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无机水处理剂——聚合氯化铝的发展趋势

日本无机水处理剂——聚合氯化铝的发展趋势

一、日本无机水处理剂—聚氯化铝的动向(论文文献综述)

刘佳琦[1](2021)在《中日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王新珂[2](2018)在《赤泥烟气脱碱及其产物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赤泥是铝土矿生产氧化铝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副产物,是我国大宗工业固废之一。目前我国的赤泥大部分是拜耳法赤泥,pH值一般高达12-13,具有强碱性,其大量堆存对周边土壤、地表和地下水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赤泥的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污染的主要途径,但其在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存在泛碱问题,造成赤泥利用困难。本文采用以废治废的理念,依据赤泥强碱性的特点,在分析赤泥主要成分的基础上,利用燃煤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废气对拜耳法赤泥进行脱碱及工艺研究;在此基础上,以脱碱赤泥、粉煤灰与废酸通过一系列反应制备新型多元絮凝剂;以脱碱赤泥、粉煤灰为原料制备了赤泥复合板材,实现拜耳法赤泥资源的全利用。首先,利用燃煤烟气对拜耳法赤泥脱碱设计了流程工艺,并以山东某公司10 t/d燃煤锅炉产生的烟气为酸性气源,采用单次、多次循环方式进行赤泥浆料喷淋脱碱实验,可以有效脱除赤泥中与碱性相关的附着盐;延长喷淋时间,可有效降低赤泥剩余碱含量。同时研究了脱碱过程中赤泥的剩余碱含量与浆液pH值的关系及其反应机理。上述实验表明,喷淋和废酸同步脱碱,在中试试验条件下,碱含量明显降低,达到0.4wt%,脱碱率达到95.5%,SO2脱除率达到91.2%。其次,开展了以脱碱赤泥制备多元絮凝剂工艺中试放大设计,并分别以上述脱碱赤泥、粉煤灰、废盐酸为原料制备多元絮凝剂。分别研究了液固比、酸浓度对铝铁浸出率的影响,通过进一步添加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制备出了多元絮凝剂,研究其对硅藻土模拟废水的浊度去除效果,实验表明脱碱赤泥与废盐酸的固液比为1:3、废盐酸浓度25%、PDMDAAC加量0.05 mL时制备的多元絮凝剂,使用量0.9mL/L时,硅藻土模拟废水浊度去除率可达98%,与工业PAC去除浊度效果相当,都可较好的降低模拟水的浊度。此外,碳酸钠:粉煤灰:脱碱赤泥为1:1:3时制备的多元絮凝剂,使用量0.9mL/L时,硅藻土模拟废水浊度去除率可达98.8%。最后,为了实现赤泥全组分利用,以脱碱赤泥及粉煤灰为原料,采用偶联剂剂KH550对其进行表面预处理,并与PP复合制备了赤泥石塑复合板材。当脱碱赤泥与粉煤灰质量比为2:3,混合填料添加量为40 wt%时,制备出的复合板材性能最好,其拉伸强度达到23.5MPa、弯曲强度28.7 MPa;在此基础上,通过分别添加石墨矿粉、石墨烯及碳粉制备复合板材以期提高其电磁屏蔽和导热性能。结果表明添加石墨烯性能改进效果最好,当石墨烯含量为5 wt%时,赤泥石塑复合板材的电磁屏蔽效能在9-12 GHz频率波段内达到21.45 dB,导热性能达到0.4233 W/(m·K)。

陈雄[3](2018)在《南南合作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转移模式、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气候变化问题实质就是发展问题,其核心是发展权之争,是国际事务的主导权之争和减排资源的分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南南技术合作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中国家是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开展南南技术合作也是我国实施科技“走出去”战略的一个重要途径。20多年来,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开展的技术援助与技术培训工作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和丰富经验,也为进一步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科技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研讨会、专家咨询、问卷调查、案例分析以及实证研究等方式,分析了发展中国家气候变化技术需求特点、探讨了向发展中国家转让适用技术特征、分析了重点领域南南技术合作案例和提出了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按地区、按类型需求的分析,发现技术需求的重点领域主要集中在:减缓领域和适应领域,总结出了这些国家气候变化技术需求特点。发展中国家重点技术需求大多以低成本、易掌握、易维护的成熟适用技术为主,并且这些需求与其优先发展事项如减贫、改善民生、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等紧密关联。(2)开展我国对发展中国家转让适用技术特征分析,形成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可供转让的适用技术清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可行性,对农业、可再生能源和水资源领域应对气候变化适用技术进行了筛选,编制了可在发展中国家推广应用的《应对气候变化适用技术手册》。(3)分析了重点领域南南技术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案例,通过在农林业、可再生资源、水资源与环境和卫生健康等几方面合作案例的实证研究,提出了我国面向发展中国家技术合作与技术转让的合作机制、模式,以及相关战略措施。(4)提出了南南技术转移主要存在的障碍及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西非农业科技园建设行动方案(适应领域)、点亮非洲行动方案(减缓领域)和非洲生态守护行动方案(适应领域)等重点领域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南南科技合作方案建议,促进形成我国对发展中国家技术援助的整体机制、有效平台、优先领域和重点援助项目。

衡涛[4](2018)在《复合型絮凝剂的制备对印染废水处理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炭产出国和消费国,关于煤炭燃烧后所导致的废弃物粉煤灰的处置,也逐步变成了热门研究点。本文通过粉煤灰制备高效复合型絮凝剂来进行印染废水处理研究,一方面使得粉煤灰能够废物再利用且减少因堆置而引起的环境污染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絮凝剂的生产成本并且来源广泛。作者以石家庄热电厂燃烧产生的粉末废渣粉煤灰作为主要的实验材料,采用Na2CO3作为活化剂,在马弗炉中以850℃焙烧2h进行活化,酸溶时再加以微波热解来萃取粉煤灰中Al2O3,,以此来提高铝的浸取率。通过单因素实验以及L9(34)正交实验对碳酸钠用量、盐酸浓度、微波功率以及热解时间等进行研究,得到萃取粉煤灰中A1203的最佳工艺条件。经过对比Al2O3的浸取率以及酸溶后溶液盐基度含量的高低,得出最佳提取Al2O3的工艺条件为:Na2CO3与粉煤灰按0.8:1比例配制;盐酸浓度为24%;微波功率为300W;微波热解时间为10min。并得出影响Al2O3浸取率的因素重要次序如下:盐酸浓度>碳酸钠用量>微波功率>微波热解时间。此条件下粉煤灰中Al2O3的提取率最高。然后将盐酸浸取后的溶液与FeCl3在微波作用下反应生成复合絮凝剂聚合氯化铝铁(PAFC),以脱色率和CODcr去除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以及L9(33)正交实验对铝铁比,碱化度,微波聚合时间等进行研究,得出了最佳聚合生成絮凝剂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铝铁含量比为9:1,碱化度为1.5,微波聚合时间为120min,此时脱色率和CODcr去除率相对达到最高。本文用所制备的絮凝剂(PAFC)处理甲基橙模拟印染废水,通过单因素实验对pH、絮凝剂投加量、絮凝时间、絮凝温度、搅拌时间以及搅拌强度这6个主要工艺条件进行研究,检验其对印染废水处理的效果,得出其对印染废水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最佳处理工艺条件为:絮凝剂投放量为100mg/L,絮凝温度为25℃,搅拌速度85r/min,搅拌时间4min,pH为7.0,絮凝时间为4h。在此环境下,甲基橙模拟印染污水的脱色率高达98%,CODcr去除率达到93%。

张鹤怀[5](2017)在《某阻燃剂生产母液中HCl的利用》文中研究说明某阻燃剂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有HCl的母液,且母液中含有苯,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所以对该阻燃剂母液进行处理十分必要。国内外对废盐酸的处理做了很多研究。本文采用氧化-蒸发结晶的方法利用阻燃剂母液中的HCl制备FeCl3以做为混凝剂,进一步讨论FeCl3混凝剂对其他废水的混凝效果,并研究母液中苯对FeCl3制备的影响。本次实验先用预先配制好的质量分数为15%、20%、25%和32%的HCl溶液模拟母液进行实验,分别在50、60和70℃下探究制备FeCl3的最佳条件为:60℃,溶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32%。制得的产物中FeCl3的质量分数为83.3%。进一步对实验进行优化,优化后制得的产物中FeCl3的质量分数为91.2%,HCl的挥发量减少44.2%。经过加入苯之后的模拟实验发现苯对制取的产物的纯度影响不大。最后,用制得的产物做混凝剂对阻燃剂洗涤水混凝,洗涤水的浊度从25.35NTU减少到2.40NTU,减少了90.5%。综上所述,此实验利用阻燃剂生产过程中的母液成功制备了FeCl3,并得出了最佳实验方案。达到了废水利用的效果。

王龙辉[6](2016)在《生活污水除磷药剂复配及其除磷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生活污水的排放总量日益增多,而生活污水中人类排泄物、洗涤剂等都含有大量的磷。有研究表明,水体中超过0.02mg/L的磷即可引起的富营养化污染。目前,国内外主要的除磷方法主要包括生物除磷法和物理化学除磷法,但是,对于含磷量较高的生活污水,生物法往往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而物理化学除磷法中的化学沉淀法除磷效率好(75%85%)且稳定可靠(可达0.5mg/L的出水标准),其关键在于混凝剂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它决定着水处理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工艺流程的简化、水处理成本以及水质净化效果。本文首先考察了铁盐、铝盐、钙盐三类混凝剂的除磷性能及除CODCr效果,以期为混凝剂在污水处理领域中的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再者从去除效果、pH、经济三个角度筛选混凝剂并进行复配,以期减少污水处理的成本。最后,运用正交法与逐步配比法联合来优化三种混凝剂复配,利用P-B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混凝剂复配的除磷性能,以期为混凝剂的复配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混凝剂性能试验研究表明,FeCl3、Fe2(SO4)3、FeSO4及PFS的最适pH分别为5、6、8、6。AlCl3、Al2(SO4)3、PAC混凝剂的最佳pH分别为7、6、7;CaO混凝剂的最佳pH为10。PAC投加量对出水pH几乎没有任何影响,CaO、AlCl3对出水pH的影响较大,其他混凝剂投加量对出水pH的影响大小依次为Fe2(SO4)3>FeCl3>PFS>Al2(SO4)3>Fe SO4。在相同投加量及最佳pH下,各混凝剂除磷率按大小顺序排列依次为:FeCl3>AlCl3>Al2(SO4)3>Fe2(SO4)3>PFS>PAC>CaO>FeSO4。各混凝剂对CODCr的去除率依次为:PAC>AlCl3>FeCl3>Fe2(SO4)3>PFS>Al2(SO4)3>Ca O>FeSO4。混凝的最佳混凝条件为,混合速度150r/min、混合时间30s、絮凝速度120r/min、絮凝时间15min、沉淀时间30min。两种混凝剂复配试验研究表明,CaO和FeSO4进行复配,两者以3:2复配为宜,此配比条件下,CODCr的去除率为45.8%,比单独投加CaO、FeSO4分别提高了7.1%、7.5%,TP去除分别提高了1.2%、29.3%。而PFS与AlCl3以4:1进行复配最好,此时,CODCr的去除率为41.6%,TP的去除率高达80.1%,比单独投加PFS和AlCl3混凝剂,CODCr去除率分别增加了10.4%、12.1%;TP去除率分别增加了16.7%、0.6%。AlCl3、FeCl3和Fe2(SO4)3三种混凝剂以依次投加的方式进行复配,考察复配混凝剂对TP和CODCr去除效果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复配混凝剂(AlCl3:FeCl3:Fe2(SO4)3)以5:6:7的比例投加对污染去除效果最好,pH是其去除TP及CODCr的关键因素,当复配试剂投加量为160 mg/L时,TP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95.1%和78.1%,出水TP浓度0.402 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标准,CODCr的去除率比出单一混凝剂(AlCl3、FeCl3、Fe2(SO4)3)高12.920.1%。基于前期单因素试验结果,选取对CODCr及TP去除效果均较优的三种混凝剂(氯化铝、氯化铁、硫酸铁)进行复配。利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筛选出影响复合混凝剂对TP及CODCr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影响TP去除的主要因素为生活污水初始pH、氯化铝投加量、硫酸铁投加量;而生活污水初始pH、转速对CODCr的去除影响显着。进一步应用最陡爬坡试验趋近各主要因素的最优水平,在Box-Behnken设计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分析,确定显着因素的最佳水平如下:生活污水初始的pH为5.2,氯化铝、硫酸铁投加量分别为45mg/L、51mg/L。在此最佳条件下,TP去除率的试验值(82.89%)与预测响应值(81.99%)接近,证实了P-B试验设计、最陡爬坡设计和响应面联用优化复合混凝剂的可行性,与单一混凝剂(氯化铝、氯化铁、硫酸铁)相比,该复合凝剂表现出较好的混凝性能,与铝盐混凝剂相比,减小了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本研究结果为混凝剂在污水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处理成本,同时也为混凝剂的复配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闫俊杰[7](2013)在《ONP脱墨废水与APMP废水高效絮凝工艺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环境压力的增大,社会与国家对环境的要求提高,水资源的紧缺,对制浆造纸废水处理要求越来越高。针对传统的废水处理过程存在治理成本高、效果不明显、工艺程序复杂等问题,尤其是APMP制浆废水,具有化学需氧量高,毒性大,处理难等问题;本论文对ONP脱墨和APMP制浆两种废水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运用有机无机复合絮凝剂,采用桥连和电荷稳定理论,对两种废水进行絮凝处理。利用检测不同条件下废水的COD、浊度、电荷、木质素含量等指标,评价复合絮凝剂对两种废水的絮凝处理效果,并对两种废水处理过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于ONP脱墨废水,添加150mg/L PFC后5分钟再加入30mg/L的HCA,pH为7,处理后废水的COD及浊度去除率分别为87.2%和98.4%。2、APMP废水可先进行Fenton氧化,再添加20mg/L的PAM,然后加入PFC后5分钟添加HCA,HCA添加90mg/L,PFC与HCA复配比为1:2,pH为6,处理后废水的COD及浊度去除率分别为77.2%和92.8%。3、通过比较发现,两种废水电荷接近于0时其絮凝效果较好;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对两种废水中细小的悬浮物质具有较好的絮凝效果,但对水溶性有机物则较难絮凝。4、两种废水在处理流程上存在明显差异:APMP废水需先进行适当氧化处理,而ONP脱墨废水则可直接絮凝;由于废水残留的物质不同,导致废水中负电荷含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废水絮凝工艺存在较大不同。

徐敏[8](2013)在《氧化型聚硅酸铝铁复合混凝剂处理石化废水的试验研究》文中提出污水生物二级处理出水中的残余COD通常为溶解性的难降解有机物,随着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和废水回用比例的提高,目前亟需针对该类废水的处理技术。本研究以某石化污水厂二级出水为处理对象,针对其中的溶解性难降解有机物,开发了一种氧化型聚硅酸铝铁混凝剂,研究了该混凝剂的优化制备、最优投加量及最优反应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混凝的反应动力学,探究了有机物的去除机理,为该混凝剂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以硫酸铝和亚硫酸铁、硫酸铁和硫酸铝、硅酸钠、氧化剂、添加剂等原料制备了氧化型聚硅酸铝铁复合混凝剂,研究得到了混凝剂的最优制备条件:硫酸铁和硫酸铝搭配,Fe:Al摩尔比为1:1,最佳反应温度为60℃,氧化剂选择氯酸钠,添加剂选择氯酸钠。将此条件下制备的药剂高温烘干制成粉末,结合SEM、TEM技术手段对其物化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红外光谱对该药剂中各元素的结合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该混凝剂并不是元素间的单纯组合而成,而是发生了复杂的聚合反应生成的,混凝剂形态介于微晶体与无定形晶体之间,结构无规则。以某石化污水厂二级出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合成的混凝剂投加量、pH和慢搅时间对COD去除的影响,研究确定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混凝剂投量100mg/L、pH=7、慢搅时间20min,在此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29.3%,而采用传统的PAC和PAFC混凝剂在各自最佳条件下对该石化二级出水的COD去除率分别只有3.6%和10.2%。试验对氧化型聚硅酸铝铁复合混凝剂的有机物去除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氧化和混凝起到协同作用,经处理,石化二级出水中的TOC在前120s内去除幅度大。之后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氧化型聚硅酸铝铁复合混凝剂处理石化二级出水形成的絮体的表面形态及内部结构进行了观察,发现聚硅酸钠作为主干结构将Al、Na、Si等元素聚集一起而形成结构较蓬松的复杂空间构型物质,这些物质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对水中一些金属元素、溶解性有机物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从而可进一步去除经氧化后的有机物。研究发现废水中芳香族蛋白类物质较多,腐殖质类物质其次。在处理过程中,氧化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蛋白类和腐殖质类的分子结构,而混凝又发挥了电中和和吸附架桥两方面的作用。

索宁[9](2013)在《赤泥基复合铝铁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鉴于工业印染废水和炼铝废渣赤泥对环境的危害严重阻碍了产业发展,本文采用“以废治废”的思路,从赤泥废渣中提取铝、铁后制备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使赤泥的回收再利用成为可能,将对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促进产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创造极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本课题以工业炼铝废渣赤泥为制备原料,分为酸浸和聚合两步制备絮凝剂。酸浸实验中,对赤泥进行改性,使其中的铝、铁元素充分浸出得其浸取液。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赤泥中铝铁的存在形态,选取了影响赤泥改性的实验因素,分析了各个因素对酸浸反应的影响,正交实验选出了最优工艺组合参数。向赤泥浸取液中加碱调聚得到聚合氯化铝铁(PAFC)絮凝剂,并以模拟高浊水的浊度去除率为评价指标,确定了絮凝剂合成的最优组合参数。以淄博某印染厂的实际生产废水为处理对象,对比了自制PAFC絮凝剂和PAC絮凝剂,在最佳投加量和最优pH值的作用范围下的处理效果。结果如下:在180mg/l的投加量下,PAFC对废水的SS、浊度、色度分别能达到94.51%、85.26%、70.56%;而相同投加量下PAC的处理效果均低于PAFC絮凝剂;pH值在6~10之间自制PAFC絮凝剂具有较好的混凝效果,比PAC有着更广泛的pH适用范围。通过电镜观察了PAFC絮凝剂的物貌特征,发现PAFC絮凝剂是由链状分子形成网化度高且形态稳定的高分子聚合物。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了解到PAFC并非铝铁简单的混合,而是形成了无定形的高分子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研究PAFC的特征峰得知,PAFC既含有多羟基桥联的铝的高分子聚合物又含有多羟基桥联的铁的高分子聚合物。运用混凝机理和混凝形态学的知识初步探讨了PAFC絮凝剂的混凝作用机理和在水处理中的混凝形态。

高璠[10](2013)在《聚硅硫酸铝锌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絮凝剂是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必要材料之一。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无机絮凝剂主要是传统铝、铁盐絮凝剂,存在絮凝效率偏低等问题。本文以硅酸钠、硫酸铝和硫酸锌为原料,在常温常压下,制备出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硅硫酸铝锌(PAZSS),并对其性能、絮凝机理及实际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聚硅硫酸铝锌(PAZSS)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对硅酸钠溶液浓度、Zn/Al摩尔比、(Al+Zn)/Si摩尔比等因素对PAZSS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PAZSS的最佳制备条件:硅酸钠浓度为0.4mol/L;硅酸聚合初始pH值为4.0;聚合时间为30min;(Al+Zn)/Si=1:1;Zn/Al=1:1;熟化时间为24h。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对PAZSS中铝离子、锌离子及水解配合铝离子、水解配合锌离子等与聚硅酸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入的铝盐、锌盐与聚硅酸发生了一定化学作用,形成了无定形的聚合物。光电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PAZSS絮凝剂的形貌结构进行分析表明,不同的实验方法对絮凝剂的形貌结构有较大的影响,PAZSS聚集体呈规律的长链枝杈状形貌,表面呈紧凑的片层聚集形态,说明PAZSS聚合物分子结构紧密,生成链网状结构,非常有利于絮凝效果的提高。考察聚硅硫酸铝锌(PAZSS)絮凝剂对印染废水、多晶硅切磨废水两种实际工业废水的处理效果,并与聚硅硫酸铝(PASS)、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絮凝剂的絮凝效果进行对比。应用于印染废水时,PAZSS的最佳色度去除率为90.3%,CODCr的去除率为88.3%;应用于多晶硅磨面废水时,在最佳投加量下PAZSS去浊率达到99.7%,CODCr的去除率达到85.7%。其絮凝效果优于PASS絮凝剂和传统絮凝剂PAC、PFS。

二、日本无机水处理剂—聚氯化铝的动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无机水处理剂—聚氯化铝的动向(论文提纲范文)

(2)赤泥烟气脱碱及其产物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赤泥概述
    1.2 赤泥利用研究现状
        1.2.1 赤泥在建筑行业利用研究现状
        1.2.2 赤泥在水处理行业利用研究进展
        1.2.3 赤泥在塑料工业中利用研究现状
        1.2.4 赤泥在空气净化方面的研究现状
        1.2.5 回收赤泥中有价稀有金属及其他应用现状
    1.3 赤泥脱碱处理研究现状
        1.3.1 石灰法脱碱处理研究
        1.3.2 酸浸法脱碱处理研究
        1.3.3 工业“三废”酸性中和法脱碱处理研究
        1.3.4 水浸出法脱碱处理研究
    1.4 燃煤烟气处理研究现状
        1.4.1 燃煤烟气传统处理方法研究现状
        1.4.2 利用赤泥作为脱硫剂研究现状
    1.5 絮凝剂利用研究现状
        1.5.1 絮凝剂分类及研究现状
        1.5.2 赤泥絮凝剂研究利用现状
    1.6 复合板材国内外研究现状
        1.6.1 复合板材研究分类
        1.6.2 固废复合板材研究现状
        1.6.3 电磁屏蔽复合板材研究现状
    1.7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7.1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7.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燃煤烟气处理赤泥脱碱工艺设计及中试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2.2.1 主要原料
        2.2.2 中试设计涉及设备、仪器
    2.3 原料表征及分析方法
        2.3.1 赤泥原样化学分析
        2.3.2 赤泥脱碱率分析
        2.3.3 赤泥原始样品结构表征
        2.3.4 赤泥脱碱前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
        2.3.5 烟气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方法
    2.4 工艺设计研究及优化
        2.4.1 龙口燃煤锅炉处理赤泥脱碱工艺流程设计
        2.4.2 滨州北海工业园区2吨燃煤锅炉处理赤泥脱碱工艺流程设计
        2.4.3 滨州邹平10吨燃煤锅炉处理赤泥脱碱工艺流程设计
        2.4.4 喷淋塔设计
        2.4.5 燃煤烟气处理赤泥脱碱中试试验设计方案
    2.5 中试试验研究及结果分析
        2.5.1 不同喷淋方式赤泥脱碱效果影响
        2.5.2 反应过程中pH与赤泥中碱含量关系
        2.5.3 赤泥脱碱过程中烟气中SO2浓度变化
        2.5.4 反应前后赤泥物相变化
        2.5.5 脱碱前后赤泥样品的形貌分析
        2.5.6 反应机理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利用脱碱赤泥制备多元絮凝剂中试研究
    3.1 引言
    3.2 絮凝剂制备实验原料、设备及工艺流程
        3.2.1 主要原料
        3.2.2 主要实验设备
        3.2.3 试剂配制
        3.2.4 脱碱赤泥多元絮凝剂制备及反应原理
        3.2.5 高分子助剂的制备
        3.2.6 多元絮凝剂放大试验
    3.3 脱碱赤泥多元絮凝剂测试与表征
    3.4 脱碱赤泥制备多元絮凝剂放大试验结果与讨论
        3.4.1 脱碱赤泥制备多元絮凝剂实验室工艺确定
        3.4.2 高分子助剂合成及絮凝性能测试
        3.4.3 现场赤泥多元絮凝剂评价
        3.4.4 多元絮凝剂的形貌和结构分析
        3.4.5 絮凝机理分析
        3.4.6 多元絮凝剂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利用脱碱赤泥与改性粉煤灰制备多元絮凝剂研究
    4.1 引言
    4.2 多元絮凝剂制备所用实验原料、仪器及方案
        4.2.1 主要原料
        4.2.2 实验设备
        4.2.3 多元絮凝剂制备过程试剂的配制
        4.2.4 多元絮凝剂制备实验原理和步骤
    4.3 多元絮凝剂的测试与表征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粉煤灰改性处理
        4.4.2 粉煤灰改性前后XRD测试表征
        4.4.3 粉煤灰改性酸浸试验
        4.4.4 脱碱赤泥与粉煤灰不同改性方式对多元絮凝剂效果影响
        4.4.5 多元絮凝剂样品形貌表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利用脱碱赤泥/粉煤灰/酸浸渣制备赤泥石塑复合板材研究
    5.1 引言
    5.2 复合板材制备过程原料及设备
        5.2.1 主要原料
        5.2.2 实验设备
        5.2.3 复合板材的制备
    5.3 测试与表征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5.4.1 复合板材拉伸性能
        5.4.2 复合板材弯曲性能测试
        5.4.3 纤维对复合板力学性能影响
        5.4.4 复合板材的阻燃测试
        5.4.5 复合板材的电磁屏蔽性能分析
        5.4.6 复合板材的导热系数测试分析
        5.4.7 复合板材的热重分析
        5.4.8 复合板材形貌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及意义
    6.3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的建议
        6.3.1 存在的问题
        6.3.2 今后工作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南南合作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转移模式、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案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南南科技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2.1 气候变化科技合作态势
    2.2 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援助现状与特点
        2.2.1 发达国家气候变化科技援助及合作现状
        2.2.2 国际组织气候变化科技援助及合作现状
    2.3 南南科技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现状与存在问题
        2.3.1 南南科技合作现状与政策
        2.3.2 应对气候变化南南技术转移的途径
        2.3.3 南南科技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问题
第3章 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技术需求分析
    3.1 需求分析(按地区)
        3.1.1 东非
        3.1.2 南非
        3.1.3 西非
        3.1.4 中非
        3.1.5 西亚北非
        3.1.6 东南亚
        3.1.7 南亚
        3.1.8 中亚
        3.1.9 拉美
        3.1.10 小结
    3.2 需求分析(按类型)
        3.2.1 小岛国及低海拔沿海国家
        3.2.2 干旱与半干旱国家
        3.2.3 最不发达国家
    3.3 发展中国家气候变化技术需求特点分析
        3.3.1 重点领域与优先技术
        3.3.2 技术需求特点
第4章 我国可向发展中国家转让适用技术分析
    4.1 我国可向发展中国家转让适用技术
        4.1.1 农林业
        4.1.2 可再生能源
        4.1.3 水资源与环境
        4.1.4 卫生健康
        4.1.5 节能减排
        4.1.6 我国可供转让适用技术清单
    4.2 我国可向发展中国家转让适用技术特征分析
        4.2.1 适用技术领域分布
        4.2.2 已转让适用技术领域分布
        4.2.3 适用技术来源分布
    4.3 可转让适用技术储备分类统计
        4.3.1 能源
        4.3.2 农业
        4.3.3 林业
        4.3.4 水资源
        4.3.5 卫生健康
        4.3.6 建筑节能减排
        4.3.7 工业节能减排
        4.3.8 商业和民用节能减排
        4.3.9 防灾减灾
        4.3.10 基础设施
        4.3.11 废弃物利用
        4.3.12 交通
        4.3.13 资源环境技术
        4.3.14 其它
    4.4 已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分析
        4.4.1 已转让技术按领域分布
        4.4.2 已转让技术按国别分布
    4.5 小结
第5章 重点领域南南科技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案例分析
    5.1 农林业
        5.1.1 杂交水稻技术合作
        5.1.2 种植加工技术合作
        5.1.3 菌草利用技术合作
        5.1.4 节水农业技术合作
    5.2 可再生能源
        5.2.1 太阳能技术合作
        5.2.2 小水电技术合作
        5.2.3 沼气利用技术合作
    5.3 水资源与环境
        5.3.1 水窖技术合作
        5.3.2 给排水技术合作
        5.3.3 坦噶尼喀湖生态监测技术合作
        5.3.4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技术合作
        5.3.5 气象技术合作
        5.3.6 生态保护技术合作
    5.4 卫生健康合作
第6章 应对气候变化南南技术转移机制分析
    6.1 南南技术转移的主要障碍
        6.1.1 资金短缺
        6.1.2 文化差异
        6.1.3 受体水平
        6.1.4 需求不明
        6.1.5 政治与人身安全
        6.1.6 商务障碍
    6.2 南南科技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6.3 南南技术转移的模式、机制分析
        6.3.1 政府主导的南南技术转移模式
        6.3.2 市场主导的南南技术转移模式
        6.3.3 国际组织/NGO主导的南南技术转移模式:三方合作机制
    6.4 重点领域技术转移模式探讨
        6.4.1 能源(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技术转移模式分析
        6.4.2 环境领域技术转移模式分析
        6.4.3 农业领域的技术转移模式分析
    6.5 中国科技部-联合国环境署-非洲水行动项目实证分析
        6.5.1 水行动项目方案设计、建议提出及实施
        6.5.2 水行动项目实施成效及影响
    6.6 小结
第7章 南南科技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具体合作方案
    7.1 中国-联合国-非洲水行动项目合作
    7.2 非洲农业行动南南合作方案
    7.3 点亮非洲项目建议
    7.4 非洲生态守护项目建议
    7.5 关于加强与周边和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科技合作的建议
第8章 结论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成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附录
    附录1:应对气候变化适用技术重点领域分类
    附录2:面向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适用技术征集调查表
    附录3:气候变化南南科技合作问题与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4:创新合作机制,深化科技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建议
    附录5: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援外及南南合作工作的建议
附件

(4)复合型絮凝剂的制备对印染废水处理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复合型絮凝剂的研究现状
        1.2.1 复合型絮凝剂的分类及特点
        1.2.2 复合型絮凝剂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1.2.3 粉煤灰制复合型絮凝剂的研究现状和应用
    1.3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现状
        1.3.1 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氢氧化铝)、铝盐
        1.3.2 粉煤灰合成沸石
        1.3.3 粉煤灰微晶玻璃
        1.3.4 粉煤灰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4 本文研究内容
        1.4.1 课题研究目的
        1.4.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复合型絮凝剂的制备方法选择及评价指标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仪器
    2.2 粉煤灰组分的测定及制备方案的分类与选择
        2.2.1 粉煤灰组分的测定
        2.2.2 絮凝剂制备方案的分类与选择
    2.3 絮凝剂及印染废水处理分析评价指标
        2.3.1 粉煤灰制复合型絮凝剂的测试指标
        2.3.2 印染废水处理效果评价指标
    2.4 粉煤灰的测试分析
        2.4.1 SEM测试
        2.4.2 XRD测试
        2.4.3 红外光谱测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粉煤灰的特性表征及絮凝剂的制备
    3.1 粉煤灰的理化性质
        3.1.1 粉煤灰的外观形态
        3.1.2 粉煤灰的化学性质
        3.1.3 粉煤灰的物相组成
    3.2 絮凝剂的制备
        3.2.1 工艺原理及特点
        3.2.2 活化原理以及微波热解聚合机理
        3.2.3 粉煤灰的预处理
        3.2.4 絮凝剂制备的工艺流程及步骤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粉煤灰絮凝剂制备工艺条件的优化实验研究
    4.1 絮凝剂制备的主要工艺条件
        4.1.1 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的工艺条件优化
        4.1.2 粉煤灰聚合反应工艺条件的优化
    4.2 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的研究
        4.2.1 活化剂碳酸钠与粉煤灰的比例的确定
        4.2.2 酸溶时盐酸浓度的确定
        4.2.3 微波功率的确定
        4.2.4 微波热解时间的确定
        4.2.5 正交实验设计
    4.3 粉煤灰聚合反应的研究
        4.3.1 Al/Fe比例对絮凝剂性能的影响
        4.3.2 碱化度对絮凝剂性能的影响
        4.3.3 微波聚合时间对絮凝剂性能的影响
        4.3.4 聚合反应工艺条件正交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粉煤灰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的试验及应用研究
    5.1 自制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的性能表征
        5.1.1 自制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的外观和质量指标
        5.1.2 自制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的微观结构分析
        5.1.3 聚合氯化铝铁的絮凝机理
    5.2 甲基橙废水絮凝效果的研究
        5.2.1 pH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5.2.2 絮凝剂投加量和絮凝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5.2.3 温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5.2.4 搅拌时间和强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5.3 粉煤灰絮凝剂的应用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某阻燃剂生产母液中HCl的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HCl的处理现状
        1.2.2 混凝剂分类
        1.2.3 FeCl_3 的制备
    1.3 研究内容与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案
第2章 实验器材与主要监测指标
    2.1 主要监测指标
        2.1.1 H~+
        2.1.2 氯化物
        2.1.3 化学需氧量
        2.1.4 苯
        2.1.5 铁
        2.1.6 浊度
    2.2 实验器材
第3章 模拟母液制备FeCl_3 实验
    3.1 Fe粉投加量的计算
    3.2 制备FeCl_3
        3.2.1 实验方法
        3.2.2 实验分析
        3.2.3 实验小结
    3.3 实验优化
        3.3.1 改变Fe粉的投加量
        3.3.2 加装冷凝管
第4章 母液制备FeCl_3 及成品验证
    4.1 母液制备FeCl_3
    4.2 产物的混凝实验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生活污水除磷药剂复配及其除磷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前言
        1.1.2 含磷废水的来源及危害
        1.1.3 磷存在的形式
    1.2 除磷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物处理法除磷研究现状
        1.2.2 人工湿地法除磷研究现状
        1.2.3 结晶法除磷研究现状
        1.2.4 吸附法除磷研究现状
        1.2.5 化学沉淀法除磷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意义
        1.3.1 课题的来源
        1.3.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药品和试剂
        2.1.2 实验水样
        2.1.3 实验仪器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投加量影响试验
        2.2.2 pH影响试验
        2.2.3 水力条件影响试验
        2.2.4 三类混凝剂性能比较试验
        2.2.5 两种无机混凝剂复配试验
        2.2.6 三种混凝剂依次投加的复配优化
        2.2.7 响应面法优化试验
        2.2.8 水质指标的测定
第3章 三类混凝剂除磷性能研究
    3.1 铁盐除磷性能的研究
        3.1.1 铁盐除磷机理
        3.1.2 氯化铁投加量对TP及CODCr去除的影响
        3.1.3 硫酸铁投加量对TP及CODCr去除的影响
        3.1.4 硫酸亚铁投加量对TP及CODCr去除的影响
        3.1.5 PFS投加量对TP及CODCr去除的影响
        3.1.6 铁盐混凝剂最佳pH的确定
    3.2 铝盐除磷性能的研究
        3.2.1 铝盐除磷机理
        3.2.2 氯化铝投加量对TP及CODCr去除的影响
        3.2.3 硫酸铝投加量对TP及CODCr去除的影响
        3.2.4 PAC投加量对TP及CODCr去除的影响
        3.2.5 铝盐混凝剂最佳pH的确定
    3.3 钙盐除磷性能的研究
        3.3.1 钙盐除磷机理
        3.3.2 氧化钙投加量对TP及CODCr去除的影响
        3.3.3 氧化钙最佳pH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混凝条件及三类混凝剂性能对比研究
    4.1 混凝条件因素的确定
        4.1.1 混合速度与混合时间的影响
        4.1.2 絮凝速度及絮凝时间的影响
        4.1.3 沉淀时间的影响
    4.2 三类混凝剂性能比较
        4.2.1 混凝剂投加量对出水pH的影响
        4.2.2 三类混凝剂除磷性能比较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复配除磷药剂试验研究
    5.1 两种无机混凝剂复配试验结果与分析
        5.1.1 硫酸亚铁与氧化钙的最佳复配比例
        5.1.2 PFS与氯化铝最佳复配比例
    5.2 三种混凝剂依次投加的复配优化
        5.2.1 正交试验
        5.2.2 最佳复配比的确定
        5.2.3 最佳pH确定
        5.2.4 复配混凝剂效果研究
    5.3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复配混凝除磷研究
        5.3.1 正交设计试验
        5.3.2 P-B试验结果
        5.3.3 最陡爬坡试验结果
        5.3.4 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结果
    5.4 响应面分析
        5.4.1 氯化铝混凝剂投加量和初始溶液pH对TP去除过程的影响
        5.4.2 硫酸铁混凝剂投加量和初始溶液pH对TP去除过程的影响
        5.4.3 混凝剂氯化铝和硫酸铁的投加量对TP去除过程的影响
        5.4.4 优化复配混凝剂验证试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 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7)ONP脱墨废水与APMP废水高效絮凝工艺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1.1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课题的研究内容
    1.3 课题的创新之处
2 绪论
    2.1 脱墨废水的污染特点及处理方法
        2.1.1 气浮法
        2.1.2 混凝法
        2.1.3 生物处理法
        2.1.3.1 好氧法
        2.1.3.2 厌氧法
        2.1.4 絮凝法
        2.1.4.1 无机絮凝剂
        2.1.4.2 有机絮凝剂
        2.1.4.3 复合絮凝剂
    2.2 脱墨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2.2.1 生物强化处理技术
        2.2.2 水热氧化法
        2.2.3 电化学法
    2.3 APMP 废水处理方法概述
        2.3.1 活性污泥法
        2.3.2 电化学法
        2.3.3 厌氧发酵法
        2.3.4 化学法处理
        2.3.5 膜处理
3 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药品及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脱墨废水制备
        3.2.2 APMP 废水来源
        3.2.3 絮凝及取样方法
        3.2.4 废水数据分析检测方法
        3.2.5 Fe~(2+)/CA/H_2O_2系统氧化剂的制备及使用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ONP 脱墨废水絮凝性能的研究
        4.1.1 不同类型絮凝剂对脱墨废水絮凝效果的影响
        4.1.2 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对脱墨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4.1.2.1 传统添加方法对脱墨废水处理的效果
        4.1.2.2 絮凝剂添加顺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4.1.2.3 其他因素对复合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
        4.1.2.4 高效絮凝剂对脱墨废水浊度的处理效果
        4.1.2.5 高效絮凝剂适用性的研究
        4.1.3 脱墨废水絮凝后残余 COD 组分分析
    4.2 APMP 制浆废水絮凝性能的研究
        4.2.1 Fenton 氧化对 APMP 制浆废水的影响
        4.2.1.1 Fe~(2+)/CA 比例对处理后 APMP 废水 COD 的影响
        4.2.1.2 Fe~(2+)/CA 比例对处理后 APMP 废水 COD 的影响
        4.2.1.3 H_2O_2添加量对 APMP 废水处理后 COD 的影响
        4.2.1.4 pH 值对废水处理后 COD 的影响
        4.2.2 复合絮凝剂对 APMP 废水处理的影响
        4.2.2.1 复合絮凝剂比例对 COD 的影响
        4.2.2.2 HCA 添加量对 COD 及电荷量的影响
        4.2.2.3 HCA 添加量对浊度的影响
        4.2.2.4 HCA 添加量对废水中剩余木质素的影响
        4.2.3 APMP 废水处理后残余 COD 来源分析及后续处理的讨论
    4.3 ONP 脱墨废水与 APMP 废水絮凝性能的比较
        4.3.1 废水处理流程比较
        4.3.2 两种废水絮凝工艺的比较
        4.3.3 处理后废水电荷量比较
        4.3.4 絮凝处理后结果比较
        4.3.5 处理后废水中剩余物质的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8)氧化型聚硅酸铝铁复合混凝剂处理石化废水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混凝剂的种类及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混凝剂的种类
        1.2.2 国内外混凝剂研究概况
    1.3 聚硅酸盐混凝剂的研究进展
        1.3.1 聚硅酸盐类混凝剂研究背景
        1.3.2 聚硅酸盐类混凝剂研究进展
    1.4 混凝效果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
        1.4.1 混凝效果影响因素
        1.4.2 混凝效果的改善
    1.5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1.5.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及试验用水
        2.2.1 混凝剂的合成及优化
        2.2.2 试验用水及水质概况
        2.2.3 混凝试验
        2.2.4 常规指标监测项目及方法
        2.2.5 非常规指标分析检测方法
第3章 氧化型聚硅酸铝铁的制备与优化
    3.1 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
        3.1.1 药剂原料的选择
        3.1.2 药剂制备的方法
    3.2 药剂的最优化制备
        3.2.1 试验方法
        3.2.2 检测结果与分析
    3.3 固体药剂的结构特性
        3.3.1 SEM 结果与分析
        3.3.2 TEM 结果与分析
        3.3.3 FTIR 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氧化型聚硅酸铝铁用于石化二级出水深度处理的研究
    4.1 试验方法
    4.2 混凝剂反应条件优化
        4.2.1 混凝剂投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2.2 搅拌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3 最优运行条件的下的处理效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氧化型聚硅酸铝铁混凝剂去除溶解性有机物机理研究
    5.1 试验方法
    5.2 混凝机理分析
        5.2.1 不同功能药剂的试验结果
        5.2.2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5.2.3 zeta 电位分析
        5.2.4 氧化型聚硅酸铝铁的反应絮体特性
        5.2.5 氧化型聚硅酸铝铁的混凝过程及机理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9)赤泥基复合铝铁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赤泥为原料制备混凝剂处理印染污水的技术现状
        1.2.1 印染污水处理现状
        1.2.2 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1.2.3 赤泥的综合利用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1.3.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3.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原料和试剂
        2.1.2 实验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赤泥的组分测定方法
        2.2.2 混凝剂的制备方法
        2.2.3 实验水质的分析方法
        2.2.4 混凝实验方法
    2.3 絮凝剂物化性能的测定与表征
        2.3.1 絮凝剂物化性能的测定
        2.3.2 絮凝剂的微观表征
第三章 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的制备
    3.1 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的制备工艺
    3.2 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的制备原理
    3.3 酸浸工艺的优化研究
        3.3.1 赤泥中铁铝浸出率的影响因素
        3.3.2 赤泥酸浸的正交试验设计
        3.3.3 结果与讨论
    3.4 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合成的研究
        3.4.1 合成絮凝剂的正交试验设计
        3.4.2 结果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的应用研究
    4.1 概述
    4.2 实验对象
    4.3 混凝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投药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4.3.2 pH 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4.3.3 沉降时间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4.4 PAFC 与 PAC 的混凝效果对比
        4.4.1 不同投加量下 PAFC 与 PAC 的去除效果
        4.4.2 不同 pH 值下 PAFC 与 PAC 的去除效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絮凝剂的形态结构分析
    5.1 扫描电镜分析 PAFC 的物貌结构
    5.2 用透射电镜观察 PAFC 的形态特征
    5.3 X-射线衍射分析 PAFC 的形态结构
    5.4 用红外光谱研究 PAFC 的结构特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混凝机理研究
    6.1 混凝机理
        6.1.1 压缩双电层作用机理
        6.1.2 吸附电中和作用机理
        6.1.3 吸附架桥作用机理
        6.1.4 沉淀网捕作用机理
    6.2 聚合铁铝絮凝剂混凝机理初探
    6.3 聚合氯化铝铁的混凝形态学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聚硅硫酸铝锌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概述
        1.1.2 混凝技术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1.2 絮凝剂的概述
        1.2.1 絮凝剂的定义
        1.2.2 絮凝剂的分类
    1.3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背景与现状
        1.3.1 铝系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1.3.2 铁系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1.3.3 聚硅酸及聚硅酸金属盐类复合絮凝剂
    1.4 锌盐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5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1.5.1 选题依据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聚硅酸的制备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聚硅酸的制备原理
    2.3 实验部分
        2.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3.2 聚硅酸的制备方法
        2.3.3 聚硅酸制备过程中的参数控制
        2.3.4 聚硅酸的凝胶时间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pH 值对硅酸聚合过程的影响
        2.4.2 二氧化硅浓度对硅酸聚合过程的影响
        2.4.3 温度对硅酸聚合过程的影响
        2.4.4 不同酸化剂对硅酸聚合过程的影响
        2.4.5 金属离子对硅酸聚合过程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聚合硅酸硫酸铝锌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3.1 引言
    3.2 聚硅酸硫酸铝锌的制备原理
    3.3 实验部分
        3.3.1 试剂与仪器
        3.3.2 聚硅酸硫酸铝锌絮凝剂的制备
        3.3.3 聚硅酸硫酸铝锌絮凝剂制备过程中的参数控制
        3.3.4 絮凝实验
        3.3.5 聚硅酸硫酸铝锌的结构表征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聚硅酸硫酸铝锌絮凝剂的制备方法选择
        3.4.2 聚硅硫酸铝锌絮凝剂的制备条件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3.4.3 聚硅酸硫酸铝锌的结构表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合硅酸硫酸铝锌絮凝剂的絮凝性能及机理分析
    4.1 引言
    4.2 絮凝实验水动力学条件的研究
    4.3 实验部分
        4.3.1 试剂与仪器及水样概况
        4.3.2 絮凝实验
        4.3.3 絮体的形态分析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絮凝作用的最佳水力条件
        4.4.2 聚硅硫酸铝锌(PAZSS)的絮凝性能研究
        4.4.3 PAZSS 絮凝剂的应用研究
        4.4.4 聚硅硫酸铝锌絮凝剂的絮凝机理浅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日本无机水处理剂—聚氯化铝的动向(论文参考文献)

  • [1]中日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对比研究[D]. 刘佳琦.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2]赤泥烟气脱碱及其产物应用研究[D]. 王新珂.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7)
  • [3]南南合作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转移模式、机制研究[D]. 陈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8)
  • [4]复合型絮凝剂的制备对印染废水处理的实验研究[D]. 衡涛. 华东理工大学, 2018(08)
  • [5]某阻燃剂生产母液中HCl的利用[D]. 张鹤怀.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3)
  • [6]生活污水除磷药剂复配及其除磷性能研究[D]. 王龙辉. 绵阳师范学院, 2016(08)
  • [7]ONP脱墨废水与APMP废水高效絮凝工艺的比较研究[D]. 闫俊杰. 南京林业大学, 2013(02)
  • [8]氧化型聚硅酸铝铁复合混凝剂处理石化废水的试验研究[D]. 徐敏. 河北工程大学, 2013(04)
  • [9]赤泥基复合铝铁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 索宁. 济南大学, 2013(06)
  • [10]聚硅硫酸铝锌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 高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3(07)

标签:;  ;  ;  ;  ;  

日本无机水处理剂——聚合氯化铝的发展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