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挡土墙、边坡、堤坝(论文文献综述)
刘尚武[1](2021)在《影响水利工程边坡稳定的因素及处理方法》文中提出文章主要阐述了水利工程边坡稳定的重要性,以及影响水利工程边坡稳定的因素,进一步提出提升水利工程边坡稳定性的处理方法。
苟焕宙,李仕钊[2](2021)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边坡加固的处理措施探讨》文中提出在对水利工程进行建设时,相关工作人员要重视对边坡的加固,这一环节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在现阶段,我国在具体的建设施工中,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边坡加固技术,但在具体的施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则是通过本人三个月援藏工作见闻,结合工作经历,根据水利工程中边坡加固的处理措施所进行的一些探讨,希望可以更好的促进水利工程的发展。
邵帅[3](2021)在《原状黄土复杂应力条件的震陷机理与动力响应特性》文中指出黄土高原地处南北地震带,地震曾造成大量滑坡、震陷等地质灾害。黄土的动力响应特性、震陷机理与破坏特征研究是当前岩土工程的难点与焦点。本文综合利用复杂应力条件下原状黄土动扭剪试验和离心机振动台原状黄土模型试验等方法,分析了原状黄土的动力响应加速度、剪切变形、震陷变形、土体内裂隙发育、动力剪切破坏以及离心振动模型浅层黄土破坏变形规律、震陷变形特性和潜在裂缝滑移破坏模式。研究成果取得如下认识:(1)通过复杂应力条件下均压固结和偏压固结原状黄土动扭剪试验,测试分析了不同中主应力比情况下动模量、阻尼比的变化规律及动强度曲线。建立了最大动剪切模量、构度和固结围压三者的关系表达式。揭示了复杂应力条件下扭转剪切作用下黄土试样产生了两组相交剪切破坏面,且破坏状态与原黄土裂隙裂缝密切相关,破坏面之间的土单元保持了原状结构。(2)建立了黄土震陷与动应力、振次、固结围压、构度的关系,分析了三向主应力固结下黄土三维应变特征,得到了复杂应力条件下原状黄土动力特性变化规律。不同中主应力比条件下黄土的动剪切模量、阻尼比对动剪应变的变化规律相似,且在破坏标准条件下趋于一致。揭示了动剪切模量随动剪应变的衰减变化关系和动弹性剪切屈服强度与固结平均球应力之间的关系(3)系统研究复杂应力条件下原状黄土动扭剪特性,揭示不同中主应力比条件下黄土的动剪切屈服与破坏强度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中主应力比固结条件下黄土的动剪切破坏强度与固结平均球应力关系。动力剪切作用下黄土剪切变形屈服状态和破坏状态在应力空间存在屈服面和破坏面且动力剪切破坏面位于静力剪切破坏面内。(4)原状黄土边坡模型试验揭示了黄土震陷和剪切的变形发展。相同激震作用下,不同含水率与坡比对黄土边坡不同土层的动力变形与动力放大系数影响不同。不断发育的张拉裂隙与裂缝形成了渗水通道和潜在滑移面。表明历史上强震作用下,裂缝发展为天然黄土边坡滑坡产生提供了滑动面条件。(5)揭示了原状黄土地基的地震动响应规律以及震陷特性。相同激震作用下,地基含水率越低,放大效应越明显;不同激震作用下地基模型均产生震陷变形累积发展。地震烈度、地层厚度、含水率是导致黄土地基产生震陷变形的主要原因。地震作用下剪切变形和震陷沉降相互作用引起土体裂缝动力响应发育,地基浅层剪切破坏严重,从内到外土结构破坏塌陷,内部贯通式裂缝扩展发育。
于洋[4](2021)在《基于Dynamo的水利建模分析》文中指出为实现高效的水利工程数字孪生系统的几何模型建造,首先基于实际水利工程,以线状工程作为规则建模的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对横断面进行了划分,提出各部分工程中心线采集方案;以Dynamo作为实现语言,详细阐述了挡土墙、护坡格梁建模代码的设计思路;最后简要阐述了其与WebGIS系统的结合方案。实践表明,Dynamo可以在较小的代码量下建造比CGA更精细的模型,且通过输入不同的参数复用代码模块,完成水利线状工程LOD3级别几何模型建造。
卢海雄[5](2021)在《都匀市大河水库工程边坡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都匀市大河水库工程边坡为例,总结了常用边坡防护方式,介绍了边坡防护工程中锚孔钻造、锚索安装、锚孔注浆、地梁和框架制作、预应力锚索张拉等施工工艺,并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从而更好的提高该水库工程边坡的质量。
龚超龙[6](2021)在《灌草混交植物护坡技术在铁路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铁路边坡的稳定性及其防护措施显得越来越重要。传统边坡防护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破面的不稳定,但是使用大量混凝土会导致环境的破坏,而灌草混交植物护坡技术是边坡防护和绿化工程的有机结合,不仅能有效提高铁路边坡的稳定性,也能美化陆域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本文依托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活树桩-竹锚杆联合支护边坡机理与稳定性研究”(项目编号为18A162)和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南彭车站生态护坡实际工程,采用实地调研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项目进行了方案比选,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灌草植物护坡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对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南彭车站进行实地调研,结合重庆当地天气、地质情况对植物开展了优选,从长期生态效应、水文效应、绿化景观的有效性及边坡长期可持续稳定性方面综合考虑,选择草本植物香根草和灌木刺槐运用于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生态护坡工程。提出灌草混交边坡、灌草-挡土墙联合护坡、灌草-格构锚杆联合护坡三种方案进行比选。2.利用MIDAS软件建立了灌草、灌草-挡土墙、灌草-格构锚杆3中不同的护坡方案数值模型进行边坡安全稳定性计算,结合最大主应力、最大剪应力和塑性变形云图发现灌草、灌草-挡土墙和灌草-格构锚杆三种护坡方案都能不同程度减小边坡的最大剪应力和最大主应力数值,使边坡的潜在滑动区域下移且不贯通,塑性变形区域变小,边坡上部分潜在破坏区域面积变小且位置下移。挡土墙对边坡坡脚应力数值的减小和塑形变形减弱的贡献较大,格构锚杆与灌草的联合护坡方案对边坡稳定性的提高程度最高。3.根据边坡安全系数计算结果得出香根草-刺槐灌草护坡将铁路路堑边坡的安全系数提高了 20.25%,灌草-挡土墙护坡方案的安全系数提高了 22.84%,灌草-格构锚杆联合护坡方案的安全系数提高了 29.41%。挡土墙和格构锚杆与灌草联合护坡分别比灌草护坡安全系数提高2.59%和9.16%,挡土墙对提高边坡安全系数贡献很小,灌草-格构锚杆联合护坡安全系数提高程度最大,护坡效果最佳。4.香根草-刺槐灌草混交植物护坡技术的实际工程应用效果显示边坡长期稳定性随坡面植物生长年龄增长而逐年增长,其早期增长较快,一般五年后稳定性增长趋缓。采用香根草-刺槐灌草混交护坡方案实际工程效果显着,不仅可以节省工程费用17%,工期缩短25%,节省填挖工程量15%,提高边坡稳定性30%,而且还具有保持水土和美化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的作用。
高原[7](2021)在《排水孔淤堵机理及新型纤维束排水管的研发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排水设施是道路工程中排除地下水、地表水的重要结构,对于减少道路水损坏、提升道路结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雨水排水管道堵塞现象严重,已成为路基工程中难以解决的工程问题,严重危害路基工程质量与安全。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排水管道的防堵展开研究,考虑“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式,充分解决排水管道的堵塞难题。本文基于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对路基排水管道的防堵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研发出一种新型纤维束排水管,并对其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实现路基排水管道的防堵。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1)基于离散元数值方法,建立普通路基排水孔排水计算模型,模拟路基排水过程,揭示了普通排水孔排水淤堵机理。结果表明,普通路基排水孔排水过程可分为开始脱落阶段、脱落扩散阶段和逐渐稳定阶段三个阶段:其中开始脱落阶段仅有少量的土颗粒脱落,由于粗粒组颗粒受到水流冲击接触面较大,而细粒组颗粒自身与周围土颗粒之间的粘结强度不高,脱落土颗粒最主要为细粒组和粗粒组颗粒;脱落扩散阶段,脱落颗粒粒径近似呈现正态分布形式,并且细粒组颗粒脱落量增幅大于粗粒组颗粒;逐渐稳定阶段,由于粗粒组颗粒易形成嵌挤的缘故,其掉落至孔隙下部的概率不大,而细粒组颗粒在水流的冲击下,依然可以沿着脱落颗粒原来的位置及新接触骨架间的孔隙移动,因此其脱落值降低幅度并不明显,脱落颗粒主要为细粒组颗粒;排水管淤堵形成机理主要为管中土埂的阻碍作用,淤堵形成受土埂高度、土颗粒粘聚力、内摩擦角以及排水管倾斜角度影响。(2)开展室内试验,研发新型纤维束排水管,并进行新型排水管的排水能力研究,论证新型纤维束排水管的材料组成及结构形式。结果表明,管内积土状态下纤维束排水管比普通排水管导渗排水效果显着;50mm管径纤维束排水管排水效果从强到弱依次为:塑料质、麻质、涤纶质、棉质、尼龙质,由此确定新型排水管纤维束材质为塑料材质;排水管中不同种类的纤维束布置形式不同,其渗流效果不同;排水管内单位截面积纤维束布置数量越多其导渗效果越显着;同等横截面积的排水管内,当纤维束横截面积也一定的情况下,单股纤维束横截面积越小越有利于其后期导渗排水效果;排水管内土中含砂率越高,其排水效果越好。(3)基于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新型纤维束排水管的设计影响因素,提出了新型纤维束排水管的优化设计参数。结果表明,对富水地段加密设置排水管、设置多排排水管或者在路基上部设置排水管,有利于快速排出路基水,设计时宜采取保守设计行间距方法,适当形成联合排水区域;排水管排水性能随着排水管设计角度增加而减小,工程实践中应控制排水管倾角至少为3°;排水管长度越长,排水量越大,且下排排水管的长度对排水效果的影响大于上排排水管。(4)结合在建道路工程,开展新型纤维束排水管工程应用试验,提出该新型排水管的施工工艺,以提高施工质量。结果表明,按照本文提出的要点进行施工过程控制,通过在坑槽回填透水性良好、坚硬的碎石作为反滤层、在碎石上撒铺细沙作为过渡层、利用高速液压夯实机将填土分层回填分层压实等多种措施,能够确保最终新型纤维束排水管发挥最佳排水效果。
上官丙鑫[8](2021)在《神木某扩建项目建筑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支护方案优选》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迅速发展,边坡处治技术也愈发成熟,但在边坡治理方案设计时对一些问题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如设计时未充分结合边坡的破坏模式、方案选型受设计者的主观影响、一味追求安全而忽略其他方面需求等,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所设计的方案不够安全或者不够经济。本文研究对象区域内的边坡设计仍以经验类比为主,缺少深入、系统的研究,不利于节约工程成本。因此,为使边坡全面满足安全、经济、美观等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支护方案的选型很有必要。本文以神木市某扩建项目为背景,以拟建项目场地内的建筑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围绕边坡稳定性、支护方案设计及优选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运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场地内原有人工边坡和开挖后无支护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常用支护形式特点设计了三种支护方案,并对加固后效果进行了模拟,最后采用价值工程理论及层次分析法选出最优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开挖后边坡稳定性系数为0.95,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采取工程措施对开挖后边坡进行加固处理;南侧边坡可采用双排桩、单排桩+预应力锚索、双排桩+预应力锚索进行支护;经三种措施加固后的边坡稳定性系数分别为1.72、1.44、1.98,表明所设计的方案是有效且可靠的;求得各方案的价值系数方案二>方案三>方案一,表明南侧边坡采用单排桩+预应力锚索支护时方案的“价值”最高,即方案二为最优方案。本文最终所选出的边坡支护方案兼具经济、安全等优点,不仅对该边坡工程的投资方与建设方意义重大,更能为研究对象所在区域内的边坡方案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韩龙强[9](2021)在《富水砂砾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与处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河流冲击地区开挖露天矿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如何预防地下水的渗入成了影响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和矿山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国内外许多类似矿山在该领域展开了大量的探索工作,但鲜有成功的先例,富水露天矿山面临着“水患难止、边坡难固、有矿难采”的窘境。针对如何在地下水丰富地区开挖露天矿这一难题,本文以河北省迁安市腾龙露天矿边坡的止水固坡工程为背景,对邻近河流的矿山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有限土体土压力和地下连续墙稳定性解析解等内容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地下连续墙止水固坡技术方案,对地下连续墙施工参数和工艺进行优化设计,并对地下连续墙在冬季冻胀作用下的受力特性、损伤机理及冻融疲劳寿命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课题成果成功解决了腾龙露天矿止水固坡工程的技术难题,地下连续墙止水固坡方案可避免抽排水造成的地下水环境破坏、水资源浪费等问题,符合“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要求,可为类似矿山边坡的防渗工程提供有益参考,对提高我国乃至世界矿石产量具有积极意义。主要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双安全系数评价方法研究。从岩土体材料软化特性出发,根据岩土体强度参数从峰值强度到残余强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岩土体非等比折减系数间的数学关系式;结合强度理论和边坡潜滑面上岩土单元体的应力状态,以折减前后单元体的抗剪强度之比定义安全系数,计算边坡任一点安全系数和综合安全系数,实现同时从局部和整体评价边坡稳定性;最终以单元体最大剪应变率为特征量,引入高斯平滑滤波技术,建立一种新的边坡滑面纵横双向路径搜索法,并分析了折减方式、岩土体强度参数及坡形参数等因素对边坡滑面的影响规律。(2)考虑露天矿边坡平台宽度的有限土体土压力研究。根据极限平衡理论和平面滑动假设条件,考虑墙体平台有限土体尺寸参数、强度参数和墙土间摩擦角等因素,构建了不同形状有限土体土压力的计算模型,分别建立了有限土体主动和被动土压力计算公式;然后分析了有限土体土压力公式的适用范围,并详细研究了各种因素对有限土体破裂面倾角、土压力合力和土压力损失量的影响规律。(3)考虑有限土体效应的复杂工况下地下连续墙稳定性研究。重新构建了地震工况下有限土体被动土压力公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地震(爆破震动)、地下水和冻胀作用等因素的地下连续墙体稳定性计算模型,分别推导了地下连续墙抗滑移安全系数、抗倾倒安全系数和抗“踢脚”安全系数解析解,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地下连续墙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为地下连续墙等支挡结构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4)富水砂砾石地层露天矿止水固坡技术研究。为解决富水砂砾石地层露天矿止水固坡技术难题,针对边坡高水压-低强度的复杂条件,引入大型地下连续墙技术;根据墙体不同被动土压力水平,开发了两种地下连续墙止水固坡结构:单一地下连续墙结构和锚拉式地下连续墙结构;以单一地下连续墙结构为例,建立正交试验对地下连续墙施工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针对砾卵石地层厚度大,易塌槽难题,提出采用抓斗与冲击钻相结合的“三钻两抓”、“旋喷改性成槽”等工艺技术,克服了地下连续墙成槽难题。成功解决了富水砂砾石地层中开挖露天矿边坡的重大技术难题,地下连续墙止水固坡方案可避免抽排水造成的地下水环境破坏、水资源浪费等问题,符合“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要求,可为类似矿山边坡的防渗工程提供有益参考。(5)越冬期地下连续墙受力变形特性与冻胀损伤机理研究。考虑岩土体热力学参数随温度变化特性,建立了地下连续墙水-力-热三场耦合模型,分析了矿山不同开挖阶段,无冻胀、单向冻胀和双向冻胀工况下边坡和地下连续墙的变形和受力特性;研究了冻胀温度和冻胀时间对地下连续墙受力、变形和损伤机理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混凝土 S-N曲线,对地下连续墙不同部位处混凝土的抗压、抗拉和抗拉-压疲劳寿命进行了研究。
王曦雨[10](2021)在《济南市小北山山体公园提升改造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城市发展建设进程中,由于对山体资源的过度开采,遗留下大量受损情况较为严重的破损山体,这些山体地貌遭到严重破坏,以致水土流失情况加剧,出现山体坍塌、滑坡等一系列问题。山体周边区域的环境质量与景观风貌也相应受到影响,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破损山体修复问题亟待解决,山体治理工作刻不容缓。随着人们对于破损山体修复工作越来越重视并对绿地空间有了更高追求,如何将破损山体的生态修复和景观营造结合起来,构建兼具生态性与景观性的自然环境,是当前的一项研究课题。本论文运用了文献资料研究、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对破损山体和公园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归纳总结出国内外采石废弃地景观改造的研究进展,并通过对徐州邱山山体改造、法国Biville采石场、日本国营明石海峡三个案例的背景、设计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出一般实践经验与做法。通过对破损山体修复相关理论技术和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策略的研究,为济南市小北山山体生态修复和公园设计改造打下理论基础。结合济南市自然条件、文化条件和场地现状,对小北山山体公园的山体生态修复与公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与总结,发现小北山山体公园存在植物群落结构单一、景观独特性不足、遗留碎石坡、采石坑、废弃厂房等未能合理利用、地域文化未体现、功能分区划分不明确等问题,并针对各个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思路。根据破损山体修复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筛选出适合小北山边坡类型的修复方法及植物配置模式,提出小北山山体生态修复的改进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小北山山体公园进行绿化提升改造,探索利用小北山破损山体资源,使其具有资源、精神、文化等层面更加深层的价值与作用,通过对公园整体布局、结构、元素等的相互融合,设计出兼具娱乐性和休闲性的山体公园。小北山山体公园设计以“尊重自然、弘扬文化”为理念,在尊重小北山原有景观特征和现状地形的基础上,寻求可以体现旧景观内涵的新的景观表达形式。公园以“山与石”为主题,向游人展现济南市多年来开山采石的历史,并通过泉水、荷花等元素的表达弘扬济南市地域文化。小北山山体公园设计在原有地形和景观节点基础上进行合理改进,因地制宜,将全园规划为“两轴、两环、八区、多节点”的景观布局。公园划分为游客服务与入口景观区、体育活动区、少年儿童活动区、漫步观光区、老年人活动区、密林游憩区、采石纪念花园区和农田科普体验区八个功能分区,以及阳光草坪、露天剧场、观景台、旱溪、观景楼和采石文化主题广场等一系列景观节点。最后,从竖向、植物、雨洪系统、照明、公共设施几个方面对小北山山体公园进行了专项设计。通过公园全面设计建设,为周边居民提供可以亲近自然、休闲娱乐、了解采石活动与济南地域文化的绿色山体公园环境。
二、挡土墙、边坡、堤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挡土墙、边坡、堤坝(论文提纲范文)
(1)影响水利工程边坡稳定的因素及处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水利工程边坡稳定的重要性 |
2 影响水利工程边坡稳定的因素 |
3 提升水利工程边坡稳定性的方法 |
3.1 改变边坡环境 |
3.2 边坡内部排水系统设计 |
3.3 采用混凝土挡墙的加固措施 |
3.4 采用混凝土抗滑桩的加固措施 |
3.5 膨胀土路堑边坡防护技术 |
4 结束语 |
(2)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边坡加固的处理措施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水利工程边坡的概念以及影响因素 |
(一)水利工程的边坡 |
(二)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
二、我国水利工程边坡加固的现状 |
三、水利工程边坡加固存在的问题 |
四、水利工程中边坡加固的处理措施 |
(一)采用抗滑结构 |
1、采用混凝土抗滑桩进行加固 |
2、采用混凝土沉井进行加固 |
3、采用混凝土挡墙进行加固 |
4、采用锚固洞进行加固 |
5、总结 |
(二)采用锚固技术 |
1、采用锚索进行加固 |
2、采用土钉墙进行加固 |
3、总结 |
(三)改变边坡环境 |
1、采用减载、压坡进行加固 |
2、采用截水、排水进行加固 |
3、总结 |
五、结论 |
(3)原状黄土复杂应力条件的震陷机理与动力响应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黄土震陷破坏研究现状 |
1.2.2 黄土动剪切特性研究现状 |
1.2.3 动本构模型研究现状 |
1.2.4 动力离心模型试验研究现状 |
1.2.5 土体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1.3 .现存问题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拟解决问题 |
2 原状结构性黄土动力特性分析 |
2.1 概述 |
2.2 试验简介 |
2.2.1 设备简介 |
2.2.2 试验材料 |
2.2.3 试样制备 |
2.2.5 试验方案及步骤 |
2.3 结构性黄土的动应力应变特性 |
2.3.1 骨干曲线 |
2.3.2 动剪切模量 |
2.3.3 阻尼比 |
2.3.4 黄土循环动扭剪强度与破坏模式 |
2.5 结构性黄土动强度特性 |
2.5.1 概述 |
2.5.2 循环扭剪作用下黄土的动强度特性 |
2.5.3 黄土的动强度指标分析 |
2.6 结构性黄土动扭剪震陷特性 |
2.6.1 震陷特性 |
2.6.2 动扭剪试验条件下原状黄土震陷特性 |
2.6.3 循环振次对黄土震陷变形的影响 |
2.6.4 含水率对黄土震陷变形的影响 |
2.6.5 固结围压对黄土震陷变形的影响 |
2.7 结构性黄土震陷系数经验公式 |
2.7.1 黄土震陷系数经验公式的推导 |
2.7.2 黄土震陷系数经验公式的验证 |
2.8 本章小结 |
3 复杂应力条件下原状黄土的动剪切屈服和破坏强度研究 |
3.1 概述 |
3.2 复杂静应力条件下黄土的动剪切特性 |
3.2.1 试样的应力状态 |
3.2.2 试验介绍 |
3.3 不同中主应力比黄土的动剪切特性 |
3.3.1 动剪应力与动剪应变骨干曲线 |
3.3.2 动剪切模量变化规律 |
3.3.3 动阻尼比变化规律 |
3.3.4 动强度变化规律 |
3.3.5 动屈服条件变化规律 |
3.4 固结应力条件、含水率对黄土动力特性的影响 |
3.4.1 不同固结围压黄土的动应力应变骨干曲线 |
3.4.2 固结应力对动模量、阻尼比的影响 |
3.4.3 不同含水率下黄土的动应力应变骨干曲线 |
3.4.4 含水率对动模量、阻尼比的影响 |
3.5 应力空间中黄土的强度变化规律与动剪切的破坏模式 |
3.5.1 应力空间中黄土的强度变化规律 |
3.5.2 循环动剪切的破坏模式 |
3.6 本章小结 |
4 原状黄土离心模型试验动力响应分析 |
4.1 黄土动力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设计 |
4.1.1 离心机振动台试验原理 |
4.1.2 模型试验材料 |
4.1.3 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相似关系设计 |
4.1.4 离心机振动台试验模型制作 |
4.1.5 离心机振动台试验模型箱的选择 |
4.1.6 试验步骤 |
4.2 离心模型试验黄土边坡动力响应特征 |
4.2.1 加速度响应特征 |
4.2.2 动力响应高程效应与趋表效应 |
4.2.3 模型加速度反应谱 |
4.3 数值模拟黄土边坡动力响应特征 |
4.3.1 计算原理 |
4.3.2 黄土边坡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动力响应对比分析 |
4.4 黄土边坡的震陷变形破坏特征 |
4.5 本章小结 |
5 原状黄土地基动力离心模型震陷变形研究 |
5.1 试验概况介绍 |
5.2 黄土地基离心动力响应特征 |
5.2.1 黄土地基加速度响应 |
5.2.2 黄土地基的加速度放大效应 |
5.2.3 输入峰值加速度对模型动力响应的影响 |
5.2.4 离心加速度对模型动力响应的影响 |
5.2.5 含水率对模型动力响应的影响 |
5.2.6 黄土地基模型加速度反应谱 |
5.3 地基离心动力数值模型研究 |
5.3.1 黄土地基数值建模及计算参数 |
5.3.2 黄土地基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动力响应对比分析 |
5.3.3 黄土震陷系数经验公式与黄土地基震陷量计算方法 |
5.3.4 黄土地基震陷变形分布特征 |
5.4 黄土地基的震陷变形破坏特征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基于Dynamo的水利建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描述及Dynamo对象简介 |
1.1 工程描述 |
1.2 Dynamo对象简介 |
2 Dynamo代码设计思路 |
2.1 挡土墙 |
2.2 护坡 |
3 结论 |
(5)都匀市大河水库工程边坡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都匀市大河水库工程边坡防护方式 |
2.1 工程防护 |
2.2 植物防护 |
2.3 挡土墙结构 |
3. 都匀市大河水库工程边坡施工工艺 |
3.1 锚孔钻造 |
3.2 锚索安装 |
3.3 锚孔注浆 |
3.4 地梁和框架制作 |
3.5 预应力锚索张拉 |
4. 都匀市大河水库工程边坡工程的监控和质量控制 |
4.1 工程监控 |
4.2 质量控制 |
5. 总结 |
(6)灌草混交植物护坡技术在铁路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生态护坡研究现状 |
1.2.2 灌草护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
1.2.3 灌草护坡在边坡防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2. 灌草混交植物护坡理论基础 |
2.1 摩尔-库伦强度理论 |
2.2 灌草根系固土护坡的力学原理 |
2.2.1 灌草根系对边坡的加筋作用 |
2.2.2 灌草根系对边坡的锚固作用 |
2.3 灌草混交植物护坡的水文效应 |
2.4 本章小结 |
3. 灌草混交植物护坡植物优选 |
3.1 研究区基本情况 |
3.2 研究区植物选择 |
3.2.1 常用灌草混交护坡植物种类介绍 |
3.2.2 香根草的选择 |
3.2.3 刺槐的选择 |
3.2.4 香根草刺槐灌草组合优势 |
3.3 本章小结 |
4. 灌草混交植物护坡方案的稳定性分析 |
4.1 工程概况与方案确定 |
4.2 灌草混交植物护坡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试验 |
4.2.1 材料选取及其概况 |
4.2.2 土样制备 |
4.2.3 试验仪器及测试方法 |
4.2.4 试验结果 |
4.3 数值模拟软件介绍 |
4.3.1 功能介绍 |
4.3.2 主要功能特点 |
4.3.3 适用领域及工程应用 |
4.4 灌草混交植物护坡计算模型的建立 |
4.4.1 计算实例简述 |
4.4.2 灌草混交植物护坡三维模型的构建 |
4.4.3 数值模型的材料参数和边界条件 |
4.5 灌草混交植物护坡稳定性计算结果分析 |
4.5.1 路堑边坡的应力分析 |
4.5.2 灌草根系的应力分析 |
4.5.3 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灌草混交植物护坡实际工程应用效果 |
5.1 实际工程应用施工情况 |
5.2 灌草种植效果 |
5.2.1 香根草种植效果 |
5.2.2 刺槐种植效果 |
5.3 关键技术及指标对比分析 |
5.3.1 长期稳定性 |
5.3.2 经济性 |
5.3.3 工期 |
5.3.4 水土保持效果 |
5.3.5 生态、环保及景观效应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排水孔淤堵机理及新型纤维束排水管的研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普通排水管排水淤堵机理研究 |
2.1 模型建立及参数赋值 |
2.2 排水管排水淤堵机理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新型纤维束排水管研发及排水性能研究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案 |
3.3 试验方法及流程 |
3.4 结果及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排水管设计影响因素研究 |
4.1 模型建立与参数赋值 |
4.2 排水管设计参数对路基土影响 |
4.3 排水管设计参数对挡土墙安全性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新型纤维束排水管工程应用 |
5.1 工程概况 |
5.2 原材料与设备 |
5.3 新型排水管设计及施工原理 |
5.4 施工工艺流程及方法 |
5.5 质量控制及安全措施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8)神木某扩建项目建筑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支护方案优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
1.2.2 边坡加固技术 |
1.2.3 边坡方案优选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工程概况 |
2.1 区域环境 |
2.1.1 位置与交通 |
2.1.2 气象与水文 |
2.1.3 区域地质条件 |
2.2 拟建项目简介及边坡工程概况 |
2.2.1 拟建项目简介 |
2.2.2 边坡工程概况 |
2.3 边坡工程地质条件 |
2.3.1 地形地貌 |
2.3.2 地层岩性 |
2.3.3 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 |
2.3.4 不良地质作用 |
3 边坡稳定性分析 |
3.1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原理 |
3.1.1 传统极限平衡法 |
3.1.2 有限元数值分析法 |
3.2 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分析 |
3.2.1 midas GTS NX软件介绍 |
3.2.2 基于算例边坡的可靠性对比分析 |
3.3 典型剖面的稳定性数值分析 |
3.3.1 边坡模型的建立 |
3.3.2 计算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支护方案设计及加固效果模拟 |
4.1 常用边坡支护形式 |
4.2 支护方案设计 |
4.2.1 方案一 |
4.2.2 方案二 |
4.2.3 方案三 |
4.3 加固效果模拟 |
4.3.1 双排桩加固效果模拟 |
4.3.2 单排桩+预应力锚索加固效果模拟 |
4.3.3 双排桩+预应力锚索加固效果模拟 |
4.4 本章小结 |
5 支护方案优选 |
5.1 价值工程的原理及应用 |
5.1.1 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 |
5.1.2 价值工程在边坡方案优选中的应用 |
5.2 基于价值工程的方案优选 |
5.2.1 功能系数计算 |
5.2.2 成本系数计算 |
5.2.3 价值系数计算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富水砂砾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与处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1.2.2 矿山防排水技术研究现状 |
1.2.3 土压力研究现状 |
1.2.4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工程概况 |
2.1 矿山地理位置 |
2.2 工程地质概况 |
2.3 水文地质概况 |
2.3.1 地表水系 |
2.3.2 地下水概况 |
2.3.3 水文试验 |
2.4 扩帮开采面临的问题 |
3 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双安全系数评价方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岩土体强度准则 |
3.2.1 Mohr-Coulomb强度准则 |
3.2.2 Hoek-Brown强度准则 |
3.3 非等比折减方案的确定 |
3.3.1 折减参数的选取和折减系数的定义 |
3.3.2 非等比折减系数间关系的建立 |
3.4 基于滑面应力状态的边坡双安全系数求解方法研究 |
3.4.1 安全系数定义探讨 |
3.4.2 滑面单元体应力状态分析 |
3.4.3 双安全系数求解 |
3.4.4 算例验证 |
3.5 基于高斯滤波技术的边坡滑面双路径搜索方法研究 |
3.5.1 折减方案对边坡滑面的影响 |
3.5.2 基于高斯滤波技术的滑面搜索法 |
3.5.3 边坡滑面敏感性分析 |
3.6 腾龙露天矿边坡稳定性评价 |
3.6.1 计算模型 |
3.6.2 边坡稳定性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4 考虑露天矿边坡平台宽度的有限土体土压力分析 |
4.1 引言 |
4.2 滑动土体几何特性分析 |
4.3 考虑平台宽度的有限土体被动土压力 |
4.3.1 滑体受力分析 |
4.3.2 被动土压力解析解 |
4.3.3 与半无限体被动土压力对比 |
4.4 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计算 |
4.4.1 微元体受力分析 |
4.4.2 主动土压力解析解 |
4.4.3 与半无限体主动土压力对比 |
4.5 有限土体土压力公式适用条件分析 |
4.5.1 被动区有限土体适用条件 |
4.5.2 主动区有限土体适用条件 |
4.6 有限土体土压力影响因素分析 |
4.6.1 被动土压力影响因素分析 |
4.6.2 主动土压力影响因素分析 |
4.7 腾龙露天矿止水固坡结构土压力分析 |
4.7.1 计算模型与参数 |
4.7.2 计算结果分析 |
4.8 本章小结 |
5 考虑有限土体效应的复杂工况下地下连续墙稳定性分析 |
5.1 引言 |
5.2 复杂工况条件下墙体稳定性理论分析 |
5.2.1 冻胀作用原理和冻胀力分类 |
5.2.2 考虑地震作用的有限土体被动土压力 |
5.2.3 复杂工况下地下连续墙稳定性计算模型 |
5.3 考虑有限土体效应的复杂工况下地下连续墙安全系数解析解 |
5.3.1 抗滑移安全系数 |
5.3.2 抗倾倒安全系数 |
5.3.3 抗踢脚安全系数 |
5.4 地下连续墙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
5.4.1 土体参数对墙体稳定性的影响 |
5.4.2 有限土体尺寸参数对墙体稳定性的影响 |
5.4.3 地下连续墙参数对墙体稳定性的影响 |
5.4.4 地下水对墙体稳定性的影响 |
5.4.5 地震作用对墙体稳定性的影响 |
5.4.6 冻胀作用对墙体稳定性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6 富水砂卵石地层露天矿止水固坡技术研究 |
6.1 引言 |
6.2 止水前腾龙露天矿边坡失稳机理分析 |
6.2.1 计算模型 |
6.2.2 结果分析 |
6.3 腾龙露天矿止水固坡技术方案研究 |
6.3.1 边坡总体设计 |
6.3.2 地表防排水设计 |
6.3.3 止水固坡方案选取 |
6.4 单一结构地下连续墙止水固坡方案 |
6.4.1 地下连续墙结构参数敏感性分析 |
6.4.2 地下连续墙施工参数优化设计 |
6.4.3 不同地下连续墙方案比较分析 |
6.5 地下连续墙止水固坡效果验证 |
6.5.1 地下连续墙稳定性验证 |
6.5.2 地下连续墙受力验证 |
6.5.3 边坡稳定性验证 |
6.5.4 止水效果验证 |
6.6 地下连续墙施工难点与工艺研究 |
6.7 本章小结 |
7 越冬期地下连续墙受力变形特性与冻胀损伤机理研究 |
7.1 引言 |
7.2 地下连续墙冻胀数值模型的建立 |
7.2.1 水-热-力耦合计算方程 |
7.2.2 三维数值模型建立 |
7.2.3 边界条件及参数选取 |
7.2.4 矿坑开挖过程模拟 |
7.3 冻胀作用下露天矿边坡和墙体变形受力特性分析 |
7.3.1 无冻胀工况边坡和地下连续墙受力变形特性 |
7.3.2 不同冻胀工况下边坡和地下连续墙受力变形特性 |
7.3.3 温度和冻胀时间对地下连续墙和坡体的影响 |
7.4 冻胀作用下地下连续墙冻胀损伤特性研究 |
7.4.1 不同冻结工况下墙体损伤特性 |
7.4.2 不同温度条件下墙体损伤特性 |
7.4.3 不同冻结时间下墙体损伤特性 |
7.5 地下连续墙变形现场监测 |
7.5.1 监测点位置 |
7.5.2 监测结果分析 |
7.5.3 数值分析结果对比验证 |
7.6 地下连续墙冻融循化疲劳寿命研究 |
7.6.1 混凝土疲劳特性 |
7.6.2 混凝土疲劳寿命经验公式 |
7.6.3 腾龙铁矿地下连续墙冻融循环疲劳寿命预测 |
7.7 本章小结 |
8 结论 |
8.1 研究结论 |
8.2 主要创新点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济南市小北山山体公园提升改造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2 国内外相关案例与相关理论综述 |
2.1 国内外相关案例 |
2.2 相关理论综述 |
3 济南市城市概况与场地现状 |
3.1 城市概况 |
3.2 上位规划 |
3.3 场地现状 |
4 济南市小北山山体公园提升改造设计 |
4.1 设计理念 |
4.2 设计依据 |
4.3 山体的生态修复 |
4.4 公园设计原则 |
4.5 总体设计 |
4.6 专项设计 |
4.7 园区技术经济指标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及主要实践情况 |
四、挡土墙、边坡、堤坝(论文参考文献)
- [1]影响水利工程边坡稳定的因素及处理方法[J]. 刘尚武. 内蒙古水利, 2021(10)
- [2]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边坡加固的处理措施探讨[J]. 苟焕宙,李仕钊. 冶金管理, 2021(13)
- [3]原状黄土复杂应力条件的震陷机理与动力响应特性[D]. 邵帅.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4]基于Dynamo的水利建模分析[J]. 于洋. 低碳世界, 2021(06)
- [5]都匀市大河水库工程边坡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J]. 卢海雄. 珠江水运, 2021(11)
- [6]灌草混交植物护坡技术在铁路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 龚超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7]排水孔淤堵机理及新型纤维束排水管的研发与应用[D]. 高原. 山东建筑大学, 2021
- [8]神木某扩建项目建筑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支护方案优选[D]. 上官丙鑫. 西安科技大学, 2021
- [9]富水砂砾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与处治技术研究[D]. 韩龙强.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8)
- [10]济南市小北山山体公园提升改造设计研究[D]. 王曦雨. 山东农业大学,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