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人获奖的背后(论文文献综述)
二木雪江(Yukie Niki)[1](2018)在《村上春树国际化成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村上春树(Haruki Murakami,1949—),日本现代着名小说家、文学翻译家,其文学作品体裁多样,内容丰富,风靡全球约40年,被译成50多种语言,畅销世界40余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全世界众多读者和粉丝的肯定和追捧,形成持续不消的“村上春树热”。社会各界对村上春树及其作品的研究可谓是汗牛充栋,可是囿于语言文化、文献材料和学术视角的局限性,存在的问题也颇多,诸如对影响村上春树成名的环境因素、作者及作品的价值观、作者自我营销策略等问题研究相对零散、片面。另外,村上春树及其作品能跨越种族、国家等方面的限制,对于他走出国家,走出亚洲,世界成名的原因的考察和分析等研究不足。目前,学者尚未立足于复杂动态系统的视角研究该问题。本研究较为系统全面地研究村上春树在世界成名的原因,该研究不仅能对现代作家创作和作品传播提供可参考性经验借鉴,也能为新时代中西方国际间进行有效的文化互惠交往提供可行性策略建议。通过对比分析,本研究能较为系统地考察村上春树和他的作品与日本其他作家的共性和差异。本论文的研究框架主要由绪论、结论和四个章节共六个部分组成。本研究通过收集和梳理有关村上春树作品的研究文献,采用文本细读法、跨学科研究法、社会学研究法、话语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等方法,从动态和系统的研究视角考察,影响村上春树成名的环境因素,及各环境因素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村上春树的价值观,以及村上春树全球性的自我营销策略等国际化成因。本研究从宏观层面上通过对村上春树的成名环境因素进行动态分析,总结了影响村上春树成名的环境因素有家庭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政治环境因素、经济环境因素等,这些因素交互作用,在不同时期发挥不同的作用。本研究从微观层面上通过对村上春树的价值观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了村上春树具有创作的自由、勇敢、正直、执着和政治介入等五个价值观,并且其政治介入也经历一次重大转变,即由“非介入”转变为“介入”。本研究主要从特殊性、复杂性、共鸣性等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村上春树文学作品的特点。村上春树作品表现的特殊性主要围绕作家思想的特殊性,写作技巧的特殊性,独子环境的特殊性来展开研究。村上春树作品表现的复杂性主要有文化国际化、文艺娱乐化、宗教融入化、神话关联性等的彼此独立又交叉融合的影响作用。村上春树作品蕴含的共鸣性特点是他成名最重要的关键点之一。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村上春树作品中的共鸣性特征,即由政治和亲情带来失望而产生丧失感;由追求个性带来的孤单感;由脆弱诱发攻击性行为。本研究立足于村上春树作品在日本和美国的传播和影响比较考察了村上春树的自我营销策略。村上春树在营销策略方面即存在共性又存在差异性。另外,从两个立场考察了村上春树作品的主体性:一是立足于村上春树作为被译者的立场考察其主体性;二是立足于村上春树作为翻译者的立场考察其主体性。本研究全面系统地考察了村上春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可能性。获取除本国之外的世界着名文学奖项本身就是作家国际化发展成名的一个主要途径。具体从诺贝尔文学奖的基本特征,“推荐”和“翻译”的重要性,以及诺贝尔文学奖的“轮流制”特点等三个方面分析可知,村上春树在有生之年难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是,每年村上春树能否获奖的媒体竞猜本身就是一个高明的宣传策略,凸显其国际化发展成名的多样性,因为多数作家在获奖之前都是默默无闻或仅在本国内知名,当获奖之后一夜成名,获奖前后的媒体轰动效应相差巨大。本研究成果弥补了中国学术界村上春树研究成果的系统性和深入性的不足,丰富了中国有关村上春树的研究资料,为增进日、中两国文化的深层交流提供了可借鉴性经验和策略建议。同时,不仅为世界文学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参考价值;也为东亚地区乃至全球各国的文学作家们名扬世界提供了实践借鉴和理论指导意义。
王偲[2](2007)在《宫崎骏导演艺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宫崎骏是当代日本动画电影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对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日本电影导演之一。他的作品在中国国内广为流传,并得到广泛的赞誉。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不断有对宫崎骏动画电影作品的研究,但是,基本上都停留在对其一部或某几部作品的分析的层面。直到目前,国内对宫崎骏导演的研究仍旧没有系统展开。本文拟从这个导演的个人生平、创作道路和创作风格三方面入手,尽可能全方位的立体的对宫崎骏动画电影进行分析研究。由于童年受战争的影响,跟战争相关的内容,例如对善与恶的探讨和对战争的场面的刻画,一直是其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宫崎骏的作品也传达出对社会的关注,例如青少年成长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其实,宫崎骏的每一部作品总是承载着不止一种的意象表达。对他的作品中的每一处细节都加以详细的分析叙述是一定会有丰富收获的,但是,这样做势必会受到文章篇幅的限制。因此,本文放弃了对导演分析的一贯做法——纵向的分析几部典型的影片——而是选择将影片按照导演传达意图进行归类,并对它们进行横向的归纳分析。这样的分析,使本文在对宫崎骏进行研究时得到一些新的发现。例如,宫崎骏对战争场面的偏爱,类似的发现还有一些。此外,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通过阅读大量对宫崎骏的访谈资料,发现了目前一些文章中对他的不妥的评价,例如,将他归入女性主义导演。虽然,宫崎骏本人目前未对这些问题有过正面的回答,但是,相信这些发现一定会对观众重新客观认识这位导演及其作品起到积极作用。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宫崎骏是一位对自己作品极其负责任的导演,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类和对社会的思考。同时,他也是一位极具个性的导演,他的作品充满了个人色彩。此外,他也是一个现实主义导演。然而,另一方面,他也具有妥协的一面。因此,总的来说,本文对宫崎骏导演的研究的意义在于在还原导演的基础上,对他的导演思想和导演手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这样的分析是值得的。
秋风[3](2006)在《诺贝尔奖情结》文中认为对于诺贝尔奖的关注,我们也许大大地过度了,这种关注皆因为人们把这个奖项和民族兴衰,国家强弱联系起来,简单的以为,一个国家的科学家获奖就是这个国家科学技术发达的标志。
刘泉开[4](2005)在《诺贝尔科学奖与日本人的追求》文中研究指明诺贝尔科学奖是世界上对科学工作者最崇高、重要的奖励。事实证明,颁发此奖极有利于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日本由技术革新到科学革新的变革,进而在新世纪的几年里连续获得诺贝尔奖,也说明科学创新的重要。
王冲[5](2003)在《日本人获奖的背后》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日本科学家今年一举夺得物理和化学两项诺贝尔奖。至此,日本得诺贝尔奖的总数已经达到了12个,仅2000年至今就有4人获奖。 2001年3月,日本出台了第二
二、日本人获奖的背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人获奖的背后(论文提纲范文)
(1)村上春树国际化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创新与价值意义 |
第一章 村上春树成名环境因素及其价值观 |
第一节 村上春树创作初因简介 |
第二节 村上春树的成名环境因素 |
一、家庭环境因素 |
二、社会环境因素 |
三、政治环境因素 |
四、经济环境因素 |
五、影响因素关系特点 |
第三节 村上春树的价值观 |
一、自由 |
二、勇敢 |
三、正直 |
四、执着 |
五、“政治介入”转变 |
第二章 村上春树文学作品特点分析 |
第一节 特殊性 |
一、作家思想的特殊性 |
二、写作技巧的特殊性 |
三、家庭结构的特殊性 |
第二节 复杂性 |
一、文化国际化 |
二、文艺娱乐化 |
三、宗教融入化 |
四、神话关联性 |
第三节 共鸣性 |
一、由政治和亲情带来失望进而产生丧失感 |
二、由追求个性带来的孤单感 |
三、由脆弱诱发攻击性行为 |
第三章 自我营销策略 |
第一节 在日本的自我营销 |
一、适当的深居简出增加神秘感 |
二、村上春树与出版社共同筹划营销计划和实施策略 |
第二节 在美国的自我营销 |
一、采用美式自我营销理念 |
二、在美国村上春树与出版社共同筹划营销计划和实施策略 |
第三节 村上春树作品被译主体性 |
一、被译者的主体性 |
二、翻译者的主体性 |
第四章 村上春树获诺贝尔文学奖可能性分析 |
第一节 诺贝尔文学奖的基本特征 |
第二节 “推荐”和“翻译”的重要性 |
第三节 诺贝尔文学奖的“轮流制”特点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宫崎骏导演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2 宫崎骏导演生平 |
3 宫崎骏导演创作道路 |
3.1 宫崎骏动画电影创作的具体环境 |
3.1.1 Ghibli 工作室 |
3.1.2 影片背后的音乐英雄 |
3.2 导演的成长经历在影片中的投射 |
3.2.1 搬家——故事的开始 |
3.2.2 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人类的梦想 |
3.2.3 战争与和平——人类永恒的主题 |
3.3 从原着到改编 |
4 宫崎骏电影创作风格 |
4.1 善与恶——人物的生存之道 |
4.1.1 惩恶扬善的初衷 |
4.1.2 人物的设定模式及特点 |
4.1.3 女性角色的存在及其意义 |
4.2 自我救赎——故事的推动力 |
4.3 现实与神化——象征意义的传达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项目目录 |
宫崎骏导演创作年表 |
(4)诺贝尔科学奖与日本人的追求(论文提纲范文)
1 不是序言 |
2 历史旧梦 |
3 走出混沌 |
4 秋收东瀛 |
四、日本人获奖的背后(论文参考文献)
- [1]村上春树国际化成因研究[D]. 二木雪江(Yukie Niki). 河南大学, 2018(12)
- [2]宫崎骏导演艺术研究[D]. 王偲. 重庆大学, 2007(05)
- [3]诺贝尔奖情结[J]. 秋风. 中国海关, 2006(11)
- [4]诺贝尔科学奖与日本人的追求[J]. 刘泉开. 医学与哲学, 2005(09)
- [5]日本人获奖的背后[J]. 王冲. 党政论坛,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