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蝮蛇抗血栓酶治疗脑血栓187例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蝮蛇抗血栓酶治疗脑血栓187例

一、复方丹参注射液和蝮蛇抗栓酶治疗脑血栓形成187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丹,吴嘉瑞,刘施,张冰[1](2017)在《基于Meta分析的刺五加注射剂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刺五加注射剂辅助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Sino Med、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有关刺五加注射剂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8月1日。采用Cochrane风险评价表评价其研究质量,提取资料通过Rev 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累计患者76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刺五加注射剂辅助西医常规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18,95%CI:1.111.26,P<0.000 01);此外,刺五加注射剂也会影响血液流变学指标,如降低患者的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值。本研究中3篇文献明确无不良反应,4篇研究报道了共14例不良反应,其他文献均未对安全性进行说明。结论:现有证据表明,西医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刺五加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但其安全性仍需进一步探讨。鉴于纳入研究存在质量及数量上的局限,使结论证据支持力度较弱,因此本研究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加以证实。

谭乐俊,王萌,朱彦[2](2014)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中药注射剂是我国创新型的一类药物,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时显示出突出的治疗效果。随着中药注射剂应用范围的扩大,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趋增多,从而使得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受到质疑。针对于此,该文对近5年100余篇文章进行综述,较为全面的总结了常见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类型、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中关于不良反应成因的主要研究方法,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支持。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按涉及的器官系统和临床表现分类主要有过敏反应、呼吸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等。从生产到使用的各环节中,引起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因素以原料因素、制剂因素、调剂使用过程因素为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成因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目前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该文通过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对其现状、成因及研究方法加以总结,对中药注射剂临床安全合理使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聂勇胜[3](2014)在《复方血栓通胶囊抗血栓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制备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及颈总动脉血栓溶栓模型,进行复方血栓通胶囊抑制血栓形成的研究;建立气虚证小鼠模型及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抗血栓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复方血栓通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375,0.75,1.5g·kg-1·d-1)、阿司匹林肠溶片组(50mg-kg-1·d-1)、脑安胶囊组(267mg-kg-1·d-1),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d。末次给药1h后,建立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和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对血栓湿重、干重及血栓形成抑制率的影响;将大鼠按上述方法分组,建立颈总动脉血栓溶栓模型,从造模当天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5d,末次1h后取大鼠血栓,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对血栓湿重及溶栓率的影响;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血栓通胶囊低、中、高剂量组、脑安胶囊组,采用减少食量结合喂食大黄水煎液的方法建立气虚小鼠证模型,考察小鼠体重变化及负重游泳时间;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血栓通胶囊低、中、高剂量组、阿司匹林肠溶片组、脑安胶囊组,采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联合冰浴、减少喂食的方法建立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造模期间同时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d,第8d造模成功。末次给药1h后,以激光多普勒检测大鼠耳廓微循环血流量;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玻片法测定CT;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中TT、PT、APTT、FIB、PLG、FDP含量;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TXA2、PGI2、ET-1、CGRP含量。结果:抗血栓的药效学实验数据表明,在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复方血栓通胶囊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栓湿重、干重均显着减轻;在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实验中,复方血栓通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栓湿重、干重均显着减轻。在颈总动脉血栓溶栓模型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复方血栓通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栓湿重显着减轻。气虚证小鼠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体重显着减轻,负重游泳时间显着缩短;与模型组对照组比较,复方血栓通胶囊组小鼠体重显着增重,游泳时间显着延长。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耳廓微循环血流量显着减少,血小板聚集功能显着增强,CT、TT、APTT, PT显着缩短,FIB显着升高,PLG显着降低,血清中TXA2含量显着升高,PGI2含量显着降低,TXA2/PGI2比值显着增大,ET-1含量显着升高,CGRP含量显着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复方血栓通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耳廓微循环血流量显着增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显着降低;低、中、高剂量组大鼠CT显着延长;低、中剂量组血浆中TT显着延长;中剂量组血浆中APTT显着延长;低、中剂量组血浆中PLG显着升高;中剂量组血浆中FDP含量显着降低;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TXA2含量显着降低;低、中、高剂量组血清中PGI2含量显着升高;低、中、高剂量组血清中TXA2/PGI2比值显着减小;低、中剂量组血清中ET-1含量显着降低;低、高剂量组血清中CGRP含量显着升高。结论:在抗血栓的药效学实验中,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实验中,复方血栓通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栓湿重、干重均显着轻于对照组。在颈总动脉血栓溶栓模型实验中,复方血栓通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栓湿重显着轻于对照组。以上结果提示,本研究中三个抗血栓实验模型造模成功,且复方血栓通胶囊各剂量组均具有不同程度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在复方血栓通胶囊抗血栓机制研究中,复方血栓通胶囊各剂量组气虚证模型小鼠体重及负重游泳时间较模型对照组均显着增加;大鼠耳廓微循环血流量、CT、血浆TT、APTT、PLG、PGI2、CGRP含量均较模型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血小板聚集功能、FIB、FDP、血清TXA2含量、TXA2/PGI2比值、ET-1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复方血栓通胶囊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其抗血栓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凝血系统功能、纤溶系统功能、血小板聚集功能及内皮细胞功能等有关。

王响华,马怡茹[4](2013)在《奥扎格雷钠联合降栓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降栓酶(蝮蛇抗栓酶)用于急性脑血栓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从而为脑血栓临床用药提供科学参考。方法:96例急性脑血栓患者按照用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6例患者均接受奥扎格雷钠联合降栓酶(蝮蛇抗栓酶)治疗,对照组40例均接受奥扎格雷钠单独药物治疗。通过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和神经功能缺损减少百分率来评价2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并统计过敏反应、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脑出血和眼结膜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56例脑血栓患者中34例(60.71%)治愈,14例神经损伤评分降低46%~90%,联合用药治疗脑血栓的有效率为85.71%和治愈率为60.71%。奥扎格雷钠联合蝮蛇抗栓酶用药疗效显着高于奥扎格雷钠单独治疗(χ2=15.619 1,P<0.05)。观察组和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显着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P<0.05),且治疗后HDL-C水平显着高于治疗前水平(P<0.01,P<0.05)。观察组56例患者接受奥扎格雷钠联合蝮蛇抗栓酶用药治疗后2例发生过敏反应(3.57%)、1例呼吸困难(1.79%)、1例过敏性休克(1.79%)、1例脑出血(1.79%)和1例眼结膜出血(1.7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和降栓酶(蝮蛇抗栓酶)联合用药治疗重型脑血栓疗效显着高于奥扎格雷钠单独治疗,且联合用药不良反应低,安全可靠,可大量应用于脑血栓的临床治疗。

吴蠡荪[5](2012)在《脑血管血栓病临床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中风、恶性肿瘤和心脏病居人类死亡原因前三位。人们虽然对引起中风的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高脂血症、烟酒等不良嗜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还是逐年增多。急性脑血管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或中风,亦名

虞桦,姜勇,孙晋民[6](2011)在《蛇毒制剂的发展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蛇毒中含有蛇毒类凝血酶、蛇毒神经毒素、蛇毒神经生长因子、蛇毒细胞毒素等有效成分,由此制成的蛇毒制剂在治疗肿瘤、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止血、镇痛等方面有良好的效果。蛇毒制剂在治疗肿瘤、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止血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了蛇毒制剂的发展概况,蛇毒制剂的有效成分和其作用,以及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张晨[7](2011)在《葱白提取物防治兔创伤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构建兔下肢创伤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模型,也就是中医学“股肿”的模型。应用现代先进医学仪器观察通阳中药葱白提取物对兔创伤性下肢DVT模型凝血、抗凝功能、纤溶功能、炎性因子、抗氧化损伤等诸多现代医学指标的变化,进而探讨葱白提取物防治兔创伤性DVT的机制,旨在为葱白提取物在防治DVT方面提供直接而客观的现代医学证据。方法1.随机将新西兰白兔24只分为模型对照组、葱白治疗组和葱白防治组。按照赵学凌的方法构建兔下肢创伤性DVT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周,葱白治疗组给予葱白提取物1周,葱白防治组造模前持续给予葱白提取物1周,造模后同葱白治疗组。2.检测以下指标:(1)造模前后P-选择素(CD62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溶酶体膜蛋白(CD63)的变化;(2)造模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及凝血酶受体-1 (PAR-1)、凝血酶受体-4(PAR-4)的变化;(3)造模前后各组活化蛋白C (APC)和血浆前体蛋白(TpP)的变化;(4)造模前后各组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TM)和D-二聚体(D-D)的变化;(5)造模前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t-PA)、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PAI)的变化;(6)造模前后各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7)造模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8)造模前后各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大体观察模型对照组、葱白治疗组和葱白防治组造模成功后,双下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弥散性肿胀,但防治组造模后其肿胀程度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及治疗组。造模7天后拆除石膏三组兔子均无明显的肿胀,但皮下淤血面积葱白防治组较模型对照组及葱白治疗组小,其中葱白治疗组1只和模型对照组2只兔子在拆除石膏时突然死亡,经解剖确认为肺栓塞死亡。按照赵学凌等造模方法,报道形成兔下肢创伤性DVT模型约占80%,我们前期预实验结果与此接近,如果没有血栓,也有检测数值上的变化。1.造模后,各组兔血清中CD62P、PAF、CD63含量明显升高,葱白防治组和葱白治疗组均可以降低模型对照组兔血清中CD62P、PAF、CD63含量,葱白防治组优于葱白治疗组。2.造模后,各组兔血清中GPⅡb/Ⅲa及PAR-1、PAR-4含量明显升高,葱白防治组和葱白治疗组均可以降低模型对照组兔血清中GPⅡb/Ⅲa及PAR-1、PAR-4表达,葱白防治组优于葱白治疗组。3.造模后各组兔子血浆中APC明显降低,TpP明显升高,葱白防治组和葱白治疗组可升高APC,降低TpP,有统计学意义;葱白防治组各时段均优于葱白治疗组。4.造模前各组凝血功能、TM和D-D水平无显着差异,造模后各时段葱白防治组对各项指标的影响均优于葱白治疗组。5.造模后,各组兔血清中t-PA含量明显降低,PAI含量明显升高;葱白治疗组第7天可以明显升高t-PA水平,葱白防治组各时段t-PA水平均没有改变,葱白治疗组疗效优于葱白防治组;葱白防治组各时段PAI的水平明显降低,疗效优于葱白治疗组。6.造模后,葱白防治组的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红细胞聚集指数(EAI)与模型对照组、葱白治疗组比较有显着差异,葱白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差异第七天有统计学意义;葱白防治组各时段均优于葱白治疗组,EAI各时段组间变化无统计学意义。7.造模后,各组兔血清中IL-6、IL-8含量明显升高,葱白预防组和葱白治疗组均可以降低兔血清中IL-6、IL-8含量,各时段组间没有统计学意义。8.与治疗前比较,各组血清SOD水平明显下降,MDA水平明显增加;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葱白防治组和葱白治疗组各时段均有统计学意义;葱白防治组各时段均优于葱白治疗组。结论1.通阳中药葱白提取物可以有效的防治创伤性DVT,机制是:(1)阻碍血小板活化,·减少组织因子表达,抑制血小板聚集;(2)灭活凝血因子,降低凝血酶的活性,改善高凝状态;(3)改善纤溶功能,影响纤维蛋白的形成与降解,保持正常的纤溶活性;(4)改善血流状态,加速侧支循环建立,促进血液循环;(5)减少炎症因子的表达,升高凝血抑制因子,防止高凝状态;(6)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抗氧化损伤。2.本研究结果证实:(1)“股肿”的主要病机是“痰瘀痹阻”,阳气之失于条达畅通是“痰瘀痹阻”的关键环节,也是治疗本病的枢机所在。(2)关于痰瘀同病的治法:通阳法不失为除化痰、活血之外治疗股肿的又一治法。(3)辛温可通阳,阳气畅达,则痰可化瘀可祛,经脉通达,脉痹可除。通过恢复或激活阳气的条达,减轻病理损伤,延缓病理进程,阻断病情的循环加重,使病理变化向良性循环恢复,进而使各脏腑经络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因而葱白提取物可以用于防治股肿即DVT。

李晶[8](2011)在《灯盏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文中认为目的:系统评价灯盏花制剂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及药物经济学。方法:搜集灯盏花治疗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资料进行系统评价。采用电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中医药科技文献数据库、循证中医药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Medline、Cochrane图书馆等;手工检索《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中西医结合杂志》《山东中医药杂志》《中医杂志》等十几种中医、中西医结合杂志;补充检索鉴定的相关文章附录的参考文献。筛选合格研究,两名评价员独立提取数据,根据质量评分法进行研究质量的评价,运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度分析等方法统计相关数据。结果:共检索出可能有关的文献173篇,通过阅读文献摘要及全文共收集到随机对照试验96篇,其中76篇因不符合纳入标准排除,共有20篇文献被纳入本次研究,包括3071例患者。所有文献均为中文发表的研究,研究地点均在中国。结果表明:灯花制剂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90.54% VS 73.69%; OR 3.61; 95%CI 2.934.44; P<0.01);全血粘度(WMD =﹣0.86; 95%CI﹣0.92~﹣0.81; P<0.001);血浆粘度(WMD=-0.21 95%CI-0.22~-0.20;P<0.001);纤维蛋白原(WMD=-1.13; 95%CI-1.14~-1.12;P<0.001);红细胞压积(WMD=-2.58; 95%CI-2.70~-2.47;P<0.001)。倒漏斗图显示不对称可能与发表偏倚及临床试验设计有关。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缺乏有关灯盏花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结论:Meta-分析结果提示灯盏花制剂有改善脑梗死病人全血流变指标及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且其安全范围大,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小。由于灯盏花治疗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质量较低,存在潜在的临床异质性及发表性偏倚,以及待评价研究等因素的影响,降低了上述结论的可靠性,因此本系统评价尚不能肯定证明灯盏花制剂对于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刘静[9](2011)在《两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评价及特点分析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将对疏血通和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并对其治疗特点与安全性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基于系统评价的方式,将目前现有的两药治疗ACI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初步了解两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再通过队列研究,进一步阐述两药的治疗特点及安全性问题,以期为临床选药提供参考。最后通过分析作者所在医院和北京市不良反应中心数据库中两药的不良反应信息,掌握其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用药干预,从而规避临床用药风险。第一部分文献综述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概述了近年来,常用治疗ACI的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丹参及复方丹参制剂、川芎嗪、三七总皂苷制剂、银杏制剂、灯盏花制剂、水蛭地龙制剂)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通过对上述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相关药理作用的总结及临床疗效的评价,发现均具有治疗ACI的药理学基础并通过临床试验证实了其临床的疗效,但缺乏各种中药注射剂在治疗该病时特点的阐述及研究,今后应该着重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帮助和指导。第二部分基于系统评价的两种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目的]基于系统评价的方式,将目前现有的两药治疗ACI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初步了解两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文献数据库,查找两药治疗ACI的系统评价,结果检索到疏血通相关系统评价2篇,舒血宁0篇。基于上述结果,本研究将(1)不再对疏血通治疗ACI进行重复评价,直接分析并应用2篇系统评价结果。(2)对舒血宁治疗ACI进行系统评价,经过制定系统的检索方案和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将纳入的21项舒血宁相关研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疏血通两篇系统评价均对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其中一篇比较疏血通治疗前后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另一篇文章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评分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2)舒血宁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总有效率[RR=1.22,95%(1.17,1.26)].ME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RR=-2.83,95%(-3.11,-2.56)]评分与空白或阳性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D=0.01,95%(0.00,0.03)];舒血宁注射液治疗14天[RR=1.17,95%(1.09,1.26),Z=4.50]和28天[RR=1.37,95%(1.19,1.58),Z=4.42]的疗效相当。[结论]舒血宁与疏血通注射液均较同类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明显。疏血通能较好的改善血液流变学状况,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虽略高于对照组,但疗效的合并效应量(Z值)明显大于不良反应的Z值。初步评价两药的疗效大于风险。第三部分疏血通注射液与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目的]通过队列研究进一步分析疏血通与舒血宁治疗ACI的治疗特点与安全性问题,为临床医师选药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调查北京一家三甲西医院2008-2009年使用疏血通注射液或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住院患者的信息,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行调查、NIH-NID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疏血通组与舒血宁组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但总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椎-基底动脉梗塞时,舒血宁组疗效明显优于疏血通组(P<0.05);在治疗空腹血糖异常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时,疏血通组疗效明显优于舒血宁组(P<0.05);在治疗伴随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时,舒血宁组疗效明显优于疏血通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疏血通与舒血宁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存在各自的治疗特点,不良事件发生率小,故两药在治疗ACI时,疗效大于风险。临床医师应结合两药的治疗特点和患者具体情况来选择用药,提高临床对该病的治疗效果。第四部分疏血通注射液及舒血宁注射液安全性的分析与比较[目的]临床对药品的选择,不但要依据药品的疗效,更应该根据药品的安全性。本文二、三部的研究对于两药的安全性的阐述尚不充分,故本部分着重对两药的安全性进行分析与比较。[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7月至2010年6月)上报的和北京市不良反应中心提供的(2006年1月1日—2010年1月1)疏血通及舒血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信息,来对两药的安全性进行比较。根据两药不良反应的分析结果,发布《临床安全用药信息反馈》,防范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舒血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疏血通注射液,发生率分别为0.61%和0.19%,并且舒血宁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包括过敏性休克及死亡病例各一例。两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均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分别为1:1.5和1:1.3;两药不良反应发生天数主要集中在用药后的第1天(疏血通71.8%,舒血宁63.9%)及末次用药后的6小时内(疏血通82.9%,舒血宁76%);疏血通注射液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较舒血宁注射液多,占总不良反应的比例分别为36.5%、25.8%:舒血宁注射液静脉炎的发生率较疏血通注射液高,占总不良反应的比例分别为11.9%、1.8%;两药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均属于一过性的不良反应,好转时间较快;舒血宁皮肤及其附件的不良反应恢复相对较慢,而疏血通注射液出血相关的不良反应高于舒血宁,占总不良反应的比例分别为6.4%、1.4%,且恢复也相对较慢。通过有效的信息反馈,两药不良反应发生数量有明显下降。[结论]通过两药不良反应的分析可以看出舒血宁注射液较疏血通注射液易发生不良反应,且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两者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类型不尽相同,发生不良反应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建议临床可根据两药不良反应的上述特点有针对性的予以防治,从而减少对患者的影响。及时可靠的用药安全信息反馈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第五部分总体评价总结以上三部分的研究结果,分别对疏血通和舒血宁注射液治疗A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总体评价;总结性分析、比较了两药的治疗特点与安全性,并提出了临床合理用药的建议。

李可建[10](2007)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筛选优势治法与推荐方药。方法:全面收集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临床试验,制定选择标准,筛选合格研究;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合格研究质量;对相关效应指标进行同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结果:检索相关文献5087篇,纳入合格研究236项,涉及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清热法、活血化痰法、活血清热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等治法28种,包括汤剂、丸剂、散剂、注射剂等方药74种,统计分析总有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相对危险度及率差、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加权均数差、需治疗病人数,并计算99%可信区间(统计结果见附录2)。结论: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本研究认为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为优势治法;首先推荐的益气方药为黄芪注射液,其次为刺五加注射液;首先推荐的益气养阴方药为参麦注射液,其次为生脉注射液;首先推荐的活血方药为灯盏花注射液,其次依次为三七制剂、蚓激酶、葛根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银杏叶制剂;首先推荐的益气活血方药为补阳还五汤,其次为通心络胶囊;推荐的清热养阴活血方药为脉络宁注射液。

二、复方丹参注射液和蝮蛇抗栓酶治疗脑血栓形成187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方丹参注射液和蝮蛇抗栓酶治疗脑血栓形成187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Meta分析的刺五加注射剂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1.1 研究类型
        1.1.2 研究对象
        1.1.3 干预措施
        1.1.4 结局指标
        1.1.5 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1.4 纳入研究的偏倚分析评价
    1.5 资料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检索及筛选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纳入评价的研究质量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临床总有效率
        2.4.2 血液流变学指标
    2.5 敏感性分析
    2.6 文献发表偏倚评价
    2.7 安全性
3 讨论

(2)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注射剂的常见不良反应
    1.1 过敏反应
    1.2 呼吸系统损害
    1.3 消化系统损害
    1.4 心血管循环系统
    1.5 泌尿系统
    1.6 其他
2 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
    2.1 原料因素
        2.1.1 中药成分复杂性
        2.1.2 活性成分稳定性
    2.2 制剂因素
        2.2.1 制剂工艺
        2.2.2 添加剂
        2.2.3 其他方面
    2.3 调剂使用过程因素
        2.3.1 输液剂基质 (溶媒) 因素
        2.3.2 配伍因素
        2.3.3 临床辨证论治
        2.3.4 给药剂量及给药速度
        2.3.5 其他方面
3 中药注射剂ADR成因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3.1 描述性研究
    3.2 分析性研究
    3.3 实验性研究

(3)复方血栓通胶囊抗血栓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血栓性疾病的认识
        1.1 血栓性疾病病机
        1.2 活血化瘀法治疗血栓性疾病研究状况
    2 中药抗血栓药物的研究现状
        2.1 抗凝血药
        2.2 抗血小板聚集药
        2.3 溶栓药
    3 现代医学对血栓性疾病的认识
        3.1 血管内皮细胞因素
        3.2 血小板因素
        3.3 凝血-抗凝血系统因素
        3.4 纤溶系统因素
        3.5 血流异常因素
    4 西药抗血栓药物的研究现状
        4.1 抗凝血药
        4.2 抗血小板聚集药
        4.3 溶栓药
    5 复方血栓通胶囊组方概述
        5.1 三七
        5.2 黄芪
        5.3 丹参
        5.4 玄参
    6 回顾与总结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血栓形成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气虚证模型小鼠体重及负重游泳时间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三节 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制备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讨论
    第四节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气虚血瘀证大鼠凝血系统功能及纤溶系统功能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五节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气虚血瘀证大鼠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六节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气虚血瘀证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讨论
    1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血栓形成的影响
    2 复方血栓通胶囊抗血栓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奥扎格雷钠联合降栓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1-2]
    1.3 治疗方法
    1.4 疗效评价
    1.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2.2 两组患者血清血脂变化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讨论

(5)脑血管血栓病临床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脑血管疾病发病概况
2 脑血管血栓病的微循环表现
3 脑血管血栓病的治疗方法
    3.1 溶栓疗法
    3.2 抗凝疗法
    3.3 降纤疗法
    3.4 抗血小板聚集疗法
    3.5 血管扩张疗法
    3.6 血液稀释与降粘疗法
    3.7 单纯脱水疗法
    3.8 脑代谢激活剂疗法
    3.9 钙离子拮抗剂及谷氨酸受体拮抗剂
    3.10 高压氧疗法
    3.11 体外反博疗法
    3.12 超声治疗
    3.13 外科疗法
    3.14 介入治疗
    3.15 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
    3.16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
    3.17 神经保护剂治疗
    3.18 中医疗法
4 重要提示
    4.1 治疗时间窗
    4.2 因地制宜选择疗法
    4.3 治疗原发病

(6)蛇毒制剂的发展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蛇毒制剂发展简况
2 蛇毒的成分
    2.1 蛇毒类凝血酶
    2.2 蛇毒神经毒素
    2.3 蛇毒神经生长因子
    2.4 蛇毒细胞毒素
3 蛇毒制剂的临床应用
    3.1 治疗肿瘤
    3.2 治疗脑血管疾病
    3.3 神经性疾病
    3.4 出血性疾病
    3.5 其他
4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5 结语

(7)葱白提取物防治兔创伤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正文
    预实验
    实验一 葱白提取物对兔创伤性下肢DVT形成过程中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实验二 葱白提取物对兔创伤性下肢DVT形成过程中GP Ⅱb/Ⅲa、PAR-1及PAR-4的影响
    实验三 葱白提取物对兔创伤性下肢DVT形成过程中APC、TpP的影响
    实验四 葱白提取物对免创伤性下肢DVT形成过程中凝血功能及D-D、TM的影响
    实验五 葱白提取物对兔创伤性下肢DVT形成过程中纤溶功能的影响
    实验六 葱白提取物对兔创伤性下肢DVT形成过程中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实验七 葱白提取物对兔创伤性下肢DVT形成过程中IL-6、IL-8的影响
    实验八 葱白提取物对兔创伤性下肢DVT形成过程中SOD及MDA的影响
第二部分 讨论
    1 葱白提取物防治创伤性DVT机制
        1.1 讨论一
        1.2 讨论二
        1.3 讨论三
        1.4 讨论四
        1.5 讨论五
        1.6 讨论六
    2 通阳中药葱白防治DVT的中医机制探讨
        2.1 特殊通阳药物葱白
        2.2 葱白提取物与创伤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辨证关系
    3 对创伤性下肢DVT形成的认识
        3.1 DVT简介、发病率及危险因素
        3.2 有症状和体征的DVT的临床特点
        3.3 静脉血栓形成的辅助检查
        3.4 中医辨证
    4 构建兔创伤性下肢DVT形成的模型
第三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研究生期间工作小结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8)灯盏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纳入的研究特征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两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评价及特点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丹参注射液/粉针
    2 复方丹参注射液
    3 川芎嗪注射剂
    4 三七总皂苷注射剂
    5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剂
    6 灯盏细辛注射剂
    7 水蛭地龙注射液
    8 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系统评价的两种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第一节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系统评价
    第二节 舒血宁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1 资料和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临床试验的检索
        1.3 原始文献筛选的方法
        1.4 方法学质量评价
        1.5 资料分析与处理
        2. 结果
        2.1 检索过程及筛选结果见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点
        3 讨论
        3.1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3.2 疗效
        3.3 不良反应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疏血通注射液与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队列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目标人群
        1.2 纳入标准:同时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2 研究方法
        2.1 病历筛选
        2.2 分析方法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1 患者一般资料
        1.1 性别
        1.2 年龄
        1.3 过敏史
        1.4 患者的不良嗜好(烟、酒)
        1.5 既往患慢性基础疾病的种类
        1.6 家族病史
        1.7 患者自发病到入院就诊的时间
        1.8 患者基础用药品种数
        1.9 患者实际使用疏血通及舒血宁注射液的天数
        1.10 动脉系统
        1.11 NIH-NINDS评分情况
        2 安全性评价
        2.1 对血压的影响
        2.2 对心率的影响
        2.3 对体温的影响
        2.4 不良事件监测
        3. 疗效分析
        3.1 NIH-NINDS总体评分比较
        3.2 椎-基底动脉系统梗塞NIH-NINDS评分
        3.3 颈内动脉系统梗塞的NIH-NINDS评分
        3.4 血糖异常患者的NIH-NINDS评分
        3.5 同型半胱氨酸异常患者NIH-NINDS评分
        3.6 患者住院天数
        4 讨论
        4.1 患者一般情况
        4.2 安全性评价
        4.3 疗效比较
        5. 存在的问题
        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疏血通注射液及舒血宁注射液安全性的比较与分析
    第一节 本院疏血通注射液与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比较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第二节 北京市不良反应中心两药不良反应数据的比较与分析
        1 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1.1 资料与方法
        1.2 结果
        2 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3 用药干预
        4 干预结果
        5 讨论
        5 1 ADR与性别
        5.2 ADR的发生与转归
        5.3 ADR与剂量
        5.4 ADR与临床表现
        5.5 ADR严重病历
        5.6 ADR与用药干预
        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总体评价
    1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ACI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2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ACI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3 两药治疗ACI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比较
    4 小结
致谢
个人简历
教育背景
工作经历
发表论文

(10)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文献检索及其结果合并
        1.1 文献检索
        1.1.1 检索范围
        1.1.2 检索策略
        1.2 检索结果合并
        1.2.1 合并策略
        1.2.2 关键类
    2 文献选择
        2.1 文献选择标准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文献选择方法
        2.2.1 初筛
        2.2.2 二次筛选
        2.2.3 三次筛选
    3 文献分组、分类、编号、登记
        3.1 文献分组
        3.2 文献分类
        3.3 文献编号
        3.4 文献登记
    4 文献质量评价
    5 文献信息收集
    6 统计分析方法
        6.1 Q统计量检验法
        6.2 固定效应模型
        6.3 随机效应模型
        6.4 漏斗图分析
        6.5 敏感性分析
        6.6 失效安全数
    7 效应指标
        7.1 相对危险度、率差、加权均数差
        7.2 需治疗病人数
结果
    1 扶正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 益气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1 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2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3 黄芪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统计结果
        1.2 益气养阴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2.1 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2.2 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 祛邪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 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1 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2 丹参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3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4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5 三七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6 红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7 银杏叶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8 蚓激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9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10 其他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2 清热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2.1 安宫牛黄丸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3 数种祛邪治法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 扶正祛邪方药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 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1 益气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2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3 其他益气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2 清热养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2.1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3 其他扶正祛邪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讨论
    1 临床疗效分析
        1.1 有效治法筛选
        1.2 有效方药筛选
        1.2.1 扶正方药筛选
        1.2.2 祛邪方药筛选
        1.2.3 扶正祛邪合用方药筛选
    2 安全性分析
        2.1 不良反应分析
        2.2 恶化/病死情况分析
    3 统计结果稳定性分析
    4 优势治法、推荐方药筛选
    5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机假说
    6 影响系统评价结论的可能因素
        6.1 纳入研究质量
        6.2 发表性偏倚
        6.3 临床异质性
        6.4 待评价研究
        6.5 证候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体系
    7 后续研究
        7.1 动态更新系统评价
        7.2 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7.3 推广应用系统评价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查新报告
附录1 文献检索与选择结果一览表
附录2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统计结果一览表
附录3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纳入研究基本特征一览表
附录4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待评价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录5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排除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详细摘要

四、复方丹参注射液和蝮蛇抗栓酶治疗脑血栓形成187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Meta分析的刺五加注射剂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评价研究[J]. 张丹,吴嘉瑞,刘施,张冰.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7(06)
  • [2]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J]. 谭乐俊,王萌,朱彦. 中国中药杂志, 2014(20)
  • [3]复方血栓通胶囊抗血栓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 聂勇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4]奥扎格雷钠联合降栓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临床观察[J]. 王响华,马怡茹.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3(03)
  • [5]脑血管血栓病临床治疗进展[J]. 吴蠡荪. 微循环学杂志, 2012(02)
  • [6]蛇毒制剂的发展概况[J]. 虞桦,姜勇,孙晋民. 海南医学, 2011(19)
  • [7]葱白提取物防治兔创伤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研究[D]. 张晨.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1(05)
  • [8]灯盏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D]. 李晶. 山西医科大学, 2011(08)
  • [9]两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评价及特点分析研究[D]. 刘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
  • [10]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D]. 李可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蝮蛇抗血栓酶治疗脑血栓187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