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咱们的扶贫办”(论文文献综述)
李智[1](2021)在《羊上树扶贫记》文中指出一腊月二十九,明天就是牛年的除夕。今天是表弟任丹蛋的婚礼。年头岁尾办喜事,在古城被称之"赶乱岁"。为的是解决不能按两个新人"利月"办事的问题。杨树一大早就来到舅舅家帮忙。本来今天是该上班的,可丹蛋是舅舅的独生子。舅舅是亲舅舅,从小到大对杨树特别亲。父亲是个老农民。杨树读书上班安排工作甚至娶妻生子都是舅舅一手操办。天大地大舅舅的恩情最大。杨树不敢忘本。所以这几天干脆请假在舅舅家帮忙。这几年在县政府办,路子也蹚开了。方方面面都有熟人,有熟人就好办事。所以,从用车到婚庆,到联系酒店安排婚礼用餐都是杨树一手操办。舅舅说我也快到退休年龄了,许多场面上的事情既麻烦又不想搞,小树你就替舅舅操心吧。
张天宇[2](2021)在《吕梁山护工 “三转婆姨”的走出与归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42岁的许艳平至今都记得,自己7岁那年跟同学打闹,不小心磕破了头,鲜血汩汩地往外流,她的母亲从厨房舀出一碗白面堵在了伤口上,幼时的许艳平不懂:"妈,白面也是药啊?"母亲无奈地说:"白面不是药,咱们家穷,不敢去医院,没有钱。"敷上白面后的许艳平渐渐不再流血,她的母亲害怕再出事,对她说:"不要动,动了就会死。"许艳平便静静地躺在炕上,她想,为什么我家这么穷,将来我可不能过这样的日子,一定要从这里走出去。
陈国峰[3](2021)在《话剧《林西之歌》》文中研究说明人物郭文亮林西县农牧局股长,四卜楞村驻村第一书记,青年。杨晓蓉四卜楞村姑娘,在读硕士,青年。张莉莉赤峰市教育局科长,赤峰市驻乡镇工作队队长,乡党委副书记,女,中年。杨玉山四卜楞村荣残军人,跛足,55岁左右。刘大年四卜楞村村委会主任,50—55岁。
李思晨[4](2021)在《精准扶贫视野下农村贫困户金融增能的个案研究》文中认为金融社会工作作为发展性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其核心使命是金融增能,在反贫困和乡村振兴战略中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当前,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重大胜利,但一些贫困户、脱贫户和贫困边缘户仍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产业扶贫的成效还不稳定。因此,有必要对贫困户群体加强金融社会工作介入,提升其金融素养和内生发展能力,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衔接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基于以上背景展开研究,旨在通过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贫困户的金融素养,实现金融增能。本研究以江西抚州Q村贫困户L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通过访谈,对贫困户L的金融素养进行了分析,整体来看贫困户L的金融素养较差。其中,金融知识和金融意识方面较为薄弱。通过金融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服务对象的金融知识、金融态度得到了提升,而金融能力、金融意识有待长期解决。本研究以微型金融理论、资产建设理论以及增能理论为基础,采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帮助贫困户L金融素养部分得到了提升,建立个人发展账户,巩固脱贫攻坚战。通过银社对接,链接小额信贷资源,助推家庭农场,增进金融能力,避免返贫现象发生。在服务过程中,笔者进行了金融增能的效果评估以反思每次服务的成效与不足,并思考进一步的干预措施。结案阶段,笔者对整个服务流程进行金融增能的效果评估,检验个案工作介入贫困户金融增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金融素养提升、经济收入提升以及贫困户行为改变等方面的效果评估,笔者发现运用金融社会工作的方法开展的个案工作对于贫困户L增进金融能力具有显着的成效。同时也强调了为贫困户L链接金融资源,寻求专业人士的援助,提供理财支持辅导,协助贫困户L做好产业项目的选择,提升其金融素养和内生发展能力。最后,笔者提出了研究结论与建议,通过金融社会工作的方法介入服务对象的金融素养得以提升,增进金融能力。这意味着金融社会工作可以有效运用于贫困户金融增能的实务探索中。同时,本研究还对金融社会工作的发展进行了反思和展望。
刘凤丽[5](2021)在《山东省高青县唐坊镇精准扶贫工作的实践、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贫困是一个长期困扰全球经济发展的问题,即便是在社会发展水平极高的今天,仍然有一部分人生活在贫困之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依旧存在着许多制约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实现的因素,这些问题都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13年习近平在湖南湘西考察时第一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对待扶贫工作要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现阶段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已经脱贫,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阶段。本文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论述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研究方法、主要创新点等内容。第二章是精准扶贫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三章是唐坊镇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的具体实践做法及成效分析,包括镇域概况、精准扶贫具体实践做法及运用贫困村、贫困户的案例分析取得的脱贫成效。第四章是分析唐坊镇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政策、扶贫人员力量、扶贫对象等层面具体分析。第五章是针对精准扶贫问题的对策分析,与第四章相对应,从政策、扶贫人员力量、扶贫对象三个层面,分别提出对策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力求为同类型乡镇政府开展扶贫工作提供现实借鉴,实现贫困人口生活质量改善,贫困人员稳定脱贫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鲍盛华,郝天晓,胡莹,马犇[6](2020)在《青春作伴好还乡(又名《我们县里的年轻人》)》文中认为1.内景手机屏幕日一群麻雀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上叫着,突然被什么惊起,"腾"地飞向天空。飞起的群鸟中,其中一只飞着飞着,变换成一个微信头像。字幕:2019年9月23日上午10时。微信的主人名叫"麻雀"。他的手指点开朋友圈中一条名为《管松江,你凭什么让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如此任性?》的公众号文章,浏览之后在下面留言:大学毕业才一年就提正科,牛!在县里,那可是不小的官儿了!随着他的手指下移,文章后面的留言已经多到滑不到底。
郭靖宇,杨勇[7](2020)在《最美的乡村》文中提出近期,由河北省组织创拍的表现"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主题的电视连续剧《最美的乡村》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该剧讲述了镇党委副书记唐天石、市广播电视台新闻女主播辛兰、返乡创业大学生田永青等分别在不同情势下,扶贫攻坚的朴实动人故事,再现了贫困地区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上下同心"挖穷根、走富路、奔小康"的奋斗历程。该剧由着名导演、编剧、监制郭靖宇和着名作家、编剧杨勇担任总编剧。《最美的乡村》全剧共三十集,本刊选发剧本第一集和第九集。
劳倩颖[8](2020)在《社会组织参与技能扶贫 ——历史考察与实践分析》文中提出在我国决胜小康的关键时刻,随着多维度致贫的问题逐渐暴露,技能扶持成为了群众可持续化脱贫的治本之策。而社会组织作为非营利性的第三方存在,其存在能够弥补政府和市场的功能性局限,充分彰显灵活性、亲民性等特征,并满足贫困人口对于技能脱贫的多样化需求。因此,社会组织参与技能扶贫是扶贫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如何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实现群众自主脱贫,维持技能扶贫的成果是具有时代价值性的议题。我国社会组织参与技能扶贫是伴随着自身发展和扶贫事业阶段性要求而推进的。自改革开放以来,先后经历了认知性参与时期(1978-1993年)、规范性参与时期(1994-2013年)和多样化参与时期(2014-现在)。从扶贫政策文本变迁中,能够看出近些年相关政策聚焦于政府服务、人才建设、资金保障、精准性扶贫等关注点,也能够看出社会组织参与国家技能扶贫事业的比重在逐步增加。事实证明,参与技能扶贫让社会组织有了新的发展空间。中华职业教育社开展的“温暖工程”项目是社会组织参与技能扶贫的典型案例。在26年的实践中,“温暖工程”服务于农村妇女、贫困山区学生、普通农民、边疆少数群体、残障特殊群体等贫困人口,结合包含思想理念、职业教育经验、扶贫实践经验、规范性章程在内的组织专业背景和精准性识别、及时性沟通、灵活化资源利用等的本位优势,在政企合作、技能习得方式、跨领域拓展、监督体系打造、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诸多成果。通过前期对于历史进程、政策解读以及相关案例的分析,本研究认为目前中国的社会组织在参与技能扶贫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但由于多种因素交叉作用,社会组织还在主客观层面上面临着效益困境、沟通困境以及功能困境。对比国际上社会组织参与技能扶贫的相关举措,可形成对我国目前社会组织技能扶贫行动所处困境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为以下六点:发挥社会组织的专业性,注重品牌建设;维护贫困人口应有权利,注重赋权建设;构建技能生态价值链,注重过程建设;开辟社会组织互通联盟体系,注重网络建设;实现监督和问责体系公开化,注重监察建设;形成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合作精神,注重职能建设。由此,本研究综合认为,我国社会组织要走出参与技能扶贫的特色之路,首先要从组织自身建设出发,包括专业建设、中介建设、软文化建设、信息监督平台建设等;其次要注重技能扶贫过程驱动、创新与网络建设,建立贫困人群核心技能开发服务体系和村民生涯追踪人力资源服务系统,拓宽扶贫功能至心理和法律援助,促进传统技能扶持形式的科学转变,构建以技能链为基础的生态网络;最后要对政社关系进行进一步建设,并形成制度回应。
李娜[9](2020)在《产业扶贫路径优化研究 ——以山东省Z区产业扶贫为例》文中认为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正处在攻坚拔寨冲刺期,产业扶贫作为一种重要的扶贫手段,加快了脱贫目标的完成进度。产业发展是一种经济活动,产业扶贫则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圆满完成的任务。我国产业扶贫项目遍地开花,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在不断凸显。本文以参与式治理理论、生产要素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以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聚焦产业扶贫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思路是产业扶贫中多元主体参与产业扶贫存在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本文在上述研究理论和方法之下,认知到:产业发展离不开产业带动,市场主体参与的积极程度影响着产业发展的活力;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技术等支持,社会组织的力量不容忽视;产业扶贫离不开贫困户与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等的交流协作,多元互动方能提升扶贫效果。然后以山东省Z区产业扶贫实践为研究对象,分析Z区产业扶贫取得的成效和部分村镇产业扶贫的特色,以期为其他地区产业扶贫提供借鉴。除此之外,基于政府、市场主体、社会组织、贫困户等主体的视角,研究发现产业扶贫中存在政府参与效果不理想、市场主体活力不足、社会组织参与不实、贫困户参与被动的问题。通过剖析问题,归纳总结出产业扶贫中政府赋权不足、市场主体逐利本质、社会组织参与成本高、贫困户参与能力和参与意愿低、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缺乏等原因。最后给出产业扶贫的路径优化建议:扩大政府对各主体的赋权,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提高贫困户参与能力,完善制度保障多元主体参与。
曹远航[10](2020)在《基层政府教育精准扶贫政策执行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T县为例》文中指出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脱贫攻坚的新阶段,教育精准扶贫既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其中,基层政府政策执行作为教育精准扶贫的关键环节,直接关乎着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实际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基层政府教育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实际样态、所存问题和其深层次原因,以及优化路径进行深入探究。本文以公共选择理论、政策执行理论等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焦点团体访谈法,并使用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探讨T县教育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过程。通过研究分析发现,样本县在教育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政策执行选择不定、执行人员认知偏差与负荷过重、执行对象抉择徘徊、执行空间受限等问题。为进一步剖析上述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结合编码分析与材料互证,发现“执行目标与资源的短板”、“执行机构与人员的堵塞”、“考核机制的弱化”以及“执行环境的复杂”,加上各因素之间的连环效应,共同导致基层政府政策执行问题的产生。根据问题及归因分析,提出了改进基层教育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对策建议:一是完善政策内容,强化基层政策执行资源管理;二是优化主体行为,整合基层政策执行机关权责;三是健全评估指标,构建教育精准扶贫评估机制;四是改善基层环境,营造基层政策执行良好生态。
二、“咱们的扶贫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咱们的扶贫办”(论文提纲范文)
(1)羊上树扶贫记(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2)吕梁山护工 “三转婆姨”的走出与归来(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3)话剧《林西之歌》(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场 |
第二场 |
第三场 |
第四场 |
第五场 |
第六场 |
第七场 |
(4)精准扶贫视野下农村贫困户金融增能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研究现状 |
2.1 概念界定 |
2.1.1 贫困户 |
2.1.2 精准扶贫 |
2.1.3 金融增能 |
2.2 理论基础 |
2.2.1 微型金融理论 |
2.2.2 资产建设理论 |
2.2.3 增能理论 |
2.3 研究现状 |
2.3.1 贫困与金融素养、金融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
2.3.2 扶贫模式相关研究 |
2.3.3 精准扶贫相关研究 |
2.3.4 金融社会工作相关研究 |
2.3.5 贫困群体金融增能的实务研究 |
2.4 文献述评 |
第3章 Q村贫困户状况及金融扶贫现状 |
3.1 Q村基本背景 |
3.2 Q村贫困户的现状 |
3.3 金融扶贫的现状 |
第4章 案例贫困户的需求评估与介入策略 |
4.1 贫困户个案L的基本情况 |
4.2 问题分析与需求评估 |
4.2.1 问题分析 |
4.2.2 前测评估与需求评估 |
4.3 干预目标 |
4.3.1 总目标 |
4.3.2 具体目标 |
4.4 增能的策略 |
4.4.1 循序渐进提升金融素养,增进金融能力 |
4.4.2 完善个人发展账户,解决家庭经济困难 |
4.4.3 银社对接链接金融资源 |
4.4.4 帮助贫困户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
第5章 金融增能的实务过程 |
5.1 第一阶段:建立关系 |
5.2 第二阶段:协助建立个人发展账户 |
5.3 第三阶段:金融知识赋能提升金融素养 |
5.4 第四阶段:通过理财讲座提升贫困户抗风险能力 |
5.5 第五阶段:落实收入来源的问题 |
5.6 第六阶段:链接信贷资源,助力产业扶贫 |
5.6.1 倡导城乡合作,支持产业发展 |
5.6.2 银社对接,链接小微金融信贷资源助推家庭农场 |
5.7 金融增能的效果评估 |
5.7.1 金融素养提升的效果评估 |
5.7.2 经济收入提升的效果评估 |
5.7.3 贫困户行为改变的效果评估 |
5.7.4 介入回顾 |
5.7.5 反馈与评价 |
5.8 介入成效评估 |
第6章 结论与反思 |
6.1 主要结论 |
6.2 反思与展望 |
6.2.1 反思 |
6.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江西省Q村贫困户个案金融素养访谈提纲 |
附录二 金融素养调查问卷 |
致谢 |
(5)山东省高青县唐坊镇精准扶贫工作的实践、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论 |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资料收集法 |
1.4.2 案例分析法 |
1.4.3 质性访谈法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精准扶贫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扶贫 |
2.1.2 精准扶贫 |
2.1.3 脱贫标准 |
2.2 相关理论 |
2.2.1 参与式发展理论 |
2.2.2 马克思主义的反贫困理论 |
2.2.3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 |
第3章 唐坊镇精准扶贫的实践做法及成效 |
3.1 唐坊镇基本情况概况 |
3.2 精准扶贫的实践做法及成效案例分析 |
3.2.1 唐坊镇精准扶贫实践做法 |
3.2.2 唐坊镇精准扶贫成效案例分析 |
3.3 小结 |
第4章 唐坊镇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唐坊镇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4.1.1 扶贫政策执行不够灵活 |
4.1.2 参与扶贫基层力量薄弱 |
4.1.3 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弱,对扶贫政策依赖性强 |
4.1.4 预防返贫、新致贫机制不完善 |
4.2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地方扶贫政策精准性有待加强 |
4.2.2 部分基层干部对扶贫工作心态失衡 |
4.2.3 社会力量精准扶贫参与力度低、覆盖范围小。 |
4.2.4 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严重 |
4.2.5 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 |
4.3 小结 |
第5章 唐坊镇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
5.1 对于政策层面的对策分析 |
5.1.1 因户制宜,精准施策 |
5.1.2 完善防范返贫风险机制 |
5.1.3 创新扶贫工作方式方法 |
5.2 扶贫人员力量层面对策分析 |
5.2.1 加强基层扶贫力量,充实基层扶贫人才队伍 |
5.2.2 建立奖罚制度,激发基层干部参与扶贫积极性 |
5.2.3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 |
5.3 扶贫对象层面对策分析 |
5.3.1 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正向典型 |
5.3.2 扶贫先扶智与志,提高贫困户自主脱贫意识与能力 |
5.4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最美的乡村(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集 |
第九集 |
(8)社会组织参与技能扶贫 ——历史考察与实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计划 |
1.2.1 研究对象及范围 |
1.2.2 研究目标 |
1.2.3 研究框架 |
1.2.4 研究思路 |
1.2.5 拟突破重难点 |
1.2.6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社会组织参与技能扶贫的理论进展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社会组织 |
2.1.2 技能扶贫 |
2.1.3 温暖工程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2.2.1 主要研究回顾 |
2.2.2 研究评述 |
2.3 理论基础 |
2.3.1 系统贫困理论 |
2.3.2 人力资本理论 |
2.3.3 福利多元主义 |
2.3.4 二主体失灵论 |
第3章 社会组织参与技能扶贫的历史逻辑 |
3.1 历史演进阶段 |
3.1.1 社会组织认知性参与技能扶贫时期(1978-1993年) |
3.1.2 社会组织规范性参与技能扶贫时期(1994-2013年) |
3.1.3 社会组织多样性参与技能扶贫时期(2014-现在) |
3.2 政策文本变迁 |
3.2.1 政策聚焦点 |
3.2.2 政策形式 |
第4章 社会组织参与技能扶贫的实践案例 |
4.1 概况 |
4.1.1 组织机构建设 |
4.1.2 新时期的“温暖工程”行动 |
4.2 前期分析 |
4.2.1 专业背景 |
4.2.2 本位优势 |
4.3 取得经验 |
4.3.1 促成多种政社合作的形式 |
4.3.2 创新贫困人口技能习得方式 |
4.3.3 联合社会力量跨领域扶贫 |
4.3.4 实行过程性监督体系 |
4.3.5 重视扶贫科研成果累积 |
第5章 社会组织参与技能扶贫的现实困境 |
5.1 效益困境 |
5.1.1 基于原生性的贫困人口难以适应扶贫进度 |
5.1.2 贫困人口主动性和责任感丧失 |
5.1.3 综合原因出现返贫现象 |
5.1.4 技能人才流失 |
5.2 沟通困境 |
5.2.1 缺乏中介机制和沟通平台 |
5.2.2 扶贫信息系统存在滞后性和断连性 |
5.2.3 社会舆论沟通存在偏差 |
5.3 功能困境 |
5.3.1 未能给贫困人群提供服务保障 |
5.3.2 缺乏详细的技能扶持规划 |
5.3.3 行动空间受限于制度空间 |
第6章 社会组织参与技能扶贫的国际经验 |
6.1 品牌建设:发挥社会组织专业性 |
6.1.1 扶贫过程的专业性 |
6.1.2 专业化科研成果 |
6.2 赋权建设:维护贫困人口应有的权利 |
6.2.1 权利参与 |
6.2.2 权利维护 |
6.3 过程建设:构建技能生态价值链 |
6.4 网络建设:开辟社会组织互通联盟体系 |
6.4.1 信息网络 |
6.4.2 关系网络 |
6.5 监察建设:实现监督和问责体系的公开化 |
6.6 职能建设:形成社会组织和政府之间的合作精神 |
6.6.1 契约权责 |
6.6.2 公共服务购买 |
6.6.3 资金流 |
第7章 社会组织参与技能扶贫的经验优化 |
7.1 组织建设和能力提升 |
7.1.1 深化社会组织的专业建设 |
7.1.2 支持功能性枢纽型扶贫社会组织的建设 |
7.1.3 提升社会组织的软文化宣传能力 |
7.1.4 构建完备信息监督公共平台 |
7.2 过程驱动、创新与信息建设 |
7.2.1 建立贫困人群核心技能开发服务体系 |
7.2.2 拓宽扶贫功能至心理和法律援助 |
7.2.3 促进传统技能扶持形式的科学转变 |
7.2.4 开发村民生涯追踪人力资源服务系统 |
7.2.5 构建以技能链为基础的生态网络 |
7.3 制度回应和关系建设 |
7.3.1 加强技能扶贫政策与社会组织行动的耦合性 |
7.3.2 建立深化友好型的政社关系 |
7.3.3 形成多功能的交流分享机制 |
第8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社会组织参与技能扶贫访谈编码信息统计表 |
附录2 社会组织参与技能扶贫访谈提纲(农民版) |
附录3 社会组织参与技能扶贫访谈提纲(村干部版) |
附录4 社会组织参与技能扶贫访谈提纲(社会组织版) |
附录5 社会组织参与技能扶贫访谈提纲(政府版) |
附录6 社会组织参与技能扶贫访谈提纲(学校版)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产业扶贫路径优化研究 ——以山东省Z区产业扶贫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创新之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扶贫 |
2.1.2 精准扶贫 |
2.1.3 产业扶贫 |
2.2 基础理论 |
2.2.1 参与式治理理论 |
2.2.2 生产要素理论 |
2.2.3 协同治理理论 |
第三章 山东省Z区产业扶贫现状 |
3.1 Z区贫困人口概况 |
3.2 Z区产业扶贫状况 |
3.2.1 Z区产业扶贫总体概况 |
3.2.2 Z区冬枣产业扶贫 |
3.3 Z区产业扶贫成效 |
第四章 Z区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Z区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 |
4.1.1 政府参与效果不理想 |
4.1.2 市场主体活力不足 |
4.1.3 社会组织参与不实 |
4.1.4 贫困户参与被动 |
4.2 Z区产业扶贫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政府赋权不足 |
4.2.2 市场主体逐利本质 |
4.2.3 社会组织参与成本高 |
4.2.4 贫困户参与能力和参与意愿低 |
4.2.5 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不健全 |
第五章 产业扶贫路径优化建议 |
5.1 扩大政府对各主体的赋权 |
5.1.1 加大政府扶持引导力度 |
5.1.2 赋予社会组织参与决策事项建议的权利 |
5.1.3 扩大对市场主体的赋权 |
5.1.4 扩大对贫困户的赋权 |
5.2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
5.2.1 明确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 |
5.2.2 确保市场主体根本利益 |
5.2.3 为市场主体发展提供有利环境 |
5.3 推动社会组织积极参与 |
5.3.1 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产业扶贫 |
5.3.2 为社会组织提供政策支持、信息服务 |
5.3.3 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
5.4 提高贫困户参与能力 |
5.4.1 培养锐意进取意识 |
5.4.2 提高贫困户的信息利用能力 |
5.4.3 提高贫困户技术应用能力 |
5.5 完善制度,保障多元主体参与 |
5.5.1 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反馈机制建设 |
5.5.2 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 |
5.5.3 积极推进产业扶贫的法制建设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Z区产业扶贫调查问卷 |
附录(二)Z区产业扶贫部分访谈记录 |
(10)基层政府教育精准扶贫政策执行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T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国内文献综述 |
(二)国外文献综述 |
(三)对国内外研究的述评 |
四、核心概念 |
(一)基层政府 |
(二)教育精准扶贫 |
(三)教育政策执行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一、理论基础 |
(一)公共选择理论 |
(二)政策执行理论 |
二、研究对象 |
(一)实地调查中的样本县 |
(二)实地调查中的样本镇及村 |
(三)实地调查中的访谈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一)数据收集的方法 |
(二)数据分析的方法 |
四、研究思路 |
第三章 我国及河南省教育扶贫政策演进与执行现状 |
一、我国教育扶贫政策的历史演进与实践历程 |
(一)教育扶贫政策初始阶段(1949-1977) |
(二)教育扶贫政策启动阶段(1978-2000) |
(三)教育扶贫政策体系化与规模化发展阶段(2001-2012) |
(四)教育扶贫政策内涵提升与精准实践阶段(2013-2020) |
二、河南省及样本县教育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现状 |
(一)河南省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及执行现状 |
(二)样本县教育精准扶贫路径及具体措施 |
(三)样本县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成效及经验 |
第四章 基层政府教育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 |
一、“航标分殊”:基层政府政策执行选择不定问题 |
(一)“扶教”还是“扶钱” |
(二)“扶教”还是“扶心” |
二、“舵手劳顿”:基层干部的认知偏差与负担问题 |
(一)基层政策执行人员的认知偏差 |
(二)基层政策执行人员的负荷过重 |
三、“船员摇摆”:基层政策执行对象抉择徘徊问题 |
(一)政策边缘人之间“争贫”频发 |
(二)贫困生与农村学生“难舍难分” |
四、“航线蜿蜒”:基层政府政策执行空间受限问题 |
(一)基层政策执行的可持续性不足 |
(二)基层政策执行的可延展性受限 |
第五章 基层政府教育精准扶贫政策执行问题的归因分析 |
一、目标与资源的短板“削弱”基层政策执行的顺畅度 |
(一)执行目标的冲突与短视 |
(二)执行资源的短缺与失衡 |
二、机构与人员的堵塞“束缚”基层政策执行的内生力 |
(一)纵向部门信息传递弱化 |
(二)横向部门职能划分模糊 |
(三)执行人员自身素养欠缺 |
三、考核机制的弱化“阻碍”基层政策执行的实效性 |
(一)考核指标内容不完善 |
(二)考核机制独立性欠缺 |
四、执行环境的复杂“加剧”基层政策执行的挑战度 |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积淀 |
(二)基层社会环境的转型 |
(三)基层教育环境的挑战 |
第六章 基层政府教育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对策建议 |
一、完善政策内容,强化基层政策执行资源管理 |
(一)调整目标,完善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内容 |
(二)加强供给,高效使用基层政策执行资源 |
二、优化主体行为,整合基层政策执行机关权责 |
(一)提升认知,优化基层政策执行人员行为 |
(二)塑造形象,整合基层政策执行机关权责 |
三、健全考核指标,构建基层政策考核评估机制 |
(一)完善指标,充实教育精准扶贫考核内容 |
(二)凸显特色,构建教育精准扶贫考核机制 |
四、改善基层环境,营造基层政策执行良好生态 |
(一)改善环境,助力基层政策执行顺利展开 |
(二)建设智库,树立基层政策执行经验典范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访谈对象信息表 |
附录B 基层政策执行过程的开放式编码及范畴化 |
附录C 基层政策执行过程的核心编码(三级)节点分布 |
附录D 基层政策执行过程的主轴编码(二级)节点分布 |
附录E 访谈提纲 |
(一)县教育局相关领导访谈提纲 |
(二)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及中心校长访谈提纲 |
(三)村一级干部访谈提纲 |
(四)学校校长及教师访谈提纲 |
(五)贫困户及非贫困户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咱们的扶贫办”(论文参考文献)
- [1]羊上树扶贫记[J]. 李智. 娘子关, 2021(05)
- [2]吕梁山护工 “三转婆姨”的走出与归来[J]. 张天宇. 中国工人, 2021(10)
- [3]话剧《林西之歌》[J]. 陈国峰. 新世纪剧坛, 2021(05)
- [4]精准扶贫视野下农村贫困户金融增能的个案研究[D]. 李思晨.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5]山东省高青县唐坊镇精准扶贫工作的实践、问题及对策研究[D]. 刘凤丽.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6]青春作伴好还乡(又名《我们县里的年轻人》)[J]. 鲍盛华,郝天晓,胡莹,马犇. 电影文学, 2020(23)
- [7]最美的乡村[J]. 郭靖宇,杨勇. 长城, 2020(04)
- [8]社会组织参与技能扶贫 ——历史考察与实践分析[D]. 劳倩颖.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9]产业扶贫路径优化研究 ——以山东省Z区产业扶贫为例[D]. 李娜. 济南大学, 2020(05)
- [10]基层政府教育精准扶贫政策执行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T县为例[D]. 曹远航. 河南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