其适用范围 |
4.4 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与数据限制性政策保护程度评估 |
4.4.1 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发展情况及其保护水平分析 |
4.4.2 金砖国家数据限制发展情况及其保护水平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多维面板数据模型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 |
5.1 模型设定与研究方法介绍 |
5.1.1 模型设定 |
5.1.2 研究方法介绍 |
5.2 指标选择、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介绍 |
5.2.1 数据密集型行业识别方法与实现步骤 |
5.2.2 基于L-P非参数方法金砖国家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计算 |
5.2.3 建立金砖各国数字贸易保护强度指数(DTPSI)的方法与实现步骤 |
5.3 实证模型实现步骤及其结果 |
5.3.1 面板单位根检验 |
5.3.2 面板数据模型豪斯曼检验 |
5.3.3 基于多维面板数据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分析 |
5.4 低级、中级和高级数字产品贸易保护政策对15个行业TFP影响模拟分析 |
5.4.1 不同数字产品贸易保护方案对各行业TFP影响模拟方法与结果 |
5.4.2 数字产品贸易保护政策对数据密集型行业TFP影响模拟结果分析 |
5.4.3 模拟分析结果主要结论和本章主要发现 |
第6章 基于GTAP模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
6.1 GTAP10数据库和模型介绍 |
6.1.1 GTAP10模型的基本简介及其主要特点 |
6.1.2 GTAP模型使用于评估数字贸易壁垒影响的局限性 |
6.2 基于GTAP10模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宏观经济影响模拟分析 |
6.2.1 模拟方法介绍及其实现过程 |
6.2.2 不同数字贸易壁垒保护程度下实际GDP变化模拟结果分析 |
6.2.3 不同数字贸易壁垒保护程度对行业产出水平的影响模拟结果分析 |
6.2.4 不同数字贸易壁垒保护程度对行业进出口贸易水平的影响模拟结果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数字产品贸易壁垒上升背景下的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合作框架与运行机制构建 |
7.1 全球与金砖国家现有数字产品贸易合作框架分析 |
7.1.1 多边与诸边贸易协定层面 |
7.1.2 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层面 |
7.1.3 金砖国家现有关于数字产品贸易政策及合作框架协议 |
7.2 金砖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数字贸易合作的模式构建及其运行机制 |
7.2.1 合作模式一:WTO框架内的多边协议–数字贸易领域多边协议 |
7.2.2 合作模式二:WTO框架内的诸边协议,以信息技术协定框架为主 |
7.2.3 合作模式三:《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框架内的诸边协议 |
7.2.4 以WTO为主Ti SA协议为辅数字贸易合作框架实现途径 |
7.3 金砖国家之间数字贸易合作模式构建及其运行机制 |
7.3.1 建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合作框架的基础条件和技术路线 |
7.3.2 以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为主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合作模式 |
7.3.3 以BRICS支付系统为主金砖国家数字贸易运行机制的实现 |
7.3.4 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软环境建设合作领域及运行机制的实现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主要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附录A 金砖国家采用的数据本地化及跨境数据流动限制政策 |
附录B NAICS行业与GTAP行业分类之间的一致性表 |
附录C 论文购买数据库和软件使用许可证明 |
附录D 简字缩语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TD-LTE核心网中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话音通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本文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 本文的基本思路与创新点 |
1.4 本文的结构 |
第二章 研究与应用现状 |
2.1 引言 |
2.2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 |
2.3 3GPP核心网标准化演进路线 |
2.4 全球LTE部署现状 |
2.5 基于IP的话音通信(Vo 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网络现状与需求分析 |
3.1 引言 |
3.2 核心网网络现状 |
3.2.1 CS电路域现状 |
3.2.2 7号信令网现状 |
3.2.3 EPC分组域现状 |
3.2.4 Diameter信令网现状 |
3.2.5 固网IMS域现状 |
3.3 现网语音CSFB解决方案 |
3.3.1 基本原理 |
3.3.2 网络架构 |
3.3.3 关键流程 |
3.4 现网存在问题及需求分析 |
3.4.1 CSFB方案缺点 |
3.4.2 运营商语音业务收入降低 |
3.4.3 LTE网络频谱资源紧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面向B2G融合网络的IMS话音解决方案 |
4.1 引言 |
4.2 B2G融合网络语音方案比选 |
4.2.1 OTT方案 |
4.2.2 LTE双待机方案 |
4.2.3 CSFB方案 |
4.2.4 基于IMS的Vo LTE方案 |
4.2.5 方案对比 |
4.3 IMS基本原理 |
4.3.1 IMS特点与优势 |
4.3.2 IMS网元及协议 |
4.4 B2G融合网络的架构 |
4.4.1 分层架构 |
4.4.2 核心网 |
4.4.3 承载网 |
4.5 B2G融合网络的话音基本模型及关键技术 |
4.5.1 话音基本模型 |
4.5.2 语音业务连续性(SRVCC/e SRVCC) |
4.5.3 策略控制(PCC) |
4.6 B2G融合网络的典型信令流程 |
4.6.1 注册附着流程 |
4.6.2 基本呼叫流程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X省B2G融合网络的IMS话音方案设计 |
5.1 引言 |
5.2 X省B2G融合网络现状及改造思路 |
5.2.1 X省B2G融合网络现状 |
5.2.2 X省B2G融合网络改造思路 |
5.3 X省B2G融合网络改造演进方案 |
5.3.1 固网IMS改造方案 |
5.3.2 电路域改造方案(SRVCC/e SRVCC) |
5.3.3 PCC改造方案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方案验证与评估 |
6.1 引言 |
6.2 测试方式 |
6.3 测试结果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类型学视角的英语基本颜色词语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范围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颜色词研究现状 |
1.3.2 国内颜色词研究现状 |
1.4 研究涉及的理论及依据 |
1.4.1 语言类型学 |
1.4.2 语义类型学 |
1.4.3 认知语义学理论 |
1.4.4 语义图模型 |
1.5 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
1.5.1 语料来源 |
1.5.2 研究方法 |
2 英语颜色“黑”的研究 |
2.1 英语“黑”语义场颜色词的来源及衍生词年表 |
2.1.1 源于颜色表达的“黑色”词 |
2.1.2 源于明暗表达的“黑色”词 |
2.1.3 “借物呈色”的“黑”色词 |
2.2 英语“黑”语义场颜色词的使用表现 |
2.2.1 “黑”语义词汇在BNC语料库中的分布 |
2.2.2 “黑”语义词汇的使用频率 |
2.3 英语“黑”语义场语义的引申及发展 |
2.3.1 英语“黑色”语义主要引申类别 |
2.3.2 英语“黑色”语义引申义出现年代 |
2.4 英语“黑”语义图 |
2.4.1 语义图构建说明 |
2.4.2 英语“黑色”语义场的语义图 |
2.4.3 英语“黑色”语义图解析 |
2.5 与其它语言“黑”语义场及语义图对比研究 |
2.5.1 与印欧语系“黑色”语义场语义的比较 |
2.5.2 与乌拉尔语系(匈牙利语)“黑色”语义场语义的比较 |
2.5.3 与阿尔泰语系(哈萨克、土耳其语)“黑色”语义场语义比较 |
2.5.4 与闪含语系(阿拉伯语)“黑色”语义场语义的比较 |
2.5.5 与南亚语系(越南语、马来语)“黑色”语义场语义的比较 |
2.5.6 与孤立语(日语)“黑色”语义场语义的比较 |
2.5.7 与汉藏语系(泰语、汉语)“黑色”语义场语义的比较 |
2.6 英语和其它语言黑色语义图比较小结 |
3 英语颜色“白”的研究 |
3.1 英语“白”语义场颜色词的来源及衍生词年表 |
3.1.1 源于颜色表达的“白色”词 |
3.1.2 源于明暗表达的“白色”词 |
3.1.3 “借物呈色”的“白色”词 |
3.2 英语“白”语义场颜色词的使用表现 |
3.2.1 “白”语义词汇在BNC语料库中的分布 |
3.2.2 “白”语义词汇的使用频率 |
3.3 英语“白”语义场语义的引申及发展 |
3.3.1 英语“白”语义主要引申类别 |
3.3.2 英语“白”语义引申义出现年代 |
3.4 英语“白”语义图 |
3.4.1 英语“白”语义场的语义图 |
3.5 与其它语言“白”语义场及语义图对比研究 |
3.5.1 与印欧语系“白”语义场语义的比较 |
3.5.2 与乌拉尔语系匈牙利语“白色”语义场语义的比较 |
3.5.3 与阿尔泰语系(哈萨克、土耳其语)“白色”语义场语义比较 |
3.5.4 与闪含语系(阿拉伯语)“白色”语义场语义的比较 |
3.5.5 与南亚语系(越南语、马来语)“白色”语义场语义的比较 |
3.5.6 与孤立语(日语)“白色”语义场语义的比较 |
3.5.7 与汉藏语系(泰语、汉语)“白色”语义场语义的比较 |
3.6 英语和其他语言“白”语义图比较小结 |
5 英语颜色“红”的研究 |
5.1 英语“红”语义场颜色词的来源及衍生词年表 |
5.1.1 源于颜色表达的“红色”词 |
5.1.2 “借物呈色”的“红色”词 |
5.1.3 颜色属性边缘化的“红色”词 |
5.2 英语“红”语义场颜色词的使用表现 |
5.2.1 “红”语义词汇在BNC语料库中的分布 |
5.2.2 “红”语义词汇的使用频率 |
5.3 英语“红”语义场语义的引申及发展 |
5.3.1 英语“红”语义主要引申类别 |
5.3.2 英语“红”语义引申义出现年代 |
5.4 英语“红”语义图 |
5.4.1 英语“红”语义场的语义图 |
5.5 与其它语言“红”语义场及语义图对比研究 |
5.5.1 与印欧语系“红色”语义场语义的比较 |
5.5.2 与乌拉尔语系(匈牙利语)“红色”语义场语义的比较 |
5.5.3 与阿尔泰语系(哈萨克、土耳其语)“红色”语义场语义比较 |
5.5.4 与闪含语系(阿拉伯语)“红色”语义场语义的比较 |
5.5.5 与南亚语系(越南语、马来语)“红色”语义场语义的比较 |
5.5.6 与孤立语(日语)“红色”语义场语义的比较 |
5.5.7 与汉藏语系(泰语、汉语)“红色”语义场语义的比较 |
5.6 英语和其它语言“红”语义图比较小结 |
6 英语颜色“黄”的研究 |
6.1 英语“黄”语义场颜色词的来源及衍生词年表 |
6.1.1 源于颜色表达的“黄色”词 |
6.1.2 “借物呈色”的“黄色”词 |
6.2 英语“黄”语义场颜色词的使用表现 |
6.2.1 “黄”语义词汇在BNC语料库中的分布 |
6.2.2 “黄”语义词汇的使用频率 |
6.3 英语“黄”语义场语义的引申及发展 |
6.3.1 英语“黄”语义主要引申类别 |
6.3.2 英语“黄”语义引申义出现年代 |
6.4 英语“黄”语义图 |
6.4.1 英语“黄”语义场的语义图 |
6.5 与其它语言“黄”语义场及语义图对比研究 |
6.5.1 与印欧语系“黄色”语义场语义的比较 |
6.5.2 与乌拉尔语系匈牙利语“黄色”语义场语义的比较 |
6.5.3 与阿尔泰语系(哈萨克、土耳其语)“黄色”语义场语义比较 |
6.5.4 与闪含语系(阿拉伯语)“黄色”语义场语义的比较 |
6.5.5 与南亚语系(越南语、马来语)“黄色”语义场语义的比较 |
6.5.6 与孤立语(日语)“黄色”语义场语义的比较 |
6.5.7 与汉藏语系(泰语、汉语)“黄色”语义场语义的比较 |
6.6 英语和其它语言“黄”语义图比较小结 |
7 英语颜色“绿”的研究 |
7.1 英语“绿”语义场颜色词的来源及衍生词年表 |
7.1.1 源于颜色表达“绿色”词 |
7.1.2 “借物呈色”的“绿色”词 |
7.2 英语“绿”语义场颜色词的使用表现 |
7.2.1 “绿”语义词汇在BNC语料库中的分布 |
7.2.2 “绿”语义词汇的使用频率 |
7.3 英语“绿”语义场语义的引申及发展 |
7.3.1 英语“绿”语义主要引申类别 |
7.3.2 英语“绿”语义引申义出现年代 |
7.4 英语“绿”语义图 |
7.5 与其它语言“绿”语义场及语义图对比研究 |
7.5.1 与印欧语系“绿色”语义场语义的比较 |
7.5.2 与乌拉尔语系(匈牙利语)“绿色”语义场语义的比较 |
7.5.3 与阿尔泰语系(哈萨克、土耳其语)“绿色”语义场语义比较 |
7.5.4 与闪含语系(阿拉伯语)“绿色”语义场语义的比较 |
7.5.5 与南亚语系(越南语、马来语)“绿色”语义场语义的比较 |
7.5.6 与孤立语(日语)“绿色”语义场语义的比较 |
7.5.7 与汉藏语系(泰语、汉语)“绿色”语义场语义的比较 |
7.6 英语和其它语言“绿”语义图比较小结 |
8 结语 |
8.1 英语颜色词来源及变迁 |
8.2 颜色词语义的共性及原由 |
8.2.1 黑色语义的共性及原由 |
8.2.2 白色语义的共性及原由 |
8.2.3 红色语义的共性及原由 |
8.2.4 黄色语义的共性及原由 |
8.2.5 绿色语义的共性及原由 |
8.3 颜色词语义的差异及原由 |
8.3.1 地理、气候及原生文化对颜色语义的影响 |
8.3.2 宗教、政治导致颜色语义变异 |
8.4 颜色词语义演变的途径——转喻和隐喻 |
8.5 颜色词语义的传播及地缘影响 |
8.6 颜色词语义的模糊性 |
8.7 颜色词语义的矛盾性 |
9 创新、不足及展望 |
9.1 创新 |
9.2 不足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目录 |
(5)中国通信运营商战略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国通信运营商界定 |
1.1.2 经济政策环境 |
1.1.3 产业市场环境 |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论文框架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 |
1.4.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国内外战略转型理论研究综述 |
2.1 关于战略管理相关理论研究 |
2.1.1 战略管理概念研究 |
2.1.2 战略管理内容 |
2.1.3 战略管理理论演化 |
2.1.4 战略管理的简要评述 |
2.2 关于战略转型相关理论研究 |
2.2.1 战略转型概念研究 |
2.2.2 战略转型分类研究 |
2.2.3 战略转型的影响因素 |
2.3 通信运营商企业战略转型研究 |
2.3.1 企业战略转型概念研究 |
2.3.2 通信运用商企业战略转型的简要评述 |
2.4 关于战略转型相关分析工具文献综述 |
2.4.1 PEST分析法 |
2.4.2 SWOT分析法 |
2.4.3 雷达模型分析法 |
2.4.4 六力模型分析 |
第三章 外部环境机遇与挑战分析 |
3.1 PEST+分析 |
3.1.1 政治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1.5 国际环境 |
3.2 竞争六力模型分析 |
3.2.1 竞争对手分析 |
3.2.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3.2.3 替代品的威胁 |
3.2.4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
3.2.5 客户的讨价还价能力 |
3.2.6 企业的自适应能力 |
第四章 内部环境优势与劣势分析 |
4.1 优势 |
4.1.1 传统积累的优势 |
4.1.2 万物互联时代的新优势 |
4.2 劣势 |
4.2.1 资本价值 |
4.2.2 市场业绩 |
4.2.3 客户吸引 |
4.2.4 社会声望 |
4.2.5 组织环境 |
4.2.6 产业贡献 |
4.2.7 创新能力 |
4.3 雷达模型分析 |
第五章 中国通信运营商战略转型模型设计 |
5.1 中国通信运营商战略转型理论基础框架 |
5.1.1 系统理论 |
5.1.2 企业理论 |
5.2 企业转型案例借鉴 |
5.2.1 中国移动公司转型案例 |
5.2.2 华为公司转型成果借鉴 |
5.3 中国通信运营商系统模型 |
5.4 中国通信运营商动态自适应战略转型模型 |
5.4.1 内外环境探测分析 |
5.4.2 模型自学习形成转型目标 |
5.4.3 转型动作策略执行 |
5.5 中国通信运营商战略转型整体设计 |
第六章 中国通信运营商战略转型的实施 |
6.1 通信运营商转型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
6.1.1 运营商转型必要性分析 |
6.1.2 运营商转型可行性分析 |
6.2 中国通信运营商战略转型目标 |
6.2.1 融入国家战略,提供更优质的基础设施 |
6.2.2 重构通信4.0新型网络架构 |
6.2.3 布局第三条增长曲线 |
6.2.4 依托开放平台,打造共赢生态链 |
6.2.5 大数据助力运营商数据运营 |
6.3 转型动作策略执行 |
6.3.1 环境认知 |
6.3.2 资源整合 |
6.3.3 管理控制 |
6.3.4 持续创新 |
第七章 转型风险控制及保障措施 |
7.1 转型的风险识别及控制 |
7.1.1 转型中的风险 |
7.1.2 转型的风险控制 |
7.2 转型中的保障措施 |
7.2.1 组织机构改革 |
7.2.2 推进国资改革 |
7.2.3 机制体制改革 |
7.2.4 内部产权优化 |
7.2.5 企业文化建设 |
第八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8.1 研究总结 |
8.1.1 主要结论 |
8.1.2 本文的不足 |
8.2 下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英文文献 |
后记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部分研究成果 |
(6)GATS下国家互联网审查行为的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 选题来源 |
(二) 研究现状综述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方法 |
1、交叉研究法 |
2、比较研究法 |
二、互联网审查概述 |
(一) 互联网审查 |
1、互联网审查的起因 |
2、互联网审查的具体表现 |
(1) 法律制度 |
(2) 行政措施 |
(3) 技术审查 |
(二) 国内外互联网审查的相关法律文件 |
1、国际组织法律 |
2、外国法律 |
3、国内法律 |
(三) 互联网审查违背法律的可能性 |
1、干预公民知情权 |
2、干涉公民言论自由 |
3、侵犯公民隐私权 |
(四) 世界各国采取的互联网审查措施 |
三、国际服务贸易领域互联网审查违反GATS规则的风险 |
(一) 互联网与国际服务贸易的相关性 |
(二) 与互联网审查相关的国际服务贸易案例 |
1、中国对外国提供的重要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进行网络审查 |
2、谷歌退出中国大陆事件 |
3、安提瓜和巴布达诉美国采取措施影响在线赌博案 |
4、法国禁止美国雅虎拍卖纳粹纪念品案 |
5、墨西哥屏蔽他国电信营运商案 |
(三) 互联网审查违反GATS规则Ⅲ,Ⅵ,ⅩⅥ,ⅩⅦ的分析 |
1、违反GATS规则ⅩⅥ市场准入原则 |
2、违反GATS规则ⅩⅦ国民待遇原则 |
3、违反GATS规则Ⅲ透明度原则 |
4、GATS规则Ⅵ国内法规 |
四、如何获得有效的法律救济 |
(一) 一般例外抗辩 |
(二) 对承诺减让表进行具体解释 |
(三) 向服务贸易理事会提出修改或撤销承诺 |
(四) 完善GATS框架 |
五、中国互联网审查的相关法律文件与当前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
(一) 互联网审查的相关法律文件 |
1、《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 |
2、《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
3、《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
4、《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
(二) 中国当前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
1、中国当前面临的挑战 |
2、应采取的对策 |
(1) 完善网络安全立法,与GATS规则相一致 |
(2) 审查透明化和损害最小化 |
(3)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网络用户的自我审查 |
(4) 构建网络安全生态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7)易信“免费电话”社会化媒体传播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框架 |
1.3 研究方法 |
2 设计背景 |
2.1 易信产品简介 |
2.2 免费电话功能简介 |
2.3 易信面临的问题 |
3 设计目标 |
3.1 推广易信“免费电话”功能 |
3.2 提升易信“免费电话”知名度 |
4 设计理念 |
4.1 重视社会化媒体 |
4.2 重视KOL和渠道的挖掘 |
4.3 重视内容的创意性策划 |
5 设计内容 |
5.1 市场概况 |
5.2 目标受众 |
5.3 产品分析 |
5.4 传播方案 |
6 结论 |
6.1 关于社会化媒体运营的总结 |
6.2 关于社会化媒体传播的总结 |
创新点自述 |
参考文献 |
(8)基于FreeSWITCH的呼叫中心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与背景 |
1.2 呼叫中心 |
1.2.1 呼叫中心的产生和发展 |
1.2.2 呼叫中心的作用 |
1.2.3 呼叫中心的发展趋势 |
1.2.4 国内外应用现状 |
1.3 论文组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FreeSWITCH技术 |
2.1 FreeSWITCH系统架构 |
2.1.1 总体架构 |
2.1.2 目录结构 |
2.1.3 配置文件 |
2.2 FreeSWITCH功能 |
2.2.1 FreeSWITCH的优越性 |
2.2.2 FreeSWITCH的功能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IP协议研究分析 |
3.1 SIP协议简介 |
3.2 SIP消息与功能实体 |
3.2.1 SIP消息 |
3.2.2 功能实体 |
3.3 SIP呼叫流程分析 |
3.3.1 UA之间直接呼叫 |
3.3.2 通过代理服务器呼叫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呼叫中心的设计与实现 |
4.1 需求分析 |
4.1.1 功能需求 |
4.1.2 硬件需求 |
4.2 呼叫中心的设计 |
4.2.1 系统结构 |
4.2.2 媒体处理功能 |
4.2.3 电话会议功能 |
4.3 呼叫中心的实现与测试 |
4.3.1 用户注册 |
4.3.2 电话路由与欢迎菜单 |
4.3.3 媒体处理功能 |
4.3.4 电话会议功能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中国制造业突破性技术创新机制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现实背景 |
二、理论背景 |
第二节 研究问题和研究价值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价值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主要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技术路线和总体结构 |
一、研究的技术路线 |
二、总体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创新理论 |
一、宏观创新理论 |
二、创新网络理论 |
三、开放式创新理论 |
第二节 技术创新基础理论 |
一、技术创新定义 |
二、技术创新动因 |
三、技术创新过程理论 |
四、技术创新链理论 |
五、研发(R&D)理论 |
第三节 技术创新理论的新发展 |
一、突破性技术创新概念 |
二、外围创新理论 |
三、技术创新商业化理论 |
第四节 突破性技术创新相关理论 |
一、突破性营销理论 |
二、风险资本理论 |
三、商业模式理论 |
四、产品创新理论 |
第五节 理论述评及展望 |
一、创新理论述评与展望 |
二、技术创新基础理论述评与展望 |
三、技术创新理论核心一外围发展阶段述评与展望 |
第三章 突破性技术创新机制的理论模型构建 |
第一节 机制及机制功能 |
一、机制的涵义 |
二、机制的特点和功能 |
第二节 突破性技术创新机制构建 |
一、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机制 |
二、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主要中介机制 |
三、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绩效机制 |
四、产业环境影响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机制 |
五、国家创新系统影响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机制 |
第三节 突破性技术创新机制的运作及功能 |
一、突破性技术创新机制的形成 |
二、突破性技术创新机制的主要机能 |
第四章 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机制 |
第一节 突破性技术机能 |
一、突破性技术创新过程 |
二、自主技术开发 |
三、外部获取技术 |
四、突破性技术开发管理 |
五、突破性技术机能的作用机制 |
第二节 突破性营销机能 |
一、突破性营销及其机能 |
二、突破性营销的主要任务 |
三、突破性营销管理 |
四、突破性营销机能的作用机制 |
第三节 风险资本及其机制 |
一、风险资本及其特点 |
二、风险资本机制 |
第五章 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主要中介机制 |
第一节 突破性产品的中介机制 |
一、突破性产品及其开发 |
二、突破性技术影响突破性产品的机制 |
三、突破性营销影响突破性产品的机制 |
四、风险资本影响突破性产品的机制 |
五、商业模式影响突破性产品的机制 |
六、突破性产品影响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机制 |
第二节 商业模式的中介机制 |
一、商业模式的构建及功能 |
二、突破性技术影响商业模式的机制 |
三、突破性营销影响商业模式的机制 |
四、风险资本影响商业模式的机制 |
五、突破性产品影响商业模式的机制 |
六、商业模式影响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机制 |
第六章 案例研究设计 |
第一节 案例研究方法理论 |
一、案例研究法起源及发展概述 |
二、案例研究法在管理学中的应用 |
三、案例研究法的基本理论原则 |
第二节 案例研究部署 |
一、本案例研究方法论及研究流程 |
二、案例研究背景和案例企业选择的主要标准 |
第七章 天士力突破性技术创新案例研究 |
第一节 复方丹参滴丸突破性技术创新背景 |
一、中药现代化的时代背景 |
二、中药现代化的含义及进展 |
第二节 复方丹参滴丸突破性技术创新 |
一、复方丹参滴丸概况 |
二、复方丹参滴丸突破性技术创新过程 |
第三节 复方丹参滴丸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主要机制 |
一、突破性技术影响复方丹参滴丸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机制 |
二、突破性营销影响复方丹参滴丸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机制 |
三、风险资本影响复方丹参滴丸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机制 |
四、复方丹参滴丸在突破性技术创新中的中介机制 |
五、商业模式在突破性技术创新中的中介机制 |
第八章 三一重工突破性技术创新案例研究 |
第一节 拖泵和泵车突破性技术创新背景 |
第二节 拖泵和泵车突破性技术创新 |
一、混凝土泵送技术及其产品 |
二、拖泵和泵车的突破性技术创新过程 |
第三节 拖泵和泵车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主要机制 |
一、突破性技术影响拖泵和泵车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机制 |
二、突破性营销影响拖泵和泵车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机制 |
三、风险资本影响拖泵和泵车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机制 |
四、拖泵和泵车在突破性技术创新中的中介机制 |
五、商业模式在突破性技术创新中的中介机制 |
第九章 大族激光突破性技术创新案例研究 |
第一节 激光打标机突破性技术创新背景 |
一、激光技术及激光加工技术 |
二、世界及中国激光加工设备产业发展 |
三、国家政策支持 |
第二节 激光打标机突破性技术创新 |
一、激光打标技术及产品 |
二、激光打标机突破性技术创新过程 |
第三节 激光打标机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主要机制 |
一、突破性技术影响激光打标机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机制 |
二、突破性营销影响激光打标机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机制 |
三、风险资本影响激光打标机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机制 |
四、激光打标机在突破性技术创新中的中介机制 |
五、商业模式在突破性技术创新中的中介机制 |
第十章 突破性技术创新机制的跨案例比较 |
第一节 案例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背景及外部环境比较 |
一、突破性技术创新背景比较 |
二、外部环境比较 |
第二节 案例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过程比较 |
一、主要驱动机制比较 |
二、主要中介机制比较 |
三、绩效机制比较 |
第三节 跨案例研究结论及案例研究新发现 |
一、跨案例研究结论 |
二、案例研究新发现 |
第四节 案例研究评估 |
一、建构效度评估 |
二、内在效度评估 |
三、外在效度评估 |
四、信度评估 |
第十一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主要创新点和研究意义 |
一、主要研究结论 |
二、主要创新点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
一、研究的主要局限 |
二、未来研究方向 |
附录 |
附录A 沪深A股上市公司突破性产品概览 |
附录B 案例研究方案 |
附录C 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
简历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四、ITU全球免费电话800(论文参考文献)
- [1]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宏观经济影响研究[D]. Ivan Sarafanov.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5)
- [2]创生性的互联网[J]. 乔纳森·齐特林,胡凌. 中财法律评论, 2019(00)
- [3]TD-LTE核心网中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话音通信技术研究[D]. 朱蓓.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2)
- [4]类型学视角的英语基本颜色词语义研究[D]. 冶慧颖.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1)
- [5]中国通信运营商战略转型研究[D]. 苑占伟. 中共中央党校, 2017(06)
- [6]GATS下国家互联网审查行为的挑战[D]. 孙颖. 山东大学, 2016(12)
- [7]易信“免费电话”社会化媒体传播方案[D]. 林森. 浙江大学, 2015(02)
- [8]基于FreeSWITCH的呼叫中心设计与实现[D]. 张宏祥. 云南大学, 2015(09)
- [9]新科技和新政策: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关于离散家庭问题工作方法的演变[A]. 奥利维耶·杜波斯,凯瑟琳·马修,西沃恩·斯帕克斯·麦克纳马拉,宋爱玲. 红十字国际评论——150年人道行动, 2014
- [10]中国制造业突破性技术创新机制案例研究[D]. 李占强. 南开大学,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