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气象服务信息网

内蒙古气象服务信息网

一、内蒙古气象服务信息网(论文文献综述)

司瑶冰,韩经纬,李云鹏,吴昊,周恒超[1](2020)在《基于网格数据的内蒙古决策气象服务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基于智能网格预报和多源资料融合分析网格实况产品,研发自动化决策气象服务制作和产品可视化展示技术,提高精细化决策气象服务产品制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在建立影响内蒙古地区主要气象灾害的决策气象服务敏感性分析启动阈值基础上,采用Quartz技术对智能网格产品要素值进行检测,实现以格点区域范围显示的自动启动。利用WebGIS的OpenLayers技术研发出网格格点气象要素数据可视化动态展示。根据需求设计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不同层级色斑图和格点图下载及图形自动生成功能。采用PostgresSQL分布式集群数据库快速统计方法实现智能网格实况数据统计、计算和查询。对网格格点气象要素展示和预报效果进行实验与检验,结果表明启动阈值检测、数据显示、图形下载均能够准确客观地展示,智能网格预报图与站点实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准确。

赵练达[2](2020)在《中国数字乡村建设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在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以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数字乡村的建设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通过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在乡村的生产生活中,以促进乡村治理、乡村产业、乡村居民生活的现代化发展。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稳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是:资源统筹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区域差异明显等问题已经对数字乡村的建设产生了较大影响。所以,需要从理论上探索有关数字乡村建设问题,在实践层面把握数字乡村的建设。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了实地调查研究,对数字乡村的含义、特点、发展现状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并提出数字乡村建设的主要思路。本文的研究逻辑在于:引言部分主要论述了研究中国数字乡村建设的背景及意义,对数字乡村建设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综述,对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进行了阐述。第一部分主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农村、农民和科学技术的主要论述进行梳理,阐述了中国数字乡村建设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数字乡村建设的背景条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是数字乡村建设的主要背景条件。第三部分对数字乡村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点进行了阐释,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具有生态宜居性和动态发展等特点。第四部分对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主要论述了数字乡村建设的主要成果,揭示了数字乡村建设中的问题,并解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主要对数字乡村建设的主要思路进行了探索。通过分析数字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致因,提出数字乡村建设的主要思路,即加强乡村人才引进与培养;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等等。

薛文超,马霜霜,李杨[3](2017)在《浅析笤帚苗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文中研究表明主要介绍了当下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所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笤帚苗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优化策略。

张彦辉[4](2017)在《笤帚苗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初探》文中提出巴林左旗是全国最知名的笤帚苗生产、加工、集散基地,全国最大的笤帚苗交易市场,并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中国笤帚苗、中国笤帚"两个地理标识。左旗气象局为做好笤帚苗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及时了解问题需求从加强合作,融入发展,提升科技支撑等多方面开展全程系列化气象服务,为政府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依据,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优质服务。

兰海军[5](2016)在《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研究 ——以厦门市为例》文中指出旅游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改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既是旅游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旅游强国的必然要求,更是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深入研究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有助于促进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理论成熟成型,丰富公共服务管理学科体系;有助于促进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稳定供给并持续改进,夯实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基础。本文选择厦门为例,源于其系全国最重要旅游城市之一,解剖既有重要理论价值,也有典型示范意义。本文以游客满意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服务质量理论为内核,综合运用文献、比较、案例、访谈、问卷、统计等方法,研究如何通过确立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目标、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机制、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持续改进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本文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第一,从实践层面梳理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进展。分别考察境内外典型旅游城市实践,梳理出境内旅游城市发展的共性问题,并观察厦门市实践。第二,从理论层面建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框架。厘清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等核心概念,梳理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及责任主体;借鉴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实践,结合旅游公共服务具体环境,建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理论框架。第三,从操作层面阐述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改进。首先是确立质量目标。在现有软硬件基础上,采用ISA法调查游客真实感知,测量期望与感知差距,全面摸清旅游服务质量“短板”。通过I-S等级计算,找出优先改进项、次优改进项,确立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的阶段性目标。其次是监测质量运行。通过改进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宣传贯彻,统一内部思想、营造社会氛围。借助“信息化监测、联动化治理、标准化确认、奖惩化控制”机制,全面监测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再次是评价服务质量。采用SERVQUAL框架,将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具体化,对应开发一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厦门评价并计算出阶段性质量改进的工作重点。最后是持续改进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厦门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必须以游客满意为目标,基于旅游服务应用优化智慧厦门顶层设计,修筑质量改进“营养池”;丰富完善厦门质量奖体系,培壮质量改进“胡萝卜”;强化部门协同治理,锻造质量改进“大棒”,构建“三位一体、恩威并举”的服务质量改进运行框架。第四,从推广层面探索公共服务质量改进一般性操作指南。将各环节研究成果和具体操作步骤与厦门经验相结合,抽象化为通用性的操作指南。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一是尝试构建了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理论和运行框架;二是尝试开发了一套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量化了服务质量改进的阶段性目标;三是尝试梳理了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的一般化操作指南。受能力、精力等条件限制,最初调查问卷数据多来源于思明区,未来将进一步拓宽研究区域范围,尽量缩小实然与应然的差距。未来将进一步优化评价指标体系,跟进研究以厦门本岛为核心建构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全面优化提升其适用性。

孟凡夫,孙玮鸿,施海民,李宝生,刘宣,庄富娟,闫默茹[6](2016)在《2016年1月17日至24日低温天气气象服务总结分析》文中认为多年来林西县气象局一直将低温、降雪、大风天气气象服务作为冬季气象服务的重点来抓并高度负责地做好关键性天气的预报,灾害性天气的预警,转折性天气的服务,及时为当地政府和各相关部门提供优质气象服务。1月17日24日,林西全县气温持续偏低。林西本站过程最低气温达-30.8℃,出现在1月17日,达到极端低温阈值,林西县气象局预报准确、服务及时,圆满完成了本次持续低温全程气象服务工作。

邱海龙[7](2016)在《黑龙江省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文中指出黑龙江省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期,迫切需要针对现代农业的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和产业化以及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创汇农业、都市观光农业等新兴农业产业的发展,开展全方位、精细化的农业气象服务。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的建设将大大增强农业气象服务农业生产的能力。本文重点研究黑龙江省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的建设,为黑龙江省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的创建和创新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以黑龙江省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对黑龙江省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提出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的重要背景及意义,阐述了有关农业气象服务的相关概念,介绍了国内外农业气象服务研究现状。从农业气象服务概念的界定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的内涵特征,对黑龙江省农业气象服务体系进行构建,黑龙江省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包括黑龙江省农业气象服务业务体系和保障体系两部分。通过对黑龙江省农业气象服务现状分析,剖析了黑龙江省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黑龙江省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实施策略,即提高对服务体系的认知度,提高农业气象服务业务的现代化水平,将服务体系建设融入到“三农”工作中,建立服务体系建设长效机制,提升服务体系建设内涵、加强服务体系各区域协调发展等六方面策略。

邵艳丽[8](2014)在《危机情境下政府公共信息服务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政府机构提供公共信息服务,信息源和信息质量能够得到较强的控制,但随着互动性加强,公众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服务设计、信息收集、服务传递环节,公共信息来源变得较为复杂,对信息质量的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服务传递系统的质量、服务过程的质量引起了政府机构的足够重视,以概念范畴更宽的服务质量为核心的政府信息服务理念正在形成。我国公共信息服务业由于刚刚起步,服务意识不强,以政府机构为主的服务主体角色转变困难,整体质量相对较低。而在对社会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较大的自然灾害等危机事件发生的非常规情境下,社会公众对政府机构公共信息服务的需求、期望发生变化,时间压力更对服务质量产生多方面影响。若要提高政府公共信息服务质量,并能应对危机情境下的特殊需求,这需要系统地实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质量控制策略。本文包括七章,第一章首先对主题领域的研究背景进行介绍,指出研究意义,并明确研究对象、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在对本领域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评述之后,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并设计技术路线图。第二章对政府公共信息服务质量控制进行理论研究,分析公共物品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对本研究的理论支撑,归纳该类服务质量所包含的信息质量要素、服务质量要素和特殊质量要素,探讨影响感知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并详细讨论相关的质量控制方法。第三章通过文献调研和网站调研,分析当前我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主要服务类型和服务渠道,分析政府网站和其他渠道公共信息服务的现状,特别是应对危机事件的服务概况,总结当前政府应对危机的公共信息服务在信息内容质量、服务过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章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基础上,对SERVQUAL量表的5个质量维度进行调整和扩充,提出公共信息服务PISQual测量量表,并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量表进行修正和检验,最终确定包含信息内容质量、系统可靠性、服务设计优度、回应性、完成性、补偿性和权利保障性7个质量维度、23个测试项的评价模型,并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当前公共信息服务的感知水平和两类期望水平(理想水平、适当水平),进行容忍区间分析,讨论各质量维度的表现,为服务设计和全过程控制提供依据。第五章结合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等危机事件中的公共信息服务经验和我国现状,拟定17条危机情境下公众的具体需求作为问卷题项进行危机情境下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需求分析,识别公众的兴奋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必要型需求,并对需求类型和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交叉分析。第六章根据前两章实证分析结果,对我国政府机构应对危机情境首先从规划层提出基于质量的公共信息服务设计模型,并详细讨论服务设计要素、设计原则和服务设计流程。其次从操作层提出服务全过程质量控制策略,详细讨论在服务准备、服务传递和服务补救阶段机构可采取的具体质量控制措施。第七章对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指出本研究的结论和贡献,并说明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深入讨论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涵义和特征,结合对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现状的调研,在SERVQUAL量表的基础上,构建了适用的公共信息服务质量评价量表PISQual,并采用三栏表结构进行测评。(2)提出对公共信息服务的全流程质量控制思路,构建危机情境下政府公共信息服务设计模型,讨论服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策略,特别是在当前研究经常忽视的服务补救环节,提出针对性的具体质量控制措施。很多现实问题制约了学界对于本主题领域的研究进展,也使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深度受到影响,本文主要的不足之处包括:(1)PISQual量表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在实践中不断检验;(2)对危机情境下特殊需求的分析不够完整;(3)有关公共信息服务质量7个质量维度之间的相互影响还需深入研究。

李志良,尹清华,王旭生,安新宇,季飏,才硕,赖晓燕,韩国荣[9](2014)在《赤峰气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初探》文中认为文章阐明了2014年5月赤峰气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思路和意义,提出了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与进度安排,以期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李芬,陈颖曼[10](2014)在《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气象服务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农村气象服务的升级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手段和平台。现代通信媒介的移动性以及在农村越来越多的普及性,使气象防灾减灾的信息被引入到农村移动终端农村用户成为可能。通过阐述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气象服务中应用的意义和作用,针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气象服务中的现状与需求,提出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气象服务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案和策略。

二、内蒙古气象服务信息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蒙古气象服务信息网(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网格数据的内蒙古决策气象服务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技术方法与设计
2 技术实现
    2.1 数据获取
    2.2 数据处理
        2.2.1 JSON格式转换
        2.2.2 插值处理
        2.2.3 格点历史数据统计
        2.2.4 地图叠加
    2.3 数据检测
        2.3.1 阈值确定
        2.3.2 阈值检测方法
    2.4 数据可视化
        2.4.1 地图底图信息展示
        2.4.2 格点数据裁剪
        2.4.3 色斑图生成
3 实验与测试
    3.1 阈值检测结果
    3.2 可视化显示和预报结果验证
    3.3 数据统计
4 结论

(2)中国数字乡村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方法
    (四)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一、数字乡村建设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的基本观点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村的主要观点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的主要论述
    (四)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阐释
二、数字乡村建设的背景条件
    (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三)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
三、数字乡村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点
    (一)数字乡村基本内涵
    (二)数字乡村的主要特点
四、数字乡村建设现状
    (一)数字乡村建设的主要成果
    (二)数字乡村建设中的问题
    (三)数字乡村建设中问题的致因
五、数字乡村建设主要思路
    (一)加强乡村人才引进与培养
    (二)提高乡村居民及乡村工作队伍的素质
    (三)完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
    (四)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化乡村产业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国数字乡村建设研究调查问卷
致谢

(3)浅析笤帚苗特色农业气象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1 当下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所存在的问题
2 笤帚苗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优化策略
3 结语

(4)笤帚苗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1.1 特色作物观测数据缺乏
    1.2 产品内容单一, 缺少科技手段的应用
    1.3 农村气象服务传播亟待完善
    1.4 与外部合作不够
2 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主要内容
    2.1 强化合作, 提升服务科技支撑
    2.2 融入发展, 开创服务新篇章
    2.3 与时俱进, 开办智慧气象服务

(5)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研究 ——以厦门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立题旨意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技术路线
第二章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的实践进展
    第一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兴起的动因
        一、注重质量是各国发展的普遍路径
        二、驱动质量是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追求
        三、提升质量是游客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期盼
    第二节 境内外典型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实践
        一、境外典型城市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
        二、境内典型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质量
        三、境内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的共性问题
    第三节 厦门旅游服务业与公共服务质量现状
        一、厦门旅游服务业发展概况
        二、厦门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现状
第三章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的管理框架
    第一节 旅游公共服务相关概念辨析
        一、公共服务
        二、旅游公共服务
        三、旅游公共服务质量
    第二节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及主体认定
        一、旅游公共服务的体系
        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划分及责任认定
    第三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改进框架
        一、质量管理通用框架
        二、公共服务质量管理一般框架
        三、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管理框架
第四章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目标的确立
    第一节 总体服务质量目标设定
        一、研究方法与框架
        二、调查对象特征
    第二节 旅游服务质量的目标体系
        一、总体目标
        二、分项目标
        三、旅游服务质量目标变迁
    第三节 质量目标确立过程及顺序
        一、质量确立目标过程
        二、质量目标确立顺序
第五章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监测
    第一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的前期准备
        一、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的宣传贯彻
        二、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目标的任务分解
    第二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的全面运行
        一、信息化推动旅游大数据监测
        二、联动化夯实跨部门服务质量治理
        三、标准化促进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稳定
        四、奖惩并举控制旅游公共服务质量
    第三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的后期控制
        一、监测后期控制阶段的现状
        二、监测后期保障中的问题
第六章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评价
    第一节 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概述
        一、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方法与框架
        二、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样本特征
    第二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一、总体旅游服务质量评价
        二、具体旅游项目服务质量评价
    第三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检验及改进
        一、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检验
        二、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建议
第七章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一节 环境层面——优化智慧旅游平台
        一、优化顶层设计
        二、优化技术支撑
        三、优化应用体系
        四、提升全域智慧服务
    第二节 激励层面——内化质量创新动力
        一、强化质量导向
        二、强化质量提升
        三、强化质量奖励
    第三节 机制层面—强化部门协同治理
        一、构建“大旅游”协同发展机制
        二、夯实“大数据”共享供给平台
        三、构建“多部门”协同服务机制
        四、构建“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
结论
    一、基本结论
    二、存在不足
附录一 厦门市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调查问卷
附录二 厦门市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7)黑龙江省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相关概念
        1.2.1 农业气象服务的相关概念
        1.2.2 农业气象服务分类
        1.2.3 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1.3 农业气象服务的研究综述
        1.3.1 国内农业气象服务的研究现状
        1.3.2 国外农业气象服务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论文框架
第2章 黑龙江省农业气象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黑龙江省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1.1 黑龙江省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1.2 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特点及其影响
    2.2 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生产对气象服务的新需求
        2.2.1 农业产业化的新需求
        2.2.2 科学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新需求
        2.2.3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新需求
        2.2.4 避免和减轻天气气候灾害影响的新需求
        2.2.5 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新需求
        2.2.6 加强生产和市场宏观调控的新需求
        2.2.7 发展牧业、渔业等多种生产方式的新需求
    2.3 黑龙江省农业气象服务的现状
        2.3.1 农业气象服务的业务现状
        2.3.2 农业气象服务的保障现状
    2.4 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4.1 农业气象服务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2.4.2 农业气象服务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
        2.4.3 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黑龙江省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构建
    3.1 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目标、原则和内容
        3.1.1 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
        3.1.2 体系的建设目标
        3.1.3 体系的建设原则
        3.1.4 体系的建设内容
    3.2 农业气象服务业务体系构建
        3.2.1 农业综合观测系统
        3.2.2 农业预报服务系统
        3.2.3 农业气候资源区划与评估系统
        3.2.4 云水气象资源开发利用工程
        3.2.5 农业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体系
        3.2.6 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应急响应体系
        3.2.7 农村公众气象服务体系
    3.3 农业气象服务保障体系构建
        3.3.1 农业气象服务体系运行机制
        3.3.2 农业气象服务人才体系
        3.3.3 气象法律制度及气象标准化建设
        3.3.4 农业气象服务的资金投入机制
        3.3.5 农业气象科技创新体系
        3.3.6 对外合作交流机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黑龙江省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的实施策略
    4.1 提高对服务体系的认知度
    4.2 提高气象业务的现代化水平
    4.3 将服务体系建设融入到“三农”工作中
    4.4 建立服务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
    4.5 提升服务体系建设的内涵
    4.6 加强服务体系各区域协调发展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8)危机情境下政府公共信息服务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政府公共信息服务
        1.2.2 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基本特征
        1.2.3 危机情境下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特殊性
    1.3 研究现状
        1.3.1 危机信息管理研究
        1.3.2 危机情境下的特殊信息需求研究
        1.3.3 危机信息传播中的政府机构干预行为研究
        1.3.4 危机情境下公共信息服务的质量问题研究
        1.3.5 当前研究的不足
    1.4 本文的研究问题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7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政府公共信息服务质量控制的理论研究
    2.1 基础理论
        2.1.1 公共物品理论
        2.1.2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1.3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
    2.2 质量要素
        2.2.1 信息内容质量要素
        2.2.2 服务质量要素
        2.2.3 特殊质量要素
    2.3 服务质量感知影响因素
        2.3.1 信息需求
        2.3.2 个人因素
        2.3.3 服务经历
        2.3.4 文化环境
        2.3.5 其他影响因素
    2.4 质量控制方法
        2.4.1 质量测量工具
        2.4.2 一般质量管理工具
        2.4.3 基于质量控制的服务设计
        2.4.4 质量控制的政策保障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政府应对危机的公共信息服务现状分析
    3.1 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类型和服务模式
        3.1.1 服务类型
        3.1.2 服务模式
    3.2 政府网站应对危机的公共信息服务现状
        3.2.1 政府网站公共信息服务概况
        3.2.2 应对危机事件的公共信息服务概况
    3.3 其他渠道应对危机的公共信息服务概况
    3.4 政府应对危机的公共信息服务质量问题
        3.4.1 信息内容质量问题
        3.4.2 服务过程质量问题
        3.4.3 服务质量管理问题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政府公共信息服务质量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4.1 研究设计与调查实施
        4.1.1 PISQual量表的初步设计
        4.1.2 调查实施与控制
    4.2 前测数据分析及PISQual初步调整
        4.2.1 前测问卷信度分析
        4.2.2 前测问卷效度分析
        4.2.3 修正问卷
    4.3 PISQual量表的检验
        4.3.1 正式调查数据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4.3.2 正式调查数据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4.4 样本数据分析结果与讨论
        4.4.1 人口统计学特征
        4.4.2 整体状况分析
        4.4.3 各质量维度差距分析
        4.4.4 容忍区间分析
        4.4.5 服务质量与满意度关系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危机情境下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需求分析
    5.1 KANO分析的调查实施
        5.1.1 KANO问卷题项设计
        5.1.2 KANO问卷的实施和数据预处理
    5.2 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5.2.1 危机情境下公共信息服务基本情况
        5.2.2 公众对政府机构公共信息服务的需求类型分析
        5.2.3 需求类型与人口统计学特征交叉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危机情境下政府公共信息服务质量控制策略
    6.1 基于质量的政府公共信息服务设计
        6.1.1 服务设计要素与设计方法
        6.1.2 应对危机情境的政府公共信息服务设计原则
        6.1.3 应对危机情境的政府公共信息服务设计流程
    6.2 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全过程质量控制策略
        6.2.1 服务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6.2.2 服务传递阶段的质量控制
        6.2.3 服务补救阶段的质量控制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政府机构公共信息服务质量调查问卷
附录B 危机情境下政府公共信息服务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C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9)赤峰气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赤峰气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15个模块
2 建设赤峰气象微信公众平台的意义
3 实施方案与进度安排
    3.1 实施方案
    3.2 进度安排
4 结语

(10)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气象服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气象服务中应用的策略
    1.1 转变认识,贴近三农,提升气象服务水平
    1.2 坚持气象信息品牌,坚持服务的主动权不动摇
    1.3 从发展“文化”的高度,推进气象信息服务的品牌建设
2 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气象服务中应用的方案
    2.1 建立气象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2.2 前瞻性地跟进通信运营商的服务技术
    2.3 不断丰富气象服务的主题、模式和手段
    2.4 利用气象信息平台资源,为基本业务提供支持
    2.5 气象信息平台是气象业务工作的组成部分
    2.6 利用信息服务平台,建立灾情报告和实时信息反馈机制
    2.7 利用信息服务平台,为气象预警发布服务
    2.8 利用气象信息平台,为业务现代化服务
    2.9 利用气象信息平台,为各行各业服务
    2.10 利用气象信息平台,实现面向全社会的应用
    2.11 大屏幕系统
    2.12 GIS地理信息系统
    2.13 通过人工坐席,开展互动和奖励机制
3 结语

四、内蒙古气象服务信息网(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网格数据的内蒙古决策气象服务技术研究与实现[J]. 司瑶冰,韩经纬,李云鹏,吴昊,周恒超.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0(06)
  • [2]中国数字乡村建设问题研究[D]. 赵练达.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3]浅析笤帚苗特色农业气象服务[J]. 薛文超,马霜霜,李杨.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08)
  • [4]笤帚苗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初探[J]. 张彦辉. 山西农经, 2017(01)
  • [5]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研究 ——以厦门市为例[D]. 兰海军. 厦门大学, 2016(01)
  • [6]2016年1月17日至24日低温天气气象服务总结分析[J]. 孟凡夫,孙玮鸿,施海民,李宝生,刘宣,庄富娟,闫默茹.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18)
  • [7]黑龙江省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 邱海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2)
  • [8]危机情境下政府公共信息服务质量控制研究[D]. 邵艳丽. 南京大学, 2014(05)
  • [9]赤峰气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初探[J]. 李志良,尹清华,王旭生,安新宇,季飏,才硕,赖晓燕,韩国荣.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4(04)
  • [10]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气象服务中的应用[J]. 李芬,陈颖曼. 山西农业科学, 2014(03)

标签:;  ;  ;  ;  ;  

内蒙古气象服务信息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