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接地系统在GSM移动基站中的应用

联合接地系统在GSM移动基站中的应用

一、合设接地系统在GSM移动基站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穆谦[1](1998)在《合设接地系统在GSM移动基站中的应用》文中指出介绍分设接地方式的由来;指出合设接地方式增强了接地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一种接地系统的组建方式并以几个移动基站工程建设的实例介绍这种方式。编者在编后语中参加了讨论

方峪民[2](2019)在《广西农村区域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与设计》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的作用与地位越来越突出。在下一代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过程中,我国所主导的5G标准化项目占比达40%,已有多项技术方案被纳入国际核心标准规范,5G技术推进速度和质量均位居世界前列。在5G通信设备制造与技术方面,中国明显领先于其他国家,具有巨大的竞争优势,中国在全球5G产业的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有望成为全球5G建设的重要领跑者。本论文以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项目组的咨询项目为依托,研究了广西农村区域在未来十七年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与设计方案。本文先介绍了移动通信发展历程,国内外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国内频段的分配使用情况,分析了广西农村区域通信网络覆盖现状,通过对广西农村区域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与设计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其次,介绍了5G的关键技术和三大应用场景。然后,明确了本次农村区域移动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的定位、范围、目标和主要原则,分析了决定5G移动无线网络覆盖范围的主要因素,通过链路预算公式测算出各场景的站间距,提出移动基站、铁塔、机房、动力配套、市电、传输等方面的规划原则。最后根据规划原则,通过软件与公式完成本次广西农村区域通信基础设施的设计,并通过覆盖面积占比对设计方案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基站建设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最基础环节。本文研究的广西农村区域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与设计方案,目的是提前为5G移动基站储备站址库,确定通信基础设施的用地规模和建设标准,为后续铁塔公司及三大运营商能快速推进农村无线网络覆盖提供依据;在提升通信服务水平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影响。

包健[3](2013)在《GSM-R系统工程网络建设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客运专线的大规模修建,GSM-R无线网络通信系统作为我国铁路专用通信的发展方向,已经逐渐成取代现在有铁路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是在武广、郑西高速客运专线中,GSM-R系统成为CTCS-3列控系统中地面设备与车载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的主要信息通道,是实现高速列车实现铁路通信信号一体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GSM-R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此研究背景下,论文主要探讨了GSM-R网络优化的技术方案,并针对沪昆线GSM-R专用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实际情况,对GSM-R网络的建设和优化进行了技术方案设计。论文对GSM-R系统的频段划分、业务模型、无线传播模型等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其中关键技术指标的内容和规范要求,并指出了网络优化的重要性。对影响GSM-R无线网络服务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针对这些因素设计了网络优化流程方案。根据以往的GSM-R网络建设和施工经验,论文设计了包括干扰消除、电磁环境测试以及系统业务带宽建设等在内的GSM-R系统网络建设方案。针对长昆客运专线GSM-R网络的应用需求,从GSM-R网络覆盖、干扰、切换等方面对网络优化方案进行讨论,设计其正线和联络线的无线网络建设方案。从网络的上下行干扰、网络覆盖、网络运用质量测试、客专开通后期调整优化等问题上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为以后的GSM-R网络建设优化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和设计思路。

孟一翔[4](2012)在《移动通信基站节能减排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移动能源消耗主要是电力、汽油、煤和柴油,其中电力消耗比例高达84.7%,且近年来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因此如何降低移动通信基站主要设备的单位能耗指标已变成目前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以此为研究重点,从而实现降低移动基站通信网络整体能效水平的工作目标。本文根据网络运行实际情况,从基站主设备、基站建造、机房环境等多维度研究移动通信基站的绿色节能技术。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通过对分布式基站、室外一体化基站的运用研究,提升射频效率,减少天馈损耗,实现降低通信主设备的功耗目的;其次通过对基站建造技术的研究,研究各种类型基站适合采用的节能技术,用于指导绿色基站的工程建设,达到降低基站建设成本的目的;最后通过对智能通风、电池保温、热管空调等站内冷却节能技术的研究,全面降低基站运行能耗。该文研究在现网运行基站进行试点运用,实现了站内设备零故障率、机房整体节能效果。

杨同收[5](2013)在《宿迁CDMA无线网络覆盖建设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公用移动通信系统从模拟到第二代窄带数字,再到3G、4G的演进,基站作为最重要的网元,相应地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配合网络演进的步伐,提供满足运营商布网需求的3G基站,已经成为今天业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在研究CDMA技术特点及网络结构的基础上,详细的介绍了宿迁市CDMA网络覆盖现状、网络负荷、网络质量及现网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宿迁市CDMA基站后续建设的具体实现方案,给出了不同区域与不同环境下的基站的设计和实现的方案,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基站电源系统和基站机房、铁塔、空调、抗震加固、防雷接地及监控等基础配套系统。

张骅[6](2004)在《四川联通达州CDMA网基站建设方案设计与实施》文中指出本文是在认真学习和研究CDMA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体制和核心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对四川联通达州CDMA移动通信网基站的建设提出的分析和规划建设方案。 本篇论文的重点是介绍了中国联通四川分公司达州CDMA网络基站工程的建设情况。论文首先提出了建设项目的需求,并对目前达州无线网络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现状调查和将来发展需求分析,同时,详细介绍和分析了无线网络基本指标与设计基础数据,网络建设目标和要求,详细给出了基站设置的方案和工程实施方案。本论文还对所设计的方案进行了理论模拟预测和分析,从理论上证明了该设计方案的可行。对基站系统的代码和工作频率进行了详细设计,以确保基站系统容入整个中国联通CDMA网络系统中,且能正常发挥其网络的作用。同时论文还对基站的设备选型及天线进行了设计,由此形成了一个完善CDMA网络基站建设的解决方案。本论文的最后对实际工程建设中的所出现的实际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解决了工程中实际出现的问题。本文作为一个地市级区域CDMA网络基站系统建设设计方案和工程实施,为其他类似的工程建设项目提供了帮助和借鉴。

李佳霖[7](2007)在《基于GIS的GSM网络优化支撑系统的设计》文中提出随着移动网络的迅速发展,3G网络的建设试点已经开始,2G和3G网络并存的移动网络格局即将形成,但是GSM仍然是电信行业最活跃的因素,如何在这样的共存环境中保证GSM网络正常运转,保证从2G到3G的平滑过渡,成为一个焦点问题。这给GSM网络优化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运营过程就是一个持续不断地进行系统优化的过程,网络优化贯穿于网络发展的全过程。网络优化是实现移动通信网络正常工作的最重要因素。而在网络优化过程中缺少一个较为完善的支撑系统对网络优化过程中繁多的数据进行管理,数据优化。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就是结合目前GSM网络发展的现状与国内网络优化系统所存在的问题,针对GSM无线网络优化业务需求设计出一套基于GIS的GSM无线网络优化支撑系统。利用GIS具有空间数据查询和空间数据分析的特点,通过与网络优化有效结合起来,使GIS不仅成为无线网络覆盖预测实现全网可视化的前提基础,而且成为无线网络优化能快速定位问题故障的根本保证。本系统采用MapX+Oracle9i Spatial实现GIS平台的方案。系统分为路测数据模块、网络管理模块、话务分析模块、报表制作模块及系统管理模块等五大块,为GSM网络优化各阶段工作提供计算机辅助决策支持,实现全网可视化管理,全网专题图分析,实现智能化诊断,科学化决策,从而提高网络优化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刘宁[8](2011)在《基于GSM信号的无源雷达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先进电子进攻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传统体制雷达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主要包含四大威胁:电子干扰、超低空突防以及反辐射导弹和隐身技术。利用民用信号作为外辐射源的无源雷达因具有对抗这四大挑战的优势而备受世界关注。另一方面,随着人类对移动通信需求的增加,无线通信技术正日趋发达,已产生三代通信体制,并且第四代也处于研制当中。无线通信网络所具有的分布广、冗余度大以及方便组网等优势使其越来越受到无源雷达研究者们的重视。本文围绕上述热点,对基于第二代手机信号的无源雷达系统进行研究,实现在强直达波干扰环境下对目标的定位以及跟踪。本文完成的工作如下:1、通过深入地了解GSM通信协议,具体分析信号的帧结构和系统所采用的主要技术以及其无线信道划分,对无源雷达系统的外辐射源进行优化选择,并对其做出适宜性评价。2、无源雷达系统类似于传统的双(多)基地雷达体制。根据GSM小区的组网方式以及后端信号处理的算法实现问题,提出了基于时延和多普勒频移的T3R1布站方式,在接收机处设置两个独立的天线,分别接收来自GSM基站的直达波信号和目标回波信号。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直达波干扰抑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基于NLMS准则的闭环自适应对消算法抑制直达波,并利用实际测得的信号进行了试验,验证了直达波抑制算法的有效性。3、无源雷达系统常因基站发射功率小,传播环境复杂而导致作用距离较小。论文对宏小区和微小区情况下系统的威力范围进行了讨论。针对作用距离小的问题,论文提出采用如下几种方案来增大威力范围:非相干积累技术、利用更多基站联合定位技术以及综合利用单个GSM基站内多个信道的频道复用技术,并研究了相位补偿以及相参积累的算法,仿真结果验证了所采用方案的有效性。

刘亚尼[9](2008)在《四川联通攀枝花分公司西区CDMA网基站建设方案设计与实施》文中提出本文在认真学习和研究CDMA网络技术体制和核心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攀枝花市西区CDMA移动通信网基站的建设方案并实施。本文的重点是提出了一套CDMA基站的建设方案,并且详细阐述了攀枝花联通分公司西区CDMA网基站工程的建设情况。论文首先提出了建设项目需求,并对西区的实际情况做出了调查,并详细介绍和分析了无线网络基本指标和设计基础数据、建设目标和要求,详细给出了基站设置方案和工程实施方案。本论文对设计的方案进行了理论模拟预测和分析,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还对基站系统对代码和工作频率进行了详细的设计,确保基站系统能容入联通CDMA网络系统中,并发挥其作用。同时论文还对基站的设备选型和天线进行了设计。由此形成一个完善的CDMA网络基站建设的解决方案。论文最后对实际工程建设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解决了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本文作为一个地区的基站系统建设方案和工程实施,为其他类似工程建设项目提供了帮助和借鉴。

黄建勋[10](2017)在《解析GSM-R移动通信基站电源维护要点》文中提出近年来是我国高速铁路飞速发展,GSM-R系统是提供各类通信,并为列车自动控制与检测信息提供数据通道,是高速铁路运行的重要支撑。而GSM-R系统的正常运行,离不开通信电源的安全维护,需要通信电源为GSM-R系统提供稳定、可靠、不间断的供电,因此好移动通信基站电源的维护工作至关重要。

二、合设接地系统在GSM移动基站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合设接地系统在GSM移动基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广西农村区域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1.1.2 国家通信基础设施发展战略指导
        1.1.3 广西区政府通信基础设施发展要求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通信行业发展背景
        1.2.2 国内频段划分情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广西经济社会总体情况
        1.3.2 广西农村区域发展概况
        1.3.3 广西通信网络覆盖现状
        1.3.4 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意义
    1.4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需求分析
    2.1 5G网络的发展现状及愿景
    2.2 5G网络的关键技术
    2.3 5G网络的业务应用场景
    2.4 应用驱动下的网络部署要求
第三章 通信基础设施的网络规划
    3.1 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定位
    3.2 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目标
    3.3 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原则
    3.4 通信基础设施规划需求估算
    3.5 农村区域5G网络链路预算
    3.6 农村区域业务需求预测
    3.7 基于远期业务需求的站址布局
第四章 广西农村区域移动通信基站的设计原则
    4.1 通信基站选址原则
    4.2 移动基站铁塔选型原则
    4.3 基站机房设计原则
        4.3.1 移动基站机房设计
        4.3.2 C-RAN机房设计
    4.4 基站动力配套设计原则
        4.4.1 电源配套设计原则
        4.4.2 空调配置原则
    4.5 基站配套传输设计原则
        4.5.1 移动基站传输现状分析
        4.5.2 基于5G网络的传输设计
    4.6 基站市电引入设计
        4.6.1 市电引入要求
        4.6.2 市电容量计算
        4.6.3 市电需求分析
        4.6.4 市电引入方式
    4.7 基站防雷接地设计
    4.8 基站环境保护措施
        4.8.1 电磁辐射特征
        4.8.2 电磁辐射防控措施
        4.8.3 环境影响评估
第五章 广西农村区域通信基础设施的工程设计
    5.1 通信基础设施的设计过程
        5.1.1 无线基站站址的规划与设计
        5.1.2 C-RAN机房的规划与设计
        5.1.3 传输线路的规划与设计
    5.2 广西农村区域通信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成果分析
        5.2.1 通信基础设施占地面积测算依据
        5.2.2 通信基础设施占地面积情况
        5.2.3 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所做工作
    6.2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3)GSM-R系统工程网络建设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研究意义
        1.1.2 论文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GSM-R系统分析、网络优化的重要性
    2.1 GSM-R频段划分
    2.2 GSM-R业务模型
        2.2.1 GSM业务
        2.2.2 高级语音呼叫业务(ASCI)
        2.2.3 铁路基本业务
        2.2.4 铁路应用业务
    2.3 GSM-R无线传播模型
    2.4 GSM-R工程设计指标
        2.4.1 同频干扰保护比
        2.4.2 邻频干扰保护比
        2.4.3 场强覆盖指标
        2.4.4 覆盖范围指标
        2.4.5 电路域QoS指标
        2.4.6 分组域QoS指标
第3章 GSM-R无线网络优化方案设计
    3.1 无线网络优化的概念
    3.2 GSM-R网络实践过程的主要问题
    3.3 影响GSM-R网络使用质量的主要原因
        3.3.1 干扰
        3.3.2 系统参数设置
        3.3.3 网络覆盖
        3.3.4 越区切换
    3.4 GSM-R网络优化方案设计
        3.4.1 系统监测调查
        3.4.2 数据采集
        3.4.3 数据分析
        3.4.4 制定和实施优化方案
第4章 沪昆客专GSM-R网络建设及优化
    4.1 沪昆客专GSM-R通信网络设计
        4.1.1 系统采用的制式和功能
        4.1.2 沪昆客专GSM-R系统组成
        4.1.3 沪昆客专基站子系统设计
        4.1.4 沪昆客专GSM-R相关网络互连互通
    4.2 GSM-R系统外部干扰优化
        4.2.1 优化目标
        4.2.2 GSM-R电磁环境测试
        4.2.3 优化存在问题
        4.2.4 外部优化解决办法
    4.3 GSM-R网络内部优化
        4.3.1 光纤直放站上行区段干扰
        4.3.2 上行区段干扰测试及优化
        4.3.3 光纤直放站上行区段干扰
        4.3.4 光纤直放站下行区段干扰
        4.3.5 光纤直放站下行区段干扰优化
    4.4 沪昆客专GSM-R网络覆盖优化
        4.4.1 优化目标
        4.4.2 沪昆客专GSM-R场强覆盖测试
        4.4.3 网络覆盖调整优化
    4.5 沪昆客专GSM-R弱场优化
        4.5.1 隧道弱场分析
        4.5.2 隧道弱场优化方案
        4.5.3 桥梁、山峦、谷地弱场区优化方案
    4.6 GSM-R网络业务质量优化
        4.6.1 优化意义
        4.6.2 GSM-R网络网管优化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4)移动通信基站节能减排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移动通信节能减排现状分析
    2.1 移动通信能耗现状分析
    2.2 节能减排主要工作方面
    2.3 移动基站运行现状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移动基站主设备无线节能技术研究
    3.1 分布式基站节能技术研究
        3.1.1 基本工作原理
        3.1.2 MCPA 技术
        3.1.3 节能优势
        3.1.4 技术运用场景
    3.2 室外一体化基站节能技术研究
        3.2.1 基本工作原理
        3.2.2 技术运用场景
    3.3 主设备智能节电技术
        3.3.1 基于时隙的 PA 关断
        3.3.2 基于负荷的载频关断
        3.3.3 现网运用及实际功效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池保温系统节能技术研究
    4.1 基站冷却系统节能概述
    4.2 电池保温系统概述
    4.3 电池保温系统工作原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智能通风系统节能技术研究
    5.1 智能通风系统概述
    5.2 智能通风系统工作原理
    5.3 智能通风系统组成及运行
    5.4 测试及效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作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宿迁CDMA无线网络覆盖建设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
    1.2 CDMA的技术特点及网络结构
        1.2.1 CDMA技术特点
        1.2.2 CDMA系统及网络结构
第二章 宿迁CDMA网络现状分析
    2.1 网络覆盖现状及分析
        2.1.1 无线网络现状规模
        2.1.2 1X无线网络覆盖现状与分析
        2.1.3 DO无线网络覆盖现状与分析
    2.2 无线网络负荷分析
        2.2.1 忙时话务总量
        2.2.2 市区忙时话务量
        2.2.3 每用户忙时话务量分析
        2.2.4 现网软切换因子分析
        2.2.5 无线网络利用率
    2.3 现网质量分析
    2.4 现网主要问题分析
        2.4.1 现网主要问题
        2.4.2 本期工程重点解决问题
第三章 宿迁CDMA无线网络覆盖方案
    3.1 无线网业务预测
        3.1.1 江苏地区通信行业发展现状
        3.1.2 用户预测结果
        3.1.3 业务预测结果
    3.2 无线网建设目标
        3.2.1 区域分类
        3.2.2 无线网建设目标
    3.3 无线网建设原则
        3.3.1 BSC设置原则
        3.3.2 基站设置原则
        3.3.3 EVDO网络设置原则
        3.3.4 室内分布系统设置原则
        3.3.5 天馈系统设置原则
    3.4 无线网建设方案
        3.4.1 建设思路
        3.4.2 建设方案专题分析
        3.4.3 电源系统建设方案
        3.4.4 基础配套建设方案
第四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6)四川联通达州CDMA网基站建设方案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概述
    1.1 CDMA 2000概述
    1.2 CDMA1X业务发展概述
    1.3 中国联通公司服务概述
    1.4 本文涉及的工作
2 建设项目需求分析
    2.1 项目概述
        2.1.1 达州市综合概况
        2.1.2 工程项目设计范围
        2.1.3 工程建设规模
        2.1.4 主要工程量
    2.2 无线网络现状
        2.2.1 现有无线网络规模概况
        2.2.2 现有CDMA无线网络覆盖
        2.2.3 现有CDMA网路测分析
        2.2.4 现有CDMA网络覆盖情况分析
        2.2.5 现有CDMA网络无线话务分析
    2.3 OMC-R统计
    2.4 现有CDMA网主要缺陷
3 无线网络建设方案
    3.1 无线网络基本指标与设计基础数据
        3.1.1 传输质量
        3.1.2 接续质量
        3.1.3 软切换参数
        3.1.4 话务模型取定
        3.1.5 数据模型取定
        3.1.6 其它系统参数取定
        3.1.7 不同环境下反向链路预算
    3.2 无线网络组成
    3.3 无线网络建设目标
        3.3.1 整体建设策略
        3.3.2 无线覆盖目标
        3.3.3 扩大CDMA1X覆盖区域
        3.3.4 满足话务量的需要
        3.3.5 质量目标
        3.3.6 成本目标
    3.4 本期工程无线组网方案
    3.5 基站设置
        3.5.1 基站设置原则
        3.5.2 基站设置方案
        3.5.3 基站容量配置
        3.5.4 基站站型配置及选择
        3.5.5 原有基站的扩容及调整
        3.5.6 边界基站设置
4 无线覆盖区模拟预测
    4.1 模型校正
    4.2 基础数据导入
    4.3 功率分配
    4.4 预测效果分析
        4.4.1 前向链路覆盖分析
        4.4.2 反向链路覆盖分析
        4.4.3 软切换区分析
        4.4.4 导频Ec/Io分布分析
        4.4.5 导频污染分布分析
        4.4.6 数据业务反向覆盖分析
    4.7 “点线面”覆盖率分析
5 基站系统代码设计和工作频率
    5.1 基站的编码计划
        5.1.1 系统识别码(SID)和网络识别码(NID)
        5.1.2 登记区识别码(REG_ZONE)
        5.1.3 基站识别码(BSID)
        5.1.4 分组区域识别码(PZID)
    5.2 PN码偏置规划
    5.3 基站控制器BSC与分组控制功能PCF的设置
        5.3.1 BSC及PCF设置原则
        5.3.2 现有BSC/PCF设置
        5.3.3 本工程BSC设置
        5.3.4 本工程PCF设置
    5.4 基站集中操作维护中心(OMC-R)
    5.5 接口、信令及局间软切换
    5.6 基站同步
    5.7 工作频段与干扰协调
        5.7.1 工作频段
        5.7.2 频率使用计划
        5.7.3 干扰协调
6 基站的设备选型及天线设计
    6.1 设备选型
    6.2 本期工程选用设备性能
    6.3 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
        6.3.1 频率范围
        6.3.2 基站设备性能
        6.3.3 BSC/PCF设备
    6.4 设备的升级
    6.5 微基站设备选型
        6.5.1 微基站的特点
        6.5.2 微基站的性能参数
        6.5.3 本工程微基站设置
    6.6 射频拉远设备选型
        6.6.1 射频拉远的特点
        6.6.2 射频拉远的性能参数
        6.6.3 本工程射频拉远站设置
    6.7 基站机房设备平面布置及其土建工艺要求
        6.7.1 基站机房设备平面布置
        6.7.2 基站机房走线架布置
        6.7.3 基站机房土建工艺要求
    6.8 基站天馈线选择及安装工艺要求
        6.8.1 天线的选取
        6.8.2 馈线选取
        6.8.3 基站天线安装参数
        6.8.4 全向天线的安装
        6.8.5 定向天线的安装
        6.8.6 馈线的安装
        6.8.7 GPS天线安装工艺要求
    6.9 基站的中继传输
    6.10 基站设备供电
    6.11 基站防雷接地要求
    6.12 电磁兼容与环境保护
        6.12.1 电磁辐射保护
        6.12.2 节能
        6.12.3 劳动保护
        6.12.4 消防安全
7 系统实施测试及修正
8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7)基于GIS的GSM网络优化支撑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GSM网络的现状
    1.2 GSM网络优化的现状
        1.2.1 GSM网络优化面临的问题
        1.2.2 GSM网络优化软件的现状
    1.3 GIS在无线网络优化的优势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2 GSM数字移动通信及网络优化基础
    2.1 GSM数字移动通信的历史背景
    2.2 GSM移动通信系统
        2.2.1 GSM移动通信的特点
        2.2.2 GSM移动通信的业务功能
        2.2.3 GSM移动通信的组成
    2.3 GSM移动通信系统的关健技术
        2.3.1 工作频段
        2.3.2 时分多址技术
        2.3.3 跳频技术
    2.4 网络优化概念及技术简介
        2.4.1 网络优化的概念
        2.4.2 网络优化在网络建设中的作用
        2.4.3 网络优化的内容
    2.5 网络优化的过程
        2.5.1 系统调查与数据采集
        2.5.2 数据分析
        2.5.3 参数调整与优化
    2.6 本章小结
3 GIS在网络优化支撑系统中的应用
    3.1 GIS介绍
    3.2 GIS的组成与地理数据
        3.2.1 GIS的基本组成
        3.2.2 地理空间数据
    3.3 GIS在支撑系统中的应用
    3.4 GIS平台的开发
        3.4.1 MapX介绍
        3.4.2 Oracle Spatial
        3.4.3 开发平台的选择
    3.5 GIS在支撑系统中的功能实现
        3.5.1 创建定制工具
        3.5.2 专题图的制作
        3.5.3 鹰眼功能的实现
    3.6 本章小结
4 GSM网络优化支撑系统的设计
    4.1 软件开发概述
        4.1.1 系统软件技术需求
        4.1.2 系统软件设计原则
    4.2 支撑系统的体系结构
        4.2.1 系统的网络结构
        4.2.2 系统软件结构
        4.2.3 系统的分层结构
        4.2.4 系统的数据库表结构
    4.3 路测数据模块
        4.3.1 路测数据导入子模块
        4.3.2 路测回放子模块
    4.4 网络管理模块
    4.5 话务统计分析模块
        4.5.1 OMC(操作维护中心)数据采集
        4.5.2 小区参数检查与地理表现
        4.5.3 话务分析与地理表现
    4.6 报表制作模块
    4.7 系统管理模块
        4.7.1 用户管理子模块
        4.7.2 日志管理子模块
    4.8 本章小结
5 系统性能优化与安全设计
    5.1 系统性能优化
        5.1.1 应用存储过程
        5.1.2 数据回滚段性能优化
    5.2 系统安全设计
        5.2.1 应用安全设计
        5.2.2 数据备份措施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基于GSM信号的无源雷达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无源雷达及其产生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系统的关键技术
        1.3.1 辐射源的优化选择
        1.3.2 直达波抑制技术
        1.3.3 多基站信号分离
        1.3.4 目标定位、跟踪及识别
    1.4 本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外辐射源信号分析
    2.1 引言
    2.2 GSM 移动通信网络简介
        2.2.1 GSM 通信系统构成
        2.2.2 GSM 组网技术
        2.2.3 GSM 跳频和功率控制
    2.3 GSM 物理层协议分析
    2.4 信道选取
    2.5 照射源信号模糊函数
    2.6 小结
第三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1 引言
    3.2 双基地雷达系统基本原理
        3.2.1 双基地雷达系统的几何关系
        3.2.2 双基地雷达系统的能量关系
        3.2.3 双基地雷达的信噪比等值线
    3.3 总体定位方案设计
        3.3.1 系统定位场景和信号处理流程
        3.3.2 接收机构成
    3.4 时延和多普勒频移估计
    3.5 小结
第四章 直达波干扰抑制
    4.1 引言
    4.2 信号建模
        4.2.1 发射信号
        4.2.2 接收信号
    4.3 直达波干扰强度估算
    4.4 自适应直达波干扰抑制
    4.5 计算机仿真
    4.6 小结
第五章 无源雷达系统的威力范围估算
    5.1 引言
    5.2 威力范围估算方法
    5.3 系统的威力范围估算
        5.3.1 宏小区探测范围分析
        5.3.2 微小区探测范围分析
        5.3.3 基线长度变化对探测范围的影响
    5.4 提高威力范围的措施
        5.4.1 非相干积累技术
        5.4.2 频道复用
        5.4.3 多基站联合定位
    5.5 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读硕期间研究成果

(9)四川联通攀枝花分公司西区CDMA网基站建设方案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CDMA 技术概述
    1.2 CDMA1X 业务发展概述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项目需求分析
    2.1 项目简介
        2.1.1 攀枝花西区概况
        2.1.2 项目设计范围
        2.1.3 工程建设规模
        2.1.4 主要工程量
    2.2 无线网络现状
        2.2.1 无线网络规模现状
        2.2.2 现有CDMA 网络路测分析
        2.2.3 现有CDMA 网络覆盖情况分析
        2.2.4 现有CDMA 网络无线话务分析
    2.3 OMC-R 统计
    2.4 现有CDMA 网主要缺陷及解决办法
第三章 无线网络建设方案
    3.1 无线网络基本指标与设计基础数据
        3.1.1 传输质量
        3.1.2 接续质量
        3.1.3 软切换参数
        3.1.4 话务模型取定
        3.1.5 数据模型取定
        3.1.6 其他系统参数取定
        3.1.7 不同环境下反向链路预算
    3.2 无线网络组成
    3.3 无线网络建设目标
        3.3.1 整体建设策略
        3.3.2 无线覆盖目标
        3.3.3 扩大CDMA1X 覆盖区域
        3.3.4 满足话务量的需要
        3.3.5 质量目标
        3.3.6 成本目标
    3.4 本期工程无线组网方案
    3.5 基站设置
        3.5.1 基站设置原则
        3.5.2 基站设置方案
        3.5.3 基站容量配置
        3.5.4 基站站型配置及选择
        3.5.5 原有基站的扩容及调整
        3.5.6 边界基站设置
第四章 无线覆盖区模拟预测
    4.1 模型校正
    4.2 基础数据导入
    4.3 功率分配
    4.4 预测效果分析
        4.4.1 前向链路覆盖分析
        4.4.2 反向链路覆盖分析
        4.4.3 软切换区分析
        4.4.4 导频Ec/lo 分布分析
        4.4.5 导频污染分布分析
        4.4.6 数据业务反向覆盖分析
        4.4.7 “点线面”覆盖率分析
第五章 基站系统代码设计和工作频率
    5.1 基站的编码计划
        5.1.1 系统识别码(SID)和网络识别码(NID)
        5.1.2 登记区识别码(REG_ZONE)
        5.1.3 基站识别码(BSID)
        5.1.4 分组区域识别码(PZID)
    5.2 PN 码偏置规划
    5.3 基站控制器BSC 与分组控制功能PCF 的设置
        5.3.1 BSC 及PCF 设置原则
        5.3.2 现有BSC/PCF 设置
        5.3.3 本工程BSC 设置
        5.3.4 本工程PCF 设置
    5.4 基站集中操作维护中心(OMC-R)
    5.5 接口、信令及局间软切换
    5.6 基站同步
    5.7 工作频段与干扰协调
        5.7.1 工作频段
        5.7.2 频率使用计划
        5.7.3 干扰协调
第六章 基站的设备选型及天线设计
    6.1 设备选型
    6.2 本期工程选用设备性能
    6.3 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
        6.3.1 频率范围
        6.3.2 基站设备性能
        6.3.3 BSC/PCF 设备
    6.4 设备的升级
    6.5 微基站设备选型
        6.5.1 微基站的特点
        6.5.2 微基站的性能参数
        6.5.3 本工程微基站设置
    6.6 射频拉远设备选型
        6.6.1 射频拉远的特点
        6.6.2 射频拉远的性能参数
        6.6.3 本工程射频拉远站设置
    6.7 基站机房设备平面布置及其土建工艺要求
        6.7.1 基站机房设备平面布置
        6.7.2 基站机房走线架布置
        6.7.3 基站机房土建工艺要求
    6.8 基站天馈线选择及安装工艺要求
        6.8.1 天线的选取
        6.8.2 馈线选取
        6.8.3 基站天线安装参数
        6.8.4 全向天线的安装
    6.9 基站的中继传输
    6.10 基站设备供电
    6.11 基站放雷接地要求
    6.12 电磁兼容与环境保护
        6.12.1 电磁辐射保护
        6.12.2 节能
        6.12.3 劳动保护
第七章 系统测试及修正
    7.1 系统测试的原理及方法
    7.2 系统测试步骤及测试结果分析
        7.2.1 系统测试步骤
        7.2.2 系统测试结果分析
第八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10)解析GSM-R移动通信基站电源维护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GSM-R通信基站电源系统的重要性及其组成
二、通信基站电源设备的维护工作要点
    2.1要加强对GSM-R移动通信基站中开关电源的维护工作
    2.2要加强对蓄电池组的检查和维护工作
        1、要加强机房温度环境控制, 确保蓄电池工作在合适的温度环间。
        2、要加强单体电池的检查。
        3、要定期对蓄电池进行放电实验。
    2.3要加强对基站防雷接地系统的检查与维护工作

四、合设接地系统在GSM移动基站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合设接地系统在GSM移动基站中的应用[J]. 穆谦.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1998(01)
  • [2]广西农村区域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与设计[D]. 方峪民.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2)
  • [3]GSM-R系统工程网络建设方案研究[D]. 包健.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1)
  • [4]移动通信基站节能减排技术研究[D]. 孟一翔. 上海交通大学, 2012(07)
  • [5]宿迁CDMA无线网络覆盖建设方案研究[D]. 杨同收. 南京邮电大学, 2013(05)
  • [6]四川联通达州CDMA网基站建设方案设计与实施[D]. 张骅. 四川大学, 2004(02)
  • [7]基于GIS的GSM网络优化支撑系统的设计[D]. 李佳霖. 北京交通大学, 2007(03)
  • [8]基于GSM信号的无源雷达技术研究[D]. 刘宁.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7)
  • [9]四川联通攀枝花分公司西区CDMA网基站建设方案设计与实施[D]. 刘亚尼. 电子科技大学, 2008(04)
  • [10]解析GSM-R移动通信基站电源维护要点[J]. 黄建勋. 中国新通信, 2017(12)

标签:;  ;  ;  ;  ;  

联合接地系统在GSM移动基站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