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浅静脉曲张静脉曲张点剥离术415例的护理

下肢浅静脉曲张静脉曲张点剥离术415例的护理

一、415例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符伟国,王玉琦,陈福真,叶建荣,徐欣,郭大乔,陈斌,蒋俊豪[1](1994)在《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文中研究表明我们运用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415例(579条肢体),术后疗效显着,随访4年10个月,复发率1.2%.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操作较传统大隐静脉剥脱术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美观,复发率低.作者认为造成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是对小腿内侧深浅静脉穿通支抽剥遗漏所造成,而并非术式本身的缺陷。在正确掌握其手术适应证和手术要点后,仍是一个非常实用有效的手术。

陈佩[2](1997)在《415例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护理》文中认为415例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护理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200032)陈佩下肢浅静脉曲张是外科领域中的常见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后用剥脱器剥脱大腿和小腿部大隐静脉[1,2]。我科自1989年以来率先在国内运用点式曲张静脉...

彭翼[3](2016)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联合肿胀液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文中指出目的:下肢静脉曲张是最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之一,中、重度患者往往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该术式因组织损伤较大,术后疼痛、皮肤淤斑、皮下血肿是其常见并发症,给患者的顺利康复造成不小的影响。而颌面外科、整形外科手术中常用的肿胀液,不仅能有效减少疼痛,还有很好的预防皮肤瘀斑、皮下血肿的效果。本研究试将肿胀液应用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观察其对改善上述并发症的效果。方法:本课题采用经典的前瞻性试验设计进行研究。选取2015年8月至2015年11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同意参加本临床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剔除标准筛选后纳入126名患者,共计126条患肢接受研究(每位患者只有一条患肢纳入实验),随机分为实验组、条件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各42名患者、42条患肢。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接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在此基础上,术中实验组予肿胀液冲洗血管床隧道,条件对照组予生理盐水冲洗血管床隧道,空白对照组不予冲洗,其余步骤依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常规进行。所有患者术前、术后予相同处理措施。术后第一、二天采用VAS疼痛量表对患者疼痛感进行评分,术后第三天拆除下肢绷带,观察大腿段皮肤瘀斑并测量其大小,用彩超观察大腿段有无皮下血肿并测量其大小。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开展。最后整理数据并应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7建立数据库及SPSS 19.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研究共纳入患者126名,男性43名,女性83名,各组间患者性别分布无统计学差异(x2=0.494,P>0.05)。本研究中患者总体平均年龄为60.9±10.2岁,最小年龄为24岁,最大年龄为87岁,各组间患者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F=0.02,P>0.05)接受研究的患肢共126条,左下肢61条,右下肢65条,各组间患肢分布无统计学差异(χ2=0.254,P>0.05)。2.所有126例手术均顺利实施麻醉,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低体温、心律失常、呼吸循环紊乱等并发症。各组间术中及术后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及血压(平均动脉压)无统计学差异。3.所有患者均按时接受疼痛感评分,其中条件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各有1例患者要求使用止痛药物,其余患者未诉要求使用止痛药物。统计分析显示: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6小时疼痛感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条件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6小时疼痛感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12小时疼痛感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条件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12小时疼痛感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三组间术后24小时及48小时疼痛感无明显差异(P>0.05)。4.实验组皮肤瘀斑发生例数及瘀斑面积大于空白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皮肤瘀斑发生例数及瘀斑面积小于条件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实验组、条件对照组血肿发生例数及血肿体积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例数及血肿体积小于条件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中使用肿胀液冲洗血管床隧道,能有效减少术后疼痛感和皮下血肿等并发症,但对皮肤瘀斑则无明显改善。该方法安全可靠,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侯勇[4](2020)在《血流动力学纠正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988年,Franceschi描述了一种名为“基于血流动力学,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保守手术治疗”(CHIVA,Cura conservadora e hemodin?mica da insu cie?ncia venosa em ambulato?rio)的新方法,该方法综合了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血管内治疗的优点。本研究主要探讨血流动力学纠正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共7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CHIVA组和传统外科技术治疗(设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不同的治疗方案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满意度及复发率、手术前后深静脉和浅静脉血流速度变化等方面的情况,并比较不同CEAP分期患者疗效的差异。结果1、CHIVA组与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59.13±10.34)min和(61.33±8.41)min;数据比较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CHIVA组与对照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41±3.67)ml和(26.52±5.78)ml;数据比较上有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CHIVA组与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25±1.26)天和(8.33±2.66)天;数据比较上有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CHIVA组与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6873.54±301.22)元和(7633.67±611.45)元;数据比较上有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2、CHIVA组患者术后轻度疼痛共29例,重度疼痛共7例,重度疼痛发生率为19.4%;对照组患者术后轻度疼痛共13例,重度疼痛共27例,重度疼痛发生率为67.5%,数据比较上有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3、CHIVA组患者术后血肿形成、皮肤瘀斑、感觉障碍、浅静脉炎、隐神经损伤、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1.1%;对照组患者术后血肿形成、皮肤瘀斑、感觉障碍、浅静脉炎、隐神经损伤、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5.0%;CHIV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上有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4、CHIVA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复发率为2.8%和5.0%,CHIVA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CHIVA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为(4.42±0.48)分和(2.24±0.61)分,CHIVA组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上有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5、CHIVA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深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5.49±1.18)cm/s和(5.44±1.19)cm/s;数据比较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CHIVA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深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2.09±0.65)cm/s和(3.22±0.83)cm/s;CHIVA组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数据比较上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CHIVA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浅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3.72±1.01)cm/s和(3.69±1.04)cm/s;数据比较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CHIVA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浅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2.13±0.61)cm/s和(2.63±0.59)cm/s;CHIVA组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数据比较上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6、根据CEAP(C:Clinical,E:Etiology,A:Anatomy,P:Pathophysiology)分级法评估C2C4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CHIVA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00%,数据比较上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根据CEAP分级法评估C5C6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CHIVA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0%,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0.0%,数据比较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对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实施CHIVA手术具备有效性与安全性,且不会导致较大创伤,可尽快恢复,治疗费用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均显着下降,同时在病人满意度方面也表现出突出优势。

安李云[5](2012)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金是周围血管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对于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各种治疗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各种方法迅速发展和涌现,但目前仍没有一种完全行之有效且能让国内外学者完全信服的治疗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角度寻找一种对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第一部分从从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几方面阐述了传统中医学对本病认识和研究,重点介绍了古代及现代中医对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中的“筋瘤”、“水肿”、“足馗”、“臁疮”等的诊断和治疗。第二部分阐述了西医对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认识、以及从内科、外科手术及腔内治疗等几方面阐述了本病的临床治疗进展。第三部分根据我科多年来对于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研究和治疗经验,总结了刘继前教授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于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治疗体会,报道分析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20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对我科近两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所治的200例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总结。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200例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中医辨证治疗分为三种证型:脉络湿阻证,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脉络血瘀证,给予桃红四物汤加减;脉络湿热证,给予萆懈渗湿汤加减。对于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行大(小)隐静脉针孔闭式高位结扎+小腿交通支结扎+腔内激光治疗术或大(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小腿交通直结扎+腔内激光治疗术;对伴有深静脉功能不全的患者行深静脉戴戒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小腿交通支结扎+腔内激光治疗术。治疗后对患者的症状改善及下肢静脉血管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0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162例,占81%;显效29例,占14.5%;有效7例,占3.5%;无效2例,占1%。总有效率99%。治疗后症状及血管功能改善情况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显着(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周裕淮[6](2019)在《腔镜下交通支离断术联合腔镜光源引导注射聚多卡醇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腔镜下交通支离断术(SEPS)联合腔镜光源引导注射聚多卡醇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我院血管外科接收外科手术治疗的110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聚多卡醇将其分为A组:行SEPS+腔镜光源引导下注射聚多卡醇硬化术;B组:仅行SEPS术。其中A组61例,B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溃疡的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指标;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皮下血肿、咳嗽、头晕、切口感染、发热、皮肤坏死、DVT(深静脉血栓)、术后溃疡愈合时间,并使用VCS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下肢症状改善情况。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数、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术后第1天和第3天的疼痛、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切口感染、溃疡愈合时间上优于B组(P<0.05);而两组患者在术后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值、术后第2天疼痛、头晕、血肿、发热,皮肤坏死及DVT等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相比单纯SEPS术,SEPE联合腔镜光源引导下注射聚多卡醇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疗效肯定,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和患者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但远期疗效和复发率还需进一步研究和随访。2)在SEPS的基础上利用腔镜光源引导注射聚多卡醇治疗法操作更简单,不需要大型设备,术中避免了使用超声,在光源的投影下更加直观观察到皮下静脉泡沫发布情况,学习曲线短,便于各级医院灵活运用。

李念,刘强,石建军[7](2017)在《大隐静脉曲张治疗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系指病变范围仅限于下肢浅静脉者,其中以大隐静脉最为多见。对于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长久以来一直是其主要治疗方式,但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先后有一些新的手术方法相继问世并极大地提高了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疗效。该文对其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李开琲,杨阳,刘霁逸,李凤英,钟萍[8](2016)在《新型充盈式驱血球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新型充盈式驱血球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中的应用。方法将158例(221条)静脉曲张肢体分为应用新型充盈式驱血球(驱血球组,n=112)及不用充盈式驱血球(常规组,n=109)两组,前者于肢体驱血后将新型充盈式驱血球固定于大腿上部后再行手术,常规组则不采用任何驱血球。两组均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抽剥+曲张静脉点状抽剥结扎术。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肢体肿胀情况、皮下血肿发生情况、肢体活动和皮肤感觉障碍情况。结果驱血球组手术时间[(35±10)min]较常规组[(56±19)min]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30±4)ml]较常规组[(247±33)ml]明显减少(P<0.05),两组皮下血肿发生情况、术后肢体肿胀情况、肢体活动和皮肤感觉障碍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型驱血球在下肢浅静脉手术中的使用,可显着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未见相关并发症。下肢浅静脉手术中应用新型充盈式驱血球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简便、实用的方法。

王湘英,肖沙林,黄观清[9](1999)在《点式剥脱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附22例报告)》文中提出

郭宁毅[10](2013)在《火针放血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观察》文中提出下肢静脉曲张(Varicose Vein of Lower Extremities,VVLE)是外科最常见疾病之一,被现代学者认为是一系列疾病共有的临床表现,与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rimary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valve Insufficiency, PDVI)、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症(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一并属于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VI)范畴。本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通常认为其与静脉壁薄弱、瓣膜缺陷和静脉内压增加有关。国外最新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浸润、基因凋亡与激素方面。本病的诊断与临床分类在国际上已有公认标准,而对其治疗效果的评价,目前西方国家对美国静脉论坛(American Venous Forum)提出的VCSS评分指数和CIVIQ生活质量评分表较为认可。治疗方面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各种治疗方法不断涌现,而真正让中西方学者信服的方法目前仍没有出现。VVLE在中医被归入“筋瘤”范畴,其病名起于《内经》。经过古代医家和现代学者的不断探索和总结,主流观点认为其发病与肝脾两脏密切相关,而各种病理产物如湿、瘀、火、毒则往往相互搏结,聚集于患处,致气血循环障碍。治疗上各种中药内、外治法屡见报道,现代医家在辨证上各有侧重,用药方面则各有一技之长。针刺疗法与其它治疗方法相比,更有其独到的优势。近年文献来看,各种针法的总有效率都能保持在80%及以上,同时能明显消除或改善本病伴随的下肢水肿,色素沉积等兼证。同时,相较现代医学,在改善患者主观症状和提高其精神状态上针刺疗法更有优势。此外,与中药相比,针刺疗法副作用更少,见效更快,因其减少了内服药物对肝肾等脏器的负担。相较现代外科医学,针刺疗法操作更便捷,对患者造成的痛苦更少,且其价格低廉,适合推广应用。作为针刺疗法的分支,火针疗法与放血疗法临床疗效确切,却因为诸多原因滞后于毫针疗法的发展。临床上用火针、放血结合体针的方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显着。导师王寅教授从事针灸临床工作37余年,更是在下肢静脉曲张治疗有独到见解。本文旨在通过溯源火针疗法与放血疗法的源流、发展史与现代应用,提高针灸同道对两种针刺方法的深入认识,并跟师学习,总结导师针刺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经验,将之应用于临床,通过课题研究深入探讨该法对治疗本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目的:研究火针放血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临床实验设计,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和二门诊符合本课题标准的34例患者入组并详细问诊,之后进行针刺治疗。一个完整疗程为两个月,患者每周接受一次针灸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中(一个月后),治疗后(两个月后)填写VCSS,CVIQ等量表的测定,以统计疗效并做结果分析。总疗效评定以中医证候结合VCSS表积分为准,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统计则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个月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其中VCSS表病变程度评分、CIVIQ生活质量评分和彩超检查结果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显着差异(p<0.05),安全性指标较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放血疗法可以明显改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病变程度,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二、415例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15例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3)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联合肿胀液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标准
        1.5 一般资料
        1.6 主要设备及材料
        1.7 技术路线
        1.8 研究方法
        1.8.1 肿胀液配制方法
        1.8.2 肿胀液使用方法
        1.8.3 术前准备
        1.8.4 手术步骤
        1.8.5 术后处理
        1.9 评价方法
        1.9.1 CEAP临床分级
        1.9.2 术后疼痛感
        1.9.3 皮肤瘀斑
        1.9.4 皮下血肿
        1.10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1.11 统计学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
        2.1.1 性别分布
        2.1.2 年龄分布
        2.1.3 患肢分布
        2.1.4 CEAP临床分级
        2.2 术中及术后生命体征情况
        2.2.1 各组间术中各项生命体征情况
        2.2.2 各组间术后各项生命体征情况
        2.3 术后疼痛感情况
        2.4 皮肤瘀斑情况
        2.5 皮下血肿情况
    3. 讨论
        3.1 下肢静脉曲张概述及治疗方法的研究现状
        3.2 肿胀液的作用机制
        3.3 研究结果探讨
        3.3.1 肿胀液对于术后疼痛感的改善
        3.3.2 肿胀液对于皮下瘀斑、皮下血肿的影响
        3.3.3 肿胀液的安全性分析
        3.4 本研究的局限、不足和展望
    4. 结论
第二部分 下肢静脉曲张的中医认识
    1. 文献记载
    2. 病因和病机
    3. 中医疗法
        3.1 中药内治疗法
        3.2 中药外治疗法
        3.3 非药物疗法
        3.4 中西医结合疗法
参考文献
附录1 综述 下肢静脉曲张的概述及微创治疗新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肿胀液的使用方式
致谢
后置部分

(4)血流动力学纠正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法/英文缩写一览表
附录B CEAP临床分级
附录C 个人简介
附录D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5)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文献综述
    一、中医对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认识及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
        1. 古代中医对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认识及辨证治疗
        1.1. 病名沿革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方法
        2. 现代中医对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研究
        2.1. 中药内治
        2.2. 中药外治疗法
        2.3. 中药内外并治疗法
        2.4. 针灸治疗
        2.5. 中西医结合治疗
        3. 述评与展望
    二、西医对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1.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
        1.1. 下肢静脉解剖
        1.2. 下肢静脉的病理生理特点
        1.3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
        2.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病因
        2.1. 静脉壁薄弱和瓣膜缺陷
        2.2. 静脉内压升高
        2.3.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3. 慢性下之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3.1. 下肢浅静脉曲张
        3.2. 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3.3. 下肢静脉性溃疡
        3.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期
        4.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诊断
        4.1. 诊断
        5. CVI的临床分期分级
        5.1 CEAP分类系统中C的定义
        5.2 CEAP分类系统中病因(E)
        5.3 CEAP分类系统中解剖(A)
        5.4 CEAP分类系统中病理生理(P)
        5.5 修订后的CEAP分级法推荐修改和增加的内容
        6.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治疗
        6.1 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及其并发症的治疗
        6.2 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
        7 述评与展望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200例临床疗效观察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中医诊断标准
        2.2 西医诊断标准
        2.3 病例控制标准
        2.4 病例一般情况
    3. 研究方法
        3.1 治疗方法
        3.2 临床疗效评价
    4. 评价方法
    5. 统计学方法
    6. 结果
        6.1 基线情况
        6.2 治疗结果
    7. 讨论
参考文献
附表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疗效观察表
致谢
个人简历

(6)腔镜下交通支离断术联合腔镜光源引导注射聚多卡醇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索引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术前准备
    2.3 治疗过程
    2.4 术后处理
    2.5 观察指标和随访
    2.6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手术结果
    3.2 术后随访
    3.3 典型病例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大隐静脉曲张治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手术治疗及改良
    1.1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抽剥术
    1.2 改良结扎法+点式抽剥术
2 微创治疗
    2.1 泡沫硬化疗法
    2.2 激光腔内成形术
    2.3透光静脉旋切术
    2.4 腔内射频消融术
    2.5 导管电凝术
3 结语

(8)新型充盈式驱血球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术前准备
    1.4 术后处理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9)点式剥脱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附22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特征
    1·3 点式剥脱手术要点
2 结果
3 讨论
    3·1 点式剥脱术优点
    3·2点式剥脱术适应症
    3·3复发率
    3·4点式剥脱术注意事项

(10)火针放血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古籍溯源
        一、火针疗法
        二、放血疗法
        三、筋瘤
    现代研究
        一、下肢静脉曲张的西医学进展
        二、下肢静脉曲张的中医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 火针放血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观察
    前言
    临床资料
    诊疗标准
        1 诊断标准
        2 分类标准
        3 病例纳入标准
        4 病例排除标准
        5 病例脱落与剔除标准
        6 观察指标
        7 疗效评价
    研究方法
        1 研究流程
        2 专科检查
        3 资料采集
        4 治疗方法
        5 中医辨证分型
        6 疗效观察
        7 针刺意外处理
        8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结果
        1 基线情况
        2 疗效统计
        3 下肢静脉曲张中医辨证分型
        4 课题安全性分析
        5 不良反应和脱落
        6 治疗前后疗效对比示例
    讨论
        1 结果分析
        2 三通法原理
        3 王寅教授体针经验
        4 病案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一 CEAP分级系统
    附表二 CIVIQ生活质量调查表
    附表三 VCSS评分表
    附表四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调查表
致谢
个人简历

四、415例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J]. 符伟国,王玉琦,陈福真,叶建荣,徐欣,郭大乔,陈斌,蒋俊豪. 临床外科杂志, 1994(04)
  • [2]415例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护理[J]. 陈佩. 实用护理杂志, 1997(01)
  • [3]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联合肿胀液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D]. 彭翼.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 [4]血流动力学纠正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分析[D]. 侯勇.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5]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观察[D]. 安李云.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6]腔镜下交通支离断术联合腔镜光源引导注射聚多卡醇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观察[D]. 周裕淮. 南华大学, 2019(01)
  • [7]大隐静脉曲张治疗的研究进展[J]. 李念,刘强,石建军.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7(03)
  • [8]新型充盈式驱血球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J]. 李开琲,杨阳,刘霁逸,李凤英,钟萍. 西部医学, 2016(09)
  • [9]点式剥脱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附22例报告)[J]. 王湘英,肖沙林,黄观清. 中国医师杂志, 1999(09)
  • [10]火针放血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观察[D]. 郭宁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8)

标签:;  ;  ;  ;  ;  

下肢浅静脉曲张静脉曲张点剥离术415例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