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不要叫群众“倒”政策

干部不要叫群众“倒”政策

一、干部莫叫群众“倒灌”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连洲,清泉[1](1999)在《干部莫叫群众“倒灌”政策》文中研究说明

邓广[2](2017)在《山东解放区的农村财粮征收(1946—1949)》文中研究表明1946—1949年间,因战争持续及脱产人员激增,山东解放区一直处于财粮紧张状态。为此,解放区不断强化对农村的征收,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农民缺粮严重,以至发生饥荒和逃荒的情况。但是,山东解放区并没有重蹈中央苏区因人力物力耗尽而失败的覆辙,不仅将战争坚持了下来,而且还靠农村财粮的支持,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其间的原因相当复杂,但中共领导机关身处农村,总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政策,缓和农村出现的危机,理当是关键中的关键。

王然[3](2017)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运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而土地问题又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过解决土地问题的不同政策和方法。1937年洛川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减租减息被正式提出。它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所提出的一项特殊政策,其改变了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方针。而这一政策正是为了联合地主和富农一起抗日,建立并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减租减息贯穿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它牵扯着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并巩固抗日根据地、整合社会、建立农村社会秩序的着手点,其重要性和作用不言而喻。太行抗日根据地作为共产党在华北较早建立的根据地之一,是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一部分,在整个华北抗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党的方针和政策在这个地方能够得到很好地贯彻和执行,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选取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进行研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这一运动的开展过程进行论述,通过对这一地区不同阶段的政策、工作开展、成绩和问题的考察来了解在这一过程中农民思想的变化、根据地社会经济的变化,突出了减租减息运动给农村社会和团结抗日带来的积极作用。首先,本文主要对抗战前太行抗日根据地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论述,具体分析了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地权分配和阶级结构,以及租佃关系和借贷关系,真实地展现了这个地区的封建剥削关系和农民的实际生活状况,体现了减租减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其次,详细讲述了太行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运动的开展过程,即1938-1941初步实行阶段、1942-1943普遍开展阶段、1944-1945彻底实行阶段,对每个阶段减租减息政策的颁布、具体工作的开展以及落实情况作了系统的阐释,不仅呈现成绩,而且还指出问题,展现出了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利益集团的制衡关系,以及党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领导、协调的作用,这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再次,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减租减息运动给太行抗日根据地带来的社会变迁。一是对于团结抗战的积极作用;二是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三是引起了阶级结构和土地关系的变化;四是改造了基层政权。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有以下几点经验:减租减息要与村政权改造相结合,党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引导群众把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联系起来,使农民在运动中明白,只有自己组织起来才能解放自己,才能脱离愚昧和落后;把减租减息与整风运动结合起来进行,在此过程中达到改造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帮助干部树立了新的工作作风,在减租减息运动中很好地贯彻了群众路线。除此之外,党在这个过程中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意分情况、分阶段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些历史经验的总结对于解决现阶段的土地问题和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应当引起重视。

黎保荣[4](2009)在《暴力与启蒙 ——晚清至20世纪40年代文学“暴力叙事”现象研究》文中提出“暴力叙事”不仅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一种审美现象,同时也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启蒙的一种文化现象。无论是梁启超、鲁迅、郭沫若还是巴金、老舍、沈从文等等,他们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暴力抗争与“尚武”倾向,以极其强烈的民族自强情绪,深刻地表达了现代精英知识分子在“弃医从文”理想幻灭之后,进而追求“弃文尚武”(轻文重武)的政治启蒙理想和功利主义心态。尤其是随着民族矛盾的日益加深,“暴力叙事”更被赋予了全民族思想、政治启蒙的合理价值,最终获得了现代文学审美形态的合法地位。因此,本论文的实际研究意义,就是要将客观存在于中国现代文学史全过程的暴力叙事现象,与民族文化的特殊历史背景相结合,以求深刻地揭示暴力叙事与思想启蒙之间的辨证关系,探讨中国文学现代性价值观的获取方式与民族情感。本论文注重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尚武”思想的历史因子,与此同时,也注重分析东洋留学生对日本近代“尚武”文化的积极引进,以及东洋“尚武”文化对于中国现代文学与思想启蒙的巨大历史推动作用。本文突破过去只着重单一文化影响的研究模式,辩证、深入分析中日“尚武”文化是如何共存而有所侧重地分别影响不同阶段的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暴力叙事:它呈现出一条相对清晰的线索,整体上是现象(日本)与本质(中国传统)的关系,过程分别是日本浪潮与中国传统暗涌(晚清、五四),日本表象与回归传统(三十年代,如左翼、新感觉派、准左翼作家、沈从文等),以及传统主流与多样资源(四十年代);并且进而充分论述中国现代文学暴力叙事在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过程中的现实意义与潜在影响。总之,本论文具有角度新(暴力叙事)、中心新(暴力与启蒙)、线索新(中日尚武文化精神)、史料新和分析新等特点。

姜迎春,朱丽霞[5](2014)在《湘鄂西苏区一九三一年水灾应变措施探析》文中研究说明1931年江淮水灾造成了湘鄂西苏区的生存危机:一边是国民党的军事经济封锁;另一边是洪水和灾民。在内缺粮草,外无救援的情况下,新生的苏区政府发挥政权高度凝聚力和执行力,动员群众自备口粮修堤;组织灾民外出投荒;军队转战新区,筹集给养;苏区内部则深入进行反富农斗争,挖掘内部可能的资源渡过难关。这一过程体现出红色政权在危机面前意志统一、力量集中的优势。

胡思瑶[6](2013)在《20世纪50-80年代河北省水井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省通过水井建设,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本文运用大量馆藏档案史料,研究20世纪50-80年代河北省农用水井建设的历史,探讨井灌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除前言和结语外,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新中国建立前后河北省的水井情况、打井技术、地下水资源、农田井灌面积以及因井灌落后而导致农业产量低下的历史。第二部分,考察了河北地区20世纪50-80年代打井历程,井灌技术创新、提水工具的现代化,并梳理研究水井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第三部分,分析水井建设与盐碱地的治理,探讨井灌与河北省农作物产量增长的内在关系。随着井灌农田面积的扩大,河北粮棉产量跃上了一个新台阶。第四部分,论述了水井建设的成效与得失。主要探讨了群众运动对水井建设的冲击,地下水资源过量开采引发的区域性环境问题,水井建设与河北经济民生,新时代下的打井观。本文认为,对20世纪50-80年代河北省水井建设的研究,必须从自然和人文科学出发,进行交叉综合探讨。既看到群众运动式的打井模式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及它对河北省农业以致民生起到的巨大作用;同时看到这种打井模式对生态的破坏也是巨大的,特别是对民众的心态以及地下水问题。采用行政手段,依靠群众性打井运动,盲目开采地下水资源,势必诱发和加剧区域性干化和形成地下水漏斗现象,导致水资源匮乏,生态失衡。打井、井灌不能只片面追求农业产量的提高,而要考虑到区域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水井建设的经验教训中树立新时代的打井观。

胡其伟[7](2007)在《民国以来沂沭泗流域环境变迁与水利纠纷》文中认为本文所讨论的是沂沐泗流域民国以来水环境变迁及水利纠纷。通过剖析水利纠纷与环境变迁的关系,并将水利纠纷问题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的考察,对诸如人口增加、土地负荷、民众心理等与水利纠纷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从而展示纠纷发生、发展、激化直至解决的过程,尤其是水利纠纷与行政区划调整之间的互动关系。由于行政区划的划分具有某种偶然性,既有“山川形便”,亦难免“犬牙交错”,而河流的流量、流向、流域范围和湖泊的淹没(覆盖)范围却有着某种必然性,因此二者之间难免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水的流动性、季节性及水资源的有限性交织起来,矛盾便是必然的。为了有利于本课题的探讨与解决,笔者创造性地提出了“水利单元”这一概念。所谓水利单元,即受某一水利设施或自然物节制之区域,区域内相对封闭,水资源基本平衡,且此区域内的居住单位(含集体与个体)及土地所有者有着共同的用水意愿和相似的利益诉求,并与周边相区别。水利纠纷的解决,历史上在北方缺水地区一直依靠其稳定的水利组织及其代代相传的“水册”、“水则”、“渠规”等;在南方则是依靠宗族及宗族间的对话来解决。但是在本流域,一则因为水患频仍,稳定的水利系统和组织一直没有形成;二则因为本区长期战乱,宗族纽带关系极不稳定,历史上并未形成较为行之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而解放以后,传统小农经济被公有制经济取代,水利事业成为国家事业,水利设施不再是私有,传统的水利社会的分崩离析,水利纠纷更为频繁,解决起来更为艰难。在沂沭泗流域,因地质条件不同而主要有三种水利纠纷类型,即以微山湖区为代表的权属不清型,以湖西地区为代表的蓄排矛盾型,以邳苍郯新地区为代表的汛期冲突型,因此本文就微山湖湖田湖产纠纷、邳苍郯新苏鲁边界水利纠纷及东明改属事件展开讨论,并就水利纠纷与行政区划变动之间的微妙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水利纠纷既可能导致行政区划、政区界线的变动,同时,政区及界线的变动同样会引起或者消弭水利纠纷。本文并不欲就这些纠纷做出价值判断,仅希望通过一些分析和解读尽量还事件以本来面目,寻找出事件背后的潜在因素,并对纠纷事件的解决过程做一些对照和还原,当然,笔者也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对国内外水利纠纷的解决有所裨益。

王树理[8](2012)在《卿云歌》文中认为卿云烂兮虬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楔子苍凉是大自然给荒蛮之地特别加盖的戳印,它在承受了相对成熟的文明所不屑的白眼的同时,对于未曾开刃的刀剑又不啻是一块砥砺锋芒的磨石。如果仅仅是地上景物让人望而生畏倒还罢了,齁咸的地下水带给人们的灾难,

陆天明[9](1997)在《木凸——并非历史主义小说(下半部)》文中研究说明 九十七他最讨厌晚上不洗脚不洗屁股就上床的人。一过九点半(他决不允许有人在这以后才上床),他就会挨着门地催促检查。大声地叫嚷:“汰屁股汰脚。汰屁股汰脚。”连他十六岁的女儿和三十八岁的女佣人也决不放过。当然不会放过黄克莹。只是走她门口喊叫,声音没有那么粗亮,腔调也不像对别人那样生硬。敲敲门,问

何建明[10](2011)在《最后的斗争——红岩革命烈士牺牲现场实录》文中提出本作品系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项目,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确定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重点作品。1949年,北京和重庆的时差出现了巨大的问题。同是秋日,前者早是旭日东升,霞光万丈。而后者却迷雾重重,阴气压天,到处笼罩着惊恐与血腥的嗅味……就在这一年,一个垂死的阶级——国民党反动政权欲借西南一隅,企图进行最后的挣扎。另一个新生的红色政权犹如初升太阳,将温暖普照神州大地。

二、干部莫叫群众“倒灌”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干部莫叫群众“倒灌”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2)山东解放区的农村财粮征收(1946—1949)(论文提纲范文)

一、1946年:战争初期的征收与发还
     (一) 战争爆发前征收政策的制定
     (二) 战争爆发后的追加征收与农民负担情况
二、1947年:战争胶着下的强征与减免
     (一) 财粮需求量
     (二) 大鲁南的财粮压力和征收
     (三) 渤海区的财粮压力和征收
三、1948年春夏:救灾与征收
     (一) 春荒救灾
     (二) 夏荒征收
四、1948年秋后:有重点的继续征收
     (一) 济南战役时的预征
     (二) 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时的秋征与借粮
     (三) 春荒与再救济
五、结语

(3)太行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运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太行抗日根据地社会生态
    2.1 社会经济状况
    2.2 阎锡山的土地村公有制
    2.3 根据地的创立
第三章 太行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运动初步实施阶段(1938-1941)
    3.1 以合理负担作为突破口
    3.2 减租减息政策实施细则
    3.3 减租减息工作初步实施
    3.4 减租减息落实情况
第四章 太行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运动普遍开展阶段(1942-1943)
    4.1 减租减息政策修订
    4.2 减租减息全面开展
    4.3 减租减息落实情况
第五章 太行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运动彻底实行阶段(1944-1945)
    5.1 减租减息政策完善
    5.2 减租查租工作深入开展
    5.3 减租查租落实情况
第六章 减租减息与太行抗日根据地社会变迁
    6.1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2 发展了农业生产力
    6.3 调整了阶级结构
    6.4 改造了基层政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暴力与启蒙 ——晚清至20世纪40年代文学“暴力叙事”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概念界定、分类与内涵
    第二节 暴力与启蒙的关系梳理
    第三节 研究综述、重点与新意
    绪论注释
第一章 晚清时期的尚武倾向与暴力启蒙
    第一节 中日文化的"尚武"倾向
    第二节 晚清学人的"尚武"思想
    第三节 晚清文学的"尚武"类型
    第一章注释
第二章 五四时期:东洋文化对新文学的影响
    第一节 五四新文学作家与东洋文化背景
    第二节 鲁迅的"暴力"呐喊与暴力启蒙
    第三节 郭沫若等作家的暴力思想与表现
    第二章注释
第三章 三十年代:暴力叙事的政治艺术想象
    第一节 日本表象与回归传统——左翼、新感觉派的暴力想象
    第二节 准左翼作家的暴力叙事
    第三节 沈从文的暴力书写
    第三章注释
第四章 四十年代:暴力叙事的民族战斗激情
    第一节 四十年代暴力叙事的精神资源与思维模式
    第二节 国统区文学与解放区文学的战争暴力建构
    第三节 战争背景之下的精神暴力与政治暴力形态
    第四章注释
结语
    结语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后记

(6)20世纪50-80年代河北省水井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新中国建立时河北省的水资源与水井
    (一) 河北地区的水资源
    (二) 水井建设
二、 河北省的水井建设历程
    (一) 1950-1980 年代的水井建设
    (二) 打井技术与提水工具的现代化
    (三) 水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三、 井灌与河北省农业的发展
    (一) 水井建设促进了盐碱地综合治理---以“黑龙港”地区为例
    (二) 井灌与农作物产量的增长
四、 河北省水井建设的若干思考
    (一) 水井建设关系经济、民生
    (二) 水井建设的经验教训
    (三) 新时代下的打井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7)民国以来沂沭泗流域环境变迁与水利纠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选题的提出
        一、研究对象的典型性
        二、时间断限的选择
        三、现实意义
        1、创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
        2、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3、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主题
    第二节、几个概念的界定
        一、水利纠纷及其类型
        二、"水利单元"概念的提出
        1)、作为概念的"水利单元"
        2)、水利单元的划分原则
        三、几个近似的概念比较
        1)、水利共同体
        2)、水利区划:
        3)、小流域:
        四、水利单元与行政区划之关系
    第三节、目前相关的研究进展
    第四节、本课题欲解决之问题、研究方法及资料处理
        一、欲解决之问题
        1)、水环境变迁过程的重建
        2)、探求水利纠纷的影响因子及预防解决途径
        二、研究方法
        三、章节安排
        四、资料的蒐集与运用
上编 概论
    第一章 沂沭泗水环境变迁及水利单元细化
        第一节 流域概述
        一、范围和区划
        二、自然地理概况
        1、地质构造单元
        2、水系
        第二节 大尺度水利单元的变迁
        一、沂沭泗水利单元的出现
        二、工程治理与水利单元变迁
        1、运河的治理与泗水水系的变迁
        2、民国政府"导淮"及地方政府的作为
        3、建国后主要治理工程与水利单元变迁
        三、南四湖水环境变迁及水利单元变化
        第三节 纠纷的普遍性——湖西诸河与水利纠纷
        一、湖西诸河概述
        二、湖西水利单元及水利纠纷
        1、梁济运河
        2、洙赵新河
        3、万福河、老万福河
        4、东鱼河
        5、复新河
        6、大沙河
        7、鹿口河、郑集河
        8、其他入湖诸河
    第二章 沂沭泗水利纠纷解析
        第一节、沂沭泗水利纠纷类型
        第二节 水利纠纷与气候的关系
        一、本区水文特征:
        概述
        历史水灾
        1、建国前水灾统计
        2、建国后水灾统计
        历史旱灾
        二、水利纠纷年内分布分析
        三、基于灾害性气候的纠纷频度分析
        第三节 水利纠纷的其他影响因子
        土地开发与水利纠纷
        集体无意识和对事件的期待——民众心理因素
        从众心理——地方干部的本位主义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利纠纷的解决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中央政府的强制性政令
        一、民国时期
        二、建国以后
        第三节 上级政府的高调介入
        第四节 同级政府的平等协调
        第五节 流域水利机构的作用
        第六节 弱势的选择——民众上访与控诉
        第七节 调解、威慑、制服——民间的双向互动
        本章小结:
下编 个案研究
    第四章 水利单元与行政区划严重错位——以微山湖水利纠纷为例
        第一节 微湖水环境概述
        1、南四湖的形成
        2、南四湖范围划分
        第二节 微山县的设立与水利纠纷
        南四湖与江苏之关系
        体制惯性和政治需要——微山县的建立
        第三节 从打团到械斗——沛微湖田之争的缘起
        一、湖田及其类型
        二、土客之争
        三、界线不清与权属不明——湖田产权之争
        四、从徐州会议到济南协议
        第四节 纠纷的激化—沛微湖产之争
        一、湖产——日出斗金
        二、二级坝建造与湖产纠纷
        三、群体亢奋——店子事件
        四、博弈——对店子事件的处理及对沛微纠纷的调解
        五、杨静仁副总理的努力
        六、杨副总理离徐以后的情况
        七、从十一号文件到一○九号文件
        八、铜微纠纷简介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行政区划对水利单元的适应——以东明改隶山东为例
        第一节 作为水利纠纷解决手段的区划调整
        第二节 东明的行政区划及水利单元
        一、东明建置沿革
        二、水系变迁
        第三节 东荷、东曹水利纠纷
        第四节 改隶及水系调整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洪水情形下水利单元的突变与水利纠纷
        第一节 自救还是祸邻——灾变与水利纠纷
        第二节 攻与守——邳苍郯新水利纠纷
        第三节 公与婆——对事件的不同表述
        第四节 基于防洪减灾手段之下的水利纠纷解决模式
        本章小结
余论
附件:
    附件1 民国《沛县洛房河查勘报告》
    附件2 江苏省治淮指挥部《邳苍郯新四条小河处理意见》
    附件3: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山东省与江苏省划界初步意见》(节录):
        (一)山东日照与江苏赣榆县之界线
        (二)山东省临沭县与江苏赣榆县之间界线
        (三)山东省郑城县与江苏东海县之间界线
        (四) 山东省临沭县与江苏东海县之间界线
        (五) 山东省郯城县与江苏邳县之间界线
        (六) 山东省郯城县与江苏新驿县之间界线
        (七) 山东旧临沂县与邳县之间界线
        (八) 山东兰陵县与江苏邳县之间界线
        (九)山东单县与江苏杨山县之间界线
        (十)山东鱼台县与江苏沛县之间界线
        (十一)山东兰陵、峰县与江苏旧铜山、徐州市之间界线
        (十二)湖区问题
    附件5:关于尽快解决苏鲁南四湖地区边界纠纷的报告
    附件6:杨静仁副总理在解决微山湖纠纷会议上的讲话
    附件7:关于加强微山湖地区安定团结的几项临时协议
    附件8:会议情况简报(二)
    附件9 中共中央文件
    附件10:国办文件
    附件11:国务院109号文件
        国务院赴微山湖工作组关于解决微山湖争议问题的第二次报告
    附件12:沛县微山县关于贯彻落实中发[1984]11号文件和国发[1984]109号文件的商谈纪要
    附件13:民政部关于解决微山湖南北两段湖田湖产经营范围问题的报告
    附件14:水电部关于处理苏鲁南四湖地区边界水利问题的报告
    附件15:邳苍古宅子横堤和徐桥以西涑河东堤及苍邳边境二十条沟河水利纠纷协商会议记录
    附件16:济宁专区与菏泽专区边界水利问题协议执行情况概要
    附件17:苏鲁郯新边界排水工程问题的会议记录
    附录18:人民来信选录
参考文献
    古籍(含部分民国方志)
    论着专着
    内部刊物
    期刊文章
    海外论着
    硕博士论文
    档案全宗(号)
后记

四、干部莫叫群众“倒灌”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干部莫叫群众“倒灌”政策[J]. 连洲,清泉. 领导科学, 1999(01)
  • [2]山东解放区的农村财粮征收(1946—1949)[J]. 邓广. 近代史研究, 2017(01)
  • [3]太行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运动研究[D]. 王然. 太原理工大学, 2017(01)
  • [4]暴力与启蒙 ——晚清至20世纪40年代文学“暴力叙事”现象研究[D]. 黎保荣. 暨南大学, 2009(09)
  • [5]湘鄂西苏区一九三一年水灾应变措施探析[J]. 姜迎春,朱丽霞. 中共党史研究, 2014(04)
  • [6]20世纪50-80年代河北省水井建设研究[D]. 胡思瑶. 河北师范大学, 2013(S1)
  • [7]民国以来沂沭泗流域环境变迁与水利纠纷[D]. 胡其伟. 复旦大学, 2007(06)
  • [8]卿云歌[J]. 王树理. 山东文学, 2012(S1)
  • [9]木凸——并非历史主义小说(下半部)[J]. 陆天明. 小说界, 1997(01)
  • [10]最后的斗争——红岩革命烈士牺牲现场实录[J]. 何建明. 中国作家, 2011(16)

标签:;  ;  ;  

干部不要叫群众“倒”政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