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种基于界面自动生成技术的TMN配置管理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浩[1](2018)在《基于云计算的综合运维管理平台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SOA等日益成熟,在实践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的应用,在当前的国际研究领域,立足服务理念的新一代云计算技术已然成为了专家们的研究热点。毫无疑问,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更加专业化、智能化、集约化,在云计算的推动下,使得多条信息技术产业链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资源聚合效应日益突出,进一步促进了协同工作、信息共享,为步入面向服务的计算时代提供了新的思路。针对目前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存在的“信息孤岛”及管理系统功能缺乏灵活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综合运维管理框架,该框架充分吸收虚拟化和面向服务架构的思想,将运维管理功能封装为松耦合的服务,打通原有各系统间的壁垒,实现管理互通。针对基于云计算的分布式运维服务选择、基于Hadoop平台的运维数据分类、基于Hadoop平台的运维数据聚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分别从以下方面展开研究:为了处理云的随机性所造成的不可预测性的情况,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学习方法的在线算法。本文重点考虑了用户基于历史经验进行服务选择的个体性和动态性,提出了在线服务选择框架,通过研究分布式选择策略取得全面的服务性能保证。本文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服务选择策略Exp3.C,引导云计算系统在博弈中达到纳什均衡。本研究表明在一个复杂环境中云端用户可能是不理性的,服务提供者提供的资源也是随时可变的,用户的收益仍能够确保达到的时间复杂度。最后,通过仿真证明了这个算法的稳定性,可以根据用户的敏感程度提高用户满意度并保障服务质量。针对SPRINT算法存在问题,对其中最佳分割点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可通过两种新的数据结构,即类型划分表以及合并化分区表,使得运算过程更加精简,使得不必要的运算能够得以减少,以减少候选节点数目,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构造决策树所需时间得以缩短,使得算法性能得以优化。面对海量数据信息,考虑到在对其进行分类处理时的需求,综合云计算以及数据分类技术,提出基于Hadoop平台的数据分类实现模型。从模型的需求分析、模型构成等角度入手使得数据分析与Hadoop实现了有效融合,并且重点优化改进了SPRINT算法的具体实现,具体来讲主要是从排序并行化、节点并行化、属性并行化等方面实施优化,以保证改进后的算法可适应于Hadoop平台。针对蚁群聚类算法前期收敛速度缓慢的缺点,引入了数据预处理原则,通过K-means算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降低了算法的时间代价。引入K-means算法的改进算法MMK-means算法,克服了K-means算法原有的部分缺点,使聚类效果更优秀。将两种改进的算法进行结合,提出基于MMK-means与优化蚁群聚类的混合聚类算法。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提出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针对信息服务设施重复建设、服务体系“烟囱”林立、维护保障难度较大、信息共享使用比较困难等诸多问题,提出一套在云计算环境下的统一网络管理框架。首先,对面向任务的云计算服务及数据资源管理体系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组成部分进行了介绍。其次,对基于管理代理的云计算网络资源监控技术进行设计,并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了阐述。最后,对面向任务的自适应云计算网络规划调度技术进行介绍,对其需求的资源视图和描述方法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虚拟机网络规划方法。
曾志[2](2011)在《综合网管系统中的性能监控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移动通信网络规模的扩大,建立一个综合化的通信网络管理系统,将所有通信设备包含在一个系统中,加以集中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综合网管系统是为移动通信网络提供的网络管理工具和手段,指站在网络的层面上,对组成网络的所有终端设备进行运行状态监测故障统计、性能评估的分析过程,以便了解整个网络的运行情况,判断所监测的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实现对全网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网络设备的监控与管理。实时性能监控则是其中管理网络性能的模块,是指通过对网络业务性能和质量指标的实时监测、主动发现网络业务异常的监控技术。它将所有网元的性能监控整合到一个系统平台上,解决了因为系统分散导致网元难以监控的问题,实现了电信运营商集中监控的要求。本文作者在结合电信企业的运维特点的基础上,依据综合网管系统特点、结构、功能、设计原则;设计了一个集中、统一、标准、可扩展的实时性能监控系统模块;对系统模块的目标、技术要求、程序部署、算法设计原则和功能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体开发并实现了实时性能数据采集功能的两个部分:数据采集和补充采集。最后,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综合网管系统的实时性能监控,并在某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性能监控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邱丽君[3](2011)在《电力通信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电力通信网已形成了庞大的通信网络,建成了相当规模的电话交换网、光纤传输网、数据通信网、计算机通信网以及配套支撑网等。目前,网内设备种类多样、制式繁多,对通信网络资源的自动化、智能化、综合化管理需求越来越高,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电力通信网需要一套综合的网络管理系统,对现有的网络设备情况进行全面地管理。论文研究了综合网络管理的模式和系统模型,分析了不同网络管理模型和不同网络管理协议的优缺点,结合电力通信网的具体运行要求,通过对TMN的功能体系结构、物理体系结构和信息体系结构的详细探讨,给出了基于TMN的网络管理体系结构以及基于TMN的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方法和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TMN的网络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组网设计,系统功能设计,软、硬件设计及功能模块设计五个部分的详细设计方案;并在论述综合网管功能体系结构、物理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分别设计了综合网管网控中心、监控分站的拓扑结构以及网络组成方案。论文最后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完善,研究了软件部分的关键技术,针对实际情况选择了合适的通信协议、接口规范、操作系统和数据库。
刘智[4](2010)在《综合网管系统中配置管理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文中认为网络管理系统是对计算机网络、设备、软件进行管理的软件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性能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记账管理和安全管理。电信综合网管系统是建立在各专业网管系统的基础之上,通过标准接口,实现各专业网管系统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析的计算机系统。本文结合综合网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从研究电信管理网的基本概念出发,研究了电信综合网管系统的特点及功能。结合实际项目情况阐述了系统的设计原则和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同时本文对配置管理子系统的设计进行了阐述,并详细阐述了各模块的流程设计。配置管理子系统提供对于配置数据的采集、校验、合并、编辑、归档、转换等操作,是综合网管系统中所有配置数据的管理平台。配置管理子系统可分为如下几个模块:资源数据采集模块、数据校验模块、数据合并模块等。本文详细阐述了各模块的流程设计。通过各模块的相互协作实现了综合管理系统的配置管理。最后总结了系统运行情况并展望了综合网管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
孙京玉[5](2010)在《国际交换网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通信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类型的不断增多,网络的复杂性日益突出,对网络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多厂家设备的原因,联通公司国际交换机存在多个专业网管系统,数据资源得不到共享,更不利于实现对网络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分散的、孤立的网络管理手段,难以适应向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国际网管系统的建设已成为迫切需求。国际交换网管系统是在这个需求背景下产生的。国际交换网管系统提供联通公司国际交换网络的集中监控管理,保障国际交换网络的高效发展和稳定可靠的运行,是联通公司运行维护部门进行管理和组织生产活动的重要支撑系统。可以通过此系统实现全国际交换网络故障管理和话务报表输出,有效地保证网络的运行质量,提高人员、设备的利用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中国联通国际交换网管系统的设计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论文从网络管理、综合网管系统以及集中监控管理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使用需求,规划系统的功能结构和体系结构。通过对网络现状的分析,发现现存的问题和解决思路,即设计思路。文章主要介绍国际网管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思路、建设方法、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工程实施过程中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措施及系统运行测试分析,在设计过程中着重介绍了国际网管系统的各项功能需求。本文的研究成果——实现后的国际交换网管系统,在中国联通集团国际交换部门的实际业务中进行了部署和应用。
吴肖海[6](2010)在《局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交换机局数据(简称:局数据),是一个交换机所有用户呼叫接续时共用的数据。局数据表述一个交换局的结构状况,包括设备种类、数量、号码分配和路由选择顺序等,局数据的完整与正确是保证通信通畅的基础。随着过去10年核心网不断拓展和发展,广西移动的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交换网元数量众多。局数据制作和核查数量大、规则繁杂,人工制作局数据易出错,可靠性不高。因此广西移动公司决定研究和开发出一套效率高、稳定性好、可靠性高的局数据管理软件系统,以实现局数据制作和管理的自动化,推动网络维护集中化改革的进程。本论文结合目前广西移动的网络现状,首先论述了广西移动局数据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以及技术特点;深入研究和分析了局数据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设计思路、系统的总体软、硬件设计框架;研究和开发出了一套适合于广西移动网络维护运营的局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两大子系统:局数据核查子系统与局数据制作子系统,实现了五个局数据管理功能:局数据的导入导出功能、局数据的核查功能、局数据的查询、维护功能和日志管理功能。目前局数据管理系统已投入使用,该系统的应用,将网络操作维护人员从繁重的手工作业中解放出来;减少了由于人工的错误操作而导致的故障;大大降低了网络运营维护工作量和成本。
高莉[7](2007)在《基于统一网管平台配置管理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针对具体的网管项目,以电信管理网TMN技术规范为设计思想指导,完成了网络管理的基础模块――配置管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整个系统的实现采用分层的思想,在分析统一网管平台体系结构的基础上,给出了配置管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案。本文在简述了TMN基本规范的基础上,从功能模型和层次模型两方面深入分析了统一网络管理平台的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配置管理子系统的体系结构。接着分三个模块(配置WSF、配置OSF、配置中介功能EMF)给出系统的功能结构,然后给出了系统处理主流程。最后重点论述了配置WSF、配置OSF及配置中介功能EMF模块的具体实现方案。在配置管理子系统的具体实现过程中,配置WSF模块,着重分析了如何使用XML语言描述界面组件以及界面组件的事件绑定的实现;配置OSF模块,讨论了如何采用XML语言描述复杂的被管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关联关系解析模块的实现,完成被管对象操作前验证和操作后的联带处理;配置中介功能EMF模块,研究实现表适配器模块,使用XML语言描述前后台表适配策略。这些技术的使用使得配置功能的开发在保证功能和性能的基础上提高了质量。可以快速的响应需求,避免了繁琐的重复性工作,降低了开发和维护的工作量。
陈薇[8](2007)在《基于TMN的操作维护系统配置管理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电信产业的迅速发展,电信设备的复杂性和所提供的功能也在不断地增加和更新。如何管理和控制它们使之能够正确、高效地运行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兴通讯公司依照电信管理网(TMN)规范开发的操作维护(OMC)系统,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电信设备的能力,但在实施和应用过程中,发现系统本身体系结构和实现方法略有不足,致使系统的开发效率、代码复用率不高,阻碍了电信服务水平的提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图形用户界面(GUI)和人机命令应用(MA)开发模式并存的OMC系统软件体系结构,弥补了上述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OMC系统的配置管理子系统。在该子系统的GUI模式设计与实现中,本文借鉴TMN的管理信息模型设计,使用XML语言设计了针对配置管理应用的数据类型(被管对象MO);随后基于统一网管平台的开发,使用MO数据类型,应用JAVA技术结合XML脚本语言实现了配置管理子系统工作站功能(WSF)和操作系统功能(OSF)模块,从而完成了配置管理功能。本文还依据MA软件开发模式,使用数据库脚本语言来处理数据配置命令,从另一途径实现了配置管理功能。配置管理子系统采用GUI开发模式,提高了软件代码复用性;采用MA开发模式,满足了快速配置新网元的需求。这些成果现已投入商用,且运行情况良好。
蒋军[9](2007)在《WCDMA核心网HSS网元配置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WCDMA核心网中的归属用户数据服务器(HSS)主要是实现用户定制数据的存储和读取,与其他网元数据交互量巨大。因此,一个高效的数据配置管理模块是HSS网管系统中的关键一环。当前的电信设备商提供的网管系统普遍存在功能单一,接口不统一,仅仅适用于管理本企业设备的软件,生命周期一般与设备相同。为了便于运营商的综合网络管理,网元管理系统需要提供与上级网管的标准接口,同时集成符合电信管理网规范的性能、故障、配置等各模块,且能够复用于多种网元设备。本文介绍了严格按照电信管理网规范,基于J2EE体系架构开发的电信统一网管平台。本文主要针对在配置管理中出现的开发周期长和维护耗费大量人力的情况,采用了J2EE、EJB以及XML等面向对象的开发方式,设计开发了配置模块的公共应用管理部分,并重点实现了配置管理的界面自动生成技术。使配置管理的界面化开发过程大大简化,二次开发仅需要对封装好的组件通过编辑XML文件进行调用,即可实现常用界面的生成。同时为了能够多种方式接入网管,在统一网管平台的基础上实现了人机命令的解析和执行模块,使Telnet、命令行、界面方式以及上级网管都可以进行数据配置。经过测试和传送,完成了结果验证和分析。
胡良俊[10](2006)在《基于TMN的TD-SCDMA网管配置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技术的成熟和商用,移动网络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网络结构也正进行着不断地变化和调整,网络复杂度日益提高,通信网络的管理和维护变得越来越重要。配置管理是网管系统五大功能之一,也是其它功能的基础,因此配置管理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网管的性能。本课题是作者在中兴通讯实习时所研究的课题,立足企业,致力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本文参照TMN(电信管理网)和3GPP(第三代合作组织)规范,对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的配置管理做了设计和实现。本文的工作主要包括:⑴分析TMN和TD-SCDMA相关理论。⑵建立TD-SCDMA网络RNC的信息模型。⑶设计TD-SCDMA网管RNC配置系统各模块功能和数据流程。⑷在中兴统一网管平台上二次开发,实现配置的客户端,服务端和网元中介功能。⑸系统测试环境和测试结果的介绍。本文的TD-SCDMA网管配置系统,较传统的网管有以下特点:⑴采用平台层和应用层分离方式,便于新业务的二次开发。⑵信息建模采用XML描述语言,较传统的ASN.1直观。⑶采用基于XML的界面生成技术,使得界面实现了可视化开发,在局方入网测试时也容易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界面改造。⑷基于标签的关联处理,使得网元之间的联带创建、修改、删除以及简单的批量数据创建都很容易实现,也解决了命令行配置的数据在服务端无法校验的难题。
二、一种基于界面自动生成技术的TMN配置管理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基于界面自动生成技术的TMN配置管理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云计算的综合运维管理平台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0 综合运维管理体系研究现状 |
1.2.1 云计算技术现状 |
1.2.2 Hadoop技术研究现状 |
1.2.3 分类聚类算法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1.4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二章 基于云计算的综合运维管理平台 |
2.1 引言 |
2.2 面向任务的综合运维管理体系结构研究 |
2.2.1 综合运维控制器 |
2.2.2 网络控制器 |
2.2.3 集群控制器和节点控制器 |
2.2.4 面向任务多目标需求的自适应虚拟机部署 |
2.3 基于管理代理的云计算网络资源监控技术 |
2.3.1 基于管理代理的云计算网络资源监控系统设计 |
2.3.2 虚拟机网络监控软件模型选择 |
2.3.3 基于管理代理的网络资源监控技术 |
2.4 面向任务的自适应云计算网络规划调度技术 |
2.4.1 面向任务多目标需求的资源视图及描述方法 |
2.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虚拟机网络规划技术 |
2.4.3 基于负载特征值的综合负载优化调度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云计算的分布式运维服务选择算法 |
3.1 引言 |
3.2 云服务选择 |
3.3 基于在线学习的服务选择策略 |
3.3.1 系统模型及公式推导 |
3.3.2 云服务选择算法的在线学习策略 |
3.4 仿真及结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Hadoop平台的运维数据分类算法 |
4.1 引言 |
4.2 基于Hadoop平台的改进SPRINT算法 |
4.2.1 SPRINT算法改进 |
4.2.2 SPRINT算法的并行策略 |
4.3 基于Hadoop平台的数据分类实现 |
4.4 仿真及结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Hadoop平台的运维数据聚类算法 |
5.1 引言 |
5.2 基于Hadoop平台的MMK-means算法 |
5.2.1 基于K-means的 MMK-means算法 |
5.2.2 基于Hadoop的 MMK-means算法实现 |
5.3 基于Hadoop平台的蚁群聚类算法 |
5.3.1 改进人工蚂蚁前期的盲目性策略 |
5.3.2 改进数据对象的放置策略 |
5.3.3 增加离散的数据对象处理策略 |
5.3.4 改进短期记忆的最佳匹配 |
5.3.5 并行改进的蚁群算法 |
5.5 仿真及结论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2)综合网管系统中的性能监控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综合网管系统现状 |
1.3 综合网管系统的目标、功能和问题 |
1.3.1 综合网管系统的目标 |
1.3.2 综合网管系统的功能 |
1.3.3 综合网管系统的问题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综合网管系统设计实现的理论技术 |
2.1 电信网络管理(TMN) |
2.1.1 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 |
2.1.2 TMN 的基本概念 |
2.1.3 TMN 的功能体系结构 |
2.1.4 TMN 管理分层 |
2.1.5 TMN 的应用 |
2.2 新型网络管理模型 |
2.2.1 基于 Web 的网络管理 |
2.2.2 基于 CORBA 的网络管理 |
2.2.3 基于主动网的网络管理 |
2.3 小结 |
第3章 综合网管系统 |
3.1 系统特点 |
3.2 系统结构 |
3.3 功能结构 |
3.3.1 总部网管接口子系统 |
3.3.2 网元接口子系统 |
3.3.3 网管业务子系统 |
3.4 系统设计原则 |
3.5 系统采用的开发工具和技术系统 |
3.5.1 硬件 |
3.5.2 软件 |
3.6 小结 |
第4章 实时性能监控的设计与实现 |
4.1 实时性能监控的目标 |
4.1.1 监控目标 |
4.1.2 功能目标 |
4.1.3 可用性目标 |
4.2 实时性能监控模块技术要求 |
4.3 实时性能监控程序部署与算法设计原则 |
4.3.1 架构组成说明 |
4.3.2 程序部署 |
4.3.3 算法设计原则 |
4.4 实时性能监控模块功能设计 |
4.4.1 数据采集设置 |
4.4.2 监控指标及告警的呈现 |
4.4.3 基线以及容忍线的设置功能 |
4.4.4 性能告警生成功能 |
4.5 实时性能监控数据采集的设计实现 |
4.5.1 数据采集的主要功能 |
4.5.2 功能简述 |
4.5.3 体系结构 |
4.6 应用实例 |
4.7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电力通信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国内外网络管理技术现状 |
1.2 我国电力通信网现状及特点 |
1.3 我国电力通信网管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组织 |
1.5 课题意义 |
1.6 小结 |
第2章 综合网络管理概述 |
2.1 综合网络管理的概念及发展 |
2.1.1 人工操作维护台 |
2.1.2 专业网网络管理系统 |
2.1.3 综合网络管理系统 |
2.2 网络管理的功能 |
2.3 现行的网络管理模式 |
2.3.1 集中式网管模式 |
2.3.2 分层式网管模式 |
2.3.3 分布式网管模式 |
2.4 网管系统模型 |
2.4.1 基于TMN 体系的网元管理和网络管理 |
2.4.2 基于TINA 体系的事务管理和服务管理 |
2.4.3 基于Web 体系的管理策略 |
2.4.4 网络管理协议 |
2.5 小结 |
第3章 基于TMN 的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
3.1 TMN 的定义及主要领域 |
3.2 TMN 的功能体系结构 |
3.2.1 TMN 功能块 |
3.2.2 功能参考点 |
3.2.3 功能逻辑分层结构 |
3.3 TMN 的物理体系结构 |
3.4 TMN 的信息体系结构 |
3.5 TMN 的优势与不足 |
3.6 小结 |
第4章 综合网管系统设计方案 |
4.1 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的设计原则 |
4.2 综合网管的功能定位 |
4.2.1 系统的功能配置 |
4.2.2 系统的监测报警功能 |
4.2.3 系统的权限设置功能 |
4.2.4 系统的数据采集与备份功能 |
4.2.5 系统的查询、统计功能 |
4.2.6 系统的ERP 管理和相关进销存管理 |
4.2.7 智能检测功能 |
4.3 电力通信网综合网管体系结构设计 |
4.3.1 组网设计 |
4.3.2 系统功能设计 |
4.3.3 硬件设计 |
4.3.4 软件设计 |
4.3.5 功能模块设计 |
4.4 系统建成后的主要特色 |
4.5 小结 |
第5章 综合网管系统软件设计 |
5.1 通信协议的设计 |
5.2 通信网资源管理系统间的互连 |
5.2.1 相同接口的网管系统互连模型 |
5.2.2 不同接口的网管系统互连模型 |
5.2.3 网管系统的单向连接模型 |
5.3 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的选择 |
5.4 数据库设计 |
5.5 小结 |
第6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致谢 |
详细摘要 |
(4)综合网管系统中配置管理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综合网管的基本概念和发展 |
1.2 综合网管系统的意义 |
1.3 本文的结构与安排 |
1.4 本文目的和主要工作 |
第二章 综合网管系统概述与TMN |
2.1 TMN的基本概念 |
2.1.1 TMN的物理结构 |
2.1.2 TMN的框架结构 |
2.1.3 TMN应用范围 |
2.2 综合网管系统的特点与内涵 |
2.3 TMN的体系结构与管理功能 |
2.3.1 功能模型(Function Model) |
2.3.2 信息模型(Information Model) |
2.3.3 组织模型(Group Model) |
2.3.4 通信模型(Communication Model) |
2.3.5 TMN的管理功能 |
2.4 综合网管系统的体系结构与主要技术 |
第三章 综合网管系统的功能需求与总体设计 |
3.1 系统的功能需求 |
3.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3.2.1 设计原则 |
3.2.2 系统总体架构 |
3.2.3 数据采集层总体结构设计 |
3.2.4 数据处理层总体结构设计 |
3.2.5 数据应用层总体结构设计 |
3.2.6 小结 |
第四章 配置管理子系统的设计 |
4.1 配置管理子系统的总体设计 |
4.2 配置管理子系统设计 |
4.2.1 资源采集模块设计 |
4.2.2 数据校验模块设计 |
4.2.3 数据合并模块设计 |
4.2.4 用户界面设计 |
第五章 系统的运行与展望 |
5.1 系统的运行分析 |
5.2 综合网管系统发展的设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国际交换网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国际交换网管系统背景、意义和作用 |
1.1.1 项目背景 |
1.1.2 建设国际电话网网管系统的意义和作用 |
1.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概述 |
1.3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
1.4 本课题作者完成的主要工作 |
1.5 本文文档结构 |
第二章 电信管理网(TMN)理论 |
2.1 TMN的概念及其应用 |
2.2 TMN的功能 |
2.3 TMN的体系结构 |
2.3.1 TMN的逻辑分层体系结构 |
2.3.2 TMN的功能体系结构 |
2.3.3 TMN的的信息结构 |
2.3.4 TMN的的物理结构 |
第三章 联通公司国际交换语音网络及网管系统现状 |
3.1 国际语音网络现状 |
3.2 国际交换网管系统现状 |
3.2.1 国讯三期国际网络管理系统现状 |
3.2.2 亿阳语音业务综合网管系统现状 |
3.2.3 华为OMC网管系统现状 |
3.3 国际网管系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国际网管系统机构及管理范围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2 国际网管系统的功能存在的问题分析 |
3.4 国际网管系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解决方法 |
第四章 设计方案 |
4.1 系统设计方案概述 |
4.2 系统硬件组成 |
4.2.1 国际交换网管架构 |
4.2.2 硬件方案 |
4.2.3 硬件组成 |
4.3 系统软件构架 |
4.3.1 系统软件逻辑构架 |
4.3.2 系统软件模块构架 |
4.3.3 WEB信息发布 |
4.4 应用模块组成 |
4.4.1 应用模块组成-后台程序 |
4.4.2 应用模块组成-数据分析入库程序 |
4.4.3 应用模块组成-客户端 |
4.4.4 应用模块组成-自身监控 |
4.5 应用数据库组成 |
4.5.1 CM库 |
4.5.2 RT库 |
4.5.3 BT库 |
4.6 系统主要模块应用机理 |
4.6.1 系统主要模块应用机理—PM |
4.6.2 系统主要模块应用机理—RA |
4.6.3 系统主要模块应用机理—Agent |
4.6.4 系统主要模块应用机理—CL |
4.6.5 系统主要模块应用机理—OMC |
4.6.6 系统主要模块应用机理—REPORT |
4.7 系统功能概述 |
4.7.1 共有功能 |
4.7.2 客户端概述 |
4.8 系统功能设计 |
4.8.1 配置管理功能 |
4.8.2 实时性能管理功能 |
4.8.3 故障管理功能 |
4.8.4 安全管理功能 |
4.8.5 智能报表功能 |
4.9 报表系统功能介绍 |
4.9.1 制作报表功能-固定报表 |
4.9.2 制作报表功能-自定义报表 |
4.9.3 查看报表功能 |
4.9.4 定制发布功能 |
4.9.5 权限功能 |
第五章 系统建设与实现 |
5.1 建设原则 |
5.2 总体建设目标 |
5.3 总体管理范围 |
5.4 建设方案 |
5.4.1 系统组网方案 |
5.4.2 网元承载网络方案 |
5.4.3 网元接入方案 |
5.4.4 终端接入方式 |
5.4.5 IP地址分配 |
5.5 设备选型与配置 |
5.5.1 设备选型 |
5.5.2 设备配置 |
5.6 设备安装及电缆布放 |
5.6.1 机房基本情况 |
5.6.2 电缆布放 |
5.7 客户端软件安装 |
5.7.1 客户端前期安装步骤 |
5.7.2 客户端安装 |
第六章 系统运行测试与验收 |
6.1 测试概况 |
6.2 测试目的 |
6.3 测试项目 |
6.4 测试方法 |
6.5 运行分析 |
6.6 系统评价 |
第七章 研究工作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局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论文主要内容及主要工作 |
第二章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技术 |
2.1 TMN体系概念 |
2.1.1 TMN的管理功能 |
2.1.2 TMN存在的问题 |
2.2 NGOSS概念 |
2.2.1 NGOSS的建设目标 |
2.2.2 NGOSS的特点 |
2.2.3 NGOSS的参考模型eTOM |
2.2.4 NGOSS基本建设思想 |
2.3 GSM网相关理论 |
2.3.1 移动网的编码方案 |
2.3.2 GSM网局数据设置原则 |
2.3.3 GT数据转换原则 |
2.4 广西移动话务网网管系统概述 |
2.4.1 移动通信网结构 |
2.4.2 省级话务网网管系统的结构 |
2.4.3 省级话务网网管系统的功能 |
2.5 广西移动话务网管系统(NMS)介绍 |
2.5.1 NMS系统的建设目标 |
2.5.2 NMS的系统体系结构 |
2.5.3 NMS的硬件和网络拓扑结构 |
2.5.4 NMS的软件体系结构 |
2.5.5 NMS具备的功能 |
2.6 局数据管理系统介绍 |
2.6.1 局数据管理系统概述 |
2.6.2 局数据统一制作和管理的重要性 |
2.6.3 局数据管理系统建设目标 |
2.6.4 局数据管理系统的技术特点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局数据管理系统设计规范及要求 |
3.1 局数据管理系统概述 |
3.1.1 局数据导入导出功能 |
3.1.2 局数据核查功能 |
3.1.3 局数据查询功能 |
3.1.4 局数据维护功能 |
3.1.5 日志管理功能 |
3.2 局数据管理系统的局数据核查要求 |
3.2.1 对省际网元局数据的核查要求 |
3.2.2 对省内各网元局数据的核查要求 |
3.3 局数据管理系统的局数据制作要求 |
3.3.1 局数据制作范围 |
3.3.2 局数据的自动制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局数据管理系统的总体框架 |
4.1 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
4.1.1 系统硬件结构 |
4.1.2 系统软件结构 |
4.1.3 局数据制作框架 |
4.2 管理系统前端工具的设计 |
4.2.1 窗口管理 |
4.2.2 任务管理 |
4.2.3 内建对象 |
4.2.4 脚本执行引擎 |
4.3 局数据管理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3.1 报表生成功能 |
4.3.2 局数据对比功能 |
4.3.3 标准数据的导入导出功能 |
4.3.4 局数据核查功能 |
4.3.5 局数据制作功能 |
4.4 局数据管理系统接口设计 |
4.4.1 用户接口 |
4.4.2 外部接口 |
4.4.3 内部接口 |
4.4.4 数据库接口 |
4.5 管理系统界面设计 |
4.5.1 系统主界面 |
4.5.2 系统功能菜单 |
4.5.3 输出信息窗口 |
4.5.4 核查结果显示窗口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局数据管理系统的应用意义及作者完成的工作 |
5.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
5.3 本章小结 |
附录 缩略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基于统一网管平台配置管理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来源与承担任务 |
1.3 论文章节具体安排 |
第二章 TMN基本原理与网络管理 |
2.1 TMN基本原理 |
2.1.1 TMN的概念 |
2.1.2 TMN的体系结构 |
2.1.3 TMN的管理业务、管理功能和逻辑分层 |
2.2 统一网络管理平台体系结构 |
2.3 网管系统软件功能架构 |
2.4 网络管理中配置管理子系统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配置管理子系统的设计 |
3.1 概要分析 |
3.1.1 管理对象 |
3.1.2 系统功能 |
3.1.3 系统物理架构 |
3.1.4 配置过程 |
3.2 配置管理子系统的体系结构 |
3.3 配置管理子系统框架设计 |
3.3.1 配置WSF功能结构 |
3.3.2 配置OSF功能结构 |
3.3.3 配置EMF功能结构 |
3.4 系统处理主流程 |
3.4.1 数据配置操作交互处理流程 |
3.4.2 数据配置与网元的交互处理流程 |
3.4.3 网元上报消息交互处理流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配置管理子系统关键模块实现 |
4.1 实现原理 |
4.1.1 PAL配置管理概述 |
4.1.2 PAL配置管理的接口服务 |
4.2 信息建模 |
4.3 配置WSF的实现 |
4.3.1 配置WSF实现的功能 |
4.3.2 配置WSF的具体实现 |
4.3.3 界面自动生成技术 |
4.3.4 配置WSF处理顺序图 |
4.4 配置OSF的实现 |
4.4.1 管理对象的创建、删除、修改、查询的实现 |
4.4.2 关联模块实现 |
4.4.3 配置OSF处理顺序图 |
4.5 配置网元中介功能EMF的实现 |
4.5.1 数据传送原理 |
4.5.2 表适配器模块实现 |
4.5.3 数据字典 |
4.5.4 转换策略 |
4.6 异常处理机制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功能 |
5.2 测试方法及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研究成果 |
(8)基于TMN的操作维护系统配置管理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电信管理网配置管理概述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3 研究课题来源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1.5 本文的组织安排 |
第二章 基于TMN的操作维护系统软件体系结构 |
2.1 TMN概述 |
2.1.1 TMN的基本概念 |
2.1.2 TMN的管理分层 |
2.1.3 TMN的功能体系结构 |
2.1.4 TMN的物理结构和接口 |
2.1.5 TMN的信息体系结构 |
2.1.6 TMN的管理功能 |
2.1.7 TMN的管理信息模型 |
2.2 WCDMA操作维护系统 |
2.2.1 WCDMA操作维护系统简介 |
2.2.2 HLR网元的操作维护系统简介 |
2.2.3 OMC软件体系结构 |
2.2.4 OMC的软件功能结构 |
2.2.5 OMC管理层次 |
第三章 OMC的GUI模式配置管理设计 |
3.1 OMC系统配置管理概述 |
3.2 配置管理子系统在OMC中的位置 |
3.3 配置管理子系统设计 |
3.3.1 系统体系结构 |
3.3.2 系统设计原理 |
3.3.3 系统信息模型设计 |
3.3.4 系统协作设计 |
3.3.5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四章 OMC的GUI模式配置管理功能实现 |
4.1 配置管理子系统WSF功能实现 |
4.1.1 WSF模块关键抽象模型 |
4.1.2 WSF模块实现客户端概述 |
4.1.3 WSF功能实现步骤 |
4.1.4 配置文件定义 |
4.1.5 MOC级处理类实现方法 |
4.1.6 管理对象操作具体执行 |
4.2 配置管理子系统OSF功能实现 |
4.2.1 OSF模块关键抽象模型 |
4.2.2 OSF模块实现服务器端概述 |
4.2.3 客户端到服务器端的数值转换 |
4.2.4 管理对象数据合法性通用检查和处理 |
4.2.5 管理对象关联关系验证和连带处理 |
第五章 OMC的MA模式配置管理设计与实现 |
5.1 MA模式配置管理协作设计 |
5.2 MA模块设计 |
5.2.1 MA模块在系统中的位置 |
5.2.2 设计原理 |
5.2.3 关键数据设计 |
5.3 人机命令简介 |
5.4 MA模块在配置管理中的应用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9)WCDMA核心网HSS网元配置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WCDMA 核心网基本原理 |
1.1.1 R99/R4/R5 核心网介绍 |
1.1.2 IP 多媒体子系统(IMS)与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HSS) |
1.2 本文研究背景及国内外动向 |
1.3 本文所做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HSS 网元基本原理 |
2.1 HSS 网元信令系统 |
2.1.1 窄带No.7 协议 |
2.1.2 信令传输协议 |
2.2 HSS 网元系统的组成 |
2.2.1 硬件结构 |
2.2.2 软件结构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J2EE 的统一网管平台结构及实现 |
3.1 电信管理网 |
3.2 基于J2EE 的网管系统设计与实现 |
3.2.1 J2EE 技术 |
3.2.2 统一网管平台体系结构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HSS 配置管理界面生成技术实现 |
4.1 配置管理公共应用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4.1.1 配置管理公共应用功能结构设计 |
4.1.2 服务端数据库访问实现 |
4.1.3 客户端配置功能实现 |
4.2 配置界面生成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
4.2.1 界面自动生成技术的设计 |
4.2.2 界面组件库 |
4.2.3 界面自动生成引擎 |
4.2.4 界面定制工具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HSS 配置管理人机命令的设计与实现 |
5.1 人机命令分发模块介绍 |
5.2 人机命令分解处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5.2.1 模块描述 |
5.2.2 模块设计 |
5.2.3 数据结构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测试环境和测试结果 |
6.1 测试环境 |
6.2 测试结果与分析 |
6.2.1 基本功能 |
6.2.2 业务功能 |
6.2.3 多种方式接入功能 |
6.2.4 批量配置功能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10)基于TMN的TD-SCDMA网管配置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序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TD-SCDMA 历史背景 |
1.3 TMN 基础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TMN 规范研究 |
2.1 TMN 的管理业务管理功能逻辑分层 |
2.2 TMN 体系结构 |
第三章 TD-SCDMA 系统及3G 网管 |
3.1 TD-SCDMA 系统 |
3.2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管特点及解决方案 |
3.3 统一网管平台介绍 |
第四章 TD-SCDMA 网管RNC 配置管理设计 |
4.1 信息建模 |
4.2 RNC 配置管理各模块功能设计 |
4.3 信号的数据流程设计 |
第五章 TD-SCDMA 网管RNC 配置管理实现 |
5.1 WSF 模块应用实现 |
5.2 OSF 模块应用实现 |
5.3 EMF 模块应用实现 |
5.4 系统测试和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致谢 |
附录 |
四、一种基于界面自动生成技术的TMN配置管理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云计算的综合运维管理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 王志浩.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2018(03)
- [2]综合网管系统中的性能监控研究与实现[D]. 曾志. 湖南大学, 2011(03)
- [3]电力通信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D]. 邱丽君. 华北电力大学, 2011(05)
- [4]综合网管系统中配置管理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 刘智.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2)
- [5]国际交换网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孙京玉.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4)
- [6]局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吴肖海.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 [7]基于统一网管平台配置管理的设计与实现[D]. 高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06)
- [8]基于TMN的操作维护系统配置管理的研究与实现[D]. 陈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06)
- [9]WCDMA核心网HSS网元配置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 蒋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01)
- [10]基于TMN的TD-SCDMA网管配置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 胡良俊. 四川大学, 2006(03)