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锚固是安全施工的最佳选择

提前锚固是安全施工的最佳选择

一、超前锚固是安全施工的最佳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弭庆录,屈钧利[1](1992)在《超前锚固是安全施工的最佳选择》文中指出本文根据国内外煤炭矿井和其它地下工程地质条件不断恶化的趋势,针对工作面塌落造成的危害,从岩石力学的观点出发,探索出用超前锚固控制岩体的变位的方法,是防止塌落的最佳选择。通过成功的工程实例,初步论证了超前锚固的必要性和可靠性,对锚杆加固机制做了充实.在此基础上,为超前锚固提供了一种效益高,“全天候”、“全方位”的新型锚杆。

弭庆录,屈钧利[2](1990)在《超前锚固是安全施工的最佳选择》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根据国内外煤炭矿井和其它地下工程地质条件不断恶化的趋势,针对工作面塌落造成的危害,从岩石力学的观点出发,探索出用超前锚固控制岩体的变位的方法,是防止塌落的最佳选择。通过成功的工程实例,初步论证了超前锚固的必要性和可靠性,对锚杆加固机制做了充实。在此基础上,为超前锚固提供了一种效益高,"全天候"、"全方位"的新型锚杆。

龙景奎,杨风才,何敏,马文超,李爱军,郭厚亮,肖国强,冯会杰[3](2021)在《深部回采巷道超前压力区锚索梁协同锚固试验研究》文中指出针对深部回采巷道采用液压支架进行超前支护所产生的生产工序多、人员多、作业空间小且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基于协同锚固机理及技术,提出以锚索梁锚固来取代液压支架支护方式。在分析回采巷道变形破坏特点的基础上,用自然平衡拱理论计算锚索长度和布置密度,并对锚索锚固力、布置方式、钻装角度等主要变量及参数进行协同设计,然后进行工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深部回采巷道或其它巷道采用锚索梁锚固取代棚式超前支护方式,不但满足了巷道作业环境改善和安全使用的相关要求,而且更好地实现减员增效的生产目标。

弭庆录,褚洪敏[4](1993)在《防止岩爆危害的工程方法》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矿业、隧道等地下工程的开挖深度、规模和数量的增加,与岩爆(煤爆)相遇的机会日益增多,这也就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造成了更严重的危害。岩爆(煤爆)是一种突发性的地质灾害,是由复杂的自然地质作用和人为地质作用形成的。为了探求有效的防止岩爆(煤爆)危害的工程方法,本文结合现场的工程实例和实验研究进行了从宏观到微观的理论分析,在摸清地质背景、发生条件和范围的基础上,发现了岩爆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用有效的工程措施来防止其危害的发生。

焦守林[5](2009)在《浅埋大跨度隧道施工超前支护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浅埋大跨度隧道为对象,研究了浅埋隧道定义、变形的力学特征、围岩稳定性、以及几种主要超前支护方式的支护机理和力学效应。在此基础上运用有限元方法对超前支护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论文首先介绍了浅埋大跨度隧道超前支护的发展以及研究现状,提出判别浅埋隧道新方法,并论述了隧道变形的力学特征和隧道监控量测,分析浅埋大跨度隧道围岩稳定性判据并提出新方法;然后建立隧道开挖过程中管棚的力学模型,并利用巴氏双参数地基模型对管棚进行受力分析,接着运用VB编程对管棚支护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此外研究小导管对围岩加固原理和小导管参数设计,分析超前锚杆加固机理,并对支护工艺进行了初步探讨。根据毫山峪隧道实际的隧道超前支护方式,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隧道超前支护开挖分别进行了二维和三维数值模拟,得到开挖过程中的围岩位移场、塑性区等,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三维和二维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

郭晋云,郭鑫禾,高英献,弭庆录[6](1995)在《夹层理论的应用及节钢效果──论支护构件的改革途径》文中研究指明夹层结构是一种力学性能优越的承载结构,它可以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做到物尽其利,达到节约钢材的效果。这里将此理论与矿井安全支护相结合,介绍两项可大量节约优质低合金钢的支护构件。

马岚,段汝健,张开雄[7](2013)在《锦屏一级水电站地下厂房围岩破坏影响因素分析与施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锦屏一级水电站地下厂房的工程地质条件、布置与结构设计、工程监测资料的汇总分析,针对围岩破坏与地应力、强度应力比、地质结构面、洞室布置与结构的相关关系分析,重点分析围岩破损与施工开挖程序、分层、爆破、支护结构与支护时机选择的相关关系,认为在高地应力条件施工中创新采用的应力有限释放控制技术(含不同围岩的个性化爆破设计、动态确定岩壁吊车梁浇筑时间、大型地下洞室群交岔口施工技术、圆筒形建筑螺旋形立体开挖支护施工技术)对围岩变形破坏控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根据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参考和引用了理论、原理、计算分析方法、试验方法和相关数据,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施工技术进行研究,解决工程施工的实际问题,指导工程施工,也为类似工程研究与实施提供参考。

颜嘉俊[8](2020)在《板裂状围岩薄矿脉钨矿床安全回采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赣南某钨矿板裂状薄矿脉为工程背景,基于延用矿山原有的地质工程,并根据采场实际地压情况提出了散体人工矿柱支撑倾向锚固留矿法的回采方案。通过现场调研,理论分析,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室内相似材料模型试验等手段,对试验采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判断,实现赣南某钨矿板裂状薄矿脉地安全高效回采,主要地研究内容及工作如下:(1)经过现场实际勘察调研,主要勘察现场结构面状况,地压活动规律,结合现场开采实际情况,最终选定极具代表性的试验采场以开展后续工作。(2)结合采场围岩移动破坏规律,提出适用于板裂状围岩失稳控制的三种安全回采方案,从控制效果、技术实施难度和经济成本等方面进行详细对比分析,最终选择技术可行且经济合理的散体人工矿柱支撑倾向锚固留矿法作为试验采场回采方法。(3)对试验采场所在中段上下盘围岩、矿岩力学参数测试与分析得到矿岩物理力学参数,结合结构面调查与现场地质勘查结果,对岩石力学参数进行强度折减,得到与工程现场相符合的岩体力学参数。(4)运用FLAC-3D软件完成了不同回采方案数值模拟对比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散体人工矿柱支撑倾向锚固留矿法,矿体上下盘围岩及顶板的位移值最小,最大主应力远小于普通留矿法,釆场围岩变形规律和应力分布特征与相似模型试验结果较为吻合。(5)基于正交试验原理,完成了相似材料配比试验,经测试并统计试验结果,最终确定符合强度相似比的材料配比为沙子:石膏:水为5:1:1.2,其7d强度(单轴抗压强度为0.67MPa,弹性模量为0.066GPa),可作为相似模型试验中围岩(板岩)的试验材料。(6)设计了完整的相似材料模型试验整体方案,采用DIC二维数字散斑测量分析系统,对试验中模型不同区域位移场和变形场进行测试分析,对比了不同回采方案上下盘板裂状围岩随开采过程变形及移动规律,得到普通留矿法的顶板及上下盘的最大位移达1.1mm,而散体人工矿柱倾向锚固法顶板及上下盘的位移峰值仅有0.4mm。从而得到散体人工矿柱支撑倾向锚固留矿法为有效控制围岩失稳的最佳回采方法。

周桥,高谦,许海涛[9](2009)在《破碎带工程围岩超前锚杆加固外插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研究超前锚杆加固与破碎带工程围岩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参数选择,以福建武平紫金矿业有限公司230斜坡道在破碎带中超前锚杆加固为工程背景,在考虑隧洞工程的不可预见性和围岩压力模糊性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破碎带斜坡道(隧洞)大比例相似材料模型.通过对隧洞超前锚杆不同加固方式的开挖模拟试验研究和对超前锚杆加固各参数之间关系的理论推导,分析得出了超前锚杆加固外插角参数的选择原则与范围.

罗伟[10](2020)在《新建铁路紫荆隧道软弱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模糊综合评价》文中提出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隧道建设过程中,当隧道穿越软弱围岩段时,隧道容易发生变形过大、开裂,甚至坍塌等工程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软弱围岩隧道的受力特性。本文在研究总结软弱围岩受力特征和变形机制的基础上,以紫荆铁路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软弱围岩的物理特性,分析了富水软弱围岩隧道的受力特性和稳定性。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结合紫荆隧道工程概况,进行了紫荆铁路隧道软弱围岩物理力学特性测试,获取了所取岩样的重度、含水率和强度等指标,所取软岩试样平均重度γ约为22.83 k N/m3;含水率w为14.01%~18.87%,处于较高的含水状态。单轴压缩试验加载速率为0.05mm/min时,峰值变形为0.483mm,峰值强度为14.242MPa;开展三轴压缩试验,测定所取岩样粘聚力值c=3.8 MPa,内摩擦角为φ=41.3°。(2)在对紫荆隧道围岩受力特征和变形力学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组合拱理论,对紫荆隧道锚喷支护结构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并进行了二次衬砌设计和隧道超前支护设计。(3)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建立了紫荆铁路隧道软弱围岩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施工过程中隧道围岩竖向位移、围岩水平位移随着掘进步骤的变形规律及分布情况以及围岩应力、喷射混凝锚杆应力随着掘进步骤的受力特性及分布情况。(4)对紫荆隧道围岩受力、拱顶下沉、净空水平收敛变形、钢架受力、二衬混凝土受力等情况进行了现场测试与分析,监测结果表明:拱顶下沉变量为4.5 mm,水平收敛变形量为0.33 mm,拱顶下沉值远大于水平收敛量。测点1压力最大值达到600 k Pa。右侧拱腰处最大压力值达到350 k Pa,右侧仰拱拱脚处最大值达到300 k Pa,一段时间后各测点变化均趋于平缓(5)应用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紫荆隧道围岩级别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因素指标进行分析与调整,确定各因素指标的分级标准,建立其相应的隶属度函数,根据其对隧道围岩等级的影响不同,确定其相应的模糊权重,最终建立隧道围岩分级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进行了紫荆隧道围岩稳定性安全评价。该论文由图67幅,表32个,参考文献79篇

二、超前锚固是安全施工的最佳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前锚固是安全施工的最佳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3)深部回采巷道超前压力区锚索梁协同锚固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协同锚固方案
    2.1 协同锚固机理与技术
    2.2 锚杆(索)锚固力检测
    2.3 理论计算
    2.4 锚索梁锚固方案设计
        2.4.1 A方案
        2.4.2 B方案
        2.4.3 C方案
        2.4.4 锚固效果对比分析
3 结论

(5)浅埋大跨度隧道施工超前支护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研究的意义
2 超前支护技术原理
    2.1 超前支护技术概念
    2.2 超前支护技术原理
    2.3 小结
3 浅埋大跨度隧道施工期间围岩变形的力学特征
    3.1 浅埋隧道定义及对施工影响
    3.2 浅埋大跨度隧道围岩变形特征以及监控量测
    3.3 浅埋大跨度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3.4 小结
4 隧道超前支护的支护效应研究
    4.1 概述
    4.2 管棚支护力学效应分析
    4.3 注浆小导管支护效应分析
    4.4 超前锚杆支护效应分析
    4.5 小结
5 浅埋大跨度隧道超前支护的支护效应数值模拟
    5.1 概述
    5.2 有限元理论
    5.3 数值模拟力学参数确定
    5.4 隧道超前支护效应二维数值模拟
    5.5 隧道超前支护效应三维数值模拟
    5.6 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成果以及结论
    6.2 展望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主要成果
参考文献

(7)锦屏一级水电站地下厂房围岩破坏影响因素分析与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程概况
2 主要采取的监测方法与数据
    2.1 物探声波监测
    2.2 厂房及安装间变模测试
    2.3 母线洞地震层析成像 (CT) 测试
        1) 3#、4#母线洞洞间CT成像成果表明:
        2) 5#、6#母线洞间成像区岩体地震波速差异较大, 岩体均一性差。
    2.4 爆破质点振动速度控制
    2.5 多点位移监测
        1) 主厂房。
        2) 主变室。
    2.6 预应力锚索应力监测
        1) 主厂房。
        2) 主变室。
3 松动区监测成果与成因分析
    3.1 围岩松动区厚度监测数据分析
        3.1.1 地下厂房围岩松动区厚度分布
        3.1.2 主变室围岩松动区分布
    3.2 松弛圈及岩体波速发展时效分析
        3.2.1 主厂房
        3.2.2 主变室
        1) 随主变室的开挖, 测试孔孔口与底板高差增加, 岩体松弛深度明显加剧。
        2) 底板高程一定时, 随测试时间跨度的增加, 深度稍有增加。
    3.3 松动区成因分析
        3.3.1 高地应力与低强度应力比的组合是主要原因
        3.3.2 地应力和岩层产状的组合为关键因素
        3.3.2.1 洞室的拱脚破坏分析
        3.3.2.2 洞室的边墙破坏分析
        3.3.3 岩体结构面的影响是长期变形的主要原因
        3.3.4 洞室群开挖时间、空间的效应影响
        3.3.5 岩体与支护的本构关系影响
    3.4 洞室时效变形的分析
4 施工对围岩破损的影响与施工方法效果分析
    4.1 开挖程序的影响
    4.2 施工开挖分层的影响
    4.3 爆破的影响
    4.4 支护时机的影响
    4.5 主要的创新内容
5 结论与讨论

(8)板裂状围岩薄矿脉钨矿床安全回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急倾斜薄矿脉开采技术现状
        1.3.2 急倾斜薄矿脉开采矿山压力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采场选择及结构面调查
    2.1 工程背景
    2.2 试验采场的确定
        2.2.1 试验采场选择的原则
        2.2.2 试验采场位置
    2.3 结构面调查分析
        2.3.1 调查位置
        2.3.2 调查方法
        2.3.3 调查结果分析
    2.4 地压活动勘察
        2.4.1 现场勘察
        2.4.2 地压活动特征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试验采场采矿方法选择
    3.1 试验采场开采技术条件
    3.2 采矿方法初选
        3.2.1 选择采矿方法的基本原则
        3.2.2 关键点支撑上盘预支护留矿法
        (1)技术方案内容
        (2)技术方案评价
        (3)经济效益分析
        3.2.3 电耙出矿静态留矿法
        (1)技术方案内容
        (2)技术方案评价
        (3)经济效益分析
        3.2.4 散体人工矿柱支撑倾向锚固留矿法
        (1)技术方案内容
        (2)技术方案评价
        (3)经济效益分析
    3.3 三种采矿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采场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
    4.1 岩石力学参数测试
        4.1.1 岩样采集与加工
        4.1.2 岩样容重及孔隙率
        4.1.3 岩样吸水率
        4.1.4 岩样单轴压缩试验
        4.1.5 岩样抗拉强度试验
        4.1.6 点荷载试验
        4.1.7 岩石力学参数测试结果汇总
    4.2 岩石强度折减
        4.2.1 H-B与M-C强度准则参数等效转化
        4.2.2 岩体力学参数
    4.3 数值模型的建立
        4.3.1 模型假设及破坏准则
        4.3.2 建立数值模拟模型
    4.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4.1 位移分析
        4.4.2 应力分析
    4.5 章节小结
第五章 相似材料模拟试验
    5.1 相似三定理
    5.2 相似常数计算
    5.3 相似材料配比试验
        5.3.1 模型相似材料的选择
        5.3.2 试件制作
        5.3.3 试验结果分析
        5.3.4 模型材料配比选取
    5.4 相似材料模型
        5.4.1 模型监测及开挖设计
        5.4.2 模型开采阶段位移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与项目
    获奖情况

(9)破碎带工程围岩超前锚杆加固外插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方案
    1.1 模型的选择
    1.2 材料配比实验
    1.3 模型的制作与加载
    1.4 测量系统
2 实验及结果
    2.1 没有超前锚杆加固的破碎带隧洞开挖模拟
    2.2 超前锚杆间距为0.4 m, 不同外插角的破碎带隧洞开挖模拟
3 理论分析
4 结论

(10)新建铁路紫荆隧道软弱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模糊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紫荆隧道工程概况及岩体力学特性测试
    2.1 紫荆隧道工程概况
    2.2 紫荆隧道软岩物理力学性能
    2.3 小结
3 紫荆隧道支护结构设计及稳定性分析
    3.1 软岩隧道变形机理
    3.2 紫荆隧道支护结构设计
    3.3 紫荆隧道稳定性数值分析
    3.4 小结
4 紫荆隧道施工现场监测及结果分析
    4.1 紫荆隧道围岩变形监测分析
    4.2 紫荆隧道围岩受力监测分析
    4.3 紫荆隧道支护结构受力监测分析
    4.4 小结
5 紫荆隧道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
    5.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5.2 确定合理的隶属函数
    5.3 权重的确定
    5.4 紫荆隧道模糊综合评价
    5.5 基于模糊分析法的紫荆隧道稳定性评价
    5.6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超前锚固是安全施工的最佳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前锚固是安全施工的最佳选择[J]. 弭庆录,屈钧利. 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2(02)
  • [2]超前锚固是安全施工的最佳选择[A]. 弭庆录,屈钧利. 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河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990
  • [3]深部回采巷道超前压力区锚索梁协同锚固试验研究[J]. 龙景奎,杨风才,何敏,马文超,李爱军,郭厚亮,肖国强,冯会杰.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21(01)
  • [4]防止岩爆危害的工程方法[J]. 弭庆录,褚洪敏. 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3(02)
  • [5]浅埋大跨度隧道施工超前支护效应研究[D]. 焦守林. 山东科技大学, 2009(S1)
  • [6]夹层理论的应用及节钢效果──论支护构件的改革途径[J]. 郭晋云,郭鑫禾,高英献,弭庆录. 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5(01)
  • [7]锦屏一级水电站地下厂房围岩破坏影响因素分析与施工技术研究[J]. 马岚,段汝健,张开雄. 隧道建设, 2013(08)
  • [8]板裂状围岩薄矿脉钨矿床安全回采研究[D]. 颜嘉俊.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9]破碎带工程围岩超前锚杆加固外插角研究[J]. 周桥,高谦,许海涛. 煤炭学报, 2009(12)
  • [10]新建铁路紫荆隧道软弱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模糊综合评价[D]. 罗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提前锚固是安全施工的最佳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