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液极谱法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

胃液极谱法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

一、胃液极谱分析对胃癌的诊断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王德舜[1](2015)在《分子标记物技术与传感技术结合检测癌胚抗原》文中提出癌胚抗原是一种广谱性的肿瘤标志物,可以反映多种肿瘤的存在。近些年来,作为直肠癌、胃癌、乳腺癌以及肺癌标志物的癌胚抗原,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一般对其进行检测的方法包括血清癌胚抗原检测,病理组织癌胚抗原免疫组化染色,病理组织RT-PCR法检测癌胚抗原mRNA,除此之外还有胃液、腹腔液以及胆汁癌胚抗原含量检测等方式。但很少有利用传感器来检测癌胚抗原浓度的方法,而传感器具有操作简单、检测灵敏的特点,并在现今检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而本文试图构建一种新型的癌胚抗原免疫传感器。此传感器在与癌胚抗原作用后,自身的光电特性会发生变化,可以利用检测传感器光电特性的改变量来反映溶液中癌胚抗原的浓度,以此来探究一种更加高效,更加方便的检测方法。此外,又讨论了一种纳米金修饰方法,通过此方法得到的硫醇化纳米金在与癌胚抗原作用后,相比于未修饰的纳米金,其荧光发射特性的改变与癌胚抗原浓度间有着更具规律性的联系。本文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利用制备的硫醇化纳米金与癌胚抗原进行作用,检测作用后体系的荧光发射强度的变化,并探究这种变化与癌胚抗原浓度间的关系;二是构建癌胚抗原免疫传感器,并用以检测癌胚抗原的浓度。(一)用硫醇化的纳米金与癌胚抗原发生相互作用,并探讨在不同的癌胚抗原浓度的条件下,其特性的改变与癌胚抗原浓度间的关系。纳米金粒子是一种常用的纳米材料,具备诸多优良的特性,本实验中,先是利用两种硫醇分别修饰纳米金粒子,得到了两种不同的硫醇化的纳米金,之后分别利用这两种纳米金与不同浓度的癌胚抗原在溶液中发生作用,检测作用后溶液的荧光发射谱图,并在荧光发射强度与癌胚抗原浓度之间寻找相关性。结果表明,修饰后得到的硫醇化纳米金在与癌胚抗原反应后的检测中,荧光发射强度有所增强,特别是正十二硫醇-纳米金,不但荧光发射强度有明显的提高,而且荧光特性的变化与癌胚抗原浓度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由于这两种新型纳米材料是纳米金粒子的衍生物,且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所以可以与多种生物分子产生作用,故又探讨了它们与癌胚抗原抗体以及原卟啉作用后,其荧光发射特性的改变。(二)构建癌胚抗原免疫传感器,并探究此传感器检测癌胚抗原的实际效果。传感器的构建以及检测原理为,以镀金的ITO导电玻璃为固态基底,表面结合上IgG-Au NPs,癌胚抗原抗体可以特异性结合癌胚抗原,而结合到传感器表面上的癌胚抗原会改变传感器表面的光学以及电化学特性,检测这种变化,并探究变化量与发生作用的癌胚抗原溶液浓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癌胚抗原浓度5-80ng/ml的范围内它们间存在着显着的线性关系,这样就可以根据这些特性的改变量来反映此范围内的癌胚抗原浓度的大小。采用了三种方法来表征传感器光电特性的变化,分别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循环伏安法以及电化学阻抗谱法,得到了三条传感器信号与癌胚抗原浓度间的标准曲线。

马力,齐志明,孙来宝,裴芳君,赵德寿,孔庆雷,王毓文,肖延平,李谦和,牛正中[2](1995)在《微量耳血极谱测定在胃癌普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考察微量耳血极谱测定普查胃癌的实际效果。 方法 在内镜检查前填表,同时采取耳血20μl,用改进的Brdicka极谱反应方法,测定并计算出极谱值,以>0.1为阳性,做内镜检查,以内镜病理结果判定其正确符合率。 结果 现场筛选1006例(男618,女388),内镜和病理证实胃癌25例,极谱阳性20例,阳性符合率80%,极谱阴性836例,阴性符合率99.4%,普查同时用电子计算机筛选法阳性符合率77%,若二法互补阳性率可提高到90%以上。 结论 微量耳血极谱对普查筛选胃癌高危人有一定实际价值。

刘继联,马玉峰,兰琦[3](1992)在《微量元素与胃癌关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 近年来有关微量元素的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随着检测方法的改进及深入研究,已证实不同肿瘤与其相应的正常组织间的微量元素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Szent-Gyorgri学派观点,癌症应在亚分子层次就有所表现,从微量元素捕捉胃癌信息,为早期发现提供了一种依据,本文就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在诊断胃癌中的临床意义

张志宏,冯田庆[4](1986)在《消化道癌肿的实验室诊断》文中提出 消化道癌肿的实验室诊断在其发展中,受到了内镜检查和影像诊断的冲击,同时也由于癌肿部位的特殊,如食管、小肠、胆道和腹膜等尚乏堪称特异性诊断标记的方法。但对于胃、结肠、肝、胰等癌肿,国内外均做了大量工作,不论是早期诊断和过筛,均起到生要作用。本文着重提出实验室诊断对胃、结肠、肝及胰的意义,以供参考和进一步探讨。

高河元,张捷,范寅根,何利平,黄履成,俞淑萱,刘英,岳小莉[5](1986)在《测定胃液中微量元素锌及总蛋白含量83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现将我院83例患者胃液中微量元素锌及总蛋白含量测定结果作一分析。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 男70例,女13例;年龄18~68岁。其中经胃镜及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24例,胃溃疡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5例,胃粘膜重度不典型增生12例,胃癌23例。

张文田,李森,郑功泉[6](1982)在《关于早期胃癌的诊断》文中研究说明 早期胃癌的概念于1962年由日本第四次内窥镜学会会长田坂教授首先提出,认为病变仅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者,称为早期胃癌,以后对此命各认识不完全一致,有人认为此期一部分病例已有淋巴结转移,就不能称为早期胃癌。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癌病变未超越粘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统称为表浅型胃癌或粘膜内癌。虽然对早期胃癌的概念各家理解不尽相同,但早期胃癌与表浅胃癌亦多通用。

张明和[7](1979)在《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概况》文中研究指明 根据临床资料统计,早期恶性肿瘤五年治愈率可达80%以上,而晚期病例的五年治愈率则一般不超过20%。如:Ⅰ期乳腺癌五年治愈率可达84%,而Ⅳ期乳腺癌五年治愈率仅18%;Ⅰ期宫颈癌五年治愈率可达91.3%,而Ⅳ期宫颈癌五年治愈率不超过16.7%。由此可见,恶性肿瘤早期而准确的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进展。今特综合报导如下:

广西医学院外科[8](1978)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概况》文中研究说明 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是肿瘤防治研究工作中的重要的一环,根据大量临床资料统计,早期恶性肿瘤五年治愈率可达80%以上,而晚期恶性肿瘤的五年治愈率一般在20%左右。近年来,随着肿瘤普查的群众运动的开展,科技工作不断发展和肿瘤细胞生物学深入研究,使恶性肿瘤有可能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

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9](1977)在《胃癌防治研究近况》文中研究指明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据我国近年来部分省市三年死亡回顾调查资料,胃癌的死亡率占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是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很大影响。由于过去胃癌防治研究工作的基础比较差,胃癌的早期诊断率较低,疗效也较差。因此,必须积极开展胃癌的流行病学调查,努力探索胃癌的病因;进行早期诊断方法的研究,开展群众性的普查普治工作;积极研究中西综合的根治疗法,闯出我国防治胃癌

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10](1976)在《胃液极谱分析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文中提出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临床诊断病例多属中、晚期,故治疗效果很不满意,据国内报道手术切除率为28.3—55.2%,切除病例的五年生存率仅20%左右。因此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是当前急需解决的

二、胃液极谱分析对胃癌的诊断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胃液极谱分析对胃癌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分子标记物技术与传感技术结合检测癌胚抗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1.1 肿瘤检测与癌胚抗原
        1.1.2 生物分子检测与生物传感器
        1.1.3 生物分子检测与纳米金标记技术
        1.1.4 生物传感器与ITO导电玻璃
    1.2 国内外癌胚抗原检测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纳米金的硫醇化以及与不同生物分子的作用
    2.1 引言
    2.2 硫醇化纳米金的制备
        2.2.1 材料与仪器
        2.2.2 修饰的原理与方法
        2.2.2.1 纳米金溶胶的制备
        2.2.2.2 纳米金的修饰
    2.3 硫醇化纳米金与不同生物分子作用的实验方法
        2.3.1 与癌胚抗原作用的实验
        2.3.2 与癌胚抗原抗体作用的实验
        2.3.3 与原卟啉IX作用的实验
    2.4 纳米金硫醇化实验的结果与讨论
        2.4.1 硫醇化纳米金的透射电镜图
        2.4.2 硫醇化纳米金的紫外-可见吸收特性
        2.4.3 硫醇化纳米金的荧光特性
    2.5 硫醇化纳米金与癌胚抗原作用后的结果与讨论
        2.5.1 癌胚抗原对硫醇化纳米金的紫外-可见吸收的影响
        2.5.2 癌胚抗原对硫醇化纳米金的红外吸收的影响
        2.5.3 癌胚抗原对硫醇化纳米金的荧光发射特性的影响
        2.5.3.1 纳米金溶胶与癌胚抗原作用后的荧光特性
        2.5.3.2 乙二硫醇-纳米金与癌胚抗原作用后的荧光特性
        2.5.3.3 正十二硫醇-纳米金与癌胚抗原作用后的荧光特性
    2.6 硫醇化纳米金与癌胚抗原抗体作用后的结果与讨论
    2.7 硫醇化纳米金与原卟啉IX的相互作用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癌胚抗原免疫传感器的制备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与仪器
        3.2.2 传感器的构建方法
        3.2.2.1 ITO导电玻璃上金膜的镀制
        3.2.2.2 纳米金粒子标记癌胚抗原抗体
        3.2.2.3 构建癌胚抗原免疫传感器
    3.3 制备实验的结果与讨论
        3.3.1 IgG-Au NPs紫外-可见光吸收特性
        3.3.2 IgG-Au NPs荧光特性
        3.3.3 镀金ITO导电玻璃表面的扫描电镜图
        3.3.4 孵育时间对结合IgG-Au NPs的影响
        3.3.5 癌胚抗原免疫传感器表面的扫描电镜图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癌胚抗原免疫传感器对癌胚抗原的检测
    4.1 引言
    4.2 实验原理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原理与方法
        4.2.2.1 传感器对癌胚抗原的检测方法
        4.2.2.2 以传感器光学特性作为响应信号的原理
        4.2.2.3 传感器电化学特性的测定与三电极系统
        4.2.2.4 以传感器循环伏安曲线为响应信号的原理
        4.2.2.5 以传感器电化学阻抗谱为响应信号的原理
    4.3 传感器检测癌胚抗原的结果与讨论
        4.3.1 以传感器紫外-可见光谱的变化为指标检测癌胚抗原
        4.3.2 以传感器循环伏安曲线的变化为指标检测癌胚抗原
        4.3.3 以传感器电化学阻抗谱图的变化为指标检测癌胚抗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四、胃液极谱分析对胃癌的诊断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分子标记物技术与传感技术结合检测癌胚抗原[D]. 王德舜.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2]微量耳血极谱测定在胃癌普查中的应用[J]. 马力,齐志明,孙来宝,裴芳君,赵德寿,孔庆雷,王毓文,肖延平,李谦和,牛正中.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5(02)
  • [3]微量元素与胃癌关系研究进展[J]. 刘继联,马玉峰,兰琦. 医学理论与实践, 1992(04)
  • [4]消化道癌肿的实验室诊断[J]. 张志宏,冯田庆. 实用内科杂志, 1986(12)
  • [5]测定胃液中微量元素锌及总蛋白含量83例分析[J]. 高河元,张捷,范寅根,何利平,黄履成,俞淑萱,刘英,岳小莉. 福建医药杂志, 1986(03)
  • [6]关于早期胃癌的诊断[J]. 张文田,李森,郑功泉. 沂水医专学报, 1982(01)
  • [7]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概况[J]. 张明和. 武汉新医药, 1979(04)
  • [8]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概况[J]. 广西医学院外科. 广西医学院院刊, 1978(01)
  • [9]胃癌防治研究近况[J]. 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肿瘤防治研究, 1977(03)
  • [10]胃液极谱分析对胃癌的诊断价值[J]. 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肿瘤防治研究, 1976(01)

标签:;  ;  ;  ;  ;  

胃液极谱法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