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emac的纺纱设备

Varemac的纺纱设备

一、Varemac公司的纺丝设备(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青[1](2021)在《聚合物弦波微分静电纺丝方法及机理研究》文中提出聚合物纳米纤维具有直径小、比表面积大等诸多优势,在能源,个体防护,环保,传感技术等领域应用中具有很大的潜力。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可以直接有效制备纳米纤维的技术,包含针头式毛细管电纺技术和无针式自由液面电纺技术,其中无针式自由液面电纺技术被认为最具有工业上可批量化生产纳米纤维材料潜力的一项技术。近年来,学者们开发了多种无针式电纺技术,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纺丝电压高使得操作安全性有待加强,制备的纳米纤维直径分布较粗、产量普遍较低使得纤维质量,批量化生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本课题提出了一种聚合物弦波微分静电纺丝新方法,实现了由拨片拨弦激励作用产生的单波形静电纺丝和由激振器通过端点激励产生的多波形静电纺丝,即拨弦式单波形和驻波式多波形静电纺丝两种形式。主要工作如下:(1)设计并搭建了聚合物弦波微分静电纺丝整体实验装置,包括机械波调控模块,储液槽模块,高压静电纺丝模块和纤维沉积接收模块。建立了相关的拨弦式数学-物理模型,进行了弦的蘸液动态分析,对弦波微分静电纺丝在低电压条件下制备纳米纤维可行性进行了实验验证。可行性验证实验得到纺丝阈值电压为15 kV,并制备得到了直径在100 nm左右的纳米纤维,最小直径的纤维为56.2 nm。其次,对拨弦式单波形静电纺丝工艺进一步的研究与优化,总结了不同工艺参数条件的影响。结合运动仿真和有有限元电场模拟,揭示了弦在拨弦运动状态下的纺丝过程和基本原理。(2)对驻波式多波形静电纺丝的实现方式进行了装置的设计与更新,建立了相关驻波式调控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弦的驻波运动仿真与有限元电场模拟分析。对工艺参数包括纺丝电压,接收距离和驻波个数进行了探究与优化;同时,对装置参数包括弦的直径、弦的表面形貌和弦的电导率进行了探索与优化。驻波式多波形静电纺丝的阈值电压(18 kV)与目前大多数无针静电纺丝技术所需阈值电压低约30%。采用单根弦在纺丝电压为28 kV、纺丝距离为10 cm和驻波数3个时制备了一批直径为173±48 nm的高质量纳米纤维膜,产量为1.15g/h。(3)对弦波微分静电纺丝技术的机理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包括弦波动力学分析及纺丝过程射流行为分析,同时对此技术在一些工艺条件下得到不同形貌的纤维成形机理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验与有限元模拟客观的分析了该技术的工业化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弦的阵列分布进行模块化扩展,提升纳米纤维产量,为纳米纤维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型有效的技术。按照电场模拟优化结果,电场干扰率控制在10%之内的弦间距来计算,该装置在弦间距为40 mm时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内一天的纳米纤维膜产量预计可达1.02kg/(d·m2)。(4)基于弦波微分静电纺丝技术,开发了用于空气过滤的多级滤膜和染料吸附纳米纤维膜,熔体/溶液且经过驻极处理的样品4综合效果最佳,过滤效率为98.8%,阻力为98.26 Pa,品质因子可达0.0432。这可为高效低阻、绿色环保型复合纤维膜的研究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另外,实验制备的绿色环保型PVA/PAA交联纤维膜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明显,去除率可达98.43%。综上,基于聚合物弦波微分静电纺丝新技术可在低施加电压下制备高质量纳米纤维,构建了弦波数学-物理模型,探究和优化了工艺参数与装置参数,系统的分析了弦波微分静电纺丝的机理及工业可行性应用,可为纳米纤维的批量化生产与应用提供一种可行的技术借鉴。制备的高效低阻的多级复合空气滤膜和染料吸附纤维膜取得了显着的应用效果。本文的研究为开发新型的可批量化生产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借鉴,同时为高效低阻空气滤膜及工业染料吸附用纳米纤维膜的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刘蕊,姜瑞,张强[2](2021)在《碳化聚砜纳米纤维基柔性可穿戴传感器的制备及人体生理信号监测》文中认为以聚砜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和高温碳化等方法将聚砜制备成氧化石墨烯薄膜,并将其制备成一种高稳定性、高响应性的柔性传感器。此传感器可以识别声音,记录心尖搏动图和测量脉搏谱图。心尖搏动图与心脏健康密切相关,它反映了心脏跳动的各个过程,而脉搏谱图的数据可以用来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和预防疾病,这使得本文开发的传感器具有监测心血管健康和个人健康的潜力。

孟宪博,韩武[3](2021)在《北京中丽:品质铸牌令五菱瑰丽绽放》文中研究表明2021年7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的公示》,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榜上有名。在业内,北京中丽制机公司是知名的优秀企业,也是我国化纤装备的"排头兵"企业。作为一家专业从事化纤成套设备设计和制造的国际化工程公司,北京中丽制机公司配备有200多套先进精良的制造装备,可实现年产纺丝设备3600纺丝位,年产2000台自动高速卷绕头的制造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孙博伦[4](2021)在《静电纺压电纳米纤维膜基纳米发电机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能源的结构和供应状况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纳米发电机是近二十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能量收集装置,其组成材料微观结构处于纳米尺度,能够有效地将功率密度低的机械能等转换为电能,与传统的发电机相比,具有质量轻,结构简单,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能够在多种环境中构筑自供电电源,在可穿戴器件和便携电子设备传感器等应用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潜力。压电纳米发电机是基于压电效应的原理制备的纳米发电机,压电材料是决定其性能的核心。在本文中,我们以静电纺丝纺为基础的制备手段,通过对材料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调控,来探索和提高材料的压电性能。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静电纺聚偏氟乙烯(PVDF)纳米纤维膜基声电转换纳米发电机:PVDF是应用最广的压电聚合物,具有压电系数较高、稳定性好、声阻抗低等特点。(1)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VDF纳米纤维膜,通过调节纺丝液的浓度,可以调节纤维膜的形貌、直径和?相含量。将PVDF纤维膜制成声波驱动的纳米发电机,实验表明,纳米发电机在较低频率(<1000 Hz)的声波驱动下,能够产生较大的输出电压,最大可达470 m V,且产生的电压随声音响度的增加而增加。其输出功率为0.118μW,内阻为1.2 MΩ。(2)以静电纺PVDF纳米纤维膜为基底,结合水热法在纤维中引入了ZnO,ZnO纳米棒在垂直于纤维表面生长,形成了多级结构。将PVDF-ZnO复合纤维膜制成声电转换纳米发电机,在低频和高声压级下能够产生较高的输出电压,在优化的声场条件下(140 Hz,116 d B)可产生1.12 V和1.6μA的电压和电流输出,功率密度输出为50μW cm-3。在此声源条件下,所制备的PVDF-ZnO纳米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可以在3分钟内为电容器充电1.3 V。两种以PVDF纳米纤维为基底的声波驱动纳米发电都适合将低频率和高响度的声音转换为电能,具有收集噪声能量、作为电源为微纳器件供电的应用潜力。2、静电纺PVDF/BaTiO3复合纤维膜基压电纳米发电机。聚偏氟乙烯与纳米粒子或者片层结构二维材料等进行复合,有利于提高其β相的含量,进而提高压电性能。本文中,通过共纺在PVDF纤维内引入压电陶瓷BaTiO3纳米粒子和石墨烯纳米片,来提高复合材料的压电性质。(1)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VDF/BaTiO3复合纤维膜,将其制备成压电纳米发电机器件。当BaTiO3纳米粒子负载量为15 wt%时,PVDF/BaTiO3纳米发电机具有较好的压电输出性能,在受到2 Hz、5 N的力时输出电压最大可达4.2 V。PVDF/BaTiO3纳米发电机具有良好的柔性,可应用于人体运动等机械能的收集和转换。(2)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VDF/BaTiO3/石墨烯复合纤维膜,并将其制成压电纳米发电机器件。石墨烯的加入,进一步促进了PVDF的β相形成,增强了材料的局部应变,提高了材料的压电性能。当石墨烯负载量为0.15 wt%时,PVDF/BaTiO3/石墨烯复合纤维膜制备的纳米发电机具有较好的压电输出性能,在受到2 Hz、5 N的力时输出电压最大可达10.8 V,输出功率可达19.4μW。3、静电纺醋酸纤维素膜基压电纳米发电机:纤维素及其衍生物是存量丰富的可再生材料,其结构中存在具有压电性的结晶区。基于制备环保可再生的压电材料的目的,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醋酸纤维素(CA)纳米纤维膜,并通过引入纤维素纳米晶(CNC),来提高材料的压电性能。(1)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CA纤维膜,并研究了其作为压力驱动的纳米发电机的性质。由于醋酸纤维素的水解程度较高,结晶度较低,利用其制备的纳米发电机输出电压也相对较低,在受到2 Hz、5 N的压力时输出电压最大可达300 m V。其压电性能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CA/CNC复合纳米纤维膜,CNC的加入,提高了具有压电性的纤维素I型结晶的含量,同时增了纤维的受力形变,对材料的压电性能性能有着显着的提升。当CNC的添加量量为20%时,CA/CNC纳米发电机具有较高的压电转换性能,在受到2 Hz、5 N力时输出电压最大可达1.2 V。另外,CA/CNC纳米发电机输出的电压与受到的压力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这说明CA/CNC纳米发电机具有作为压电传感器的应用潜力。综上,本文制备了三类具有压电性纳米纤维膜材料,通过成分和结构的设计,使其压电行性能得到提升。这些材料都能够制备成纳米发电机,具有在环境中收集能量的能力,在微纳能源与可穿戴器件等领域有着一定的应用前景。

刘延波,罗鑫,郝铭,刘垚[5](2021)在《螺线式无针头静电纺丝过程中场强的分布与改善》文中认为为获得场强分布均匀且场强值较高的最佳螺线式无针头静电纺丝结构参数,采用COMSOL有限元模拟软件对无针头式静电纺丝过程中场强大小和分布规律进行仿真,研究螺线式无针头线圈的长度、螺距、半径以及金属丝的半径等参数对电场强度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螺线式无针静电纺丝,纺丝头的电场强度普遍呈两端高中间低的分布规律,存在所谓的边缘效应(edge effect);此外,增加线圈长度、线圈直径、金属丝直径都会导致纺丝头场强逐渐下降,而增大电压、缩小螺距以及接收距离则使电场强度显着上升;当线圈长度为200 mm、线圈直径为60 mm、螺距为40 mm、金属丝直径为1 mm时,螺线式无针头静电纺丝头的场强大且分布均匀,场强平均值为1.81×106V/m,场强CV值为7.08%;再对纺丝头两端增加逐渐缩小的螺旋线圈作为辅助电极,纺丝头电场强度分布均匀性的改善效果最佳,得到的场强平均值为1.62×106V/m,场强CV值为2.53%,有效地克服了边缘效应。

李鹏翔[6](2021)在《聚酰胺66熔体直纺生产过程节能降耗的实践》文中认为对聚酰胺66熔体直纺生产过程控制进行深入分析,从聚酰胺66盐液、原辅材料质量控制及优化使用、公用工程介质、反应器尾气回收利用、关键工艺参数、设备维护保养、预防性措施等方面实施有效的管理和节能降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聚酰胺66纤维领域的绿色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

刘新华,霰建平,金仓,李松,郭瑞[7](2021)在《悬索桥空中纺线法架设主缆施工技术》文中提出悬索桥主缆空中纺线法,简称AS法,是通过循环牵引系统往复拽拉高强钢丝,在猫道上现场制作平行钢丝索股的主缆施工方法。为解决悬索桥主缆AS法架设的难题,基于国内外技术调研,详细介绍了AS工法架设主缆的施工原理及施工工艺,并深入研究了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建立了悬索桥AS法架设的施工工法。将该工法成功用于贵黄高速阳宝山特大桥的主缆架设工程中,为国内悬索桥主缆设计、架设提供了一种新的工法选择,同时可供"一带一路"中的海外悬索桥工程及超大跨径悬索桥(主跨2 500 m以上)建设推广应用。

董南希[8](2021)在《聚酰亚胺纳米材料:微结构调控、功能化及其锂电池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主题,新能源领域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不可逆转的趋势,作为一种重要的二次电池,锂离子因其体积小、能量密度高、可快速充放电,环境友好等诸多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3C产品,新能源电动汽车,大型储能装置以及各类无人装备。锂离子电池自问世后已经发展近30年,正朝着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方向快速发展,能量密度的不断提升意味着安全风险的不断增加。频发的电池起火爆炸事故引发关注、成为行业焦虑,隔膜的失效是锂离子电池不可控热失控的开端。从隔膜提高电池安全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向:对现有的聚烯烃隔膜改性以及开发新型耐高温聚合物材料体系的隔膜。聚酰亚胺(PI)是一类主链上含有酰亚胺环结构的耐高温聚合物,具有优异的耐高低温性能、力学性能、绝缘性能、介电性能、耐化学腐蚀性能和耐辐射性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微电子以及先进复合材料领域。静电喷雾和静电纺丝作为一种快速高效制备纳米尺度聚合物材料的技术已经发展了约半个世纪,目前正处于大规模工业化进程中。通过此方法制备的PI微球和纳米纤维膜继承了 PI材料本身优异的综合性能,并被赋予纳米材料所独有的表面效应、纳米尺寸效应和大比表面积,受到关注。为了克服聚烯烃隔膜的不足以及改善耐高温PI无纺纳米纤维隔膜力学性能不足、孔结构不稳定等缺点进行了以下的研究工作。在聚烯烃隔膜改性的研究方向,采用反向原位水解法和原位络合水解法分别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聚酰亚胺/二氧化硅微球(PI/SiO2NS)和聚酰亚胺/二氧化钛微球(PI/TiO2 NS),将微球配制成浆料并涂覆于湿法聚乙烯(PE)隔膜,有效提升了 PE隔膜的电解液浸润性、热尺寸稳定性,与水的接触角从122°下降到最低51°,在140℃下保温30min,两种微球涂覆的隔膜仅有轻微卷曲。以PI/SiO2微球涂覆隔膜组装的NCM811/Li扣电,在1C倍率下循环100周,放电比容量从175.2 mAh g-1下降到156.4 mAhg-1,容量保持率为89.3%,优于聚烯烃隔膜所组装电池82.0%的容量保持率测试结果;倍率性能结果表明,在0.1C下,涂覆隔膜放电比容量为201.1 mAh g-1,5C时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的147.8 mAh g-1,容量保持率为73.5%,高于PE隔膜的69.5%。用PI/TiO2微球涂覆隔膜组装的NCM811/Li扣电,同样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在1C倍率下循环100周,放电比容量从183.7 mAhg-1下降到166.1 mAhg-1,容量保持率为90.4%;在0.1C下,放电比容量为209.1 mAh g-1,5C时容量保持率高达74.1%,放电比容量为154.9 mAh g-1,高于PE隔膜。上述结果表明了 PI/SiO2和PI/TiO2微球作为聚烯烃隔膜涂覆材料的可行性,各项性能较PE隔膜提升明显。微球较小的密度可有效减轻陶瓷涂覆所引起的能量密度损失。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使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耐高温聚合物隔膜的开发上,对部分亚胺化PI纳米纤维膜使用原位浸渍粘连法制备出具有微交联形貌的PI纳米纤维膜,实现了对PI纳米纤维膜的微结构和微孔调控,研究了不同浓度浸渍溶液对微观形貌和性能的影响。在P/O@P/O体系中,微交联结构的引入使力学性能从初始的28.8 MPa提升至最高201.5 MPa,高达6倍之多,初始热形变温度由300℃提升到360℃。P/O@P/O 1%-PI组装的NCM811/Li半电池,在0.1C的下放电比容量为215.5 mAh g-1,高倍率5C时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的152.7 mAh g-1,容量保持率为70.9%,高于Celgard2400隔膜的63.6%。1C下100周的循环测试后的放电比容量为176.0 mAh g-1,容量保持率90.1%,较Celgard2400隔膜提升明显。电池热箱实验的结果表明其优异的耐温性能,130℃热失控触发时间相比Celgard 2400的电池延长了 6 min,对电池安全性有明显提升。在此基础之上,以热塑性6FDA/ODA型PI的前驱体PAA为浸渍溶液,开发出具有高温热闭孔功能的高强度PI纳米纤维膜。同样,微交联形貌使纤维膜的力学性能较原膜提升了近3倍,最高达到112.0 MPa,在300 ℃下热处理无任何尺寸变化,同时Td5高达536℃,表现出优异的耐热性、热尺寸稳定性和机械性能。模拟闭孔实验表明其在350℃高温下可实现热闭孔功能,可有效抵挡高比能电池热失控时的热冲击,避免隔膜破损,及时切断电池反应来保证电池安全。以此6F/O@P/O 1%隔膜组装的NCM811/Li半电池,在0.1C的下放电比容量为219.0 mAhg-1,高倍率5C时为151.7 mAhg-1,容量保持率为69.3%,同样高于Celgard2400。1C下100周循环测试后的放电比容量为164.0 mAh g-1,容量保持率为92.4%。两种交联形貌的隔膜都克服了纳米纤维膜力学性能较差、孔结构不稳定的缺点,使无纺纳米纤维隔膜用于全自动卷绕电池的生产成为可能,热闭孔功能也使电池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保障。优异的物理性能和电化学性能都验证了其作为高安全电池隔膜的可行性。按照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发展路线图,进一步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制备高孔隙率、高浸润性、高安全性的隔膜用于高比能、大功率锂离子电池势在必行。通过碱液刻蚀吸附络合水解法制备出表而同轴包覆二氧化锆的聚酰亚胺/二氧化锆(ZrO2@PI)“柔性陶瓷”隔膜,具有高达85%的孔隙率和420%的吸液率,同时表现出与陶瓷相当的浸润性。300℃下无任何尺寸变化,Td5高达531℃,PI离火自熄的特性结合无机ZrO2壳层的保护,赋予了复合隔膜的全阻燃特性,能够有效提升电池的安全性。以此柔性陶瓷隔膜组装的NCM811/Li半电池表现出优异的电池性能,1C下100圈的循环测试后,电池的容量保持率为90.9%。5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依然高达151.0 mAh g-1,与0.1C时的放电比容量219.8 mAh g-1相比,容量保持率为68.7%,综合性能远在Celgard2400隔膜之上。以上的优异性能表明这种具有同轴包覆结构的ZrO2@PI“柔性陶瓷隔膜”在高比能、大功率锂离子电池中具有相当不错的应用前景。

陆振宝[9](2021)在《气电混纺制备新型锂/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化石等不可再生能源不仅储量有限,而且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锂/钠离子电池作为储能电源,其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负极材料在锂/钠离子电池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成为近年来储能领域研究的热点。其中过渡金属氧化物锡基氧化物的高理论容量和木质素的高环保、低成本和较高的含碳量等优点引起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兴趣。本论文以二氯化锡二水合物为前驱体,利用自建的气电混纺装置获得纳米纤维布,之后空气中煅烧和水热处理,制备出一种氮掺杂二氧化锡的电池负极材料,并探究不同掺氮量对锡基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发现气电混纺制备出的纤维结构有效抑制了SnO2在循环时的体积膨胀/收缩,并一定的掺氮量和石墨烯的存在使SnO2/NG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当二氧化锡与掺氮量比例为1:100(即SnO2/NG-100)时,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优。用在锂离子电池中,234 m A/g电流密度下,其首次可逆比容量为728.9 m Ah/g,库伦效率为49.92%,循环100次后仍能保持在677.7 m Ah/g;当用在钠离子电池中,100 m A/g电流密度下,该复合材料首次可逆比容量为157.3 m Ah/g,循环100次后比容量保持在169.7 m Ah/g,均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本论文还选用木质素作为碳的前驱体,PVP为纺丝剂,Mg(NO3)2·6H2O为造孔剂,同0.1 g的石墨烯和16 g的DMF进行气电混纺。将混纺好的纳米纤维经过预氧化、碳化-活化、酸洗、干燥得到掺石墨烯的多孔木质素碳纳米纤维。探究电化学性能最好的掺Mg(NO3)2·6H2O的比例。发现多孔木质素碳纳米纤维具有优良的柔韧性和自支撑结构,无需任何的导电剂和粘结剂,直接作为锂/钠离子电池负极。结果显示,当木质素与Mg(NO3)2·6H2O比例为1:2(即LCNF/G-2)时,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优。用在锂离子电池中,200 m A/g电流密度下,其首次可逆比容量为1783.8 m Ah/g,库伦效率为54.09%;循环50次后比容量为1429.7 m Ah/g,库伦效率为96.32%,可逆容量保持率为80.1%。在大电流密度2 A/g下,其首次循环表现出1135.4 m Ah/g的出色可逆比容量,循环100次后仍保持在1064.7 m Ah/g;当用在钠离子电池中,100 m A/g电流密度下,其首次可逆比容量为511 m Ah/g,库伦效率为24.35%;循环100次后,比容量为375 m Ah/g,库伦效率为97.2%,可逆容量保持率为73.4%,均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良好的倍率性能。这与LCNF/G-2高比表面积(628.09 m2/g)和孔体积(0.4302 cm3/g)有关。

何旭[10](2021)在《基于电场与电纺膜协同处理盐碱水方法的研究》文中认为淡水资源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针对盐碱水淡化处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场与电纺膜协同处理盐碱水淡化的方法。针对膜蒸馏膜通透性问题,基于溶液参数与纺丝参数的调整,制备了不同物理结构特性的高分子纳米疏水薄膜,并进行疏水性及通量特性研究。实验表明,在溶液浓度14wt%、溶剂配比7/3、电压16kV以及纺丝90min下制备的高分子薄膜,接触角可达135.74°,膜通量可达 0.74kg·h-1.m-2。研究了电极类型、极性与电压下,电场对膜蒸馏过程的影响。研究认为,外加电场对膜通量产生促进作用。多针电极,电压在5kV至13kV下,膜通量可提高20.83%;相同电压下,单针负极性比正极性激励的膜通量提高了 26%;多针电极比单针电极提高了 51%。基于电场仿真研究了薄膜两侧电场分布特性。研究发现,针电极下,薄膜表面电场沿半径方向呈正态分布;多针电极下,薄膜表面电场模是单针的1.614倍。基于水分子解离能计算,讨论了电场助膜蒸馏的主导机理过程。结果表明,电场激励下的水分子团簇解聚为电场助蒸馏的主导机理过程;当膜表面电场达到61 × 104V/m时,上述分子解聚显着;多针电极下的电场能量密度是单针电极下的1.759倍,更有利于膜通量的增加。本文研究表明,针板电极下的直流电场能显着促进电纺膜表面水分子团簇解聚,从而提高高分子电纺膜的盐碱水净化效率。本文研究结论对盐碱水淡化处理的效率提高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二、Varemac公司的纺丝设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Varemac公司的纺丝设备(论文提纲范文)

(1)聚合物弦波微分静电纺丝方法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静电纺纳米纤维技术研究进展
        1.2.1 静电纺丝技术与基本原理
        1.2.2 针式毛细管静电纺丝技术
        1.2.3 无针式静电纺丝技术
    1.3 无针式静电纺丝发展现状
        1.3.1 无针式静电纺丝工艺与设备研究
        1.3.2 无针式静电纺丝存在的问题
    1.4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应用研究
        1.4.1 过滤领域
        1.4.2 催化与吸附领域
        1.4.3 电池电极材料领域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5.3 创新点
第二章 弦波微分静电纺丝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实验验证
    2.1 聚合物弦波微分静电纺丝的基本原理
        2.1.1 从吉他弦与机械波物理现象的启发
        2.1.2 聚合物弦波微分静电纺丝的基本原理
    2.2 聚合物弦波微分静电纺丝装置设计与模型建立
        2.2.1 实验装置设计
        2.2.2 拨弦模型的建立
    2.3 弦波微分静电纺丝低电压制备纳米纤维可行性验证
        2.3.1 实验材料与溶液配制
        2.3.2 实验仪器与表征
        2.3.3 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拨弦式单波形静电纺丝
    3.1 拨弦式单波形微分静电纺丝工艺探究与参数优化
        3.1.1 聚合物溶液浓度
        3.1.2 纺丝电压
        3.1.3 接收距离
        3.1.4 拨片转速和拨片数量
    3.2 弦运动仿真与有限元电场模拟分析
        3.2.1 弦波调控运动分析
        3.2.2 有限元电场模拟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驻波式多波形静电纺丝
    4.1 驻波式多波形微分静电纺丝装置设计
    4.2 数模型及仿真模拟分析
        4.2.1 模型建立
        4.2.2 弦驻波运动仿真
        4.2.3 电场有限元模拟分析
        4.2.4 基本原理分析
    4.3 装置性能对比
    4.4 驻波式多波形弦波微分静电纺丝工艺参数优化
        4.4.1 纺丝电压对纤维直径与形貌及产量的影响
        4.4.2 接收距离对纤维直径与形貌及产量的影响
        4.4.3 驻波个数对纤维直径与形貌及产量的影响
    4.5 多波形弦波微分电纺装置参数优化
        4.5.1 弦直径对纤维直径与形貌的影响
        4.5.2 弦的电导率大小对纤维直径与形貌及产量的影响
        4.5.3 弦的表面形貌对纤维直径与形貌及产量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弦波微分静电纺丝机理及工业化可行性分析
    5.1 弦波微分静电纺丝机理分析
        5.1.1 弦波微分纺丝的动力学分析
        5.1.1.1 液珠形成演变过程分析
        5.1.1.2 可纺强度分析
        5.1.1.3 蘸液深度分析
        5.1.2 弦波纺丝的射流行为分析
        5.1.2.1 射流受力分析
        5.1.2.2 轴截面液膜运动分析
        5.1.2.3 纵向射流演变
        5.1.3 多种纤维形貌的制备成形机理分析
    5.2 工业化可行性分析
        5.2.1 弦波微分静电纺丝的工业化理论分析
        5.2.2 多弦纺丝电场模拟与弦间距的调控
        5.2.3 多弦纺丝成纤质量与产量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聚合物弦波微分电纺纳米纤维应用探究
    6.1 绿色环保型PVA/PLA多级空气滤膜的开发
        6.1.1 研究背景
        6.1.2 实验与表征
        6.1.2.1 实验材料
        6.1.2.2 实验装置与仪器
        6.1.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6.1.2.4 表征与方法
        6.1.3 结果与讨论
        6.1.3.1 纤维形貌与拉伸性能分析
        6.1.3.2 稳态过滤性能分析
        6.1.3.3 综合过滤性能分析
        6.1.4 小结
    6.2 PVA/PAA染料吸附纤维膜材料开发
        6.2.1 研究背景
        6.2.2 实验与表征
        6.2.2.1 实验试剂和材料
        6.2.2.2 实验装置与仪器
        6.2.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6.2.2.4 表征与方法
        6.2.3 结果与讨论
        6.2.3.1 PVA/PAA纤维形貌与直径分析
        6.2.3.2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6.2.3.3 PVA/PAA纤维膜的选择吸附性能评价
        6.2.3.4 吸附动力学分析
        6.2.3.5 吸附等温曲线
        6.2.4 小结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2)碳化聚砜纳米纤维基柔性可穿戴传感器的制备及人体生理信号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方法
        1.3.1 纺丝液的制备
        1.3.2 聚砜纤维膜的制作
        1.3.3 将聚砜纤维膜煅烧成氧化石墨烯膜
        1.3.4 柔性传感器的制作
        1.3.5 各项表征
2 结果与讨论
    2.1 聚砜纤维膜的制备和形貌分析
    2.2 聚砜纤维膜的热重(TGA)和微商热重(DTG)曲线分析
    2.3 煅烧后纤维膜的X-射线衍射(XRD)表征与拉曼光谱表征分析
    2.4 复合膜的制备与表面、截面形貌分析
    2.5 循环稳定性测试
    2.6 声音信号的检测与分析
    2.7 心尖搏动实时信号的检测与分析
    2.8 桡动脉实时信号的检测与分析
3 结 论

(3)北京中丽:品质铸牌令五菱瑰丽绽放(论文提纲范文)

攻克难关打破壁垒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
与时俱进智造开启未来

(4)静电纺压电纳米纤维膜基纳米发电机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压电学概述
        1.2.1 压电效应简介
        1.2.2 压电材料简介
        1.2.2.1 压电晶体
        1.2.2.2 压电陶瓷
        1.2.2.3 压电聚合物
        1.2.2.4 压电复合材料
        1.2.3 纳米发电机简介
        1.2.3.1 压电纳米发电机
        1.2.3.2 摩擦电纳米发电机
        1.2.3.3 热释电纳米发电机
        1.2.3.4 复合纳米发电机
    1.3 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及其在纳米发电机中的应用
        1.3.1 高压静电纺丝技术简介
        1.3.2 静电纺丝技术在纳米发电机中应用
    1.4 本文的选题与设计思路
第2章 基于聚偏氟乙烯纳米纤维膜的声电转换纳米发电机
    2.1 引言
    2.2 静电纺PVDF纳米纤维膜基声电转化纳米发电机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2.1 实验部分
        2.2.1.1 实验试剂
        2.2.1.2 材料制备
        2.2.1.3 器件制备
        2.2.1.4 测试仪器
        2.2.1.5 声电转换性能测试
        2.2.2 结果与讨论
        2.2.2.1 形貌与结构表征
        2.2.2.2 声电转换性能测试
    2.3 静电纺PVDF-ZnO复合纳米纤维膜基声电转化纳米发电机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3.1 实验部分
        2.3.1.1 实验试剂
        2.3.1.2 材料制备
        2.3.1.3 测试仪器
        2.3.1.4 器件制备
        2.3.1.5 声电转换性能测试
        2.3.2 结果与讨论
        2.3.2.1 形貌与结构表征
        2.3.2.2 声电转换性能表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静电纺聚偏氟乙烯/钛酸钡复合纳米纤维膜的纳米发电机
    3.1 引言
    3.2 静电纺聚偏氟乙烯/钛酸钡复合纳米纤维膜基纳米发电机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2.1 实验部分
        3.2.1.1 实验试剂与药品
        3.2.1.2 测试仪器
        3.2.1.3 材料制备
        3.2.1.4 器件制备
        3.2.1.5 压电性能测试
        3.2.2 结果与讨论
        3.2.2.1 形貌与结构表征
        3.2.2.2 压电性能表征
    3.3 静电纺聚偏氟乙烯/钛酸钡/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膜基纳米发电机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3.1 实验部分
        3.3.1.1 实验试剂
        3.3.1.2 测试仪器
        3.3.1.3 材料制备
        3.3.1.4 器件制备
        3.3.1.5 压电性能测试
        3.3.2 结果与讨论
        3.3.2.1 形貌与结构表征
        3.3.2.2 压电性能表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静电纺醋酸纤维素膜基纳米发电机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静电纺醋酸纤维素纳米纤维膜基纳米发电机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2.1 实验部分
        4.2.1.1 实验试剂
        4.2.1.2 材料制备
        4.2.1.3 器件制备
        4.2.1.4 测试仪器
        4.2.2 结果与讨论
        4.2.2.1 形貌与结构表征
    4.3 静电纺醋酸纤维素/纤维素纳米晶复合纤维膜基纳米发电机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3.1 实验部分
        4.3.1.1 实验试剂
        4.3.1.2 材料制备
        4.3.1.3 器件制备
        4.3.1.4 测试仪器
        4.3.2 结果与讨论
        4.3.2.1 形貌与结构表征
        4.3.2.2 压电转换性能表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5)螺线式无针头静电纺丝过程中场强的分布与改善(论文提纲范文)

1 建模与模拟
    1.1 螺线式无针静电纺丝设备建模
    1.2 螺线式无针静电纺丝的静电场模拟
        1.2.1 COMSOL静电场模拟原理
        1.2.2 COMSOL静电场模拟步骤
    1.3 控制变量实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螺旋线圈结构对纺丝头场强分布的影响
        2.1.1 线圈长度对场强分布的影响
        2.1.2 线圈直径对场强分布的影响
        2.1.3 螺距对场强分布的影响
        2.1.4 金属丝直径对场强分布的影响
    2.2 纺丝工艺参数对纺丝头场强分布的影响
        2.2.1 施加电压对场强分布的影响
        2.2.2 纺丝接收距离对场强分布的影响
    2.3 纺丝头结构的参数优化结果
3 结论

(6)聚酰胺66熔体直纺生产过程节能降耗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聚酰胺66熔体直纺工艺流程和工艺装备
    1.1 聚酰胺66熔体直纺工艺流程
    1.2 主要生产设备
2 聚酰胺66熔体直纺节能降耗的优化措施
    2.1 加强过程控制和成本考核,提高原辅材料利用率
        2.1.1 聚酰胺66盐水溶液质量控制
        2.1.2 耐热剂、催化剂、纺丝柔顺剂的使用管理与控制
        2.1.3 纺丝油剂的使用与管理控制
        2.1.4 高速螺旋纸管使用管理的优化措施
    2.2 加强能源管理,降低燃料动力费用
        2.2.1 电
        2.2.2 联苯系统
        2.2.3 压缩空气
        2.2.4 空调
        2.2.5 外购蒸汽
        2.2.6 水
    2.3 加强关键工艺参数的控制管理
    2.4 加强设备管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2.5 加强生产过程管控,强化周期性和预防性管理
        2.5.1 预缩聚器和缩聚器使用管理
        2.5.2 纺丝组件的使用管理
    2.6 节能减排,回收利用反应器尾气余热
3 结语

(7)悬索桥空中纺线法架设主缆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纺丝原理
3 纺丝设备
    3.1 钢丝回倒设备
    3.2 牵引系统设备及放丝系统设备
    3.3 钢丝对接设备
4 纺线法施工工艺
    4.1 纺丝施工准备
    4.2 起始丝牵拉及锚固
    4.3 纺丝作业
    4.4 起始丝和尾丝对接
    4.5 索股整形及垂度调整
5 双索股纺丝施工工艺
6 结束语

(8)聚酰亚胺纳米材料:微结构调控、功能化及其锂电池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聚酰亚胺
        1.2.1 聚酰亚胺的发展之路
        1.2.2 聚酰亚胺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1.2.3 聚酰亚胺的合成方法
        1.2.4 聚酰亚胺材料的应用领域
        1.2.5 聚酰亚胺的加工方式
        1.2.6 聚酰亚胺材料的应用形式
        1.2.7 聚酰亚胺材料的展望
    1.3 静电喷雾和静电纺丝制备的聚酰亚胺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1.3.1 静电喷雾和静电纺丝的发展历程
        1.3.2 静电喷雾和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
        1.3.3 静电喷雾和静电纺丝的工业化发展
        1.3.4 聚合物纳米材料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1.3.4.1 聚酰亚胺纳米纤维
        1.3.4.2 聚酰亚胺微球
    1.4 锂离子电池概述
        1.4.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史
        1.4.2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
        1.4.3 锂离子电池的原理
        1.4.4 锂离子电池面临最迫切的问题
    1.5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现状
        1.5.1 聚烯烃锂电隔膜及其生产工艺
        1.5.2 锂离子电池对隔膜的性能需求
        1.5.3 锂电隔膜面临的问题及改性研究
        1.5.4 新型的耐高温和功能化隔膜
        1.5.5 聚酰亚胺电池隔膜
    1.6 论文的立论、目的和意义
    1.7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7.1 研究内容
        1.7.1.1 PI无机功能化微球
        1.7.1.2 PI交联形貌纳米纤维膜
        1.7.1.3 同轴包覆无机功能化PI基柔性陶瓷隔膜
        1.7.2 论文的创新点
        1.7.2.1 PI无机功能化微球
        1.7.2.2 PI交联形貌纳米纤维膜
        1.7.2.3 同轴包覆无机功能化PI基柔性陶瓷隔膜
第二章 无机功能化聚酰亚胺微球的制备及其作为聚烯烃隔膜热防护涂层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和表征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2.3.1 PI/SiO_2微球和PI/TiO_2微球的制备
        2.2.3.2 PI/SiO_2微球和PI/TiO_2微球涂覆聚烯烃隔膜的制备
        2.2.4 表征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I/SiO_2微球制备过程中的结构变化
        2.3.2 PI/SiO_2微球制备过程中的微观形貌变化
        2.3.3 PI/SiO_2微球的表面无机层元素和结构分析
        2.3.4 PI/SiO_2微球的热稳定性表征
        2.3.5 PI/SiO_2微球涂覆隔膜的热尺寸稳定性研究
        2.3.6 PI/SiO_2微球涂覆隔膜的浸润性测试
        2.3.7 PI/SiO_2微球涂覆隔膜的厚度、孔隙率、吸液率和透气度测试
        2.3.8 PI/SiO_2微球涂覆隔膜的电化学稳定性能
        2.3.9 PI/SiO_2微球涂覆隔膜的离子电导率测定
        2.3.10 PI/SiO_2微球涂覆隔膜的电池性能
        2.3.11 PI/TiO_2微球制备过程中的结构变化表征
        2.3.12 PI/TiO_2微球制备过程中的微观形貌变化表征
        2.3.13 PI/TiO_2微球的表面无机层元素和结构分析
        2.3.14 PI/TiO_2微球的热稳定性表征
        2.3.15 PI/TiO_2微球涂覆隔膜的热尺寸稳定性研究
        2.3.16 PI/TiO_2微球涂覆隔膜的浸润性测试
        2.3.17 PI/TiO_2微球涂覆隔膜的厚度、孔隙率、吸液率和透气度测定
        2.3.18 PI/TiO_2微球涂覆隔膜的电化学稳定性能
        2.3.19 PI/TiO_2微球涂覆隔膜离子的电导率测定
        2.3.20 PI/TiO_2微球涂覆隔膜的电池性能表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的表面微结构调控及其作为锂电隔膜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和表征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2.4 表征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亚胺化处理条件的PI纳米纤维膜在DMF浸泡之后的微观形貌变化
        3.3.2 250℃亚胺化处理后PI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
        3.3.3 浸渍浓度对P/O@P/O-PI纳米纤维膜的微观形貌影响
        3.3.4 浸渍浓度对P/O@P/O-PI纳米纤维膜的机械性能影响
        3.3.5 P/O@P/O-PI纳米纤维膜的孔隙率、吸液率和电解液浸润性
        3.3.6 PO@PO-PI纳米纤维膜的耐热性能
        3.3.7 P/O@P/O-PI纳米纤维膜的热尺寸稳定性
        3.3.8 P/O@P/O-PI纳米纤维膜的热机械性能
        3.3.9 P/O@P/O-PI纳米纤维膜的电化学稳定性
        3.3.10 浸渍浓度对P/O@P/O PI纳米纤维膜的离子电导率的影响
        3.3.11 P/O@P/O-PI纳米纤维膜作为隔膜的电池性能表征
        3.3.12 P/O@P/O-PI纳米纤维隔膜的电池加热实验
        3.3.13 具有热闭孔功能的6F/O@P/O-PI纳米纤维膜
        3.3.14 浸渍浓度对6F/O@P/O-PI纳米纤维膜的微观形貌的影响
        3.3.15 浸渍浓度对6F/O@P/O-PI纳米纤维膜的机械性能的影响
        3.3.16 6F/O@P/O-PI纳米纤维膜的孔隙率、吸液率和电解液浸润性
        3.3.17 6F/O@P/O-PI纳米纤维膜的耐热性能
        3.3.18 6F/O@P/O-PI纳米纤维膜的热尺寸稳定性
        3.3.19 6F/O@P/O-PI纳米纤维膜的热机械性能
        3.3.20 6F/O@P/O-PI纳米纤维膜热闭孔性能表征
        3.3.21 6F/O@P/O-PI纳米纤维膜的电化学稳定性
        3.3.22 浸渍浓度对6F/O@P/O-PI纳米纤维膜的离子电导率的影响
        3.3.23 6F/O@P/O-PI纳米纤维膜作为隔膜的电池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酰亚胺/二氧化锆柔性陶瓷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作为锂电隔膜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和表征设备
        4.2.3 实验方法
        4.2.4 表征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同轴包覆Pl/ZrO_2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化学结构表征
        4.3.2 同轴包覆PI/ZrO_2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微观形貌表征
        4.3.3 同轴包覆PI/ZrO_2复合纳米纤维膜的表面元素和结构分析
        4.3.4 同轴包覆PI/ZrO_2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机械性能表征
        4.3.5 同轴包覆PI/ZrO_2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孔隙率、吸液率、接触角和浸润性表征
        4.3.6 同轴包覆PI/ZrO_2复合纳米纤维膜的耐热性能表征
        4.3.7 同轴包覆PI/ZrO_2复合纳米纤维膜的热尺寸稳定性表征
        4.3.8 同轴包覆PI/ZrO_2复合纳米纤维膜的热机械性能表征
        4.3.9 同轴包覆PI/ZrO_2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柔性表征
        4.3.10 同轴包覆PI/ZrO_2复合纳米纤维膜的阻燃性能表征
        4.3.11 同轴包覆PI/ZrO_2复合纳米纤维膜的离子电导率表征
        4.3.12 同轴包覆PI/ZrO_2复合纳米纤维膜的电池性能表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目录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录

(9)气电混纺制备新型锂/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锂离子电池简述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简述
        1.2.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1.3 钠离子电池简述
        1.3.1 钠离子电池的发展简述
        1.3.2 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1.4 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1.4.1 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要求
        1.4.2 碳基负极材料
        1.4.3 锡基负极材料
        1.4.4 过渡族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
    1.5 木质素概述
    1.6 气电混纺技术概述
    1.7 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仪器与研究方法
    2.1 化学试剂与实验仪器
        2.1.1 化学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1.3 气电混纺设备
    2.2 结构与形貌表征
        2.2.1 拉曼光谱测试分析
        2.2.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2.2.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2.2.4 热失重(TG)分析
        2.2.5 氮气吸脱附(BET)分析
        2.2.6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
    2.3 电化学测试
        2.3.1 电极的制备
        2.3.2 电池的组装
        2.3.3 恒流充放电测试
        2.3.4 循环伏安测试(CV)
        2.3.5 交流阻抗测试(EIS)
第三章 氮掺杂改性二氧化锡纤维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过程
        3.2.1 二氧化锡纤维的制备
        3.2.2 氮掺杂SnO_2材料的制备
    3.3 氮掺杂SnO_2材料的结构形貌表征
    3.4 氮掺杂SnO_2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3.4.1 氮掺杂SnO_2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电化学性能
        3.4.2 氮掺杂SnO_2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电化学性能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造孔改性柔性碳纤维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过程
    4.3 Mg(NO_3)_2·6H_2O造孔柔性碳纤维的结构形貌表征
    4.4 Mg(NO_3)_2·6H_2O造孔柔性碳纤维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4.4.1 Mg(NO_3)_2·6H_2O造孔柔性碳纤维在锂离子电池中电化学性能
        4.4.2 Mg(NO_3)_2·6H_2O造孔柔性碳纤维在锂离子电池中电化学性能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基于电场与电纺膜协同处理盐碱水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盐碱水淡化的研究进展
        1.2.2 电纺丝技术的研究进展
        1.2.3 电场对促进水分子的研究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电纺膜的制备与测试
    2.1 电纺丝薄膜的制备方案
        2.1.1 电纺膜基材的选择
        2.1.2 电纺丝PVDF薄膜的制备
    2.2 电纺膜表征与测定
        2.2.1 微观结构
        2.2.2 厚度测定
        2.2.3 接触角测定
        2.2.4 膜通量测定
    2.3 本章小结
3 电场下膜蒸馏特性的研究
    3.1 实验方法
        3.1.1 电场膜蒸馏实验原料
        3.1.2 电场膜蒸馏实验装置
    3.2 网电极下膜蒸馏研究
    3.3 针电极下膜蒸馏研究
        3.3.1 单针电极
        3.3.2 多针电极
        3.3.3 单针电极与多针电极比较
    3.4 多针电极不同间距下膜蒸馏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电场仿真与电场对膜通量的作用分析
    4.1 仿真模型
        4.1.1 电场模型的建立
        4.1.2 设置边界条件
        4.1.3 设置网格
    4.2 仿真模拟分析
        4.2.1 网电极
        4.2.2 单针电极与多针电极
        4.2.3 多针电极不同间距
    4.3 电场对膜通量的作用分析
        4.3.1 水分子团簇简介
        4.3.2 电场对膜通量作用机理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Varemac公司的纺丝设备(论文参考文献)

  • [1]聚合物弦波微分静电纺丝方法及机理研究[D]. 陈晓青. 北京化工大学, 2021
  • [2]碳化聚砜纳米纤维基柔性可穿戴传感器的制备及人体生理信号监测[J]. 刘蕊,姜瑞,张强.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21
  • [3]北京中丽:品质铸牌令五菱瑰丽绽放[J]. 孟宪博,韩武. 东方企业文化, 2021(05)
  • [4]静电纺压电纳米纤维膜基纳米发电机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孙博伦. 吉林大学, 2021(01)
  • [5]螺线式无针头静电纺丝过程中场强的分布与改善[J]. 刘延波,罗鑫,郝铭,刘垚.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2021(04)
  • [6]聚酰胺66熔体直纺生产过程节能降耗的实践[J]. 李鹏翔. 合成纤维, 2021(08)
  • [7]悬索桥空中纺线法架设主缆施工技术[J]. 刘新华,霰建平,金仓,李松,郭瑞. 公路交通技术, 2021(04)
  • [8]聚酰亚胺纳米材料:微结构调控、功能化及其锂电池应用研究[D]. 董南希. 北京化工大学, 2021
  • [9]气电混纺制备新型锂/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 陆振宝.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1(01)
  • [10]基于电场与电纺膜协同处理盐碱水方法的研究[D]. 何旭.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Varemac的纺纱设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