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纳税人自己的出版物

我们纳税人自己的出版物

一、我们税工自己的刊物(论文文献综述)

李东奇[1](1993)在《我们税工自己的刊物》文中研究指明 曾记得,第一次将自己的稿件寄给《中国税务》时,我只是想从心理角度缩短与她高不可攀的距离。没想到,我那篇谈论基层税所会计酸甜苦辣的千字短文,很快就在"税工纵横栏"中刊出了,这着实出乎我的意

刘燕明[2](2009)在《五十年代税刊记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们重新翻阅上世纪50年代财政部税务总局主办的《税工研究》《、税务工作通报》《、中央税务公报》和《人民税务》。在一本本已经泛黄的期刊中,记载着那个年代税收工作的足迹,税务工作者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取得的丰硕成果。从中我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税史信息,感受到50年前税务工作者的工作精神……全国解放以后,为了迅速恢复和加强税收工作,根据中央人

蔡健[3](2015)在《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是我国特有的出版规制。它在降低交易成本、抑制机会主义、保护受众利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是报刊出版规制与组织出版自由权利相互博弈的产物。规制设计的初衷是:面向大众传播媒介的报刊规制与面向组织传播媒介的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形成互补,调整所有具有连续性出版物特征的出版物,共同构建无缝对接的连续性出版物规制体系。然而,由于运行规制、规制客体法律属性存在局限性,这个初衷未能兑现。规制局限性即规制失灵。规制失灵影响资源配置效率,造成社会福利损失。本文运用现代出版理论、政府规制理论、日常生活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等理论,采用抽样、比较、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论述了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成因、特征和功能,梳理了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的内容构成、认识演变和社会关联,选取在全国具有代表性的江苏省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出版现状、存在问题及规制变迁进行了系统研究,旨在为规制创新提供参考借鉴。源自《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办法》的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是静态出版安全观的产物。它以消除负外部性为基点,以控制数量增长为重点,以强化实施进入规制、运行规制并漠视规制客体客观本质属性、客观经济属性为手段,旨在确保出版不出事。这是一种典型的计划经济出版规制。与此相反,动态出版安全观以鼓励正外部性为基点,以尊重出版自由权利为重点,以在强化内容规制、质量规制、激励性规制的同时放松进入规制、运行规制为手段,旨在实现文化影响力。这是一种脱胎于市场经济的意识形态。规制变迁的内因是规制失灵,规制变迁的外因是规制对象的客观需求和制度环境的发展变化。1997年1月至今,江苏省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规制类型、规制体系均发生变迁。就规制类型来说,经济性规制经历了由不断强化到不断放松的变迁,社会性规制经历了由相对放松到不断强化的变迁,呈现“双拐点”现象。“双拐点”现象的表面原因是认识的变化,本质原因是出版安全观的变迁。就规制体系来说,规制变迁呈现“分界线”现象。“分界线”现象的动因也是出版安全观的变迁。意识形态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集中反映和高度凝结。“双拐点”现象和“分界线”现象表明,出版安全观作为核心意识形态是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变迁的重要外因。2008年11月,江苏省将《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准印证》(市属)审批权限下放到各省辖市。审批实践中,绝大多数省辖市依法执行进入规制,但也有个别省辖市擅自增加许可条件。这种情形同样存在于全国15个副省级市及其所在的11个省。另外,从《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准印证》(市属)审批权限是否下放以及下放程度来看,各地做法不尽相同。上述情况说明,出版安全观作为核心意识形态是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变迁方向的决定性因素。由于意识形态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等特点,静态出版安全观与动态出版安全观的博弈将会是一个长期过程。江苏省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经济性规制不断放松的进程,其主要内容是以审批权限下放为代表的进入规制放松,与此同时,运行规制没有放松,规制客体客观本质属性、客观经济属性没有回归。现实生活中,“县市报”、“公关刊”、“理事会”、“数字化”等一直在挑战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运行规制。上述情况说明,规制变迁必须进行顶层设计,国家规制主体应该发挥规制变迁的决定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积极稳妥地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创新在借鉴参考江苏省及其他地区规制变迁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必须与市场化改革方向保持一致。规制创新的基本思路是:宏观上坚持动态出版安全观,中观上促使规制客体法律属性归位客观属性,微观上实现放松经济性规制、强化社会性规制与确保规制执行力有机统一,调整并不断优化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特点的市场经济出版规制。总之,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创新必须融入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始终坚持理论创新与规制创新相融合、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相结合、放松规制与强化规制相配合的基本路径,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新闻出版行政管理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刘宝红[4](1995)在《建宁:有这么一群年轻人》文中提出建宁:有这么一群年轻人刘宝红在闽西建宁县税务局,有这么一群年轻人。他们为了活跃税工生活,反映税工心声,创办了自己的团刊--《税苑》,虽然在《税苑》这块园地上刊出的所有稿件都不付稿酬,所有的编辑都不拿报酬,但他们却说:《税苑》是我们自己的刊物,是我们自...

陈印静[5](2018)在《中共建政早期商业管理体制的重建 ——以武汉为中心(1949-1966)》文中认为为重审与再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本论文以地方政府的商业管理为视角,阐释在国家有序计划与主动介入下,推动商业走上社会主义轨道,以价值规律为调节手段的市场机制的基础性地位被国家计划所取代的进程。从而揭示1949年至1966年国家如何推进商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及此时段国家权力、政府干预如何影响市场经济?在研究思路上,本论文以各时期商业所有制的演进作为逻辑主线展开,并选取具有特殊性的小商业作为专题研究,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进行系统论述。中共建政早期,国家引导武汉商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首先,新旧政权更替与商业秩序重建。中共建政以前,新民主主义商业理念已形成,建政后中共实践了新民主主义商业,并通过改组“大公”与“小公”商业、整顿合作社商业的“商人路线”、对私营商业实行分利政策等举措进行调整以适应新形势。武汉在新旧政权过渡时期采取了鼓励商业转业、开展物资交流、建立新商事制度等办法恢复与发展商业。其次,“五反”运动与新民主主义商业的终结。武汉在中央的号召下开展了商业从严的“五反”运动,政府加强了对私营商业的计划干预,由于限制与排挤私商过头导致商业结构失衡,政府不得不进行商业计划结构的再次调整,其结果是新民主主义商业提前走向终结,为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条件。再次,资本主义商业改造与社会主义商业的形成。计划市场与自由市场的矛盾推动“一五”时期商业体制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型,转型过程中借助国家资本主义作为过渡手段,形成国家资本主义商业,对批发商业、零售商业、小商业等不同形式的资本主义商业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最后,巩固计划体制与社会主义商业的调适。“一五计划”后计划体制得以建立,国家开始致力于稳固社会主义商业。由于国家局势不断变化,社会主义商业亦随之多次调适。国家对社会主义商业的调适主要从计划性和非计划性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进行政府商业管理体制改革,从国家制度与行政管理层面设计与安排计划性商业;另一方面,对自由市场进行管控,打击自发商业行为,限制非计划因素。在阐释国家推动商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一般性政策的基础上,选取小商小贩分析其特殊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小商小贩与批发商、零售商相比,具有特殊性所在,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属于国家计划与自由市场之间的“徘徊者”,国家一方面努力把其纳入计划轨道,另一方面又迫于流通需求保持其市场属性。因此,国家对引导小商小贩走社会道路过程中采取了相对特殊的吸纳方式,小商小贩处于市场与计划之间的边缘身份体现了国家在处理政府与市场问题的因人制宜政策与取向。通过对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949年至1966年,国家推动商业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经历了建政前新民主主义商业理念的形成、建政初期新民主主义商业的建制与改组、“五反”运动后新民主主义商业的终结、由国家资本主义商业向社会主义商业的过渡、巩固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对社会主义商业的调适的历史演进。国家推动商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途径为扩大计划市场、缩小自由市场,商业管理权力陷入“上收——下放——上收”的反复循环。作为兼具“双重身份”的特殊存在,国家在引导小商贩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了“安排政策倾斜”与“安排过宽限制”之间的徘徊、“吸收进来”与“调整出去”的矛盾,小商贩从而成为纳入国家计划与保持市场性的“徘徊者”。在这一时期,市场与政府双方展开了长时段的博弈拉锯。面对政府在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高压管控,市场并非“坐以待毙”,其“自发力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形势与政策变化中寻求可行的生存策略而难以消灭,国家面对市场的主动性一次又一次地采取了妥协姿态,乃至不惜采用阶级斗争与阶级对立的方式对其发展进行限制。武汉商业社会主义道路与湖北省其他地区相比具有特殊性,从消费城市向工业城市的转型中,呈现具有更多自主性、更注重强化商业管理权力、更加注重对小商业的改造和安排、更注重处理商业转业所引发的利益重组、更加强调内外物资交流等特征;与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直辖市城市相比较,武汉具有行政层级的一般性,因此武汉商业政策的制定与运作的自主权相较于以上城市难免受到更多限制,尤其是受到来自于省级党政等多方的影响。

邱添乾[6](2007)在《张亚达:一个执着真诚朴实的歌者》文中研究表明张亚达是漳州散文界一位有建树的作家。他执着为文20多年,一直致力于抒写心灵的真实,注重内容的求真意识,以及对道德信仰的确立,其散文是作家自我真实性情的坦诚流露;艺术风格上具有自然平和、睿智通达的特色。

赖宜煊[7](2020)在《跨国企业转移定价避税研究 ——以星巴克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也得到了飞快的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跨国企业为了实现其供应链配置最优化以及税后利润最大化而采取的诸多措施中,转移定价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如今,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通过转移定价的方式,将利润从高税收地区转移到低税收地区进行税收套利,获得了更大的供应链税后利润。2017年全球性的“税收稽查”正使诸多跨国公司陷入重重“围追堵截”。多家跨国巨头在不同国家相继曝出“涉嫌利用非法会计手段逃税”的质疑,其中星巴克在市场可盈利且持续盈利的良好经营下,财务报告中的归母净利润一直为负数,故其没有支付所得税。通过分析发现星巴克使用了不正当的避税手段获取了巨额的税收利润。在这个企业制度越来越完善的时代,全球的各个国家越来越重视企业利用转移定价进行避税的行为。本文以转移定价避税理论结合星巴克转移定价避税案例分析,基于转移定价避税理论基础框架从动因、避税途径两个方面对星巴克采用转移定价方式避税进行分析,总结出星巴克转移定价避税途径主要是无形资产转移定价与一系列优惠税收政策相结合,跨国企业通过转移定价避税虽获得了企业利益最大化,但对国际税收以及东道国税基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同时,本文将从跨国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两个角度结合独立交易原则、BEPS计划、利润分割法、预约定价制度等政策,提出转移定价避税的相关反避税措施,从中得出跨国企业转移定价避税对我国跨国企业的启示。

张静[8](2013)在《中国共产党与女子教育述论(1927-1949)》文中研究指明两千年来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封建礼教思想剥夺了中国妇女接受教育的权利,直到民国时期中国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女子教育,并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女子教育更是十分地关注,无数的中国共产党人帮助广大妇女接受教育,在革命中思索和考察妇女解放道路,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终于使全中国妇女获得了解放。中国共产党根据地时期的女子教育是与革命斗争相一致的女子教育。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开展女子教育的,文章将通过探讨女子教育的历史背景,分析各根据地时期中国共产党女子教育的理论指导思想,以及适应历史发展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内容的变化,来认识和理解革命根据地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女子教育特征,进而归纳这一时期共产党女子教育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关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时期女子教育的考察和研究,对于新时期的妇女运动的发展也同样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革命根据地,女子冲破了封建婚姻,开始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妇女不仅获得了可以与男子同校的权利,而且还要求女子入学达到一定比例,还要求多方竞赛,激发妇女的积极性。为将女子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革命根据地还特地为妇女建立了夜校和高等小学,女子受教育逐渐有了保障。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时期的女子教育主要是通过普通学校、女子学校、夜校、训练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的。从这些形式看,它本身便含有反传统、反封建的因素;在女子教育的内容上,革命根据地女子教育的内容除根据地开辟之初的一段时间借助了传统的内容以外,其主要内容是革命的、提高革命根据地人民文化素质的知识。另外中国共产党还根据当时对敌斗争的需要临时编写了一些斗争性极强的宣传材料。既有利于扫盲运动的开展又有利于鼓励广大妇女参加革命。革命根据地的女子教育完全摆脱了旧传统、老封建女子教育的颓废风习,从形式到内容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旧时女子教育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修习事丈夫、事姑、迎宾客、教儿女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节烈贞洁”的内容,已经逐渐减少。这为革命根据地的广大女子成为革命斗争的坚强堡垒,提供了保证;也是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百战百胜的根本原因之一。中国共产党根据地时期所实行的以革命为核心的妇女教育,使中国广大妇女的地位和教育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史以来没有的翻身感出现在广大女性的眉头,广大女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前所未有的革命热情和饱满精神,出现在苏维埃革命根据地、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区的政治舞台上,在中国革命斗争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张荣杰[9](2012)在《民国时期上海邮工与邮务工会研究(1912-1937)》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发达的邮驿。既有服务官府的驿站体系,又有遍及各地的民信局。但近代意义上的邮政却出现在鸦片战争以后。五口通商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借口中国没有邮政机构,在各通商口岸开始设置“客邮”。1866年,海关总税务司开始兼办邮政,开近代邮政先河。1878年开始海关试办邮政。到1896年,全国24处设有海关的地方都开办了海关邮局。光绪帝下令开办的大清邮政,采取海关管理体制。邮政伴随近代社会转型产生,发展十分迅速,成为国民政府时期少有的盈利国有企业之一。随之产生了新式的工人群体——邮工。他们经办各种邮政业务,为民众提供便利,与社会各阶层的生活都紧密相关。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经济文化发达,是中国的经济与文化中心。信息的传播,包裹的运输,以及钱财的汇兑,无不依赖于邮政。邮工成为整个国家与社会的“脚”,全力推动着近代社会的转型。本文以社会史为视野,将邮工群体置于整个近代社会大变迁背景之下,考察邮工生活、薪资待遇、工作状况等,认为邮工群体社会地位较一般产业工人为高。并力图揭示邮工与近代邮政发展,邮工与近代上海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独立的招考制度是近代邮政的灵魂。邮工不是由农民转化而成,是通过考试入局工作。这是邮工不同于其他产业工人的最大之处。随着邮政业的迅速发展,上海邮工群体不断扩大,大量富有文化知识的青年加入邮工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与其他工人群体相比较,邮工群体文化程度较高。邮政运营全赖邮工,他们主要负责邮件的收发、运送和投递工作。受文化程度与工作经验限制,其工作分工,劳动时间,工作环境差异较大,在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劳动风险。邮政虽是少有的盈利国营单位,但下层邮工的待遇并不高。但整体而言,邮工群体生活较其他下层群体为优。上海邮工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在中华民族遭受外敌入侵时,上海邮工组织义勇军传递情报,维护社会治安,组建邮工医疗队,奔赴战场救死扶伤。邮工群体人数虽少,但因其职业的特殊性质,成为国共两党竞相争取的对象。为改善邮工待遇,中共曾多次领导邮工罢工,一度控制邮务工会。四一二政变后,国民党通过“清党”与“改组”,将邮务工会纳入“正轨”。国民政府为控制邮工,下大力气对邮工进行管理,开办邮务学习班,强化邮工思想教育。在邮工内部开展清党,肃整邮工队伍,并利用帮会管控邮工。国民党对邮务工会干部加以拉拢,封官加爵,出钱出物,资助工会,为工会活动提供便利。邮务工会在政治上亲近国民党,被国民政府誉为模范工会,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工运系统的台柱子。上海邮务工会作为上海七大工会之首,在全国工运界占有很高地位,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邮务工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化解工潮,组织各种文体活动,丰富邮工生活。国难当头时,邮务工会组织各种抗日爱国运动。为改善邮工生活待遇提高政治权利,邮务工会领导邮工采取罢工等激烈行动与国家抗争。邮务工会还积极参与邮政,不仅关注上海,而且关注整个国家邮政,为改良邮政献言献策,甚至以罢工相力谏。上海邮务工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协助调解工潮,邮务工会与国家社会的互动,展现出既合作又对抗的态势。上海邮务工会提倡劳资合作,反对阶级斗争。上海邮务工会作为黄色工会的代表,具有不可多得的典型性,体现了近代中国黄色工会的复杂性。

王欣媛[10](2014)在《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反贪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中国的建立标着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执政党,肩负起领导国家建设的重要使命。在领导国家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变化,一些党员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没有经受住考验,陷入了贪污的泥坑,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为了彻底肃清贪污现象、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8月,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地领导了反贪污斗争,有力地打击了贪污行为,严惩了贪污分子,净化了社会风气,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为今天党开展反贪污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从史论结合的角度,对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反贪污的过程进行梳理和回顾。在进行梳理和回顾的时候,特将1949—1956年分为1949.10—1951.11、1951.12—1952.10和1952.11—1956.8等三个阶段,对各个阶段中国共产党反贪污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通过研究分析这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反贪污的过程、方法、特点,总结这一时期反贪污的特点和规律。同时,总结在这三个阶段中,中国共产党在反贪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吸取经验教训,得出反贪污的启示。本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5个章节:第一章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贪污情况进行历史回顾,归纳总结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贪污的方式和特点。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通过监督财政收支情况、设立监察员、建立审计制度等方式,从源头堵塞贪污的发生。到了中央苏区时期,虽然革命根据地的条件十分恶劣,中国共产党依然把反贪污斗争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苏区,中国共产党颁布了惩治贪污的条例,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初步建立了工农检察部,还建立了检查制度、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同时开展群众检举贪污分子运动,这些在检举贪污、监督财政支出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结合抗战的背景,在各个抗日根据地颁布了惩治贪污条例,并重视建立和完善财务制度和供给制度、通过实行干部管理制度,调动干部反贪污的积极性。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接管城市中,加强了城市驻军纪律和财政工作,并在各个解放区颁布惩治贪污条例,为治理贪污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第二章是对1949.10—1951.11中国共产党反贪污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首先描述了这一时期贪污的情况,然后分析了贪污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厘清了推动中国共产党开展反贪污斗争的主客观因素,包括国家统一财政收支、纪检监察机构的建立、各级宣传机构的建立健全、人民司法工作的开展等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反贪污的方式:通过整风运动、报纸公开宣传、开展反贪污思想教育、发挥群众的监督和检举并根据贪污分子的情节予以严惩。最后,在肯定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贪污取得的成效的同时,指出了反贪污中存在的问题,如对贪污分子没有进行适当的处理、干部对贪污分子实行包庇等。第三章是对1951.12—1952.10中国共产党反贪污情况进行概括和分析。首先论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反贪污斗争的具体过程,选择艺术宣传、口头宣传和文字宣传等三种反贪污斗争方式,肯定了这三种方式对取得反贪污斗争胜利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然后概括了中国共产党通过开展民主建设工作,巩固了反贪污斗争的胜利果实。同时,指出了党在反贪污斗争中所犯的错误,并分析了产生错误的原因。第四章是对1952.11—1956.8中国共产党反贪污情况进行论述和分析。首先指出“三反”运动后,各地出现的贪污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贪污产生的原因,接着阐述了中国共产党通过开展反贪污学习运动、建立各项工作制度、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等方式,与贪污现象进行坚决斗争的历史过程。最后,总结了反贪污斗争中存在的问题。第五章是对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反贪污问题的历史评价,包括总结这一时期反贪污斗争的历史意义和对今天党开展反贪污工作提出现实途径。中国共产党通过反贪污斗争,严惩了贪污现象,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巩固了执政地位,还积累了反贪污斗争中的宝贵经验。在借鉴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反贪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为党在新的形势下开展反贪污工作提出具体思路,即坚持预防与惩治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宣传教育、制度监管、惩戒治理”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保证反贪污工作的顺利开展。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反贪污斗争是成功的,主要结果是净化了社会风气,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同时,反贪污斗争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值得深度挖掘。今天,中国共产党在反贪污工作中,要坚持预防和惩治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宣传教育、制度监管、惩戒治理”三道坚固的防线,推动中国共产党反贪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我们税工自己的刊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们税工自己的刊物(论文提纲范文)

(3)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范围
        1.3.1 基本概念
        1.3.2 概念辨析
        1.3.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综述
        1.4.1 国内研究综述
        1.4.2 国外研究综述
    1.5 理论基础
        1.5.1 现代出版理论
        1.5.2 政府规制理论
        1.5.3 日常生活理论
        1.5.4 公共产品理论
    1.6 研究方法
第2章 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概述
    2.1 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法律渊源
    2.2 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成因分析
        2.2.1 基于组织行为视角的分析
        2.2.2 基于组织传播视角的分析
        2.2.3 基于组织生活视角的分析
    2.3 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基本特征
        2.3.1 互动性
        2.3.2 依附性
        2.3.3 针对性
        2.3.4 互益性
        2.3.5 思想性
    2.4 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主要功能
        2.4.1 工作指导
        2.4.2 信息沟通
        2.4.3 形象塑造
        2.4.4 资料留存
        2.4.5 文化娱乐
    2.5 小结
第3章 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及其变迁
    3.1 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及制度
        3.1.1 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
        3.1.2 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制度
    3.2 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变迁的历时性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3.2.1 社会性规制变迁
        3.2.2 经济性规制变迁
    3.3 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变迁的共时性研究——以江苏省省辖市为例
        3.3.1 社会性规制抽样分析
        3.3.2 经济性规制抽样分析
    3.4 江苏省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变迁分析
        3.4.1 规制变迁原因分析
        3.4.2 规制变迁方式分析
        3.4.3 规制变迁特征分析
        3.4.4 规制变迁局限性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规制视角下江苏省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出版现状及存在问题
    4.1 江苏省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发展阶段
        4.1.1 过渡期(1997年1月—2001年12月)
        4.1.2 紧缩期(2002年1月—2008年8月)
        4.1.3 壮大期(2008年9月至今)
    4.2 江苏省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现状分析
        4.2.1 总体状况分析
        4.2.2 典型案例描述分析
    4.3 江苏省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抽样分析
        4.3.1 出版形式
        4.3.2 经费来源
        4.3.3 从业人员
        4.3.4 出版质量
        4.3.5 数字化
        4.3.6 发展建议
    4.4 江苏省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问题分析
        4.4.1 影响出版发展的静态问题
        4.4.2 挑战现行规制的动态问题
    4.5 小结
第5章 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创新
    5.1 规制创新目标
        5.1.1 维护和保障社会组织的基本政治权利
        5.1.2 肯定和发挥资源配置的市场决定作用
        5.1.3 涵养和增强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实力
        5.1.4 保护和实现内部资料的日常生活价值
    5.2 规制创新原则
        5.2.1 职权法定原则
        5.2.2 公开透明原则
        5.2.3 属性归位原则
        5.2.4 宽严相济原则
    5.3 规制创新思路
        5.3.1 在宏观上创新规制理念定位
        5.3.2 在中观上创新规制客体认识
        5.3.3 在微观上创新规制内容调整
第6章 结束语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
    6.3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5)中共建政早期商业管理体制的重建 ——以武汉为中心(1949-1966)(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近代中国商业史研究
        (二) 计划经济时期商业史研究
        (三) 改革开放初期商业体制改革的研究热潮
    三、问题意识与创新空间
        (一) 关键词释义
        (二) 问题意识
        (三) 研究思路
    四、研究重点与局限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局限
    五、主要研究资料
        (一) 档案类资料
        (二) 报刊类资料
        (三) 汇编类资料
        (四) 其他类资料
第一章 政权更替与商业秩序重建
    一、中共建政前新民主主义商业理念的形成
        (一) 建政前的中共与商业
        (二) 新民主主义商业理念的特征及对中共建政的影响
    二、中共建政初期新民主主义商业的建制
        (一) “大公”、“小公”商业的改组
        (二) 合作社“商人路线”的整顿
        (三) 私营商业的分利政策
    三、武汉商业秩序的新旧过渡
        (一) 商业转业
        (二) 物资交流与商业联营
        (三) 新商事制度的建立
    小结
第二章 “五反”运动与新民主主义商业的终结
    一、“五反”运动的起因
        (一) 从增产节约运动到“三反”运动
        (二) 从“三反”运动到“五反”运动
    二、武汉“五反”运动始末
        (一) 由工商界“四反”走向“五反”
        (二) “五反”运动的四个阶段
    三、新民主主义商业的终结
        (一) “五反”运动的特征
        (二) “五反”运动对商人的过度打击
        (三) 商业、市场与商人思想的变化
        (四) “五反”运动后的经济变局
    小结
第三章 资本主义商业改造与社会主义商业的形成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与局势变动
        (一)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二) 武汉商业的新形势与商人的新矛盾
    二、武汉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一) 动员与起始阶段
        (二) 经销为主的国家资本主义商业阶段
        (三) 全行业公私合营为主的国家资本主义商业阶段
        (四) 经济改组与安排阶段
    三、国家资本主义商业的建构与运用
        (一) 借助国家资本主义商业进行社会主义过渡的缘由
        (二) 国家资本主义商业的管理
        (三) 国家资本主义商业的运用——以零售商改造为例
    四、社会主义商业的形成
        (一) 国家资本主义商业向社会主义商业的过渡
        (二) 商业过渡的困境与曲折——以武汉绸布座商为例
        (三) 社会主义商业的确立
    小结
第四章 巩固计划体制与社会主义商业的调适
    一、保障计划性: 商业行政管理体制的三次改革
        (一) 商业机构市区分工改革
        (二) “大跃进”与“大商业”管理体制的形成
        (三) 国民经济调整与改进零售商业管理体制
    二、限制“非计划”因素: 自发商业的市场管理
        (一) 自发商业的生存策略
        (二) 自发商业的限制与管理——基于1957年的分析
        (三) 取缔计划商品流入自由市场
    小结
第五章 计划与市场间的“徘徊者”:小商贩的特殊社会主义之路
    一、小商贩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一) 小商贩的改造办法
        (二) 小商贩改造的定税政策
    二、小商贩的安排及其调整
        (一) 安排小商贩的政策倾斜
        (二) 安排偏宽及其限制
    三、残存小商贩的整顿改造
        (一) 残存小商贩的分类整改
        (二) 残存小商贩整顿改造的矛盾
        (三) 残存小商贩整顿改造的争议及处理
    四、商业整改与调整退出小商小贩
        (一) 恢复合作商店与合作小组
        (二) 退出国合商业小商贩的安排政策
    五、自发个体商贩的清理整顿
        (一) 自发个体商贩的井喷
        (二) 清理整顿自发小商贩的政策界限
    小结
结语
    一、中共建政早期商业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市场与政府间的“应然”与“实然”
参考文献
致谢

(7)跨国企业转移定价避税研究 ——以星巴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科学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案例分析法
        2、文献检索方法
2.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转移定价相关研究
        2.1.2 跨国企业避税相关研究
        2.1.3 文献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市场交易内部化理论
        2.2.2 交易成本理论
        2.2.3 避税动机理论
3.星巴克转移定价案例介绍
    3.1 星巴克企业概况
        3.1.1 星巴克企业介绍
        3.1.2 星巴克控股结构介绍
        3.1.3 星巴克供应链介绍
    3.2 转移定价过程
    3.3 星巴克避税案处罚结果
4.星巴克转移定价避税分析
    4.1 转移定价避税动机分析
        4.1.1 规避税负
        4.1.2 转移资金
        4.1.3 规避风险和管制
    4.2 转移定价避税手段分析
        4.2.1 高额的知识产权费
        4.2.2 美国星巴克与阿尔基的成本分摊协议
        4.2.3 阿尔基弱化资本转移利润资金
    4.3 转移定价避税产生的影响
        4.3.1 不公平的竞争市场
        4.3.2 影响税收优惠政策使用
        4.3.3 东道国利润受损
5.星巴克转移定价避税案措施
    5.1 跨国纳税人合理避税策略
        5.1.1 不违背税收与经济实质一致原则
        5.1.2 遵守关联企业之间的独立交易原则
        5.1.3 保持合理资债比例
    5.2 政府机构反避税策略
        5.2.1 完善无形资产所有权归属制度
        5.2.2 完善利润分割法
        5.2.3 完善预约定价制度
6.研究结论及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启示
        6.2.1 我国国情下的预约定价制度
        6.2.2 完善涉外税收法律制度
        6.2.3 加大税收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致谢

(8)中国共产党与女子教育述论(1927-194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由来
        (一) 选题原因
        (二) 选题简介
    二、 选题论证
        (一) 理论意义
        (二) 学术价值
        (三) 现实作用
    三、 学术史综述
        (一) 资料的挖掘与整理
        (二)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三)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四、 学术要点
        (一) 选题切入点
        (二) 新学理视点
        (三) 学术考量重点
        (四) 学术辨析焦点
        (五) 学术探讨难点
        (六) 学术创新点
    五、 相关界定
        (一) 时间
        (二) 空间
        (三) 内容
        (四) 概念界定
一、 女子教育历史回顾
    (一) 先秦、秦汉时期的女子教育
        1、 先秦时期女子教育概况
        2、 刘向②和班昭③
        3、 三从四德
        4、 三纲五常
    (二)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的女子教育
        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子教育
        2、 唐代的女子教育
    (三) 宋元至明、前清时期的女子教育
        1、 宋代女子教育
        2、 明代的女子教育
        3、 清代前期的女子教育
    (四) 晚清女子教育
        1、 辛亥革命前后女子教育的初步发展
        2、 主要的妇女着作和期刊
    (五) 民国建立初期的女子教育的蓬勃发展
    (六)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女子教育
        1、 女子教育的实施
        2、 五四运动与妇女解放
        3、 男女平等的女子教育思想
二、 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女子教育
    (一) 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宣传
    (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妇女解放运动
    (三) 早期共产党人的女子教育观
        1、 陈独秀
        2、 李大钊
        3、 陈望道
        4、 李达
        5、 王会悟
        6、 毛泽东
        7、 刘少奇
        8、 向警予
    (四)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上海平民女校
三、 苏区的女子教育
    (一) 中国共产党的女子教育方针、政策
    (二) 苏区女子教育的概况
        1、 女童学校教育
        2、 红军妇女教育
        3、 妇女干部教育
        4、 女子职业学校
        5、 工农女子业余教育
    (三) 小结
四、 抗日根据地的女子教育
    (一) 抗日根据地女子教育政策
    (二) 抗日根据地女子教育概况
        1、 女子小学、中学教育
        2、 女子社会教育
        3、 妇女干部教育
        (1)中国女子大学
        (2)抗大
        (3)八路军抗日军人家属学校
    (三) 小结
五、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女子教育
    (一) 解放战争时期女子教育方针、政策
    (二) 解放战争时期女子教育概况
        1、 小学教育
        2、 中等学校教育
        3、 干部教育及高等教育
        4、 女子社会教育
        5、 其他女子教育
    (三) 小结
六、 关于中国共产党女子教育的历史思考
    (一) 中国共产党重视开展女子教育的原因
        1、 为了革命和战争的需要
        2、 为了提高妇女文化水平
        3、 为了推动中国妇女解放事业
    (二) 中国共产党女子教育的特点
        1、 中国共产党女子教育的平民性
        2、 中国共产党的女子教育是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的教育
        3、 中国共产党的女子教育侧重妇女干部的培养
        4、 中国共产党的女子教育发展不平衡
    (三)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时期女子教育的经验和成就
        1、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采取多种形式办学的经验
        2、 培养了大批的妇女干部
        3、 根据地教育的总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 中国共产党女子教育的局限性
        1、 女子教育发展缓慢
        2、 过分强调教育的革命性
        3、 妇女教育有时脱离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民国时期上海邮工与邮务工会研究(1912-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与述评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近代邮政发展
    第一节 邮政趋于统一
        一、裁撤驿站
        二、取缔民信局
        三、废除“客邮”
    第二节 近代国家邮政的发展
        一、海关兼办邮递
        二、海关试办邮政时期
        三、大清邮政开办
        四、中华邮政
    第三节 上海邮政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一、邮政机构的设置与沿革
        二、社会需求推动邮政发展
        三、邮政业务发展与邮工群体壮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上海邮工群体概况
    第一节 邮工来源
    第二节 邮工群体特征
        一、文化程度较高
        二、职业声望较高
        三、集中度高
        四、青壮年多
        五、女性绝少
        六、群体标志逐渐明显
    第三节 邮工的收入
        一、工资收入
        二、津贴收入
        三、奖金收入
    第四节 邮工福利
        一、医疗福利
        二、休假福利
        三、旅费
        四、抚恤养老金
        五、子女教育福利
    第五节 邮工生活负担
        一、邮工消费情况
        二、邮工生活感受
    第六节 邮工工作状况
        一、不同工种工作情况
        二、单调乏味的工作
        三、邮工的职业风险
        四、职业病困扰
    第七节 国家对邮工的管理
        一、邮工的业务与思想教育
        二、整肃邮工服务行为
        三、清查邮工舞弊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邮务工会组织、活动与宣传
    第一节 邮务工会的演变
        一、成立邮务工会的尝试——建立邮务友谊会
        二、从邮务公会到邮务工会
        三、寿命短暂的白色邮务工会
        四、中间工会
        五、黄色工会的典型代表
        六、邮务工会的嬗变
    第二节 邮务工会主要活动
        一、兴办邮工福利事业
        二、开展各种文娱活动,丰富邮工业余生活
        三、维护邮工合法权益
        四、维护邮务工会利益
        五、邮务工会与当局关系
    第三节 邮务工会的宣传喉舌——上海邮工月刊
        一、办刊宗旨及出版发行
        二、《上海邮工》的主要内容
        三、《上海邮工》的政治立场
        四、邮工对《上海邮工》的认知
        五、《上海邮工》的宣传效果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海邮工与近代上海社会
    第一节 上海邮工与抗日爱国运动
        一、利用职业便利为抗日做贡献
        二、组织邮工抗日义勇军
        三、致电政府、请愿,为抗日奔走
        四、慰问抗日将士,积极募捐,捐助“邮工号”飞机
        五、邮史留忠魂
    第二节 在邮言邮——参与管理邮政事务
        一、维护邮政独立考试制度
        二、反对中美航空邮务合同
        三、参与邮政管理其他事务
    第三节 调解工潮,投身慈善
        一、积极解决上海工潮
        二、慷慨相助,参与救灾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10)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反贪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一)选题由来
        (二)选题价值
    二、 有关概念的界定以及相关说明
        (一)对贪污的界定
        (二)有关折算方面的说明
        (三)正文中其他内容的说明
    三、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一)关于反贪污过程的研究
        (二)关于反贪污成效的研究
        (三)关于反贪污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四)关于“三反”运动后党开展的新的反贪污的研究
    四、 论文的创新点和难点
        (一)学术创新
        (二)研究难点
    五、 论文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论文的思路
        (二)论文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贪污情况
    第一节 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贪污情况
        一、 颁布《坚决清洗贪污腐败分子》通告,杜绝贪污现象
        二、 设立监察员,组织监督清查财务开支
        三、 建立审计制度,对经费进行保管与监督
    第二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贪污情况
        一、 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苏维埃政权建设
        二、 建立苏维埃工农检察部,在反贪污中发挥监督作用
        三、 在苏区开展群众检举贪污分子运动
        四、 开展廉政教育,增强苏区干部抵抗贪污的能力
        五、 利用苏区各个报刊,宣传苏区反贪污斗争的情况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贪污情况
        一、 各抗日根据地制定和颁布贪污惩治条例和法规、发挥法律的监督作用18
        二、 在陕甘宁边区实行干部管理制度,调动干部的反贪污积极性
        三、 建立和完善各个抗日根据地的财务制度和供给制度,结合财经问题进行整风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贪污情况
        一、 加强城市驻军纪律,强调杜绝贪污现象
        二、 加强各个解放区的财政工作,发挥监察机构的作用
        三、 根据各个解放区的情况,制定和颁布惩治贪污条例,对贪污分子依法治罪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反贪污的初始阶段:1949.10—1951.1131
    第一节 1949.10—1951.11 党领导反贪污斗争的客观条件
        一、 国家财政收支得到了统一
        二、 各级纪检监察机构的建立与健全
        三、 各级宣传机构的组建
        四、 人民司法工作的初步建立
    第二节 1949.10—1951.11 贪污的情况
        一、 贪污的情况
        二、 贪污的特点
    第三节 贪污产生的原因
        一、 随着干部队伍的扩大,忽视了对干部的思想教育
        二、 缺乏严格的财经制度为贪污的发生创造了机会
        三、 领导方面存在的官僚主义为贪污的发生提供了温床
    第四节 反贪污的方式
        一、 开展整风运动
        二、 通过报纸公开宣传
        三、 开展反贪污思想教育活动
        四、 发挥群众的监督和检举
        五、 根据贪污情节情况,对贪污分子予以惩治
    第五节 反贪污初始阶段中存在的问题
        一、 有些干部包庇贪污分子
        二、 有些干部对反贪污的态度不正确
        三、 有些单位对贪污分子处理不当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反贪污的大规模开展:1951.12—1952.1059
    第一节 “三反”运动标志着反贪污的大规模开展
        一、 中共中央坚定了开展群众反贪污斗争的决心
        二、 明确开展群众反贪污斗争的重要性
        三、 确定反贪污的目的,制定反贪污的政策
    第二节 利用多种宣传方式,推动反贪污斗争的开展
        一、 艺术宣传
        二、 口头宣传
        三、 文字宣传
    第三节 反贪污大规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按照领导人的主观意志,机械地制定“打虎”预算
        二、 缺乏调查研究,盲目地确定贪污分子
        三、 反贪污的方式方法不合理
        四、 其他方面的问题
    第四节 明确处理贪污分子的方针,进行追赃定案
        一、 确定对贪污分子的处理方针
        二、 发动群众大力追赃
        三、 对贪污分子定案处理
    第五节 开展民主建设工作
        一、 交代与资产阶级的关系,批判资产阶级思想
        二、 全国开展司法改革运动
        三、 开展整党审干运动,配合建党工作
        四、 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反贪污的发展阶段:1952.11—1956.8121
    第一节 反贪污斗争大规模开展后贪污的新情况
        一、 贪污的新情况
        二、 贪污新情况的特点
    第二节 反贪污斗争大规模开展后新的贪污情况出现的原因
        一、 领导干部存在着严重的麻痹思想和官僚主义作风
        二、 有些工作单位的财经制度不健全
        三、 国家机关、企业和合作社的组织队伍不纯
    第三节 进一步加强反贪污斗争的基础
        一、 实行工资改革、推行工资制,有利于推动反贪污斗争
        二、 加强财政监督,建立健全财经制度,实现从源头杜绝贪污
        三、 对干部实行审查和管理,为反贪污斗争提供组织上的保证
        四、 加强检察工作,完善司法程序,为反贪污斗争提供法律依据
        五、 建立健全各项监察机构,在反贪污斗争中发挥监督作用
    第四节 反贪污的方式方法
        一、 开展反贪污学习运动,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
        二、 组织开展各种会议,对处理贪污问题进行讨论
        三、 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积极揭发和检举贪污现象
        四、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对财务工作进行定期检查
    第五节 反贪污发展阶段的结果
        一、 对反贪污大规模开展时期的贪污案件做了重新处理
        二、 严惩了贪污分子,追回了国家资财
        三、 在反贪污斗争中暴露了一些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对 1949—1956 年中国共产党反贪污的认识
    第一节 1949—1956 年党领导反贪污斗争的历史经验
        一、 继承和发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贪污的历史传统
        二、 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坚决地严惩贪污现象,及时同贪污现象作斗争
        三、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是反贪污斗争取得成效的重要动力
        四、 及时调整反贪污斗争策略,为以后的反贪污斗争提供有力的借鉴
    第二节 1949—1956 年党领导反贪污斗争的现实启示
        一、 坚持预防与惩治相结合,不断建立和完善反贪污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 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反贪污的宣传教育
        三、 大力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提高反贪污的有效性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四、我们税工自己的刊物(论文参考文献)

  • [1]我们税工自己的刊物[J]. 李东奇. 中国税务, 1993(01)
  • [2]五十年代税刊记述[J]. 刘燕明. 中国税务, 2009(10)
  • [3]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D]. 蔡健. 南京大学, 2015(01)
  • [4]建宁:有这么一群年轻人[J]. 刘宝红. 福建税务, 1995(08)
  • [5]中共建政早期商业管理体制的重建 ——以武汉为中心(1949-1966)[D]. 陈印静.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6]张亚达:一个执着真诚朴实的歌者[J]. 邱添乾.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4)
  • [7]跨国企业转移定价避税研究 ——以星巴克为例[D]. 赖宜煊.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8]中国共产党与女子教育述论(1927-1949)[D]. 张静. 山东师范大学, 2013(09)
  • [9]民国时期上海邮工与邮务工会研究(1912-1937)[D]. 张荣杰. 华中师范大学, 2012(12)
  • [10]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反贪污问题研究[D]. 王欣媛. 中共中央党校, 2014(10)

标签:;  ;  ;  ;  

我们纳税人自己的出版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