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明代彝族手书

珍贵的明代彝族手书

一、一部珍贵的明代彝文手抄经典(论文文献综述)

朱建军[1](2006)在《古汉字与滇川黔桂彝文同义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古汉字在汉字发展史以及人类文字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对于普通文字学、比较文字学和文字史的研究有着极为重大的认识价值。而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四省区的彝文不仅是中国民族古文字中较为古老的文种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较为古老的文种之一。彝文与国内外其他已经消亡的古文字相比,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它至今还“活”着,还被使用着。彝文在中国文字史上乃至世界文字史上都有其十分特殊的地位,它在造字方法、文字风格和文字的使用方法等方而与其他民族古文字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同时也有着许多独特之处。这一文种与其他文种相比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个案,对它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的价值亦是不容置疑的,而在至今有关彝文的一些重要问题尚未取得圆满解决的情况下,运用文字学上同义比较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是可能取得认识上的新突破的有意义的尝试。本文的研究正是以上述认识为基础的。 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为绪论。本章首先对彝文的称谓及分布情况、彝文起源的神话、彝文文献、规范彝文等四个方而对彝文作了鸟瞰式的介绍,接着从彝文创制的时间、彝文的渊源物、彝文与其他文种符号的关系、彝文的性质、彝文的结构方式、彝文的规范化、彝文工具书的编纂、彝文信息化处理、彝文文宁学的学科建设等方面对近三十年来国内彝文研究的状况进行了全方位的总结。本章最后还对本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介绍。 第二章为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文同义比较研究。本章主要含三个部分:首先对本文所使用的四省区彝文材料的选取原则、材料的来源进行说明,并列出四省区彝文同义比较对照表。其次以四省区是否同源为切入点,对四省区共有彝文、三省区共有彝文以及两省区共有彝文作出相应的统计。接着在以上两部分的基础上得出了关于彝文相关问题的八点结论。 第三章为古汉字与彝文的同义比较研究。本章首先通过对古汉字与彝文假借现象的比较对彝文所处的发展阶段进行了探讨,认为彝文目前正处在一个叉路口,它的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走向音节文字,另一条是走向更为高效的意音文字。本章接着又分两节从同义比较角度对汉字与彝文的数字、干支字作了专题讨论,并得出一些具有一定理论价值的结论。 第四章主要讨论了由同义比较引出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彝文的发生问题。关于这一问题,主要从彝文的创制时间、彝文的渊源物、彝文的创制者这三方面进行了讨论,认为:对彝文的产生时间的讨论,不仅需要理论上的推绎,还更需要得到更多考古材料的实证;彝文发生的渊源物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彝文的起源与宗教有关,其创制者为彝族的宗教职业者——毕摩。第二个讨论的问题是彝文的性质问题。从皮尔上的符号“三位一体”理论出发,对文字的分类问题作了重新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彝文实际将彝文认定为一种“语素—意音—记号”文字。 第五章为结论。对全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和重要结论进行了归纳。 本文最后附有四个附录。

本刊编辑部[2](1996)在《《文献》杂志1979—1994年(总第1~66期)篇目分类索引》文中提出1.《文献》杂志自1979年创刊,至1985年共计出版二十二辑,1986年以后每年出版四辑。2.本索引根据以类相从的原则进行编排,共分为:文学;史学;敦煌、帛书;方志、舆图;谱牒、碑刻;传记、行实;善本叙录;抄本、写本、未刊本;目录;序跋、题记;版本、校勘;辨误、补正;辑侠;文献;书札;书史;刻书、藏书、访书;怀念、回顾及其他;书目文献出版社图书介绍等十九大类。编写顺序依次为篇名、作者、年代、期数(1979—1985年则为总辑数)。3.本索引编制匆促,分类难称允当,请读者使用时注意。

王水乔[3](1996)在《杨成志与西南民族研究》文中认为杨成志与西南民族研究王水乔1928年7月,由蔡元培任院长的中央研究院与国立中山大学合派杨成志、容肇祖及俄国人史禄国教授夫妇共四人,前往云南进行民族调查。一月后其中三人返回广东,杨成志即自告奋勇,独自一人承担起民族调查的责任,在川滇交界的凉山彝族地区及...

陈好林[4](1994)在《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着述索引(1990—1994)》文中研究指明[说明]本索引收录的文章和着作选自1990年至1994年间中国大陆的出版物,内容限于有关中国少数民族古文字、古文献的考释、研究、介绍和报道。从民族古文献出发的有关语言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学研究以及转译自海外刊物的文章不在收录之列。

王雅琴[5](1994)在《《文献》杂志1993年篇目索引[总第55——58期]》文中研究说明

朱崇先[6](1993)在《一部珍贵的明代彝文手抄经典》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云南昆明西乡明代夷人手抄经典》是迄今发现的彝文典籍中抄写年代最早的一部,实属善本珍品,有待于整理研究。现将该书的抄写年代及出处和收藏研究等情况加以介绍,并对经文的内容略作初步的探讨。

马学良[7](1992)在《彝文访古录追记》文中提出 彝文是彝族使用的一种单音节表意的文字。彝文创始于何时何人,无从稽考,仅有一些民间神话式的传说,如传说是孔子造的,说孔子右手造的是汉字,所以汉文自右向左;左手造的是彝字,所以彝文是自左向右,这是由于彝文与独体汉字相似而有此传说,见于史志记载的如《滇系·杂载》说“汉时有纳垢酋之后阿(田呆)者,为马龙州人,弃职隐山谷,撰爨字如蝌蚪,二年始成,字母千八百四十有奇,号书组”。“爨字”即彝文。这和仓颉造字传说同样是查无实据,似乎不必多费唇舌去争论这类问题。但我们从现有的彝文文献年代可考者,

二、一部珍贵的明代彝文手抄经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部珍贵的明代彝文手抄经典(论文提纲范文)

(1)古汉字与滇川黔桂彝文同义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彝文概况
    第二节 彝文研究状况概述
    第三节 本文的缘起及其宗旨与格局
    第四节 本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文同义比较
    第一节 本文使用的四省区的彝文材料
    第二节 关于四省区彝文是否同源的调查统计
    第三节 依据统计数据得出的若干结论
第三章 古汉字与彝文同义比较
    第一节 由汉字与彝文假借现象的比较看彝文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汉字与彝文数字同义比较研究
    第三节 彝汉文干支字同义比较研究
第四章 几个重要问题的讨论
    第一节 关于彝文的发生问题
    第二节 关于彝文的性质问题
第五章 结论
附录一: 彝族分布示意图
附录二: 彝族和彝语概况
    一、彝族概况
    二、彝语概况
附录三: 汉字、彝文、东巴文文字起源神话比较研究
附录四: 禄劝发现的一种特殊“彝文”
参考文献

四、一部珍贵的明代彝文手抄经典(论文参考文献)

  • [1]古汉字与滇川黔桂彝文同义比较研究[D]. 朱建军. 华东师范大学, 2006(11)
  • [2]《文献》杂志1979—1994年(总第1~66期)篇目分类索引[J]. 本刊编辑部. 文献, 1996(03)
  • [3]杨成志与西南民族研究[J]. 王水乔.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2)
  • [4]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着述索引(1990—1994)[A]. 陈好林.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四辑), 1994
  • [5]《文献》杂志1993年篇目索引[总第55——58期][J]. 王雅琴. 文献, 1994(01)
  • [6]一部珍贵的明代彝文手抄经典[J]. 朱崇先. 文献, 1993(04)
  • [7]彝文访古录追记[J]. 马学良. 贵州民族研究, 1992(01)

标签:;  ;  ;  ;  ;  

珍贵的明代彝族手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