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和开发过程

数据库系统和开发过程

一、数据库系统和开发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赵洋[1](2021)在《Web应用开发中数据库访问相关的问题分析》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背景下Web也开始迅猛进步,如何创建先进性、安全性、跨越平台、效率较高的应用系统成为首要的工作。但是目前在Web应用开发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数据库访问问题,基于此本文研究数据库技术,提出Web应用开发的数据库访问技术建议,旨在为相关系统和平台的快速发展提供帮助。

陈坤[2](2021)在《基于javaEE的BIM综合管理平台框架技术研究及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在不断突破世界纪录。但与之而来的是建筑行业面临的高新技术更新与快速迭代等巨大压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工程项目各参与方都希望借助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机遇解决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因此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成为了建筑领域发展的焦点。2003年,自BIM技术传入中国,使得我国的建筑行业领域再次出现了一次革命,加快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速度。近年来,BIM技术与传统综合管理平台的结合成为热点,传统管理平台中对BIM技术的引入,可对工程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并且充分利用BIM技术的各项优势及特点,进而提高工程项目信息化水平。因此本文将对BIM综合管理平台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对BIM综合管理平台开发所涉及的技术进行研究并选型,从而在技术与理论的支撑下,根据实际工程项目对BIM综合管理平台进行初步实现。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并梳理了“BIM综合管理平台”进化过程与其涉及的相关概念理论;(2)对市场现有的网站开发技术进行研究选型并学习,本BIM综合管理平台开发选择Java EE企业级开发技术,平台后端开发的框架技术为SSH(Spring-Spring MVC-Hibernate),平台前端开发主要技术为j Query、j Query Easy UI;(3)根据实际工程项目管理需求,初步开发BIM综合管理平台,管理模块有BIM平台用户管理、平台登录日志管理、项目施工日志管理、BIM模型在线浏览模块、项目劳务人员管理模块等;(4)以象山大桥施工图纸为依托,利用Revit软件进行桥梁参数化建模,并且在自主开发的BIM管理平台中通过引进关联达BIMFACE轻量化引擎,实现桥梁BIM模型在网页端的在线浏览。限于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现实客观因素,该平台开发了部分功能模块,即本文称之为“BIM综合管理平台框架”,本文提供了该平台的构建过程与开发思路等,有助于突破市场技术壁垒的局限性,在已经选择的技术和理论支持下,便于后期学者投入更多的时间用于深入了解实际工程项目需求,通过此需求便对该平台再次开发,进而完善该BIM综合管理平台,本文旨在开发一款适用于大多数管理平台的使用框架,为今后研究BIM综合管理平台领域的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与参考。

鲁文行[3](2021)在《基于组态软件的印刷包装设备监控管理系统研究》文中认为生产过程监控管理系统的研究作为智能制造重要一环,在企业实现生产制造自动化、信息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某军工企业灌装生产精细化管理需求,开发了一套自动灌装生产线生产过程数据的采集、处理及存储监控管理系统。主要工作如下:进行了灌装生产实验平台机械结构的搭建。通过对灌装生产工艺的分析,进行了包括储料单元、比例下料单元、混料单元、真空灌装单元、工装移动单元以及管路清洗单元等部分生产实验平台的搭建。进行了精密灌装机上位机监控管理系统的开发。基于SCADA组态开发环境进行了上位机系统的开发,在Sql Server数据库环境下进行了实时数据库和工艺参数数据库的开发。基于Modbus通讯协议实现上位机与各个下位机的通讯。同时,对上下位机通讯数据格式进行设计,实现灌装现场数据的采集、存储与查询。进行了灌装生产线现场控制的软硬件系统的开发。根据灌装生产线的工艺需求,进行了以PLC核心的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开发,实现了生产线各机构运动控制以及气动元件的相应动作。进行了以触摸屏为核心的下位机操作系统开发,实现了班次录入、灌装量查询、批号录入、质量检验、主状态监控、料量管理、手动运行以及比例标定等功能。同时,实现了监控管理系统和触摸屏上下位机的数据交互。研究开发了精准定量灌装控制系统。通过对标定实验数据处理进行灌装系统动态称重误差分析,提出了考虑流体冲击影响的分段闭环控制算法,经过实际灌装实验验证实现了±0.1克的灌装精度。同时提出了比例定量算法,通过对各料比例系统的标定,实现可靠的各组分比例定量精度。最后,进行了灌装生产实验,验证了灌装生产线各单元功能、监控管理系统上下位机数据交互以及精密定量灌装控制算法的可靠性。灌装设备作为典型的包装生产设备之一,对其生产过程数据的监控管理系统的研究为印刷包装车间设备数字化建设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郝月[4](2021)在《基于移动应用的渭河水功能区水质评价及预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渭河是陕西的“母亲河”、“生命河”,是沿岸大中城市如西安、宝鸡、杨凌、咸阳、渭南等现代文明的用水保障。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渭河水资源严重短缺,河道污染严重,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预防为主原则,针对水污染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完善的水质预警体系。不仅需要理论方法支撑,更需要可操作可实施的平台,依托信息技术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系统平台,从而避免出现严重水质污染,防止或减轻未来可能的污染源对社会和生物圈产生意外结果的环境变化,达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渭河水功能区水质考核评价。为了更清晰地了解渭河水功能区达标情况,对渭河流域的水环境特征进行分析,选取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作为本文的污染指标,根据水功能区划分结果,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对渭河水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单因子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内梅罗指数法三种评价方法对水质进行评价,对比评价结果选取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作为系统开发的评价方法。(2)建立渭河水功能区水质预警体系。“预”警即提前的警示,预警与报警,分别针对不同的水质目标进行事前和事中的警示发布,过去通常构建针对突发性水污染的预警体系,以污染段断面而言,实际为预报,而非预警。本文针对当前断面,以时间为尺度,以累积性水质污染风险为目标,对水质浓度设定阈值,当实测值超过设定的限值时,则判定水质处于异常状态。从理论上来讲,这种设定实际上是对水质指标的浓度做出一定的限制。构建基于超标水质指标的渭河水功能区水质预警体系,对水质未来发展趋势通过模型进行科学的预测,为水环境污染的预防提供技术支撑。(3)渭河水功能区水质评价及预警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根据微信小程序“触手可及,用完即走”的特点选取小程序作为移动应用的前端开发技术,后台功能采用SSM框架加数据库技术。采用数据库技术对归纳之后的相关信息进行数据库建设,来为渭河水功能区水质评价及预警作数据支撑。渭河水功能区水质评价及预警小程序便于操作,易于查询,为决策服务提供良好的可视化平台。

展盼婷[5](2021)在《基于云平台的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促使工业领域各大企业更加注重企业自身的有效管理和大量生产数据的高效存储。沥青搅拌站为我国的公路、桥梁领域提供着重要材料。目前,我国搅拌站的发展,一方面,一个企业一般有多个搅拌站遍布全国各地,这些站点大都位于偏僻的郊外,每个站点就像一片信息的孤岛,不能及时分享生产数据而且一旦设备出现故障,故障处理周期长,这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半自动化的生产和半信息化的管理为企业发展带来了诸多的不便,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拥有“一体化”的平台,将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集成化,构建现代化的企业生产模式。另外,搅拌站的生产一直以来都是用量多、生产过程复杂、成品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所以要加强搅拌站生产的质量监督管理。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云平台设计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具体工作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第一,设计上位机数据采集方案完成控制系统与远程系统数据交互的接口。第二,搭建基于MQTT协议的数据通信,完成现场、云平台及远程浏览器之间的数据传输。第三,基于HT For Web技术的监控,利用HT For Web技术,创建可视化界面,模拟现场生产过程,完成远程界面的可视化实时监控,为远程监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第四,根据沥青搅拌站日常的生产流程以及企业管理需求,设计了 GPS地图、系统管理、数据管理、实时监控、设备管理等五大功能部分,实现了所有站点在地图上集中显示,生产数据以及生产过程远程共享,保证了企业的集成化信息管理。整个系统在Visual Stdio 2017集成环境下,基于.Net平台,结合MVC的设计模式进行前后端分离开发,并将系统部署上“云”。最后根据系统的需求,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功能和性能两方面的测试,分析测试结果可以得出,系统各部分均可正常运行,整体性能达到预期效果。本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对提高搅拌站企业管理水平以及加快传统行业向现代化转型有着重要意义。

贾丹[6](2021)在《润滑材料数据库平台设计及机器学习性能预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对高品质润滑油的需求量占润滑油总需求量正逐年上升,而高品质润滑油的设计及开发技术严重依赖国外,自主研发面临很大困难。在润滑油产品的开发与改进中,性能检测与评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我国润滑油性能评价主要依靠经验或大量实验与数据分析的现状严重制约着润滑油的设计与开发周期,致使润滑油发展十分缓慢。将材料数据库与机器学习相结合是润滑材料研发的新方法,为润滑油的性能快速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对于提升装备运行可靠性以及指导润滑油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典型润滑油及其添加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包括试验测试与模拟计算等多样化数据存储与分析数据库,建立数据的自动录入、检索,模拟计算及性能预测一体化数据平台;基于分子模拟计算,分析润滑油及其添加剂分子的结构参量与性能之间的关联规律;确定润滑油分子参量对摩擦学性能和热氧化性能的影响权重,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润滑油分子结构-性能机器学习模型,研究不同机器学习模型对润滑油热氧化性能和摩擦学性能预测的准确性与适用性,并提出了一种精确、稳定的性能预测集成学习算法,通过将润滑材料数据库与机器学习相结合,为高性能润滑油的开发提供有力证据。基于上述研究工作,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设计了润滑材料数据存储与数据分析一体化平台,实现了润滑材料试验检测数据与模拟计算结果文件等多样化数据导入;建立了基于不同数据格式(表格、文档)之间转换与关键信息提取的数据检索功能;集成了支撑材料快速评价的模拟计算软件调用以及性能预测等模块。该数据库涵盖商用润滑油、基础油、添加剂、润滑脂、固体润滑膜等,数据内容包括了润滑油及其添加剂的化学结构式、材料的物性参数、试验参数和材料主要性能等,满足高通量计算设计结果的归纳与数据挖掘的需要,为润滑材料性能的快速评价提供数据基础及分析开发平台。(2)以四种典型酯类油(双酯、季戊四醇酯、三羟甲基丙烷酯和偏苯三酸酯)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链长结构的酯类油分子参量模拟计算,分析了酯类油分子的成键性质、化学活性、分子轨道等对其使役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酯类油的分子总能量和偶极矩存在明显差异,是影响酯类油抗氧化性、水解稳定性和润滑性等宏观性质的重要参数。HOMO-LUMO能级结果表明,酯类油分子结构中酯基(或苯环与酯基形成的共轭结构)的活性最高,在润滑金属的过程中,酯类油会在金属表面吸附形成一层固体润滑膜,保证了良好的摩擦性能,适当增加双酯分子两端碳链长度,可提高其抗磨性能。静电势结果表明,酯基中的C=O键呈负电性,易与金属阳离子结合或被水中的H+攻击,使其分子结构发生破坏,影响润滑或水解稳定性。电子结构结果阐明了酯类油的分子轨道贡献与分布。模拟计算结果可为机器学习筛选出的特征参量重要性的原因提供科学解释。(3)基于分子模拟计算的润滑油分子结构参量,计算了润滑油结构参数相对于磨损量的影响权重,确定润滑油分子特征参量为:低轨道能量和偶极矩;同样,根据润滑油结构参数相对于起始氧化温度的影响权重,确定润滑油分子特征参量为:分子能量、低轨道能量、HOMO-LUMO能量、偶极矩、脂水分配系数。之后,结合多元线性回归机器学习方法,开展了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预测和抗氧化性能预测方法的初步研究,建立了润滑油计算特征参数与磨损量之间、计算特征参数与氧化起始温度之间的机器学习模型,并将预测集代入模型中进行了准确性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4)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和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算法,开展了润滑油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预测研究,阐明了不同机器学习方法对于润滑油性能预测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基于Stacking理论的润滑油机器学习性能预测集成学习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润滑油摩擦学性能集成学习预测方法,最终建立了润滑油摩擦学性能精准预测系统,丰富和完善了润滑材料数据库功能,提升了润滑油性能评价技术,加快润滑油的研发及应用进程。

黄文益[7](2021)在《设备巡检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渐成熟,在国家大力支持生产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各个电力系统单位都建立起独立的信息管理系统,电力系统高速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由于国内工业水平突飞猛进,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电力需求只增不减,每年都有大量新建成的输电线路设备投运,现有的大部分基层电力巡检单位仅在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方面与上级对接,未能落实到实际业务上。随着工作量猛增,巡检人员的数量却维持不变,巡检信息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电子表格管理和纸质台账上,效率极低,流程复杂,责任混乱,给管理带来诸多不便。设备巡检信息管理系统基于Web技术采用B/S架构模式,可在桌面端和移动设备浏览器端无缝切换使用。使用Html5技术、Java Script技术、Bootstrap前端框架完成前端和移动采集端的信息解决方案。后端使用Django框架开发业务逻辑。本文阐述了输电线路设备巡检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开发实践,首先对于研究背景和国内外先进行业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并描述了开发系统的需求,需要哪些技术;然后选型系统的总体架构和技术栈,对系统各个功能需求和模块的进行设计,完成了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和安全需求方案设计。通过对各个功能模块的实际代码编写,完成了系统开发,并给出了系统的各模块实现效果,之后进行了性能测试和功能测试,均符合设计预期要求;最后,总结该系统在开发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本文中所描述的系统采用目前互联网较为先进的轻量级开源框架进行开发,可以适配移动端与桌面端无缝对接使用,与传统的电力巡检系统开发相比,不需要采购成本高昂的移动设备终端,不需要大量人员组成的开发团队参与集成开发,拥有极短的开发和迭代周期,个人能迅速进入开发状态和完成全栈开发。开发后期的测试和维护也相对简单,与传统软件架构系统的维护费用相比,运维成本极低。且后期新功能的模块开发与传统软件开发相比,也更加简便。通过使用本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使得业务流程更加标准化。巡检管理从巡检预案、方案实施、设备报修至修复完成确认,形成一套完整的巡检工作规范信息化流程。巡检过程中通过使用手持终端查看系统提供的设备信息可以现场详细核对并确认设备的状态,可以有效降低巡检过程中出错的概率,使巡检的方式从“直接检查设备-现场填写纸质报表”变成“根据系统提示检查项目-通过系统直接提交实时信息”,使巡检的方式上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实现了各检修维护部门之间的信息实时流通,以此设备能长期健康、高效运行。本文所设计的系统具有良好的交互性、稳定性,对目前的基层电力巡检系统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帮助。

章晨曦[8](2021)在《基于组件化的后台管理页面可视化构建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互联网+”时代推动了互联网与各行各业之间的紧密联系,Web应用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长。对于每个Web应用,其后台管理系统是不可或缺的。这类系统所需求的前端功能大部分比较相似,页面结构相对固定,整体需求数量庞大,UI样式要求不高。系统功能主要为数据的展示和管理,以及用户权限的管理,本质是针对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在开发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重复性工作。在传统的前端网页构造流程中,首先由美工设计界面原型图,然后开发者根据设计图编程生成静态网页,再编写逻辑代码生成动态网页,并且在开发的任何阶段可能会根据用户的需求变化进行修改。因此网页的开发过程当中存在很多制约效率的问题。为了提升开发效率,自动化开发成为前端页面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后台管理系统页面的自动化构建,有利于解决此类网页开发效率低下的弊病,对互联网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后台管理系统网页的功能和结构的固定性,以提升系统前端的开发效率为出发点,深入调研了现有网页构建工具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种后台管理页面可视化自动构建的解决方案。本文首先基于React框架开发系统前端,并采用Ant Design Pro脚手架搭建后台管理控制台,构建可视化交互操作界面。其次以组件化的开发方式,分析整理后台管理系统的通用功能,运用ECharts图表库和Ant Design UI组件样式库开发成低耦合、可复用、能交互的前端组件库。设计实现组件的拖拽、缩放、增删功能,基于响应式的流式网格布局,使组件能够在页面上灵活排列,从而生成个性化的页面布局。并且系统还具有导航路由和访问权限的自动配置、组件可视化动态编辑、后端数据接口绑定和交互、数据操作项设置、配置数据自动生成和保存、跨设备响应等功能。本系统能够以可视化的操作方式,结合自动化的开发流程,构建出满足功能需求的后台管理页面。系统屏蔽了 Web网页代码编写的细节,致力于前端开发的简化,提高效率,缩减成本,有利于应对当下互联网蓬勃发展所带来的源源不断的后台管理页面需求。

钱泽琛[9](2021)在《汽轮发电机组远程振动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有力的带动着电力行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电力行业仍以传统火电厂发电为主,汽轮发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一旦发生故障,将会对电网以及电厂的经济效益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为避免故障的发生,需要对汽轮发电机组状态进行监测,并对其所发生的故障进行诊断。我国大部分振动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是基于C/S模式下开发的,C/S系统由于受到局域网的局限,并不能满足当下需求。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汽轮发电机组远程振动监测和故障诊断成为一种可能,本文针对汽轮发电机组开发一套远程振动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本文首先对汽轮发电机组振动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的发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详细调研,并且对振动监测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原理进行研究,为系统开发奠定理论基础。通过对不同模式下的系统优缺点对比,最终选择以B/S模式作为系统开发模式。为避免B/S系统由于系统维护等原因造成不能使用,因此配套开发C/S系统。通过对B/S系统和C/S系统的功能需求、数据储存方式需求进行分析,初步确定开发方案。本文对B/S系统和C/S系统进行开发时,选用.NET作为开发平台,SQL Server数据库作为数据储存容器,C#语言、HTML5语言作为开发语言。系统主要开发功能包括振动监测、历史数据查看、信息配置、报警提醒和故障诊断功能,可实现对汽轮发电机组的远程振动监测和在线故障诊断。本文对系统的功能开发过程、使用技术详细介绍,针对实时监测、故障诊断和报警功能重点研究。成功开发系统后进行测试,并将最终结果进行展示。

梁启森[10](2021)在《压铸模具远程运行维护管理系统设计及软件开发》文中研究表明压铸模具大型化是我国压铸行业发展新态势,受限于高昂的制造成本和维护费用,高效完善的压铸模具运行维护系统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深度推进,压铸企业纷纷着力于数字化转型。压铸模具作为压铸企业生产的关键设备,大部分企业仍缺乏有效的运行维护技术方案。本文针对压铸模具运行维护需求,结合压铸生产工艺特点,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B/S架构的压铸模具远程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实现压铸模具运动副自动维护、状态数据远程监测和模具信息远程管理的功能。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设计并实现了压铸模具运动副集中润滑系统。根据压铸模具运动特点,以PLC为核心,接入各类传感器和执行机构,实现了压铸模具运动件的受力检测装置及自动润滑系统。设计了HMI触摸屏,提供现场即时数据展示和控制调试的终端界面,帮助工作人员更好地维护模具运动副。(2)提出压铸模具Web端远程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利用DTU模块实现上下位机通信,搭建了压铸模具运维管理系统的云端数据库,采用前后端分离的架构,实现了Web端运维管理平台,为模具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一种远程、异地监测模具状态,管理模具信息的云端平台。(3)开展系统功能现场实验测试。将本系统安装在相关模具上,在压铸车间连续压铸生产,测试了系统的基本功能。本系统可实现有效的自动润滑效果,远程运维平台可实现状态参数的远程展示及其他模具信息管理功能,达到系统开发要求。

二、数据库系统和开发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据库系统和开发过程(论文提纲范文)

(1)Web应用开发中数据库访问相关的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数据库技术与数据库访问分析
    1.1 数据库技术分析
    1.2 数据库访问分析
        1.2.1 ODBC
        1.2.2 数据访问对象
        1.2.3 IDC
        1.2.4 RDS
2 Web应用系统开发中数据库访问的技术分析
    2.1 IDC访问技术
    2.2 ADO技术
    2.3 CGI技术分析
    2.4 JDBC技术
    2.5 API技术
    2.6 ASP技术
3 结语

(2)基于javaEE的BIM综合管理平台框架技术研究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2 BIM技术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BIM技术在国外研究现状
        1.2.2 BIM技术在国内研究现状
        1.2.3 BIM综合管理平台领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BIM综合管理平台相关理论介绍
    2.1 BIM介绍
        2.1.1 BIM概念
        2.1.2 BIM技术特点
        2.1.3 BIM工具软件介绍
        2.1.4 BIM轻量化引擎介绍
    2.2 传统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
        2.2.1 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概述
        2.2.2 信息化管理内容
        2.2.3 建筑工程信息化的现状及改善策略
    2.3 基于BIM技术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2.3.1 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
        2.3.2 基于BIM技术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应用
    2.4 基于BIM技术的综合管理平台概述
        2.4.1 BIM综合管理平台构建思路
        2.4.2 BIM综合管理平台框架设计
        2.4.3 BIM综合管理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IM综合管理平台框架开发技术选型
    3.1 B/S网络结构模型
    3.2 JAVAEE简介
    3.3 框架技术选型
        3.3.1 Hibernate
        3.3.2 Spring
        3.3.3 Spring MVC
    3.4 前端技术介绍
    3.5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
    3.6 JAVAEE开发环境搭建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IM综合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过程
    4.1 BIM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
        4.1.1 工程项目背景
        4.1.2 平台功能模块规划
    4.2 BIM系统架构的搭建
        4.2.1 Maven工程项目的创建
        4.2.2 SSH框架整合
    4.3 非功能模块开发与实现
        4.3.1 系统用户子模块的开发
        4.3.2 登录日志子模块的开发
    4.4 部分功能模块开发与实现
        4.4.1 项目人员管理模块
        4.4.2 施工日志功能模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BIM模型在线浏览模块开发
    5.1 桥梁BIM模型的搭建
        5.1.1 Revit参数化族创建
        5.1.2 基于Revit的象山大桥参数化建模
        5.1.3 桥梁BIM模型的建成
    5.2 广联达BIMFACE的应用
        5.2.1 BIMFACE介绍
        5.2.2 BIMFACE轻量化引擎功能及使用
    5.3 BIM模型在线浏览模块开发
        5.3.1 BIM模型源文件的上传且转换
        5.3.2 模型浏览的临时凭证——view Token
        5.3.3 桥梁BIM模型网页端的展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回顾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组态软件的印刷包装设备监控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灌装机械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技术与现状
        1.3.1 生产设备监控管理解决方案研究现状
        1.3.2 监控管理系统架构研究现状
        1.3.3 车间设备运行过程数据采集对象及方法
        1.3.4 监控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4.1 研究内容
        1.4.2 章节安排
2 精密灌装机原理及结构
    2.1 灌装机的工作原理
    2.2 灌装机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工作流程
        2.2.1 灌装机的总体结构
        2.2.2 灌装机的工作流程
    2.3 本章小结
3 精密灌装机监控管理软件开发
    3.1 SCADA组态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3.2 基于组态环境的监控管理系统开发
        3.2.1 设备基本监控信息管理
        3.2.2 生产实时数据报表界面
        3.2.3 工艺参数录入界面
    3.3 实时数据库系统开发
        3.3.1 实时数据库总体结构
        3.3.2 数据对象及数据表设计
    3.4 工艺参数数据库系统开发
    3.5 上下位机数据交互策略
        3.5.1 数据交互协议
        3.5.2 上下位机数据交互
    3.6 本章小结
4 灌装生产线下位机系统开发
    4.1 灌装生产线工艺流程
    4.2 下位机控制系统组成
        4.2.1 控制系统核心单元
    4.3 灌装生产线下位机界面开发
        4.3.1 欢迎界面和用户登录界面
        4.3.2 自动运行与质量检验界面
        4.3.3 料量管理界面
        4.3.4 手动运行界面
    4.4 比例标定界面
    4.5 本章小结
5 精密灌装系统关键技术实现
    5.1 精密比例控制系统开发
        5.1.1 比例控制系统硬件
        5.1.2 比例泵料量标定
        5.1.3 比例定量算法开发
        5.1.4 误差分析
    5.2 精准定量灌装控制系统开发
        5.2.1 精准定量系统硬件搭建
        5.2.2 流体冲击对定量影响实验分析
        5.2.3 考虑流体冲击精准灌装算法开发
        5.2.4 实验验证
    5.3 本章小结
6 实验验证
    6.1 灌装设备控制系统功能验证
    6.2 灌装生产及数据交互实验验证
    6.3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基于移动应用的渭河水功能区水质评价及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功能区考核评价研究现状
        1.2.2 水质预警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渭河干流水功能区概况
    2.1 渭河流域陕西段概况
        2.1.1 自然地理
        2.1.2 社会经济
        2.1.3 水环境特征
    2.2 渭河水功能区划
        2.2.1 水功能区划目的和意义
        2.2.2 渭河水功能区划原则
        2.2.3 渭河水功能区划结果
3 渭河水功能区水质考核评价
    3.1 渭河水功能区水质现状
    3.2 水质评价定义与标准
    3.3 水质评价方法
    3.4 考核评价方法
        3.4.1 单因子指数法
        3.4.2 模糊综合评价法
        3.4.3 内梅罗指数法
        3.4.4 三种方法比较与结论
    3.5 本章小结
4 水功能区水质预警模型的构建
    4.1 水质预警原理
    4.2 水质预警体系的构建
        4.2.1 水质预警体系目标
        4.2.2 水质预警体系组成
        4.2.3 水质预警指标阈值
    4.3 水功能区水质预警模型计算
        4.3.1 标准限值模型
        4.3.2 统计限值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渭河水功能区水质评价及预警系统架构与功能设计
    5.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5.1.1 系统设计目标与原则
        5.1.2 系统需求分析
    5.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5.3 后台开发架构设计
        5.3.1 SSM后台开发框架
        5.3.2 数据库设计
    5.4 移动应用架构设计
        5.4.1 微信小程序开发优势
        5.4.2 微信小程序开发框架
    5.5 服务器与客户端交互设计
    5.6 本章小结
6 渭河水功能区水质评价及预警系统实现
    6.1 系统开发环境
        6.1.1 后端运行环境的安装及配置
        6.1.2 移动前端开发工具的注册与安装
    6.2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6.2.1 系统登录模块
        6.2.2 水质监测模块
        6.2.3 达标评价模块
        6.2.4 水质预警模块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基于云平台的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云平台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搅拌站设备控制及远程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2 相关技术介绍和研究
    2.1 ASP.Net MVC设计模式
    2.2 Mini UI前端框架
    2.3 HT for Web技术研究
        2.3.1 数据容器与视图组件
        2.3.2 JSON矢量图
        2.3.3 数据绑定与动画
    2.4 ECharts可视化框架
    2.5 ADO.NET数据库访问技术
    2.6 本章小结
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1 沥青搅拌站控制系统及生产流程介绍
    3.2 系统需求分析
        3.2.1 业务功能需求
        3.2.2 非功能性需求
    3.3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3.4 系统详细设计
        3.4.1 I/O数据点分析及设计
        3.4.2 数据通信设计
        3.4.3 系统业务功能模块设计
        3.4.4 前后台数据交互设计
        3.4.5 数据管理模块设计
    3.5 数据库系统设计
        3.5.1 Power Designer介绍
        3.5.2 数据库设计概述
        3.5.3 部分数据表结构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云平台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实现
    4.1 云服务器选择
    4.2 Web API服务端开发
    4.3 C#数据采集(上位机)
    4.4 基于MQTT协议通信的实现
        4.4.1 MQTT代理服务器实现
        4.4.2 MQTT客户端实现
    4.5 远程监视界面实现
        4.5.1 基本图元及属性设计
        4.5.2 视图编辑器实现
        4.5.3 监视界面实现
    4.6 远程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4.6.1 GPS地图模块实现
        4.6.2 系统登录/注册模块实现
        4.6.3 系统界面框架实现
        4.6.4 系统管理模块实现
        4.6.5 数据管理模块实现
        4.6.6 故障报警模块实现
    4.7 本章小结
5 系统发布与测试
    5.1 系统发布
    5.2 系统功能测试
        5.2.1 数据通信测试
        5.2.2 远程监控界面测试
        5.2.3 业务功能模块测试
    5.3 系统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课题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润滑材料数据库平台设计及机器学习性能预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润滑材料数据库的研究现状
        1.2.1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2.2 传统材料数据库的研究现状
        1.2.3 面向数据驱动的材料数据库的研究现状
    1.3 润滑油分子模拟计算发展现状
    1.4 润滑油机器学习性能预测研究现状
        1.4.1 基于机器学习的材料性能预测研究现状
        1.4.2 润滑油性能预测研究现状
        1.4.3 集成学习算法的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润滑材料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2.1 引言
    2.2 数据库系统平台的开发语言与软件
        2.2.1 数据库类型
        2.2.2 Web服务器
        2.2.3 脚本语言与开发框架
    2.3 关系型数据库的数据结构
    2.4 润滑材料数据库系统框架的搭建
        2.4.1 搭建满足模拟-试验的集成开发环境
        2.4.2 搭建数据库网站前台/后台系统框架
    2.5 数据库网站登录及注册页面的搭建
    2.6 数据库系统功能模块的构建
        2.6.1 数据库功能模块的设计
        2.6.2 润滑材料数据库平台的优化与数据收集
    2.7 结论
第三章 润滑油分子模拟计算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润滑油分子模拟计算方法
        3.2.1 分子模拟简介
        3.2.2 分子模拟计算软件
        3.2.3 分子模拟方法
    3.3 润滑油分子模拟计算及结果分析
        3.3.1 润滑油材料的选择
        3.3.2 分子总能量
        3.3.3 分子偶极矩
        3.3.4 HOMO-LUMO能级
        3.3.5 静电势
        3.3.6 电子结构
    3.4 结论
第四章 润滑油机器学习性能预测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机器学习方法概述
    4.3 润滑油摩擦磨损性能预测方法
        4.3.1 试验材料
        4.3.2 润滑油添加剂分子结构参量计算
        4.3.3 润滑油特征参量的选取
        4.3.4 特征参量与磨损量之间的机器学习模型
    4.4 润滑油抗氧化性能预测方法研究
        4.4.1 试验材料
        4.4.2 润滑油分子结构参量计算
        4.4.3 润滑油特征参量的选取
        4.4.4 特征参量与起始氧化温度之间的机器学习模型
    4.5 结论
第五章 润滑油性能集成学习预测系统研究
    5.1 引言
    5.2 集成学习模型构建方法
        5.2.1 集成学习方法
        5.2.2 润滑油集成学习性能预测模型构建方法
    5.3 不同机器学习方法性能预测差异性对比
        5.3.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5.3.2 支持向量机模型
        5.3.3 神经网络模型
    5.4 润滑油集成学习性能预测系统的建立
        5.4.1 神经网络-多元线性回归集成学习模型构建
        5.4.2 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集成学习模型构建
        5.4.3 支持向量机-多元线性回归集成学习模型构建
    5.5 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作者简介

(7)设备巡检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发展趋势
        1.2.3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第2章 相关技术
    2.1 Python
    2.2 HTML5技术
    2.3 JavaScript技术
    2.4 Bootstrap前端框架
    2.5 Django框架
    2.6 MySQL数据库技术
    2.7 .Nginx技术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可行性与需求分析
    3.1 系统需求主要问题分析
    3.2 系统可行性分析
    3.3 系统总体需求
    3.4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4.1 人员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3.4.2 设备巡检系统需求分析
        3.4.3 备件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3.4.4 设备维护系统需求分析
        3.4.5 设备档案/履历系统需求分析
    3.5 系统流程分析
    3.6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巡检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设计目标
    4.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4.3 系统性能设计目标
    4.4 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4.4.1 设备档案模块设计
        4.4.2 设备巡检模块设计
        4.4.3 设备报修保养模块设计
        4.4.4 备品备件管理模块设计
        4.4.5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4.5 系统类图设计
    4.6 系统数据库设计
        4.6.1 逻辑结构设计
        4.6.2 物理结构设计
    4.7 系统安全性设计
    4.8 巡检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4.8.1 系统的开发环境
        4.8.2 系统框架的实现
        4.8.3 巡检管理模块实现
        4.8.4 设备报修管理模块实现
        4.8.5 自动报修模块实现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巡检信息管理系统测试与运行分析
    5.1 测试环境与工具
        5.1.1 功能测试
        5.1.2 压力测试
        5.1.3 兼容性和可用性测试
    5.2 系统运行测试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8)基于组件化的后台管理页面可视化构建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关键技术分析
    2.1 Web前端框架React介绍
        2.1.1 虚拟DOM
        2.1.2 React组件化
        2.1.3 单向数据流
    2.2 MVC模式介绍
        2.2.1 MVC模式的结构
        2.2.2 MVC模式的优点
    2.3 UI组件框架介绍
        2.3.1 Ant Design
        2.3.2 Ant Design Pro脚手架
        2.3.3 ECharts
    2.4 Spring Boot框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架构及功能设计
    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3.2 系统技术架构设计
    3.3 系统工作流程设计
    3.4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4.1 用户角色划分
        3.4.2 页面编辑模块设计
        3.4.3 组件库模块设计
        3.4.4 组件编辑模块设计
        3.4.5 配置数据操作模块设计
        3.4.6 项目打包下载模块设计
        3.4.7 后端功能模块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组件化的后台管理可视化页面构建系统的实现
    4.1 页面编辑模块实现
        4.1.1 系统页面整体布局实现
        4.1.2 导航菜单以及访问权限的可视化配置实现
        4.1.3 页面组件拖拽增删功能实现
        4.1.4 响应式布局实现
    4.2 组件库模块实现
        4.2.1 ECharts图表组件实现
        4.2.2 Ant Design UI组件实现
        4.2.3 封装AJAX请求实现
    4.3 组件编辑模块实现
        4.3.1 组件样式配置及接口参数配置实现
        4.3.2 组件显示数据配置及操作数据配置实现
        4.3.3 组件编辑模块应用实现示例
    4.4 配置数据操作模块实现
        4.4.1 浏览器本地实时保存和读取实现
        4.4.2 数据库持久化储存和读取实现
    4.5 项目打包下载模块实现
    4.6 后端功能模块实现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优化
    5.1 系统整体性能测试及分析
    5.2 系统单元测试及跨设备响应测试
        5.2.1 单元测试
        5.2.2 跨设备响应测试
    5.3 系统性能优化
        5.3.1 打包文件优化
        5.3.2 系统代码优化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汽轮发电机组远程振动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振动监测诊断系统的发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振动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2.1 引言
    2.2 振动监测技术
    2.3 振动监测分析方法
        2.3.1 振动信号分析
        2.3.2 监测分析特征图形
    2.4 振动故障诊断技术
        2.4.1 常见故障类型
        2.4.2 故障诊断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振动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方案
    3.1 引言
    3.2 开发模式方案
        3.2.1 C/S模式
        3.2.2 B/S模式
    3.3 需求性分析
        3.3.1 功能需求分析
        3.3.2 数据库需求分析
    3.4 系统方案设计
        3.4.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4.2 系统具体功能设计
        3.4.3 数据库方案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振动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开发
    4.1 引言
    4.2 系统开发环境及技术
        4.2.1 系统开发环境
        4.2.2. NET技术
        4.2.3 JavaScript技术
        4.2.4 Json和Ajax技术
        4.2.5 系统开发架构
    4.3 数据库开发
        4.3.1 数据库设计
        4.3.2 振动信号数据储存及维护
    4.4 系统功能开发
        4.4.1 信息配置功能
        4.4.2 振动监测功能
        4.4.3 报警提醒功能
        4.4.4 故障诊断功能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振动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测试
    5.1 引言
    5.2 系统首页
    5.3 管理功能
    5.4 信息配置功能
    5.5 振动监测功能
    5.6 报警提醒功能
    5.7 故障诊断功能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10)压铸模具远程运行维护管理系统设计及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论文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压铸车间内压铸模具运行维护研究现状
        1.2.2 设备远程运行维护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2 压铸模具远程运行维护系统总体方案
    2.1 压铸模具运行维护需求分析
        2.1.1 压铸模具结构组成
        2.1.2 压铸模具生产工况
        2.1.3 模具维护需求
    2.2 系统总体方案
        2.2.1 现场控制端总体方案
        2.2.2 服务器端总体方案
        2.2.3 远程终端总体方案
    2.3 本章小结
3 压铸模具现场维护控制系统设计
    3.1 压铸模具现场维护控制系统整体功能介绍
    3.2 集中润滑动作单元设计
        3.2.1 模具润滑部件
        3.2.2 润滑动作单元设计
        3.2.3 传感器选型
    3.3 PLC控制系统设计
        3.3.1 PLC数据分配
        3.3.2 PLC程序设计
    3.4 HMI触摸屏设计
    3.5 DTU通信模块设置
    3.6 本章小结
4 远程运维管理系统开发技术选型及数据库设计
    4.1 通信协议
        4.1.1 TCP/IP协议
        4.1.2 HTTP协议
        4.1.3 Socket通信
        4.1.4 BIO和 NIO
        4.1.5 Modbus协议
    4.2 Java相关技术
        4.2.1 SpringBoot框架
        4.2.2 Netty框架
        4.2.3 MyBatis框架
        4.2.4 SpringSecurity框架
    4.3 Web前端相关技术
        4.3.1 Vue.js框架
        4.3.2 Node.js运行平台
    4.4 数据库设计
        4.4.1 数据库CDM概念结构设计
        4.4.2 数据库PDM物理数据模型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压铸模具Web端远程运行维护管理系统设计
    5.1 总体架构及相关技术选型分析
        5.1.1 程序设计架构
        5.1.2 开发工具及环境
    5.2 服务端程序设计
        5.2.1 .数据处理中心开发
        5.2.2 数据层功能设计
        5.2.3 权限管理功能设计
    5.3 Web远程管理平台功能设计
        5.3.1 基于Restful的前端API设计
        5.3.2 前后端服务API设计
    5.4 前端系统设计
        5.4.1 前端程序设计方法
        5.4.2 用户管理模块页面设计
        5.4.3 模具管理模块页面设计
        5.4.4 状态监测模块设计
    5.5 本章小结
6 系统实验测试
    6.1 现场实验装置搭建
    6.2 Web端运维平台部署
    6.3 远程系统模具信息管理功能测试
    6.4 系统运行维护功能测试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四、数据库系统和开发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 [1]Web应用开发中数据库访问相关的问题分析[J]. 赵洋.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1(11)
  • [2]基于javaEE的BIM综合管理平台框架技术研究及实现[D]. 陈坤.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1)
  • [3]基于组态软件的印刷包装设备监控管理系统研究[D]. 鲁文行.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4]基于移动应用的渭河水功能区水质评价及预警研究[D]. 郝月.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5]基于云平台的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展盼婷.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6]润滑材料数据库平台设计及机器学习性能预测方法研究[D]. 贾丹.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2021
  • [7]设备巡检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黄文益. 广西大学, 2021(12)
  • [8]基于组件化的后台管理页面可视化构建系统设计与实现[D]. 章晨曦.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9]汽轮发电机组远程振动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研究[D]. 钱泽琛.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10]压铸模具远程运行维护管理系统设计及软件开发[D]. 梁启森. 浙江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数据库系统和开发过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