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飞机和火控

综合飞机和火控

一、综合飞机和火力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毕文豪[1](2018)在《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是建立在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发展基础之上,与信息化、网络化作战理念相互适应,满足现代战争军事需求,与新一代战斗机同步发展的新型分布式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本论文立足于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基础研究,结合目前先进的体系结构思想和技术,构建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体系模型,研究支撑该体系模型的体系架构、关键技术。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在分析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研究了传统的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和网络中心战下的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指出了它们无法适用于信息网络时代的原因,阐述了信息化、网络化下新一代战斗机对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军事需求,提出了一种信息环境下以信息完全共享、分布式的一体化网络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概念,构建了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体系架构,研究了其组成和特征,并介绍了相关的关键技术。2)针对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信息表达和处理问题,建立了多源传感器智能信息融合系统的功能模型、结构模型、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证据理论的智能信息融合算法。首先针对D-S证据理论不能有效处理冲突证据的问题,研究了国内外典型文献提出的各种改进方法,分析了现有的证据冲突衡量方法的不足,然后提出了新的证据冲突衡量方法——证据相似性测度,并利用证据相似性测度对各传感器提供的证据信息进行加权修正,最后用Demspter组合规则进行融合。算例证明该算法扩展了证据理论在决策级信息融合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处理不确定信息,降低了冲突信息对最终融合结果的影响,提高了融合结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而且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3)针对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改变了传统固定链路“烟囱式”的系统构架,各个传感器、武器、目标的火力通道可以灵活配置的问题,建立了传感器、武器、目标调度决策的分布式集中火力联盟分配模型,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首先为了对传感器资源进行合理科学分配,建立了表征传感器单元综合探测性能的能力函数,然后针对存在多约束条件的传感器单元、武器和目标的分配问题,为了避免传统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建立分布式集中火力联盟优化模型,设计了带有交叉、变异算子的改进的遗传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仿真算例表明,与传统算法相比,算法收敛速度更快,全局寻优能力更强。4)针对信息环境下制导武器的协同控制问题,重点研究了协同制导过程中的制导权交接策略、交接流程和交接算法。首先分析了协同制导的必要条件和协同制导样式,然后根据己方飞机对导弹的态势优势、己方飞机对目标的探测能力和己方飞机受到的威胁度建立制导优势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改进拍卖算法的协同制导制导权分配算法,最后详细研究了中制导制导权交接的原则、方法和流程,提出了相应的目标制导信息、制导律的交接算法。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有效可行,能够实时地计算制导优势和进行制导权分配,有效地完成多机协同制导;同时能够平滑中制导交接引起的导弹非正常过载突变,确保交接过程弹道稳定,为协同制导作战的研究和作战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孙隆和[2](2010)在《网络信息环境中的飞机(飞行作战平台)武器火力指挥控制系统》文中研究说明高科技推动了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促进产生了一些新的作战理念和战法,也给武器火力指挥控制系统和技术的发展提出相应的要求。从飞机武器火力控制系统的特点和对飞机作战效能的影响,论述了发展网络信息环境中的飞机武器火力指挥控制系统的必要性,介绍了飞机火力指挥控制系统的功能、组成及未来发展方向。在网络信息环境中作战,该系统功能将愈来愈多,技术愈来愈复杂。

陈谋[3](2004)在《不确定非线性综合火力/飞行/推进系统鲁棒控制方法研究》文中指出为了争夺21世纪的制空权,西方发达国家和俄罗斯竞相发展最先进的新一代歼击机及其综合火力/飞行/推进系统。而新一代歼击机的综合火力/飞行/推进系统是其能够安全、有效地完成复杂战术/战略使命的基本前提,同时新一代歼击机的综合火力/飞行/推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多变量非线性大系统,因此它的设计与控制问题是现代控制领域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本文主要研究多输入多输出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控制方法并应用于解决新一代歼击机的综合火力/飞行/推进系统的关键控制问题。以研究新一代歼击机的鲁棒飞行控制系统为前提,进一步研究其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综合飞行/推进控制系统以及综合火力/飞行/推进控制系统的鲁棒控制问题。 首先,对新一代歼击机超机动飞行的非线性模型的开环特性、分叉特性及机动能力进行分析,并以此模型为基础,采用基于时标分离原则的动态逆控制方法设计了新一代歼击机的飞行控制系统。为了消除由于模型不精确和飞行故障等所引起的求逆误差,设计自适应在线神经网络用于补偿非线性动态逆误差,根据神经网络权值的在线调整来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考虑到作动器动态特性对动态逆飞行控制系统的不利影响,采用伪控制补偿方法改善存在作动器饱和时系统的跟随性能,并证明了整个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同时为了克服神经网络的硬件实现困难以及其自适应算法的复杂性,提出并设计了基于干扰观测器的鲁棒飞行控制系统。将飞行控制系统的不确定性和所受的外部干扰采用干扰观测器来进行逼近,然后用干扰观测器的输出来补偿动态逆控制方法中的求逆误差,以提高动态逆飞行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能。 其次,本文提出了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一类多输入多输出不确定非线性系统鲁棒自适应H∞控制方法并用于解决歼击机模型不完全已知时的鲁棒自适应H∞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但此方法需要大量的神经网络训练数据,运算速度受到限制。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将飞行控制系统的不确定性看作系统所受的干扰,应用小波神经网络干扰观测器进行逼近,并基于干扰观测器的输出提出了一类多输入多输出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鲁棒自适应H∞控制方法并应用于鲁棒自适应H∞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以提高飞行控制系统的性能鲁棒;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鲁棒,针对一类多输入多输出不确定非线性系统基于小波神经网络干扰观测器设计一种模型预测控制律并应用于鲁棒自适应H∞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相对于动态逆来说,所提出的三种鲁棒飞行控制方案不仅使飞行控制系统具有稳定鲁棒性而且还具有性能鲁棒性,同时系统的性能更加容易分析。不确定非线性综合火力/飞行/推进系统鲁棒控制方法研究 随后,在所设计的鲁棒飞行控制系统基础上,研究了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的原理与结构设计。基于遗传算法和变隶属度模糊控制方法设计了智能火力/飞行祸合器来提高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同时基于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几增益理论和H:/Hao混合控制理论研究了空一空导弹的H’鲁棒制导律的设计,以减小空一空导弹制导律对目标机动的敏感性。与传统的比例制导律相比,所设计的H’鲁棒制导律效果更好,鲁棒性更强。 接着,对新一代歼击机的综合飞行/推进控制系统进行研究。为了避免发动机非线J性部件级模型的复杂性和发动机自身的不确定性、强非线性等带来的建模困难,提出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发动机辨识技术,并基于辨识模型和神经网络设计了发动机鲁棒滑模自适应控制系统。基于神经网络设计了新一代歼击机的智能飞行/推进祸合器,并按大系统分散控制思想设计了新一代歼击机的综合飞行/推进控制系统,同时在该综合控制系统作用下进行了眼镜蛇机动和赫布斯特机动仿真研究。 最后,提出并研究了基于神经网络的一类不确定非线性大系统的分散滑模自适应控制方法,并应用于新一代歼击机的鲁棒飞行控制系统设计。同时基于大系统分散控制理论对新一代歼击机的综合火力/飞行/推进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和仿真。基于Direet3D编程技术设计了空战三维动画仿真平台,在VC环境下实现了新一代歼击机的眼镜蛇机动、赫布斯特机动与钟型机动的三维动画显示。通过逼真的视觉效果生动地验证了所设计的综合火力/飞行/推进控制系统能使新一代歼击机快速响应火力/飞行藕合器的指令,使瞄准偏差很快衰减到允许范围内,对目标实施攻击。

李化涛[4](2019)在《红外空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研究》文中指出红外空空导弹作为实施精确打击和夺取制空权的关键性武器,对其作战效能要求越来越高。快速准确的评估红外空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分析影响作战效能变化的各个因素,为红外空空导弹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本文以红外空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评估为主要研究内容,具体工作如下:首先,构建了基于OODA的红外空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灰色评估模型。该模型引入OODA环理论,对红外空空导弹作战过程进行模块化分析,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红外空空导弹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的权值;采用基于端点混合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理论来对专家团评估信息进行灰色聚类,通过算例分析来验证评估模型的正确性。其次,提出了战场形态下红外空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模型。为了使红外空空导弹的作战效能评估更贴近实战,该模型在传统ADC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飞行员能力素质系数、战场对抗环境系数、红外干扰、敌机作战效能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对ADC模型中的能力矩阵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评估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再次,提出了基于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红外空空导弹作战效能评估模型。为了能够确切掌握红外空空导弹自身性能参数对作战效能的影响,该模型着重评估了红外空空导弹自身对作战效能有显着影响的指标。评估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进行组合赋权,并联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作战效能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评估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对以上评估模型分别进行了总结,并对红外空空导弹作战效能评估的后续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毛亿[5](2018)在《战术空域管理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高技术条件下的空中对抗,要求各军兵种使用多种先进的武器系统,在空域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进行协同作战,战术空域内一个作战单元时间,可能出现固定翼、旋转翼、无翼、无人、炮弹、导弹、电子对抗等七类装备上万个飞行物体,如何根据任务计划、敌方部署和空域态势,保证空域用户能够高效、安全、灵活地使用有限空域,避免冲突和误伤,是未来联合作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面向联合作战对空域的使用需求,探讨战术空域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重点提出了战术空域管理技术的实现模型和算法。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一、提出了战术空域管理系统总体架构。本文的战术空域管理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由部署在联合作战指挥中心的主系统和其他空域用户的子系统或远程终端组成,通过空域管控接口互联,实现信息交换和空域使用需求的协调。这里战术空域管理系统的核心是联合空域规划、冲突检测与排解以及空域临机规划。其中联合空域规划要求根据联合作战任务,收集空域使用需求,结合空域基础数据,建立空域总计划和空域控制程序;冲突检测与排解功能会综合作战、军民航、气象等各方面的空域使用需求,发现并排解空域在时-空-频上的冲突,生成解突后的空中任务计划(ATO)和空域控制计划(ACO);设计空域临机规划功能是为了对空域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视,对计划变化和临时出现的潜在冲突进行检测、预警、调配与协调。再通过态势共享支持,使空域管控系统拥有最全面的空域计划数据,收集空域所有预知的飞行物体情报,为空域用户提供一种新的敌我识别方法,提供更加完善的空域态势图。二、构建了战术空域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模型和算法。空域运行建模主要描述各类空域要素的空域使用行为,表示各类空域运行过程,包括空域结构要素建模和空域活动要素建模。通过对各类空域要素、属性和运动特性的分析,构建了航空器的活动模型,进而建立多种要素运行环境下的空域系统模型。空域冲突检测主要研究了基于间隔标准的冲突检测模型和算法,包括,(1)空域结构冲突检测,建立了时间、高度、几何边界模板冲突模型,提出了“由粗到精、逐步排除”的空域冲突检测方法,达到快速判定空域与地形、空域与空域之间的冲突情况,(2)空域活动冲突检测,从时-空-频三个维度,深入分析了航空器轨迹与空域之间、航空器与航空器之间、空域活动用频之间的冲突情况,建立了统一的空域活动冲突检测方法流程。空域冲突解脱主要研究了基于空域活动规则的空域冲突解脱策略。作战平台空域规划主要解决协同平台执行不同任务而进行作战空间分配问题,以协同侦察定位为例进行数学推导,求取在空域无冲突目标下,满足平台执行协同任务和机动性需要的作战空间。这种方法可以用于设计其他任务平台的空域,为生成空域总计划和空域控制程序奠定基础。三、研究了空域态势监视关键算法。联合作战过程受计划调整、天气状况、战损、战场态势变化等多种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为确保战术空域运行有序高效,战术空域管理系统需要实时处理空域监视信息,监视空域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潜在冲突和违规现象,结合任务调整以及新增需求,进行空域临机规划和动态调整。为此,本文将可能的空域要素(113种)按点、线、区分类,在所有空域使用者、空域参与者、空域规划及监视者之间建立空域信息分发处理模型,并建立基于航迹预测的空域冲突预警和告警方法,达到以“优于实时”的速度发现潜在冲突。针对雷达、侦察等传感器在极坐标系下三维测量具有非相关性的特点,从统计判决理论入手,导出了多元航迹融合相关波门的定量算法,提高航迹质量和空域态势监视的精确性,研究了目标航迹融合算法,为空域执行情况精准监视、目标识别以及临机冲突检测和空域动态规划提供了算法和信息支持。四、进行了空域规划评估技术和模型算法仿真验证。空域规划方案的评估是战术空域管理技术之一,本文从研究空域规划方案的仿真方法入手,对空域规划方案的实时性、空域利用率、空域安全性、机动性限制等,提出了快速测试与评估方法,以判断联合战术空域规划方案的有效性。仿真验证是对所提出的模型算法在系统仿真运行环境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的有效手段。本文应用本单位的仿真验证环境,设计典型的联合作战样式,通过空域管控全过程运行仿真,对空域规划方法、空域模型算法、空域态势监视算法、空域规划评估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检验。验证结果表明系统关键问题解决方法具有合理性、准确性和可行性。

周海瑞,刘小毅[6](2018)在《美军联合火力机制及其指挥控制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联合火力是联合作战的主要手段和样式,也是联合作战成功的关键。首先,探讨了美军联合火力理论的发展历程及运用原则;然后,介绍了美军联合火力的指挥协调机构、计划作业程序和协调措施;并从高级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AFATDS)、战区作战管理核心系统(TBMCS)、武器数据链网络先进概念技术验证(WDLNACTD)及海军一体化火力控制-制空(NIFC-CA)4个方面分析了美军联合火力指挥控制系统的需求、功能和部署;最后,总结了美军联合火力运用特点。研究美军联合火力机制及其指挥控制系统对我军具有借鉴作用。

杨震[7](2012)在《论后冷战时代的海权》文中认为间发展。战争的变化同样也对海权的范围产生了影响:冷战后世界海军力量对比的变化使战争集中在沿海地区;一体化联合作战对海军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具备为联合部队提供战略海运、海上防御和对陆纵深打击能力。军事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进行引领的导弹技术的进步使海军对陆地纵深目标进行远程精确常规战略性打击成为可能。上述影响使海权的范围开始从远洋公海扩展至沿海地区并直抵大陆纵深。后冷战时代海权在规模范围的变化不但完成了理论探索,也进行了战争实践。从后冷战时代中国海权观念的变化来看,则是受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双重影响的。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地缘政治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海权的轴心地带由从前的大西洋转向太平洋。随着国家实力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海洋大国,与美国一起成为世界海权的两个主要角色。美国在中国发展海权的三个关键战略区域:台湾、南海和印度洋进行“岛链”封锁,已经成为中国发展海权的最大制约因素。中国的海权观念在冷战结束后得到了很大发展,经济海权观、战略海权观、复合海权观、合作海权观和海洋国土观构成了后冷战时代中国海权观的主体。冷战的结束使海权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还在深化与发展。

鲁艺,唐隆,吕跃,陈中起[8](2012)在《机载火力控制系统发展展望》文中提出通过对航空兵作战流程和机载火力控制系统的功能、定义、组成进行剖析,分析归纳机载火力控制系统军事需求,指出机载火力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为火力控制与指挥控制一体化的航空火力指挥控制系统。

张怡哲[9](2003)在《火力/飞行/推进控制系统综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控制系统综合是现代作战飞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国外在七十年代初开始进行此项研究,到目前已有很多技术进入现役。国内对综合控制技术的研究开始于九十年代,多限于理论探讨和仿真研究,目前正向工程应用发展。系统综合可以使多个系统之间有效的耦合和共享信息,提高飞机的整体作战能力。我们认为,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是综合化、自动化、智能化,而攻击系统的发展方向是一种高性能的无人武器平台,能够进行高效率的全自动攻击。飞控、推进等系统也将演进成为一种一体化的、智能的、综合了各种飞机控制能力并与指挥、控制、传感、导航、攻击等系统高度综合的飞机运动控制系统。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参考国内外已经完成的工作,致力于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提高飞机综合化、自动化程度,研究通过飞行、推进、火控等系统的综合实现自动飞行、自动攻击的原理、算法,提供可以工程应用的系统综合方案。主要研究工作包括: 1) 以某型机为背景采用了高真实度仿真模型建立了综合控制仿真、设计平台,能够真实的模拟某型机的运动特性及综合系统之间关系,保证了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开发中创造性地利用现代软件设计概念和开发工具,结合有效的任务管理及控制律剪裁实现了灵活的系统运行配置,将设计平台和仿真平台集为一体,并将多个系统的综合、测试、仿真在一个平台中实现,有效的减小了代码量,提高了代码利用率,并方便了以后的应用、扩展、维护。 2) 研究了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控制器设计问题。建立了以某型机为背景的高真实度分析、仿真模型,使用Extrem优化方法及非线性解耦方法成功地进行了控制器设计。优化方法具有广泛的模型适应性,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程方法。非线性解耦方法在高真实度的完整飞机系统分析模型上的应用在国内尚属,文中采用分解设计、组合应用、多级解耦控制结构等方法,解决了非线性解耦方法难于应用于复杂系统的问题,成功地设计了滚转角及过载解耦控制器,达到了较好的控制效果,为工程设计提供了新的途径。 3) 提出了飞控系统输入设计概念,并成功地构建了飞控输入设计器,能够在不改变原飞控系统条件下有效地提高舵面控制能力,获得接近直接舵面操纵的性能,对于现役飞机改进、改型中飞机运动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 提出了一体化飞机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能够有效综合现有及将来的飞机运动控制方式,解决了新的控制手段难以和原飞行控制系统融合的问题。基于该概念设计了飞推综合原理方案,并在考虑工程实现条件及现役飞机改进、改型要求后建立了工程实现方案,设计了轨迹跟踪方式的自动飞行系统,解决了轨迹生成、表示、管理、跟踪等问题,能够实现运动状态的精确控制,提高爬升、巡航等任务的性能。 5) 在综合控制仿真/设计平台上成功地进行了飞推系统综合,完成了爬升、着陆、巡航、截击、TF/TA等典型任务的自动飞行,对跟踪控制律进行了优化设计, 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建立了相关的轨迹管理、任务管理系统。系统综合及仿真显示,所设计的工程综合方案能够有效提高飞机运动精确控制能力,可以在不修改当前飞控及推进控制的条件下以较小的代价工程实现。其中以工程应用为目标使用高真实度仿真模型实现自动TF几A飞行在国内尚属首次。 6)提出了自动攻击系统的概念,研究了通过火控与飞机运动控制系统的综合实现自动攻击的方法,设计了火飞推综合原理方案。在考虑目前工程实现条件及现役机改进、改型要求后建立了实用的火飞推综合工程实现方案,针对水平、拉起、俯冲三种空地攻击方式建立了完整的自动攻击算法,设计了相关的任务管理、控制律剪裁逻辑等。 7)在综合控制仿真/设计平台上实现了火飞推综合系统,对祸合控制律进行了优化设计,对水平、拉起、俯冲三种空地攻击方式进行了自动攻击仿真。拉起轰炸的自动攻击模块在某所Dsl台上与某型机航电系统交联进行了系统综合及自动攻击仿真测试。所进行的综合及仿真显示,所提出的工程综合方案是实用、有效、可行的,能够在现有系统基础上以较小的代价进行系统综合,实现自动攻击,其攻击精度相对人工操纵有显着提高。 8)以工程应用为目标提出了AMAS系统工程实现方案,建立了完整的NWL自动攻击算法。在综合控制仿真/设计平台上实现了AMAS系统,使用优化方法进行了祸合控制律设计,完成了AMAS自动攻击仿真测试。仿真结果显示所进行的综合是成功的,所设计的自动攻击算法正确有效,能够很好地完成所要求的机动空地攻击任务。该项研究中,首次给出了完整的NWL自动攻击算法,在国内首次实现了AMAS自动攻击。 从本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通过系统综合能够以较小的代价拥有自动飞行和自动攻击能力,可以拓展攻击方式,较大幅度的提高作战飞机的综合化、自动化水平,使飞机整体作战能力得到提升。其中在自动飞行方面能够获得精确飞行状态控制能力,提高轨迹控制精度,实现最优爬升、快速截击、低耗油或久航时巡航

夏英明[10](2007)在《论航空火力指挥控制系统》文中认为试论航空火力指挥控制系统的形成与功能特征,作战任务规划和战斗指挥引导,智能航空火力指挥控制及机队中央武器控制。

二、综合飞机和火力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综合飞机和火力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与常用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1.2.1 信息化环境下作战研究现状
        1.2.2 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2.2.1 智能信息融合技术研究现状
        1.2.2.2 资源分配技术研究现状
        1.2.2.3 协同制导技术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总体研究
    2.1 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概述
        2.1.1 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的基本概念
        2.1.2 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发展阶段
    2.2 传统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2.3 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军事需求分析
    2.4 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总体结构
        2.4.1 传统的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2.4.2 网络中心战下的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2.4.3 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2.4.4 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特征
    2.5 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关键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改进的证据理论的智能信息融合算法研究
    3.1 智能信息融合的不确定性分析
    3.2 智能信息融合模型的建立
        3.2.1 智能信息融合的功能模型
        3.2.2 信息融合的结构模型
        3.2.3 智能信息融合的数学模型
    3.3 D-S证据理论
        3.3.1 证据模型
        3.3.2 证据合成规则
    3.4 D-S证据理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3.4.1 证据理论存在的问题
        3.4.2 改进方法
        3.4.2.1 修改证据理论的经典组合规则
        3.4.2.2 预先修正冲突证据
        3.4.3 证据合成的一般框架
    3.5 现有的证据冲突衡量算法
        3.5.1 冲突系数
        3.5.2 证据距离
        3.5.3 Pignistic概率距离
        3.5.4 余弦相似度
        3.5.5 关联系数(relative coefficient)
    3.6 新的证据冲突衡量算法—相似性测度
    3.7 基于相似性测度的加权证据融合方法
        3.7.1 D-S证据理论用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方法
        3.7.2 算法流程
    3.8 仿真算例及分析
        3.8.1 算例一
        3.8.2 算例二
        3.8.3 算例三
        3.8.4 算例四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GDPSO的分布式集中火力联盟研究
    4.1 概述
    4.2 异类传感器组合优化
        4.2.1 传感器分析
        4.2.2 传感器单元的能力函数
        4.2.2.1 信息效益值
        4.2.2.2 信息代价值
        4.2.2.3 协同系数
    4.3 分布式集中火力联盟的约束优化问题模型
        4.3.1 模型建立
        4.3.2 目标函数
        4.3.3 分布式集中火力联盟的约束条件
    4.4 优化算法
        4.4.1 粒子群算法
        4.4.2 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
        4.4.3 粒子群优化算法与遗传算法结合的优势
    4.5 GDPSO算法设计
        4.5.1 编码策略
        4.5.2 粒子更新
        4.5.3 算法流程
    4.6 仿真算例及分析
        4.6.1 算例一
        4.6.2 算例二
        4.6.3 算例三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协同制导制导权交接决策及交接流程研究
    5.1 概述
    5.2 协同制导模式分析
    5.3 制导优势模型
        5.3.1 己方飞机对导弹的态势优势
        5.3.2 己方飞机对目标的探测能力
        5.3.3 己方飞机受到的敌方飞机威胁度
        5.3.4 己方飞机制导优势函数
    5.4 协同制导制导权分配算法
        5.4.1 拍卖算法
        5.4.2 改进的拍卖算法
        5.4.3 改进的拍卖算法的具体步骤
    5.5 协同中制导交接分析
        5.5.1 制导权交接原则
        5.5.2 制导权交接方法
        5.5.3 中制导权交接流程设计
        5.5.3.1 交接准备
        5.5.3.2 交接实施
        5.5.3.3 交接结束
        5.5.4 交接律算法
        5.5.4.1 目标信息交接律
        5.5.4.2 制导律交接律设计
    5.6 仿真算例及分析
        5.6.1 协同制导分配算例
        5.6.2 协同制导交接仿真算例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获得的奖励
致谢

(3)不确定非线性综合火力/飞行/推进系统鲁棒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不确定非线性系统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1.3 现代飞行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1.4 综合火力/飞行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5 综合飞行/推进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6 综合火力/飞行/推进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7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8 本论文的主要贡献
第二章 新一代歼击机超机动飞行的数学模型及分析
    2.1 引言
    2.2 新一代歼击机超机动飞行的非线性数学模型
    2.3 新一代歼击机的操纵及舵面限幅
    2.4 基于时标分离的新一代歼击机超机动飞行的仿射非线性模型
    2.5 新一代歼击机方程的配平
    2.6 新一代歼击机的开环特性分析
    2.7 新一代歼击机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分叉分析
    2.8 新一代歼击机的机动性能分析
    2.9 小结
第三章 基于动态逆的新一代歼击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3.1 引言
    3.2 新一代歼击机动态逆控制律的设计
    3.3 基于在线神经网络的自适应逆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3.3.1 多层神经网络的基本理论
        3.3.2 基于在线神经网络的自适应逆控制
        3.3.3 基于在线神经网络的新一代歼击机自适应逆控制
    3.4 抑制输入动态影响的神经网络自适应逆控制
    3.5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新一代歼击机鲁棒飞行逆控制研究
    3.6 小结
第四章 新一代歼击机鲁棒自适应H_∞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4.1 引言
    4.2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自适应重构H_∞飞行控制系统研究
        4.2.1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不确定非线性系统自适应H_∞跟踪控制器设计
        4.2.2 具有干扰输入的不确定非线性系统鲁棒自适应H_∞控制研究
        4.2.3 新一代歼击机自适应重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4.3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鲁棒自适应H_∞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4.3.1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鲁棒自适应H_∞控制
        4.3.2 新一代歼击机基于干扰观测器的鲁棒自适应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4.4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鲁棒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4.4.1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模型预测控制
        4.4.2 新一代歼击机基于非线性预测控制方法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4.5 小结
第五章 新一代歼击机的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5.1 引言
    5.2 新一代歼击机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5.2.1 新一代歼击机火力/飞行耦合器的设计
        5.2.2 新一代歼击机的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5.3 空-空导弹H_∞鲁棒制导律设计与攻击过程仿真
        5.3.1 导弹-目标相对运动模型的建立
        5.3.2 非线性H_∞的一般理论
        5.3.3 基于L_2增益理论的H_∞鲁棒制导律的设计
        5.3.4 基于H_2/H_∞混合控制的H_∞鲁棒制导律的设计
        5.3.5 空-空导弹攻击过程的仿真
    5.4 小结
第六章 新一代歼击机的综合飞行/推进控制系统设计
    6.1 引言
    6.2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发动机建模与控制
        6.2.1 新一代歼击机全包线发动机模糊神经网络模型
        6.2.2 基于神经网络的发动机非线性单变量自适应滑模控制
        6.2.3 基于神经网络的发动机非线性多变量自适应滑模控制
    6.3 基于神经网络的飞行/推进综合控制设计与仿真研究
    6.4 小结
第七章 新一代歼击机的综合火/飞/推控制系统设计
    7.1 引言
    7.2 一类不确定非线性大系统的自适应滑模分散控制
        7.2.1 问题的提出
        7.2.2 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滑模分散鲁棒控制器的设计
        7.2.3 闭环系统性能分析
        7.2.4 基于滑模自适应控制的鲁棒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7.3 新一代歼击机的综合火力/飞行/推进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研究
    7.4 基于Direct3D编程技术的现代空战三维动画仿真研究
    7.5 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本文主要创新工作及贡献
    8.2 本文的不足和进一步展望
致谢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附录

(4)红外空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红外型空空导弹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作战效能评估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1.5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武器系统效能及效能评估的基本概念
    2.1 效能的基本概念
        2.2.1 效能的定义
        2.2.2 单项效能
        2.2.3 系统效能
        2.2.4 作战效能
        2.2.5 系统效能与作战效能的比较分析
    2.2 武器系统效能指标的基本概念
        2.2.1 武器系统效能指标的定义
        2.2.2 武器系统效能指标的特点
        2.2.3 武器系统效能指标的选取原则
        2.2.4 武器系统效能指标体系构建流程
    2.3 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基本概念
        2.3.1 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定义
        2.3.2 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基础
        2.3.3 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原则
        2.3.4 武器系统的效能评估方法
        2.3.5 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OODA的红外空空导弹系统作战效能灰色评估
    3.1 引言
    3.2 红外空空导弹系统作战效能指标体系
        3.2.1 基于OODA的红外空空导弹系统作战流程分析
        3.2.2 红外空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指标分析
    3.3 红外空空导弹系统作战模型构建
        3.3.1 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指标权重
        3.3.2 构建灰色聚类模型
        3.3.2.1 评价样本矩阵的确定
        3.3.2.2 确定评价灰类
        3.3.2.3 确定灰色聚类权向量矩阵
        3.3.2.4 进行综合评估
    3.4 实例分析
        3.4.1 态势感知能力灰色聚类评估值
        3.4.2 控制决策能力灰色聚类评估值
        3.4.3 火力打击能力灰色聚类评估值
        3.4.4 电子战能力灰色聚类评估值
        3.4.5 红外空空导弹系统综合评估值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战场形态下红外空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
    4.1 引言
    4.2 红外空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模型的建立
        4.2.1 ADC模型基本原理及其改进
        4.2.2 红外空空导弹武器系统效能评估分析
        4.2.3 红外空空导弹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4.3 红外空空导弹武器系统效能评估
        4.3.1 系统的可用性
        4.3.2 系统的可信性
        4.3.3 系统的固有能力
        4.3.4 飞行员能力素质系数
        4.3.5 战场对抗环境因素
        4.3.6 生存概率
    4.4 实例分析
        4.4.1 计算可用度
        4.4.2 计算可信度
        4.4.3 计算能力矩阵
        4.4.3.1 系统能力指标评判
        4.4.3.2 计算毁伤能力的模糊综合评判值
        4.4.3.3 计算态势感知能力的模糊综合评判值
        4.4.3.4 计算导弹攻击能力的模糊综合评判值
        4.4.3.5 计算控制决策能力的模糊综合评判值
        4.4.3.6 计算系统的能力矩阵
        4.4.4 计算飞行员能力素质系数
        4.4.5 计算战场对抗环境因素系数
        4.4.6 计算生存概率
        4.4.7 计算红外空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改进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红外空空导弹作战效能评估
    5.1 引言
    5.2 红外空空导弹作战效能指标体系
        5.2.1 红外空空导弹制导原理
        5.2.2 构建红外空空导弹作战效能指标体系
    5.3 红外空空导弹作战效能评估
    5.4 组合赋权法
        5.4.1 确定客观权重
        5.4.2 确定主观权重
        5.4.3 确定组合权重
    5.5 实例分析
        5.5.1 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主观评判
        5.5.2 作战效能评估指标客观评判
        5.5.3 计算攻击包线的模糊综合评判值
        5.5.4 计算作战灵活性的模糊综合评判值
        5.5.5 计算干扰毁伤能力的模糊综合评判值
        5.5.6 计算红外空空导弹作战效能的模糊综合评判值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总结
    6.2 本文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5)战术空域管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顶层设计
        1.2.2 空域冲突探测与解脱技术
        1.2.3 空域态势监视技术
        1.2.4 战术空域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战术空域管理运行概念
    2.1 概念定义
    2.2 战术空域管理需求分析
    2.3 运行活动关系研究
        2.3.1 系统总体运行活动关系
        2.3.2 空域协同规划
        2.3.3 空域计划管理
        2.3.4 空域运行一致性监视
        2.3.5 空域临机规划
    2.4 战术空域规划设计方法
        2.4.1 协同定位区域模型算法
        2.4.2 协同定位区域作图法
        2.4.3 协同平台最优布局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战术空域冲突探测与解脱模型研究
    3.1 空域运行数学建模
        3.1.1 空域结构要素建模
        3.1.2 空域活动模型
    3.2 战术空域冲突检测技术
        3.2.1 间隔标准分析
        3.2.2 空域结构冲突检测
        3.2.3 空域活动冲突检测
    3.3 战术空域冲突解脱技术
        3.3.1 空域活动规则
        3.3.2 空域冲突解脱模型
    3.4 空域计划生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战术空域态势监视技术研究
    4.1 空域状态监视与动态调整技术
    4.2 空域冲突预警与告警技术
        4.2.1 航迹冲突预警和告警
        4.2.2 最低安全高度预警和告警
        4.2.3 空域侵入预警和告警
    4.3 目标监视数据处理技术
        4.3.1 传感器坐标系与系统坐标系转换
        4.3.2 多元监视数据处理模型构建
        4.3.3 多元监视数据处理算法
        4.3.4 监视数据误差消除算法
    4.4 空域态势综合显示技术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战术空域仿真评估技术研究
    5.1 战术空域规划仿真方法
        5.1.1 空域系统仿真建模
        5.1.2 航空器仿真建模
        5.1.3 空域运行仿真
        5.1.4 仿真数据生成
    5.2 战术空域系统评估
    5.3 评估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战术空域管理系统总体架构研究
    6.1 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6.2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6.2.1 战术空域计划建立
        6.2.2 空域协同规划与设计
        6.2.3 空域计划生成
        6.2.4 空域动态调整
        6.2.5 态势共享支持
    6.3 仿真验证系统组成
        6.3.1 系统基本组成
        6.3.2 系统结构及配置
        6.3.3 战术空域管理软件结构
        6.3.4 系统接口关系
    6.4 仿真验证
        6.4.1 系统输入设定
        6.4.2 空域协同规划
        6.4.3 空域冲突检测与告警
        6.4.4 空域冲突解脱方案
        6.4.5 空中计划生成
        6.4.6 空域态势监视与目标识别
        6.4.7 临机冲突检测与动态调整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的创新点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美军联合火力机制及其指挥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美军联合火力理论
    1.1 理论发展历程
    1.2 运用原则
2 美军联合火力指挥协调机构[3, 12-14]
    2.1 美国陆军
    2.2 美国空军
    2.3 美国海军
3 美军联合火力计划作业程序[12, 15-18]
    3.1 受领任务
    3.2 分析任务
    3.3 研拟行动方案
    3.4 行动方案分析与比较 (兵棋推演)
    3.5 核准行动方案及研拟火力计划
4 美军联合火力协调措施[12, 19-21]
5 美军联合火力指挥控制系统
    5.1 高级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22-25]
    5.2 战区作战管理核心系统[26]
    5.3 武器数据链网络先进概念技术验证[27-29]
    5.4 海军一体化火力控制-制空[30]
6 结束语

(7)论后冷战时代的海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一、研究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必要性
        二、海权的概念解析
        三、后冷战时代海权面临的战略转型
        四、后冷战时代海权的战略构架
        五、后冷战时代海权之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文献的回顾
        一、国外研究概况
        二、国内研究概况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四节 本文的结构安排
    注释
第一章 海权论的诞生与发展及其反思
    第一节 马汉海权论的产生及其评述
        一、马汉海权论的产生
        二、马汉海权论的内容及影响
        三、对马汉海权论的评述
    第二节 科贝特海洋战略论的产生及其评述
        一、海洋战略论的产生
        二、科贝特海洋战略论的内容及影响
        三、对科贝特海洋战略论的评述
    第三节 戈尔什科夫国家海上威力论及其评述
        一、国家海上威力论的产生
        二、国家海上威力论的内容及影响
        三、对国家海上威力论的评述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二章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发展演进
    第一节 海权在后冷战时代发展演进的背景
        一、国际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
        三、新军事变革
    第二节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内涵
        一、后冷战时代海权的要素
        二、后冷战时代海权的构成
    第三节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观念
        一、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国际观
        二、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军事观
        三、后冷战时代海权的海洋观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三章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技术形态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技术形态及战争形态演进
        一、人类社会的技术形态演进
        二、人类战争的技术形态
    第二节 后冷战时代海权技术形态的理论探索
        一、战法思想
        二、军事技术
        三、编制体制
        四、途径目标
    第三节 后冷战时代海权技术形态的战争实践
        一、指挥、控制与通信
        二、海上打击
        三、后勤保障
    本章小结
    注释
第四章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规模范围
    第一节 后冷战时代的战争
        一、后冷时代战争的主要形式
        二、后冷时代战争的作战模式
        三、后冷时代战争的战场空间
    第二节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规模
        一、后冷战时代的战争对海权规模的影响
        二、对后冷战时代海权规模的理论探索
        三、后冷战时代海权规模的战争实践
    第三节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范围
        一、后冷战时代的战争及军事形势对海权范围的影响
        二、后冷战时代海权范围的理论探索
        三、后冷战时代海权范围的战争实践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五章 后冷战时代海权对中国海权思想的影响
    第一节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地缘政治背景
        一、后冷战时代地缘政治的轴心
        二、中国实力的快速发展
    第二节 后冷战时代中国的海权辩论
        一、无足轻重的海权
        二、辅助性海权
        三、主导性海权
    第三节 后冷战时代中国发展海权的最大制约
        一、台湾问题
        二、南海问题
        三、印度洋问题
    第四节 后冷战时代中国海权观念的发展
        一、经济海权观
        二、战略海权观
        三、复合海权观
        四、合作海权观
        五、海洋国土观
        六、中国海权观念的发展与航空母舰
    本章小结
    注释
结论
    第一节 研究总结
        一、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内涵
        二、后冷战时代海权技术形态的进化
        三、后冷战时代海权规模范围的拓展
        四、地缘政治背景的变迁及中国海权观念的发展
    第二节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进一步讨论
        一、海洋法的演进
        二、科学技术的进步
        三、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
        四、全球化进程的发展
    第三节 政策含义
        一、培育海权意识
        二、制定海洋战略
        三、推进海军转型
        四、发展海洋经济
        五、继续加强海洋法研究与建设
        六、增强海洋科技实力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8)机载火力控制系统发展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作战飞机任务描述
2 机载火力控制系统概述
    2.1 定义
    2.2 组成
3 精准的火力控制是实现目标毁伤的基本需求
    3.1 载机定位与导航
    3.2 目标探测、识别与跟踪
    3.3 信息传输、处理与系统架构
    3.4 信息显示与人机接口设计
    3.5 精确打击和有效杀伤
4 客观、全面的信息记录和实时、准确的作战效果评估是确保作战和训练任务完成的重要手段
    4.1 客观、全面的信息记录是评价火控系统技术状态和战技指标的重要依据
    4.2 实时、准确的作战效果评估是确保作战任务完成的重要手段和提高训练效益的重要途径
5 火力控制与指挥控制相融合是提高系统作战能力的必然趋势
    5.1从指挥控制系统的特点上看, 指挥控制系统应与火力控制系统相融合[4]
        1) 指挥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2) 指挥控制系统的功能。
    5.2 从空中作战的特点上看, 指挥控制系统应与火力控制系统相融合
        1) 空中作战的高机动性与高对抗性。
        2) 机载武器及其攻击方式的多样性与多目标攻击。
        3) 目标信息获取的非合作性。
6 航空火力指挥控制系统是机载火力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
    6.1 定义
    6.2 组成
7 结束语

(9)火力/飞行/推进控制系统综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综合控制技术产生背景
    1.2 发展历史
        1.2.1 火/飞及火/飞/推综合的发展
        1.2.2 飞/推综合及推力矢量的发展
        1.2.3 轨迹控制技术的发展
        1.2.4 国内发展状况
    1.3 本文工作
第2章 综合控制仿真/设计平台
    2.1 仿真/设计平台功能及设计考虑
    2.2 综合控制系统概要分析
        2.2.1 综合系统功能描述
        2.2.2 综合系统设计考虑
        2.2.3 综合系统模块划分及其功能定义
    2.3 仿真/设计平台运行结构
    2.4 飞行仿真器
        2.4.1 接口设计
        2.4.2 运行管理
        2.4.3 主要模块功能
    2.5 仿真器主要模块算法
        2.5.1 飞机动态
        2.5.2 气动模型
        2.5.3 飞行控制模型
        2.5.4 发动机模型
        2.5.5 输出方程
        2.5.6 标准大气模型
        2.5.7 任务管理逻辑
    2.6 仿真/设计平台界面显示及控制
        2.6.1 设置、编辑界面
        2.6.2 运行期间显示与控制
    2.7 典型运行组合
        2.7.1 飞推综合仿真
        2.7.2 火飞推综合仿真
        2.7.3 优化计算
        2.7.4 解耦设计
    2.8 仿真系统的编码及运行
    2.9 小结
第3章 控制器设计研究
    3.1 控制器设计问题
    3.2 高真实度飞机系统完整分析模型建立
        3.2.1 飞机动态描述
        3.2.2 飞控动态描述
        3.2.3 发动机动态描述及与飞控方程的综合
        3.2.4 气动特性描述
        3.2.5 方程的综合
    3.3 优化设计方法
        3.3.1 Extrem优化方法
        3.3.2 控制目标及其性能准则
        3.3.3 过载控制器优化设计
    3.4 非线性解耦设计
        3.4.1 非线性解耦理论
        3.4.1.1 问题描述
        3.4.1.2 系统的正则型
        3.4.1.3 系统的解耦控制
        3.4.1.4 解耦系统的稳定性
        3.4.2 飞机系统方程分析
        3.4.3 飞机动态及气动部分的解耦设计
        3.4.4 解耦系统的稳定性
        3.4.5 飞机动态及气动部分的解耦控制效果
        3.4.6 滚转角及过载控制器
        3.4.7 飞控系统的输入设计
        3.4.8 完整的解耦控制器
    3.5 小结
第4章 飞行/推进控制系统综合
    4.1 飞机运动的控制
    4.2 飞行和推进控制的综合
        4.2.1 系统综合原理方案
        4.2.2 工程实现方案
    4.3 典型任务及其轨迹
        4.3.1 爬升轨迹
        4.3.2 着陆轨迹
        4.3.3 截击轨迹
        4.3.4 巡航轨迹
        4.3.5 地形跟随/地形回避
    4.4 轨迹的表示
    4.5 轨迹跟踪
        4.5.1 前馈指令生成
        4.5.2 误差修正指令生成
        4.5.3 俯仰和滚转控制器结构
        4.5.4 推力控制
    4.6 数字仿真结果
        4.6.1 自动爬升
        4.6.2 自动着陆
        4.6.3 自动截击
        4.6.4 最优巡航
        4.6.5 地形跟随/地形回避
    4.7 小结
第5章 火力/飞行/推进控制系统综合
    5.1 自动攻击概念
    5.2 火控与飞推控制的综合
        5.2.1 综合原理方案
        5.2.2 工程实现方案
    5.3 综合火控系统
    5.4 几种典型的自动攻击任务
        5.4.1 水平轰炸算法
        5.4.2 上仰轰炸
        5.4.3 俯冲轰炸
    5.5 火控解算
        5.5.1 方向瞄准
        5.5.2 弹道计算
        5.5.3 炸弹投射控制
    5.6 耦合控制单元
    5.7 数字仿真
        5.7.1 水平轰炸
        5.7.2 上仰轰炸
        5.7.3 俯冲轰炸
        5.7.4 DSI台仿真结果
        5.7.5 仿真结果分析
    5.8 小结
第6章 自动机动攻击系统
    6.1 对地攻击方式的拓展
    6.2 系统的综合化和自动化
    6.3 机翼非水平攻击方式
        6.3.1 机翼非水平机动攻击的导引
        6.3.2 应飞航向计算
        6.3.4 机动轨迹参数计算
        6.3.5 斜面机动轨迹
        6.3.6 炸弹投射控制
    6.4 机动轨迹控制
    6.5 数字仿真
        6.5.1 AMAS仿真计算流程
        6.5.2 数字仿真结果
    6.6 小结
结论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工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论文及报告
参考文献

(10)论航空火力指挥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航空火力指挥控制系统功能特征
2 无线电数据通信网络
3 作战任务规划和战斗指挥引导
    1) 联合编队。
    2) 独立编队。
    3) 双机编队。
4 智能航空火力指挥控制系统——智能驾驶员作战助手
    1) 空情了解管理器。
    2) 系统状态管理器。
    3) 战术管理器。
    4) 任务管理器。
    5) 与驾驶员及飞机接口。
5 编队中央武器系统——悬挂物管理系统的扩展
    5.1 悬挂物管理系统在航空火力指挥控制系统仍有其相对独立性
    5.2 悬挂物管理系统要针对制导武器落实GJB—1188A标准
    5.3 编队中央武器系统——编队悬挂物管理系统

四、综合飞机和火力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 毕文豪. 西北工业大学, 2018(02)
  • [2]网络信息环境中的飞机(飞行作战平台)武器火力指挥控制系统[J]. 孙隆和. 电光与控制, 2010(03)
  • [3]不确定非线性综合火力/飞行/推进系统鲁棒控制方法研究[D]. 陈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4(03)
  • [4]红外空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研究[D]. 李化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5]战术空域管理技术研究[D]. 毛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1)
  • [6]美军联合火力机制及其指挥控制系统[J]. 周海瑞,刘小毅. 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 2018(01)
  • [7]论后冷战时代的海权[D]. 杨震. 复旦大学, 2012(02)
  • [8]机载火力控制系统发展展望[J]. 鲁艺,唐隆,吕跃,陈中起. 电光与控制, 2012(10)
  • [9]火力/飞行/推进控制系统综合研究[D]. 张怡哲. 西北工业大学, 2003(01)
  • [10]论航空火力指挥控制系统[J]. 夏英明. 电光与控制, 2007(06)

标签:;  ;  ;  ;  

综合飞机和火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