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学物理实验图线上的误差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尹一[1](2019)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八大、十九大都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中阶段,教师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正是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的体现。物理是高中生的一门重要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其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内涵十分丰富。由于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如何利用物理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首先,对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生没有将知识上升到观念的层面;大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探究实验,创新能力不强;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意识还有待提高;物理教师研究核心素养和应用实验教学的时间较少,有时受限于时间不足等原因而放弃实验教学。其次,分析了新课标和教科书中实验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联系,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前提,分析了实验在课标中的具体体现;挖掘了教科书实验模块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接下来,在遵循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和发现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问卷结论提出了运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原则和策略。主要原则有:以人为本原则、启发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建构性原则。分别从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课后实验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培养策略。演示实验的培养策略:遵循思维发展过程;依托日常生活体验;优化教材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的培养策略:经历实验探究过程;鼓励改进创新实验;注重评估与反思环节。课后实验的培养策略:巩固课堂实验;师生合作实验;注重家庭实验。最后,给出了具体的实验教学设计案例,包括“自由落体运动”、“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等,并对一学期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实验为出发点,将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培养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希望能促进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能为广大一线高中物理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袁祎静[2](2019)在《H5页面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教育信息化的水平也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深度融合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H5页面自2014年以来不断地在传媒领域得到创新、获得人们的一致肯定和喜爱。现代中学物理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要联系学生的感受,选择合适的工具,设计合理的教学。笔者以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对H5页面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理论探究和阐述分析。本文内容如下:(1)引言部分。主要阐述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2)相关理论依据。主要对支持本研究的相关理论做出阐释,包括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经验之塔”理论。(3)设计与分析。基于H5页面在中学物理概念教学、实验教学和复习教学三个方面的应用做举例分析,包括教学分析、片段教学设计和设计分析。(4)功能定位、应用原则、策略、制约条件和适用范围。根据对于H5页面所具有的特征优势,明确了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功能定位、应用原则和应用策略。根据访谈中获得的信息分析了 H5页面在中学物理教学使用中的一些制约条件和它的适用范围,为中学物理课程的应用设计与制作提供了方向。(5)研究总结与反思。笔者总结归纳了此次研究所获得的最终结果,并提出了一些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本研究在进一步推广上的局限和对未来的展望。
廖帅[3](2020)在《高中物理电磁学自制教具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最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高中物理教学应进一步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基础教育越来越注重提升素质教育,旨在系统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物理教育对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的作用,物理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中必不缺少的教学方式,也是落实中学物理教学改革,践行新课标理念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具又是物理实验教学中重要的措施和手段,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自制教具不仅可以弥补实验教学不足,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的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创新意识、全方位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使用自制教具能够较好地满足高中物理教学需求。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针对目前国内外在中学物理自制教具教学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本人通过国外的研究发现许多国家对自制教具、低成本实验较为重视,给予许多借鉴和启发;通过国内的研究发现,对自制教具笼统而宽泛的研究比较多,对物理学具体每一部分的系统研究较少。为了进一步了解高中物理自制教具的使用现状以及电磁学部分的教学现状,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一些学校的实验仪器配置老化、短缺,只能满足基础的教学需要;随着多媒体的发展,多数教师更偏向于使用快捷方便的多媒体来满足教学需要;并且教师在自制教具的观念认知上对自制教具的意义了解甚少。在调研的基础上,与部分一线教师进行深入访谈,通过教师访谈发现部分一线教师对于自制教具有心无力,有自己独到的想法与见解却因缺乏制作的方法与经验而放弃制作。本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教具开发的经验、教具指导老师的理念以及与各一线教师的经验交流,提出了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自制教具开发的策略。在开发策略的基础上,本人开发了“多功能安培力演示仪”、“楞次定律演示仪”、“互感现象演示仪”和若干“趣味性电磁演示仪”等部分电磁学教具案例,从教具制作背景、结构和制作方法、使用方法以及该教具的特点等进行详细地阐述。本人在重庆某高中选取两个班级,在一个班级将自制教具实际应用于教学中,对照班级运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通过实际应用一个学期后,对比实验班与对照班的随堂检验、课堂表现和与学生的交流等,发现在物理教学中融入自制教具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物理学习兴趣与态度等方面有显着成效。希望本课题的研究能为一线物理教师在自制教具的开发上提供一些参考,能更好地发挥出物理自制教具的教育教学功能。
廖永容[4](2019)在《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翻转课堂模式在国内教学领域的应用仍然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尝试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各个层次的各学科教学中。本论文提出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希望发掘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学生实验课教学的价值,从学生必做实验的方向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本文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展开对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及应用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部分:第一、二章基于主体性教育理论、协作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平行教育理论等,探讨翻转课堂模式的理论基础。通过翻转课堂的定义、概念和基本特征,进一步研究了翻转课堂的本质和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第三章通过研究翻转课堂的经典模式和优质案例总结了翻转课堂教学的方法,阐述了翻转课堂与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结合,对于解决应试教育实验教学本身存在的重结果、轻过程、实验偏验证型,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少,学生实验应付了事等问题的可行性。分析了适合应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的实验课的类型和相应的教学设计原则。第四章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方面阐述了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总体方法,并构建了相应的模式,然后根据物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对《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探究弹簧弹力的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实验进行了教学设计。同时,总结了微视频选用或制作的原则,以及学生实验课导学案设计需要遵循的五条原则和需要注意的四个问题。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科学探究“七要素”、翻转课堂模式和实验课本身的特点探讨了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一些优势。第五章针对教学对象作了具体的分析,设计了实施方案,并将第四章设计好的三个实验应用于实际教学中。通过实践研究发现,不仅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合作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和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也得到了有效提高。最后一章是全文的总结和研究结论,以及对翻转课堂在未来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蒋国[5](2020)在《基于移动学习的物理课堂教学研究 ——以平板电脑的应用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以信息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为依托的移动学习正是教育信息化的产物。在国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政策相继颁布下,许多学校逐渐为学生配置平板电脑,开展移动学习教学,但教学效果却参差不齐。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平板电脑的应用为例,介绍了移动学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开展形式。通过对已使用平板电脑开展移动学习的部分学校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了解到绝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移动学习均持支持的态度,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与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知何时该使用何种移动教学功能等问题,导致未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在移动设备的应用中秉持整体性原则、学科性原则和辅助性原则,才能充分发挥移动设备的课堂互动软件教学功能和虚拟实验、数据采集与处理等物理学科软件教学功能,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科学态度与责任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针对调查结果中师生在移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理论和物理学科专业特色,并根据移动学习终端的教学功能,本研究将目前教学中较为分立的课堂互动管理系统与物理学科教学软件相结合,从物理课堂的课堂引入、探究新知、反馈总结、练习巩固和拓展延伸五个环节,详细介绍了在物理教学中如何适当使用平板电脑。在课堂引入环节中,可通过屏幕广播形式利用视频进行情境引入,通过直播和录制功能辅助演示实验引入。在探究新知环节中,可通过直播和录制功能,记录学生实验探究过程,利用数据采集和处理软件辅助实验。还可利用虚拟实验平台完成探究过程,通过屏幕飞屏随时查看学生实验进展,通过学生演示展示实验过程。在练习测试环节中,可利用倒计时控制答题时间,通过抢答与随机抽答方式答题,利用反馈与点评进行讲解,利用测试完成课堂测试。在反馈总结环节中,可通过锁屏控制学生屏幕,利用画笔、聚光灯和放大镜等功能辅助PPT的讲解。在拓展延伸环节中,可通过文件发放传送资料。并以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移动学习教学案例为例进行系统的分析。
邵良余[6](2021)在《中学物理教育模式的转变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家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人民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教育资源无法均等分配,因而教育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教育资源利用率问题,线上教育崭露头角。近年来,微课、慕课等小规模在线课程逐渐兴起,让教育资源均等化成为现实。2020年初由于新冠病毒的爆发,导致线下教育处于停滞状态,为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号召,线上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线上教育虽发展迅猛,在实施过程中中学物理线上教育问题逐渐显露。因此,中学物理教学模式由线下模式向线上模式转换过程中,如何平稳过渡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率为主旨,围绕中学物理教育模式转变的问题,为探寻高效物理教学新模式展开相关研究。文章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通过查阅文献对线上线下教学背景进行梳理阐述,明确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给出相应研究方法。文章第二部分学习总结与本课题相关教学理论基础,针对教学模式等相关概念及特点进行界定分析。解析中学物理学科教学特点,结合泰勒教育目标观与教学实践对中学物理教学目标、教学现状进行总结分析,梳理中学物理教学逻辑关系图,针对现状结合逻辑关系给出相应教学方法。第三部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中学物理教育线上线下教育模式教学实践过程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突出模式转变过程中的问题,为优化中学物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转变问题提供数据支持。文章第四部分结合问卷数据针对中学物理线上教学过程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设计实施不同教学模式下中学物理实践教学,并对不同模式下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实践观察,总结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转换问题,探寻集线上线下模式教学优势于一体的物理教学模式,为创建高效物理教学新模式提供了探索方向。第五部分结合实践观察结果、问卷数据分析,设计构建基于PBL教学法中学物理线上教学模式,研究分析基于PBL线上教学模式物理教学案例,结合模式特点优化制定线上物理成绩评定制度,紧密衔接中学物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转变。第六部分总结研究成果,针对研究不足之处给予说明,并对中学物理未来教学模式发展给出分析与展望。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等相关研究方法,研究提出基于PBL线上教学模式。研究发现,采用PBL线上教学模式既能够有效弥补线下教学资源短板、线上教学监督盲区、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参与度低等相关问题,又有效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率、发挥线上教学优势,切实落实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为优化中学物理线上线下教育模式转变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卢忠南[7](2021)在《仿真模拟在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以电磁学为例》文中认为物理学科要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大核心素养。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然而高中物理概念多、概念抽象、逻辑性强等特点,导致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难教和难学,尤其是物理抽象概念。因此探究促进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的研究非常重要。PHET仿真模拟(Physics Education Technology interactive simulation)主要是研究仿真模拟技术如何改进物理及其他理科教学。本文将PHET仿真模拟应用于高中物理抽象概念的教学中,在文献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实践寻找能够促进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的教学模式。本文研究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个部分。在理论研究方面,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献,总结物理概念教学取得的成果,探索有效的概念教学方法;总结国外和国内将仿真模拟应用到物理概念教学的成就。在实践研究方面,以电磁学内容为例,展开基于预测-观察-解释的POE教学策略的仿真模拟辅助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使用POE教学策略辅助教学,并引导学生使用PHET仿真模拟进行实验设计和探究,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实践后,结合学生问卷调查、学生访谈和教师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本文的结论。结论是:第一、将仿真模拟应用于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结合预测-观察-解释的POE教学策略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物理抽象概念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第二、本研究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更有效的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模式,解决了高中物理抽象概念难教的问题,更激励广大教师坚持学习,勇于创新,设计出更多、更好的仿真模拟程序来服务教学。第三、在缺乏实验的线上教学中,使用仿真模拟辅助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弥补线上教学的实验缺失问题,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胡治宏[8](2012)在《利用DISLab完善高师院校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①。DISLab就是信息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个具体应用。新课程强调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对中学物理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课题借助DISLab平台,从培养合格的中学物理教师的视角,以四川师范大学为例,对高师院校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作了系统的实践研究。本研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文献分析,归纳总结出新课程对中学物理教师实验教学技能的要求。中学物理教师实验教学技能包括实验操作技能和组织实验教学的技能。组织实验教学的技能包括:能根据物理教学情况恰当地选择实验类别;科学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进行物理实验资源开发。第二部分,各高师院校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训练现状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网络、访谈等形式,对高师院校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作了客观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各高师院校均开设了中学物理实验训练相关课程,认识到了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第三部分,介绍数字化实验系统,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软件系统等的介绍。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数字实验系统的特点及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第四部分,基于数字化实验系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实践研究分为:中学物理实验仪器的基本训练、数字化实验与传统实验比较教学训练、基于DisLab的探究性实验教学训练、中学物理实验资源的研发训练。每个训练板块我们都给出了较为详细的设计思路、训练内容、训练示例等。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我们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训练体系得到了较好的完善,表现在:培训硬件条件得到了改善;实验教学能力训练形式呈现多样化;师范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实践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我们的实验教学培训之后,师范生的实验教学技能能较好地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笔者希望通过本研究能给高师院校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广大一线中学物理教师实验教学的实施提供有用的参考素材。
赖莉飞[9](2004)在《数据采集器运用于中学物理实验的研究》文中认为教育改革的今天,教育专家提出教育改革必须基于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新课程体系,呼唤新的教育理念和贯穿新的教育理念的现代化设备。数据采集器作为一种现代化设备运用于物理实验教学,国外的研究资料已证明具有巨大的优势,而国内才开始起步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为了弥补不足,本文采用美国PASCO公司生产的Science Workshop数据采集器系统设计实验,从教学角度出发并配合物理新课程的总目标,分别从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应用性实验三方面设计实验,突出了数据采集器的优势:即培养学生精细敏锐的感知和观察能力,改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拓宽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空间,优化学生的多元智力和强化学生的大脑记忆结构。 本文还提出了数据采集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思路,列举了数据采集器实验与其课件、网页在辅助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阐述了数据采集器实物实验与它的辅助课件、网页相接合,相得益彰,不仅能弥补资源的不足,而且还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王力[10](2019)在《指向核心素养的中学物理PACE翻转课堂实践探索》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陈宝生部长“课堂革命”号召的提出,标示着我国进入了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的课程改革2.0时代。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改革着力点聚焦课堂。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在学生培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本土化探索和发展,其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新课标的要求不谋而合。面对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如何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笔者提出PACE翻转三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对应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策略。通过课堂实效研究,总结给出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意见,为中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有益参考。本研究以安德森认知目标分类体系和建构主义下的单元学习理念为理论指导,结合中学生核心素养内涵,通过文献研究、案例设计、实效研究等方法,首先构建适用于中学物理的PACE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以及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其次构建中学物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型以及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模式。以物理教学中的规律课型和实验课型为例,简述该模式在教学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本研究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获取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检验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的中学物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否达到预想效果并进行结论分析。本研究主要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在理论上简述该研究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通过国内外文献整理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解,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该研究的总体设计思路和框架,阐明研究的核心问题,并就可行性和创新性进行分析。(2)在分析对比相关概念基础上,以翻转课堂和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中学物理翻转课堂的现状为切入点,阐述PACE翻转课堂的基本模式并对其核心要素进行解释说明。研究者借助高师课堂的助教实践经验,构建中学物理PACE翻转课堂理念以及提出培养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策略。(3)通过中学物理翻转课堂的理念构建,研究者进而构建起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模型及指向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模型,最终构建起中学物理的PACE翻转课堂模型。结合翻转课堂相关理论和现有教学设计,以物理规律教学和实验教学两种课型为设计对象,分别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进行了指向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个性化和系统化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4)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手段,利用Excel和SPSS等数据分析软件,对学生发展、模式认可度和教师发展分别进行了实效分析。主要研究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面所起作用,选取科学能力和价值观念为调查维度,比较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等方面的实践表现效果。同时对课程满意度和PACE翻转课堂应用情况实施调查,结合教师问卷及访谈,给出本研究的相关结论。(5)最后以该研究为基础,针对物理课堂现有模式存在的教学弊端,提出了改进意见,以期通过发挥物理学科优势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中学物理实验图线上的误差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学物理实验图线上的误差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及流程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
2.1.2 素养 |
2.1.3 核心素养 |
2.1.4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
2.2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
3 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调查 |
3.1 问卷设计与发放 |
3.1.1 调查对象和目的 |
3.1.2 问卷设计 |
3.1.3 问卷发放 |
3.2 学生问卷调查与分析 |
3.2.1 学生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
3.2.2 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现状分析 |
3.3 教师问卷调查与分析 |
3.4 调查结论 |
4 新课标和教科书中物理实验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联系 |
4.1 新课标中物理实验对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 |
4.2 教科书中物理实验对培养核心素养的作用 |
5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实验教学原则与策略 |
5.1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实验教学原则 |
5.1.1 以人为本原则 |
5.1.2 启发性原则 |
5.1.3 创造性原则 |
5.1.4 建构性原则 |
5.2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
5.2.1 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
5.2.2 分组实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
5.2.3 课后实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
6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与实施 |
6.1 演示实验教学设计——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 |
6.1.1 前期分析阶段 |
6.1.2 教学设计阶段 |
6.1.3 教学效果分析 |
6.2 分组实验教学设计——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 |
6.2.1 前期分析阶段 |
6.2.2 教学设计阶段 |
6.2.3 教学效果分析 |
6.3 课后实验设计——以“惯性”为例 |
6.3.1 前期分析阶段 |
6.3.2 成果展示阶段 |
6.3.3 教学效果分析 |
6.4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实验教学效果反馈 |
6.4.1 学生问卷调查及分析 |
6.4.2 问卷结论 |
7 结论 |
7.1 本文研究结论 |
7.2 本文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现状调查 |
附录B 教师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
附录C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实验教学反馈调查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2)H5页面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教育信息化提出的要求 |
1.1.2 H5页面的兴起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H5页面的理论依据 |
2.1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 |
2.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4 “经验之塔”理论 |
第3章 H5页面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教学设计与分析 |
3.1 H5页面应用于概念教学 |
3.1.1 “时间和位移”课的教学分析 |
3.1.2 “时间和位移”片段教学设计 |
3.1.3 “时间和位移”课的设计分析 |
3.2 H5页面应用于实验教学 |
3.2.1 “测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实验的教学分析 |
3.2.2 “测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实验的片段教学设计 |
3.2.3 “测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实验的设计分析 |
3.3 H5页面应用于复习教学 |
第4章 H5页面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
4.1 H5页面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功能定位 |
4.2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H5页面的原则 |
4.3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H5页面的基本过程 |
4.3.1 制作平台的简单介绍——以MAKA平台为例 |
4.3.2 制作过程示例 |
4.4 H5页面的制约条件和适用范围 |
4.4.1 H5页面的制约条件 |
4.4.2 H5页面的适用范围 |
第5章 结语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3)高中物理电磁学自制教具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高中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
1.1.2 高中物理实验的困境 |
1.1.3 高中物理自制教具的开发的重要性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意义 |
第2章 关于教具的理论研究 |
2.1 概念界定 |
2.2 教具作用 |
2.3 教具中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2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 |
2.3.3 杜威“从做中学”学习理论 |
2.3.4 加涅信息加工理论 |
2.4 物理学科的实验特点 |
第3章 高中物理电磁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和分析 |
3.1 问卷调查 |
3.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2.1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3.2.2 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
3.3 教师访谈 |
3.4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4章 高中物理电磁学自制教具开发和应用的策略 |
4.1 自制教具的理论基础 |
4.1.1 自制教具开发的原则 |
4.1.2 自制教具开发的方法和流程 |
4.1.3 自制教具的评价 |
4.2 培养教师自制教具的开发能力 |
4.2.1 教师开发教具的积极性 |
4.2.2 教师设计教具的能力 |
4.2.3 教师制作教具的能力 |
4.3 营造学校自制教具的开发环境 |
4.3.1 教师间的帮助 |
4.3.2 教师团队的合作 |
4.3.3 学校的条件与氛围 |
第5章 高中物理电磁学自制教具开发案例 |
5.1 多功能安培力演示仪 |
5.2 楞次定律演示仪 |
5.3 互感现象演示仪 |
5.4 趣味电磁演示仪 |
5.4.1 电磁秋千 |
5.4.2 电磁驱动 |
5.4.3 电磁旋转 |
5.4.4 电磁小车 |
5.4.5 电磁互生 |
5.4.6 无线台灯 |
5.4.7 互感音响 |
第6章 教学案例的应用效果分析与反思 |
6.1 应用对象及方案 |
6.2 应用效果分析 |
6.3 应用结论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致谢 |
(4)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第三章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与翻转课堂 |
3.1 优质物理翻转课堂分析 |
3.2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翻转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
3.3 适合应用翻转课堂的实验类型 |
3.4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
4.1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
4.2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
4.3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
4.4 “探究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应用效果分析 |
5.1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 |
5.2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基于移动学习的物理课堂教学研究 ——以平板电脑的应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移动学习研究现状 |
1.2.2 平板电脑应用于教学的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的不足 |
1.3 概念界定 |
1.3.1 移动学习 |
1.3.2 平板电脑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意义 |
2 相关理论概述 |
2.1 移动学习在物理课堂中开展的理论依据 |
2.1.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1.3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
2.1.4 戴尔视听教学理论 |
2.2 移动学习在物理课堂中开展的价值 |
2.2.1 强化物理观念 |
2.2.2 启发科学思维 |
2.2.3 促进科学探究 |
2.2.4 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 |
2.3 移动学习在物理课堂中开展的应用原则 |
2.3.1 整体性原则 |
2.3.2 学科性原则 |
2.3.3 辅助性原则 |
3 平板电脑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现状 |
3.1 研究目的 |
3.2 问卷的编制 |
3.3 研究的程序 |
3.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4.1 反应层维度 |
3.4.2 学习层维度 |
3.4.3 行为层维度 |
3.4.4 结果层维度 |
3.5 研究结论与讨论 |
4 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在物理课堂的教学功能 |
4.1 基本硬件功能 |
4.2 教学软件功能 |
4.2.1 常规通用教学软件 |
4.2.2 物理专用软件 |
5 移动学习在物理课堂中的开展方式 |
5.1 开展方式介绍 |
5.1.1 课堂引入 |
5.1.2 探究新知 |
5.1.3 练习测试 |
5.1.4 反馈总结 |
5.1.5 拓展延伸 |
5.2 《声音的特性》移动学习教学案例分析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物理移动学习评价体系 |
附录2: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3: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4:《声音的特性》移动学习教学设计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中学物理教育模式的转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相关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
1.3.1 中学物理教学模式文献综述 |
1.3.2 线上教育文献综述 |
1.3.3 混合式教学文献综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分析 |
2.1 中学物理教学理论基础 |
2.2 教学模式概念界定 |
2.3 教学模式分类及发展历程 |
2.3.1 线下教学模式 |
2.3.2 线上教学模式 |
2.3.3 混合式教学模式 |
2.4 中学物理教学实践理论分析 |
2.4.1 教学目标设置分析 |
2.4.2 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
2.4.3 教学逻辑关系分析 |
2.4.4 教学实践方法分析 |
第3章 问卷调查分析 |
3.1 问卷设计与发放 |
3.2 数据收集统计 |
3.3 问卷结果分析 |
第4章 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实践探究 |
4.1 中学物理线上教学概况分析 |
4.2 中学物理教学模式探索 |
4.2.1 线上教学PBL模式简介 |
4.2.2 PBL模式发展历程 |
4.3 中学物理教学对比实验方案设计 |
4.3.1 实验背景 |
4.3.2 学校概况分析 |
4.3.3 学情分析 |
4.3.4 线上线下教学实践过程设计 |
4.4 线上线下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
4.4.1 实践结果分析 |
4.4.2 问题分析实践总结 |
第5章 基于PBL模式线上教学课堂构建及案例分析 |
5.1 基于PBL模式物理线上教学过程设计 |
5.2 基于PBL模式线上教学案例与评析 |
5.3 基于PBL教学模式线上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
5.4 基于PBL模式物理线上教学案例分析总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局限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问卷 |
附录B:问卷信度 |
附录C:问卷效度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仿真模拟在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以电磁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一、物理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
二、线上教学的需求以及仿真模拟的优势 |
三、课程改革的需求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思路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概念 |
二、物理概念 |
三、物理抽象概念 |
四、PHET仿真模拟的介绍 |
第二节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仿真模拟在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的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评述 |
第三章 仿真模拟辅助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第一节 PHET仿真模拟的特点 |
第二节 PHET仿真模拟应用在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中的优势 |
一、物理抽象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
二、仿真模拟应用在抽象概念教学上的优势 |
第三节 应用PHET仿真模拟辅助物理教学的教学实践分析 |
一、在校的课堂教学实践分析 |
二、线上教学实践分析 |
第四章 仿真模拟辅助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的教学设计 |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
第二节 基于POE教学策略的教学流程 |
第三节 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的基本现状的调查 |
一、问卷编制 |
二、问卷结果分析 |
第四节 基于仿真模拟的《电场电场强度》教学设计 |
一、学情分析 |
二、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 |
三、教学目标 |
四、教学重难点 |
五、教学流程 |
六、教学过程 |
七、课后作业 |
第五节 基于仿真模拟的《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
一、学情分析 |
二、教材分析 |
三、教学目标 |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
五、教学流程 |
七、课后作业 |
第五章 实践研究与效果分析 |
第一节 教学实践的准备 |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 |
二、PHET仿真模拟程序的准备 |
三、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 |
四、教学设计的制作准备 |
五、教学实践条件的准备 |
第二节 教学实践的过程 |
一、在校的课堂教学实践 |
二、线上教学实践 |
第三节 教学实践效果分析工具的准备 |
一、调查问卷 |
二、学生访谈 |
三、教师访谈 |
第四节 教学实践的效果分析 |
一、师生对物理抽象概念教与学的态度 |
二、学生对仿真模拟的认识 |
三、仿真模拟辅助物理抽象概念教学的优势 |
四、PHET仿真模拟在线上教学的优势 |
五、师生对仿真模拟辅助物理教学的认可程度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学生应用仿真模拟学习,能增强对物理抽象概念的理解 |
二、教师使用仿真模拟辅助教学,可以有效解决物理抽象概念难教的问题 |
三、在线上教学中,使用仿真模拟辅助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弥补实验缺失的问题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一、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文献 |
二、专着 |
三、英文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PHET仿真模拟实验截图 |
附录二 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现状的调查 |
附录三 课堂教学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基本现状的调查数据分析 |
附录四 线上教学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基本情况的调查数据分析 |
附录五 学生对仿真模拟实验辅助物理抽象概念教学的态度的调查 |
附录六 学生对仿真模拟辅助物理概念教学态度的调查数据分析 |
致谢 |
(8)利用DISLab完善高师院校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0章 绪论 |
0.1 研究背景 |
0.1.1 新课程对中学物理实验的要求 |
0.1.2 新课程对物理师范生实验教学技能要求 |
0.1.3 数字化实验研究现状 |
0.1.4 高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训练 |
0.2 选题意义 |
0.3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新课程对中学物理教师实验教学技能要求 |
1.1 新课程对中学物理教师应具备的物理实验技能的要求 |
1.2 新课程对中学物理教师组织实验教学技能的要求 |
1.2.1 能根据物理教学情况恰当地选择实验类别 |
1.2.2 能科学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 |
1.2.3 掌握物理实验资源研发的技能 |
第二章 高师物理教学法实验的开设现状调查研究 |
2.1 调查目的 |
2.2 调查方法和内容 |
2.3 问卷及网络调查与分析 |
2.3.1 问卷及网络调查 |
2.3.2 问卷及网络调查结果分析 |
2.4 访谈调查与分析 |
2.4.1 访谈调查 |
2.4.2 访谈结果分析 |
2.5 总的调查结论及建议 |
2.5.1 总的调查结论 |
2.5.2 建议 |
第三章 Dislab组成及其特点 |
3.1 DIS实验系统介绍 |
3.2 DisLab功能介绍及示例 |
第四章 DisLab平台下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训练的实践研究 |
4.1 研究思路 |
4.1.1 实践研究的目标、出发点和工具 |
4.1.2 实践研究的思路 |
4.2 中学物理实验仪器的基本训练 |
4.2.1 训练的设计思路 |
4.2.2 训练目标 |
4.2.3 训练内容 |
4.2.4 示例 |
4.3 数字化实验与传统实验比较教学训练 |
4.3.1 训练目标及设计思路 |
4.3.2 训练内容 |
4.3.3 示例 |
4.4 基于DisLab的探究性实验教学训练 |
4.4.1 基于数字化实验平台进行探究性实验的可行性 |
4.4.2 训练设计思路及训练模式的确定 |
4.4.3 训练内容 |
4.4.4 探究示例 |
4.5 中学物理实验资源的研发 |
4.5.1 中学物理实验资源概述 |
4.5.2 培训思路 |
4.5.3 基于DisLab的物理实验资源开发案例 |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反思 |
5.1 研究结果 |
5.2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9)数据采集器运用于中学物理实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现状 |
2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
2.1 学习理论 |
2.1.1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 |
2.1.2 大脑学习理论与多元化智力学习理论 |
2.1.3 探究性学习理论 |
(1) 探究性学习基本理论 |
(2) 探究性学习与物理实验的关系 |
2.2 物理实验教学理论 |
2.3 新技术理论 |
3 数据采集器系统介绍 |
3.1 数据采集器系统概述 |
3.1.1 数据采集器 |
3.1.2 传感器 |
3.1.3 软件 |
3.2 数据采集器的教学价值 |
4 数据采集器辅助物理实验设计示例及其研究 |
4.1 验证性物理实验的设计 |
4.1.1 验证并巩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实验设计 |
4.1.2 验证疑难问题的物理实验设计 |
4.2 探索性物理实验的设计 |
4.2.1 课堂探索性物理实验的设计 |
4.2.2 课外、户外探索性物理实验的设计 |
4.3 应用性物理实验的设计 |
4.3.1 热敏电阻应用介绍以及其特性实验的设计 |
4.3.2 电磁波产生的机理以及电磁振荡应用性特性实验的设计 |
5 数据采集器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5.1 数据采集器在实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5.2 数据采集器与课件结合在辅助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5.2.1 用于演示实验 |
5.2.2 用于实验预习、复习 |
5.2.3 用于网络教学 |
5.3 数据采集器与网页结合在辅助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6 总结 |
6.1 本课题研究的突破点 |
6.2 本课题研究的局限性 |
6.3 建议 |
7 参考文献 |
8 已发表的论文 |
9 致谢 |
(10)指向核心素养的中学物理PACE翻转课堂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总体设计 |
1.4.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4.2 研究的问题与框架 |
1.4.3 可行性分析 |
1.4.4 创新性分析 |
第2章 研究综述 |
2.1 翻转课堂相关概念区分 |
2.1.1 翻转课堂与课前预习 |
2.1.2 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 |
2.2 理论基础 |
2.2.1 安德森认知目标分类体系 |
2.2.2 建构主义——单元设计理念 |
2.2.3 核心素养的内涵 |
2.3 中学物理翻转课堂实施现状 |
第3章 PACE翻转课堂之中学物理教学理念构建 |
3.1 PACE课堂模式的发展 |
3.2 PACE创新课堂模式核心要素 |
3.3 理念构建 |
3.3.1 核心素养的中心目标 |
3.3.2 外化建构的思路内涵 |
3.3.3 安德森认知目标分类体系的教学指导 |
3.3.4 教学序列的多种倾向 |
3.4 PACE翻转课堂下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
3.4.1 以物理观念统领教学目标 |
3.4.2 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为核心 |
3.4.3 以物理实验为科学探究的突破口 |
3.4.4 始终贯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
第4章 PACE翻转课堂之中学物理教学模型构建 |
4.1 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 |
4.2 指向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 |
4.3 模型构建 |
4.3.1 中学物理PACE翻转课堂模型 |
4.3.2 PACE翻转三课堂环节要素 |
4.4 教学案例 |
4.4.1 中学物理规律课《机械能守恒定律》实例 |
4.4.2 中学物理实验课《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例 |
第5章 中学物理PACE翻转课堂教学实效研究 |
5.1 实践内容及对象 |
5.2 实效分析——学生发展 |
5.2.1 物理学习基本情况 |
5.2.2 学生核心素养调查 |
5.3 实效分析——模式认可度 |
5.4 实效分析——教师发展 |
5.4.1 师生交流 |
5.4.2 教学管理 |
5.4.3 教师的信息技术发展 |
5.5 PACE翻转课堂模式的问题与建议 |
5.5.1 合作学习的有待深入 |
5.5.2 教学评价的个性多元 |
5.5.3 物理教师的角色定位 |
5.5.4 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 |
第6章 研究总结 |
6.1 结论 |
6.2 不足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四、中学物理实验图线上的误差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D]. 尹一. 辽宁师范大学, 2019(01)
- [2]H5页面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 袁祎静.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3]高中物理电磁学自制教具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 廖帅.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4]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D]. 廖永容. 宁夏大学, 2019(02)
- [5]基于移动学习的物理课堂教学研究 ——以平板电脑的应用为例[D]. 蒋国.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中学物理教育模式的转变研究[D]. 邵良余. 安庆师范大学, 2021(12)
- [7]仿真模拟在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以电磁学为例[D]. 卢忠南.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2)
- [8]利用DISLab完善高师院校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D]. 胡治宏. 四川师范大学, 2012(03)
- [9]数据采集器运用于中学物理实验的研究[D]. 赖莉飞. 华南师范大学, 2004(03)
- [10]指向核心素养的中学物理PACE翻转课堂实践探索[D]. 王力.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