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摄影测量中几个问题的讨论(论文文献综述)
廖怡[1](2021)在《北京香山静宜园见心斋园林三维数字信息模型建构研究》文中提出“三山五园”是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也是当今挖掘历史、传承文化价值的重要研究领域。香山静宜园在“三山五园”中占有一山一园,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均体现出特殊的文化价值。近年来,对于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和“别垣二景”的个例研究与复建工程正在逐步开展,“别垣二景”之一的见心斋是静宜园内唯一一处具有江南文人园特色的园中园,其保存完好、文化价值突出,值得深入研究挖掘。当今快速发展的三维数字化技术,为见心斋园林的研究与保护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首先在第一章绪论中,概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提出了关于古典园林三维数字信息模型建构方面的不足。第二章本文梳理了信息模型理论源流,分析国内外信息模型建构的实践案例。第三章运用三维数字化技术,探讨了见心斋园林三维数字信息模型建构的体系和方法。该信息模型包括园林实体信息、园林空间信息、园林属性信息,建构步骤包括园林数据数字化采集、园林数据精细化分类处理、园林要素信息化保护与管理三个方面。第四章,在见心斋园林数字化采集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证,综合考量了工作环境、条件、效率等因素,利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了见心斋园林三维数据,并对其进行预处理与配准,最终获得见心斋全园点云模型及二维测图。证明该技术在古典园林实体信息数据的获取中的可行性。第五章,在见心斋园林数据精细化分类处理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证,综合风景园林、测绘实操、文化遗产相关理论,提出古典园林信息模型建构需求的要素分类系统。将点云滤波、分类方法应用于见心斋中,探究园林环境中点云数据的分类方法,印证了以上分类系统的可行性。第六章,在见心斋园林要素信息化保护与管理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证,以数字化采集和精细化分类的结果为基础,构建见心斋园林管理系统,分别利用BIM技术和GIS技术对见心斋内建筑单体和园林环境进行系统性管理。该部分证明了北京皇家园林信息模型的建构需要BIM和GIS技术的综合应用,文化遗存的数字化管理已成必然发展趋势。第七章,总结了全文的结论。本文首次提出了见心斋园林三维数字信息模型,该信息模型包含了园林各方面的信息,是集园林实体信息、园林空间信息、园林属性信息于一体的数据库,其文件形式是点云模型、建筑信息模型、场地模型、文字及图片信息,具有检索、可视化展示等功能。以上数据中,实体信息数据主要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利用激光雷达处理软件进行分类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古典园林地形环境及假山空间的采集和处理以提高准确性和效率。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数据主要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收集、归纳、整理,在处理时应注意文字和图片信息的匹配度和全面性。已完成的信息模型建构逻辑和方法可靠,预计达到多源信息的可视化录入、管理、查询、展示效果,在北京皇家园林的研究与保护领域有比较大的应用前景。我们相信,随着未来新兴技术和平台的更加成熟,园林三维数字信息模型中多源信息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会更进一步提高,以更好的实现检索、交互等功能。
王科伟[2](2021)在《云南大高差起伏地区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无人机和数码相机的性能提升、价格降低,许多中小企业开始购买无人机,用来完成相关工程项目。小型无人机完成摄影测量的相关工作,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便于完成相关测量工作等优势。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工作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外业的数据采集和内业的数据处理。本文主要从整体的角度进行考虑,分析影响成果精度的因素:外业阶段主要考虑航线设计和重叠度对成果精度的影响,内业阶段主要考虑航线飞行方式、像控点的布设、像片刺点数量对成果精度的影响。本文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对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讲解,分析了倾斜摄影测量现存的一些问题;对倾斜摄影测量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辨析,分析了空间分辨率与成图比例尺的关系以及空间分辨率与航摄比例尺的关系;对重叠度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垂直摄影的前提下,推导出倾斜摄影测量过程中,像平面面积与平均高程面上实地面积的关系,分析S形飞行和环绕飞行的重叠度变化趋势;针对云南省高程较高、地形起伏较大的特点,研究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在高原测绘中,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成图精度能否达到相应的规范标准,以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天水嘉园附近为研究区域进行三维建模。设计了环绕飞行、井字飞行和五向飞行三种航线飞行方式,在实验区域测量了14个控制点以及101个检查点,内业数据处理阶段采用了Context Capture软件进行三维建模,设计了多种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实地测量的检查点坐标与三维模型中检查点坐标之差为依据,分析不同处理方法对精度的影响。结论:环绕飞行、井字飞行和五向飞行均满足相应的成果精度,在保证刺点精度和数量的前提下,环绕飞行和五向飞行的精度较好;在控制点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增加每个控制点的刺点数量,可以提高成果精度;平地精度要优于高山地精度,平面精度要优于高程精度;控制点应均匀分布于测区内,不同控制点之间应保持适当的间距。
曹林[3](2020)在《基于倾斜影像线特征的建筑物三维模型重建与优化方法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逐渐加快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地理空间信息为核心的“数字城市”、“实景三维城市”等城市服务体系正在蓬勃发展,建筑物是城市地区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组成部分,其三维模型的构建已经成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数据框架的关键要素之一,实景城市三维模型、数字建筑模型、独立建筑物模型构建等高层次的建模需求对三维建模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快速、自动、准确地构建城市地区尤其是各类形态复杂的建筑物三维模型是当前各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一方面,传统的垂直航空摄影或是机载激光雷达扫描技术都难以获取建筑物立面信息,通常需要结合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进行补充才能构建建筑物立面模型,不仅效率较低且建模成本较高;同时,基于点云进行建筑物三维模型的构建时由于点云数据庞大,存在着构网复杂、建模效率低下、模型视觉效果不佳以及纹理缺失区域建模精度不高等问题。另一方面,现有建模方法大多以点云数据为基础构建三维模型而轻视了线特征的作用,在城市等包含大量几何规律及特性的场景中,由于三维线段模型在表现人造建筑物的几何结构方面效果更加突出,因此若将线特征应用于建筑物三维模型的构建和优化工作,可以提高模型构建的效率和精度,改善三维模型的视觉效果。因此,基于线特征的建筑物三维模型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用性。本文针对目前建筑物三维模型重建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倾斜影像中获取的建筑物线特征为基础,对建筑物三维模型重建技术路线中的线特征匹配、线特征三维重建、三维点云模型优化、建筑物模型快速重建等关键技术展开了研究。1.针对倾斜影像等变形大、遮挡严重的情况下线特征难以匹配以及只考虑局部特征时匹配稳健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重约束下的倾斜影像线特征多视匹配方法,为倾斜影像的线特征匹配以及线特征的多视图匹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2.针对线特征三维重建时线段端点难以确定以及稳健性不高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选权迭代思想的线特征三维重建方法,解决了线特征三维重建中线段完整性与稳健性之间互相矛盾的问题。3.针对以点云为基础进行建筑物三维建模时计算量大、纹理缺失区域建模效果不佳等问题,以倾斜影像中获取的建筑物三维线特征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倾斜影像线特征的建筑物三维模型重建方法,为低复杂度建筑物的快速建模以及线特征在建筑物三维模型重建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4.针对点云数据构建建筑物三维模型时存在的表面凹凸不平、边缘锯齿等模型真实感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线特征辅助的三维模型平面和边缘优化方法,改善了建筑物三维模型的视觉效果,提高了模型精度,为物方三角网以及点云重建模型的优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李哲[4](2020)在《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废弃矿山测量》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随之加大,虽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长期的无节制、无规划的开采,对地形地貌的破坏较大,同时隐患也增多,比如说地面塌陷、滑坡、环境污染、耕地破坏等问题,造成人们人身安全和财产的损失。在开采过程中,矿山废弃物随意堆弃,占用了大量的土地,造成植被破坏,河流淤积。为了减少占地,保护环境,国家开始了有计划的整治受损土地,也就是矿区土地复垦工作,为了更好的完成土地复垦工作,废弃矿山地形地貌的精准测量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由于矿区地形复杂,地质结构不稳定,传统的测量方法很难应用到矿区的精准测量工作中,而无人机摄影测量具有机动灵活、易操控、速度快、获取影像的信息量大、成本低等特点,将该技术应用于土地复垦的前期数据调研中,对前期的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更为直观的让设计人员了解到矿区的基本情况,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像进行三维建模是十分必要的。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在分析矿山测量的基本现状后,研究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相对于其他测量方法在矿山测量中的优势。2)通过对矿山土地复垦的测量工作总结,分析地形图在土地复垦各阶段中的重要作用。3)对影响倾斜摄影测量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力求找到一种最佳的测量参数设置。4)利用Smart 3D软件对矿区进行三维建模,研究Phantom 4 RTK无人机在三维建模上所能达到的精度水平,其精度是否能够满足土地复垦前期设计工作的精度要求。图29幅;表8个;参51篇。
陈文军[5](2020)在《重离子治疗装置的准直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重离子治疗装置是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制的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重离子治疗装置打破了发达国家对大型高端医疗器械的市场垄断,已经由研究阶段转向市场产业化。国产重离子治疗装置同步环周长仅为50余米,其高能输运线(HEBT)的高差达19米,是目前同类装置中最为紧凑也是高差最大的治疗装置,其元件结构复杂、安装空间狭小、安装工期紧迫、所有关键元件都要求亚毫米量级精度安装。由于其作为医疗器械的特殊性和设计结构的紧凑性,产业化后的重离子治疗装置对准直安装的精度和效率都有更高的要求,准直测量作为一项贯穿于重离子治疗装置建造始终的关键技术,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论文以在建的重离子治疗装置为研究基础,以提升装置安装元件的准直精度、提高准直安装的效率为研究目标,通过对准直精度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以及对准直方法的优化和准直技术的创新,提高了重离子治疗装置元件的准直精度和准直安装效率。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对磁场测量系统的设计结构、测量原理及定位要求的研究,借助于激光跟踪仪等高精度测量仪器与光学仪器的联合测量,提出了一套基于磁铁标定数据的磁场测量定位准直方法,将所有测磁元件在短时间内以优于±0.1mm的精度准直到位,经过验证,准直结果满足了高精度磁场测量系统的定位要求,同时也提高了测磁定位的效率。2.基于对加速器元件的准直精度与束流动力学的关系分析,和对影响其准直精度的因素研究,通过多种途径控制激光跟踪仪的测量误差,及对附有约束条件的控制网测站加权平差等方法,提升了三维控制网的测量精度。针对同步环磁铁轨道的平滑测量,提出了“一站式全覆盖测量”准直同步环磁铁的方法,使同步环所有磁铁准直相对中误差值达到了0.05mm,有效减小了同步环的闭轨,提升了同步环的束流品质。在大高差的HEBT竖向安装磁铁准直工作中,根据磁铁的现场安装姿态构建了异态安装磁铁的标定数据转换模型,克服了垂直终端元件安装时由于标定姿态和安装姿态的不同向而带来的困难,有效地提高了准直安装的工作效率。3.在重离子治疗装置的束诊元件的安装准直工作中,研究了一种使用关节测量臂和准直望远镜内、外组合标定,使用激光跟踪仪精确上线安装的束诊元件准直方法,成功将真空室内部的束诊元件中心转换为真空室的外部标定,克服了传统的真空管道内部元件无法高精度数字化准直的难题。通过多类测量系统联合测量,做到了束流诊断元件在真空室内的精确标定和精密安装,有效地提高了束诊元件对加速器的束流测量精度。4.基于双相机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结合激光跟踪仪三维控制网研究了一种高精度、非接触性的测量方法,用于重离子治疗患者放疗前的引导摆位和放疗过程中的实时靶区监控。通过激光跟踪仪三维控制网和数字摄影测量设备解析数学模型的搭建,使用双相机交会测量患者体表靶区的特征点,结合七参数解算模型,精确标定出患者肿瘤相对于等中心点的位置,完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肿瘤位置相对于治疗等中心点的六自由度参数实时监测。通过双相机近景摄影测量患者摆位系统的设计,引导患者进行摆位和摆位验证,提升患者的摆位可靠性和效率。通过双相机近景摄影测量患者监测系统的设计,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监测患者体表的编码特征点,建立超差预警机制,保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辐照精准度,避免正常组织受到辐射,进而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上述准直关键技术的研究,解决了重离子治疗装置各种准直安装的技术难题,以上研究内容绝大部分都在武威重离子治疗中心装置和兰州重离子医院装置得以应用。通过工程的实际验证,上述准直技术有效地提高了重离子治疗装置的准直安装效率,缩短了安装工期,关键元件的各向安装误差均优于物理精度要求。武威重离子治疗中心装置已完成临床实验并投入使用;兰州重离子医院装置也开始束流调试,所有束流参数均好于设计目标,这也是对重离子治疗装置准直关键技术的最好验证。
崔志然[6](2020)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房地一体化项目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如灾情监测、地形测绘、电力巡检、房地一体、地球物理勘探等领域。采用无人机挂载的高清相机进行测量工作,这种技术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且成果精度高。与传统测绘作业方式相比,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有着较强优势有效弥补了传统测量技术的局限。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是通过无人机空中作业方式获得高分辨率、高重叠的影像数据,然后快速地建立带有高精度坐标的三维模型的一种测绘技术手段,以模型为基础进行矢量化输出最终生成DSM、DOM、TDOM、DLG等多种测绘数字产品。因此建立高精度的三维模型是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关键,本文主要围绕多旋翼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房地一体化地形图中的运用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和成果有:(1)对无人机空中三角测量技术原理进行了阐述,根据无人机相机镜头畸变原理,本文通过非量测相机的直接线性变换(DLT)光线束平差方法对无人机相机进行检校并得出检校成果,对多视倾斜影像的PMVS密集匹配算法进行优化设计。(2)本文通过深入研究相机曝光延迟机理并分析曝光延迟对GPS/IMU辅助空三的影响提出顾及曝光延迟的GPS/IMU辅助空三平差方法,并推导了平差数学改正模型。利用福建省南平市蒲城县境内某农村房地一体化项目采取布设不同像控制点数量及不同布设方案、在无人机上加装解决曝光延迟的高精度差分POS独立模块装置进行四种空三设计方案,并通过检查点进行精度分析得出该方法为最佳方案。该方法的研究意义在于改变传统的像控布设模式,在保证成图精度的情况减少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在地形复杂测区人员几乎无法开展外业时该方法运用尤为突出。(3)本文提出采用Mirauge3D软件进行空三数据处理能很好地解决Context Capture软件在空三运行时照片过多容易出现空三计算中断、运行崩溃、运行时间长、空三断层、空三结果粗糙等缺点。利用两种软件优势互补的特性,将Mirauge3D软件空三结果导入Context Capture软件中进行模型重建,在纹理贴图方面Context Capture软件优势突出,根据试验对比论证了两种软件的联合运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也提高了空三精度。在绘制线画图方面,本文提出CASS_3D软件中两种联动联合绘制方法即运用CASS_3D“智能绘制”及三维“界边共边”相结合方式进行绘制DLG线画图的方法,通过检查点精度评定论证精度符合项目要求而且效率进一步得到了提高,达到了缩短项目周期的效果。
章庆伟[7](2020)在《基于共面特征影像的桥梁空间坐标测量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摄影测量法是一种利用被摄物体影像来重建物体空间位置和三维形状的科学技术。其非接触,高精度,低成本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在桥梁健康监测领域中。本文利用摄影测量法对桥梁等目标进行拍摄,通过基于共面特征影像的摄影测量处理解算相机在拍摄时的位置姿态,进而求出桥梁上目标点的空间坐标,为桥梁健康监测提供可靠数据。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对相机成像时构像关系的分析,针对相机在桥梁拍摄方法上的不足,提出一种交换相机位置的摄影测量法(Exchange-position Photogrammetry,E-P摄影测量法)。这种方法将控制目标固定在桥梁外部,相机放置在桥梁上,沿着桥梁走向方向进行拍摄,求解拍摄时刻的相机位置与姿态,即可以测量桥梁不同横断面上点的空间坐标信息。2、将E-P法成像模型简化,把所有控制目标放置在一个特征面内,形成基于共面特征的相机成像模型。该模型在满足摄影测量要求的条件下降低了控制目标的布设难度和测量难度,使摄影测量方案的选择更加多元。3、提出集成共面特征点和特征直线的相机成像模型(Coplanar feature point-line camera mode,CFPL模型)。该模型同时利用共面点和共面线来测量相机的方位元素,融合点的易测量性和直线的高鲁棒性,从而提高解算的精度。论文通过仿真数据研究了基于共面特征的相机成像模型在解算各个相片方位元素时的误差分布规律。4、根据张正友相机标定法解算的相机内方位元素,利用基于影像共面特征的E-P摄影测量法测量桥梁横断面上各点的空间坐标,并进行精度分析;利用CFPL相机成像模型,进行了桥梁横断面的形态测量;同时也对轨道上点的空间坐标进行测量,验证了该模型在长大物体横断面空间坐标高精度测量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张博文[8](2020)在《面向山谷地形摄影测量影像匹配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作为一种在国际测绘遥感领域新兴的高新技术,在遥感影像数据获取、处理以及可视化技术上都有了新的飞速发展。倾斜测量技术通过在同一个飞行平台上搭载多个传感器,对同一区域进行垂直、倾斜等不同的采集角度来获取影像图,从而得到更为完整准确的影像信息,成为了新的获取测绘地形图,更新地理信息库,构建三维城市模型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一些存在大量山谷地形区域的地区,由于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土地的使用,以及对于自然灾害也越来重视,就需要更为准确的地形数据,相比于传统的摄影测量,在存在大量山谷地形的区域里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优势更为显着,能够更准确的获取地形的准确信息,但是由于所获取的数据量较为巨大,在数据处理上难度也有所提升;同时倾斜摄影测量自身在拍摄过程中由于倾斜角度较大从而导致所拍摄的影像与地物有着较大的仿射变换,严重的透视畸变以及物体的遮挡;以及在后期数据处理过程中由于山谷地形特征不明显,从而导致影像不能正常匹配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影像数字图像的特征提取与匹配算法,针对山谷地形影像特征不明显,难以正确匹配的问题,通过对现有的特征提取以及特征匹配算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山谷地形的影像匹配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分析特征点在匹配过程中的重要性,对图像匹配预处理的方法与流程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从图像的匹配基元,图像匹配的约束条件以及匹配方法三个方面对图像匹配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进行了介绍。分析在图像匹配中的关键性技术,进一步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二、重点对基于尺度不变的SIFT算子进行研究,分析了在特征提取方面较为出色的Moravec、SUSAN、Forstner、Harris四个特征点检测算子,以及最大稳定极值区域算法(Maximally Stable Extremal Regions,MSERs),并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对各个算子的性能进行评估,为本文的算法提供了参考基础。三、结合山谷地形的特点,以SIFT算子为基础,使用不同的提取算子与SIFT算法相结合,并对结合后的算法进行实验,确定出一个适用以山谷地形的低空摄影测量影像特征提取与匹配的一种算法。实验结果表明Harris算子与SIFT结合之后的算法与其它结合之后的算法相比更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吴挺[9](2020)在《无人机倾斜摄影在矿山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以长兴县李家巷鑫茂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矿山生态修复在我国不断推进,传统地形勘测方式暴露出诸多局限性。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以其灵活、高效、低成本等优势,很好地弥补了地形数据勘测和加工的不足。本文以长兴县李家巷鑫茂矿为研究对象,在未修复矿山的前期勘测、方案设计和已修复矿山的植被监测过程中引入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探究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矿山生态修复全过程的应用方法。首先本文在对传统矿山勘测方式和无人机倾斜摄影应用现状的研究基础上,发现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矿山生态修复中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工成本和时间耗费,并且方便数据的加工处理。其次,通过整合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以及地理空间信息技术,进行鑫茂矿裸露边坡的高程分析、坡度分析和边坡质地分析,为鑫茂矿裸露边坡的裸岩复绿方案设计提供数据基础和优化依据。同时,对鑫茂矿已复绿区域进行植被覆盖率、植被多样性、植被分布的监测,完成该区域植被恢复情况的评价。再次,通过地形勘测、数据分析、方案设计、过程监测、开发深化和后期管理多阶段展开详述无人机倾斜摄影在矿山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流程与方法。最后,总结了无人机倾斜摄影在矿山生态修复中应用的优势及展望该技术在边坡生态修复中的推广前景。
孙英伟[10](2020)在《基于近景摄影测量的单木结构参数提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单木结构参数反映了森林生长趋势以及健康状况,对森林的经营管理有着重要意义。传统的单木结构参数测量方法费时费力,因此本研究引入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目的是更加方便快捷的提取单木结构参数以及恢复单木结构形态,从而为森林资源调查及树木三维模型构建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首先对相机进行校检,然后采用空间前方交会算法提取单木结构参数,利用SFM算法将单木照片变成点云数据,并对点云数据进行单木结构参数提取,同时对比分析了基于三维地面激光扫描与近景摄影测量两种方式的单木结构参数提取结果,最后基于Visual Studio 2017平台,设计并开发了基于近景摄影测量单木结构参数提取软件,论文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采用仪器为尼康D3400,空间后方交会法解求相机校检元素x0、y0、f、K1、K2、P1、P2的值为 11.94mm、7.74mm、18.30mm、3.54E-04、-5.83E-07、1.33E-07、0;采用张正友相机标定法对相机进行校检,校检元素的值为11.93mm、7.75mm、18.28mm、3.43E-04、-5.93E-07、2.1 1E-07、4.91E-07。(2)通过空间前方交会算法提取胸径、树高及冠幅信息,并将提取值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近景摄影测量方法提取单木结构参数与实测数据相比,胸径、树高、冠幅平均误差分别为2.1cm、0.37m、0.73m,精度满足森林资源调查需求。实测值与摄影测量解算值的胸径、树高、冠幅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98、0.91,相关性较高。(3)根据编写的SFM算法程序,分析常用的特征点匹配算法并生成单木稠密点云,最后对单木点云数据进行结构参数提取。研究结果表明:SIFT算法、SURF算法以及ORB算法对相机校检后的树木照片进行特征点匹配,特征点正确匹配个数分为23,145以及25,相应的耗时分别为18.56s,16.04s及1.58s。根据点云数据提取单木结构参数,胸径、树高、冠幅平均误差分别为1.79cm,0.77m及0.79m。与实测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96、0.94、0.97。(4)地面三维激光获取的单木点云质量较高,根据三维激光扫描方法获取的点云提取的胸径、树高、冠幅参数平均误差分别为0.9cm、0.34m、0.2m。近景摄影测量的优势在于获取数据方式更加方便灵活、仪器成本较低,而且更加有利于多源数据融合。根据近景摄影测量提取胸径、树高、冠幅参数平均误差分别为1.4cm、1.07m、0.54m。(5)基于Visual Studio 2017平台,设计并开发了基于近景摄影测量单木结构参数提取软件,该软件可以实现相机校检功能以及测量目标点三维空间坐标的功能,为森林样地树木调查提供便利。
二、摄影测量中几个问题的讨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摄影测量中几个问题的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香山静宜园见心斋园林三维数字信息模型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1.6 创新点 |
1.7 本研究所涉及的几个主要概念 |
第二章 园林信息模型建构的理论源流 |
2.1 信息模型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
2.1.1 早期信息模型理论 |
2.1.2 中期信息模型理论 |
2.1.3 近期信息模型理论 |
2.2 几种主要信息模型系统的结构 |
2.2.1 建筑信息模型(BIM)的结构 |
2.2.2 景观信息模型(LIM)的结构 |
2.2.3 历史建筑信息模型(HBIM)的结构 |
2.3 近年与古典园林信息模型建构相关的实践及评价 |
2.3.1 古典园林数字化测绘 |
2.3.2 嘉峪关信息化测绘研究 |
2.3.3 苏州环秀山庄三维数字化信息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见心斋园林信息模型体系建构 |
3.1 见心斋园林概况 |
3.1.1 见心斋园林造园意匠 |
3.1.2 见心斋园林价值评价 |
3.1.3 见心斋园林数字化研究特点 |
3.2 见心斋园林信息模型的内容与结构 |
3.2.1 见心斋园林信息模型的创新性 |
3.2.2 见心斋园林信息模型的内容 |
3.2.3 见心斋园林信息模型的结构 |
3.3 实现见心斋园林信息模型的建构步骤与技术条件 |
3.3.1 见心斋园林信息模型的建构步骤 |
3.3.2 见心斋园林信息模型建构的技术条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见心斋三维数字信息模型的实体信息采集 |
4.1 见心斋园林三维数据采集方案选择 |
4.1.1 见心斋园林测绘内容及难点 |
4.1.2 各测量技术适用性比较 |
4.1.3 数据测量方法确定 |
4.2 见心斋园林优化布站方案及数据获取 |
4.2.1 资料收集与现场踏勘 |
4.2.2 三维激光扫描布站要求 |
4.2.3 见心斋全园数据获取 |
4.3 见心斋全园点云数据预处理 |
4.3.1 数据导入 |
4.3.2 数据预处理 |
4.3.3 点云配准 |
4.4 处理结果表达 |
4.4.1 见心斋全园三维点云模型 |
4.4.2 见心斋园林总览图量化研究 |
4.4.3 现状点云正射影像图 |
4.4.4 二维图纸表达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见心斋园林三维数字信息模型实体信息处理 |
5.1 古典园林信息要素的分类 |
5.1.1 古典园林要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
5.1.2 风景园林理论中已有园林要素分类 |
5.1.3 基于测绘需求的园林要素分类的提出案例 |
5.1.4 历史园林遗产保护的框架体系 |
5.2 信息模型建构导向的园林要素分类系统的提出 |
5.2.1 古典园林要素量化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
5.2.2 信息模型建构导向的园林要素分类的原则 |
5.2.3 基于古典园林信息模型建构的园林要素分类 |
5.3 点云分类处理在见心斋园林要素中的应用 |
5.3.1 点云数据格式对接与转换 |
5.3.2 见心斋全园点云数据分类处理的目标 |
5.3.3 见心斋园林要素点云量化分类方法 |
5.4 点云的精细分类与目标提取在古典园林要素中的应用 |
5.4.1 见心斋山地条件下的地面点改进式渐进加密滤波提取 |
5.4.2 人机交互提取见心斋假山点 |
5.4.3 见心斋各植被单体信息精细区分 |
5.4.4 见心斋全园建筑单体分离 |
5.5 基于见心斋园林要素特征的点云数据处理 |
5.5.1 见心斋各园林要素特征提取及处理目标 |
5.5.2 见心斋三维数据噪声产生的原因及处理 |
5.5.3 见心斋各园林要素基本处理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见心斋园林三维数字信息模型的应用 |
6.1 见心斋信息化平台选择 |
6.1.1 见心斋信息模型建构中的需求分析 |
6.1.2 见心斋信息模型建构中所需的关键平台 |
6.2 见心斋三维数据信息的管理 |
6.2.1 见心斋园林环境要素的管理 |
6.2.2 见心斋园林建筑要素的管理 |
6.3 见心斋三维信息系统的应用 |
6.3.1 见心斋系统的使用 |
6.3.2 信息化视野下的古典园林保护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云南大高差起伏地区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摄影测量发展概况 |
1.1.2 选题背景、意义 |
1.1.3 选题依据 |
1.2 研究内容及路线 |
第二章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基本原理及技术流程 |
2.1 几个基本概念 |
2.2 摄影测量几个重要坐标系 |
2.3 倾斜摄影测量理论的核心基础共线方程及其应用 |
2.4 空三加密原理 |
2.5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流程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倾斜摄影测量空间分辨率、成图比例尺、航摄比例尺及其关系研究 |
3.1 基本概念的辨析 |
3.1.1 像元 |
3.1.2 空间分辨率、地面分辨率和影像分辨率 |
3.1.3 像幅尺寸、焦距、视场角 |
3.2 空间分辨率、成图比例尺、航摄比例尺和航高的关系 |
3.2.1 成图比例尺和航摄比例尺的关系 |
3.2.2 航摄比例尺和航高的关系 |
3.2.3 空间分辨率和成图比例尺的关系 |
3.2.4 空间分辨率和航摄比例尺的关系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倾斜摄影测量中的重叠度表达与分析 |
4.1 传统垂直摄影测量重叠度 |
4.2 倾斜摄影测量的重叠度分析 |
4.2.1 像片平面边长与对应实地边长之间的关系 |
4.2.2 像平面面积与平均高程面上实地面积的关系 |
4.2.3 倾斜摄影测量S形飞行重叠分析 |
4.2.4 倾斜摄影测量环形飞行重叠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1:500 地形图成图精度验证实验及分析 |
5.1 实验方案设计 |
5.2 实验采集数据成果及用时 |
5.3 实验数据处理 |
5.3.1 方案一实验数据处理 |
5.3.2 方案二实验数据处理 |
5.3.3 方案三实验数据处理 |
5.4 方案间的数据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表 |
(3)基于倾斜影像线特征的建筑物三维模型重建与优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基于图像的三维建模研究现状 |
1.2.2 三维模型优化研究现状 |
1.2.3 线特征匹配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3.2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多重约束下的倾斜影像线特征多视匹配方法 |
2.1 基本概念与算法基础 |
2.1.1 匹配测度 |
2.1.2 匹配约束 |
2.1.3 匹配策略 |
2.1.4 基本矩阵 |
2.2 多重约束下倾斜影像线特征多视匹配思路与流程 |
2.3 多重约束下倾斜影像线特征多视匹配算法 |
2.3.1 初始匹配候选集的获取 |
2.3.2 改进的多重约束下误匹配线段的剔除 |
2.3.3 基于线段重叠区域的最优参考影像与参考线段的选取 |
2.3.4 多视影像联立下线特征匹配全局解的获取 |
2.4 实验验证与分析 |
2.4.1 匹配正确率对比实验 |
2.4.2 匹配率对比实验 |
2.4.3 匹配精度对比实验 |
2.4.4 实验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线特征的建筑物三维模型快速重建方法 |
3.1 基本概念与算法基础 |
3.1.1 三维重建 |
3.1.2 平面相交法 |
3.1.3 三视图几何 |
3.1.4 建筑物三维模型重建数据源 |
3.1.5 建筑物三维模型重建方法 |
3.2 基于线特征的建筑物三维模型快速重建思路与流程 |
3.3 基于线特征的建筑物三维模型快速重建算法 |
3.3.1 基于选权迭代思想的三维线段择优重建 |
3.3.2 基于分层聚类思想的线特征近似仿射平面剖分 |
3.3.3 特征点引导的基于拓扑顺序的平面构建方法 |
3.3.4 特征角点引导的平面边界构造与补充 |
3.3.5 基于稳健三维线段与特征角点的模型验证与精纠正 |
3.4 实验验证与分析 |
3.4.1 三维线段重建精度验证 |
3.4.2 模型视觉效果验证 |
3.4.3 建模效率对比 |
3.4.4 模型精度验证 |
3.4.5 模型表面可靠性验证 |
3.4.6 实验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线特征辅助的建筑物三维点云模型优化方法 |
4.1 基本概念与算法基础 |
4.1.1 点云数据获取 |
4.1.2 点云滤波 |
4.1.3 构建物方三角网 |
4.1.4 三角网格优化 |
4.2 基于线特征辅助的建筑物三维点云模型优化思路与流程 |
4.3 基于线特征辅助的建筑物三维点云模型优化算法 |
4.3.1 数据处理 |
4.3.2 基于三角面片的模型平面拟合与优化 |
4.3.3 基于三维线特征辅助的模型边缘优化 |
4.3.4 实验验证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1.1 论文工作 |
5.1.2 创新点 |
5.2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4)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废弃矿山测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矿山测量方法研究 |
1.2.2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相关技术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矿区土地复垦的测量工作概述 |
2.1 矿区土地复垦的主要测量工作内容 |
2.2 矿区土地复垦的特殊测量方法概述 |
2.2.1 平面控制测量 |
2.2.2 高程测量 |
2.2.3 难及和不可及地物的测量 |
2.2.4 地面土地复垦时的测量方法 |
2.3 地形图在矿区土地复垦中的重要作用 |
第3章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研究 |
3.1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简介 |
3.2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系统组成 |
3.3 无人机矿山测量数据获取流程 |
3.3.1 任务提出、前期调查 |
3.3.2 计划航线 |
3.3.3 航测外业 |
3.3.4 影像处理、成果提交 |
3.4 倾斜摄影测量质量参数分析 |
3.4.1 常规摄影测量的参数及关系 |
3.4.2 倾斜摄影测量的参数及关系 |
第4章 无人机废旧矿山三维建模的精度分析 |
4.1 测区概况 |
4.2 外业数据采集 |
4.2.1 影像的采集 |
4.2.2 航线的布设 |
4.2.3 像控点的布设和施测 |
4.3 内业数据处理 |
4.3.1 内业软件介绍及建模过程 |
4.3.2 建模结果分析 |
4.3.3 数字测图 |
4.4 建模结果分析 |
4.4.1 航摄像控点精度 |
4.4.2 测区建筑物精度 |
4.4.3 姿态角的变化对精度的影响 |
4.4.4 矿区高差的变化对精度的影响 |
4.4.5 结果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5)重离子治疗装置的准直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重离子放射治疗技术介绍 |
1.2.1 重离子治疗的原理及优势 |
1.2.2 重离子治疗技术的发展 |
1.3 国内外重离子治疗装置准直现状 |
第2章 重离子治疗装置准直测量的相关理论及技术 |
2.1 准直测量的误差理论 |
2.1.1 测量方法的分类 |
2.1.2 误差来源 |
2.1.3 测量误差的分类 |
2.2 测量误差的合成 |
2.3 粒子加速器的精密准直测量理论与技术 |
2.3.1 准直测量的控制网理论 |
2.3.2 粒子加速器的误差效应 |
2.3.3 加速器元件准直的七参数转换模型 |
2.4 粒子加速器准直测量技术的发展 |
2.4.1 粒子加速器精密测量仪器的发展 |
2.4.2 激光跟踪仪测量系统介绍 |
2.4.3 重离子治疗装置测量仪器介绍 |
2.4.4 粒子加速器准直技术的发展 |
第3章 重离子治疗装置磁场测量系统准直技术研究 |
3.1 重离子治疗装置磁场测量系统简介 |
3.2 重离子治疗装置磁铁元件的标定 |
3.2.1 二极磁铁的标定 |
3.2.2 多极磁铁的标定 |
3.3 重离子治疗装置磁场测量系统定位准直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
3.3.1 HALL测磁系统的定位准直方法研究 |
3.3.2 长线圈积分测量系统的定位准直方法研究 |
3.3.3 谐波测量系统定位准直方法研究 |
3.4 重离子治疗装置磁场测量系统准直结果分析和讨论 |
第4章 重离子治疗装置现场安装准直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
4.1 重离子治疗装置安装准直精度要求及误差分配 |
4.1.1 重离子治疗装置各系统对安装准直的精度要求 |
4.1.2 基于准直精度要求的误差分配 |
4.2 重离子治疗装置三维控制网的测量与平差处理 |
4.2.1 三维测量控制网的布设与优化 |
4.2.2 三维控制的测量 |
4.2.3 三维控制网平差及精度评定 |
4.3 重离子治疗装置LEBT的准直技术研究与应用 |
4.3.1 回旋加速的安装准直技术 |
4.3.2 源束线的准直技术 |
4.4 重离子治疗装置同步环的准直技术研究与应用 |
4.4.1 同步环准直精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4.4.2 提升同步环准直精度的方法 |
4.4.3 束诊元件的标定与准直安装 |
4.4.4 同步环元件相对位置平滑测量及精度分析 |
4.5 重离子治疗装置HEBT的准直技术研究与应用 |
4.5.1 异态安装磁铁的标定及预准直 |
4.5.2 HEBT元件的准直方法 |
4.6 重离子治疗装置治疗终端元件的准直技术研究与应用 |
4.6.1 治疗终端物理治疗设备的准直 |
4.6.2 治疗终端治疗定位设备的准直 |
第5章 基于近景摄影测量的患者放疗摆位及靶区监测技术研究 |
5.1 国内外放射治疗患者摆位及监测技术现状 |
5.2 数字化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介绍 |
5.2.1 近景摄影测量的发展及测量原理 |
5.2.2 近景摄影测量的测量模式及特点 |
5.3 基于双相机近景摄影测量的患者放疗摆位及靶区监测技术研究 |
5.3.1 双相机近景摄影测量患者放疗前的摆位技术研究 |
5.3.2 双相机近景摄影测量患者放疗中的靶区监测技术研究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总结 |
6.2 论文的创新点总结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双相机近景摄影测量系统与激光跟踪仪测长对比数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6)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房地一体化项目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技术路线与论文组织 |
1.3.1 技术路线 |
1.3.2 论文组织 |
第二章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关键技术及其原理 |
2.1 相机检校 |
2.1.1 非量测相机检校方法 |
2.1.2 相机检校试验 |
2.2 空中三角测量原理和方法 |
2.2.1 航带网法空中三角测量 |
2.2.2 独立模型法空中三角测量 |
2.2.3 光束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 |
2.2.4 GPS/IMU辅助空中三角测量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无人机倾斜影像匹配技术 |
3.1 Harris特征提取算法 |
3.2 SIFT特征提取算法 |
3.3 多视倾斜影像的PMVS密集匹配 |
3.3.1 PMVS算法流程 |
3.3.2 PMVS算法的优化 |
3.4 三角网的构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顾及曝光延迟的GPS/IMU辅助空中三角测量 |
4.1 概述 |
4.2 曝光延迟现象产生原因 |
4.3 项目应用实例 |
4.3.1 试验数据采集要求 |
4.3.2 无人机航摄参数设置 |
4.4 空三方案设计及试验 |
4.4.1 试验评定标准 |
4.4.2 四种方案精度对比 |
4.4.3 空三精度分析 |
第五章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内业处理 |
5.1 三维模型空中三角测量优化设计 |
5.1.1 Mirauge3D及 Context Captur优势互补综合应用 |
5.1.2 构建三维模型 |
5.1.3 精度评价 |
5.2 基于CASS_3D智能及三维线画联动数据采集 |
5.2.1 技术方法及流程 |
5.2.2 房地一体权籍图精度分析 |
5.3 房地一体权籍图成果输出 |
结论和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基于共面特征影像的桥梁空间坐标测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摄影测量基本理论与方法 |
2.1 摄影测量坐标系 |
2.1.1 图像坐标系 |
2.1.2 相机坐标系 |
2.1.3 世界坐标系 |
2.2 图像坐标系与世界坐标系的转换关系 |
2.3 相机的畸变校正 |
2.4 相机的标定参数 |
2.5 利用后方交会求解相机的外方位元素 |
2.5.1 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原理 |
2.5.2 单像空间后方交会计算过程 |
2.6 相机标定方法 |
2.6.1 张正友相机标定法 |
2.6.2 相机的标定步骤 |
2.6.3 实验相机的标定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共面特征的相机成像模型 |
3.1 基于共面特征点的相机成像模型 |
3.2 基于共面特征直线的相机成像模型 |
3.3 集成共面特征点和特征直线的相机成像模型 |
3.4 空间物方坐标的解算过程 |
3.4.1 空间物方坐标的解算方法 |
3.4.2 空间物方坐标解算精度评定 |
3.5 基于共面特征影像的坐标测量仿真实验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共面特征影像的桥梁空间坐标测量 |
4.1 基于共面特征点模型的钢架桥空间坐标测量 |
4.2 基于共面特征点模型的拱桥空间坐标测量 |
4.3 基于CFPL模型的拱桥横断面形态测量 |
4.4 基于共面特征点模型的轨道空间坐标测量 |
4.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成果总结 |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8)面向山谷地形摄影测量影像匹配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基于灰度的影像匹配算法 |
1.2.2 基于特征的影像匹配算法 |
1.2.3 基于变化域的匹配算法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与安排 |
第二章 影像匹配的基本理论 |
2.1 影像预处理 |
2.1.1 几何畸变差纠正 |
2.1.2 图像平滑 |
2.1.3 图像增强 |
2.2 影像匹配 |
2.2.1 匹配基元 |
2.2.2 约束条件 |
2.2.3 匹配策略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SIFT的影像匹配方法 |
3.1 SIFT特征提取与描述 |
3.1.1 构建尺度空间 |
3.1.2 精确定位极值点 |
3.1.3 确定特征点方向 |
3.2 特征向量的匹配 |
3.2.1 基于欧式距离的粗匹配 |
3.2.2 基于RANSAC算子的精匹配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影像匹配策略与算法研究 |
4.1 特征点提取算子 |
4.1.1 经典提取算子 |
4.1.2 仿真实验与比较 |
4.2 MSERs特征检测 |
4.3 改进的面向山谷地形低空影像匹配策略 |
4.3.1 原始影像重采样 |
4.3.2 特征点检测与定位 |
4.3.3 特征描述与匹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验分析 |
5.1 本文方法与SIFT算法比较 |
5.2 性能评估 |
5.3 本文方法匹配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工作 |
(9)无人机倾斜摄影在矿山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以长兴县李家巷鑫茂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矿山生态修复的机遇与挑战 |
1.1.2 传统矿山生态修复的勘测手段存在诸多局限性 |
1.1.3 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可以弥补矿山地形勘测和加工的不足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矿山生态修复的研究现状 |
1.3.2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 |
2.1 相关概念 |
2.1.1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 |
2.1.2 生态修复 |
2.1.3 矿山生态修复 |
2.2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综述 |
2.2.1 系统组成 |
2.2.2 优势与应用现状 |
2.2.3 数据采集、处理与原理分析 |
2.2.4 技术存在的问题 |
2.3 矿山生态修复综述 |
2.3.1 矿山生态修复的价值 |
2.3.2 矿山生态修复的类型 |
2.3.3 矿山生态修复的发展方向 |
2.3.4 现有矿山生态修复尚待提升之处 |
2.4 无人机倾斜摄影在矿山生态修复中的应用与展望 |
2.4.1 无人机倾斜摄影在矿山生态修复领域的应用 |
2.4.2 无人机倾斜摄影应用于矿山生态修复的可行性分析 |
3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长兴县李家巷鑫茂矿生态修复应用 |
3.1 项目概况 |
3.1.1 项目区位 |
3.1.2 项目地理环境概况 |
3.1.3 项目历史复绿概述与研究范围选定 |
3.2 裸岩区域地形勘测与方案设计应用 |
3.2.1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前期地形勘测 |
3.2.2 场地分析 |
3.2.3 生态修复方案设计 |
3.3 复绿区域生态修复效果监测应用 |
3.3.1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植被勘测 |
3.3.2 生态修复效果分析 |
3.4 应用讨论 |
4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矿山生态修复方法制定 |
4.1 方法构建的目标 |
4.2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矿山生态修复方法步骤 |
4.2.1 地形勘测: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与航测建模技术整合 |
4.2.2 数据分析:空间三维模型信息解译 |
4.2.3 方案设计:空间三维模型信息与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整合 |
4.2.4 过程监测:实现矿山修复现状实时记录和工程量计算 |
4.2.5 开发深化:针对不同开发模式提供相应参考数据 |
4.2.6 后期管理:地质灾害评估、修复效果监测、科学管理 |
5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10)基于近景摄影测量的单木结构参数提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发展 |
1.2.2 近景摄影测量单木结构参数提取 |
1.2.3 量测相机与非专业相机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2 相机标定 |
2.1 仪器参数 |
2.2 研究方法 |
2.2.1 共线方程 |
2.2.2 相机误差原理 |
2.2.3 实施步骤 |
2.2.4 校检精度 |
2.3 张正友相机标定法 |
2.4 结果分析 |
2.4.1 主距f估计精度 |
2.4.2 相机校检精度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空间前方交会算法的单木结构参数提取 |
3.1 研究方法 |
3.1.1 数据获取与处理 |
3.1.2 空间前方交会 |
3.1.3 单木结构参数提取与精度验证 |
3.2 结果分析 |
3.2.1 单木结构参数 |
3.2.2 单木结构参数对比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基于SFM算法的单木结构参数提取 |
4.1 研究方法 |
4.1.1 拍摄方法 |
4.1.2 特征点提取算法 |
4.1.3 照片立体匹配 |
4.1.4 点云生成 |
4.1.5 单木结构参数提取与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特征点匹配 |
4.2.2 点云生成 |
4.2.3 单木结构参数提取 |
4.3 本章小结 |
5 摄影照片点云与激光扫描点云的单木结构参数提取对比 |
5.1 数据获取 |
5.2 研究方法 |
5.2.1 三维激光扫描数据预处理 |
5.2.2 相机数据预处理 |
5.2.3 单木结构参数提取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时间效率 |
5.3.2 点云质量 |
5.3.3 单木结构参数提取精度 |
5.4 本章小结 |
6 近景摄影测量提取单木结构参数软件 |
6.1 软件设计路线图 |
6.2 近景摄影测量提取单木结构参数软件 |
6.3 近景摄影测量提取单木结构参数设计手册 |
6.3.1 软件运行要求 |
6.3.2 软件安装步骤 |
6.4 运行界面 |
6.4.1 登录界面 |
6.4.2 菜单界面 |
6.4.3 相机校检界面 |
6.4.4 提取单木结构参数界面 |
6.4.5 帮助界面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摄影测量中几个问题的讨论(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香山静宜园见心斋园林三维数字信息模型建构研究[D]. 廖怡.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2]云南大高差起伏地区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研究[D]. 王科伟.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基于倾斜影像线特征的建筑物三维模型重建与优化方法研究[D]. 曹林.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20(03)
- [4]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废弃矿山测量[D]. 李哲.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5]重离子治疗装置的准直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 陈文军.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2020(01)
- [6]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房地一体化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 崔志然. 长安大学, 2020(06)
- [7]基于共面特征影像的桥梁空间坐标测量方法研究[D]. 章庆伟.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8]面向山谷地形摄影测量影像匹配算法研究[D]. 张博文.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9]无人机倾斜摄影在矿山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以长兴县李家巷鑫茂矿为例[D]. 吴挺. 浙江大学, 2020(01)
- [10]基于近景摄影测量的单木结构参数提取研究[D]. 孙英伟. 东北林业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