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穿刺保护膜固定硬膜外麻醉导管的探讨

使用穿刺保护膜固定硬膜外麻醉导管的探讨

一、穿刺保护膜用于固定硬外麻醉导管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景萍[1](1997)在《穿刺保护膜用于固定硬外麻醉导管的探讨》文中提出穿刺保护膜用于固定硬外麻醉导管的探讨解放军181医院(桂林541002)王景萍在日常的持续硬膜外麻醉中,常常会发生穿刺点皮肤被浸渍、感染及硬外导管移位,严重时造成导管脱出而致麻醉失败。我科自1994年以来,行硬膜外穿刺麻醉约2000人次,90%以上均...

卜艳华[2](2002)在《手术薄膜巾固定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杨桓宇,李卫,杨琪[3](2008)在《PCEA应用在骨科下肢患者的体会》文中研究说明

董世节,刘金英,魏建功,王锡铭,张琦珲,刘道斌,黄汉文,黎志迪[4](2009)在《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加鞘内注入地塞米松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加鞘内注入地塞米松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于GCS评分36分的重型颅脑损伤的88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常规抗炎、脱水、止血、对症或手术治疗,并在入院或开颅后行ICP、CPP监护;实验组加做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术并鞘内注入地塞米松:5mg+NS10ml每日2次。结果实验组颅内压下降明显,并发症少,良好38.6%,中残31.8%,重残11.4%,植物生存9.1%,死亡9.1%。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加鞘内注入地塞米松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效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刘静[5](2010)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差异蛋白及再生诱导免疫低反应性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改良后的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效果;为进一步进行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及免疫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平台和前提条件。方法:1.实验大鼠均为健康的SD大鼠,体重260-280 g,供体为雌性,受体为雄性,供、受体体重相差10 g左右,一般为供体体重比受体体重轻。2.供体采用单人裸眼操作,在取肝的过程中即进行减体积操作;修肝时将套管柄置于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的正前方,将幽门静脉结扎点外翻于套管外并置于套管柄的左侧,即肝脏的左侧;将右肾上腺静脉结扎点外翻于套管外并置于套管柄的右侧,即肝脏的右侧;供肝套管完成后用灌注液对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进行冲洗;然后以左膈静脉为标识点进行7-0无损伤血管缝线吊线。3.受体切肝前采用单人裸眼操作,从新肝移植开始采用双人裸眼配合操作;供体完成胆道支撑架安置以后,受体即开始手术;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左右固定位点采用“8”字形外翻缝合,后壁和前壁分别采用连续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采用改良的双袖套法,胆道支撑管法建立大鼠减体积的稳定模型。4.改良的的大鼠减体积肝移植采用文献报道的方法进行,供肝在修肝盆中进行相应的肝叶切除。5.改良前和改良后两组术中和术后均观察大鼠的症状和体征、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生存情况、肝功能的变化等等。结果:1.改良后的减体积肝移植模型供体手术时间为32±2 min,修肝时间为6±2 min,受体手术时间为40±3 min,无肝期时间为14±3 min,供肝的冷保存时间为51±3min;手术的成功率为92%,术后3 d的存活率为85%,术后2周存活率为83%;术后并发症较改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显着性(P<0.05)。2.术后1 d、3 d和7 d的肝功能ALT变化为改良后较改良前低,改良后血清ALT与同期的改良前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术后第14 d和21 d,改良后血清ALT与同期的改良前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3.术后1 d、3 d和7 d的肝功能TBIL变化为改良后较改良前低,改良后血清TBIL与同期的改良前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术后第14 d和21 d,改良后血清TBIL与同期的改良前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4.术后1 d、3 d和7 d的胆碱酯酶变化为改良后较改良前升高,改良后血清胆碱酯酶与同期的改良前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术后第14 d和21 d,改良后血清胆碱酯酶与同期的改良前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5.术后1 d和3 d的血氨变化为改良后较改良前降低,改良后血清血氨与同期的改良前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术后第7 d、14 d和21 d,改良后血清血氨与同期的改良前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1.改良大鼠减体积模型采用供体灌注完成后,在切取供肝的过程中进行相应肝叶的切除;可获得高质量、满意的减体积供肝;供受体手术配合,尽量的缩短供肝的冷保存时间;改进的血管吻合技术缩短无肝期、减少术后出血;对诸多细节操作的改进等;这些可以尽量的减少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提高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成功率和长期生存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2.成功的改良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为我们下一步进行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的再生和免疫的研究提供了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目的:探讨在成功建立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技术研究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的蛋白质组学的变化,找到与肝脏再生有关的差异蛋白质。方法:1.实验大鼠供体均为健康的Lewis雌性大鼠,体重200-230 g左右;受体为均为健康的Wistar雄性大鼠,体重220-250 g左右。2.采用改良法建立Lewis-Wistar的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供肝与受体肝之比大约50%左右。术后使用FK506抗免疫排斥药物,按照0.1 mg/kg·d服用。在肝移植术后1 d、3 d和7 d获取移植后的肝脏组织标本,供体和受体的正常肝脏组织标本在进行移植手术时获取,将标本放置在-70℃冰箱保存。3.将获取的标本进行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的蛋白质组学的检测分析。对移植后的肝脏组织与供体和受体正常肝脏组织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即在双向电泳的基础上进行MS-MS串联质谱分析,从而鉴定表达差异在10倍以上的蛋白质点,分析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的功能,以及与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的相关性等。结果:1.得到了分辨率较高、重复性较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以差异10倍以上为标准,共找到了72个差异蛋白质点。2.对72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MS-MS串联质谱鉴定和肽谱指纹图分析,72个点全部鉴定出,共鉴定到40种蛋白。3.这些蛋白主要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应激反应、氧化还原、碳水化合物代谢、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细胞骨架等生理过程。有些蛋白直接或者间接参与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的过程。结论:1.成功建立Lewis-Wistar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2.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成功鉴定了72个差异蛋白质点40种蛋白。3.找到与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组织细胞再生有关的差异蛋白,这些蛋白质对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组织细胞的再生作用可能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完成:一是直接促进肝脏组织细胞的再生:一是间接的促进肝脏组织细胞的再生。4.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的机理等相关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研究成果。目的:在成功建立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的一般情况,受体骨髓干细胞跨细胞分化成肝细胞;在肝脏再生基本完全后(大约在减体积肝移植术后第9 d),撤除抗免疫排斥药物以后观察各组排斥反应发生的情况,最终得出: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诱导免疫低反应并探讨可能的机理。方法:1.实验大鼠供体均为健康的Lewis雌性大鼠,体重200-230 g左右,受体均为健康的Wistar雄性大鼠,体重240-380 g左右。2.采用改良法建立Lewis-Wistar的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详细见第一部分模型的建立。3.实验分组(1)实验一组(A组):全肝移植组。供体和受体体重相差在10 g以内。(2)实验二组(B组):50%肝移植组。供体与受体肝脏质量比大约为50%。(3)实验三组(C组):30%肝移植组。供体与受体肝脏质量比大约为30%。4.实验分为两个小部分(1)第一小部分:观察不同体积的大鼠肝移植术后肝脏的再生情况。术后使用FK506抗免疫排斥药物,按照0.1 mg/kg·d服用。在肝移植术后1 d、2 d和7 d获取血和移植后的肝脏组织标本,留待作相关指标的检测。(2)第二小部分:观察肝脏再生诱导免疫低反应。不同减体积肝移植术后,待肝脏再生基本完全后,同时撤除FK506,观察其三组的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在撤除FK506后的0 d、3 d、7 d和11 d取血和肝脏组织标本,留待作相关指标的检测。5.移植大鼠生存状态观察和移植排斥反应的判断:大鼠术后3 d内死亡,则弃之不用,并给与补充。观察每组的生存时间,根据国际公认的Banff评分系统判断排斥反应程度。6.血清生化检测ALT、AST、TBIL;血清细胞因子检测IL-2、IFN-γ、IL-4、IL-10、TGF-β1的水平。7.肝脏组织的ELISA检测:观察肝脏再生的IL-6和TNF-α水平;观察排斥反应TGF-β1水平。8.肝脏组织免疫组化检测:观察肝脏再生的IL-6、TNF-α、PCNA和Ki-67。观察肝脏排斥反应的ICAM-1、NFκB/p65和TGF-β1。9.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肝脏组织的Y染色体,以证实受体骨髓干细胞跨细胞分化成肝细胞。10.肝脏组织的HE染色、电镜和凋亡检测。观察肝脏织形态结构和排斥反应。结果:1.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先增快(在减体积肝移植术后第2 d最明显),后减慢,在术后第7 d,肝脏基本达到移植前受体的肝脏体积和质量。2.肝脏再生的过程中,C组中Y染色体的阳性率最高,B组次之,而A组的Y染色体的阳性率最低。3.大鼠减体积肝移植肝脏再生过程中,肝脏组织中的IL-6和TNF-α水平表现为先升高,后减低,即在术后第2 d,肝脏组织中的IL-6和TNF-α水平最高,而后降低。4.观察排斥反应时,血清中的IL-2和IFN-γ水平,A组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相反,IL-4和IL-10的水平,C组最高,B组次之,而A组最低。5.血清中的TGF-β1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升高时,A组升高最快、最高,B组次之,C组升高得最慢、最低;降低时,A组降低的速度最快、降低最明显,B组次之,而A组下降最慢、减低的程度最小。肝脏组织中的TGF-β1则表现为持续升高,以A组最为明显,B组次之,C组最低。6.肝脏组织的免疫组化ICAM-1、NFκB/p65、TGF-β1,肝细胞凋亡以及HE染色等进一步证实了A组的组织局部的炎症反应最重,B组次之,而C组最轻。结论:1.成功建立Lewis-Wistar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2.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过程中,有骨髓干细胞跨细胞分化成肝细胞。3.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肝脏再生基本完全的基础上,撤除FK506后,C组发生的排斥反应程度最低,B组次之,而A组的排斥反应程度最重。4.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诱导免疫低反应的原理可能与受体骨髓干细胞跨细胞分化成肝细胞以及机体的多因素共同参与了肝脏的再生过程有关系。

邓强[6](2011)在《椎管内肿瘤术后脑脊液漏的原因分析及治疗》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术后脑脊液漏原因分析与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我科椎管内肿瘤手术治疗后脑脊液漏及收治外院椎管手术后脑脊液漏13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椎管肿瘤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原因,并对椎管内肿瘤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措施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3例椎管内肿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11例患者采取局部加压包扎和持续蛛网膜下腔的方法获得痊愈。2例患者因合并脑积水,高颅压症状,采取上述方法无效后,选择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10天漏口愈合。结论脑脊液持续引流(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脑室-腹腔分流)是治疗椎管内肿瘤术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方法。而脑室腹腔分流术在治疗合并脑积水,颅内压增高的椎管内肿瘤术后脑脊液漏的患者中疗效满意。

王楹瑶[7](2012)在《上臂三角肌镇痛在妇产科手术后的应用》文中提出妇产科手术一般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于手术结束前硬膜外导管连接自控镇痛泵。硬膜外腔自控镇痛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但硬膜外腔自控镇痛存有较多缺点,如不利于医护观察、患者翻身等活动中硬膜外导管容易折叠阻塞、脱出硬膜外腔等意外情况发生,这不仅给患者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还给患者带来了身心的痛苦。对此,本院于2008年6月开始采用了术后三角肌

二、穿刺保护膜用于固定硬外麻醉导管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穿刺保护膜用于固定硬外麻醉导管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手术薄膜巾固定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2 结 果
3 体 会

(3)PCEA应用在骨科下肢患者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 方法
        2.1 术前用药
        2.2 PCEA泵的放置和用药:
    3 结果:
讨 论

(5)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差异蛋白及再生诱导免疫低反应性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改良模型的建立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差异蛋白的实验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及再生诱导免疫低反应性的实验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及诱导免疫耐受方法的研究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获得奖励情况
致谢

(6)椎管内肿瘤术后脑脊液漏的原因分析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外伤性脑脊液漏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个人简历
致谢

(7)上臂三角肌镇痛在妇产科手术后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术后镇痛评估记录
2 结果
3 优点

四、穿刺保护膜用于固定硬外麻醉导管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穿刺保护膜用于固定硬外麻醉导管的探讨[J]. 王景萍. 实用护理杂志, 1997(01)
  • [2]手术薄膜巾固定静脉留置针的应用[J]. 卜艳华. 齐鲁护理杂志, 2002(03)
  • [3]PCEA应用在骨科下肢患者的体会[J]. 杨桓宇,李卫,杨琪. 中国伤残医学, 2008(04)
  • [4]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加鞘内注入地塞米松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研究[J]. 董世节,刘金英,魏建功,王锡铭,张琦珲,刘道斌,黄汉文,黎志迪.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14)
  • [5]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差异蛋白及再生诱导免疫低反应性的实验研究[D]. 刘静. 昆明医学院, 2010(08)
  • [6]椎管内肿瘤术后脑脊液漏的原因分析及治疗[D]. 邓强. 郑州大学, 2011(04)
  • [7]上臂三角肌镇痛在妇产科手术后的应用[J]. 王楹瑶. 现代医药卫生, 2012(07)

标签:;  ;  ;  

使用穿刺保护膜固定硬膜外麻醉导管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